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音系学
phonology名词解释
phonology名词解释音系学(Phonology):1、定义:音系学是一门研究音韵特征及构成的学科,涉及说话者、聆听者、语言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它被描述为语言的声音学分支。
它旨在确定什么样的音素对字段、音节和句子语音有影响,以及声音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影响语义和其他考虑因素。
2、概述:音系学是研究语音学的分支,它研究音素的结构和音的变化。
它的关注点是音的分类和构成,以及成音素的音形结构,并且能够确定声音对语言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语言,音系学确定哪些音素是可以区分和平行强调,而不会影响消息的传递,从而推断不同类型的语音,像同化、替换、谐音和异化等现象。
它是语音学史上最古老的学科,发展了诸如音位系统学或描述性音系学等流派。
3、适用范围:音系学不仅涉及像高等语言学的范畴,而且浸染到多种学科范畴,如音乐学、耳聋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语用学等,专业人士(如语言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音乐家、会计师、口腔科医生等)都在运用音系学来发现其中的语言特征。
音系学在理解正常语音行为和治疗语音障碍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临床语言学、发音治疗、耳聋照老和特殊教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研究内容:音系学主要关注语言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包括:(1)描述性音系学:分析特定语言的声音组件,比如音节、音素、发声音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音位系统学:系统性阐释不同语言之间传说所存在的音位和模式。
(3)音系学变异:研究不同发音者时期和地区的变异,注重压缩、减少或扩展范围的声音。
(4)说话的模式:研究特定时期、地区或语言的传说和发音模式。
(5)语言变化:分析有关单词拼写、语意和形式如何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各种研究。
5、研究方法:音系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多种学术学科,分析不同得研究领域也拥有不同的方法。
针对描述信息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如样本调查和实验调查。
在概念研究方面,它主要包括测量法和文献研究,能够帮助确定特定语言的发音特征和音素、国家以及主题的影响。
语言学知识_音系学
音系学一.音系学(Phonology)的定义:音系学主要有以下两个任务:其一,发现某一特定语言中出现的所有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其二,找出语音是如何组织起来表达意义的。
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和音位变体(Allophone):音素(Phone):一个语音单元或音段。
音位(Phoneme):一个具有区别性价值的单位,是一组语音特征的抽象集合体。
音位变体(Allophone):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实现的方式。
三.音位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Phonemes):音位对立(phonemic contrast)以及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相似的音素之间相联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如果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音位变体,不区别意义,就处于互补分布状态;如果它们不是同一个音位的音位变体,且能够区分意义,就构成了音位对立。
自由变异(free variation):如果两个音素出现在一个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不区别意义,换而言之,用一个音素替换另一个音素而不产生一个新词,仅仅产生同一个词的不同读音,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处于自由变异。
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如果两个单词,除了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上的一个音以外,其余的都相同,则这两个词就构成了一个最小对立体。
若最小对立体按照相同的条件进一步的扩展,扩展到多对,就构成了一个最小对立集(minimal set)。
例如:hook和book,book和look,look和cook就构成了三对对立体,而这六个词则构成了一个最小对立集。
四.音系学的一些规则(Some Rules of Phonology):在音系学中,孤立的音素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为了表达意义,音素必须组合在一起,但是也需要符合一定的组合原则。
1)序列原则(Sequential rules):即语音组成词在排列顺序上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实验语音学的基本原理与praat软件操作
实验语音学是一门研究语音的产生、变化和理解的学科,它通过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语音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基本原理是实验语音学的基础,而Praat 是一款语音学软件,可以用来操作实验语音学实验。
