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毅力 梁启超
梁启超论毅力
《论毅力》梁启超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逆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
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译文】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
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注释论毅力原文及翻译注释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而写的,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毅力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刀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愤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翻译】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成功和失败的许多事情,是如此纷繁复杂,途径各不相同。
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我回答说: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就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多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占十分之三四,而J愤境逆境又常常是相互间隔交替的。
梁启超《论毅力》原文及翻译鉴赏
梁启超《论毅力》原文及翻译鉴赏论毅力原文翻译【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刀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愤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翻译】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成功和失败的许多事情,是如此纷繁复杂,途径各不相同。
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我回答说: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就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多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占十分之三四,而J愤境逆境又常常是相互间隔交替的。
无论事情的大或小,—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那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那些在意志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定会说我要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他心里以为天下事本来就很容易很容易,等到骤然经历了挫折,阻力突然来临,就萎靡不振丧失了勇气;那些恿志力次弱的人,凭着一时意气,穿过了这第一关,但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那些意志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再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
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写的,下面就是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
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论毅力全文翻译: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
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论毅力对照翻译: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梁启超《论毅力》原文及翻译鉴赏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毅力观念比较
中国文化中的毅力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毅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强调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观念在梁启超的《论毅力》中得到 了充分体现,他强调了毅力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
西方文化中的毅力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毅力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但与中国文 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自主 性和创造性。西方文化中的毅力观念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 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承受。
当代社会中毅力重要性讨论
毅力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 性
在当代社会中,毅力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 品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 需要具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够 取得成功。同时,毅力也是人们面对挫折和 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的关键因素之 一。
如何培养和提高毅力
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毅力水平,可以从多个 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信念 ,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其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将目标 分解为可执行的小目标并逐步实现;最后,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积极面对挑战和
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并超越自我。
06
现实意义与启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个人毅力品质途径探讨
01
树立明确目标
确立清晰、具体、可实现的目标, 激发内在动力。
坚持不懈执行
保持自律和恒心,克服困难和挫折 ,持续努力。
03
02
制定详细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将目标分解 为可操作的小步骤。
寻求社会支持
与他人分享目标和计划,获得鼓励 和支持,增强信心和动力。
不同文化背景下毅力表现形式对比
梁启超《论毅力》-2024鲜版
2024/3/28
《论毅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励人 们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起到了 重要作用。
该文所阐述的毅力精神,不仅在 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今天 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鼓舞 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5
02
毅力内涵及重要性
2024/3/28
6
毅力定义及特点
17
05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毅力
2024/3/28
18
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坚定信仰,明确人生方向
青年应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自己的人 生追求,以此作为毅力的源泉和动力。
正确认识自我,设定合理 目标
青年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设定符 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避免盲目追求和挫
败感。
2024/3/28
2024/3/28
14
名人成功背后毅力支撑故事
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创业初期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凭借坚定的毅力 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功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贝佐斯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投资者的质疑、市 场的竞争等,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将亚马逊建 设成了全球领先的电商平台。
