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合集下载

上海展览中心大修施工装饰修复施工技术方案

上海展览中心大修施工装饰修复施工技术方案

上海展览中心大修施工装饰修复施工技术方案1.1 石膏花饰修复施工技术方案1.1.1 施工方案(1) 天棚花饰的修复要分为以下二种:一是因梁底加固而受到损坏,二是因时间较长大修需要修补整新的部分。

(2) 友谊会堂因梁底加固而全部拆除,在拆除前先对原顶全部和局部拍照存档,并且制图复原,以供参考,对梁底的石膏花饰,选择保存较好的各种类型拆除几朵。

(3) 拆除时要求把石膏花饰四周,原砼梁上的括糙粉光面轻轻地凿除到砼,然后从侧面一点一点地把粉刷砂浆凿除,遇到螺栓连接物用钢锯锯断,要求每一样品种要完整保留三朵石膏花饰。

(4) 将拆除的花饰,二朵保留样品,一朵供石膏花饰加工厂用于制模,翻制石膏花饰,制模完成后,新做的花饰要求在石膏中拌和玻璃纤维以增加强度。

(5) 把新制作的石膏花饰和原保留的二朵样品对照如有出入修正模子再做,如相同请业主、建筑师、监理共同鉴定后,再全部生产。

(6) 在梁面粉刷结束后,按照设计图和原装饰的复制图,根据装饰花饰的尺寸在梁底、板底弹线,再划花饰的控制位置线,准备粘贴用的石膏粉,用容器拌和,拌和量要少,以免硬化,边拌边使用。

(7) 把已拌和的石膏粘结剂薄薄均匀地涂在梁底和花饰反面,把花饰对准位置粘贴左右移动,把四周挤出的石膏刮去,手按紧片刻即粘贴完成。

(8) 视石膏花饰的大小分别用1~3只螺钉固定,选择适当的位置用冲击钻在已粘贴牢的石膏花饰上钻孔,直至砼梁上,放入塑料膨胀管到砼梁上,在石膏花饰上钻稍大些孔放好垫圈,用自攻螺钉固定石膏花饰,螺钉头涂防锈漆后,再用石膏腻子仔细修补空洞。

(9) 对于顶梁的石膏花饰如果是整新修复的话,首先要检查粘贴石膏花饰的基层粉刷,有无起壳、疏松,如果有则该部分的石膏花饰应该全部拆除,加以保管好,重新粉刷后再把石膏花饰粘贴到梁底。

(10) 检查石膏花饰基层粉刷完好,粘贴是否有松动,如果有松动,此石膏花饰本身是否牢固,如果牢固可考虑重新粘贴。

如果花饰已酥松损坏则另行制作新的花饰,更换粘贴在梁底。

展览馆设计优秀案例

展览馆设计优秀案例

展览馆设计优秀案例展览馆作为展示文化艺术品的场所,其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实际的功能需求,更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下面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展览馆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

整个建筑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外形独特,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

在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展览需求。

同时,博物馆还特别注重灯光和声音的设计,使得展览品能够得到最佳的展示效果,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观赏体验。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卢浮宫。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的建筑设计自然也是相当出色。

卢浮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和现代元素,宏伟壮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卢浮宫内部,展览空间布局合理,各个展厅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使得观众能够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感受到建筑本身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21世纪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其外观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多变。

美术馆内部采用了大量的自然光线和绿色植物,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

此外,美术馆还注重艺术品与空间的互动,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和布局,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通过以上几个展览馆设计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展览馆设计不仅要考虑实际的功能需求,更要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

合理的空间布局、灵活的展览方式、精心的灯光和声音设计,都是构建优秀展览馆的重要因素。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大家在展览馆设计方面带来一些启发,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展览馆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案例涌现,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上海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作为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下面将对上海博物馆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案例背景介绍2.问题分析尽管上海博物馆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博物馆的展区面积相对较小,无法展示全部的馆藏。

其次,展示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无法吸引年轻人。

此外,博物馆的讲解方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进行个性化服务。

3.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博物馆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首先,博物馆可以利用现代化展示技术,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展览方式,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文化。

