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设计实践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尤其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
本课题旨在探索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构建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框架。
2. 探索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 评估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框架构建(1)分析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的关联,提炼出适合体验式教学的主题。
(2)根据主题,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互动交流等环节。
(3)制定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
2. 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1)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生动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解决问题。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教师教案中的实践与体验式教学法
教师教案中的实践与体验式教学法教师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既是教学的计划和指南,又是教学过程的记录和总结。
而实践与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在教师教案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实践与体验式教学法。
首先,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数学概念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教案中可以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通过参观实际场所,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和表现。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自然风光或城市规划,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来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师教案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
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实践体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置相关问题或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和交流他们的思考和体验。
在教师教案中,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和形式的实践和体验活动。
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实践与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师教案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
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主体、实践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相比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原理、特点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优势。
一、教学原理体验式教学根据学习理论和心理学原理,通过给学生创造具体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发现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特点1. 互动性强: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学习,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 资源丰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设备等方式,提供具体的实践环境和资源,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 强调问题解决: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性强:体验式教学侧重于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三、实施方法1. 观察实践法:学生观察实际事物或现象,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情境创设法:通过设置情境或特定环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后,通过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知识。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外的合作和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和集体合作解决问题。
总结:体验式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注重学生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写作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体验。
而体验式作文教学则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感悟和反思,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写“我的家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美,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写“我的宠物”时,教师可以播放宠物生活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宠物的可爱,激发写作欲望。
2. 互动交流,分享感悟(1)小组讨论,交流心得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写“我的老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写作能力。
(2)开展写作分享会,展示成果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写作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亲身体验,感悟生活(1)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博物馆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写作积累素材。
(2)开展课外阅读,拓宽视野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手法,为写作提供借鉴。
体验式教学实践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方案旨在通过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体验式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三、方案内容1. 体验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
(2)教学过程:将教学活动分为导入、体验、总结三个阶段。
导入:通过问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体验: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
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体验式教学实施(1)课堂体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3)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类体验式活动,如科技节、文化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3. 体验式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师评价: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学校评价:学校对体验式教学实践进行整体评价,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依据。
体验式教学的六种方法
体验式教学的六种方法第一,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一种通过学生亲自参观、体验、观察,集中学习一些主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地理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地理现象,学习历史时可以去实地考察历史遗迹等。
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可持续性。
第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参与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方法。
例如,教学门外语时,可以设置一个虚拟的外语角,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和交流。
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三,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种通过给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数学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他们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一种通过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现象,从而探索规律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方法。
例如,学习物理时可以进行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流体静力学或热学相关实验,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第五,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文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文学作品的精读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剧情推演。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第六,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是一种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策划和实施,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的方法。
例如,学习企业管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企业的模拟运营,学习计算机编程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和开发一个简单的软件等。
项目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实地考察、情景模拟、问题解决、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是六种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和适用场景。
教学改革中的体验式学习与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中的体验式学习与实践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而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教学改革中。
本文将探讨体验式学习与实践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
相比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体验式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能够亲身体验真实的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体验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堂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自己用手势感受地壳的变动,通过亲自体验地理现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在教室里面听讲和课后作业,没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而实践教学则能够把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主动学习。
实践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例如,对于物理学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定律和原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体验式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应用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已经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地理学中,学生可以到实际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和实践,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幼儿园实践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案例与活动设计