梁启超《论毅力》
2024/3/28
1
目录
contents
2024/3/28
• 引言 • 毅力内涵及重要性 • 《论毅力》核心内容 • 现实生活中毅力体现及案例分析 •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毅力 • 总结与展望
2
01
引言
2024/3/28
3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 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3课内古文No9《论毅力》
03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 写作意图;通过分析和比较,加深对毅力重要性的认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明确毅力在实现人生目标中的重要意义。
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增强自律性
02
毅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和拖延的习惯,培养自律性和责任
感。
促进深度学习
03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坚持,有毅力的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
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毅力对事业的影响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升职业竞争力
在职场中,有毅力的员工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 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容易获 得晋升和成功。
课文概述
主要内容
《论毅力》是一篇论述毅力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的古文。文章通过 举例和论证,阐述了毅力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缺乏毅力所 带来的后果。
结构层次
文章首先提出毅力的概念,接着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分析毅力的重要性,最后 总结全文,强调毅力的价值。
学习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
02
文本解读
文章结构
引言:提出论点,阐述毅力的重要性 。
01
正文 02
分析毅力的内涵和表现。
03
06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毅力的意义和价 值。
05
阐述培养毅力的方法和途径。
04
探讨毅力与成功的关系。
关键句段分析
要点一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 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
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
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写的,下面就是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
论毅力原文以及翻译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论毅力全文翻译: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
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论毅力对照翻译: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中考作文】梁启超《论毅力》
【中考作文】梁启超《论毅力》梁启超《论毅力》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砌人生历程,大抵逆境位居十六七,顺境亦位居十三四,而礼义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坐。
无论事之大小,必存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不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脆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坐一时之意气,借由此第一关,突遇再挫而脱;稍强者,突遇三四挟而脱;更稍强者,突遇五六挟而脱;其事愈大者,其莱盖愈多;其不脱也愈容易,非至弱之人,未能够擅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
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比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终了也;比如平地,虽复一篑,入,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凿井,凿井九仞,而不及泉,实乃弃井也"胜败之数,视此而已。
译文:从古到今,人们事业的成就,经验教训众多,呈现种种不一的情况,途径。
概述的推究他们为什么顺利,为什么失利?结论就是:存有毅力的人就可以顺利,恰好相反的人就可以失利。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到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到了十分之三四,而礼义这两种境遇又常常就是相互交错着轮流发生。
无论事情就是小就是大,必然可以碰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小有的大,但总之必定就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脆弱的人,已经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道我想如何如何,我必须如何如何,他心里指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直观难的,要到马上尝试,阻力忽然到来,就颓然失去了信心。
论毅力
论毅力 作者: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个人认为这篇文章进教材是最值得了。
对我们的事业、生活、做人做事都有很好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作家作品知识: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他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
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思想),是变法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学生,两人主张一致,号称"康梁"。
著有《饮冰室合集》。
翻译:第二段,最后一段。
分析:第二段"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到本段结束。
掌握本文类比论证手法的运用。
论毅力-译文
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而写的,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译文从古到今,人们事业的成就,经验教训众多,呈现出种种不一的情况,途径。
概要的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相反的人就会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
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
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
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
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
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
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论毅力梁启超原文讲解
论毅力梁启超原文讲解梁启超论毅力,那可是像敲响在我们心头的战鼓啊。
他说毅力是成功的关键,就像爬山,没有毅力,你在山脚下就被那高高的山峰吓住啦,能行吗?肯定不行,得有那种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劲儿,这就是毅力。
他把人的志向比作树根。
你看大树,要是树根不牢固,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倒,那还怎么成长呢?人的志向要是不坚定,就像这弱不禁风的树,啥事儿都干不成。
有了坚定志向,再加上毅力,就像树根深深扎进土里,稳得很呢。
说到挫折,他讲得可透彻啦。
挫折就像路上的大坑,你要是没毅力,掉进去就出不来啦。
可要是有毅力呢?就像你带着工具,能把坑填平继续往前走。
就像那些科学家做实验,失败了多少次,但有毅力,最后不就成功啦?毅力在面对困难时像战士的铠甲。
想象一下战士上战场,如果没铠甲保护,敌人一刀就把他砍倒了。