其次,博物馆可以增加展区面积,提供更多的展览空间,以展示更多精品文物。

此外,博物馆可以与其他博物馆、学术机构等合作,举办更多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提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机会。

4.成效评估上海博物馆经过改进后,可以得到以下成效。

首先,通过增加展区面积和改进展示方式,博物馆将能够更好地展示馆藏文物,吸引更多观众。

其次,借助现代化展示技术,博物馆将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

此外,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博物馆将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5.经验启示上海博物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首先,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需要引入现代化展示技术。

其次,博物馆应当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活动,提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机会。

此外,博物馆应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选择,从而吸引更多观众。

综上所述,上海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现代化展示技术、增加展区面积和改进服务方式,上海博物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影响力,并为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展陈改造——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例

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展陈改造——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例

一、项目简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群(原跑马总会大楼)由东楼(4层、局部5层)、钟楼(11层)、西楼(3层)、开放式内庭及地下室(1层)组成。

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陈面积9800平方米,东楼以基本陈列为主,西楼具备临时展厅及多种服务功能。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

二、历史沿革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由英商新马海洋行设计,具备接待贵宾、内部管理等功能。

1951年后,陆续作为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投入使用。

2015年经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跑马总会大楼的东楼、西楼一并作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使用。

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局部带有折中主义,立面与室内装饰精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载着极其重要的人文信息(图1)。

三、改造原则将文物保护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是对其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也是国际上惯用的作法,例如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中国故宫等。

但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老建筑往往在功能上不能满足展陈使用需求。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文物主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秉承着“最小干预、真实性、整体性、可逆性、可识别性、可持续利用”等多个原则,对建筑进行设计保护改造。

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护建筑,保留原本材料装饰,保持建筑完整性,在不破坏建筑的同时,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来满足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完善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公共博物馆所应有的空间品质。

四、案例分析(一)建筑功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对建筑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对建筑功能区域进行重新规划与划分。

新增东楼、西楼的连接通道,加装电梯、自动扶梯,按照节能、消防、安防标准对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新增地下公共空间及设备用房,增加机电设备,连通东楼、西楼与地下室,等等,通过克服老建筑和新功能的矛盾来提升文物保护建筑的使用品质。

历史建筑改造企业办公案例

历史建筑改造企业办公案例

历史建筑改造企业办公案例一、故宫文创中心故宫文创中心是故宫博物院为了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广和销售而设立的企业办公场所。

该中心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占地约4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创意工作室。

企业的设计团队和营销团队都在这里进行日常工作,他们通过对故宫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文创商品、书籍、艺术品等。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由北京市政府主导建设的一个以历史建筑改造为主题的企业办公案例。

该产业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园区内有多处历史建筑被改造成办公楼,吸引了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企业办公场所注重保留历史建筑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同时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服务。

三、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是一个将历史建筑改造成的艺术展览馆。

该馆位于上海黄浦区的外滩,是一个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企业办公案例。

馆内展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

该建筑原本是一座老式仓库,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艺术交流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四、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将历史建筑改造成的高档写字楼,也是一个企业办公案例。

该中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曾经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经过改造后,该建筑成为了一个集商务办公、金融服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办公场所。

办公楼内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高品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五、成都东郊记忆成都东郊记忆是一个将历史建筑改造成的创意产业园,也是一个企业办公案例。

该园区位于成都市东郊,是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展示、创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园区内的历史建筑经过改造后成为了创意工作室、艺术展厅和咖啡馆等。

企业在这里可以租用办公室、工作室或展厅,进行日常工作或展示创意产品。

六、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是一个将历史建筑改造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一个企业办公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使用案例案例一: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博物馆,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建筑。

它建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成为了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

上海博物馆在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建筑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博物馆对建筑进行了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建筑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其次,博物馆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和设施,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瓷器展览”。

这个展览充分利用了博物馆内的文物库房和展览设施,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的精美和价值。

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建筑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影响力。

