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

合集下载

科学教育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科学素养既不是纯知识的堆砌,也不是简单的机械应用,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科学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必要手段。

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对事物的探究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科学教育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

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能力,这与社会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需要紧密相关。

只有拥有扎实的科学素养的人才,才能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科学教育有助于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众的科学素养则决定了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效果。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加强科学传播的有效性,促进科学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二、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和调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力。

实践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亲自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挑战。

2. 问题导向:科学教育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模拟软件等,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可感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互动性。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答: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

因此,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也没有芽。

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

把科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

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

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科学素养)PPT课件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科学素养)PPT课件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 总结词: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尊重 研究对象、保护隐私、避免利益冲突等。学术规范则是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引 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
• 详细描述: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旨在保 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促进研究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科研伦理要求研究者尊重研 究对象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同 时,研究者还应避免利益冲突,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术规范则是指 学术论文的撰写、引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 学术规范要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 成果,并注明出处。同时,学术规范还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如实反映研究过程和 结果,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05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交流
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创新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创新性,是否在理论或
实践上有所突破。
实用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
学术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符合 学术规范,是否具有学
术价值。
可靠性
评价研究成果的数据和 结论是否可靠,有无科
学依据。
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传播
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学术会议
建立合作网络
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 ,与同行交流。
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建立合 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
分享研究资源
培养团队精神
与其他研究者分享研究数据、实验设备等 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合作精 神和团队凝聚力。
06
步。
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

第一节
关于科学素养
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您认为“纳米”是什么?
1.□长度计量单位之一 2.□一种高科技材料 3.□水稻新品种 4.□不知道
第一节
关于科学素养
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您认为“科学研究”是什么?
1.□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使用新技术
2.□观察、解释、结论
3.□观察、推理、实验 4.□不知道
14
题外话:2013国考中关于科技常识的考题
第一部分 常识题
第13题:关于中药,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 辛味药:连翘、杏仁; C. 酸味药:陈皮、黄连; B. 甘味药:当归、人参; D. 苦味药:黄柏、乌梅。
解析:本题考查医学常识。A选项中,辛味药的特征是辛温芳香, 杏仁不是辛味药;C选项中,黄连是苦味药,不是酸味药;D选 项中,乌梅是酸味药,不是苦味药;B选项中,甘味药的主要成 分是氨基酸、糖、维生素等,可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当归和 人参都是甘味药,故正确答案是B。
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邪教——“科学教派”就产生于美国。 与此先后存在的,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邪教和伪科学体系。 极端保守的宗教势力,反对只教进化论,“智能设计论” 。
专家、专业与科学素养

院士与科学素养(水变油,法轮功) 现代社会的任何角落离不开科学;科学、民主、 法律是现代文明的三大基石。 人文学科与科学,例如,高科技领域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二、全民科学素质关于科学素养 《纲要》提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 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 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这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多方面观点的基础上,从我国基本国情

科学素养的含义和培养(课堂PPT)

科学素养的含义和培养(课堂PPT)

(1)改变过去以讲授知识细节为主的教学方式,重视儿童的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
✓ 实验教学法 ✓ 探究-研讨法 ✓ 研究性学习 ✓ 问题解决法
……
(2)运用科学教育研究成果指导课堂教学
.
27
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方式 (Driver,1986 )
1)意向阶段(orientation):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23
2. 调整课程结构:由单一到多元
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打破单一的课 程结构,突破课程内容只重知识的倾向,构建以必 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为辅的课程结构。
.
24
3. 改革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向综合知识
第一,科学的全面性和广泛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既要注意稳定的知识,又 要注重新兴的知识,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性质、水平和最新动向, 也要寻求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完美结合。
2)启发阶段(elicitation):引出儿童的原有想法;
3)重建阶段(restructure):使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儿童建构新 的概念理解(如设计探究实验扩大儿童的经验范围);
4)审视概念变化阶段(review ):让儿童比较原有概念与新的 或修正后的概念的不同。
.
28
“互动-发生式”教学(高凌飚 &梁爽,2003)
解科学以便能够参与讨论,并作出决策
➢ 从文化角度考虑:科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成就;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意 识到它的重要性。
➢ 从道德角度考虑:科学实践体现了规范准则和致力奉献(norms and commitment)的精神,具有广泛的价值。
.
15
2061计划: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AAAS,1989)