以下是实验语音学的基本原理与Praat 软件操作的概述。
实验语音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声学原理:语音是由空气中的振动产生的,这些振动会引起声波的产生。
实验语音学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声波,来研究语音的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2. 生理-心理原理:语音是由发音人的声带振动引起的,并通过空气传播。
实验语音学不仅要研究声波的物理特性,还要研究发音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如发音机制、听觉感知等。
3. 语言学原理:实验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原理和规则。
例如,不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音素、音位和音韵规则。
4. 统计原理:在实验语音学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大量的语音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在实验语音学中,Praat 软件是一款非常重要的工具。
Praat 是一款语音学软件,可以用来进行语音实验,分析语音数据等。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1. 声学分析:Praat 可以用来测量和分析语音的声学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用户可以使用Praat 的声学分析工具来生成声谱图和频谱图,以便更好地理解语音的物理特性。
2. 语图和韵律图生成:Praat 可以生成各种形式的语音图,如语图(表示发音人的发音动作)和韵律图(表示音高、音强、音长等的时间序列)。
这些图对于观察和分析语音的运动轨迹非常有用。
3. 文本-语音匹配:Praat 可以用来将文本与相应的语音匹配,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和语音之间的关系。
用户可以使用Praat 的文本-语音匹配工具来生成文本-语音对,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4. 统计分析:Praat 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用户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浅谈实验语音学的基础语调格局
浅谈实验语音学的基础语调格局摘要:实验语音学是近三四十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国际上的热门学科,因它使用仪器和电子设备进行语言实验研究,所以有时也被称为仪器语音学,其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可谓广泛多样,在语言学领域中是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最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论文着重以实验语音学的基础??语调格局作为论述主题,总结和归纳了若干关于语音学的知识,希望能够对这方面今后的深入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音学;实验语音学;语调格局一、语调格局的定义和内涵“语调格局”一词是南开大学石峰教授在1998年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所谓空间有格局,建筑有格局,人的气度也有格局,那么语言学中的声调语调也有格局,而这个格局似乎有些抽象,有些时候尽管言者所说的每个音节和声调并不那么到位和标准,但由于人的听觉系统可以对听到的语音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大脑的分析、记忆、比较等功能的综合处理,只要听来的语音框架不差,语境相近,就能被理解。
这个框架就被称为格局。
简言之,格局就是这种共有的语言框架。
但不论格局还是框架,似乎都是抽象的,可是通过实验测算,按照统计数据作出的表格图形,把隐性的框架变为显性的格局,使其量化,那么格局就是可见的系统了。
语音格局包括声调格局、元音格局、辅音格局。
而广义的语音格局应该包括语调格局,但语调格局所涉及的因素远远超过语音学的范围,因为语音格局研究的是语调格局所研究的基础层面,包括元音、辅音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组成音节的基本要素,所以说语音格局的研究是语调格局研究的基础,但语调格局却又不仅仅是单纯的语音问题,它还涉及了语法、语义等,例如说边界、焦点和语气都是语法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语调格局研究中所涉及到的。
再次,语调格局研究是实验语音学的奠基石。
所以说,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
二、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从定义上来说,语调结构的基本模式,是指非强调的陈述句,也就是自然焦点的陈述句的语调模式。
国内外的多位学者都曾对语调的结构模式进行过深入探讨,但受制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和实验设备的缺乏,前辈们在这一方面还是多以主观的经验直觉和理论假设作为研究的前提和依据,缺乏相对客观的实证性的分析和证明。
音系学原理
音系学原理我一直觉得音系学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关于语言声音的宝藏。