案例二: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建筑。

它建于20世纪90年代,采用了现代建筑风格,同时保留了传统元素,使其成为了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

上海图书馆在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建筑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图书馆对建筑进行了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建筑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其次,图书馆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和设施,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讲座,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图书馆的“文化沙龙”。

这个沙龙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讲座,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加,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建筑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影响力。

此外,图书馆还利用建筑内的多媒体设施,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案例三:上海音乐厅上海音乐厅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音乐演出场所,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建筑。

它建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成为了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

上海音乐厅在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建筑方面,注重传承和弘扬音乐文化。

首先,音乐厅对建筑进行了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建筑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传统材料以现代手法演绎历史印记——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4展馆改造设计

传统材料以现代手法演绎历史印记——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4展馆改造设计

传统材料以现代手法演绎历史印记——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4展馆改造设计Traditional Materials by Modern Method Represent History Impression: Renewed Design of B4 Pavilion in Urban Best Practices Area, Expo 2010撰文 顾英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 HMA 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图1 总平面图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上海世博会浦西E片区,包括南北两个街坊,由南部全球广场、中部展馆和北部街区三个部分组成。

中部展馆原址为上海电力修造总厂,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4组旧厂房。

规划将大部分厂房进行保留性改造,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展馆使用。

世博会后,所有建筑将保留,并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开发利用。

1 B4展馆建筑空间布局原有的3栋厂房不规则排列,围合成一组变化的室外空间,根据对参观人流和物流动线的总体规划要求,各单体建筑面向公共空间开放,设计的观览流线将展馆各个展示区串联起来。

由于原厂房内部均为开敞大空间,除增设必要的配套用房和卫生间以外,3个展厅整体空间的设计基本保持原状。

1号、2号楼之间距离较近的一侧增设了顶棚,以几何状钢架作为结构体系,并覆盖印花张拉膜作为顶棚,可辅助遮风挡雨,形成半开放的内庭,并兼作室外展示区(图1)。

158工业建筑改造与再生专题·旧材料新运用图2 折线造型屋顶图3 剖面图2 结构改造原建筑为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金工车间、大机组车间和50t重型装配车间。

金工车间、大机组车间建筑改建为1号、2号楼单层展馆,由于建筑屋面调整过大,屋面板及屋架为新建,屋面板采用轻型屋面板材,原排架柱及柱间支撑保留。

1号、2号楼的外墙为轻钢龙骨防火墙,外侧为利用原有红砖进行重新设计的拼花墙体。

上海展览中心建筑解析调研

上海展览中心建筑解析调研

上海展览中心建筑解析调研上海展览中心前身是“中苏友谊大厦”,展览中心材料上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拱形结构,大厦座北朝南,正南为大场,主楼矗立正中,其他建筑向两边以及后方逐渐展开。

最初由前苏联建筑家安德烈耶夫设计,后在此基础上有所修缮和改造。

建筑结构建筑主体上采用墙体结构,其友谊会堂顶部有跨度30M,高19.5M 的13个混凝土拱肋组成的薄壳(结构)。

拱的两侧单跨两层框架、柱网结构。

柱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方式,砖质柱子,东西两边的亭子为砖混结构。

东二馆和西二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1992年新建。

建筑及装饰材料展览中心采用的建筑材料,外部建筑材料主要是:各类石材、钢筋混凝土、玻璃以及后来修缮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部墙面在窗户周围采用浮雕的形式对墙面进行装饰,有些外部建筑面主要采用了镂空和浅浮雕的形式进行装饰。

墙面主要采用的是水刷石墙面,但是有部分是采用的花岗岩垒贴墙面,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入口处的台阶使用花岗岩板状铺砌,形式上可以称之为是现代的“凯旋门”,整体风格是俄罗斯建筑风格。