科学2022年新课标:小学各阶段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科学2022年新课标:小学各阶段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科学2022年新课标:小学各阶段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科学2022年新课标学校各阶段同学科学核心素养学校低班级同学科学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知道自然界的事物有肯定的外在特征,能在老师指导下,观看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科学思维能在老师指导下,描述详细现象与事物的构成要素,比较并描述详细现象与事物的外在特征。

能在老师指导下,分清观点与事实,依据讨论问题提出假设或观点,具有供应证据的意识。

初步具有从多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提出多种想法,个别想法具有新奇性。

3.探究实践初步具有提出问题和制订汁划的意识、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简洁沟通与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以及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爱好;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在奇怪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直觉爱好。

能照实记录观看到的信息。

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熟悉事物。

情愿倾听、共享他人的想法,乐于表达、叙述自己的想法。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技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珍爱生命,具有爱护身边动植物的意识,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校中班级同学科学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知道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能在老师引导下,使用所学的科学学问描述并解释常见现象的外在特征。

2.科学思维能在老师引导下,描述详细现象与事物的结构,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使用模型解释简洁的科学现象。

能在老师引导下,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依据讨论问题提出假设或观点,并能供应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掌握变量的方法设计简洁的试验。

初步把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制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提出有肯定新奇性和合理性的观点。

3.探究实践初步具有从详细现象或事物中提出探究问题,以及基于已有阅历和学问制订简洁探究方案的力量;能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初步具有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力量;初步具有沟通、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初步具有参加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素养心得体会(三篇)

科学素养心得体会(三篇)

科学素养心得体会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它不仅包括对科学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批判、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多年的科学学习和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科学素养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首先,在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科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强调观察、实验、比较和推理等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科学方法,我学会了理性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能够客观判断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决策,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面临复杂问题时,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其次,科学素养也需要具备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是指在接触科学知识时保持怀疑和求真的态度,善于质疑和分析,不盲从、不迷信。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时候一些看似合理的观点或理论并不一定正确,需要我们进行科学验证和验证。

通过培养批判精神,我学会了怀疑一切的能力,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判断问题的真相。

这在很多场合都能够帮助到我,使我免受不必要的误导。

再者,科学素养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主动寻找变革、改进和提高的意愿和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往往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我不仅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意识还能够培养个人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发展。

最后,科学素养还需要具备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指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协调和贡献的意愿和能力。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而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我们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推动科学项目的顺利进行。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

一,名词解释: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1]。

对公民科学素养涵义的理解和表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而更新,而且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

由于如今对科学素养的研究尚处于研究完善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广泛认可的表述,以下为几个代表性的表述:1、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2];2、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PISA)中提出,科学素养的测试应该有三个方面组1成:科学基本观念、学实践过程、科学场景,在测试范围上由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组成;3、美国学者米勒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体说就是,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报刊上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能力[3];4、欧盟国家科学素质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

物理素养:物理素养的内容中应该强调对概念本身的理解,适当要求标准表述形式;不应该把掌握物理知识等同于具备物理素养、在物理素养的评价中间是否掌握物理知识应该以可以自觉运用于思维判断作为标准、物理素养应建立在理性生活必要的要求标准上、素养评价中应恰当综合运用定量评价和质性评价、分阶段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层的发展心理学确定[4]。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群体,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科学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具备科学素养的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中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科学素养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学科成绩。

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具有更好的科学知识储备和科学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科学素养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科学素养能够增强中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道德规范,具备科学素养的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伦理、科学道德,自觉遵守科学研究的规范,提高科学研究的品质。

最后,科学素养有助于中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是一种逻辑严谨、推理清晰的思考方式,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二、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途径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建设科学素养课程。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科学素养教育的内容,通过系统的科学素养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其次,提供丰富的科学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科学实验、科学观察和科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再次,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学校可以鼓励中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并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培养科学素养的方法。

首先,科学素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素养不仅帮助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科学现象,提高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技能,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1. 科学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观察和实验。

通过亲身体验,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现象和实验方法,并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探究:学校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这样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质疑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科学知识教育:学校应该系统地教授小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课程,小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起科学知识的框架。

4. 跨学科融合:学校可以在其他学科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帮助小学生将科学素养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5. 科学沟通和表达:学校应该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沟通和表达。

