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量高于内陆地区。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来源限制
本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 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和信息失 真等问题,未来可以尝试结合其 他数据来源,如政府统计数据、 企业调查等,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行业与地区比较
尽管本研究涉及不同行业和地区 的比较,但未能深入探究不同行 业和地区的具体差异和原因,未 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 广度。
政策建议
针对研究结论,未来可以提出更 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加强职 业培训、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劳 动合同签订率等,以提升流动人 口就业质量。同时,也需要考虑 政策落实和效果评估等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国内外学者对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 、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其中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统 计数据等方法,而定性研究则主要采 用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
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于流动人口 就业质量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数据挖掘 和分析,同时也会更加关注流动人口 在城市融入和发展方面实证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的 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
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的基本情况、就业质量状况进行描 述性统计,了解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整体 情况和特点。
相关性分析
对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 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 程度和方向。
异质性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的挑战,流动 人口就业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研究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对于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理论价值。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城市化的内涵概述 (4)三、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一)农民工问题 (4)(二)人口问题 (5)(三)农民土地补偿问题 (5)(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6)(五)不同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协调 (6)四、有关城市化进程中的优化对策探讨 (7)(一)改善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二)构建人口生态圈 (7)(三)完善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8)(四)强化城市化发展的经济主导 (9)(五)确立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9)五、结论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城市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和客观发展规律,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推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但是同样也伴随着较多的社会问题产生。

若不能合理规划和管理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化质量将得不到改善,经济也将难以维持高速高质量的增长。

因此,本文从城市化的内涵着手,围绕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管理;优化对策一、前言伴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起飞、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城市化已成为我国最可靠的发展道路之一。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随着生产力方式和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和其他非农业产业主导着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发展初期,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

大多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支撑世界各地城市化发展的重任落在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肩上。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5年的43.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我国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量看,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及人口,但由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和人口的高度聚集,污染物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满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噪音不绝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

同时。

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新时代下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变化、教育资源变化、政策因素等。

这些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人口迁移流动的重要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流动也在加快。

许多农村居民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

这种城市化进程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方式,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将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改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就业机会变化就业机会的变化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传统的行业和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这将导致一些人失去工作,不得不迁移流动到其他地方谋生。

同时,新的就业机会也会吸引人们前来迁移流动。

人口迁移流动与就业机会的变化密切相关,它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资源变化教育资源的变化也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普及,大量的适龄学生需要接受教育。

然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而一些发达地区却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将会吸引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到城市迁移流动。

这将会增加城市的人口压力,同时也会催生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对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非常大。

政府制定的政策可能会对迁移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影响。

例如,有些政策鼓励人们到地区发展,有些政策打击迁移流动。

每一个政策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影响,包括社会和经济领域。

因此,政策的制定对人口迁移流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人口迁移流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方式,并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实证结果与分析
结果描述:通过回归分析,得到 以下结果
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 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城镇化率的 提高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其他控制变量中,人口和收入对 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具有显著 的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的影响
则相对较小。
实证结果与分析
结果分析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01
02
模型构建:采用多元线 性回归模型,以城镇化 率为自变量,居民消费 水平为因变量,同时引 入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如人口、收入、产业 结构等作为控制变量。
变量选择
03
04
05
因变量:居民消费水平 ,用消费总额表示。
自变量:城镇化率,用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表示。
控制变量:人口、收入 、产业结构等。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 平的影响
2023-11-10
目 录
• 引言 •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 • 城镇化对不同消费领域的具体影响 •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 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对居民消费水平 产生深远影响。
医药产业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医药产业 得以快速发展,推动了药 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 节的发展。
04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
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包括人口、城镇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数据进行 必要的预处理,如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等。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改变
消费行为的计划性和节制性

我国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政策设计研究

我国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政策设计研究

我国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政策设计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而城市劳动力流动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城市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社会和人口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影响机制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城市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机制1、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劳动力流动实现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也会带动城市的就业、收入等多方面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劳动力的流动。

2、调节城市经济在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

城市劳动力流动可以调节城市经济在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通常不会集中在某个城市的某个领域,而是分散在各个领域。

城市劳动力流动可以通过人才的流动来满足这些不同领域的需求,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机制1、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会的交流。

