《铁路抗震设计规范》条文定稿-05-07-18

合集下载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修正系数 1.0 1.5 1.5
桥梁的地震作用(7.1.4条):
1. 计入地基变形的影响:可用桥墩底部的水平和转动弹簧模拟。
2. 地震作用方向:分别计算顺桥向、横桥向水平地震作用。设防烈度为9度的悬臂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刚 构桥等,还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从规范文字上看,地震作用与竖向地震作用应进行组合,顺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不必组合。
适用范围:
1. 新规范将6度区纳入了抗震设防范围(1.0.2条) 2. 连续刚构桥、斜拉桥,跨径大于150m的钢梁或大
于120m的梁式桥及拱桥,不包含在新规范中。
抗震设计要求:
1. 新规范增加了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三个水准设计的要求(1.0.5条)。 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多遇地震:0.33Ag 设计地震:1.0Ag 罕遇地震:2.1Ag(8度区1.9Ag,9度区1.6Ag) 3. 抗震性能要求(3.0.1) 性能要求I:地震后不损环或轻微破坏,能够保证其正常使用,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性能要求II: 地震后可能损坏,经修补,短期内能恢复正常使用功能,结构处于非弹性工作 状态 性能要求III: 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破坏,但不出现整体倒塌,经抢修后可限速通车,结构处 于弹塑性工作阶段。
采用静力法
注:桥梁上、下部结构连接构造含支座、伸缩缝、防止落梁、抗震挡块等措施。
达到抗震性能要求 III
钢筋混凝土桥墩采用延性设计 的简化方法; 重要桥梁及新结构桥梁:采用 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法
重要桥梁
结构形式 简支 连续
钢筋混凝土桥梁 跨度 >= 48 m 主跨 >= 84 m
墩高 >= 40 m 其它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铁路桥梁
钢筋混凝土桥墩:按非线性时程反 验算连接构造 应分析方法进行下部结构延性验算

《铁路抗震设计规范》条文定稿-05-07-18

《铁路抗震设计规范》条文定稿-05-07-18

1 总则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的性能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的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设计。

客运专线铁路的抗震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设防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工程及新型结构,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

1.0.3 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附录D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值。

1.0.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可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定的地震动参数执行。

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可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或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对特别重要的铁路工程,其场地所在位置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0.5铁路工程应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三个水准进行抗震设计。

1.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抗震设计 seismic design 抗御地震灾害的工程设计,包括抗震验算及抗震措施。

2.1.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1.4多遇地震 low-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2.1.5设计地震 design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

2.1.6 罕遇地震 high-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2450年的地震动。

2.1.7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分析铁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其桥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铁路桥梁需要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以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铁路桥梁通常跨越河流、山谷等地形,是铁路线路中的关键节点。

一旦在地震中受损,不仅会导致铁路运输中断,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例如,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桥梁坍塌,使列车脱轨,威胁乘客生命安全;也可能损坏桥梁的基础和支撑结构,影响桥梁的长期稳定性。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是确保铁路桥梁在地震中安全可靠的关键。

二、地震对铁路桥梁的影响地震作用下,铁路桥梁可能会受到多种形式的破坏。

首先是水平地震力引起的桥梁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桥梁的梁体、墩柱等部件可能会因水平力而发生相对位移,导致连接部位的破坏,如支座的损坏、伸缩缝的失效等。

其次,竖向地震力也不可忽视。

它可能会增加桥梁结构的竖向荷载,导致桥墩的受压破坏,或者使梁体与桥墩之间的接触面产生过大的压力,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地基的液化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削弱桥梁基础的承载能力,导致桥梁倾斜甚至倒塌。

三、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则1、多防线设计原则在抗震设计中,应设置多重抗震防线,避免因单一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倒塌。

例如,除了主要的承载构件外,还应考虑次要构件和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形成相互协同的抗震体系。

2、能力设计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结构中的关键构件和部位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能够在地震中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发生脆性破坏。

3、整体性原则注重桥梁结构的整体性,使各个构件之间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加强连接部位的设计,确保力的传递顺畅。