通过口头报告、写作、展示等方式,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科学思考和研究成果进行表达,提高他们的科学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家庭也扮演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角色。

1. 提供科学资源:家长可以为小学生提供。

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意义

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意义

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意义1. 科学素养能让学生像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啊!比如当学生看到彩虹,有科学素养的他们就会知道这是光的折射和内部反射造成的,而不是只会惊叹“哇,好漂亮”。

这样他们不是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吗?2. 科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讲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给了他们一双翅膀,能在知识的天空翱翔!想想看,如果学生不知道基本的科学原理,遇到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就傻眼了吗?像不知道为什么铁会生锈,那不是很迷茫吗?3. 科学素养对学生不就是如同指明灯一般嘛!有了它,学生就能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啦!比如说学生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照顾家里的花草啦,这多有意思呀!4. 哎呀呀,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意义可老大了!就像给他们配备了最先进的探索装备!比如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就明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和四季更替,这不是超级酷吗?5. 科学素养对学生而言简直就是宝藏呀!好比给他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宝库!学生要是知道了电路原理,自己动手做个小电灯,那得多有成就感呀!6. 科学素养对于学生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呀!就像给他们注入了神奇的力量!如果学生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不是很难理解一些现象呢?那不是很可惜嘛!7. 科学素养对学生不就是像一把神奇的魔法棒嘛!能让他们变幻出各种知识的奇迹!当学生知道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看到冰化成水就不会觉得奇怪啦,这不是很好玩吗?8. 哇塞,科学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呀!就好像给他们披上了超级英雄的披风!要是学生不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走在路上不都容易摔跤嘛!9. 科学素养对学生那可真是太关键啦!如同给他们装上了智慧的芯片!比如学生明白杠杆原理,搬重物的时候是不是就知道怎么省力啦,这多实用呀!10. 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的意义重大呀!简直就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秘密武器!当学生了解了生物进化,就会对生命的奥秘充满好奇,这不是很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吗?总之,科学素养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学素养基础教程

科学素养基础教程

科学素养基础教程
科学素养基础教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关于科学素养基础教程的内容:
1.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定律和定理,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归纳、演绎等。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和验证科学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3.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持有的态度和精神品质,包括好奇心、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

学生需要了解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4. 科学应用:科学应用是指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基础教程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讲:科学素养

第一讲:科学素养

第一讲:科学素养素养概念及内涵。

“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什么是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和派生,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基本的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本课程重点讲解素养概念及内涵,什么是科学素养,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科学素养以及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等六部分内容。

认为,素质的养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相结合的辨证过程。

修养、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完善的设计与实现,只有身体力行,坚技不懈地实践,方能取得成效。

同时认为,发现科学问题、攻克技术难题、质疑学术权威、求证问题到底等是科技创新必备的素质。

第一讲:科学素养一、素养概念及内涵我们这一讲主要讲素养的概念及内涵,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什么是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素养的概念及内涵,第一个是基本概念,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叫素质,素质是指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固有的属性,该此通常被认为是与英文的单词翻译过来,其基本含义是指能读会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有文化。

第二个是素养,素养是指素质渐进发展不成熟,并固化的过程,它是先定性条件和后定性学习与训练的综合结果,素养通常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包括品德、知识,体制等诸多方面。

第三个是两个是有差异的,“素”者,原也,即本来之意;质”者为“固有”、“应有”之意,因此素者侧重于现成的结果,素养则可以视为素者的养成,既强调通过教育、学习与实践等方面,养成素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我们下面再来看看素养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因为素养是在教育、学习和实践中进行知与行有机体的统一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内进的过程。

第二个是修养性,素质的培育及养成过程,又具有修养性,在素质养成过程中,通过知与行的有机结合,达到自我断裂和自我修养的目的。

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回复

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回复

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回复
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

1.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质疑精神、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科学思维培养了人们对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使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实践方式。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观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步骤。

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准确的认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3.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指科学领域中已经积累的理论、原理、规律和概念。

科学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技术现象的认知和理解,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科学知识的更新和扩展需要科学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4. 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是指人们基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的实验、调查、观察和模拟等活动。

科学实践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得到统筹和综合培养。

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提高科学研究和实践
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素养教育 (教案)

科学素养教育 (教案)