幼儿园实践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案例与活动设计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体验式教学被广泛认可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给幼儿提供真实的、具体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尤其是在活动设计上有着丰富的案例。
本文将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线,结合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探讨体验式教学案例与活动设计。
二、体验式教学案例1. 自然探索在自然探索的体验式教学中,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校园或者自然环境下进行探索和观察。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园子里,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老师可以指导幼儿用触摸、闻、尝、听等感知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制作手工通过手工制作的体验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组织孩子们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一些生活中的小物件,例如简单的折纸、绘画、剪纸等。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幼儿们进入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不同的职业人员或者动物等。
在扮演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活动设计1. 环保主题活动在幼儿园中,可以设计一些环保主题的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们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家庭生活体验设计一些家庭生活体验的活动,如幼儿亲自参与蔬菜种植、烘培食物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们体验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意识。
3. 艺术表演设计一些艺术表演的活动,如绘画、模仿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展现自己的才艺,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并非空穴来风,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就理论基础来讲,其哲学背景可追溯至18世纪的哲学家维柯和康德的经验论,心理学背景则为对儿童心理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皮亚杰和新认知主义的布鲁纳,学习理论为20世纪影响广泛的建构主义;现实基础是,20世纪后半叶以降,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促使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机遇总是与问题同在,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即如何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高校的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急需一套全新的有完整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以取代传统的落后于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适时而生,它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培养人才的能动性完全符合现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因此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财经类院校的经管优势和本专业的外语优势,形成了以人为本、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学特色,走出了财经类院校外语教学的一条探索之路。
Ⅰ、理论背景一、哲学渊源建构主义,一译结构主义,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可追溯到18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和德国哲学家康德。
维柯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康德认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事物的特性与其认知者有关。
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20 世纪中叶后,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从构建内部诸要素认识原则的复杂关系出发,强调人的理性和意识对人的行为和主体性事物的作用,指出结构具有内在性、共时性、整体性及结构差异的可理解性等特点。
随着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或者说解构主义的渐变,受到库恩等人的影响,非理性主义波及科学哲学领域并逐渐流行。
体验式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体验式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以“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为例,探讨体验式实践教学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
二、案例设计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教学内容(1)社区服务: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开展社区调查,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
(2)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敬老等。
3.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角色,体验实践过程。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4)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现场,亲身感受实践氛围。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3)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角色。
(4)小组讨论:针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现场教学: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现场,亲身感受实践氛围。
(6)总结: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三、案例实施1. 实施准备(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2)教师联系社区、志愿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教师制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内容、时间、地点等。
2. 实施过程(1)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实践工作。
(2)学生根据实践计划,开展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活动。
(3)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此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一、理论基础1. 认知发展理论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是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亲身体验,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观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2. 意义建构理论意义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幼儿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主动建构意义。
二、实践应用1. 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创设情境,为幼儿提供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和让幼儿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关于动物的知识时,可以带幼儿参观动物园、进行小型实验或者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引导发现体验式教学法还强调引导发现,帮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成长、探讨光线、水分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帮助他们总结出种植植物的关键因素。
3. 激发兴趣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发现,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上,教师可以提供各种体验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可以带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和实地考察,如观察植物、收集昆虫等,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评估与反思在体验式教学中,评估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观点来评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情境并进行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将探讨体验式教学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和感受,引发问题的出现。
例如,在生态教育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生态园区进行探索和观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
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提供资源和工具支持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资源和工具来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支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样一来,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实践来触发问题,并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在体验式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进行语言运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并在交流中发现语法和词汇的问题,并启发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促进学生合作与分享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学生通过合作可以互相促进和启发,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问题,并相互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艺术创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实践和探索,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学生将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及时反馈和总结在体验式教学中,及时反馈和总结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教案中的实践与体验式学习
教学教案中的实践与体验式学习在教学教案中,实践和体验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实践和体验式学习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实践与体验式学习的作用实践和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经历和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和体验式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与体验式学习的具体方法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例如实验、调查、观察等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规律。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问题或主题,设计一系列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和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情景活动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真实的情境,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决策。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与体验式学习的注意事项1. 设计合适的实践任务和情景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体验式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以某中学历史课程为例,分析体验式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历史课程《抗日战争》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机。