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实现经济与安全的平衡。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的地区。 为0.15g 和0.30g的地区。 的地区
3、补充6度小震的楼层剪重比系数
表5.2.5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类 别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 期小于3.5s的结构 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 构
6度 0.008 0.006
7度 0.016 (0.024) 0.012 (0.018)
17、增加7度(0.15g)、8度(0.30g) 钢结构房屋的适用高度
6、7度 (0.10g) 110 220 240 300 7度 (0.15g) 90 200 220 280 8度 (0.20g) (0.30g) 90 180 200 260 70 150 180 240 9度 (0.40 g) 50 120 160 180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抗震规范》
1、调整场地类别的划分 将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 类分为Ⅰ
岩石的剪切波速 或土的等效剪切 波速(m/s) Vs>800 坚硬土 800≥Vs>500 500≥Vse>250 250≥Vse>150 Vse≤150 场地类别 I0 0 0 <5 <3 <3 ≥5 3~50 3~15 >50 15~80 >80 I1 II III IV
9、增大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
结构类型 6 板柱-抗震墙 (送审稿) 板柱-抗震墙 (2001规范) 80 40 7 70 35 烈 8 55 30 度 8(0.3g) 40 9 不应 采用 不应 采用
征求意见稿:6度和7度(0.15g)、高度小于24m时,可 不设抗震墙,形成板柱框架体系。 送 审 稿:多数专家的反馈意见,保留需设置抗震墙、 不得采用无抗震墙的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3.2 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4.1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 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O,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铁路桥梁作为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是确保铁路桥梁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正常使用甚至在震后迅速恢复运营的关键环节。

以下将详细阐述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

一、场地选择与地质勘察合理选择桥梁建设场地是抗震设计的首要任务。

应尽量避开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如地震断层带、软弱土层、易液化土地区等。

在选址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了解场地的地质构造、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对于无法避开不利地质条件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来改善地质条件,例如对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设置隔震层等。

同时,要评估场地可能的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频谱特性等,为桥梁的抗震计算和设计提供依据。

二、结构体系与选型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桥梁形式对于提高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铁路桥梁结构形式有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拱桥、斜拉桥等。

在抗震设计中,应优先选择整体性好、冗余度高的结构体系。

简支梁桥结构简单,受力明确,但在地震作用下相邻梁体之间容易发生碰撞,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连续梁桥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地分散地震力。

拱桥由于其拱肋的受压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要注意拱脚处的抗震设计。

斜拉桥的索塔和主梁通过斜拉索相连,形成了复杂的空间受力体系,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索塔和主梁的协同工作以及拉索的振动特性。

此外,桥梁的跨度布置也会影响抗震性能。

过大的跨度可能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过大,过小的跨度则可能增加结构的数量和连接节点,增加地震破坏的风险。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桥梁的跨度。

三、强度与延性设计强度设计是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强度破坏的基本要求。

通过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应力,确定构件的尺寸和材料强度,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然而,仅仅依靠强度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延性。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贯彻抗震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铁路工程的抗震设计,以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基本烈度为7度、8度、9度所在地区的新建国家铁路网1435mm标准轨距铁路(以下简称铁路)和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以下简称工企铁路)的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工程的抗震设计。

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和新型结构应进行专门研究设计。

按本规范经抗震设防后的铁路工程,当遭受相当于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Ⅰ、Ⅱ级铁路的损坏部份稍加整修后即可正常使用;Ⅲ级铁路及Ⅰ级工企铁路经短期抢修后即能恢复通车;Ⅱ、Ⅲ级工企铁路的桥梁、隧道等工程不发生严重破坏。

建筑物的设计烈度,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Ⅰ、Ⅱ、Ⅲ级铁路和Ⅰ级工企铁路应采用所在地区的基本烈度;Ⅱ、Ⅲ级工企铁路除桥梁支座、桥梁和棚洞的防止落梁设施应采用所在地区的基本烈度外,其它工程的设计烈度均应按基本烈度降低1度采用。

跨越铁路的跨线桥、天桥、立交明洞、渡槽等建筑物应按不低于该处铁路工程的设计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按本规范采取抗震措施,并按规定范围验算抗震强度和稳定性。

验算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时,应只计水平地震的作用。

水平地震系数应按采用。

设计烈度(度)7 8 9水平地震系数Kh 0.1 0.2 0.4设计烈度为9度的悬臂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等,还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并应按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同时发生的最不利的情况组合。

竖向地震作用可取结构恒载和活荷载的7%,有条件时也可按竖向地震系数KV等于0.2进行计算。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原则:一、选择在基本烈度较低和对抗震有利的地段。

二、建筑物体形简单、自重轻、刚度和质量分布匀称、重心低。

三、采用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性的连接方式。

四、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便于修复加固。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倪燕平【摘要】主要介绍新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背景和修订要点,同时为了直观地反映新旧规范关于地震作用计算的差异,文中给出了简支梁和连续梁桥墩按新旧规范计算的结果对比.【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5(000)01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抗震规范;修订;地震作用【作者】倪燕平【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51 概述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以下简称“87规范”),自1989年颁布至今已经使用15年。