今天呀,我就想和大家好好唠唠这个音系学原理。
音系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语音系统的学问。
这就好比一个超级大的拼图,每一块小拼图就是一种语音现象。
咱们先来说说音素吧。
音素可是这个大拼图里特别基础的小碎片呢。
比如说,在英语里,“cat”这个单词,就包含了三个音素/k/、/æ/、/t/。
这就像盖房子的小砖块一样,一个一个组合起来,就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单词。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之前学英语的时候,老是分不清/θ/ 和/s/,哎呀,可把他愁坏了。
他就问我:“这两个音听起来咋就这么像呢?”其实啊,这就是音系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怎么去区分这些相似却又不同的音素。
元音和辅音也是音系学里的两大阵营。
元音就像是音乐里悠扬的旋律,它们在发音的时候,气流比较顺畅,没有什么阻碍。
就像唱歌的时候,那些长音,拖得长长的,可好听了。
辅音呢,则像是旋律里的节奏点,气流受到阻碍才发出声音。
你看,这就像跳舞的时候,有流畅的舞步,也有那种停顿一下的节奏感,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一段完美的舞蹈,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音世界。
音位这个概念可就更有趣了。
音位是一个抽象的单位,它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在汉语里,“爸”(bà)和“怕”(pà),就因为声母的音位不同,一个是/b/,一个是/p/,整个字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语言学的教授,他上课特别风趣。
他说:“这音位啊,就像是魔法一样,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把一个词变成另一个词,这难道不神奇吗?”当时我们全班都被他逗笑了,不过也确实深刻地记住了音位这个概念。
音系规则就像是这个语音城堡里的规章制度。
它规定了语音在不同情况下的组合方式、变化方式等等。
比如说,在英语里,复数形式的-s或者 -es的发音就有不同的规则。
有时候发 /s/,有时候发 /z/,有时候又发/ɪz/。
实验语音及语音教学
课程大纲
1、声音和语音0915 2、元辅音的描写( 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0922 3、普通话的元音及韵母0929 4、元音的声学实验及有关元音实验的论文举例分析1006 5、普通话的辅音声母1013 6、辅音的声学实验及有关辅音实验的论文举例分析1020 7、普通话的声调1027 8、有关声调实验的论文举例分析1103 9、汉语语音教学原则及方法1110 10、有关语音偏误的论文举例分析1117 11、轻声儿化及汉语拼音方案教学要点1124 12、小论文开题1201 13、小论文开题1208 14、小论文开题1215 15、重音语调及复习1222 16、12月29号考试(小论文假期后上交)
参考文献
1、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2、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3、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 4、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5、赵元任《语言问题》 6、曹剑芬译《言语链:说和听的科学》
释题1
实验语音
传统的语言学家只能借助口耳来模仿语音并记录语 音,所以传统的语音学又被称为口耳之学。近代有 了能研究言语生理状况的医学器械,以及能测量、 分析言语声的物理仪器,人们把它们应用到语音研 究上,揭示出许多前所未知的语音现象。这些现象 又反过来丰富、修正了传统语音学的若干解释和理 论,这样就不只限于语音学的实验手段了,而形成了 一门“实验语音学”。(生理-声学-感知)我们这 门课只介绍声学实验。
释题2
语音教学
汉语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学原则,偏误分析,教学方
法和技巧)
释题3
面对语音教学的实验语音任务有二: 1、基于实验语音的研究成果,确定较为合理
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借助语音实验,来分析学生的语音偏误,
社科院实验语音学8
社科院实验语音学8声调和语调我国语音学家和方言学家在研究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声调时,一直把语音音高相对于发音人的F0音域(范围)作为其研究的基础。
对语音基频(F0)做规整,实际上是用数学方法对语音F0知觉为音高过程进行模拟,把F0转换成与F0音域呈线性关系的语音音高。
这儿主要介绍跟声调和语调有关的语音基频与语音音高关系问题。
1.纯音频率与其音高:纯音的音高(林达悃,1985,1995;吴宗济和林茂灿,1989):在音频范围内,如果将纯音频率从小到大逐渐变化,听感上就会产生一种与此相对应的逐渐变化,对声音从"低音"到"高音"的逐渐变化进行描述,这就是音高(pitch)的变化。
尽管声音的频率是决定音高的主要因素,但声音强度对音高也有作用。
S.S.Stevens和J.Volkman(1940,转引自林达悃(1985))为了表征音高这一主观心理物理量,引入了一个量度音高的单位,称之为美(Mel.)。
定义响度为40方(phone)和频率为1000赫兹(Hz)的纯音(即标准音),其音高为1000美。
以此为基础,对各种不同声音的音高做出了标度。
确定音高的方法显然要采取主观听辨的办法。
实验证明,随着频率的增加,音高也将提高,不过,以美为单位的音高增长率,逐渐小于以赫兹为单位的频率增长率,这就是说以美为单位的音高与以赫兹为单位的频率之间是对数关系。
但是,低于500赫兹的情况就不同了。
低于500赫兹时,以美为单位的音高与以赫兹为单位的频率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