困难就是敌人,我们的毅力就是铠甲,要是没这铠甲,困难一来,我们就被打败啦,那还怎么追求目标呢?他提到的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
一滴水的力量多小啊,可它天天滴在石头上,时间长了,石头都能被滴穿。
我们做事也一样,每天坚持一点,像那滴水一样,再硬的“石头”也能被我们攻克,这就是毅力的神奇之处啊。
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毅力像导航。
我们都有想改变的时候,可这过程就像在大雾里航行,容易迷失方向。
毅力就是那导航,指引我们朝着目标前进,不管雾多大,都不偏离,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呀。
文中说的坚持到底像马拉松选手跑步。
马拉松那么长的路,选手要是跑一会儿就不想跑了,能到达终点吗?不能。
他们靠着毅力,一步一步跑向终点,那汗水像他们坚持的勋章。
我们做事也得有这种跑马拉松的毅力,才能成功呢。
毅力在克服惰性上像闹钟。
我们都有惰性,早上不想起床,不想学习工作,这时候毅力就得像闹钟一样,把我们叫醒,督促我们行动起来。
要是没这“闹钟”,我们就被惰性控制啦,多可怕呀。
当我们在众多选择中犹豫时,毅力像指南针。
就像在森林里迷路,周围有好多条路,不知道走哪条。
毅力这个指南针能让我们坚持最初的选择,不被其他诱惑干扰,朝着目标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走出“森林”,实现目标呢。
梁启超:论毅力
梁启超:论毅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圣哉斯言!圣哉斯言!欲学为“人”者,苟非于此义笃信死守,身体而力行之,虽有高志,虽有奇气,虽有异才,终无所成。
人冶者,常与天行相搏,为不断之竞争者也。
天行之为物,往往与人类所期望相背;故其反抗力至大且剧。
而人类向上进步之美性,又必非可以现在之地位而自安也。
于是乎人之一生,如以数十年行舟于逆水中,无一日而可以息。
又不徒一人为然也,大而至于一民族,更大而至于全世界,皆循玆轨道而日孜孜者也。
其希望愈远,其志事愈大者,其所遭拂戾之境遇必愈众。
譬犹泛涧沚者,与行江河者,与航洋海者之比例,其艰难之程度,恒与其所历境界之广狭相应。
事理固然,无足怪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必修2-19梁启超《论毅力》文白对照
必修2-19梁启超《论毅力》文白对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是近代政治家、学者梁启超先生语重心长的话。
他把振兴国家的重任寄托在少年身上,还为此写了很多劝戒文章。
这节课学习他的《论毅力》,会得到很多启示。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资历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梁启超自幼多学,据说六岁时读完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奉康有为为师,习经世致用之学,两人号称“康梁”,早年鼓吹变法维新,是维新的中心人物。
变法失败后留亡日本,一方面办报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1912年9月回国,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8年底,赴欧洲各国游历,并写下《欧游心影录》。
辛亥革命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
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四大国学大师之一),出版过多种学术专著。
文学创作上以政治,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本文节选自《饮冰室合集》中的《专集·新民说》。
写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
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励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
论述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承转合起:提出“成败之林”的话题。
承:提出中心论点——“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转:转入论证分论点A:人生历程都有逆顺,毅力至强,才能成功。
论据:十六七逆境,十三四顺境,总有阻力志力薄弱者……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分论点B:逆境可以转化成顺境,条件是要有毅力。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论毅力原文及翻译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而写的,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毅力原文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论毅力原文及翻译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译文: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2024梁启超《论毅力》原文及翻译鉴赏
梁启超《论毅力》原文及翻译鉴赏目录CONTENCT •引言•原文解读•翻译技巧与鉴赏•主题思想探讨•文学价值与影响•跨文化对比与拓展01引言背景介绍时代背景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变革呼声高涨。
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思想、新文化开始萌芽。
梁启超的思想背景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积极倡导变法图强,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梁启超简介生平经历0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02梁启超积极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致力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
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学者,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均有显著贡献。
思想主张03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包括变法图强、君主立宪、民权主义等,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毅力》概述文章主旨《论毅力》主要论述了毅力的重要性及其对于成功的作用。
梁启超认为,毅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具备坚定的毅力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最终取得成功。
文章内容文章首先阐述了毅力的含义和重要性,接着通过举例和对比论证了毅力对于成功的作用。
最后,作者呼吁人们要培养坚定的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文章特色本文语言简练、逻辑清晰、论证有力,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贴切的比喻使读者深刻理解了毅力的内涵和重要性。
同时,文章还体现了梁启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
02原文解读80%80%100%文章结构分析梁启超通过提出“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来引出全文主题,即毅力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多个方面对毅力进行了深入论述,包括毅力的定义、毅力的作用、如何培养毅力等。
梁启超以“是故其成功也,不惟贵乎成而已,亦贵乎耐久”作为结尾,强调了毅力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起始部分论述部分结尾部分关键段落解读第一段梁启超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并通过举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论毅力的原文及翻译
论毅力的原文及翻译论毅力的原文及翻译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所写的。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论毅力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浏览。
论毅力的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论毅力的翻译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
论毅力+++梁启超
• 在文学方面,把散文做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又是最早评价和创作小说的人。他论著甚 丰,变法前主办《时务报》,变法失败后, 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新民丛 报》,主要著作是《饮冰室合集》。 • 题解 •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做为变法维新当时新 文体的代表作家,梁启超自己说,启超夙 不喜桐城派古文.
