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 第二章 不等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思考与讨论
已知实数a、b,且a>b>0,试比较a2b与ab2的大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课堂练习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三、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本小节将进一 步阐述并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如果a>b,且b>c,则a>c. 证明 a>b=a-b>0, b>c=b-c>0, 因此,根据两正数之和为正数得 (a-b)+(b-c)>0, 即 a-c>0, 所以a>c. 性质1所描述的不等式的性质称为不等式的传递性.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例3】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课堂练习
解下列不等式: (1)1-︱x︱≤0; (2)3︱x︱-2≥0.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2. ︱ax+b︱>c或︱ax+b︱<c(c>0)型不等式
对于︱ax+b︱>c或︱ax+b︱<c(c>0)型不等式可以转 化为︱x︱>a或︱x︱<a(a>0)型来求解.例如,解不等式︱ 2x+1︱<1,可先设2x+1=m,则不等式︱2x+1︱<1可化为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1. ︱x︱>a或︱x︱<a(a>0)型不等式
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不等式︱x︱>1表示的是数轴 上到原点的距离大于1的所有点的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9(a)所示;︱x︱<1表示的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1 的所有点的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9(b)所示.
图 2-9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性质2 如果a>b,则a+c>b+c. 证明 因为a>b,所以a-b>0. 又因为(a+c)-(b+c)=a-b>0, 所以a+c>b+c. 性质2表明,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 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因此将性质2称 为不等式的加法性质.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想一想
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 什么?不等式x2+x-2≤0的解集 是什么?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例1】
(1)x2+x-2>0;(2)x2+x-2<0. 解 方程x2+x-2=0 Δ=12-4×1×(-2)=9>0
x1=-2,x2=1. (1)不等式x2+x-2>0的解集为(-∞,-2)∪(1, +∞) (2)不等式x2+x-2<0的解集为(-2,1).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思考与讨论
不等式-x2-3x-5≥0的解集与不等式 x2+3x+5≤0的解集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课堂练习
1.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x2-x≥0; (2)x2-3x+2>0. 2.当x为何值时,6+x-x2有意义.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图 2-5
第二节 区 间
课堂练习
1.已知集合A=(-∞,2],B=(-∞,4),求A∩B, A∩B.
2.设全集为R,集合A=(0,3],B=(2,+∞), 求
(1)CA,CB;(2)A∩CB.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观察下面两个不等式: (1)x2-2x+1>0; (2)x2-3x+10≤0. 可以看出,这两个不等式的共同特点是: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 (2)未知数x的最高次数都是2.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二、 实数大小的比较
如果没有任何度量工具,怎么才能知道高矮差不多的 两个同学的身高之间的不等关系呢?我们一般采用的比较方 法是让这两个同学背靠背地站在同一高度的地面上,这时两 个同学谁高谁低一看便知.在数学中,我们比较两个实数的大 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即可.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有 a-b>0=a>b ; a-b<0=a<b; a-b=0=a=b.
图 2-2
第二节 区 间
只含左端点的区间叫作右半开区 间,如集合{x︱1≤x<3}表示的区 间即为右半开区间,记作[1,3); 只含右端点的区间叫作左半开区间, 如集合{x︱1<x≤3}表示的区间即 为左半开区间,记作(1,3].
第二节 区 间
【例1】
已知集合A=(0,3),B=[1,5),求A∪B A∩B.
一般地,像上述那样,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是二次的不等式,叫作一元二次不等式,它的一般形式为
ax2+bx+c>(≥)0或ax2+bx+c<(≤)0, 其中,a、b、c为常数,且a≠0.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上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的左边恰好是自 变量为x的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解析 式.下面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以及它与相应的函数、方程之间的关系.
数学
(第1册)
第二 章
不等式
目录 CONTENTS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区 间 第二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第四节
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第六节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一、 不等式的概念
用等号(=)连接两个代数式所成的式子称之为等式, 比如2+3=5,2x+1=3等都是等式.
︱m︱<1, 可解得-1<m<1, 即-1<2x+1<1,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1<x<0,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则原不等式︱2x+1︱<1的解集为(-1,0). 像上述那样,将︱ax+b︱>c或︱ax+b︱<c(c>0) 型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a>0)型不等式来 求解的方法称为“变量替换法”或“换元法”,即用新的 简单的变量(如上述的“m”)来替换原来的变量(如上 述的“2x+1”),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实际的运算 过程中,变量替换的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例2】
比较3x2-2x+5与3x2-2x-1的大小. 解 ∵ (3x2-2x+5)-(3x2-2x-1)=6>0 ∴ 3x2-2x+5>3x2-2x-1.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课堂练习
1.用不等式比较下列关系: (1)a与2的差比它的3倍大; (2)实数a和实数b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乘积的2倍; (3)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2.比较x2-3x+4与x2-3x-6的大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例4】
用“>”或“<”填空,并指出应用了不等式的哪条
(1)已知a<b,则a+3
b+3
(2)已知a>b,则2a 2b
(3)已知a>b,则-2a
-2b.
解 (1)a+3<b+3,应用了不等式的性质2.
(2)2a>2b,应用了不等式的性质3.