E.Zwiker R.Feldkeller(1967,转引自转引自林达悃(1985))对主观音高感受与频率之间关系作了研究,进一步发现以美为单位的Z音高,在500赫兹以下与频率呈线性关系。
他们也把一般的可听声中的纯音分成若干个倍频程,并且选取从131赫兹开始的倍频程为"0倍频程",与此相应的音调叫做131美。
语音学知识点精编
(2)唇齿音
唇齿清擦音
(3)舌尖音(舌尖—齿龈)
舌尖不送气清擦音
舌尖送气清擦音
舌尖浊鼻音
舌尖浊边音
舌尖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清擦音
(4)卷舌音(舌尖—硬腭)
卷舌不送气清塞擦音
卷舌送气清塞擦音
卷舌清擦音
卷舌浊通音
(5)舌面音(舌面—硬腭前)
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舌面清擦音
分类:
1.爆发音(塞音)
2.擦音
3.塞擦音
4.鼻音
5.边通音
6.颤音、闪音
7通音
【清浊】
发辅音时
①声带不颤动——清辅音
②声带颤动,产生浊音——浊辅音
擦音可以任意延长,塞音和塞擦音不可任意延长。
附加音:腭化音,唇化音,软腭化音。
★【普通话辅音】
普通话有22个辅音。
(1)双唇音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双唇送气清塞音
(6)舌根音(舌面后—软腭)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舌根送气清塞音
舌根清擦音
舌根浊擦音
或者:
1.塞音
2.擦音
3.塞擦音
4.鼻音
5.边音
6.通音
★语图纹样:
(1)冲直条(尖锋):细窄的垂直尖线条
瞬音
(2)乱纹:杂乱的雨潲撞竖线纹样
紊音
(3)横杠:深色宽横杠
浊音
第四章:音节和音节结构
两种:听觉、发音
鼻音(N)塞音(P)元音(V)辅音(C)
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内尔:
半规管、前庭窗、耳蜗
柯替氏直接和听神经相连。
通向咽腔的咽鼓管是与外界空气沟通的一条通道,可以平衡内外气压。
实验语音学
实验语音学摘要实验语音学是一门研究语音的科学技术学科,它涵盖了语音产生、传输和认知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实验语音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实验语音学在语音分析、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引言实验语音学是从实验的角度研究语音的学科,它既包含了对语音现象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也包含了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理论模型。
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点,进而推动语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语音产生和传输的实验研究语音的产生是人类通过声带、口腔和鼻腔等器官协调运动而产生的复杂声音。
实验语音学通过实验手段,如电极、声波仪和喉镜等工具,对语音产生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
这些实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声带的振动、喉部的运动和口腔的形状等,从而揭示语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语音的传输是指语音信号从说话人口腔传递到听者耳朵的过程。
实验语音学通过声学实验和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和分析语音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声音的频率、幅度和声道特征等,来研究语音信号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规律。
语音认知的实验研究语音认知是指人类对语音信号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实验语音学通过心理实验和神经科学研究等方法,探索人类语音认知的规律和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量被试者对语音信号的感知门槛,来推测语音识别的阈值和注意机制等。
此外,实验语音学还研究不同语言和语音障碍的语音认知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间的语音差异以及听力障碍、言语障碍等条件下的语音认知能力,可以揭示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实验语音学的应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在语音技术和语音应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以下是实验语音学在一些领域的应用示例:语音分析实验语音学通过分析和建模语音信号的特征,可以用于语音信号分析和处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不同音素的声学特征,来辅助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的开发。
此外,实验语音学也可以用于声纹识别和语音情感识别等领域。
我要写论文_语音学和音系学表格(1)
参考文献(从参考文献管理工具按照源格式复制到下面,否则字体会变形)
[1]语音学和音系学:学术领域及发展前景[J].颜宁.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Clark,J.&C.Yallop.1990.An Introductio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Blackwell.