内部材料主要采用:使用了在当时颇为高档的彩色拼花式水磨石地面,铜质配件的钢窗等。

室内大理石柱兼有支撑和装饰的作用,室内有大型吊灯,室内展主要区采用白色复合隔板将展区进行分区。

序馆的细花八角形大理石立柱采用包钢同时灌注环氧树脂以达到加固和外挂大理石的目的,大理石材抗压性好、耐磨损、质地细腻,和其他石材相比有更好的雕刻打磨效果。

地面主要采用水磨石地坪,友谊会堂采用的是花岗岩地坪,地面较滑,展览室铺有地毯。

地面采用板状铺砌的方式,以求达到平整、光洁的效果。

序馆的五座尖塔采用了大量的黄金饰面,钢塔为鎏金铜片后修缮时使用现代镀金技术,五角星原有玻璃面,但是易破碎,后使用夹膜玻璃。

在重要的各个入口、重点部位也采用了不少高级天然石材、汉白玉浮雕、彩色镶嵌玻璃等。

屋顶屋顶是建筑作为庇护所的原型和基础,在建筑物的最上层起遮盖的作用。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众多。

下面将列举10个典型的上海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1. 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上海世博会是2008年上海成功申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其场馆设计成为了上海城市设计的一个亮点。

世博会场馆设计突出了现代化、科技化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新形象。

2.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著名标志性景点,其城市设计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海外滩以其独特的河岸风貌和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外滩沿江一侧建有一系列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外滩十三行建筑群和近年来兴建的高层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

3. 上海浦江东岸滨江道路滨江道路是上海浦江沿岸的一条城市快速路,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和景观效果的平衡。

滨江道路沿江一侧设有宽阔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供市民休闲散步,同时也提供了观赏浦江风景的绝佳位置。

4.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其城市设计注重创意和文化元素的融入。

新天地区域由多个历史建筑群组成,与现代建筑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5. 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大陆首个迪士尼主题公园,其城市设计充分考虑了游客的便利和体验。

乐园内设有便捷的交通系统和多个主题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选择。

6. 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商务中心,其城市设计追求高效、便利的商务环境。

商务区内设有现代化的办公楼、酒店、会议中心等设施,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和商务服务。

7. 上海杨浦大桥上海杨浦大桥是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公路桥梁,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和景观效果的平衡。

大桥两侧设有宽阔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供市民通行和休闲活动。

8.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其城市设计注重航空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
2021/3/11
1.毗邻拙政园, 狮子林 2.南边围步行 街,西边为城 市道路 3.特殊的周边 环境决定其特 殊的设计风格
4
空间上,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庭院穿插
1.主入口位于南 端,入口处设置 门厅 2.陈列区围绕中 心人工湖设置, 浓烈的园林特色 3.办公区位于建 筑西北一隅 4.建筑风格和周 边的园林相一致
2021/3/11
11
功能分区(藏品库房及办公区域)
1.行政管理用房主要布置在地下夹层内,并有专用电梯与地上联系。 2.藏品库房设在地下层,
2021/3/11
12
功能分区(学术研究与技术用房)
26.学术研究 27.文物修缮 28.书画装裱
2021/3/11
13
功能分区(陈列区)
2021/3/11
1.陈列展览主要集中在 地上4层内 2.展厅按照艺术品种类 分层划分。 3.展厅围绕中庭设置, 中庭既是共享空间,又 是垂直交通枢纽。 4.各层展厅不但与中庭 相连,还可以单独从室 外进入,参观具有灵活 性
10
展厅围绕中庭设置,中庭既是共享空间,又 是垂直交通枢纽。
2021/3/11
7
场地分析
2021/3/11
1.位于人民广场南侧,上海市 核心地段,政治,文化,交通, 商业中心 2.北隔人民大道与市府大楼相 望,东西两侧是大面积的城市 绿地。寸土寸金。 3.交通配置十分齐全,轨交 1.2.8号线交汇于此,延安路高 架在电信大楼(黄陂南路和延 安东路设置有一对出入口,大 容量交通再配备陆路交通体系) 4.商业中心致使人流量巨大, 南京东路商圈,淮海路商圈, 豫园商圈共同围合在场地周边
8
上海博物馆与周边的关系
2021/3/11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改造设计趋势
创新设计理念
在保护老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 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功能更新和空间优化。
绿色可持续发展
注重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的应用,降低能耗, 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文化传承与融合
在改造过程中融入上海地方文化元素,实现传统 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展览馆改造案例概述
01
02
03
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
改造中融入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元素,同时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创造出既具有 历史底蕴又富有创新感的展览空间。
公众参与与互动
设计师通过展览馆的设计,为公众提供互 动和参与的机会,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参 与感。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造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 供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展览体验。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游玩环境。
04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经验 总结与展望
设计经验总结
保护与更新并重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注重保护老建筑的 历史风貌和特色,同时进行必要的结构和
功能更新,以满足现代展览需求。
绿色生态理念
设计师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绿色生态理念,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提
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
未来的老建筑改造将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 和保护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遗产,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和 包容的展览内容。
可持续性与生态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老建筑改造将更加注重可持 续性和生态化,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技术和材料,降低 能耗和资源消耗。