城市劳动力流动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会的交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才流动的增加,不同城市间的文化和社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对于推动城市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加城市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城市劳动力流动可以增加城市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随着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加速,城市社会的不同文化、背景、观念和经验等也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多元、开放和包容的社会。

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城市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也有助于城市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城市劳动力流动对城市人口的影响机制1、增加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城市劳动力流动可以增加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城市劳动力流动可以促进城市人口流动的发生,增加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方便人们在城市之间选择更合适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机会,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社会学论文选题

社会学论文选题

社会学论文选题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职业女性生涯发展研究论我国工伤保障制度网络隐私权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社会保障市场化改革的国际考察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我国电视广告女性歧视问题初探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日本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西安老年人居住环境空间需求研究工业化与中国养老金制度论我国失业及其治理对策西安市高校老年教师居住问题研究社会转型与家庭变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下岗与失业:中国特色的失业现象探讨》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中美城市现代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新来港青少年社交节的困境与解困网络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变革——双向导向型社区管理模式的确立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整合机制探讨城市社区自治研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的研究——百步亭社区文化建设为个案广州居民社会规范的探讨胜东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居委会重塑探析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苏州三元、府前社区非营利组织为个案城市老龄化社区建设探析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期中的利益矛盾与整合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与公共政策制定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群体研究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基于系统哲学和系统科学的一个尝试性研究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与社会稳定——九十年代桂林市的个案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当代的全球化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论社会在稳态中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历史主体活动与社会规律的统一论纲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架构论社会关系资源在城市反贫困中的运用推进中的苏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关于工业园区(湖西社区)、全阊区典型调查的分析论中国的市民社会:历史考察与现实建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角度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西部城市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台湾高山族聚落形态的研究理想问题的人学思索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市场经济与个性解放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西南一个水库移民区的故事现代化进程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解放新论对城市环境形象规划的初步探讨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人、文化、社会的互动——对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一种文化哲学述评生态城市研究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社会变迁中的苏南农村性别分工研究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试析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传统与嬗变:地方社会转型中的宗族与民间信仰——以闽西客家桂龙乡为例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转轨与转型期经济交易的资源与费用分析网上公关初探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一现代人文精神建构论纲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生态城市系统管理研究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我国城市社区的阶层化趋势研究社会系统发展论纲要城市文明社区创建问题探讨农村迷信与农村社会展——广西资源县迷信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妇女发展研究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中关村学习机制的形成论城市本质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阳朔西街的文化互动与文化传承信任、契约及其规制——转型期中国企业间信任关系及结构重组研究人间胜境的文化变迁——兴坪镇渔村的人文资源与文化传承城市空间结构的扩散及其效应——现代化视野中的美国城市郊区化研究草坪潜经村的风土民情与社会变迁话语分析与商务谈判广告语言创意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一个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论公关语言及其语用策略试论黑格尔费尔巴哈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创生的逻辑关联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中国农村阶级层分化与税费制度改革语言在谈判中的作用——威胁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网络人际交往探微我国城市变革中的街道社区管理组织重构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人的建设转型期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新视角——以家庭为公层单位城市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以武汉市江汉社区建设实验为例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及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大众传播媒介对苏南农村闲暇生活变化的影响济南市城市社区类型划分及管理模式研究现代化背景下的村落宗族现象透析——以安徽省陈阁村为中心社会化有效性研究农村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研究大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网络聊天:第三种公共交际方式吉林省农民外出对求非农活动的村级研究关于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整合研究——社区整合的理论建构与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社区研究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探析苏南村民自治的考察——对村民权利虚化的分析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对泰州市黄桥、戴南、新桥、溱潼四镇的实证分析探索中国城市管理之路——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社区人口管理转型研究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对策农村社区精英与村民再组织——皖西大别山区石村的观察与思考沈阳市社区建设的思路及其对策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械理集结探讨——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个案分析网络组织的兴起——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网络化关系研究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试析市场经济变革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研究对中国旧城更新中社会公平问题的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沪东教会为例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公民文化——一种政治文化的思考第二家庭——家族企业的人类学研究中国现阶段农村上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社区:福利的新型依托——城市社区福利的尝试性制度创建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互动——对河北农村社区“私了”现象的分析农民现代性的现状及其获得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与农村法治化进程——对丰宁黑山嘴镇农民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对兰州市安宁区水村、孔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西北农村地区回簇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三甲集镇上集村为例非正式制度与乡村制度变迁研究——五里树实地研究乡村社区人际信任研究——以旧沟、赵家沟村为例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以什刹海风景区为中心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非营利组织及其价格机制研究论网络交往实践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对炎方苗生育文化的教育人类学解读关系资源的占有、使用与农民的阶层分化——安徽两村实地调查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社会视角:“部市村庄”都市化发展问题研究中韩谈判手之间文化差异西方社会化研究的新拓展论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秩序论促进城市社区空间邻里环境塑造村级社区带头人:农村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分析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农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农民的态度分析——对湖北和浙江地区农民及农户的调查湖北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计会学研究——对宜昌市两大农村社区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实证研究文化休克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观血缘宗族村落建筑——丁村的聚居形态研究成都市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颜村家庭养老研究——理性选择视野下的老人对P与L/G的权衡太极拳群体的社会网和社区养老研究女性无法抗拒的黑洞——解读社会的“性别认同”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工作——家庭平衡问题”研究互联网网上聊天中的人际知觉的研究成功老龄化毕业控制理论研究:控制策略、自尊与生活满意度智慧显义理论研究:成年人生活规划能力及其评价“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关于中国人社会化模式的一项教育社会学研究肥东县春节返乡农民工日常生活考察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夫妻平等地位研究皖南山区宗族聚居型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模式变迁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大理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下女性地位的变迁职业能力倾向量表EAS的修订社会转型与HIV高危险行为:甘肃戒毒所的调查与研究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则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力增长极。