科学素养教育 (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
- 了解科学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 掌握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方法和技能;
- 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
1. 什么是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定义
- 科学素养重要性
2. 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
- 科学常识
- 科学方法论
- 科学精神
3. 科学素养的培养方法- 科学实验
- 科学创新
4. 科学思维的培养
- 思维模式改变
- 逻辑思考的训练
5. 科学素养与未来发展- 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工作与未来素质要求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
2. 教师讲授
3. 小组讨论
4. 课堂互动
四、教学评估
1. 课程测验(了解学生对科学素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综合运用科学常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探究问题)
3.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参与等)
五、教学资料
1. 课件
2. 参考书目:《科学常识教育——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

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训练和科学价值观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观察、推理、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需要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首先,教师应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研究的过程。

最后,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它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在科学知识传授方面,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科学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它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等方式来进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实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科学项目或比赛,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

四、科学价值观培养科学素养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应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既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然而,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科学素养不高的问题。

本文将就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多个维度展开。

1. 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实践,因此,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实验室和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实践过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引导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学会提出科学问题并解决。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的实际观察和探索,并帮助他们从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

学校应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仅要讲授基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分析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培养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思维是提升科学素养的核心。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包括观察力、逻辑思维、系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事实中提炼出科学规律和原理。

5.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团队合作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互相沟通和协作解决问题。

6. 加强科学伦理教育科学伦理是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石,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科学伦理教育,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并培养学生的科学诚信和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陈国强老师们:首先利用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羊年喜气洋洋、得意洋洋、神采飞扬、更阳光灿烂!今天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去年12月下旬在南京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后的学习心得体会,同时把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动向信息与大家分享。

因为时间有限,有的内容无法阐开,我讲的内容,不是教大家什么,而是引发更多人的更多思考。

希望大家针对今天我和唐健的内容,在市小学科学群中再做集体的讨论,甚至争议。

去年12月20日-25日,有幸作为江苏代表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2014年全国小学科学(苏教版)“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

本次研修,小学科学课标组组长郝京华教授、台湾屏东大学王静如教授、小学科学教材主编、特级教师路培琦,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全体成员都来了。

来自全国30个省的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共106人作为学员全程参与了学习研讨。

“高级研修班”将通过三年全面系统地对科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分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个阶段,以帮助教师扎实走好科学课教学的每一步。

今年围绕第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举办了“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

一周的学习,郝教授、王教授作了报告,全体学员随机分组,开展教学设计、小组讨论;穿插一天的课堂观摩,专家评点,现场互动;对设计优秀的案例进行大组交流、大会交流,完成研修的学员都获得了由教育部课程改革南师大研究中心与台湾屏东大学科普传播系共同签发的结业证书,大会上还对20名教学设计优胜者颁发了奖品。

2016年11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与高中课程标准同时发布。

2017年起,全面启用新的苏教版科学教材。

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三个方面。

围绕的核心就是学科素养。

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教知识?是的,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教技能?对的,动手做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培养科学素养?完全正确,教是为了育人,科学课一定要体现育人的价值。

老版本的课标强调“探究”,新课标更强调“素养”。

那么,什么是素养呢?素养的内涵有哪些?什么是学科素养?科学学科素养有哪些?这些素养中哪些是核心素养?我们先来讨论第一组关键词:关键词1:素养、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问题1:什么是“素养”?(全部的教育影响都忘了以后,在一个人身上剩下的东西)一个人的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四个学会”的涵义(一)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求知”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知识、技能),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思维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运用技术的能力),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探究能力)。

现在学习的很多书本知识,有一部分将在未来迅速变化的社会中逐步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天预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完全学到。

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

我到南京做过2个半小时的一次讲座《为思考而教》,就是侧重在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将与今天的交流内容一起,发到常州市小学科学群,与大家分享。

(二)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与学会求知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两者可以说是“知”与“行”的关系;如果说前者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那么,后者则旨在改造世界。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持续性、耐心细致、规范操作,都是学生一辈子要用到的。

(三)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是在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

它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更高,“关心,分享,合作”是主旋律。

(四)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强调“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它又发展了1972年报告的思想。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出版了一份关于教育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文中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更提出了只有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著名论点。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如果说前两者更多地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充实了新的内容,那么,后两者则是着眼于21世纪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

所有这四种学习,既不限于某一人生阶段,也不囿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某一场所。

它们正是建立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四大支柱。

问题2:小学科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学科素养?其中哪些是核心素养?这个问题,也是目前课标组讨论与反思的问题。

