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
2010年4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Ap r .2010第27卷第4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 onVol .27 No 14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吴洪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
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
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
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
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
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女性;独立追求收稿日期:2010-03-10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4X (2010)420018203作者简介:吴洪莉,女,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学。
张爱玲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璀璨的明星。
她出手即为经典,上路即达巅峰,以苍凉的笔润,奇谲的想象震撼着文坛。
“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她的小说擅长以女性的纤细与敏感从生活中发现真谛,从细微处提示人们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变态的灵魂,虚假的情爱,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细,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生百态、人世沧桑。
”于青在《张爱玲全集》序中写道,她寻找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方式,表达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的生存。
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
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
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苍凉而无奈: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结婚员”形象
苍凉而无奈: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结婚员”形象罗良金;徐静【摘要】Zhang Ai-1ing's feminine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harvest fi'om outside dominant literatur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she reexamined women and exposed women's mental illness, feminine complex, and feminine si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ne literary. After analyz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married to men",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feminine writing by Zhang Ai-ling, accordingly further highlighting its significance.%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
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刊比“女结婚员”的形象。
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6【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张爱玲;女结婚员;女性写作;男权中心;女奴意识【作者】罗良金;徐静【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2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女性形象是她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而 终 的旧式 婚姻 ,她们 终 于有 了一 点 虽 自私却 也实 实 在在 的 自我 , 爱玲 小说 中大 多也 追求 真诚 的爱 情 ,因 为其条 件所 限而 未得 到 ,而 但生活展 现给她们 的仍 是难堪 与凉 。从旧家庭 中走 出来的女性手不 能 且对 人生 产生 了消极 的态度 ,从 而毁 掉 自己 的青 春 年华 ,酿就 了重 提 ,肩不 能挑 ,她们 唯一 能做 的便 是另外 寻 找一 次婚姻 ,用 残剩 的 重悲 剧 。张爱 玲将 这些 女性 写得 很有 戏剧 性 ,体现 了女 性被 男性 玩 青 春作 赌 。《 香 屑 ・ 沉 第一 炉香 》中 的少女 葛 薇龙 因 家境 贫寒 ,前 弄前 后人 生跌 势起 伏 ,使这 些年 轻女 子 的生活 苍凉 而深 刻 ,令人 不 去 寻求 姑母 梁 太太 的经济 援助 ,却 成 了姑 母手 中的一 张 交际 王牌 ,
婚 ,再 加 上与胡 兰成 一 段不 幸的婚 姻 。而造 就她 对那 个特 定时 代 中 的人 们 。特别 是都 市现 代女 性们 在乱 世 中的基本 生 产状 态 ,进 行 了
深入 透彻 的分 析 ,塑造 了一 系列 经典 女性形 象 。这类 女性 形象 在张
了 ” 倾 城 之 恋 》中的 白流 苏 。这 类 女性 的走 出是 因为属 于她 们 。《
禁掏一把 泪。
张 爱玲笔 下 的女性形 象是受 压迫 受凌辱 的底 层妇女 。 年轻女性充 满激情 ,然而在那个 男权笼罩 的社会 里 ,女性容易被 男性 的花言巧语所 蒙蔽 ,便更 易被 男性 的玩世不 恭所抛弃 ,而女性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张爱 玲描 写 了各种 各样 的女性 ,还有一类 女性 是平静 而旷达 的 , 她们 与前一种年 轻女子不 同的是 ,她们 曾经拥有过 一段刻骨铭 心的爱