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农民工就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就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农民工失业现象非常严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当前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探讨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解决之道,这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特征、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以及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目录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目的 (5)二、农民工就业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5)(一)概念界定 (5)(二)理论基础 (5)三、目前农民工就业的状况和特征 (6)(一)就业现状 (6)(二)就业特征 (6)四、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 (6)(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6)(二)工资待遇问题 (6)(三)就业技能障碍突出 (7)(四)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7)(五)政府职能不到位 (7)(六)科技对就业的影响 (8)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8)(一)保障就业信息真实、透明 (8)(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 (8)(三)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9)(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9)(五)实现政府就业辅导职能 (9)(六)避峰科技浪潮,对农民工返乡提供政策引导 (9)六、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深化对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

深化对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

深化对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曾湘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升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需要深入开展。

研究就业质量问题的重要意义传统经济理论中,对就业的关注只限于就业的数量方面:均衡就业数量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后暂时稳定的数量状态;充分就业是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数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就业定义愈发不能满足劳动者多元化的就业目标,也不利于国家进行政策调整。

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盟成员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制定者,开始探讨超越单纯数量意义的就业概念,即劳动者从就业中所获得的全面的效用和价值,也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就业质量。

狭义的就业质量概念指劳动者的内在就业质量,如:工作满意度、经济回报、非经济回报、技能和培训、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内容、工作匹配程度等。

广义的就业质量还包括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如性别平等、工作健康和安全、工作生活平衡、社会对话、非歧视、劳动力市场中介等。

国际劳工组织也于1999年从体面劳动的角度提出就业质量的概念,更多地聚焦于劳动者在工作中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机会,这些权利和机会是每个劳动者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的核心标准。

无论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发达经济体,以及国际组织高度关注的领域。

尽管关注就业质量的声音大都来自于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就业质量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中,约60%的劳动者在缺乏工作安全性,低收入,缺少社会福利、发展机会、教育和培训的非正规部门中就业。

改革开放30多年间,虽然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人均GDP 增速达到9.6%,但和劳动者福祉密切相关的就业质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在某些方面甚至呈现出倒退的迹象。

工资增长停滞、工资拖欠、超长加班、强迫劳动、劳动条件恶劣、劳动保护不力、工伤与职业病频发、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等都是低就业质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表现。

