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不可再生资源
持久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格与投资机会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在急剧减少,例如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都将与人类永远告别。
对中国而言,GDP的增长离不开碳经济体系的支撑,即所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强度消耗,特别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束缚日益突显。
一方面,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加工效率低下,大量原煤、原油因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可供终端消耗利用的总量较少;另一方面,在终端利用领域,不可再生能源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单位能源投入获取的经济价值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时期,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由此可见,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往学者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粗放式效率评价研究,缺乏将不可再生能源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与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和融合的统一评价框架,无法从根本上明确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问题.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最初是从环境资源角度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英语Sustainable)一词来自拉丁语Sustenere,意思是“可维持”、“可持(继)续”和“可供养”等,它是针对于资源、环境与生态为人类永久利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完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模式是技术型发展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以为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环境是只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但人们以后日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已给地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有限的资源在减少,生态环境在恶化,这些又反过来使人类陷入困境。
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不可再生资源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1)资源产品价格
资源产品价格可以有两种途径考察:
资源产品价格——市场价格; 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于劳动力
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2) 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
❖ 资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长, 即所谓的李嘉图效应。
q(t) 表示自然资源的稀缺租或边际使用者成本 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稀缺租可理解为资源开采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资源开采时必须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 “绝对地租”或使用费
资源社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资源的边际价值)= 失去的环境价值+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
从社会整体出发,为保证资源能够给人类带来最大的 福利,需要确定每一时期的最优资源存量规模。当增 加一个单位资源的保有的利益与所付出的成本相等时 (Hotelling rule),资源才有可能得到保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主要内容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社会最优开采、竞争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最优开采模
型的区别及其对资源开采路径的影响 勘探开采活动决策模型 稀缺性、贴现率和风险等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征税对资源开采的影响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举例? 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又可以称
为非再生资源 举例? 不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分为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非再
生资源,前者如各类金属矿产资源,后者如石油、煤 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再分类有何意义?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 度。
土地资源
严格保护耕地
坚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 粮食安全。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鼓励土地利用方式创新 和转型升级。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
完善土地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防止土地投机和恶意炒作 。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对策
汇报人:XX
目录
• 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 • 合理开发利用原则与策略 • 关键领域与重点任务 • 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 实践案例与经验借鉴
01
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
非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分布
01
02
03
矿产资源
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能源资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主要分布在特定地区和 地层中。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根据资源评估结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明确开发目标、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
