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原理之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利益论的前提(2×2×1模型) (i)只存在两种产品Y和X; (ii)只存在两个国家W和U,W在Y的生产方
面有绝对优势,U在X的生产方面有绝对优势; (iii)只有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若alxu
代表U国生产一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数量,根据 前面假设得:
aLuX aLwX aLuY aLwY
四、斯密模型的局限性
在上表中,美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对于 一个发达国家来说,在大多数部门有绝对利益是非常 普通的). 按照斯密模型,中美之间就不会有贸易.(事实 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在斯密时代,由于英国率先进 行产业革命,使得英国绝大多数产品的 生产费用远远低于德、法等近邻,但英 国始终保持一些产品的进口,这是绝对 成本理论难以解释的。
——《国富论》第424~425页
3、绝对优势的度量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1)劳动生产率
用劳动生产率衡量绝对优势: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 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 对优势。 例:中国和美国生产大米和小麦,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 素,每100人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如下表所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80
小麦 (MT) 50 100
则Hale Waihona Puke 中国 美国生产成本
大米(人/ MT )小麦(人/ MT )
1.0
2.0
1.25
1.0
绝对优势产品为:中国-大米 美国-小麦
贸易所得
中国 美国
劳动生产率
大米(MT/人) 小麦(MT/人)
1.0
0.5
0.8
1.0
(1)两国都能获利的交换比例: 0.5小麦< 1大米<1.25小麦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而应集中力量生产哪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 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即“两优之中选最优,两劣之中选次劣”
可编辑ppt
5分工前 葡萄牙源自英国布(1单位) 酒(1单位) 100人/年 120人/年 90人/年 80人/年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15
可编辑ppt
16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业部门所生
产的产品进行交换,如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 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业部门 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同时 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如美国和日本之间相互 输出汽车。
可编辑ppt
17
❖ 产业内贸易特点
❖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部 门,那么这个国家能否参加与 其它国家进行贸易?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可编辑ppt
4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产生背景
❖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
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相对低于 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
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
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
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
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
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三、数学分析(一)绝对优势理论的简单数(见书15页)绝对优势理论的福利效应分析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利。
”
五、基本评价
1.绝对优势理论的贡献。
(1)揭示了两国之间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2)反映了按绝对优势分工,参与者都获得更多利益这样的规律。
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绝对优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
该理论主要描述了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利用各自的绝对优势来提高经济效益。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效率比其他国家要高。
亚当·斯密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力差异是导致绝对优势的主要原因。
例如,某国家的劳动力在生产农产品方面效率更高,而另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在生产工业产品方面更高效。
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贸易分工来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专门化生产和贸易,每个国家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生产更多的产品,并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其他国家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和福利。
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根据其绝对优势选择专门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交换获取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这种专业化和交换的方式,使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增加国家整体福利。
尽管绝对优势理论在描述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收益方面非常有价值,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理论基于劳动生产力的差异,没有考虑到其他生产要素的差异,如技术、资本和自然资源。
此外,绝对优势理论也没有考虑到贸易壁垒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的应用是贸易政策制定和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重要参考。
基于绝对优势理论,国家可以通过专门化生产和贸易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同时,国家也可以利用该理论来指导贸易政策和协定的制定,以实现合理的贸易分工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每国都按照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驱动力:贸易条件:指一国出口某种商品价格与该国进口该商品价格的比值。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为换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的各种可能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H-O理论:1.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模式的定理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关于生产要素增长对一国贸易和生产模式影响的理论4.关于国际贸易一国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
H-O定理: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H-O-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使各国同质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优势趋于一致。
里昂惕夫之谜:进口替代产品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大约比美国出口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出30%。
为什么在现实中H-O-S定理不能实现?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2.两个国家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3.在两个国家,一种商品都是劳动密集的,另一种都是资本密集的4.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完全相同7.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市场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间,生产要素完全不能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自由贸易的其他贸易壁垒10.两国自愿都得到充分利用,即两国的生产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进行,而不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进行。
国际贸易原理第三章(斯密) 绝对优势理论
a
u LX
<a
w LX
a
u LY
>a
w LY
Chapter 3
2、贸易的基础 、
Difference in Technology ⇒Different Productivity ⇒ Different Production cost ⇒ Different Commodity price ⇒International trade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 差别, 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 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 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
2004版 版
Chapter 3
四、斯密模型的局限性
在上表中,美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对于 一个发达国家来说,在大多数部门有绝对利益是非常 普通的). 按照斯密模型,中美之间就不会有贸易.(事实 果真如此吗?)