评分方面题目分; 摘要分; 参考文献分。
总评分。பைடு நூலகம்
注:
1填写除去“评分”之外的所有栏目;
2.不要打印出表格再填写,要先填写再打印;打印以前将之保存为PDF的格式,这样打印的时候就不会变形了;
3.请自行打印一份,带到课堂。
我要写论文之“语音学和音系学”
班级第_2____组
姓名学号174632
自拟中文题目: 音系学和语音学的区别
要点(用中文写出论文摘要,对给定的题目做出文献综述)
有相同才会有区别,两者都是研究人的语音。一方面,音系学能为语音学家所发现的一些语音现象做出解释。另一方面,语音学也可为音系学的一些假设和分析进行实验研究,提供量化证据。但是语音可以分为许多可以被人研究的方面,也有许多研究他的方法。音系学家经常运用有关重音和词组划分的语言学理论或者根据耳听和对 F曲线的粗略分析 ,对语调做印象性的范畴化工作 ,为语调 的抽象表达式构建明晰的模型等方法。
语音学家则用感知实验检验不同的语调类型是否具有区别性,用合成方法对语调的音系描写进行检验等方法。
关于音系学与语音学有无接面与映射的间题以及音段的地位,上也会都有很不同的意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发生、感知声学性质与感知 , 而音系学主要研究语音的模式。
实验语音学1
100Hz
频谱分析
50 40 30
20 10 0
Magnitude (dB)
20 10 0 -10 -2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Frequency (Hz) 3500 4000 4500 5000
-1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声波的物理描述
频谱分析
50 45 40 35
Magnitude (dB)
20 10 0 -10 -2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30 25 20 15 10 5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Frequency (Hz)
共振峰
共鸣反应与共鸣器有关,声波碰到硬的东西会 反弹回来如果把球扔到木板上,由于木板比较 硬,球就会反弹回来,如果把球扔到软椅靠背 上,由于椅子背比较软,反弹力小,就会抵消 一部分冲力。口腔里的肌肉都是软组织,声波 在口腔的肌肉上反弹没有那么强,口腔肌肉将 吸走一部分声波能量,因此口腔作为一个共鸣 器,他有较大的阻尼。无阻尼的共鸣腔只会对 一个频率产生共鸣反应,而阻尼大的共鸣腔会 对比较多的频率产生共鸣反应。
声道X光成像的应用
最早用于语音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是X光声道照 相,通过X光照相,人们对语音产生过程中元 音和辅音的形成有了能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由 于X光照相只能得到声道的一个断面,因而还 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但是X光的优点是得到 的数据是动态的,因而可以用来研究协同发音 的问题。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与音系学分析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与音系学分析在语言学的广袤领域中,语音学和音系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相互交织,共同为我们揭示语言声音的奥秘。
语音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
它就像是一位精细的工匠,专注于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机制。
当我们开口说话,气流从肺部呼出,经过喉部、口腔、鼻腔等声道的调节,最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音。
语音学便致力于探究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比如,它会研究声带的振动频率如何决定音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调。
不同的声调能够改变词语的意义,在汉语中就非常明显。
像“妈”“麻”“马”“骂”,仅仅因为声调的不同,就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语音学还会关注发音器官的动作,比如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嘴唇的圆展程度等对语音的影响。
而音系学则更像是一位抽象的艺术家,它关注的是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和模式。
音系学并不纠结于某个具体语音的物理特性,而是着眼于语音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以英语为例,“cat”和“bat”中的“c”和“b”是不同的音素,但它们在单词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有规律可循的。
音系学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语音组合是合法的,而某些则不是。
比如,在英语中,“lb”这样的组合通常是不存在的,但“bl”却很常见,像“blue”“black”。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语音学常常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声学分析仪器、喉镜等,来精确测量和记录语音的物理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语音的特点。
音系学则更多地依靠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归纳和总结语言中的语音模式来构建理论体系。
它会研究一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音单位——音位,以及音位的组合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学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教学中,了解语音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示范发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的发音技巧。
而音系学的知识则有助于学生理解语音的规律,提高语言的听说能力。
实验音系学:语音学与音系学的结合
Experimental Phonology:Integra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作者: 邱春安;陶盼
作者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出版物刊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8-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实验音系学;语音学;音系学
摘要:实验音系学不是一种音系学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
它肇始于1987年举办的第一届实验音系学学术会议,其初衷是为了促进语音学家和音系学家之间的和解与合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验音系学用客观、科学的实验和量化的方法弥补了传统音系学在数据采集上的缺陷,为传统音系学理论提出的一些假设提供了语音事实依据,同时也对一些假设进行了修正。
实验音系学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实验语音学
通过这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可以做什么?