3 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资 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 完善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健全市场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 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垄 断,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 浪费的行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引导 企业和个人节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开发利用水平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我们需要对能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已有资源,同时探索新的可再生能源。
能源资源现状分析目前,我们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这些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都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仍未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1. 加强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逐步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2. 提升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方面,可以采用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和工艺,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加强能源计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计划和政策,加强对能源的管理和监管,保障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
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能源权衡和能源经济分析,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的协调发展。
4. 拓展能源资源渠道积极发掘新的能源资源渠道,拓展能源资源的来源,满足能源需求。
这其中不仅包括地球资源的开发,也包括探索新的宇宙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5. 推广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通过科学的能源管理、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清洁的生产方式,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的目标。
结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对于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提出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资源的广义概念:即凡是稀缺且有用的物质,也就是能形成资财之源的物质统称为资源2.资源的狭义概念:所谓资源就是或主要是自然资源-自然界进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物资资源3.资源的分类:1. 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2. 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3..按照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4.资源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数量的有限性与发展潜力的无限性5.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3.不同资源类型的配置理论与方法4.资源价值核算及环境经济评价5.资源利用制度与管理.6.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资源问题与资源经济问题p102.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1.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其主要标志是资源市场价格的存在2.资源短缺则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3.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资源稀缺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2.各种资源稀缺的程度不一,或在结构上的特点或不平衡性形成的资源约束,对于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p264.资源稀缺物理度量的方法:So/Ro=Y(年)其中:So是当前的储量(t),Ro是资源当前一年的开采量或利用量(t/年),因而储量用量比就是该资源储量以当前的利用量预期的利用年限p29由于技术进步和开采能力的提高,储量的边界向外扩展物理度量的方法主要针对非再生资源特别是矿物资源而言的5.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就是借助一套经济指标来考察资源的相对稀缺状况。
这些指标主要涉及到资源获取的代价,包括资源的价格、开采成本和租金等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有两种:1.资源产品价格或实际价格2.原位资源价格,也叫租金或矿区使用费资源产品价格:即获取1个单位的资源所付出的总代价,可以有两种考察途径: 1.资源产品的现价,即现实资源产品市场的价格2.根据李嘉图模型而引起出的资源产品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劳动力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开采与利用
摘 要 : 如何有效开采和利用不可再 生资源 一直是 该领域 学者们 的研究话 题 。文章在 考虑资 源效用 最大化 的基 础上 , 通过对不可再生资源在 两时期 和多时期 的配置 分析 , 出了最有效 利用 的开采模 型。同时 , 给 在多 时期 的基 础上 , 使用数学方法推导 了资 源 的动态效率 , 到 了使 开采现 值最大化 的方法 , 得 即必 须满 足每一期 资源 开发 的边 际净效益现值等于边际使用者成本的现值 , 资源总量等于各期开发 的资源量 。 关键 词 : 不可再生资源 ; 资源配置 ; 动态效率 ; 边际使用者成本
学 》他提 出了“ 特 林 法则 ” , 霍 。他 认 为 : 地 下 的资 把 源看 作是 一种 特殊 形 式 的 资本 财 产 , 是 把 全 部 的 就 资本 财产 分为 资源 和其他 财产 [ 。霍 特林 法则 的核 1 ] 心在 于 : 在最优 耗竭 的情 况下 , 开采 的资源价 格 的增 长率 必须 等 于 贴 现 率 。 Hoel g模 型 似 乎 接 近 完 tln i 善 , 因为没有 考虑 到过 多 的因素 , 但 往往 其结论 与很 多经 验事 实是 不相 符合 的 。因而有 些学 者对霍 特林 法则 提 出 质 疑 。例 如 Sno i r atpe o在 19 t 90年 就 指
些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 , 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 续 发展 已造成 了很 大威 胁 。不可 再生 资源 的开 采和 利 用受 到 众多 因素 的影 响 和制 约 , 其 复 杂 。从 不 极
同视 角 、 同层 次 、 同资源 环境 和不 同的技术 条件 不 不
出发, 制定各种不同的资源最优开发路线 , 对经济发 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将不 同。本文主要 从 动态 的角度 考 虑 资源 在 不 同时期 之 间 的配 置 , 增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 自然资源