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案例

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案例

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案例1.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由原北京电子器材厂改造而成的。

通过对建筑的改造和利用,798艺术区打造成了一个集艺术展览、创意设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艺术区域。

原有厂房被改造成了艺术工作室、画廊、艺术品商店等,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艺术氛围的创意园区。

2.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群,曾经是外国租界的所在地。

近年来,上海外滩进行了全面的建筑改造和利用,将原有的老式建筑改造成了高档酒店、商场、餐饮等场所,同时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

通过改造,上海外滩成为了一个集旅游观光、商业消费为一体的城市地标。

3. 广州西关广州西关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广州老城区的代表。

通过对西关建筑的改造和利用,西关成为了一个集民俗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地方。

原有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特色餐厅、客栈、艺术空间等,保留了西关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4. 成都宽窄巷子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老房子的改造和利用,成都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集文创产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地方。

宽窄巷子的历史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5. 杭州南宋御街杭州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老房子的改造和利用,南宋御街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商业消费为一体的地方。

原有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特色餐厅、手工艺品店、茶馆等,保留了南宋御街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6.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南京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老房子的改造和利用,夫子庙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地方。

原有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特色餐厅、手工艺品店、艺术空间等,保留了夫子庙的历史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7. 武汉户部巷武汉户部巷是武汉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老房子的改造和利用,户部巷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商业消费为一体的地方。

原有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特色餐厅、手工艺品店、书店等,保留了户部巷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创意园区改造优秀案例

创意园区改造优秀案例

创意园区改造优秀案例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旧厂区、仓库等工业遗产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创意园区作为工业遗产改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又赋予了新的功能与生命力。

本文选取了三个我国创意园区改造的优秀案例,旨在分析其改造策略与成果,为我国创意园区的改造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创意园区改造案例分析1.案例一: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位于黄浦江边,原为一座废弃的厂房。

改造项目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创造了一个富有创意与活力的空间。

美术馆的开放不仅带动了周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与休闲的好去处。

2.案例二: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原为电子工业部的旧厂房,改造后形成了集艺术、设计、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创意园区。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艺青年前来创作、交流。

798艺术区已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3.案例三:深圳OCT-LOFT深圳OCT-LOFT原为一座闲置的厂房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基地。

项目充分挖掘了原有建筑的特色,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富有创意和创新氛围的空间。

OCT-LOFT现已成为深圳最具影响力的创意园区之一。

三、创意园区改造经验与启示1.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特色与历史价值:在改造过程中,尊重历史、挖掘文化内涵是关键。

通过对原有建筑特色的保留与再现,赋予新的功能与形式,使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提升空间品质:在改造中,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可以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3.注重产业定位与产业链搭建: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有助于园区的持续发展。

4.激发社区活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新: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等,激发社区活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新。

5.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结构的转型,许多老旧的工业建筑面临着闲置和废弃的命运。

然而,这些老旧工业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因此将其改造为博物馆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选择。

通过将这些老旧工业建筑重新利用,不仅可以保护城市历史遗产,还能够提供一个展示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内容的场所。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讨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一:波尔图酒窖博物馆(Porto Wine Cellars Museum)背景波尔图酒窖博物馆位于葡萄牙波尔图市(Porto)附近,是一个将旧酒窖改造而成的博物馆。