1,可以找出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标准发音的语音格局(Sound pattern)【准确的舌位区域】 2,可以找出任何一个方言区发音的语音格局共性和个性 3,由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某个方言区的人学习某种语言提供比较理性和科学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可以让传统的“言传身教”的语音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根据这种工具自我纠正发音(中介语)
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对比
传统研究 “口耳之法” 实验研究 直观、准确、容易
Praat 语音分析软件
praat是一个声音处理软件,是阿姆斯特丹大学语音研究中用电脑做语音分析的专用软件。 功能: 1,它的录音功能是大众通用的,只要一个耳麦就能实现高清晰的录音,分别率可以达到广播级的92000Hz; 2,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全祛除背景噪音,从而得到彻底清晰的录音; 3多轨录音合并功能,它是一个音轨一个音轨地分别录制然后再将各个音轨合并,可以实现立体声和多声部的杜比环绕声,如果用它来录制音乐甚至比专业的音乐录制软件的音响效果还要好; 4,随意剪辑,任何一个时段的录音都能随意拼接、随意的反复的指定任意时段的录音播放和监听分析,做声音分析可以把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的读音,大概0.3秒钟长)再分割成更小的1000个时段来随意播放和频符演示。 5,几乎可以完成所有语音分析,并能通过插入编程代码执行如何复杂的自定义数据分析运算,录音效果可以达到专业的最高要求。
The Primary Cardinal Vowel
The Primary Cardinal Vowels
The Primary cardinal vowels read by Zhang Fengtong
The primary cardinal vowels read by Zhou Dianfu
语音学实验报告
语音学实验报告一、引言语音学实验是研究语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探索人类语言的奥秘。
本实验报告将对我参与的一次语音学实验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二、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旨在探索语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等特征对人类听觉感知的影响。
实验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实验组,分别针对不同的特征进行测试。
实验组由30名受试者组成,他们是年龄、性别和语言背景各异的成年人。
三、实验过程1.音高实验在音高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听取一系列不同音高的声音,并根据其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实验通过调整声音频率来改变音高,从而研究人类对音高的感知差异。
2.音量实验音量实验要求受试者听取不同音量的声音,并记录其主观感受。
实验通过调整声音的振幅来改变音量,以研究人类对音量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3.音色实验音色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音色对人类听觉感知的影响。
受试者需要听取一系列具有不同音色的声音,并对其进行评价。
实验通过调整声音的频谱成分来改变音色,以判断人类对音色的辨别和偏好。
四、实验结果1.音高实验结果显示,人类对音高的感知能力在不同频率范围内存在差异。
高频声音更容易被感知为高音,而低频声音更容易被感知为低音。
2.音量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能够区分不同音量的声音,并能够根据声音的强度来判断其距离和强弱。
3.音色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不同音色的声音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辨别能力。
某些音色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共鸣。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语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等特征对人类听觉感知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这些特征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并且对不同特征的感知存在差异。
这些结果对于语音学的研究和语音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语音学实验是研究语音现象和人类听觉感知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音的特征和人类对其的感知。
希望本次实验报告能够对读者对语音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Smith, J., & Johnson, M. (2018). Introduction to speech science. Pearson.[2] Ladefoged, P., & Johnson, K. (2014). A course in phonetics. Cengage Learning.。
实验语音学与语音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实验语音学与语音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人类说话的声音就是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能起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就构成语言的声音材料一方面来研究语言的,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语音学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普通语音学和具体语音学;按研究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共时语音学和历时语音学;按研究对象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生理语音学、声学(物理)语音学、感知语音学;按研究方法来分可以分为传统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
语音学的发展经历了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阶段,主要包括古印度和古希腊时期;19世纪中期至20史记30年代后的近代语音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以来的现代语音学阶段。
实验语音学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为探求语音的本质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语音的综合性学科。
过去一般认为语音学不过是“口耳之学”,传统的语言学家多凭口耳来摹仿语音并依靠音标对语音进行描写。
本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建立起了音响学,后来物理上的示波和频谱分析应用于语音分析而成为今天的语图分析,通过语图对语言声波进行了详尽的定量测试和研究,逐步揭示出语言声波的频率特征,这是语音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语音学。
实验语音学是语言学领域中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最多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广泛多样。