在过去的15年中,特别是近10年以来,有关结构抗震的理论和工程实践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从抗震理论角度,延性抗震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技术的发展,使得结构抗震由过去以强度为基础的抗震设计过渡到了以位移为基础的延性抗震设计;在对地震作用的对策上讲,由过去被动地依靠结构自身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过渡到主动设置减、隔振装置改变结构的动力行为来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抗震设防的目标值来讲,由过去的一水准过渡到目前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三水准,在实现手段方面,由过去的“一阶段设计”过渡到“两阶段设计”。

在这个大背景下,需要对“87规范”进行全面修订,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承担了新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的修订和编制工作,下面将主要的修订内容叙述如下。

2 主要修订内容2.1 结构多水准设防“87规范”中规定的设防目标是当遭遇设计烈度的地震作用时,Ⅰ级、Ⅱ级铁路的损坏部分,稍加整修后,即可正常使用;按强度设计,引入综合影响系数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影响。

近年来,针对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作用,结构具有不同的抗震能力的分级设防思路为各国规范所采用,新规范也采用了这一思路。

结合中国铁路工程在唐山、海城等地震区的震害经验,并参考“87规范”的设防标准,新规范规定了铁路工程构筑物应达到的3个抗震性能标准,以及与3个抗震性能标准对应的构筑物的设防目标及分析方法(表1)。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6-10-2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7月1日关于发布《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160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4〕10号通知的要求,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铁道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六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我部(79)基技字6号和(79)基技字94号文的要求,由我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1977年发布的部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试行)进行修订,于1984年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4〕10号的通知要求,本规范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中。

规范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原规范试行以来的经验,组织了专题的科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

本规范在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后,于1986年7月由我部主持召开了审查会议,最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五章和八个附录。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线路场地和地基、路基和挡土墙、桥梁、隧道等。

在实施本规范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及时函告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甘肃兰州铁路新村),并抄送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北京西交民巷),供修订时参考。

铁道部1987年7月主要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Ma——桥墩基顶截面弯矩Mi——桥墩高hi处截面弯矩Ma——拱桥拱脚截面弯矩MijE——j振型i点处的地震力矩FijE——j振型i点处的水平地震力fiwE——作用于水中桥墩i点处单位墩高的水平地震动水压力Vo——桥墩基顶截面剪力Va——拱桥拱脚截面剪力SiE——由水平地震作用在i点处产生的作用效应SijE——由地震作用j振型在i点处产生的作用效应Ra——桥梁支座的反力FihE——i质点的水平地震力计算系数ηc——综合影响系数ηi——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增大系数Kh——水平地震系数Kc——滑动稳定系数Ko——倾覆稳定系数j——结构物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β——动力系数ξi——拱桥的基本周期系数β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Tj的动力系数μ——滑动摩擦系数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ψl——液化土的力学指标的折减系数几何参数a——桥墩基础底面顺外力作用方向的基础长度b——挡土墙墙底面的宽度bi——挡土墙验算截面1处的宽度bo——桥墩基础侧面土抗力的计算宽度dw——地下水的埋深ds——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试验点的深度du——液化土层上覆盖非液化土层的厚度f——拱桥矢高H——结构物的总高度h——基础置于地面或一般冲刷线以下的深度hi——验算i截面的计算高度hf——基础或承台的高度hw——桥墩处常水位至基顶面的高度Jf——基础或承合质量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p——桥墩总质量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Io——桥墩墩身底面垂直于计算方向的形心轴的惯性矩p——基础底面计算方向的核心半径W——桥墩基底截面的抵抗矩S——截面重心至最大压应力边缘的距离l——桥梁的跨度材料指标Co——相应于基底处地基土的竖向地基系数E——材料的弹性模量m——土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Ip——粘性土的塑性指数γ——材料的重力密度Vsm——土层平均剪切波速φ——土的内摩擦角φo——土的综合内摩擦角δ——挡土墙墙背或桥台台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σo——地基土的基本承载力〔σ〕——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其它N——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cr——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o——当ds=3m,dw和du=2m,α4=1时土层的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Tl——结构的j振型自振周期T——结构的自振周期δ11——桥墩基底单位水平力产生的水平位移δ12——桥墩基底单位弯矩产生的水平位移δ22——桥墩基底单位弯矩产生的转角xij——j振型在墩身第i段质心处的振型坐标kfj——j振型基础质心角变位的振型函数θ——地震角mp*——墩身广义质量Kp*——墩身广义刚度mi——集中在i质点的质量mb——桥墩墩顶处的计算质量md——桥墩墩顶梁体计算质量mf——桥墩基础的质量mat——拱桥拱脚以上整孔桥的全部计算质量g——重力加速度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抗震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铁路工程的抗震设计,以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gb5011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资料

gb5011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资料

1 总则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的性能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的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设计。