(3)-2a<-2b,应用了不等式的性质3.
解 集合A、B用数轴表示如图2-3 A∪B=(0,5),A∩B=[1,3).
图 2-3
第二节 区 间
课堂练习
已知集合A=[-1,3),B=(0,5),求A∪B,A∩B.
第二节 区 间
二、 无限区间
集合{x︱x>3}可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4所示.
图 2-4
学习提示
+∞”与“-∞ ”只是符号,而不是表示具体的数.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由上可知,可以利用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 的图像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 一般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ⅰ)当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Δ=b2-4ac>0时,方 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x1<x2),此时函数 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即(x1,0)、 (x2,0),如图2-8(a)所示,则不等式ax2+bx+c>0的解 集为(-∞,x1)∪(x2,+∞);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 (x1,x2).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由图2-9(a)可看出,不等式︱x︱>1的 解集为(-∞,-1)∪(1,+∞);由图2-9 (b)可看出,不等式︱x︱<1的解集为(-1, 1).
一般地,不等式︱x︱>a(a>0)的解集 为(-∞,-a)∪(a,+∞),不等式︱x︱<a (a>0)的解集为(-a,a).
例如,求不等式 x2-x-2>0与x2-x-2<0 的解集.
首先,解方程x2-x-2=0得x1=-1,x2=2.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然后,画 出函数y=x2-x2图像,如图 2-6所示.
图 2-6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由图2-6可看出: (1)函数y=x2-x-2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为(-1,0)和(2, 0),这两点的横坐标恰好是方程x2-x-2=0的两个解; (2)当x=-1或x=2时,函数图像与x轴相交,y=0; (3)当-1<x<2时,函数图像位于x轴下方,y<0; (4)当x<-1或x>2时,函数图像位于x轴上方,y>0.
图 2-8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ⅲ)当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Δ=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0,此时函数 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即(x0,0),如图2-8(c)所示,则不等式 ax2+bx+c>0的解集为(-∞,x0)∪(x0,+∞), 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Ø.
第二节 区 间
集合{x︱x≥3}表示的区间为 [3,+∞),是右半开区间;集合{x ︱x≤3}表示的区间为(-∞,3],是 左半开区间.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可以用区间来 表示的集合用区间表示会更方便.
第二节 区 间
【例2】
已知全集为实数集R,集合A=(-∞,4),B=[1, 6
(1)A∪B,A∩B;(2)A,B;(3)B∩A. 解 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5所示.
一、 分式不等式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例1】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课堂练习
第四节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二、 百度文库对值不等式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对任意实数x,都有︱x︱ ≥0,且有
︱x︱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表示实数x的点到原 点的距离.
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作含绝对 值的不等式.
那么什么是不等式呢? 很明显,用不等号(>,≥,<,≤,≠)连接两个代 数式所成的式子叫作不等式. 比如5+2<8,3x-1>4,4a-2≠6等都是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例1】
(1)x与2的和大于3 (2)实数a乘以b小于等于5 (3)任意一个实数a的平方为非负数. 解 (1)x+2>3 (2)ab≤5 (3)a2≥0.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学习提示
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二次项系数是负数,即a< 0,则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 使其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然后再求解.
第三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ⅱ)当方程 ax2+bx+c=0的判别式 Δ=b2-4ac<0时,方程没有 实数根,此时函数 y=ax2+bx+c(a>0)的图 像与x轴没有交点,如图2-8 (b)所示,则不等式 ax2+bx+c>0的解集为实数 集R,不等式ax2+bx+c<0 的解集为Ø.
不含端点的区间叫作开区间,如图2-1中, 集合{x︱1<x<3}即表示的是开区间,记作 (1,3).其中1表示区间的左端点,3表示区间 的右端点.在数轴上表示区间时,开区间的两个 端点用空心点表示(见图2-1).
第二节 区 间
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作闭区间,如图2-2中,集合 {x︱1≤x≤3}表示的区间即为闭区间,记作[1,3].在 数轴上表示闭区间时,其两个端点用实心点表示.
第二节 区 间
想一想
将实数集R看成一个大区间,怎么用区 间来表示呢?表示出的是闭区间还是开区间?
第二节 区 间
由图2-4可以看出,集合{x︱x>3}表 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3,没有右端点,这时可 将其记作(3,+∞),其中“+∞”读作“正 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没有具体的数,可 以任意大.同样,集合{x︱x<3}表示的区间 可记作(-∞,3),其中“-∞”读作“负无 穷大”.
想一想
性质3怎么证明呢?
第一节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性质3 如果a>b,c>0,则ac>bc;如 果a>b,c<0,则ac<bc.
性质3表明,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 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 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 方向改变.因此将性质3称为不等式的乘法性质.
第二节 区 间
区间是数集的一种表 示形式,其表示形式与集 合的表示形式相同.
第二节 区 间
一、 有限区间
我们知道,实数集是与数轴上的点集一一对应的,如集合 {x︱1<x<3}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1所示.
图 2-1
第二节 区 间
由数轴上两点之间的所有实数所组成的集 合叫作区间,这两个点叫作区间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