下面来看实验语音学与语音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语音学与生理、物理和感知语音学的关系(1)与生理语音学的关系生理语音学研究发音器官在发音阶段的生理特性,有较长的历史,在19世纪中期前后就已经形成,成为传统语音学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是相当成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的发明和完善,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实验语音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生理实验为主,实验语音学脱胎于近代语音学。
近代语音学建立之初,其研究内容主要在发音生理方面,语音的实验研究大致上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主,因此在这一阶段实验语音学与生理语音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语言学概论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现象的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开展了“语言学概论”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学生们对语言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3. 提高语言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语音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学习了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和语言属性,并掌握了语音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音素分析、音节分析、语调分析等。
2. 音系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了解了音系学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了音位、音位变体、音位变体规则等基本概念。
实验内容包括:音位对比实验、音位变体实验、音位变体规则实验等。
3. 形态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学习了形态学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了词根、词缀、词形变化等基本概念。
实验内容包括:词根分析、词缀分析、词形变化实验等。
4. 句法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了解了句法学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了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基本概念。
实验内容包括:句子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类型实验等。
5. 语义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学习了语义学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了语义场、语义关系、语义特征等基本概念。
实验内容包括:语义场分析、语义关系分析、语义特征实验等。
6. 语用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了解了语用学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了语境、语用含义、语用策略等基本概念。
实验内容包括:语境分析、语用含义分析、语用策略实验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语音学实验:学生们通过实验,能够准确地描述和分析语音现象,提高了语音识别和语音表达能力。
2. 音系学实验: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了音位对比和音位变体规则,能够对语音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实验音系学Experimental Phonology张杰Jie Zhang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 USA[内容提要]语言学课本中的“音系”指的是可从语言中直接观察的语音的组织规律,但在生成语法中,“音系”特指为说话人对语音组织规律的潜在知识。
这决定了以实验方法直接从说话人那里采集数据实际上是生成音系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章对实验音系学近年的发展作一个简单的概述,着重讨论实验对音系结构的认识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现有音系理论的挑战,也指出汉语研究与实验音系学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AbstractThe textbook definition of “phonology” refers to sound patterns directly observable from language. But in generative grammar, “phonology”refers to the speakers’ tacit knowledge of sound patterns. This determines that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collect data directly from the speaker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research in generative phonology.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phonology, focusing on the roles that experiments play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phonological patterns and the challenges experiments pose for current theories of phonology. It also discusses the roles of Chinese dialects in experimental phonology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experiments in Chinese phonological research.[关键词]生成音系学(generative phonology),实验音系学(experimental phonology),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随机优选论(stochastic Optimality Theory),最大熵值语法(Maximum Entropy Grammar)引言生成音系学(generative phonology)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从以推导规则为主的生成理论(Halle 1959,Chomsky和Halle 1968)、自然音系学(Natural Phonology, Stampe 1979)和特征架构理论(Feature Geometry, Clements 1985, Sagey 1990)到以制约为主的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Prince和Smolensky 1993/2004)、谐和语法(Harmonic Grammar, Smolensky和Legendre 2006)及最大熵值语法(Maximum Entropy Grammar, Goldwater和Johnson 2003, Jäger 2007),不同理论模型中对音系的基本元素及计算方法的假定多有不同,对音系现象的研究也各有侧重,这造成了我们对音系学学习及研究的一些困难。