客运专线铁路的抗震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设防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工程及新型结构,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

1.0.3 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附录D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值。

1.0.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可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定的地震动参数执行。

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可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或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对特别重要的铁路工程,其场地所在位置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0.5铁路工程应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三个水准进行抗震设计。

1.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抗御地震灾害的工程设计,包括抗震验算及抗震措施。

2.1.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1.4多遇地震low-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2.1.5设计地震design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

2.1.6 罕遇地震high-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2450年的地震动。

2.1.7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近年来,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扩张,铁路桥梁的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

然而,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存在一定的风险,抗震设计和施工成为了保证铁路桥梁结构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抗震设计是保证铁路桥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在铁路桥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设计地震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地震加速度、周期和地震响应谱等,用于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

同时,还需要根据桥梁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合适的结构类型和荷载标准。

在抗震设计中,要考虑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安全,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和分析,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其次,施工过程中的细节也对铁路桥梁的抗震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桥梁的材料选择上,需要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

高强度钢材和混凝土在地震荷载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韧性,能够保证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特别是在桥墩和支座的制作和安装中,需要注意加强节点的抗震性能,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和固定措施。

同时,还要保证施工过程的详细记录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另外,桥梁的维护和修复也是保证抗震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加,结构的劣化和损坏是不可避免的。

及时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减少地震荷载对桥梁的影响。

在桥梁的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结构的疲劳和腐蚀等问题。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持桥梁的稳定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是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研究和分析,确定设计参数。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桥梁的维护和修复也是保证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全方位的考虑和精心的施工下,才能确保铁路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因此,抗震设计与施工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gb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

gb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报批稿

1 总则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的性能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的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设计。

客运专线铁路的抗震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设防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工程及新型结构,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

1.0.3 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附录D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值。

1.0.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可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定的地震动参数执行。

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可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或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对特别重要的铁路工程,其场地所在位置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0.5铁路工程应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三个水准进行抗震设计。

1.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抗御地震灾害的工程设计,包括抗震验算及抗震措施。

2.1.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1.4多遇地震low-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2.1.5设计地震design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

2.1.6 罕遇地震high-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2450年的地震动。

2.1.7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抗震规范强制性条文

抗震规范强制性条文

抗震规范强制性条文抗震规范强制性条文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3.3.2建筑场地为I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与评估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与评估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与评估近年来,地震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常常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建筑物抗震的能力。

铁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抗震能力,一旦地震发生会对铁路交通带来极大的威胁。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铁路桥梁作为对铁路交通路线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满足较高的抗震能力要求。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首先需要从地震特征及其对桥梁的破坏模式入手,预测建筑物在地震时所受的外部荷载强度。

其次需要针对地震影响下各种场景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以获得铁路桥梁的受力情况,进而提出规范要求下的抗震设计方案,最终满足抵御地震的能力要求。

同时,在铁路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桥梁的静荷载、动荷载和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铁路桥梁抗震评估在抗震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对铁路桥梁进行抗震评估。

抗震评估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型桥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防止一旦突发地震事件对交通的影响。

铁路桥梁抗震评估应该考虑多种地震位移作用对桥梁的影响,对建筑物的性能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结构裂缝的产生、屈服和破坏等。

除了在建筑物设计前进行评估外,建筑物使用中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以保证铁路桥梁的安全性能。

总结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和抗震评估是铁路路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铁路桥梁在设计和使用中,必须满足严格的抗震要求,铁路桥梁的抗震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优化,如采用新型的材料、提高结构的强度等,以达到更好的抗震目标。

同时稍加维护和评估也是可以减小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和评估的重要性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倪燕平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主要介绍新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背景和修订要点,同时为了直观地反映新旧规范关于地震作用计算的差异,文中给出了简支梁和连续梁桥墩按新旧规范计算的结果对比.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倪燕平
【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2.5+5
【相关文献】
1.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说明 [J],
2.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 [J],
3.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J],
4.某集装箱铁路工程下穿津秦高速铁路桥梁安全影响分析 [J], 周津斌
5.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第329号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铁抗震设计规范杨林德正

