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机电行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产业,在社会各领域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其职业工种及岗位群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工矿企业、电力化工等支柱产业,而装备制造业和煤炭业方面的迅猛发展,更加迫切的需要大量的机电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为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与重点,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关系着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必须将课程建设纳入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范畴,作为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建设目标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理论难度较大、实操性强、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以教学模块或教学单元为内容载体,通过每个教学模块或单元中的各个项目来完成整合每门课程中理论与实训内容,实现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建设3门精品网络课程《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电力拖动与生产实训》、《PLC及控制技术》。
二、建设思路(一)加强课程领导,实行目标责任人制度成立精品课程领导小组。
通过“一把手工程”,不断凝聚团队力量、整合多方因素,有效推进课程建设。
学校主要领导任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从申报、过程跟踪、评审等全程跟踪,就课程建设的理论支撑、框架体系、呈现方式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亲自予以指导、点评。
为保障课程建设质量,不断发挥校长的引领、研究、促进、指导的作用。
课程负责人负总责,需按和学校签订的协议书按期完成,并按照学校的奖惩办法执行。
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筹建,搞好分工,并报学校审批。
学校将不定期的实行精品课程验收制度,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各课程负责人将如实汇报课程开发进度和成果情况,学校教务科随时进行精品课程进程的督察和协调工作,及时进行情况通报。
各示范校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人负责本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协调,统筹等工作。
(二)突出岗位能力,实施“课程共建”工程成立由资深专家、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精品课程专家评审指导委员会。
学校通过专家委员会对课程理念、课程架构进行指导,按照建设计划对精品课程定期进行验收、评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河东区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设置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临沂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设置,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设置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设置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设置、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机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6.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7.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8.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9.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1(已打印)
东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一、课程结构框架 (1)二、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11)三、教学计划表 (1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1.德育(144学时)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通过学习,在正确分析自身和外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调整规划,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初步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法律知识,自觉遵法、守法;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有关知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创业知识,在条件成熟时自主创业。
2.语文(180学时)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数学(180学时)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结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结版一、培养目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他们能够在机电设备制造、控制系统集成、维护管理等领域从事实际工程应用工作,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工程设计和操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对机电技术的扎实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电子技术、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2.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机械设计、电路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程。
学生需要学习机械设计、电路原理、传感器原理等相关知识,了解各种电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独立进行机电工程设计与解决方案的制定。
3.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践环节,包括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生需要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习和实践,了解工程施工流程、设备调试等操作,并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培养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习的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学生在课程中将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例问题,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内外结合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机电技术相关的校内外活动,如学术交流会、竞赛等,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3.实验室实践为了提供学生实验实践的机会,培养方案中将建立实验室,提供相关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实验室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操作设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表现,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反馈和指导。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 度:
(1)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2)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能掌握本专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 (4)能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 图、简单装配图和电气制图 (5)应用计算机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 (6)能通过机械的零件图分析出零件的加工工 艺 (7)能应用AutoCAD软件测绘机械零件图样和电 气制图
法及电磁学的基本知识。 使用,配电板安
电工 通过学习与实训:能正确运 装,复合照明线
4
用相关知识对电路进行分析 路设计与安装。 96
基础 和计算,能运用磁场的基本 技能考核要求:
性质及磁路与磁路定律的内 能正确使用工具
容,以及电磁感应的概念分 仪表,正确进行
析和解决问题。
线路设计与安
装。
机械
主要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 计算机造型和绘图内容; 加强组合体构型设计 ;增 加零件构型设计,装配体构 技能考核项目: 型设计; 加强徒手绘图通 尺规手工绘图。
2.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和机电设备生产第一 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员、机电 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械加工员, 机电产品的营销及产品售后服务技术人员等工作。 主要职业领域及职业岗位如下表:
序号 职业岗位或相关工作岗位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1 机电设备操作人员
熟练操作各类常用机电设备能 力
件、识读简单机械和机电产 (四级)职业技
品部件装配图;熟悉机械图 能鉴定的相关要
样表达内容的有关规定、画 求。
法及识读。
技能考核项目: 主要教学内容:电路的基础 常用电工工具的 知识,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 使用,万用表的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机电工程领域掌握综合技术能力,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解决机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介绍基本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数学基础。
2.大学物理:介绍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物理基础。
3.电路与电子技术:介绍基本的电路理论和电子技术知识,为后续电气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机械制图与CAD:学习机械工程制图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培养学生的制图和设计能力。
5.材料科学与工程:介绍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机械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提供支持。
专业核心课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动学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传感与检测技术:学习各种传感器和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能力。
3.电机与驱动技术:介绍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培养学生的电机与驱动技术能力。
4.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能力。
5.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介绍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设备,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1.工程设计与实践: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智能控制技术能力。
3.机器人技术:学习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动力学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机器人技术能力。
4.电力系统与应用: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
5.设备维修与管理:学习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设备维修和管理能力。
结论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机电工程领域具备综合技术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解决机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定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定位