该地区以出产波尔图葡萄酒而闻名,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达到了巅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酒窖被废弃或闲置,这些老旧的酒窖面临着被拆除的风险。

过程波尔图酒窖博物馆的改造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研究和评估:在确定将这些旧酒窖改造为博物馆之前,进行了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研究和评估。

这一步骤有助于确保改造后的博物馆能够充分展示当地的葡萄酒文化和历史。

2.设计规划:根据研究和评估结果,制定了具体的设计规划。

考虑到原有建筑的特点和限制,设计师们通过合理利用空间、改善通风和照明等措施,使得新博物馆能够满足展览、教育和游客接待等功能需求。

3.结构加固:由于老旧建筑可能存在结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工作。

这一步骤包括加固墙体、修复屋顶以及处理地基等工作,以确保新博物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内部装修:根据博物馆的定位和主题,进行了内部装修工作。

这包括展览设计、展品陈列、灯光布置等方面的工作,以营造出适合展示葡萄酒文化的氛围。

结果波尔图酒窖博物馆的改造取得了以下成果:1.保护历史遗产:通过将旧酒窖改造为博物馆,成功保护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葡萄酒历史遗产。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中了解到葡萄酒生产的传统方法、历史变迁以及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故事。

2.促进旅游业发展:波尔图酒窖博物馆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展览展陈空间设计案例解析

展览展陈空间设计案例解析

展览展陈空间设计案例解析以展览展陈空间设计案例解析为题,以下是10个符合要求的案例:1. 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世界”展览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恐龙世界”展览设计独特。

展览空间模拟了恐龙生活的环境,通过逼真的场景布置和声光效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恐龙时代。

展览区域分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如原始森林、沼泽地等,通过逼真的恐龙模型和展示品,让观众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进化历程。

2. 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御花园”展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紫禁城御花园”展览,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空间展示了御花园的美丽和精致。

展览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如春、夏、秋、冬四季花园,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花卉和景观。

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御花园的历史背景和皇族对花园的热爱。

3.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文艺复兴艺术大师展”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举办的“文艺复兴艺术大师展”采用了现代化的展陈手法。

展览空间采用了黑白主题,让观众更加专注于艺术作品本身。

展览区域根据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进行划分,通过布置和灯光效果,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艺复兴艺术的精华。

4. 香港海洋公园“海洋奇观”展览香港海洋公园的“海洋奇观”展览设计独特。

展览空间模拟了海底世界,通过逼真的场景布置和水下声效,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海洋深处。

展览区域分为不同的海洋生态环境,如珊瑚礁、海底洞穴等,通过逼真的海洋生物模型和展示品,让观众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意识。

5.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梵高油画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梵高油画展”采用了简约而精致的设计。

展览空间中以梵高的油画作品为主线,通过墙面投影和灯光效果,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展览区域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主题进行划分,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梵高的艺术生涯和创作思路。

6. 伦敦大英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展”设计精美。

展览空间采用了巨大的墙面投影和仿古建筑,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埃及的神秘世界。

上海展览中心的特色改造

上海展览中心的特色改造

上海展览中心的特色改造摘要:当历史建筑的价值被承认,它们就应该受到相应的保护。

然而保护工作仅仅是简单复原与修补还是可以运用恰当的创新手段去实现?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本文中,本人将具体结合上海展览中心的改造说说我对历史建筑改造的观点。

关键词:历史建筑建筑改造建筑保护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改造和其不断拓展绘就了一幅恒久变幻的建筑史画卷,随时间的脉搏……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风格各异的种种建筑形态。

历史的变迁促使文化不断的趋于成熟,建筑当然也就随之不断出现新的时代风格,而曾经的时代产品就成了所谓“历史建筑”。

它们跨越时空,饱含着逝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凝固的历史。

就建筑这个概念而言,与新建筑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因而关注维护和改造已保留历史建筑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上海展览中心就是其中一例。