大家可以在QQ群中进行讨论,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弄清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有针对性,有实效,不偏离我们科学教学的本源。

澳大利亚2009年国家课程标准:跨学科核心素养:读写、计算、信息通讯技术、思维能力、创造性、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跨文化理解、道德伦理、社会交往能力,这10种跨学科公民素养将整合进学科的内容领域中。

台湾十大能力:了解自我发展的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规划、作者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2009年科学素养评估框架,明确了四个组成部分:情境:识别隐含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境。

能力:识别科学问题、科学解释现象、使用科学证据的能力。

知识:从科学知识、关于科学的知识两方面来考查。

态度:主要包括对科学问题的兴趣、是否支持科学研究以及对资源与环境的责任感。

四者的关系:能力为核心,情境为背景,知识、态度为影响能力形成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指某些国家社会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共同素养。

要有独特的学科价值,是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如果不能清楚地说出学科核心素养,则可以取消这门学科。

它是课程设计的关键DNA。

后面唐剑老师《浅论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与培训策略》是针对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具备的核心素养研究与思考)核心素养具备三个特征: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

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

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

英国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科学的运用与启示;文化理解;合作;实践与探究技巧;批判性的理解科学证据。

高中课程标准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社会参与: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自主发展:生命健康、学会学习、主动适应与创新。

文化修养:语言、符号与表达;科学、技术与应用;人文与审美。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炼的最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发展意识、多元联系、历史理解、历史批判、历史认同感七个要素构成。

我们往往停留口号比较多,落实不够,“知行脱节”(如:大学生睡懒觉与营养知识)。

要学会追问: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项)工作?为什么要做最好的自己?回到前面的话题,我们都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科学最重要的科学素养是什么?提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要素,发布在市科学群里。

同时每人思考:一个小学生六年级毕业,学完小学科学之后应该是怎样的人?关键词2:设计、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何谓“设计”?为更好地达到某一目的做具体规划的过程和结果(如图纸、流程图、计划书、实验方案等)。

教学设计是一门关注理解和改进教学过程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达成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去食堂吃饭。

怎么去?不同情况不同选择,但你一定会选择最近的路线,为什么?省时省力)。

教学设计主要关注确定最优教学活动和流程的处方,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讲到处方,我要把教师与医生进行比较。

教师的地位何以日落西山?顶层设计最难,实施并不难,就像盖楼)。

教学设计的基本主张是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习,即确定学习者建构知识的途径。

因此,如果教学没有起到帮助学习的作用,那就不是教学;更进一步说,如果教学没有起到促进建构的作用,那就不是教学。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如何学”而不是“如何教”。

“改变”是衡量一个优秀设计和优秀课堂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科学教师要用好多班教学的优势,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科学课教学设计现状:1、无设计:照本宣科,完全按教科书呈现的内容和顺序展开。

2、用他人的设计:教参上的设计、网上下载的设计。

3、固定用某一种单一的教学设计模式。

4、粗放的经验性的设计。

对学习怎么看?对科学怎么看?你就会怎么教?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教学需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为做好这些设计需要做的研究:教材分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教学》一份讲座稿,供大家讨论。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

大家要经常思考: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后面我还要讲“机会”,太重要了)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动手能力等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还要了解学生需求。

什么是需求?(需求是市场经济概念。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什么是学生需求?剥夺满足感的一种心理状态;跳一跳能摘到,对学习的渴求)关键词3:素养导向的目标设计、活动设计目标:强调达标探究:强调真实活动:强调机会(1)达标达成任务分几步来干:新意和价值在哪里?学科价值素养?内在存在哪些变化?细致展开的活动,为什么这样用?不要突标,要具体展示,用形象化地展示。

不能突出课标(不要突到中学课标,坚决不吃中学的饭,吃力不讨好)。

一定要有设计感。

通过教学设计娓娓道来,达到目标不能急于求成,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但一定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把一个大活动,分解成一个个小活动,类似钉钉子。

(2)真实科学探究过程思考:什么是科学问题?新课标更强调真实问题的研究,更强调有价值的问题研究。

肤浅的、判断式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瞿老师过去在知道我的课堂教学中,明确表示五上《解释》中的动物脚印、奇怪的海洋生物分类都是虚假,没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