(最新版)
目录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概述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定位
4.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概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机电技术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专业课程则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定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能。
2.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中融入创新思维、团队
协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引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了多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探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课程设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了机械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系统设计与维修、电气控制技术等多个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电子、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学生可以了解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机电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电子技术,学生可以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和电子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
3.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机电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自动控制,学生可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掌握PID控制、PLC编程等技术,为今后从事机电系统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机电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学生可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5. 机电系统设计与维修:机电系统设计与维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机电系统设计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修技术。
6. 电气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学习电气控制技术,学生可以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气控制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技巧。
二、教学方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这些教学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是规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文件,用于指导和规范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明确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
2. 课程设置:确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4. 课程时数: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分配,包括理论课时、实验课时和实习课时等。
5.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
6. 评估评价:规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评估评价方式和标准,包括考试、实验评分和实践操作等。
7. 实习实训:规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要求和安排,包括实习实训的地点、时长和内容等。
通过制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可以确保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和规范的教育。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有哪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有哪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AutoCAD、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电工电子技术、实用电器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电机维修、车工技能、钳工技能、数控加工技术、金属工艺学。
典型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机床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Auto CAD技能训练、传感器技术与技能训练、变频调速技术技能训练、机电设备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等。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前景21世纪下的产业竞争,总归还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我国跃上工业经济大国称号,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行业都进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
在工业上,机电产业作为其“左右手”必不可缺,对人才的渴求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机电技术应用毕业生一直是人力资源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专业人才之一,工作条件好,待遇优厚。
我们加强与企业合作,不定期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提供众多好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招生信息的单位让学生挑选。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方向机电专业是技术含量高,就业门路广的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制造企业培养电气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与维修方面的技术人员,从事维修电工、车工、铣工、钳工、机械修理工及其相关管理的工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可以成为机电制造企业的现场技术人员。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机械、电气、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质量检查;先进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可以成为机电设备企业、检测中心的现场技术人员。
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安装、运行调试、维护与检修。
2023高考填报志愿可以填写的专业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营销和服务人才。
下面将从专业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一、专业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机电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机电产品的研发、制造、运维等工作。
2.培养学生具备解决机电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不同需求的项目管理和组织工作。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1.机电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原理、传动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等;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3.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包括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等;4.机械制造与工艺课程:包括CAD/CAM技术、数控技术、机构设计等;5.工程管理和项目实践课程: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案例分析等。
三、实践教学1.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2.打造实训中心,提供机电产品的制造和运维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习,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项目和现实工作环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人才培养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3.构建产教融合的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机电技术应用实验室、工程实践基地等,培养学生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积极引入专业资格认证,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总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实践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机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等技术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具备机械制造和设备维修能力。
4.具备解决机电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5.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等基础知识课程。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课程。
(3)实验课程:机械制造实验、电气控制实验、机电系统实验等实践操作课程。
(4)实习课程:企业实习、实践教学等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课程。
2.实践教学(1)实验室建设:建设功能齐全、实验设备先进的机械制造、电气控制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所需的条件和设备。
(2)实习基地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创新机会: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职业规划等问题。
导师可以是校内教师或校外业界专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职业指导。
4.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机电相关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文体活动,比如机械设计大赛、机器人比赛、科技论文发表等,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机电技术相关的毕业论文,从实践中选择一个较有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
6.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实践操作能力。
(3)成绩考核:学期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成绩。