浅析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情爱观
太 , 是 卑 微 的 出身 , 物 一般 的丈 夫 , 姜 家 , 但 废 在 丫 环 们 都看 不 起 她 ,作 品开 篇 丫环 小 双 和凤 箫 的对
话, 小双 道 :告诉 你 , “ 你可别 告诉 你们 小姐 去 ! 咱们
二 奶奶 家里 是开 麻油 店 的。 ” 箫 哟 了一声 道 :开 凤 “
夫, 这个姜家的二公子却是个骨痨病人 , 这导致她
一
生饱受肉体 , 情欲上的痛苦。她虽贵为姜家二太
情爱在游戏 中进行 , 情与爱的结局指 向虚无。张爱 玲 以女性 特有 的视 角 , 无掩 饰地 揭 露 出几 千年 文 毫
化 熏 陶下 的女 性带 着原 罪意 识 紧紧依 附 着男 性 , 婚 姻无爱 , 离感情的范畴 , 脱 因此 她 作 品 中的女 性 形
抑, 她在 自己构建 的黄金城堡 中将情爱撕碎 , 由此
向人 们 展示其 变 态 的情 爱 观 。 性 的苦 闷 ,爱 的缺 失让 她 的 情 爱 观一 步 步 扭 曲。 曹七 巧 , 油店 铺 老板 的女 儿 , 长曹 大年 为 了 麻 兄 金 钱 不惜 牺 牲妹 妹 七 巧 的 幸福 , 自做 主 , 她 嫁 擅 把 入 有钱 有势 , 门第 高 贵 的官宦 之家— — 姜 家 。可丈
象始终在悲剧氛围的笼罩下 , 在千疮百孔 的感情 中
麻油店 ! 打哪想起的? 像你们大奶奶 , 也是公侯人家
小 姐 , 们 那 一位 虽 比不 上大 奶 奶 , 不 是低 . 我 也 一下 四 的人 —— ”在 这样 富贵 的环 境 下 , 受姜 家 人 的 , 饱 歧视 , 生活 的逼迫 , 的压 抑 , 爱 这些 堵在 她 的心 口却 无 法 倾 诉 更无 人 倾 听 ,没 有 人会 同情 这 样 一 个 女 子 。然而 性欲 的难 以满 足 , 更是让 她 陷入 无法 解 脱 的苦 闷之 中。她渴 望 正常 、 健康 、 美好 的夫妻 生 活 , 但 面对 病态 的丈 夫 , 种非 正 常 的婚 姻 状态 将她 从 这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013级救援技术班1301070116 周银摘要: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大而破"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主要有被扭曲的疯狂变态女性和为谋生而谋爱的女性两种;张爱玲洞察和把握女性生存状态的高超能力,主要缘自于她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在她的众多作品中,以女性为角度的作品很多,同时她还在诸多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
受到那个时期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旧上海女性的真实写照。
本文首先对张爱玲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再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比较不同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生存状态女性形象一、张爱玲简介张爱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本名张瑛,她具有显赫的家世,是二十世纪初的贵族千金,但是她的一生充满了凄凉与坎坷,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于1995年病世,享年75岁。
她将那个时期女性的形象和她自己一生的坎坷与凄凉全部融入在作品当中[1]。
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和文学论著等。
她的这些文学作品也是她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在众多作品中,以小说最为有名,她的代表小说有《沉香屑第一香炉》、《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她的小说多收录在《传奇》中。
其中有不少作品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如《半生缘》、《色·戒》等。
她是二十世纪的传奇女性,她的很多经典语录对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张爱玲小说中主要的任务悲剧形象张爱玲具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她出生时已是那个时代的没落贵族,加上二十世纪正是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上海沦陷,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她的小说中,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描写的淋淋尽致,无论是贵族千金、名门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是社会的悲剧。
这些悲剧人物的原因和特点又各有不同,下面是她的小说中主要的四种女性悲剧形象:(一)、封建枷锁和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形象第一种就是封建枷锁制度下和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形象,这种悲剧形象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2]。
心灵深处的细腻与荒芜——浅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零食 、衣物饰 品、进网吧 、租不是很健康 的书、买烟酒等 ,甚 至有部分学生拿去洗浴按摩。这样就派生 出来一系列问 题 :部分学生没钱 花了就在校 内外去敲诈 、勒索 ,要份 子 钱 、保护费等 ,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的麻烦 ;(2)现在开始 搞 的六类 学 生免 学费 的做 法 也属 “把 钱用 在 刀背 上 ”,只 要 地方 民政部 门认可就行 ,没有民政部门的乡镇生产队开证 明也行 ,这样就产生 了至少两个问题 :一是给那些并不贫 穷 的 人们 开 了道 (也 留下贪 腐 之 隙 );二 是 由此 导致 招 生市 场乱 了,行政部门管控不住 ,各生源地不管有没有 能力都 抢先给初中生注册(因为现在是一生一号 ),有实力 的中职 学校又招不到生 (全国各地方招生保护主义相当严重 ,各 地 控 制方 法很 多 ,比如 如果去 读 别 的学 校 原校 就不 发 毕业 证 ,有 的地方甚至把学生 的“流失 ”与班主任 的工资奖金 、 校长的考核挂起了钩 ,长此以往 ,中职教育如何谈发展?)。 (3)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各学校纷纷各显 神通大力宣传 自己的专业如何校企联合办学 ,实际上有多 少学校真正做到这一点 ,通常是和联系稍紧密的企业之间 “某种默契”,各取所需。这种企业 出“章子”、学校有“面子” 的联合办学 ,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学生了。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形 象;情感 ;细腻 ;荒凉