地铁抗震设计规范杨林德正

第1章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地下铁道建筑、构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上海市软土地下铁道建筑、构筑物的抗震设计。

1.0.3本指南所指的地下铁道建筑、构筑物,主要为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竖向通风口和出入口通道,以及属于地铁系统的部分地面建筑物。

1.0.4按本指南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无须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地下建筑一般不受损坏或无须修理可继续使用,地面建筑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无须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地下建筑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无须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地面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0.5上海市区地下铁道建筑、构筑物的地震设防烈度,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确定。

1.0.6对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地下铁道建筑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7 地下铁道建筑、构筑物的抗震设计, 除应符合本指南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2.1.3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1.4设计地震动参数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的性能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的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设计。

客运专线铁路的抗震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设防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工程及新型结构,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

1.0.3 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附录D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值。

1.0.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可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定的地震动参数执行。

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可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或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对特别重要的铁路工程,其场地所在位置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0.5铁路工程应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三个水准进行抗震设计。

1.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抗震设计 seismic design 抗御地震灾害的工程设计,包括抗震验算及抗震措施。

2.1.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1.4多遇地震 low-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2.1.5设计地震 design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

2.1.6 罕遇地震 high-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2450年的地震动。

2.1.7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1.8 隔震技术 isolation technology在结构某些部位采用特殊元件改变结构的振动特性及耗能机制,减小地震时结构产生的地震力。

2.1.9 延性设计 ductility design利用结构本身的非线性变形能力,消耗地震能量,进行结构抗震设计2.1.10 抗震措施 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11 场地site工程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2.2 符号2.2.1 地震动参数T g—场地的特征周期Ag—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水平地震基本加速度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M0—桥墩基顶截面弯矩M max—桥墩在罕遇地震下线性响应的最大弯矩F iwE—作用于水中桥墩i点处单位墩高的水平地震动水压力V0—桥墩基顶截面剪力R a—桥梁支座的反力2.2.3 计算系数 η—水平地震作用修正系数η—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增大系数 iK c—抗滑动稳定系数 K0—抗倾覆稳定系数 β—动力系数(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f —滑动摩擦系数 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 ψl—液化土的力学指标的折减系数 2.2.4 几何参数dw—地下水的埋深ds—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试验点的深度du—液化土层上覆盖非液化土层的厚度h—基础置于地面或一般冲刷线以下的深度h w—桥墩处常水位至基础顶面的高度ρ—基础底面计算方向的核心半径I0—换算截面的惯性矩2.2.5 材料指标C0—相应于基底处地基土的竖向地基系数E—材料的弹性模量m—土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I p—黏性土的塑性指数γ—材料的重力密度V s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ϕ—土的内摩擦角ϕ—土的综合内摩擦角δ—挡土墙墙背或桥台台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2.2.6 其它N—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 cr—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N0—当ds=3m,dw和du=2m,α4=1时土层的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F i—液化土的抗液化指数T—结构的自振周期m b—桥墩墩顶处的计算质量m d—桥墩墩顶梁体计算质量g—重力加速度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0.1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铁路工程,应达到以下抗震性能标准:标准Ⅰ:地震后不损坏或轻微损坏,能够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标准Ⅱ:地震后可能损坏,经修补,短期内能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标准Ⅲ: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破坏,但不出现整体倒塌,经抢修后可限速通车。

3.0.2铁路工程所在地区可能遭受的地震影响程度,用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或抗震设防烈度)表述。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Ag)的对应关系见表3.0.2。

表3.0.2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Ag)对应表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0.05g0.10(0.15)g0.20(0.30)g 0.40g注:表中g为重力加速度3.0.3 铁路工程构筑物的设防目标及分析方法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 铁路工程构筑物设防目标及分析方法地震动水准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设计方法1、桥梁进行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2、分析方法:一般桥梁:反应谱法;重点桥梁、技术复杂及新结构桥梁:反应谱法、时程反应分析法。

1、路基、挡土墙、隧道、桥台:按静力法进行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2、按静力法验算桥梁上、下部结构连接构造的安全。