(4)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表现、毕业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是一个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导师制度以及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整合,可以培养出个人知识体系完整、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文化基础课1. 德育(177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2. 语文(225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XX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 (1)《可编程控制器P1C》课程标准 (5)《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2)《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7)《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0)《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4)《维修电工》课程标准 (28)《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产品装配是中职教育层次机电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子装配技术的常识,熟悉具体电子装配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与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基本技术,具备中级电子装配技能人员应具备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
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独立且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应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
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分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共四大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任务,每个任务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1)《典型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0)《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8)《PLC应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 (25)《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33)《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 (4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49)《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56)《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62)《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70)《钳工基础实训》课程标准 (76)《装配钳工》课程标准 (83)《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维护》课程标准 (90)《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课程的功能在学生学完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基础上,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连接与安装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初步能力,为后续学习《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及应用》、《PLC控制技术》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以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形成连接与安装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初步能力为主线设计项目课程结构;按照电工电子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设计学习任务系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十三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二、课程学习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知识目标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常识;2.分析简单的交、直流电路的方法;3.理解变压器、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的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4.了解常见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5.知道常见的电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1.能连接一般的直流电路;2.会安装和维护一般照明电路;3.能安装简单的配电线路;4.能独立使用用仪器、仪表和工具并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5.识读简单的电工、电子线路图;6.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7.能安装和调试基本电子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文化基础课1. 德育(177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2. 语文(225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25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25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90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6. 物理(90学时)本课程应密切联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
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原子、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成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物理基本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 体育与健康(148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 专业课必修课程8. 机械制图(90学时,含上机20学时)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初步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 机械基础(90学时,含实验10学时)使学生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种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0.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165学时,含实验36学时)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分立元件原理和基本电路、线性集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基础。
11. 金属工艺学(45学时,含实验4学时)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常用加工方法,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初步具有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初步具有钳工、车工和焊工的操作技能。
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12. 机电设备概论(45学时,含实验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设备的分类、用途、型号、参数、发展概况,使学生初步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结构,了解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对常见故障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13. 液压与气压传动(60学时,含实验8学时)初步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中常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掌握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能分析常用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图。
本课程安排1.5周课程设计(见设计实践部分)。
14.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88学时,含实验18学时)掌握常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牢固掌握电器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分析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方法,并有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改造、革新一般机电设备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安排2.5周课程设计(见设计实践部分)。
15. 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70学时,含实验14学时)了解微处理器、半导体存贮器及接口电器的结构、硬件间逻辑关系、指令执行过程的时序等基本知识;掌握一种微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系统扩展方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编制方法,熟悉接口编程及微机在机电设备控制中的典型应用。
本课程安排的2周课程设计融合在“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的设计实践之中。
16. 传感器及应用(42学时,含实验8学时)掌握各种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掌握传感器在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和调整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
限选课程17.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84~98学时,含实验12~14学时)本课程是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专门化方向学生必修的。
要求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典型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结构、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及维修。
18. 机电商品学(42学时)介绍常用的工业和民用机电产品和有关元器件。
要求学生具有根据机电产品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存贮、保管、保养及鉴别的能力。
19. 市场营销(42学时)介绍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目标市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营销业务等。
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编制营销计划,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搞好产品推销的能力。
选修课程(学校自主安排)人文选修课20. 创新与创业(30学时)21. 公共关系(28学时)22. 心理健康(30学时)23. 艺术赏析(15学时)24. 生态环境(15学时)25. 其他(30学时)专业选修课26. 机电专业英语(28学时)27. 电机调速系统(42学时)28. 应用软件(30学时)29. 制冷技术(42学时)30. 家用电器(42学时)31. 数控技术应用(42学时)32. 供配电系统(28学时)33. 其他(28学时)实践教学34. 实验在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金属工艺学、机电设备概论、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器及PLC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应用中安排有实验,前已注明学时数。
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除验证性项目外,还应有一定的设计开发性项目。
35. 习作实践(1) 钳工(2周)(2) 计算机(1周)(3) 测绘(1周)(4) 机加工(2周)(5) 电工(1.5周)(6) 机械拆装(2周)(7) 电子工艺及装配(1.5周)(8) 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2周)36. 设计实践(1) 液压与气压传动(1.5周)(2)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器及PLG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三门专业技术课程各2周的课程设计,综合安排为设计实践的“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3.5周)和“PLC 应用设计与实践”(2.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