Hale Waihona Puke 中 图分 类 号 :I24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674—9324(2013)10—0230—03
美国文学家夏志清先生 曾评价说 :“对于一个研究现 代 中国文学 的人来说 ,张爱玲应该是今 日中国最优秀最重
+ ”+ 一+ ”十 一+ -+ “+ “+ “十 一十 一+ 一十 一+ -+ 一+ + 一+ ”+ 一+ 一十 *+ ”+ “+ ”+ “+ 一+ ”+ 一十 ”+ “+ “—+一”十 -+ 一十 *十 一 十 一十 一+ 一+ 一十 ”+ -—。’一“ — 。+一-—十 一—十一“十 ·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标题】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石特立【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特点意义【指导老师】张江元【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张爱玲作为新时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表现出了女性悲情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过去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他们集中的研究了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本文将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出发,挖掘她所塑造的这些女性的总体特征,进而讨论经济问题对于女性人格独立的束缚,总结女性要真正的从男性的庇护中走出来所需要的努力。
由于作家作为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经历了大量的挫折,所以她对女性生活的困苦有相当深入的体会,以至于她在描写女性时总是能够驾轻就熟。
她的小说以上海和香港这两个著名国际大都市为地域背景,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自己的生活面貌。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类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思想和新文化在她们内心形成巨大的冲突,她们一方面渴望摆脱封建伦理道德所带来的束缚,另外一方面她们又害怕自己沦落到无依无靠,旧的思想道德以及经济上的附庸使得她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在生存这一基本点上。
她们为人妇或为人母,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家庭幸福,但是她们所采用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却常常与想法大相径庭。
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依旧是痛苦。
(一)为人妇张爱玲小说中依附在男性身影下的女性大体上可分成两类。
其一,为了生活,游走于不同的男人之间,成为别人的情人;其二,做成了别人的妻子,成为一家的女主人。
这两种女性都想在经济上找到自己的依靠,有一个落脚的空间,但由于自身经济上的不独立,所以只能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没有掌握到婚姻的主动权。
具体表现为:1.沦为别人的情人这一类女性,由于自身的境遇,导致了她们自甘堕落,再加上社会的无情摧残,使得她们不得不放下自身的尊严,自觉地沦落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
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不乏它的深刻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
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
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
”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
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篇1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的。
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悲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
同时,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
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一.阴狠毒辣的“母亲”“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已经不是慈爱无私的化身,而是阴狠毒辣的代名词。
曹七巧出生于寒门小户,被兄长嫁给大户姜家得了“骨痨”的二儿子。
她还没有等到爱情的降临就必须在爱情与婚姻上作出选择,在金钱的诱惑下,她屈服了,牺牲了青春与幸福、爱情与亲情。
长达十年的磨练造就了她畸形的心态和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
而当她亲手毁掉了曾渴望得到的姜家三少爷季泽的爱情后,失去一切的她,用自己的变态的“爱”折磨、撕咬、啃啮着“子一代”人脆弱的人格和自尊。
[1]她热衷于对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婚事进行破坏。
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另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