3、路基、挡土墙、隧道加强抗震措施。

4、加强桥墩基顶处箍筋布置及设置防止落梁措施。

1、桥梁进行最大位移分析,并对桥墩进行延性验算。

2、分析方法:一般桥梁:钢筋混凝土桥墩按简化方法进行延性验算。

重点桥梁、技术复杂及新结构桥梁:作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

结构反应及工程设防目标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抗震性能应达到标准Ⅰ。

结构整体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抗震性能应达到标准Ⅱ。

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抗震性能应达到标准Ⅲ。

设防烈度为7、8、9度地区的铁路构筑物,除按表3.0.3进行抗震验算外,尚应按工程所在地区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位于设防烈度6度地区、场地类别为Ⅲ、Ⅳ类的重要桥梁,应按7度区采取防止落梁措施。

其它桥梁、路基及隧道工程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3.0.4 验算铁路工程的抗震强度、变形、稳定性时,一般只计水平向地震的作用。

3.0.5 铁路工程的抗震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原则:1线路应选择在设防烈度较低和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通过;2构筑物体形简单、受力明确、自重轻、刚度和质量匀称、重心低;3采用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性的连接方式。

4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隔震、耗能装置,减小构筑物的地震反应。

5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修复加固的抗震措施。

6采用对抗震有利的延性结构或材料。

7对非岩石地基,尤其是砂土液化地区,应特别注意基础的加深与加强。

3.0.6 跨越铁路的跨线桥、天桥、立交明洞、渡槽等构筑物,应按不低于该处铁路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4 场地和地基4.0.1 评定场地土和场地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场地土类型划分如表4.0.1-1。

表4.0.1-1 场地土类型划分 场地土类型岩土名称和性状 剪切波速范围(m/s ) I岩石或坚硬土 岩石、密实的碎石类土 V sm >500 II中硬土 中密、稍密碎石土,密实、中密砾、粗、中砂,基本承载力σ0>250kPa 的黏性土、粉土和老黄土(Q 1、Q 2) 250<V sm ≤500III中软土 稍密砾、粗、中砂,基本承载力σ0≤250kPa 的黏性土、粉土和新黄土(Q 3、Q 4),σ0≥140kPa 的填土。

150<V sm ≤250IV 软弱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黏性土,粉土和新黄土,基本承载力σ0<140kPa 的填土。

V sm ≤1502 场地类别划分1)场地计算深度内为单一土层时,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一致。

2)场地计算深度内存在多层的场地土时,场地类别应取平均剪切波速V sm 值,并符合表4.0.1-2规定。

平均剪切波速V sm 值应按下式计算:∑==ni si i sm V h H V 1/ (4.0.1) 式中sm V —计算深度内的土层平均剪切波速(m/s ); H —计算深度(m ),应取地面或一般冲刷线以下25m ,并不得小于基础底面以下10m ;i h —计算深度内第i 土层的厚度(m );si V —第i 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 —计算深度内土层数。

表4.0.1-2 场地类别I II III IV V sm >500 250<V sm ≤500 150<V sm ≤250 V sm <1503)跨度32m及以下的简支梁桥,当无土层剪切波速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本规范附录A选用。

4.0.2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属可液化土层。

当地基中存在可液化土层时应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液化判定。

4.0.3 可液化土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并不再进行液式中[σE]—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σ]—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修正系数,按表4.0.4采用。

柱桩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可取1.5;摩擦桩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根据土的性质可取1.2~1.4。

表4.0.4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ψ值地基土修正系数ψ值未风化至强风化的硬质岩石 1.5未风化至微风化的软质岩 1.5 基本承载力σ0>500kPa的岩石和土 1.4150kPa<σ0≤500kPa的岩石和土 1.3 100kPa<σ0≤150kPa的土 1.2注:1.软质岩是指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15~30MPa的岩石;2.100kPa<σ0≤150kPa的土,不包括液化土、软土、人工弃填土等。

4.0.5 地基内有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力学指标,可按本规范附录C进行折减。

液化土层以下的土层容许承载力修正系数,应符合本规范第4.0.4条的规定。

液化土层以上的土层容许承载力不应修正。

5 线路5.0.1 线路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形开阔平坦或缓坡地段,并宜绕避近期活动的断层破碎带,易液化砂土、粉土及软土等地基,较厚的松散坡积层,严重的泥石流发育地区,不稳定的悬崖深谷,严重的山坡变形和易塌陷的地下空洞等对抗震不利的地段。

5.0.2 线路应避开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震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带,难以避开时,应选择在其较窄处通过。

5.0.3 线路通过可液化土与软土等松软地区时,宜选择在地表有较厚非液化土层或硬壳层处,并宜设置低路堤。

5.0.4 土质松软或岩层破碎、地质构造不利地段的线路不应做深长路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