•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 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 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 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 “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 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 律,在此而已。
• • • • • • •
思考练习 1.认知本文的总论点. 2.作者强调的核心观点.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4.认知文中层递句式,说明其表达作用. 5.体会本文的比喻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6.谈谈本文所说的道理有何启发意义.
• 。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 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 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 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 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 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 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 的终点的 .
•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 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 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 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 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 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 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 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 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 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 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 “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 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 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 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 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 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 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 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 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
论毅力原文及翻译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而写的,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毅力原文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论毅力原文及翻译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译文: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圣哉斯言!圣哉斯言!欲学为“人”者,苟非于此义笃信死守,身体而力行之,虽有高志,虽有奇气,虽有异才,终无所成。
人冶者,常与天行相搏,为不断之竞争者也。
天行之为物,往往与人类所期望相背;故其反抗力至大且剧。
而人类向上进步之美性,又必非可以现在之地位而自安也。
于是乎人之一生,如以数十年行舟于逆水中,无一日而可以息。
又不徒一人为然也,大而至于一民族,更大而至于全世界,皆循兹轨道而日孜孜者也。
其希望愈远,其志事愈大者,其所遭拂戾之境遇必愈众。
譬犹泛涧沚者,与行江河者,与航洋海者之比例,其艰难之程度,恒与其所历境界之广狭相应。
事理固然,无足怪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
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人不可无希望,然希望常与失望相倚。
至于失望,而心盖死矣。
养其希望勿使失者,厥惟毅力。
故志不足恃,气不足恃,才不足恃,惟毅力为足恃。
昔摩西古代之第一伟人也。
彼悯犹太人受轭于埃及也,是其志之过人也。
然其携之以出埃及也,始焉犹太人不欲。
经十余年,乃能动焉。
既动矣,而埃及人尼之截之,经十余战乃能出焉。
既出矣,而所欲至之目的不得达。
彷徨沙漠中者,又四十年焉。
使摩西毅力稍不足,或于其初也,见犹太人之顽锢难动,而灰其心焉;于其中也,见埃及人之强悍难敌,而灰其心焉;于其终也,见迦南乐土之艰险不易达,而灰其心焉。
苟有一者,则摩西必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
昔哥仑布,新世界之开辟者也。
彼信海西之必有大陆,是其识之过人也。
然其蚤年,丧其爱妻,丧其爱子,丧其资财,穷饿无聊,行乞于巿。
既而游说于豪贵,豪贵笑之;建白于葡萄牙政府,政府斥之。
及其承西班牙王之命,初航海也,舟西指,六十余日不见寸土。
同行之人,失望思归,从而尼之挠之者,不下十数次;乃至共谋杀其身,饮其血。
使哥仑布毅力稍不足,则初焉以穷困而沮,继焉以不遇知己而沮,继焉以艰难而沮,终焉以险祸而沮。
苟有一者,则哥仑布必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
昔巴律西,法兰西著名之美术家也。
尝悯法国磁器之粗拙,欲改良之,筑灶以试验者数年,家资尽罄。
再筑灶而益以薪,又复失败。
已无复三度筑灶之资,犹复集土器三百余,附窑以试验之。
历一日夜不交睫,曾无尺寸功。
如是者殆十年,卒为第四度最后之大试验,乃作灶于家,砖石筑造,皆躬自任。
阅七八月,灶始成。
乃抟土制器,涂药入灶。
火热一昼夜间,坐其旁以待旦。
其妻持朝食供之,终不忍离。
至第二日,质终未融。
日沉西,又不去,待之。
于是蓬首垢面,憔悴无人形。
如是者越三日、四日、五日、六日,相续至七日,未一假寐,而功遂不就。
自兹以往,调新质而捣炼之,坐守十余日二十日以为常。
最后一度,质既备,火既焚,热既炽,功将成矣,薪忽告竭,而火又不能减也。
巴律西爽然自失,伤其功之将堕,乃拔园篱之木以代之。
犹不足,碎其桌及椅,投诸火。
犹不足,碎其架。
犹不足,碎其榻。
犹不足,碎其门。
妻子以为狂,号于室而奔告其邻。
未几所烧之质遂融,色光泽,俨然良器矣。
于是巴律西送其至困极苦之生涯于此器者,已十八年。
使巴律西毅力稍不足者,则必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
昔维尔德,创设海底电线之人也。
彼其拥巨万之赀,倾心以创此业。
欲自美至英,超海以通电信。
请助于英政府,几经哀求,始见许。
而美国议院,为激烈之反对,其赞助仅以一票之多数得通过,亦既困难极矣。
及其始敷设也,第一次至五百里而失败。
第二次至二百里,以电流不通而失败。
第三次将告成矣,而所乘之军舰,又以倾射不能转运,线亦中断。
第四次以两军舰,一向爱尔兰,一向尼科德兰,相距三里,线仍断。
第五次再试,则两舰距离八十里,电流始通,又突失败。
监督诸员皆绝望。
资本家亦有悔志。
第六次,至海上七百里,地名利鞠者,电信始通,谓已成矣。
既而电流忽突然停止,又复失败。
第七次更别购良线,建设至距尼科德兰六百里处,将近结果,线又断。
此大业遂阅一年有奇,而维尔德之家资已耗尽矣。
犹复哓音瘏口,劳魂瘁形,游说英、美之有力者,别设一新公司,而功乃始就,至今全地球食其利。
使维尔德毅力稍不足者,则虽历一次、二次,乃至三、四、五、六、七、八次,其终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
此其最著者也。
乃若的士黎礼,四度争议员选举不第,而卒为英名相。
加里波的,五度起革命军不成,而卒建新意大利。
士提反孙之作行动机器也,十五年始成。
瓦德之作蒸气机器也,三十年始成。
孟德斯鸠之万法精理,二十五年始成。
斯密亚丹之原富,十年始成。
达尔文之种源论,十六年始成。
吉朋之罗马衰亡史,二十年始成。
倭斯达之大辞典,三十六年始成。
马达加斯加之传教师,十年始得一信徒。
吉德林之传教于缅甸,拿利林之传教于中国,一则五年,一则七年,乃得一信徒。