(2)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敌军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战争中的生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抗日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3)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敌军等,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抗日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战争的原因、影响等。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感受历史。
(6)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案例分析1.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浅论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
浅论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实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导,以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它以实践活动为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认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实践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体验,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研究到更有效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实践体验式教学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活动来引导学生研究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知识,提出问题,探索科学知识,研究科学技术,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种是参观法。
参观法是一种通过学生参观实际情况来研究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通过参观现场活动,认识现实,了解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种是模拟演练法。
模拟演练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活动来研究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和实际情况的模拟演练,认识现实,了解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实验法、参观法和模拟演练法,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实践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体验知识,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有效提高研究效果。
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也可以把学生的研究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体验中思考,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使得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创新能力。
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研究效果,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
其中,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体验报告。
二、活动背景本次活动以“实践出真知”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期间,我们将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
三、活动过程1. 实地考察活动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一家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部门,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研发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边走边看,边思考,边提问,对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互动游戏为了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活动安排了一系列互动游戏。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团队协作”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在活动的第三天,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具有共识的结论。
4. 活动总结活动最后,我们进行了活动总结。
大家分享了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认为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体验感悟1. 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和协作。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3.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导言: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幼儿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体验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并分析其对幼儿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幼儿的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其基本原理如下:1.1 活动性原则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幼儿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通过感官和运动的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1.2 地位平等原则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幼儿和教师是平等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意见,营造一个平等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1.3 问题导向原则体验式教学法注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的学习。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要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实施方法:2.1 探究式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式的活动,比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可以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和感受到动物的特点和行为。
2.2 模拟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通过模拟交通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交通角色,如司机、乘客等,从而加深他们对交通工具的理解和认识。
2.3 合作活动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活动,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基本特点实践性(3篇)
第1篇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途径,以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实践性是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之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实践性的定义、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类型、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性的定义实践性是指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基础,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实践性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类型1. 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 案例式教学方法: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项目式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问题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特点1. 主体性:实践性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2. 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方法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3. 灵活性:实践性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灵活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4. 实效性:实践性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素质。
5. 创新性:实践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实施1. 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活动,明确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评价标准。
2. 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如实验设备、实践场所等。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的研究,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3. 跨学科性:体验式教学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性: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 互动性:体验式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引导参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评价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 资源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教师以《红楼梦》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讨论等形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2. 案例二: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教师以“测量长度”为例,让学生亲自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案例三: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英语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简述社会教育活动特有的教学方法
简述社会教育活动特有的教学方法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采用特有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教育活动特有的教学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
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展品,了解展品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二、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事例为基础来进行授课和讨论的方法。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环保主题活动时,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三、合作式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进行社区服务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规划和实施服务项目。