在环境问题上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资源产权不安全、不存在或难以 界定。 (2)无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 (3)外部效应。 (4)环境信息的稀缺性与不对称性。
2、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
然而,由于信息不足和扭曲、政策实施的 时滞、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寻租活动等原 因,政府干预往往不能改正市场失灵,反 而会把市场进一步扭曲,最终造成实际价 格偏离社会最优价格,发生政府失灵 。
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 增长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这一方面来自中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 关系; 另一方面来自传统上追求产值增长、忽视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的 一个迫切任务。
一、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对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探 讨的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定价来保证其得到 合理的利用,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立足基本自给与适当进口相结合的原则。 (2)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开发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综合利用原则。 (6)开发的超前准备与后续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2、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 均衡理论,是一种静态的均衡,是建立在 资源禀赋等条件既定的前提下的。 而事实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 方式,从长期看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有经济学家开始从动态过程考察如何保证 资源的最佳利用。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两种。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稀缺性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呈现出了不合理和浪费的现象,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破坏和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迫在眉睫。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核心原则是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应该综合考虑土地的质量、功能和承载能力,结合城乡发展需要,明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和流转,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和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要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政府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健全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提供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引导和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承担者,要加强自身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积极回收和利用废弃土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行列,关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全社会的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和环境效益。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状态,为土地利用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管理:最大化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
资源管理:最大化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实践,旨在最大化资源利用并优化资源配置。
它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资源管理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1. 确定资源需求和目标- 评估现有资源状况,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 设定资源管理的目标,如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合理分配等。
2. 分析资源利用情况- 统计和分析资源使用情况,掌握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利用效率。
-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确定资源利用不当的原因。
3. 制定资源管理策略- 基于资源需求和目标,制定资源管理的整体策略。
- 设定具体的资源管理指标和目标,如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至80%、减少能源消耗5%等。
4.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避免人员过剩或过少的情况。
- 优化设备和技术使用,提高物质资源的生产效率。
- 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
-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如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提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5. 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 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 鼓励回收和再利用,延长物质资源的使用寿命。
6. 控制资源浪费- 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引导员工节约使用资源。
-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如关掉不使用的电器、节省用水等。
- 建立资源管理的监督和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资源浪费的行为。
7. 持续改进资源管理- 定期评估资源管理的效果,对比指标和目标,进行修正和改进。
- 借鉴其他组织的成功经验,学习和引入最佳的资源管理实践。
- 鼓励创新和改进,开展资源管理相关的研究和项目。
8.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资源管理可以实现最大化资源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
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一)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二)周转材料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