她整夜不睡地盘问儿子的私生活,并且在亲家母在场的麻将桌上将儿子与儿媳的隐私公之于众,并百般羞辱儿媳,使亲家母都不忍听下去而离开,直至把儿媳妇活活逼死。
因为在儿媳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
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对于女儿迟来的爱情,曹七巧不但没有祝福,反而处心积虑的加以破坏,看到女儿与童世舫和谐交往,并以惊人的毅力戒掉鸦片,与童世舫谈婚论嫁,便大骂童世舫是看上了她家的钱财,后来又无端地辱骂女儿长安不守妇道,品行不端,并对女婿童世舫散布阴森的谎言,说女儿是一个断不了瘾的烟鬼,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
如此母亲,如此婆婆!正是她对儿子变态的占有,对女儿变态的嫉妒使她迸发出了无穷的复仇欲,最终驱使她失掉了与生俱来的母性。
密秋儿太太(《沉香屑?第二炉香》)、川娥的母亲(《花凋》)、顾太太(《十八春》)等人物跟曹七巧一样都是狠毒异常、残害人命的暴君“母亲”。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的女性意识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的女性意识郭婉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张爱玲冷静客观的认知态度,大胆犀利的文字风格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挖掘,引发了人们对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的关注。
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她笔下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都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女性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下,灵魂虚无,亲情沦丧,爱情沦为换取物质的手段与工具,深刻揭示了乱世背景下女性对生存困境的屈服与异化。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命运;男权社会;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00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001作为现代女性作家中唯一一位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致力于书写女性悲凉命运的作家,张爱玲在作品中刻画了无数女性。
她们各有各的性格与命运,也各有各的风采与特色,但大多数的女性殊途同归,都走向了悲凉的结局,正应了标题中引自《红楼梦》的典故“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本文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分别分析阐述其悲剧的因果与背后的真相。
一、“新旧”思想共存的女性这一类型的女人带有旧社会的气息,又接受过新时代的知识,她们一度在男性与自我之间迷惘,“红玫瑰”娇蕊便是如此。
佟振保在朋友士洪家里遇到了娇蕊,她美艳性感,敢爱敢恨,时刻展示着女性迷人的风韵与醉人的魅力。
出生于华侨家庭的她,从小被送去英国读书,在国外的纸醉金迷中玩坏了名声,嫁给了士洪。
结婚后仍不改水性杨花,与其他男子有染的同时,她也撩拨着“正直”的佟振保。
但这次她爱上了佟振保,直接写信给丈夫交代了自己的出轨之事,用离婚表明心意。
不过当她认真了,便就是认输了,佟振保婉言拒绝,她“找到她的皮包,取出小镜子来,侧着头左右一照,草草把头发往后掠两下,用手帕擦眼睛,擤鼻子,正眼都不朝他看,就此走了”。
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扭曲女性形象姓名:陈丽娟学号:1211510217研究课题: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扭曲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张爱玲的笔下的形象不是英雄式的,但她用那只苍凉的笔写尽了女性的所有的悲哀和荒凉。
她通过对一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心理进行细致深刻的刻画来折射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的黑暗,通过她们艰辛的生存状态,控诉社会的不公。
由此向社会呼吁:“关注女性、解放人性”由此警示所有的女性:走出历史的沼泽,别渴望别人施舍给你一丝爱与温暖,暗示女性只有也只能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晴空。
因而如今的现代女性是否应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中萃取出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应该是“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检索年限:1993年——2014年检索途径:篇名、作者、关键词、中文摘要检索词:张爱玲悲剧扭曲女性形象检索提问式:①篇名=张爱玲and篇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②篇名=张爱玲and关键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③篇名=张爱玲and中文摘要=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④关键词=张爱玲and关键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⑤关键词=张爱玲and篇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⑥关键词=张爱玲and 中文摘要=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⑦中文摘要=张爱玲and中文摘要=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⑧中文摘要=张爱玲and篇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⑨中文摘要=张爱玲and关键词=悲剧扭曲女性形象切题文献:[1]洪福建·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5)[2]姚昌美·张爱玲小说中几种女性形象剖析,2005(1)[3]代晓东·试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四川师大学学报, 2007(5)[4]陈琳·“吃”与“被吃”背后的女性生存本—试论张爱玲《金锁记》主题意蕴,2003(6)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扭曲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的小说的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虽是平民式的,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背景。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光荣,其方式之一是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