现有城市化模式对就业的阻滞及应对策略研究

现有城市化模式对就业的阻滞及应对策略研究

现 有 城 市 化 理 念 与 城 市 化 模 式 尽 管 在 推 动 城 市 经 济 增 长 、 化 城 市 环 境 方 面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积 极 作 用 , 在 很 大 程 美 但 度 上 忽视 、 至 限 制 了 就 业 机 会 的 保 留和 增 长 , 长 远 来 说 , 甚 从 不利 于 加 快 人 口城 市 化 步伐 。 1 观城 市 化 、 超 型城 市化 模 式 对 就 业 潜 力 的 限 制 。 . 号 赶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城 市 化 的速 度 大 大 加 快 。然 而 , 多 城 市 当 中 许
2 政 府 主 导 的 城 市 化 模 式抑 制 了城 市就 业 潜 力 的增 长 。 .
然 而 , 何 在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提 高就 业 水 平 , 城 市 化 进 如 使 程 和城 市 规划 更 加 有 利 于 增 加 就 业 机 会 , 术 界 仅 有 少 数 人 学 做 了较 为 宏 观 的 研 究 。 有 关 城 市 化 进 程 对 就 业 的影 响 , 其 尤
决 的 问题 。 二、 现有 城 市 化 模 式 对 就 业潜 力 的 限制
程 中 , 过 人 口 的城 市 化 , 变 劳 动 的 产 业 结 构 与 人 口再 生 通 改
产方式 , 有利 于推动人 口现代化 和人力资本 的增值 , 使农村
剩 余 劳 动 力 顺 利 向 城 市 转 移 ;有 利 于 降 低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 加
城 市 化是 一个 国家 或 地 区经 济 、 会 现 代 化 过 程 中的 重 社 要 结 构 转 换 , 括人 口城 乡 结 构 、 业 结 构 、 们 价 值 及 其 生 包 产 人
活 方 式 的 转 换 。 市 化是 我 国实 现 现 代 化 的 重 要 途径 和基 本 城 渠 道 , 是 近 年 来 学 术 界 研 究 的重 点 课 题 之 一 。 在城 市化 进 也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建议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建议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建议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背景、动因和影响因素,为领导制定合理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归纳,搭建起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理论框架。

然后,将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大量有效数据,包括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

此外,还将进行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下的农村人口城市化情况。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经济因素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城市所提供的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其次,社会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使得农村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城市生活。

另外,领导在农村人口城市化中发挥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结论与讨论: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这给了领导制定的指导方向。

首先,领导应该加强对农村就业环境的改善,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减少农村人口到城市的流动。

其次,对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分布问题,领导应加大投入,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设施。

此外,领导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及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为领导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以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总之,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领导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机制和规律,以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摘要】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定义、影响因素、影响、挑战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挑战。

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如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等。

文章指出,农业人口城镇化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农业人口城镇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如合理规划城镇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人口城镇化、定义、影响因素、影响、挑战、发展策略、重要性、未来趋势、应对措施。

1. 引言1.1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农业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这一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人口城镇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城镇化问题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如何引导和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如何保障农民的生活和就业,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理解农业人口城镇化的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农业人口城镇化向更加健康、平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农业人口城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人口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向城市的趋势,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和结果。

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既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问题的重要来源。

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类指标。

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1978年-2009年数据重庆大学姚桂霞、张玉书、叶剑英摘要:近年来,在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也发生着某些改变,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9)32年的数据资料,基于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 因果检验理论,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就业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促进了就业,而经济增长相对而言对就业的影响比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就业与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调控政策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性建议。

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主要应用马克威系统软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就业;城镇化;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镇人口已从1978年的17245万人增加到20 09年的62186万人,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 92%提高到2009年的46.59%。

经济增长GDP由1978年的3645.21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43464.69亿元,平均增长率为9.5%。

而我国的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40152万人2009年的77995万人。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关系到国家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城镇化与就业结构调整均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

经济增长与就业、城镇化水平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就目前研究成果而言,大多集中在中国城镇化的路径、模式研究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虽然有文章在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城镇化水平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但很少有人把两者结合起来来分析对就业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就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综合对就业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对中国从1978年到2009年以来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与就业的关系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从而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在加速进行。

城市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以人为本、适度规模、宜居宜业、生态宜居、现代化、智能化、低碳化为特点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将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共同发展的高质量城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城镇化也在不断完善。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注重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不再追求盲目扩容,而是探索如何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民生共同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 推动消费升级城市化推动了中国消费升级,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让更多人进入城市,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改变。

消费升级对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发展智能制造新型城镇化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其中就包括了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3. 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改善。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型城镇化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的提升。

4. 加强人口流动和交流新型城镇化加强了人口流动和交流。

城市化推动了人口流动和交流,让人们更加便捷地跨越城乡之间的界限,从而促进了社会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

