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教案反思(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反思(通用6篇)七年级历史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
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
例如: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以来,我在教学工作和成绩方面,有不少感慨。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自我感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顾教学工作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觉得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历史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的:在导入新课上,让学生听大家较熟悉的《凤阳花鼓》并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要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
提出问题后,不再是教师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让学生单纯背诵,而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归纳,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在整个教学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目标,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整节课我较满意的是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和表演非常主动活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5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5篇在教学工作中,每个历史老师都不能怠慢,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篇1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以往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主角,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经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
仅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必须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我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本事的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景,出现这些情景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一样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优秀13篇历史教学反思篇一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的。
历史学科要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要提高效率就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而历史课往往给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所谓“贝多芬”(背多分)就是这样来的。
学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这样历史课成为历史只是的单一传授进取记,教和学又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于是上课时出现了学生做其他科作业的,打瞌睡的,还有一些学生在下头笔聊的,即便有的同学机械的记下一些历史知识,但过不久,也全面还给教师了。
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仅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进取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
历史学科因其资料庞大时间久远,即逝性强的特点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造成负面影响。
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
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让学生在简便,幽默,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简便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应当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经过对教法学法指导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找到一种更适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从而好学。
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攒美,都会给学生以激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经验+反思=成长。
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中成长。
历史教学反思篇二我们经常说教给学生有生命力的历史,让历史活起来,学生才会喜欢上历史,今天徐老师这节课让我找到了答案。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三篇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三篇文档一:调整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度我在初一历史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课堂内容的主动参与。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我采取了一些调整教学方法的策略。
首先,我引入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其次,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
利用投影仪和其他教学设备,我将历史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还可以增加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我增加了一些思考题和讨论环节。
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调整,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强了。
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多。
同时,他们对历史学科也展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文档二:增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研究效果初一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为了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我引入了一些实践活动。
首先,我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我带领学生去了一家历史博物馆,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文物和场景。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我设计了一些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
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者参与历史事件再现的游戏,我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内涵。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研究效果。
最后,我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组项目研究。
通过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研究和报告。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研究动力。
经过实践活动的引入,我发现学生的研究效果明显提升了。
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文档三:提供个性化辅导,满足学生需求在初一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间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需求存在差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反思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反思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反思5篇历史教师在初一历史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进行自身的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反思篇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贯彻落实《_》,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七年级历史教学除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
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课标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课标要求又充满乐趣。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利用课件使课堂教学添色不少。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几乎没有,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课下所花时间太少。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5篇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5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篇1一、本课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点:1.我以春秋战国这段错综简单的史实为蓝本,进行了科学宏观设计。
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并介绍《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时,为学生形象直观把握本节的学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成语典故较多的特点,让学生课前乐观收集本课的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老马识途、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平常多阅读课外书籍、收集课外资料的好习惯,也积累了文学素养。
同时也通过学生们上网查阅资料,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对于乡下刚刚步入我们三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是特别有利的。
3.我让学生讲授”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通过同学们了解故事中的越王勾践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讲成语退避三舍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的战略思想,从而引发学生了解21世纪我国“钢铁长城”取得辉煌成果,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5.在讲齐桓公、晋文公的改革时,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人才的道理,从而刻苦学习。
6.在讲“战国七雄”时,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的《战国形势图》叙述,在增加教学直观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历史学问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记忆,也使学生明确不但“文史不分家”,而且,“史地也不分家”。
7.在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时,利用图加缩字记忆法,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8.在讨论“由春秋纷争到战国七雄,说明了什么问题?并联系现实说明有什么意义?”时。
这个问题的设计,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又体现了历史“以史鉴今”的功能。
