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八阕:被记载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是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它一共包含八首曲子《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表演者手执牛尾,边跳边唱。

2.八佾:古代的一种乐舞,一行一列为一佾,所以“八佾”共有八行八列。按照礼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这种制度的乐舞。

3.六代乐舞:文舞:①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②咸池—尧—祭地神③箫韶--舜—祭四望④大厦—禹—祭山川武舞:

①大濩—商—祭先妣②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六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4.八音:周代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木-柷、匏-竽、竹-萧

5.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半音结构。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称六阴律。

6.三分损益法:中国古代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根据某一标准音的弦长,按照一定的长度比例,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十二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律。

7.乐府: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8.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音乐家,喜歌习舞,长于音乐创作。

(1)将《摩诃兜勒》编为“新声二十八解”。(2)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3)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9.鼓吹乐: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在秦汉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开始有了“鼓吹”乐的形式,在西汉时,分为鼓吹和横吹,后鼓吹乐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以延续。

10.相和歌:原是对汉代北方各地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中有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它的艺术发展历程是徒歌(清唱,无伴奏)→但歌(有伴唱而无伴奏)→ 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相和大曲

伴奏乐器有:琴瑟、笛。相合三调:宫、商、角

11、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清商乐的形式结构略同相和诸曲,其宫调系统亦与相和诸曲相同,并称“三调”.

12、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了杂技、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百戏在汉代得到高度的发展。

13、歌舞戏:受汉代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觝的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14、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表现的是英雄故事。《广陵散》的题材内容,根据琴曲的小标题,一般认为即《琴操》中记述的《聂政剌韩王曲》。

15、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宴饮之乐,燕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隋唐宫廷燕乐集中地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16、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乐器、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大曲的结构基本可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

17、法曲:又名法乐,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隋称为法曲,法曲保存了汉族传统音乐、佛教音乐并吸收道教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发展过程。法曲积淀了华夏音乐的精华,在唐代燕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18、曲子(长短句歌曲)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民间歌曲。自北魏、北周以来,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加入汉族传统音乐遗留的无数曲调,民间歌手或乐工利用这些曲调填词歌唱。

19、万宝常:隋唐宫廷音乐家,南北朝时梁国人,后随其父大通归北齐。史书记载他“妙达音律,遍工八音”,而且在乐器改革方面也是一位奇才。突出成就就是提出了“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适应了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交流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代音阶调式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20、《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客观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出音乐的原理及其艺术规律。其一,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其二,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1、我国音乐文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2、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骨笛30多支。贾湖骨笛历史最早的距今约9000年

3、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舞蹈纹盆距今约5000余年。

4、尧帝命“质”为乐。黄帝命“伶论”作十二律

5、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

6、周代的音乐机构:春官

7、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包括:风、雅、颂。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

8、《乐记》儒家美学“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则属于情感美学。

9、墨家—非乐中庸态度道家(老子)--大音希声

10、东汉末年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专著《琴操》。

11、嵇康---《琴赋》阮籍---《酒狂》

12、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是唐朝音乐的两大潮流。

13、“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

14、《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由印度《婆罗门曲》改编。

15、歌曲、舞曲、解曲是隋唐多部乐中的三部音乐体裁。

16、健舞和软舞是唐代宫廷燕乐中两类不同风格的小型乐舞。

17、减字谱是我国琴谱系统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一种古老记谱法。

18、《梅花三弄》是晚唐颜师古改编。

《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改编成大型琴曲。

20、半子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当时有弦索谱、管色谱

21、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中心是瓦子勾栏。

22、南宋时期出现书会和社会。

23、宋杂剧可分为滑稽戏和歌舞戏。

24、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2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四梦”是《还魂记》

(即《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26、曲子的创作方式:A、由乐定词 B、依词配乐

27、唐末明初我国流行的两件拉弦乐器轧琴和奚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