2004版 版
Chapter 3
事实上,在斯密时代, 事实上,在斯密时代,由于英国率先进 行产业革命, 行产业革命,使得英国绝大多数产品的 生产费用远远低于德、法等近邻, 生产费用远远低于德、法等近邻,但英 国始终保持一些产品的进口, 国始终保持一些产品的进口,这是绝对 成本理论难以解释的。 成本理论难以解释的。
大米 (MT) 中国 美国
2004版 版
小麦 (MT) 50 100
100 80
则 劳动生产率
大米(MT/人) 小麦(MT/人) 中国 美国 1.0 0.8 0.5 1.0
绝对优势产品为:中国- 绝对优势产品为:中国-大米 美国-小麦 美国-
Chapter 3
(2)生产成本 )
绝对优势理论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 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 ns 1776年) • 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国 际分工观点,创立了绝 对优势理论
酒:20→30
布:30→40
国际贸易发生后的产出结果 美国:40布 英国:30酒
• 假设酒与布的交换比价为1:2,交换后的消费情况有很多 可能,如果英国用5瓶酒向美国交换了10码布,那么→ 酒(瓶) 布(码) 美、英两国 贸易后消费情况 美国 英国 5 25 30 10美、英两国 贸易前消费情况
酒(瓶) 布(码) 美国 英国 5 15 20 10
国富论节选
• That the wealth of a country consists, not in its gold and silver only, but in its lands, houses, and consumable goods of all different kind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reasonings, however, the lands, houses, and consumable goods, seem to slip out of their memory. ——Chapter One, BOOK IV 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仅仅是指其拥有的金银,还指其土 地、房屋和各种各样的可消费品。但他们在推理过程 中,似乎把土地、房屋和可消费品忘得一干二净。 ——第四篇,第一章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大经典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国富论》)中首次提出。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时,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实现互利互惠的贸易。
在绝对优势理论中,亚当·斯密指出,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时,该国就具有生产该商品的绝对优势。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无法生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
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际贸易应该基于各自拥有的绝对优势进行特化生产,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充分利用各国的绝对优势,可以实现商品的生产效率最大化,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绝对优势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在实际国际贸易中,生产者可能会存在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导致绝对优势理论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完全适用。
同时,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持续提升,比较优势理论等新型理论也逐渐兴起,挑战着传统的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典观点,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受到了一些批评,但绝对优势理论仍然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国际贸易实践中。
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实现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仍然是各国共同的努力方向,绝对优势理论也将持续发挥其作用。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绝对优势理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概念,意义和案例什么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个人、公司、地区或国家相对于他的竞争者,能够以相同数量的资源和时间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能够在单位时间里用更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的能力绝对优势可以通过更低的绝对单位成本或者更高效的方式生产产品或服务来实现。
要点●绝对优势是相对于其竞争对,生产者能够以相同的成本或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时。
●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可以成为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贸易获得巨大收益的基础。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生产者总能比独立地生产和消费获得更多的收益。
●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如何理解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概念是由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旨在说明各国如何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地生产的商品来从贸易中获益。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决定专门生产和销售特定商品或服务,并利用产生的资金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
史密斯认为,专注于他们各自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易这些产品可以使所有国家变得更好,只要他们每个人都至少有一种产品比其他国家拥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解释了为什么个人、企业和国家相互贸易是有意义的。
由于每个实体在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两个实体都可以从交换中受益。
这种从贸易中获得的互惠互利构成了亚当·斯密论点的基础,即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随后的贸易导致繁荣的整体增长,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亚当·斯密认为这就是其著作名为“国富论”的根源。
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生产者。
机会成本是个人、投资者或企业在选择一种替代方案时放弃的潜在利益。
绝对优势只有在每个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能从专业化和贸易中获得明确的收益。
绝对优势理论
具体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三是当地要有独特的资源。宁夏的枸杞子,新疆的哈密的葡萄干,都是当地的独特资源。
四是当地已有产业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义乌,原是农区,基本上没有工业,但现在义乌有很多工业,如织袜业、文具业等,因为义乌有市场,从销售可以延伸到生产,生产的产品用于劳动力密集、技术相对比较传统型的产品,符合比较优势,又同市场经验相结合。
一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举几个例子:扬州有个杭集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给。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牙刷,有历史传统。南昌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国内生产的70%的铁笔都出自哪个地方,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开始生产笔了,所以也有历史传统。