3、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非传统水源利用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2、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不可再生资源跨期配置
于是有:第一期开采20.746个单位,第二期开采 19.542个单位。
不可再生资源跨期配置
跨期配置的基本原理-动态配置
Ø不可再生资源的跨期配置问题,实际上是 配置的动态效率问题;
Ø动态有效配置的要求:为了实现资源使用 的净收益的现值最大化,从而使资源在现 在和将来使用中达到均衡,需要合理分配 不同时期的资源使用数量;
Ø一般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一种资源 在两个时期的配置模型,也可以推广到更 长时期和更复杂情况。
Ø 第一期开采的边际净收益的现值和第二期边际 开采的现值相等时,总净收益最大化;
Ø 动态效率最优条件下的两期分配数量并非:第 一期30个单位,第二期10个单位。
动态配置-数学解
数学解 • 如果设第一期开发为X单位,第二期为40-X个单位,
根据边际净收益现值相等原则, 那么:
16 - X * 0.4 - 4=(16-(40-X)*0.4-4)/(1+10%)
一期配置:净收益最大 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成本。
MC=4 O
30
40
Qபைடு நூலகம்
两期配置: 边际净收 益的现值 相等
P
12
第一期边 际净收益
动态配置-图解
第二期边 际净收益
10.91
0
10
40
30
20.476 19.524
Q
30
40
10
0
动态配置-图解
图解
Ø 第一期开采20.746个单位,第二期开采19.542个 单位;
跨期配置的基本原理-动态配置
动态配置计算
Ø 设:资源开发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MC=4 两时期中资源储量是固定的 两时期的需求函数是固定不变的P=16-0.4q 资源储量为40个单位 贴现率水平为10%
第五章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不可再生资源储备的内涵、类型和特点
(一)内涵:
为了消除某种自然资源的不确定性,人们所进行的某种不可再生资源 的储藏和准备。
(二)分类
可耗竭性自然资源储备
按储备类型分
可更新性自然资源储备
国家储备
按储备主体分
民间储备
战略储备
按储备目的分 安全保障储备
市场储备
(三)不可再生资源储备的特点 1、国家越发达,自然资源储备能力越强,也越重
与企业相比,社会最优化决策有两个特点: (1)社会决策所用的贴现率r’企业决策中
所用的贴现率r。 (2)企业决策一般会忽视原位资源存量的
环境价值。 因此,社会最优利用模型中去掉A[S(t)],
并用较高的贴现率,即可得到企业最优模 型。
社会最优利用的条件:
条件一:
P(t) dA[S(t)]
企业勘探新矿的积极性。 原因: 企业勘探资源的努力会终止于:
边际勘探成本 (1 )q
(5)资源租税RRT(the resource rent tax) 以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和开采全过程净现值为计
税基础征税。
分两种情况:
(1)当实际实现利润时,国家课以税率为τ的利 润税;
(2)当实际发生亏损时,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 (税率为-τ)。但是一般来说,国家不愿意支付 现金补贴,所以就允许开发企业将早期损失结转, 以抵消后期利润。
(2)由于边际开采成本较低,因此意味着在仍有很多存 量的情况下,却未能得到开发。
(4)收入税或利润税(income or profit tax) 国家以私人企业开发自然资源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为基础征税。 企业开发矿藏的净现值为:
V T (1 )[ px C(x, b)]ertdt 0
海域资源利用的合理配置
二、资源配置的基本任务与目标
1.合理配置的基本任务 在保持生态经济平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功 能,以获取最佳生态经济效益。
➢ 合理配置的具体要求: (1)对再生资源的利用要有一定限度,以保持自然生态 系统的更新能力,达到永续利用; (2)对非再生资源,应在节约的前提下实行综合利用, 或用较丰富的资源替代短缺资源; (3)将废弃物降到最低限度,以消除环境污染; (4)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及其综合效益。
区域海洋经济与理论
海域资源利用场对资源的分配作用 一个有效的市场能够优化物品和资源。 边际价值==资源边际成本。 2.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策略 最优利用策略是指某项策略在不同时期的最优分配问题,而不是指这项 资源在不同部门的最优分配问题。
3.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策略
➢ 再生资源利用的最优策略假设: (1)目标函数是获得最大净收益的现值; (2)市场结构为非垄断型; (3)资源为共享。
➢ 对海域自然资本利用的合理配置最终认识:
(1)海域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 整体; (2)系统内的所有要素并非都是同等重要的; (3)系统要素间的比例关系越合理,越利于系统的稳定; (4)抓住关键要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区域海洋经济与理论
3.空间组合形式 空间组合形式是指生态经济诸要素在海域空间上的分布和联系状态。 空间组合形式:平面组合、垂直组合和立体组合。 4.时间组合形式 时间组合形式是指生态经济三者要素在时序变化上的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关系。在海域资源的利用上表现为经济利用的超前性和资源更新的滞 后性。 任何一种生态经济系统的组合配置,都是这四种形式的统一,也反映了 生态经济系统的四个基本范畴,即生态经济型、生态经济阈、生态经济 位与生态经济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无条件拍卖 国家通过竞拍的方式,将具有潜在勘探、开发和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产
权出售给私人部门。 竞买中的获胜者不一定能最终盈利,因为他必须承担许多风险,当然也
可能会因此而享受由拥有富矿所带来的好处。 无条件拍卖制度适合于当资源开发商比政府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承担风险
时。有利于吸引有资金实力和有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参与自然资源的开发。 缺点: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一般的企业倾向于不愿意为保护环境而增
2、n个时期的资源配置
决策原则:各时期的边际净收益相等
即
Pi Ci (1 r)i
相等
二、企业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
1、竞争性企业最优利用模型
2、条件一:最优开采量的确定
P(t)
W
q(t)
R(t) / L(t)
企业最优产品价格=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
条件二:最优保有量的确定
定的,且边际支付意愿的方程式为P=8-0.4Q(P为资源产 品价格,Q为资源开采数量)
两 个 时 期 的 资 源 配 置 模 型
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 决策原则:两期的边际净收益现值相等
(P
MEC
MUC)1
(P
MEC 1 r
MUC)2
即8-0.4Q1-2-MUC=8-0.4Q2-2-MUC 且Q1+Q2=20
—— A.C.Fisher
资源稀缺就是指资源绝对数量有限或相对价值随时间递增的一种状态。
—— 王锡桐
由资源的有限性所引起的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 一种状态,其主要标志是资源市场价格的存在。
—— 曲福田
本书的定义: 资源稀缺是指资源绝对数量有限或相对价
值随时间递增且存在竞争利用状况的一种 状态。
T
R(t)dt
0
T 0
R0
gert dt
R0 r
(erT
1)
2、经济度量 (1)资源产品价格
费舍尔:不可再生资源资源产品价格呈U形轨道变化。 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有两种,一是资源产品价格或实
际价格;另一种是原位资源价格,也叫租金或矿区使用费。
(1)资源产品的现价; (2)根据李嘉图模型引出的资源产品相对价格。
持有资源可能增加的收益=出售资源可能增加的收益。