同样是写女性一生摆脱不了的情和爱,却把她们紧紧地镶嵌在人情世故和社会风俗这一大框架中去描绘。
有悠悠的情、绵绵的爱,更多的还是普通生命本身负载着的深刻的人性内容。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爱情金钱张爱玲,一个才华横溢、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
也许今天的读者对她不很熟悉,然而七十年前的上海滩却沸沸扬扬地流传着她的关于痴男怨女的故事。
她笔下的“传奇世界〞流传至今,仍然不免勾起人们一番回想的情绪和历史的沉思。
张爱玲1921年出生在曾经显赫一时的封建家庭中,对封建旧家庭有深切的感受和了解。
1939年至1942年她在香港读大学,其间经历战争,耳闻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受难生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她的阅历。
因此,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是封建旧家庭中的人物,还是香港社会中的人物,无一不是独具特色的。
其中,她以女性心理为视角,成功刻画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然都是活在她们自己有端或无端生出的故事中,然而她们却各有各的怨和痴,各自都逃不过既定的命运,普遍蒙上了悲剧色彩。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影响的作品。
女主人公白流苏,一个具有洋派风味的现代女性,离婚后被刻薄的兄嫂撵出了家门,跟一个有钱又风流的留学生谈起了恋爱,当恋爱正要陷于无望时,一件突然震惊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从而得到了稳定的归宿。
由于白流苏受尽冷落和排挤,又离过婚,她不敢奢望得到爱情,她只不过是渴望找到一个能独立生活的环境。
但她没有文化,又不想失去淑女身份,不愿出去做事养活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抓到一桩稳定的婚姻。
在追求稳定婚姻的过程中,白流苏是勇敢的。
虽然她最终归宿的安定是因为战争,用张爱玲的原话来说是“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但这对于白流苏来说,是她无法预测的。
只有她对婚姻的主动勇敢的追求是她本身表现出来的品质。
白流苏和前夫离婚拿到一些钱,但她无权享有这笔钱,因为她一直住兄嫂家,吃了喝了他们的,他们认为理应可以拿她的钱去买股票、金子,最后还要退她到前夫家去对抗:“好,好,都是我的不是!你们穷了,是我把你们吃穷了,你们亏了本,是我带累了你们,你们死了儿子,也是我害你们伤了阴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妇女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张爱玲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关键词:女性命运悲剧收场欲的自由生的苦闷
引言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奇葩,对于现在女性权利日渐上升的社会现实,女性已经成为溶解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了,发掘女性观,女性思想的精华、变化却无疑是一大热点。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
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
不乏它的深刻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
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
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
”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
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
她以后彻夜探询儿子的私生活,“婆婆也不像个婆婆”,当着包括亲家母在内的众人的面,抖露媳妇芝寿的私生活秘密。
这时的七巧正是通过对儿子媳妇的私生活的偷窥和对儿子媳妇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反复搬弄来获得欲望的满足。
她还横加干涉长安的婚嫁,使出一切奸诈泼辣的手段离间长安的恋情,白白毁了她女儿一生的幸福。
这一系列反常行为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都是根源她不幸的婚姻及由此导致的变态性格,“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正是得不到满足的性欲使七巧的言行偏离了常态,人格也受到严重扭曲。
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
这不是曹七巧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子由于封建的门第家族观念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被迫走进畸形的婚姻,最终成为社会的变种。
二、甘为囚鸟型:性别悲剧的角色象征
这类女性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
如《倾城之恋》中的自流苏、《留情》中的敦凤、《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狠毒、残忍的母老虎梁太太等。