9.小节部分老师编歌决、即精练省时又帮忙学生记忆。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授课时间稍长,达32分钟,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些。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进自己的不足。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篇1】本课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
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以为和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
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
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源。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同时,又在远古的传说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到以黄帝、炎帝、尧舜禹为代表的中华先祖们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使学生感受到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和优秀品质。
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继承发扬中华辉煌文明以及创造灿烂现代文明的“责任感”。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并不断加强、层层推进,在《祭黄帝文》的朗诵中将这样的情感体验推进到了最高峰。
这条“情感线”是本课的“魂”之所在。
同时,我个人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魂”。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简明,自然流畅,将教学三目标自然和谐地构建于教学设计中,紧密生成。
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及反思5篇
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及反思5篇工作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通过对过去一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总结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体。
接下来是关于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及反思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及反思1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初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继续担任史地社会教研组组长一职,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一、师德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未来之光的火炬手。
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团结同志,教学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从不缺勤,按时坐班,服从安排。
二、教学方面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3、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老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熟悉、再思索,并以此来总结阅历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下面我对学校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同学学习历史的乐观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同学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提倡下的历史教学,要求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同学“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的:在导入新课上,让同学听大家较熟识的《凤阳花鼓》并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同学的'乐观性,提高了学习爱好并使同学对要学内容有个也许了解。
提出问题后,不再是老师给出答案,灌输学问,让同学单纯背诵,而是让同学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索、归纳,并在小组合作沟通,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在整个教学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向同学供应充分的参加、争论和沟通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究和合作沟通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学问教学目标,实现力量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意考察同学的综合力量,尤其关注同学概括力量和辩证分析问题的力量,鼓舞同学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胜利感,信任并确定自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同学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乐观主动地思索问题、解决问题。
整节课我较满足的是同学的沟通争论、归纳和表演特别主动活泼,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培育了同学的概括力量、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提高了同学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力量。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而本节课最终的相关练习又稍显少了些等,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满足的。
2.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我把《明朝君权的加强》分为四个板块,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靖难之役;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篇1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如何理性的认识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以下是关于《日本》一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完,便有同学能够将老师刚才讲的完整的复述。
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掌握较好。
本来并不是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却能够被学生很快掌握。
这就提醒我,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本身的实用性。
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法宝和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
二、提到日本,不少同学是恨的咬牙切齿。
也因此,在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时,很多同学甚至鼓掌欢呼。
当然,同学们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赞同或者支持。
学习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借鉴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发展加力。
不管是以前的战争也好,还是现代的中日冲突,真正破坏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
正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视生命如虫蚁,那我们更不能象他们一样。
三、地图的应用。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有图幅较小的挂图,所以在图的应用上我们更多的使用课本上的插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自然有所折扣。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篇2《开元盛世》这一课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它主要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论证唐朝的繁盛。
经济史学生积累知识较少,也不好理解,为此我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化难为易,让学生感觉乐于接受。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热门20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热门20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1)本周在几件大事中经历了历练,上公开课、上实验性历史课、抽测、学习成功学、和上美术课。
这些事情都是我的目标,是我必须要完成的。
公开课在微笑中上完,课本内容学习完成,而同步学习在课堂上没能学习完成,说明课堂学习效率要继续提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多的事情。
历史课需要试验一堂课上即能完成课本能容又能完成同步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在教学过程中,屡屡没能做到完成,需要用第二节课上的一部分时间来处理上节课上剩余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兼顾好优秀生的进度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进度,多鼓励和激励这些学生,加强努力求赢争第一的思想,对后进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给予适量的学习任务以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要对后进生给予足够的辅导,逐步树立信心,增强努力求赢争第一的思想。
本人对成功学的学习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和运用,对学生多激励和鼓励,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满和怨言,消除,为学生鼓足士气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供心理支持。
上好美术课,是调节本人心理和工作情绪的一块重要的领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增强笑对人生的力量,增强人脉谈资和人脉关系资源。
为教学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多重复实践,多吸取经验教训,是教学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2)在讲“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
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
当讲到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每一次复习都会有很多收获,也会发现很多不足。
历史复习课上,主要是让学生针对七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进行了梳理与巩固,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看,本节课中预设的目标(即学生能明确问题的要点,加以落实巩固)完成较好,学生都能自主参入到学习中去,顺利的完成问题的梳理,展示环节,多数同学能熟练地复述知识点,复习效果较好。
反思课堂,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1、时间分配再合理。
复习课中知识梳理阶段时间可以放短,这样有时间让学生相互检查一下复习的成果,也可将能力提升题当堂完成,从而上一节完整的复习课。
2、评价点拨要到位。
在课堂上时常忘记给学生及时的评价。
3、课堂设计要精要细。
课堂细节也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导入的创设、课堂语言的精炼、评价的激励性等我都需要注意、学习、提高。
通过这上复习课我些许体会到一点幸福,我作为老师看到学生会学习的幸福;看到学生自己体会学习快乐的幸福。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篇2近日,我执教了一节《华夏之祖》的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不甚良好,虽然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但回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失误频频,怎一个“差”字了得。
首先,未体现“自主”的教学理念。
虽然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的,但在展示环节,我并未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话题投放形式太过单一、刻板,如请学生讲述尧、舜、禹的故事,完全可以让一个组的学生自由选择讲述,而不是先讲尧,继而舜,再而禹。
学生讲述后,也未引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互动、补充。
教学内容显得单薄,不够丰富。
其次,对学情认识不够。
未充分考虑七年级的学生只上了两节新课,学习历史的热情、能力都相对底下,从而对学生预习情况把握不准,对学生学习、展示能力不能有准确的认识。