四、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且能够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时,可以提出文化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五、游戏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的方法。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青年夜校活动时,可以设计各种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来加强课堂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实践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服务项目,感受服务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并非空穴来风,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就理论基础来讲,其哲学背景可追溯至18 世纪的哲学家维柯和康德的经验论,心理学背景则为对儿童心理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皮亚杰和新认知主义的布鲁纳,学习理论为20 世纪影响广泛的建构主义;现实基础是,20 世纪后半叶以降,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促使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机遇总是与问题同在,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即如何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高校的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急需一套全新的有完整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以取代传统的落后于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适时而生,它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培养人才的能动性完全符合现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因此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财经类院校的经管优势和本专业的外语优势,形成了以人为本、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学特色,走出了财经类院校外语教学的一条探索之路。
I、理论背景哲学渊源建构主义,一译结构主义,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可追溯到18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柯( Giambattista Vico )和德国哲学家康德。
维柯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康德认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事物的特性与其认知者有关。
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20世纪中叶后,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从构建内部诸要素认识原则的复杂关系出发,强调人的理性和意识对人的行为和主体性事物的作用,指出结构具有内在性、共时性、整体性及结构差异的可理解性等特点。
随着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或者说解构主义的渐变,受到库恩等人的影响,非理性主义波及科学哲学领域并逐渐流行。
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范式” ,构造“范式”的是各种具体的“图像” 、“模型”。
他认为,“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 ,而“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后结构主义着重批判结构主义凭借对客观和理性确信来建立对世界秩序的认识的形而上学的传统,试图恢复结构主义所忽略的认识主体的主观性、历史活动和实践。
哲学思潮的演变对心理学、教育学影响至深,反映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上,表现为认知主义发展为后认知时代--建构主义,我们把建构主义定义为后认知主义的一种学习理论,因为它首先从认知主义繁衍而来,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于课堂和学习与发展理论的主要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
二、心理学根源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来源于康德的先天范畴论,即认识主体从事于知识、经验和实在的建构,强调认识论主体在构造、解释人的经验中的能动作用。
皮亚杰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
”皮亚杰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在与外部世界的不断作用中建构出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同化,将之顺应到已有的内部认识结构或者说认识图式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这是一个平衡和不断打破平衡的过程。
平衡是皮亚杰儿童心智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不断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平衡协调并影响儿童发展的成熟、物理环境、社会因素。
由于过于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认识的内部建构而忽视了影响儿童心智发展过程的社会历史因素,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派引入前苏联维列鲁学派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为新认知理论。
维果茨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着重研究“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他认为,人可以通过工具、语言等手段将经验客体化,把复杂的思维活动以静态的形式凝结并传承。
经验的继承特质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也因此决定人的学习机制同样是一个经验传递过程。
建构主义在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心理学派和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新认知心理学派的批判中不断发展完善,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综合学习理论,从研究儿童认知基础上发展而来,结合社会文化发展观,是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主张主体通过信息加工方式建构对客体的认识,认识的支点是置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个体经验,强调的重心是学习主体(学生),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者完成了个人知识结构的图式组合与重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对传统教学理论与方法形成猛烈冲击,并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知识观、学习观和学习者观点。
3.1 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其次,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建构意义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不取决于其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同化外部世界知识的桥梁,教师上课教授的内容和书本知识是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在特定的情景中的释放吸收过程,是与他人合作协商的结果,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对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知识应用要放到具体情景中,不能简单套用,所以,学习知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3.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为学习者创造的语言交际活动的较真实的场景和相应的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语言活动中完成意义建构。
“协作”主要指学习者之间的通过语言而进行的相互合作,其中包括对学习资料的共享、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最终意义的建立等。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习者之间需要通过会话商讨的方式,也就是“意义协商”( negotiation of meaning )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过程也是“会话”和“讨论”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语言学习应该达到的最终目标。
建构意义主要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是学习者自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和平衡的结果,其作用力是双向的,不是简单的信息累加。
3.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动构建者,不是外部知识经验的被动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发现、探索信息并收集获取资料以分析、检验和批判,如能与他人合作协商效率会提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更像是帮助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设计符合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在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和彼此质疑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种合作和互动的过程。
因此,语言学习中需要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合作和互动的条件。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1) 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互动的作用下,学习者主动地学习目的语。
互动是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之上,是语言实践和运用的基础。
2) 强调学习者的社会经历与语言学习的联系。
这一观点将学习与社会的个人经历较好地结合起来,使语言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更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掌握目的语。
这一特征可以解释为,获得语言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3)强调学习者和教师的互动,以及学习素材对学习者的作用。
这一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改变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及教材编写的方式。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的,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会话意义的情境问题,并把情境创作(包括内容和形式)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要求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真实情景,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迅猛发展。
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多种教学模式,综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秉承财经类院校外语教学特色发展而来。
3.4 实战体验式教学法传统教学理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呈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讲解、板书和其他媒体方式传授课本知识,学生是外部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弊端日现,颇受诟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影响力扩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摒弃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
实战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原则可概述如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此教学法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用来创设情境、进行意义构建,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交流的认知工具。
这与传统教学观截然不同,各自的作用相互融合,关系明晰。
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各构成因素关系如图1所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有随机通达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情景性学习法、合作交互式学习法等,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可谓集诸种方法优点于大成者。
现将其特点、内容和教学步骤分述如下:3.4.1 特点1)认知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指导促进作用,提出学生是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认识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协作的重要性。
图1实战体验式教学法花形流程图2)学习方式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和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强调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尽可能避免机械性的灌输。
其主要可概括为:教师引导--组织语言活动--协作学习--指导及归纳- —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