一、背景情况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建成于1954年,是市中心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80年至1990年代初,上海展览中心在其北面建造了当时上海的高度之最——上海展览中心北馆(建成后一般称“上海商城”)。

机缘巧合,我搬到上展中心附近,频繁的接触使我对这个建筑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更深入了解他的冲动。

古典味十足,高挑的塔顶,温和的土黄色调,端庄的外观,是我对这个建筑的第一感觉。

但毕竟随着岁月的流逝,上展中心的沉降、倾斜、裂缝等现象已十分不均匀,且日趋严重。

情况最不乐观的要属序馆,沉降达1.9米。

另外,由于上展中心承担了繁重的会务和展出业务,原来的停车场地已经不堪重负,根本不能满足场馆的要求。

鉴于以上情况,在2001年初,市政府决定对上海展览中心进行全面的加固大修和局部扩建,并根据上展中心建成与发展的历史情况与使用要求,提出了“修旧如故”的改造原则。

工程的重点任务,是调整,改善功能布局、结构加固和设备更新等。

改造设计结合上海展览中心周围城市景观的改变,充满想象力地提出了将上海展览中心部分抬高8米的初步构思。

上海博物馆设计方案

上海博物馆设计方案

上海博物馆设计方案上海博物馆设计方案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人民广场旁,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上海市重点文化项目之一。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上海博物馆的建筑和展陈设计提供全面的规划和构思。

建筑设计:上海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白色和银色为主色调,突出简洁、明亮、开放的特点。

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板相结合的形式,使整个博物馆呈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

建筑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经过精心设计和创新布局的内部空间,使展览布展更加灵活且有序。

展陈设计:上海博物馆展陈设计着重展示上海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发展,旨在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上海的独特魅力。

展厅设置分为历史展厅、文化展厅、自然展厅和艺术展厅等多个主题展厅。

历史展厅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和图片为主要展示方式,生动地还原了上海从古至今的变迁。

文化展厅通过声音、影像和互动装置等多种手段,展示了上海的艺术、音乐、戏曲等多元文化。

自然展厅则以模型、标本和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了上海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艺术展厅则定期举办各类临时艺术展览,以展示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前沿性。

教育设施:上海博物馆还设置了教育设施,包括讲座厅、多媒体教室和互动体验区等。

讲座厅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满足观众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的需求。

多媒体教室则提供多媒体投影、电子看板和电子实验设备等,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体验。

互动体验区则结合了科技和艺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

公共服务:上海博物馆还设置了咖啡厅、书店和购物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观众在参观和学习之余的休闲和购物需求。

咖啡厅提供各类茶饮和小吃,为观众提供一个休憩放松的环境。

书店则销售与博物馆相关的书籍、纪念品和文创产品等,为观众提供一个购物和纪念的场所。

购物中心则集合了各类时尚品牌和特色店铺,为观众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购物体验。

总结:上海博物馆设计方案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线,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感和文化魅力。

工业空间的艺术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室内展陈设计

工业空间的艺术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室内展陈设计

工业空间的艺术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室内展陈设计作者:胡国剑曾堃刘宏剑来源:《画刊》2019年第06期1.项目背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选址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其建筑主体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建筑面积31088平方米。

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具有极强的标志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历史机遇和文化创造。

改建后其建筑面积增加至4万多平方米,展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和陈列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主,并且成为了“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

2.设计思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原南市发电厂的有限干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让厂房的原有秩序和工业遗迹特征得以体现。

对于这个封存已久的锈蚀肌体而言,为其腾挪出自由呼吸与游动的空间是当务之急。

改造分别针对空间体系、结构体系、设备体系制定了有限干预的改造策略:根据空间的尺度、结构完整度分别改造为与艺术馆相匹配的不同功能;根据结构的跨度、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有结构的逻辑关系与工业美学特征;根据设备的位置与特征,将空间界定与动线安排有效地融入改造后的空间体系;根据原有形制及原有立面肌理的基础进行重点改造与加建,使工业文明遗迹在新的时代得以延续与重生。