三、新型城镇化的对策研究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人口迁移分析及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人口迁移分析及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人口迁移分析及政策建议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同时,在城市人口数量上升的背后,城市人口迁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人口迁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城市人口迁移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加。

但是,城市人口的迁移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

一方面,城市间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城市乡村人口的流动也呈现明显的趋势。

1.城市间人口流动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推动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加速了城市间人口的流动。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罗高林所言,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7.8亿,其中有2.8亿的城市人口来自农村。

链家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指出,2019年,中国18个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人口流入量为701万人,其中,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人口流入量居前。

2.城乡人口流动在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同时,城乡人口流动也呈现非常显著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现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对乡村的资源开发。

比如,一些城市居民会在乡村购买房产和土地,从而实现城乡两地的人口流动。

二、城市人口迁移存在的问题1.城市拥挤程度不断加剧在城市人口规模增加的过程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城市人口的安身之所,房地产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人口数量过多,城市里的住宅供不应求,导致了房价愈发高涨,城市人口密度也不断加剧。

这在一些大城市比较明显,比如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房价疯涨,一些人甚至无法在市中心找到合适的住房。

2.城市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城市人口迁移也会导致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年轻人涌向城市的趋势,而原有的老年人和儿童则可能会被留下来。

人口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政策研究

人口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政策研究

人口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政策研究一、人口结构变化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目前,全球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70亿,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但是,与此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老龄化加剧随着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9亿。

而且,根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达到22亿左右,老龄化将变得更加明显。

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比例较高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机会。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人口出现萎缩,人口红利效应已基本消失。

而且,由于少子化现象,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城市化加速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城市化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6%,约有7亿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约有10亿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这将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二、就业结构变化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当前,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逐渐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所取代。

数据显示,全球服务业已经成为最大的就业行业,其中金融、医疗和社区服务成为就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诞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2.就业领域多元化在就业领域方面,多元化是一个趋势。

除了传统的企业就业和公务员就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而且,随着4G、5G网络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普及,很多人也开始尝试远程办公、共享办公等新型就业方式。