二是当地有国有企业。上世纪50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当时我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26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9.4%,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上世纪50年代已经改善非常多,许多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了。以重庆为例,重庆原来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要生产400多万辆。这是因为,过去的重工业基地,为此打下了许多装备业的基础,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现在已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
三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H-O模型。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 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地跨国公司的产业 内贸易大发展显示不相符。 ➢ 要素禀赋理论把各国的相对优势看作 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上技术革新、技 术进步可以改变要素成本和比例,从而 改变比较成本。
11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 比较利益说认为世界各国为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
都会自觉地实行自由贸易,但从世界贸易的历史直
至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从未实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实行保护贸易。
7
8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不同是指世
界各国在拥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 方面非常不一致。 ❖ 要素密集和要素比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 内的产品,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类型多样化,既有资本密集型 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新技术产品, 也有标准化产品。
➢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 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似或相似 的生产要素投入。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资料-绝对优势理论
2.1 绝对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是密不可分的。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的思想正是建立在他的国际分工学说基础上的。
他由个人分工推及社会分工进而到国际分工,论述了分工及引起分工的原因,促进分工的条件和前提。
一、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在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壮大起来,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虽然资本主义发展在国内贸易中所面临的障碍逐步消除,但是在对外贸易中,重商主义的政策严重舒服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国外市场的需求。
针对重商主义不合时宜的贸易限制措施,斯密以绝对优势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贸易学说,斯密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阐述了这一贸易思想。
斯密首先对于重商主义的财富观点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如果认真去证明财富非有货币或金银构成,乃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对于所购各物,货币只是用以购买的价值),那未免过于滑稽。
无疑,货币是国民资本的一部分;但我们讲过,它通常只是一小部分,并常常是最少利益的一部分。
”1在斯密看来,重商主义的财富观点是极端狭隘的,虽然货币是财富构成的一部分,但是货币的主要效用是其执行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职能,在这些方面金银天然地拥有超越其它商品的优势。
正是因为重商主义狭隘的财富观念,导致了其错误的政策主张,“重商主义者常常假设一切财富由金银构成,常常假设一国大商业的目标在于增加此等金属。
一国如果没有金银矿山,则只能由贸易差额(即输出价值超过输入)而输入金银,这导致一国实施限制输入与奖励输出的政策。
” 2明显地,重商主义把财富视作货币对于人民的福利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因为执着于对货币的追求并一定能促进财富生产的增加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如果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竟有时偶然缺乏金银,要想办法补提,比较要补提其他商品的缺乏,都要方便。
如果制造的原料不足,工业必将停顿。
如果食品不足,人民必至饿死。
”3斯密认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劳动年产物才是财富的主要内容,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劳动年产物形式的社会财富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其福利,但是重商主义的限制措施显然有悖于此目的,它是为了生产者的利益以牺牲消费者的福利为代价的。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指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理论概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
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前提: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要比另一国家更高,但在生产另一种产品上要比另一个国家来得低。
–对贸易的解释:如果两国都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两国都可以获益。
–各国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相对弱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前提:即便一国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要比另一个国家处于劣势,但如果每个国家都专业化于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每个国家都可以获益。
–对贸易的解释:国际贸易不仅在生产两个各自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国家之间产生,而且也会在两个存在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家产生。
–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
特定要素模型模型假设–假设一个经济体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有三种:劳动(L),资本(K)和土地(T)–制造品是通过使用资本(但不是土地)和劳动生产出来的–粮食是通过使用土地(但不是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是一种流动性要素,因而可以使用于任何一个产业部门•土地和资本则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能使用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性市场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贸易模型的假设–假设两个国家(日本和美国)具有同样的相对需求曲线。
–因此,国际贸易的唯一原因是相对供给的差异。
相对供给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国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技术•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两要素经济模型模型的假设•一个经济体生产两种产品,衣服和粮食。
•这些产品的生产需要两种投入,劳动(L)和土地(T),而这些投入是给定的。