或有意或无意,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人都仿佛如笼中的鹦鹉,从不想高飞,也不尝试高飞,还竭力避免飞翔,甚至是在笼门大开的时候。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资产阶级的金钱观、价值观与封建婚姻观竟然奇特地吻合了。
她与浪荡公子范柳原邂逅而坠入爱河。
范柳原是一个饱经世故、狡猾凶残的婚姻场上的赌棍,他只是想寻找情妇偷欢,而不愿承担丈夫的责任,而白流苏则是觊觎他的金银财富要永远嫁给他,二人同床异梦。
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
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使她无暇顾及到心灵。
她的目的只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和心灵上的安稳。
三、红颜薄命型:命运悲剧的角色象征
自古红颜多薄命,张爱玲笔下的有些女子有那么一点情致,然而造物弄
人,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虽是古代人却具有现代人的感情,她的美貌,我们姑且不论,单说虞姬跟着叱咤风云的项羽南征北战,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只是时运不济,项羽兵败,她自刎而亡。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项王得胜,或许她能够裹上一件宫廷的外衣,她爱的是项羽,项羽爱的是他的大业。
当得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后,为了自己不至于成为累赘,用一把小刀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自杀而亡,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
红颜却如此多情和命薄,大义与苟全面前,虞姬选择了前者杀身成仁,让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叹。
尽管她是在对命运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握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了断自己。
可她心中有着对项王最真挚的感情,能够为了他做出一切的牺牲。
《十八春》中的曼桢是一个朴素、善良、略带有点害羞、漂亮、年轻的女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为了养家做着几分兼职。
本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然而在姐姐的私心下,不幸成了她想借之生孩子的工具,从而把曼桢推进了火坑,在祝家度着一段幽囚的岁月,可惜又没有勇气与祝作不屈的斗争,在蔡霖生夫妇帮助下逃脱出来,仍然在心中牵挂着,希望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得有多高了,怎样顽皮。
在曼璐死后,竟会令人诧异和姐夫祝鸿才结了婚,这样一个女人就在命运的安排下,过了一段悲惨的生活。
这些女子是具有美好品质的,但是面对命运的捉弄,她们却显得如此的软弱无力。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确,她们的悲剧更让人扼腕叹息。
四、天使型:救赎悲剧的角色象征
通读张爱玲的小说,笔下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有过错或者是有缺陷的,或
许只有《茉莉香片》中的言丹朱是清纯有如泉水,可爱有如小鸟一般,感到很快乐,没有什么忧愁,喜欢和人交往,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先看看小说中对言丹朱外貌的描写:“眉眼浓秀,个子不高,可是很丰满”,晚春天气,上课时的言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长袖子的白纱外套……她那活泼的赤金色的脸和胳膊,在轻纱掩映中,像玻璃杯里潋滟的琥珀酒……并不仅仅引起一种单纯的美感”。
“她的脸庞的侧影有极流丽的线条,尤其是那孩子气的短短的鼻子,鼻子亮莹莹地略微有点油汗,使她更加像一个喷水池里的湿濡的铜像。
”小说中的这几处描写,活脱脱地勾画了一个有着娇好面容,让人赏心悦目的年轻女子形象,有着让人窒息的清纯。
言丹朱还有纯洁童真的心灵。
她对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广泛的兴趣,既读科学、又抽时间读文学史等。
她善于观察人,在每个年轻人都渴望憧憬爱情的年代,尽管不缺乏追求者,却从不和别人有比友谊更进一步的关系。
她并不缺少朋友,可依然把少言寡语的聂传庆当作了朋友,希望和任何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孩子气的把别人写给她的恋爱信告诉了他,还劝传庆试着交几个朋友,邀请朋友到家里去玩,试图改变聂传庆那性格中的致命的缺点,想调和他与老师的关系,想帮助他克服心中的死结,然而言丹朱太天真了,她不明白她的力量、影响并不是万能的。
最后险些被聂传庆弄死在山上。
她自己是那样的美好,但是当她想要救赎他人时却注定遭遇失败。
尽管在《茉莉香片》中,言丹朱不是主要的人物,但是她的光辉使小说因此而增添了一抹亮色,使我们看到了在一片乌云后面藏着的一颗闪光的星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希望。
结语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这许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
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又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参考文献:
[1]饶岚子.黄仲年.张爱玲小说艺术论[M],1987.
[2]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3]仝彦芳.洋场才女张爱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4]夏志清.论张爱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5]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6]万燕.海上花开又花落——解读张爱玲[M]南昌:白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7]李雪英.张爱玲女性形象浅析[J].大众科学.2007,(15).
[8]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