要求学生进行表演“禅让制”的环节,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空有表演的热情,却不知怎样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课堂气氛略显尴尬。
再次,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落实不够。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反思(精品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反思(精品8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反思篇1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1、农业成就: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
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
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
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附:板书设计一、农业成就: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初一历史下册教学反思5篇
初一历史下册教学反思5篇初一历史下册教学反思5篇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并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一历史下册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一历史下册教学反思(篇1)期中考试成绩揭晓了,与驿马对比成绩略差,认真反思如下:我认为无论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存在问题。
教师方面:1、由于初次接触历史科目,对历史考点把握不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2、平时注重了优生的培养,忽视了学困生的重视。
3、平时没有做到真正的堂清、周清。
学生方面: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表现在作业不认真书写,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发给的学练有一张,没一张的。
规定交的作业,不能按时交,布置背诵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
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同时,加大课改的力度,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给学生留有背诵的时间,争取70%的同学当堂背会,30%的同学在课后完成背诵。
我想:堂清过关了,估计周清也会没问题的。
发挥小组长作用,文科属于记忆型科目,非背诵不可。
仅靠老师一个人抽查是不行的,所以,我发动小组长,让他们帮老师检查背诵情况,尽管现在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但是记住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记住知识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成绩的最主要手段,我们知道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是无从谈起的。
学生的书写问题很大,书写与卷面占10分,可以说这是白送的分数,但是得满分的同学却寥寥无几。
因此,我必须给学生讲清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使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学困生要特别关爱,充分发挥好绿卡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在初一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做好每一个反思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
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篇1)新学期接任了七年级历史课,自己就像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一切又从“0”开始了。
虽然对历史课的教学有所了解,但心中还是充满忐忑,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这门课的教学吗?七年级的学生上课是怎样的状态?他们会积极配合吗?这样的学科该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备课时也一直在想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难题。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终于到了进入课堂的一刻。
说实在的,进入课堂前,心里真没底。
没想到的是学生们是如此的热情、兴奋,让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第一节课自己没有急于去讲解新课,而是先从历史课的学习方法及历史课的评价制度开始让学生对今后的课堂、作业、考试都有了明确的态度和学习目标。
然后才进入了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有了上学期古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历史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备课时,我们本着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大胆猜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知识。
虽然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对知识考虑的过于简单,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入地参与。
我这才恍然发现,看似简单的问题,即便是在能力较强的小组内,探究得也不是很好。
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就是说,我对学生估计过高,对学情了解不准确。
因为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毕竟很抽象,很多史实学生没有经历过或没有知识基础,有的学生缺少参与的积极性,结合这些实际情况,老师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解释,学生才会很自然地掌握。
人教版初一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
人教版初一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人教版初一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在教学工作之后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初一下历史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初一下历史教学反思篇1历史学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学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历史学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学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
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学教师过分强调历史学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
这次中学历史学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
作为一名历史学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
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学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
历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历史学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学就必须融入历史学的海洋,跟上历史学发展的步伐。
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学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学,能够使用历史学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
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优秀5篇】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优秀5篇】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打造高效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课后的小测有利于在学生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教学方法是好的,课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一、好的方面: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几节课都利用视频辅助教学,通过大运河、和武则天的视频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通过预习题纲导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一:1、在第一课设计了三个合作探究题有点多,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点的突出。
2、在预习导学时让学生按所有的提纲的顺序通览全书有些浪费时间。
3、上了两节课了都感到课堂练习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4、学生在发言方面,7.7班较好,其他班级学生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5、通过课前默写检测发现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对第一课知识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三、采取的措施:1、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再精炼,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讨论问题要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有感而发。
2、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发挥小组的作用。
4、对学生发言好的及时加分鼓励,激励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历史教学反思篇二近日听了若干节课,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对学生的“放”与“收”的问题上有了新的感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放”和“收”处理得是否恰当,可以说直接关系的这节课的。
成败。
有时放得太开,学生好似天马行空,有时又放得不够,学生只能说是钻进了教师设计的套子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白山市第三中学张雪芬学习历史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现实问题。
我在教学中突出了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利用资料对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原因的分析;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对戚继光的评价等都使学生们得到了锻炼。
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了个人能力。
在教本文时,我做到:一、新旧知识结合。
如在介绍戚家军时,把“戚家军”与“岳家军”相比较,不仅复习了岳飞及“岳家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戚继光及“戚家军”的记忆。
让同学们掌握和以前的知识相联系、比较的这种学习方法。
二、图文结合。
用多媒体演示书中关于郑和的相关图片,戚继光抗倭图,澳门回归的相关图片等。
及时利用书中小字,让学生去理解、吸收,通过图文结合,利于学生消化、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文史知识的结合。
讲解本文时,在学习戚继光抗倭时,我利用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通过理解诗意,从中发现他的志向,便于学生对他思想品质的认识,也能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收获颇多:
一、我们做老师要相信学生,放开手脚,多让他们自主地去
学习,如学习本文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了书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同学们自己收集郑和和他下西洋的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
二、由于中考地位决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备好课,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那么老师的教学手段就要跟上时代要求,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通过本课学习,我认识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进,时间把握还不够充裕。
学生参与面还不够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