3.流线规划为了实现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视觉互动,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设计着眼于整个艺术博物馆中观众的流线和艺术品的展陈关系,对观众的整体视觉进行充分有效的视觉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整个流线过程中受关注的位置进行重点呈现。

设计需要将原有建筑以物流为中心的火力发电厂的流线导向,转换为以人流为中心的新艺术博物馆建筑流线导向。

对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而言,以物流为导向的线索十分明显,它决定了原南市发电厂的建筑形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呈现梯级排列的低中高三跨。

上海博物馆创意设计理念

上海博物馆创意设计理念

上海博物馆创意设计理念上海博物馆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殿堂,其创意设计理念是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该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首先,上海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和现代的建筑理念,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建筑外观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檐角和斗拱,同时又运用了现代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使整体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代艺术的尊重,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其次,上海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理念。

在展览设计上,博物馆注重将传统文物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展览布置上,博物馆采用了现代化的展览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使观众在欣赏传统文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这种创意的展览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还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最后,上海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也体现了创意设计理念。

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手工艺品制作等教育活动,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这种创意的教育活动不仅加深了观众对文化的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式的文化体验,使文化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上海博物馆的创意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通过建筑设计、展览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创新,上海博物馆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艺术的魅力,使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上世纪50年代会展场馆风格

上世纪50年代会展场馆风格

上世纪50年代会展场馆风格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时代符号。

上海展览馆是上海重要的城市地标,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的城市变迁。

在上海静安区的一众写字楼宇间,上海展览中心显得尤为特别。

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庄严大气地面朝南边沿中轴展开,中央大厅上方的红色五角星熠熠生辉。

(这颗红玻璃五角星也成了上世纪50年代里“夜上海”的一个标志)。

夕阳西下,阳光将拱廊染成金色,夜幕降临,整座建筑被灯光勾勒,点亮。

如果说延安高架上熙熙攘攘的车流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忙碌日常,那么屹立于一侧的上海展览中心无疑静静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祖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码头粮仓
八万吨筒仓是民生码 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 产,虽然建成时间只有短 短的22年,却作为不会再 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 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 改造主要增加云梯, 电梯楼梯等交通设施,最 大程度保持原建筑的本色。
KEYS
建筑本身特色的保持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
展览馆篇
美术馆室内超高的挑 空空间一方面为大型展览 提供了可能的布置空间, 一方面重构观众处在美术 馆中的精神状态。 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 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 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
KEYS
材料的运用 空间的架构
上海玻璃博物馆
/
上海玻璃博物馆前身为上海玻璃仪 器一厂。 通过玻璃,镜面, LED 灯带制造如 梦如幻的视觉效果,放大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玻璃类相关展览
普展玻璃类珍品以 及相关的作品。
收藏与学术研究
馆内成立相关的办 公室及团队进行相关 的研究。
活动
普及玻璃烧制知识以 及举行烧制玻璃的活动。
KEYS
材料的运用与文脉的传承
文创活动的开展与建筑历史的延续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cn/
展览
固定性展览:上 海双年展,青策展.
出版
通过网络出版增 加传播力度。
店铺
官网店铺以及展馆 内均设置展览相关产 品供观众购买。
活动
展览同时举行相 关讲座。
保留老建筑烟囱成为城市标志物
KEYS
举办年度性常规展览 文创活动
/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
1897年-1955年
南市电灯厂
1985年
发电厂主体、输煤南市半淞园路黄浦江畔现址
历史/HISTORY
2010年 2012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
上海世博会,老电厂变身三星级绿色建筑
在原发电厂的基础上 保留烟囱改造成创意温度 显示器,成为上海黄浦江 边城市地标。 内部在大结构不变的情 况下增加展览大台阶,电 梯扶梯竖向交通构件。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
展览馆篇
案例
上海龙美术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民生码头粮仓
龙美术馆
/cn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 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 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 码头,设计开始时,现 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 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 110米、宽10米、高8米 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 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 下停车库。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 体的“伞拱”悬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