但如果我们真正把音系学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领域,那么不论理论如何变化,研究音系学的科学方法,正如研究物理学,化学及生理学的科学方法一样,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假设的提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假设的验证与修改,立论,理论对事实的预测,再以预测为假设,循环以上步骤,以求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这一标准的科学方法在传统音系学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音系理论中响度阶(sonority scale)的概念是建立在关于音节结构的类型学的基础上的,但这一概念又常被用来解释音节结构的类型学。
这一循环论证源于我们没有对响度阶作出音系之外独立的定义。
这一观点在Ohala的多篇著作中都有精辟的论述(Ohala 1986, 1987, 1990a, 1995等)。
Ohala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提倡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音系学。
Ohala和Jaeger于1986年编著的“实验音系学”(Experimental Phonology)是第一本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及成果的专著。
从八十年代末起,两年一度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实验室音系学”(Laboratory phonology)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更是起了深远的影响。
有异于传统音系学,实验音系学特意模糊了语言“内部”与“外部”的语料的差异,强调来自于语言游戏(如反切语)、语误、借词及语音学与心理语言学实验的外部语料对音系结构的研究有着与内部语料(如语言本身的语音分布及配列规则)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用客观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弥补了传统音系学在数据采集上的不足(Kenstowicz和Kisseberth 1979,Ohala 1986)。
其优点不仅在于它的科学性及可测试性,更在于它能更直接地去探索说话人的潜在音系知识,从而为生成音系理论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
本章对实验音系学近年的发展及其对音系理论的影响作一简单的概括和评述。
一、生成音系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课本中的“音系”往往是指语言中语音的组织规律,但在生成音系学中,“音系”特指为说话人对语音组织规律的潜在知识。
这种音系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音的对立及互补分布,语音的配列规则(phonotactics),及语素的变体(alternation)。
例如,普通话中送气音(pÓ, tÓ, kÓ)与非送气音(p, t, k)是对立的关系,因为pa~“爸”与pÓa~“怕”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但英语中送气音与非送气音是互补的同位音位,因为他们的分布是互补的:送气音只在重音音节开头(pÓeak, apÓart)及词头(pÓotato, tÓomorrow)出现,非送气音则出现在其它场合。
英语中音节的节首音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是两个辅音:st,pl,tr等是合法的,zt,bn,lb则不合法。
但普通话中任何辅音串在音节开头都不合法。
英语中一个语素在不同的语音条件下常有不同的语音体现:比如,lock[s], bag[z], bus[´z]。
普通话中也有这种情况:[pÓai]“牌”[pÓa]r“牌儿”。
音系理论的任何派别都要对这些最基本的音系规律作出解释。
生成音系学更是要把这些从语言中观察出的规律提高到说话人的知识本质上。
在传统音系学的研究中,这些音系规律的发现主要依靠于音系学者对现成的词典、语法、文本及话语的标音记录进行归纳与总结。
但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音系规律的确是说话人的音系知识的体现呢?换句话说,我们如何确定学话的儿童能够象受过长期训练的语言学者一样对复杂的语言数据作出同样聪明而谨慎的分析,从而发现语音的对立与互补分布及不同词汇间的构词关系呢?没有对说话人本身的语言行为的具体分析,我们实际上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
从语言中观察出的音系规律只能是说话人的潜在音系知识的间接证据,而不是直接的证据(Kenstowicz和Kisseberth 1979)。
二、实验的目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成音系理论必须有外部数据的支持。
这些外部数据可以来自于自然产生的语误、语言游戏规则、借词中的音变及一语和二语习得者所犯的错误,也可以来自于人为的语音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实验。
相对于自然产生的数据,人为实验的优点有二:第一,数据采集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们不需要等待语误和借词的出现,也不需要等待语言学习者去犯错误,而是可以用实验方法更直接地去采集类似的相关数据,从而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
第二,自然数据往往会受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参数的影响,这会造成我们无法对这些数据作出确切的解释。
在人为的实验当中,我们可以在实验设计时控制不相关的参数,从而使其更可靠地提供我们所真正关心的数据(Ohala 1995)。
由此,我们在本章中主要讨论人为设计的实验在音系学中的作用。
从建立、测试与完善音系理论的角度来说,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进一步完善与细化作为音系理论基础的语音现象的描述。
例如,许多语言中都有的音节末尾浊音清化(德语,俄语,土耳其语等)是否造成语音上的完全中和?普通话三声变调是否与第二声完全中和?英语中是否真正有一个在长辅音串中删除舌尖塞音的音系规则,如perfec(t) memory?荷兰语中是否真正有一个在/lC/和/rC/(C≠舌尖音)中加插中性元音的音系规则?阿拉伯语中颚辅音的语音体现具体是什么?其又是怎样向周围的音素扩散的?这些实证问题对音系理论的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为生成音系理论归于说话人的潜在音系知识及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Chomsky 1986)提供事实依据。
例如,音系学中音位(phoneme)、特征(feature)及音节结构等最基本的表征在语言游戏、语误及其它实验方法中是否有所体现?能否用门栅测试范式(gating paradigm)来确定可从环境中预测的语音特征是否真的不在这一语素的底层表达(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中?阿拉伯语中的强制非恒值原则(Obligatory Contour Principle)是否能在其词汇库及心理语言测试中体现出来?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些实验会对音系理论的不同层面提供外部的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特别可以用于挖掘语言内部数据无法体现的说话人的潜在音系知识。
例如,优选论中一语学习者的初始制约排列(initial ranking,Smolensky 1996)或某一语言的音系规则中未有体现的隐藏制约排列(hidden ranking,Davidson等2004)能否在实验中找到证据?语言中晦暗的音位及语素变体规则(opacity,Kiparsky 1973)是否在假词中具有与透明的规则一样的衍生性(productivity)?这类研究因其对说话人的潜在音系知识的直接探索而为生成音系理论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