3.就业形态灵活化在就业形态方面,灵活化也是一个趋势。

博士论文题目

博士论文题目

仿效创新理论及其在航空系统中的实证研究离散选择统计模型在市场竞争分析中的发展与研究序号论文题名作者学科专业1 生产计划的优化理论及应用研究韩丽敏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工程2 离散选择统计模型在市场竞争分析中的发展与研究张宁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 生产作业计划再生专家模拟系统研究胡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 企业自适应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彭建良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 生产前沿非参数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郭京福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 C3I系统一体化仿真方法与环境研究包卫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 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相关性研究刘国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 基于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集成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冯玉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 企业合作与竞争模式的研究张小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 现代企业制造质量系统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龙少良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 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研究聂规划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 企业营销效益系统论邸杨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 企业过程中信息系统战略应用的研究熊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14 中国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戴雪梅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 企业兼并策略及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张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 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崔士贤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 寡头垄断下企业并购行为王若颖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 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研究张志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 信息技术、企业组织、过程再造洪佩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 用户满意若干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胡明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21 中国科技、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范保群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 企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模型梁俊国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 企业组织塑性机理理论的研究田也壮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 面向敏捷制造可视化柔性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陈旭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 企业经营者工作性质及其行为管理的研究姚凯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 仿效创新理论及其在航空系统中的实证研究袁志陕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7 混合所有权下的企业博弈研究高远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8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模型研究孙福滨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9 开放型经济下资源转换与贸易发展黄胜端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0 企业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孙静春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1 企业高层管理信息系统(EIS)研究王锁柱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2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陈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3 关键产业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戎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4 CIMS系统开发若干问题的研究黄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5 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王之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6 前馈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及其应用江学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7 合作技术创新理论及机制研究苏敬勤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8 柔性制造系统可靠性增长管理与分析技术研究党晓玲著管理科学与工程39 基于并行工程的企业资源计划过程建模及主生产计划应用研究韩亚欣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0 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机制设计研究刘兵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1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知识发现中的应用研究李敏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2多变量时间序列波动持续性研究李汉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3质量工程学质量损失理论的扩展应用研究王更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4商品融资规律及风险控制方式创新研究周友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5企业经营效率的理论研究王国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6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系统演化模型胡宝民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47 生产系统柔性化管理策略研究赵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8 信息技术投资、激励机制设计和组织形式的研究李小卯著管理科学与工程49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辨识与控制研究王慧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0 企业资源分析与企业模式选择张宗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1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专家模拟系统的研究李横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陈志祥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3 国有知识产权的流失与管理朱雪忠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4 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马辉民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5 上市公司的产权研究杨凡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6 供需链管理研究刘志学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7 论国有资本营运张昌尔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8 公司审计独立性研究曹玉俊著管理科学与工程59 企业家机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张完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0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风险决策理论研究与应用徐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1 和快速再造模型框架研究闪四清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2 敏捷制造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模型和算法研究陈安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3 虚拟现实仿真决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王飞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4 购并之后企业组织整合的系统研究陈斐松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5 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丁开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6 信息技术和面向目标的建模方法在业务流程重组中的应用胡飞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工程67 先进制造系统中抓钩排序问题的研究周支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8 网络学习的系统研究杨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69 技术创新扩散的数理分析与模拟段茂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0 线性代数方程组经济学算法高岱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1 基于有色Petri网的信息系统动态性能建模与分析颜志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2 基础设施产业管制改革的制度安排刘新梅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3 企业信息系统柔性研究吴晨晖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新高桂花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5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霍佳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6 寡头垄断市场企业兼并与多元化研究李宇宏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7 配送中心优化运作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殷豪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8 质量功能展开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刘鸿恩著管理科学与工程79 中国居民消费-储蓄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龙志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0汉语语音识别的应用研究盛元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1企业兼并效果评价及提高兼并效果的战略研究汪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2 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葛晨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3 基于组织资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徐笑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4 我国经济安全ECR 系统管理研究 徐婷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5 以能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王毅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6 因特网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李永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理及工作流协调管理研究88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柔性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徐旭珊著管理科学与工程89 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计划与批量优化研究周文坤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0 企业“竞争-合作”博弈研究 陶章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1 管理与经济增长研究聂锐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2 面向敏捷制造的协同生产管理及其系统研究单汨源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94 灵捷虚拟企业理论基础及组织管理研究陈菊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5 虚拟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研究谢奇志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6 科技资源配置与制度安排的关系研究师萍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7 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战略转换研究简兆权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8 供应链中的竞争与协调问题研究蒋洪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99 多阶段生产系统中的共同策略问题研究杜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0非线性经济系统的分形、混沌理论与应用曹宏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1协整建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张喜彬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2 制造业连续质量改进方法与应用研究何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3 ERP 系统构建的合约模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姜宏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4 基于生存理论的复杂经济系统集成调控林润辉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5 我国宏观经济非均衡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与应用王成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团组建若干问题的博弈分析107 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朱顺泉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8 文物典藏机构危险管理的研究陈振金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09 信息技术的经济绩效和影响研究彭赓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0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滕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1 成本管理新模式研究栾庆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2 Pattern仓库体系结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马洪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3创新韩巍著工程114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孙忠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5 企业资源控制(ERC)管理模式机理研究姚磊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6 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张鹏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7 火电厂控制-管理集成模型及系统的研究许继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8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测度与战略研究王道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19 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及其在利用外资决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李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0 网络消费的理论模型与发展趋势研究何明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1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刘伟德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王战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3基于Intranet企业资源计划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研究刘翔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4纵向型企业集团的R&D及其经济增长的信号博弈分析肖条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5面向粗糙集的数据挖掘程岩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126 先进制造设备可用度维修理论及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吕文元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7 企业集团多角化经营战略裘晓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8 高科技企业总体战略选择的研究绎明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29 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与运作研究袁磊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0 进入、退出与市场壁垒的系统分析李靖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1 我国企业资本经营的条件分析与风险管理研究张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2 台的动态扩展ERP系统研究章雪岩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3 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与运作模式研究张成海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4 物流一体化理论与方法研究胡双增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5 马田系统在模式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李昭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6 面向对象的随机模拟建模技术林国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7 田口方法提高机械产品可靠性的研究与应用郑称德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8 