企业最优利用与社会最优利用的比较
第三节 基于税收问题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决策
国家索取“资源收益”的方法: (1)无条件拍卖(unconditional bonus bid) (2)联合开采(joint venture) (3)对产品征税(tax on produced product) (4)对利润征税(tax on profits) (5)对资源租征税(tax on resource rent)
第五章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一节 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不可再生资源最优配置原理 第三节 基于税收问题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决策 第四节 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制度
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一)概念: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
时间范围内,不能通过自然力增加蕴藏量 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不可再生资源储备制度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确定性 (一)概念:指那些无法预料或难以测度的变化。 (二)产生的原因: 1、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2、由于认识信息捕获成本太高,而不值得为之。 (三)分类 1、需求的不确定性 2、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3、供给的不确定性 4、价格的不确定性 5、产权的不确定性
(2)边际开采成本 根据李嘉图模型,资源产品的开发成本随累积资
源开发量的增加而增长。 因此,开发成本越高,表明资源越稀缺。
资源开发成本的高低往往受技术进步和规模经营 效果的影响。
(3)边际使用者成本 边际使用者成本是指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
也称原位资源价格、矿区使用费或租金。 租金实质上是原位资源或存量资源的影子价格,所以它可
第二节 不可再生资源最优配置原理
一、不可再生资源跨期最优配置原理 1、两个时期的资源配置模型 假设: (1)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在两个时期内是固定的,设为2; (2)两个时期中资源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并假设第一个时
期供给总量为Q1,第二时期为Q2; (3)两个时期内对资源的需求(边际支付意愿)是固定不
(1 ) p q (1 )C'(x,b) q (1 )[ p C' (x,b)] 0
即p C'(x,b)
根据上式可以看出,税率并不会扰乱企业的资源开采决策。 以利润为基础征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那就是如何
准确地计算开采成本。成本计算中的任何误差都将导致资源 开采缺乏效率
利润税的优点: 解决了过早地结束矿产资源开采的问题; 缺点: 它确实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现值,因此很容易打消
勘探活动的最优决策: 新增一单位储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即稀缺租等于边际勘探成本。
五、社会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
与企业相比,社会最优化决策有两个特点: (1)社会决策所用的贴现率r’企业决策中
所用的贴现率r。 (2)企业决策一般会忽视原位资源存量的
环境价值。 因此,社会最优利用模型中去掉A[S(t)],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的度量方法
1、物理度量
通过储量分析来进行。
储量是指地质上已经确定的、在当前的费用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开 采的资源。
储量用量比: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
S0 Y (年) R0
当年利用量以r的比率增长时,未来T年内资源总开采量或利用量为:
R(T )
(2)由于边际开采成本较低润税(income or profit tax) 国家以私人企业开发自然资源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为基础征税。 企业开发矿藏的净现值为:
V T (1 )[ px C(x, b)]ertdt 0
建立汉密尔顿函数,并求最大值,得到
并用较高的贴现率,即可得到企业最优模 型。
社会最优利用的条件:
条件一:
P(t) dA[S(t)]
W
q(t)
dS(t) R(t) / L(t)
社会最优产品价格=对环境的损害+边际开采成本+边际 使用者成本
条件二:
q(t) [P(t) q(t)][R(t) / S(t)] dA[S(t)] / dS(t) rq(t)
加成本。 (2)联合开采 由政府与私人组建联合企业而共同开采资源并从中分享资源收益。 当政府也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时,可以采用这种制度。
(3)矿山使用费(the gross royalty)
指在地主的地产上开发一项资源时向地主交纳的 费用,按自然资源产品的市场价值计税,不考虑 成本。
如果矿产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则矿产使用费属于 税收(如英国);而如果矿产权掌握在私人手中, 则矿产使用费不作为税收看待,类似于地租(如 美国)。
企业勘探新矿的积极性。 原因: 企业勘探资源的努力会终止于:
边际勘探成本 (1 )q
(5)资源租税RRT(the resource rent tax) 以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和开采全过程净现值为计
税基础征税。
分两种情况:
(1)当实际实现利润时,国家课以税率为τ的利 润税;
(2)当实际发生亏损时,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 (税率为-τ)。但是一般来说,国家不愿意支付 现金补贴,所以就允许开发企业将早期损失结转, 以抵消后期利润。
二、不可再生资源储备的内涵、类型和特点
(一)内涵:
为了消除某种自然资源的不确定性,人们所进行的某种不可再生资源 的储藏和准备。
(二)分类
可耗竭性自然资源储备
按储备类型分
可更新性自然资源储备
国家储备
按储备主体分
民间储备
战略储备
按储备目的分 安全保障储备
市场储备
(三)不可再生资源储备的特点 1、国家越发达,自然资源储备能力越强,也越重
三、不可再生资源稀缺性度量
(一)资源稀缺的概念
“如果某种资源存在竞争利用状况,那么就可以说该资源是稀缺的。如果某 资源丰富到任何一个人都不排斥他人利用,就不存在稀缺问题。”
—— K.W.Easter and J.J.Waelti
稀缺的标志是若为获得资源而必须付出代价,而获取一个单位资源而付出的 间接和直接代价的度量,就是资源稀缺程度的指示器。
视自然资源储备; 2、稀缺性越强的自然资源,越是储备的重点; 3、由于石油资源的储备意义,石油储备尤为普遍。
三、不可再生资源储备的意义及制度构建
Dd为国内需求曲线,Sd为国内长期供给曲线。Sfe反映世 界市场价格;Sfo包括世界市场价格加风险成本或保险费, 保险费指进口造成的国家安全成本。
E(D)代表新发现资源储备的勘探成本; D代表新发现资源储备量; b=D-x代表资源储备量的增长; MOC代表边际开采成本;MDC代表边际勘探成本。
资源租税与利润税的比较
(1)资源租税具有中性税的性质,税率高 低不影响资源的开发决策;
(2)利润税制下的开发决策受到税率水平 τ的影响;税率越高,边际勘探成本或边际 开采成本则越低,从而使得新发现储备量D 和资源开采量x越低。
以成为度量资源稀缺性的比较适当的指标。 但由于边际开采成本难以观察,加上市场的不完善和政府
的调控都会使资源的价格扭曲,因而租金或矿区使用费指 标很难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
(4)资源勘探成本
在资源经济学中,往往利用新发现资源(矿床)的 费用来间接估算资源的租金,以此来衡量资源的稀 缺程度。
率必须等于贴现率。
三、垄断性企业的资源利用
1、垄断性企业的最优模型
2、条件一:
3、条件二: 4、垄断性企业与竞争性企业的比较
结论:垄断性企业倾向于减少现在的开采,增加 将来的开采,竞争性企业则相反
四、勘探活动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