由此观之,世无论古今,业无论大小,其卓然能成就以显于世而传于后者,岂有一不自坚忍沉毅而来哉?又不徒西国为然也。
请徵诸我先民。
句践之在会稽也;田单之在即墨也;汉高之在荥阳成皋也,皆其败也,即其所以成也。
使三子者,毅力稍不足,则为失败之人也。
张骞之使西域也,濒于死者屡,往往不食数日,乃至十数日,前后历十三年,而卒宣汉威于域外。
使骞毅力稍不足,则为失败之人也。
刘备初用徐州而蹶,次用豫州而又蹶,次用荆州而又蹶。
年将垂暮,始得益州以定大业。
使备毅力稍不足,则为失败之人也。
玄奘以唐国师之尊,横葱岭,适印度,猛兽困之,瘴疠困之,饥渴困之,言语之不通困之,卒经十七年,尽学其正法外道,归而弘布于祖国。
使玄奘毅力稍不足,则为失败之人也。
且勿徵诸远,即最近数十年来,威德巍巍,照耀寰宇,若曾文正其人者,其初起时之困心衡虑,宁复可思议。
饷需则罗掘不足,与李小泉书云:"仆在衡极力劝捐,总无起色。
所入皆钱,尚不满万。
各邑绅士来衡,殷殷相助。
奈乡间自乏此物,莫可如何!欲放手一办,辄复以此阻败,只恼人耳!"又复骆中丞书云:"捐输一事,所托之友,所发之书,盖已不少。
据称待至岁暮,某处一千,某处五百,俱可按籍而索。
事虽同乎水中之月,犹冀得乎十分之五。
一经摇动,则全局昔空。
"云云。
盖当时以乡绅办团,只恃捐输,不仰帑藏故也。
兵勇则调和两难,文正在衡初办团时,标兵疾之,至闯入公所与之为难。
文正仅以身免,其文集中书札卷二与王璞山书、上吴甄甫制军书各篇,苦情如诉,词多不录。
将裨则驾驭匪易,覆骆中丞书云︰"王璞山本侍所器倚之人。
今年于各处表暴其贤,盖亦口疲于赞扬,手倦于书写。
而璞山不谅我心,颇生猜嫌。
侍所与之札,饬言撤勇事者,概不回答。
既无公牍,又无私书。
曾未同涉风波之险,已有不受节制之意。
同舟而树敌国,肝胆而变楚越。
"云云。
当时用人之难,可见一斑矣。
类此者犹夥。
衡州水师,经营积年。
甫出即败于靖港。
愤欲自沉,覆思乃止。
直至咸丰十年,任江督,驻祁门,而苏常新陷,徽州继之,圜左右八百里皆贼地。
或劝移营江西以保饷源;或劝迁麾江干以通粮路。
文正乃曰:"吾去此寸步无死所!"及同治元年,合围金陵之际,疾疫忽行。
上自芜湖,下迄上海,无营不病,杨岳斌曾国荃,鲍超诸统将,皆呻吟床蓐。
堞无守望之兵;厨无炊爨之卒。
而苦守力战,阅四十六日,乃得拔。
事后自言,此数月中,心胆俱碎。
观其与邵位西书云:"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
弟处无权无势之位,常冒争权争势之嫌。
年年依人,顽钝寡效。
"与刘霞仙书云:"虹贯荆卿之心,而见者以为淫氛;碧化苌弘之血,而览者以为顽石:古今同慨,我岂伊殊?屈累所以一沉而万世不复者,良有以也。
"又复郭筠仙书云:"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
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
然造端过大,以不顾生死自命,宁当更问毁誉。
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
"盖当时所处之困难,如此其甚也!功成业定之后,论者以为乘时际会,天独厚之。
而岂知其停辛贮苦,铢积寸累,百折不回,而始有今日也。
使曾文正毅力稍不足者,则其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
呜呼!综观此中西十数君子,则我辈所以求自立于天地间者,可以思矣!可以兴矣!拿破仑曰:"兵家胜败,在最后之十五分钟而已。
盖我困之时,人亦困之时也,我疲之时,人亦疲之时也。
际人之困疲,而我一鼓勇气以继之,则胜利固不得不在我。
"此言乎成功之术之非难也。
古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
"此言乎成功之道之非易也。
难耶?易耶?惟志士自择之!抑成败云者,又非可以庸耳俗目而论定者也。
凡人所志所事愈大,则其结果愈大,而成就亦愈迟。
如彼志救一国者,而一国之进步,往往数十百年乃始得达。
志救天下者,而天下之进步,往往数百千年乃始得达。
而此眇眇七尺之躯壳,虽豪杰,虽圣贤,曾不能保留之使踰数十寒暑以外。
然则事事而欲亲睹其成,宁复有大事之可任耶!是故当知马丁路德固成也,而拉的马、列多黎、格兰玛三人皆为宗教革命而死者,格兰玛缚于柱而焚杀亦不可谓不成。
哥仑布固成也,而伋顿曲伋顿曲在夏威夷为土人所杀亦不可谓不成。
狄渥固成也,而噶苏士亦不可谓不成。
加尔富固成也,而玛志尼亦不可谓不成。
大久保、木户固成也,而吉田松阴、藤田东湖亦不可谓不成。
曾国藩固成也,而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亦不可谓不成。
成败云者,惟其棈神,不惟其形式也。
不然,若孔子干七十二君无所用,伐檀削迹,老于道路。
若耶稣受磔十字架,其亦可谓之败耶?其亦可谓之败耶?故真有毅力者,惟怀久远之希望,而不计目前之成败。
非不求成,知其成非在旦夕,故不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