企业理财系统柔性的理邓明然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39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张华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0 报业流程再造的关键使能技术研究朱友芹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1 现代企业全过程作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张国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2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及支撑技术研究杨新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3 网络经济时代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刘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4 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研究袁道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5 企业管理集成的理论与海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6 基于Agent的虚拟企业资源计划研究周水银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7 国有企业经理人考评系统及配套机制研究朱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8 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模型与结构设计王润良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49 管制制度理论及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博弈研究孙百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0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宁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1 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标准化策略王德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2 产业中战略集团研究及其在投资中的应用孙先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3 企业土地资产及其管理研究卢新海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4 经济长波理论与模型研究李农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5 基于能力的BP-ISP战略匹配研究杨青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6 质量管理中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研究于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7 企业并购与并购中的证券市场运作梁积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58 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冯艳飞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究159 人力资源管理与方法研究李晓群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0 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研究程国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1高新技术产业化机理研究陈水清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2企业集团预算软约束问题研究唐文雄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3企业集团研发(R&D)跨国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与组织模式魏然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4企业重组的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李大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5混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方法的研究姚洪兴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理论研究向佐春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7 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形成与管理的系统理论研究胡继灵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8 企业集团核心能力研究王侃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69 论开发区杨新年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0 企业兼并的社会效应分析张地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1 开放经济下企业横向兼并问题的研究何新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2 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模式、团队重组理论与案魏云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3 基于事例的模糊专家系统研究吴良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4 制度适应与市场博弈饶育蕾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5 中国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宋要武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6 企业套期保值的策略选择研究陈很荣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7 基于差异产品市场的企业兼并研究贾红睿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8 供应链管理中的满意、合作与信息问题研究马新安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79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张仁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与策略研究180 企业组织管理系统柔性理论的研究龚代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1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田志龙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2 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政策与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沈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3 现代企业组织模式研究刘运哲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4 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专家模拟系统研究邱志刚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5 CGE模型理论、方法及其在产业政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黄卫来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6 基于价值网合作制造的袁治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机制研究187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流程重组研究董新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8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研究王迈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89 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研究辛长爽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0 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与评价方法研究李健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1 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赵晓庆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2 国有企业产权研究钱伟荣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3 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ERP)模式研究郭东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4 论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评价、转换冯雷鸣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5 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黄立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6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条件与对策研究王玉灵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7 动态制造联盟的组织机理研究顾元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8 CIMS理论体系扩展与实证研究吴伟雄著管理科学与工程199 产权与激励问题研究张彤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0 粗糙集理论的方法与应用研究安利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1现代企业供需链管理及应用研究李金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2面向制造业集成化成本管理方法与应用研究刘子先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3客户保持与生命周期研究陈明亮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4基于契约治理、不对称信息和人力资本的企业家机制分析宋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5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陈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6 业务外包与ASP模式研究朱晓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7 零部件通用对多周期多级生产/库存系统的影响周莉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8 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研究吴淮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09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李永洪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0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激励研究胡蓓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1 基于知识经济的知识存量与流量的测度研究李顺才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2 面向电子商务的可重构石双元著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模型与方法研究何伟强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4 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决策模型及其支持系统研究鲍玉昆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5 基于提前期的通用件库存模型研究林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6 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方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7 北新集团核心竞争力成长研究宋志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18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风险规避理论与应用项喜章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219 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朱春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0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倪义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1 虚拟企业建立及运行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陈一鸣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2 基于Agent的供应链配送渠道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周庆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3 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流管理研究崔金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4 产业集聚与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邱成利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5 理柔性战略研究张新武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6 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横向兼并效应分析夏同水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7 基于环境的物流系统研究向盛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8 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动态知识管理模式研究李久鑫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29 面向宏观经济预测的复杂系统问题集成建模方法研究孙国卓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0 防洪减灾经济学研究赵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1 供应链管理中的补偿策略和选择机何炬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2 供应链合同管理模型与应用研究陈祥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3 几类新型生产系统模型研究龚其国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4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设计蔡雨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5 企业战略风险投资研究晏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组织边界分析和跨组织流程重组秦耕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237 品牌发展和品牌价值评估的研究叶明海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38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虚拟企业组织石春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239 通信网络网间结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刘云浩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0 电信网突发故障及其可靠性管理方法的研究张彬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1面向企业的计算机支持协同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孙壮志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2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周永务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3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管理及支撑技术研究张玲玲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4几类物流优化模型的研赵秋红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究245 企业集团的组织、规模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王秦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6 支持企业流程再造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与应用王树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7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叶茂林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8 U/I合作创新中的学习过程与机制研究余雅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49 国有企业集团研究与铁路企业集团实证分析黄庆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0 决策表中的知识发现研究王东锴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1 基于竞争力的企业并购行为研究张华雨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2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周卫民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3 企业客户价值研究齐佳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4 经济-环境污染空间场的演化状态研究孙广生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5 营销渠道成员关系保持与协调机制研究王泽华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6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郎益夫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7 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研究刘友金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8 作业管理新体系的研究方跃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59 企业产品创新力形成要素系统优化研究杨东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0 供应链系统中信息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许淑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1 知识联盟常荔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2 需求拉动技术创新机理研究方向亮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3 高新科技园区聚变效应研究张国安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4 基于知识视角的三种组织形态与协调机制研究王冰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5 产业空间聚集黄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6高技术产业区域理论研究万青云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7 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广告决策智能模拟系统研究王志凌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8 特征化管理基本理论与出版业特征化管理实践研究 杨志锋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69 ISO14000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研究翟亚军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70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调控研究 张学文著管理科学与工程271 高技术产业经济学研究胡大平著管理科学与工程。