•在两个国家中,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衣服的生产劳动密集型的。
•两个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性市场。
要素密集度•在一个两种产品(衣服和粮食)和两种要素(劳动和土地)的经济中,如果在任何一给定的工资-地租比例水平上,生产粮食所使用的土地-劳动比例大于生产衣服所使用的土地-劳动比例,即:T F/L F> T C/ L C–例子:如果粮食生产使用80个工人和200亩土地,而衣服生产使用20个工人和20亩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吨)
布(匹)
美国 英国
劳动日数 产量
100日 50吨 150日 50吨
劳动日数 产量
100日 20匹 50日 20匹
表2.2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αLj = Qj / L
小麦(日产量)
布(日产量)
美国 0.5=50吨/100日 √ 0.2 =20匹/10日
英国 0.3 =50吨/150日 0.4=20匹/50日 √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第一节 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5:2
美国国内比价
小
美国不参 加贸易的
麦
范围
国际比价
3:4
英国国内比价
英国不参 加贸易的 范围
0
布
表2.4 美英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 (200日) 假设:按1:1
小麦
布
美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吨
(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学说
重 点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 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 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 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
例:加拿大种植小麦,厄瓜多尔种植香蕉。
三、背 景
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以机器生 产逐步代替手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 命时代。
存在于英国乡间的行业公会制度,价格与生产 管制。
贸易政策: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和保护贸 易政策。
四、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图例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4
6
酒
8
3
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 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 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二、《国富论》介绍
▪ 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全称《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经济学的 《圣经》,早以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全 球发行。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 经济学的鼻祖和经济学界的“牛顿”。
▪ 《国富论》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特殊的 发动机,思想的发动机,所追求的自由贸易以 及提出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不但促进英国 成为世界霸权主义国家,也促进了全世界资 本主义的发展。
以国际分工 为基础的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 异
不存 在绝 对成 本差 异的 国家 之间 就不
(一)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步骤
(交 利换 己是 心人 )类
的 天 然 倾 向
增分
加工
国 家 财
作 用
富是
的提
重高
要劳
途动
径生
产
率
()
绝分 对工 利的 益原
则 是 绝 对 优 势 或
各 种有国 生利参 产的与 技自国 术然际 的资分 优源工 势优的
(三)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2*2*1模型。 充分就业。 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规模报酬不变。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实行自由贸易。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
第二章 国际贸易传统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优 势 理 论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费者的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不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四) 研究方法
1、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 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 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 / L)来表示,其中Qj是 产量,L是劳动投入。 如果一个国家使用单位或相同数量的资源能 够比另一国生产出更多的某种产品,那么该 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 率,即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生产成本衡量,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 入量来表示
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αLj = L / Qj来表示。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国单位产品所需的 要素投入量低于另一国,那么该国在此产品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五) 例子:假设现有两国-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布和小麦, 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要素投入,且两国的劳动 日数各为200日。 表2.1英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
2、比较结果(原因和流向):
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生
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表2.3 美国和英国的生产成本比较 αLj = L /Qj
美国 英国
小麦
αLj= L / Qj
2=100日/50吨
√
3=150日/50吨
布
5 =100日/20匹
2. 5 =50日/20匹
√
表2.4 美英两国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
一、人物介绍: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 1790),出生于苏格兰东岸的克卡尔 迪 ,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 学和哲学,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人物之一,国际分工及传统贸易理论的创 始者。提出“经济人”、“看不见的 手”、“大市场”,“小政府”等重要 思想。著作有《国富论》和《道德感情 的理论》。
(200日)
小麦
布
美国
100吨
0
英国
0
80匹
每单位劳动产出:
小麦 布
美国 0.5
0.2
英国 0.3
0.4
国内交换比价: 美 国 5 : 2 英国 3 : 4
假设国际交换比价:
1 : 1 ???
问 题?
为什么交换比例按1:1 而不是其他?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国际比价在两国 国内交换比价之间
5:2~3:4
势基 或础 某是
绝对优势含义
▪ 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比另一个国家的少;在劳动生产率 上比另一个国家高;在生产成本上比另一 个国家低…….
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 A生产X的成本低于B,B生产Y的成本低于A, 则A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