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问题的影响研究

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问题的影响研究

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问题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就业问题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问题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就业市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就业情况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的增加城市人口增长带来了更多的人口需求,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新兴行业、新型职业等不断涌现,为城市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样化、更丰富的选择,使城市居民就业的机会更大。

2.就业压力的加大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就业市场的一定程度上的带来了压力。

由于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尤其是中低技能人才就业困难。

此外,城市人口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人口流动,实现就业可选择性和流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

3.影响企业用工的结构和质量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企业用工的结构和质量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对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则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福利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创业、大众创新需求的提升也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更需具备适应未来市场的战略眼光和创新实力。

二、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挑战和机遇城市人口增长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并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掌握发展机会是当前城市发展重要的课题之一。

1.挑战: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无疑对城市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问题更是加剧了就业压力。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从国家层面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人口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口的变化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是结构和性质的转变。

这种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十分深远。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口变化的措施。

一、人口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同时,家庭规模也越来越小。

这导致了人口的“倒三角”结构,即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而生育年龄的人口占比却在降低。

这种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压力。

其次,青少年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教育和就业。

年轻人的数量减少会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短缺,很多企业会面临着招聘难、用工难等问题。

2.人口迁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这就导致了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农村的人口减少。

这种人口迁移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城市化的进程会带来土地利用、住房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内的就业市场产生影响,也会带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

3.人口素质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素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包括了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高素质的人口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素质的人口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而低素质的人口则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贡献负担。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技能培训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水平。

二、应对人口变化的措施1.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养老金和医保等社会福利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刘伟德2001.5.1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言
1.1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现状
1.2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思路与论文创新点
1.2.3研究方法
1.3论文框架与内容简介
1.4若干概念解释
2低人口城市化水平与低就业率问题
2.1人口城市化基本规律简述
2.1.1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
2.1.2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2.1.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征
2.2低人口城市化水平问题
2.2.1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综述
2.2.2低人口城市化水平问题
2.3低就业率问题
2.3.1城镇实际失业人口和失业率计算
2.3.2农村隐性失业人口和失业率估算
2.3.3全国失业人口和失业率估算
3 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理论分析
3.1就业率决定理论
3.1.1就业率决定因素
3.1.2劳动生产率与就业量
3.1.3劳动力供给与就业率
3.2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3.2.1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结构变换
3.2.2生产要素集聚效益
3.2.3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3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的数量化分析
3.3.1短期影响分析
3.3.2长期影响分析
4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实证研究
4.1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简述
4.1.1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4.1.2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总产出量的影响
4.1.3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4.2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2.1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4.2.2人口城市化水平与有效需求
4.2.3人口城市化水平与三次产业发展
4.2.4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规模效益
4.3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增长弹性系数的影响
4.3.1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概况
4.3.2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4.3.3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就业增长弹性系数
4.4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的影响
4.4.1经济产出水平与就业率
4.4.2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分析
5提高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就业率政策设计
5.1人口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1.1新世纪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5.1.2未来人口城市化速度分析
5.2更新观念,实行制度创新
5.2.1全社会要统一对人口城市化重大意义的认识,在行动上努力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
5.2.2通过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切实消除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制约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屏障,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3建立良性教育投资机制,有效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5.2.4制定符合国情的劳动就业及相关政策,多途径提高就业率
5.3加快城市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