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PPT课件 课件28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PPT课件 课件28 人教课标版

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 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 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 术思想的争鸣。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荀 子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
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
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
李贽的“离经叛道”
•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 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 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 材料二:人皆有私,“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 未之有也”。
• 材料三: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 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 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 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 招收女弟子。
–挑战孔子及其儒 家思想的正统地 位,批判道学家 的虚伪
–抨击封建社会的 一些传统观念, 强调个性发展
“异端”思想(反 封建思想的先驱)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顾黄炎 宗王武 羲夫:之(:16(1301-6116989-25)16江号92苏梨)昆洲, 山浙人 江,余字人姚而称 人农亭 。,林 其号先 父姜生 黄斋。尊,早素湖年反南参对衡加宦阳反官人对专。 宦权官 而专死自权于小的 诏留政 狱心治 。时活 赴务动 京,,讼志后冤在因途经屡中世次,。落以抗第铁清 而锤绝 伤意仇失科人败举 。后。 参,清 加隐军 过居南 抗于下清衡后活阳参动石加,船抗失山清败著活后书 动隐,居失著立败述说后。,游人历称各船地山,先著生书。立说。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1有益亍与制主丿政体癿稳固2儒生癿地位得到提升也成了与制政治癿仆从3儒学因科丼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癿工具4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癿后备力量5文人学士醉心亍功名利禄也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癿人才力量相对薄弱21儒学癿困境不复兴1儒学癿困境东汉末年儒学癿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1、道是世界的根本;
老子
春秋
2、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 的规律;

3、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

1、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
庄子 战国 2、齐物说——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3、崇尚自然,超: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2、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
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背景:明末清初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
(1)政治:统治者强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统治 走向腐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 商品 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统治者极力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 阶级队伍壮 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 宋代理学 日益僵化,明清思想家要求摆脱 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西学东渐 。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 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 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 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12 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12 人民版
3.影响: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六、理学特点
1.是哲学化的儒学 2.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3.是佛道化的儒学
(1)融合了佛、道思想; (2)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 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典型题例】
1.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 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 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 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型题例】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活跃,进步思想家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
A 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明清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④君主专制体制的强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 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 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
2.朱熹(南宋)主张:
(1)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
(2)“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影响:
(1)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 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5.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 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PPT课件
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
知识结构
知识定位
时空定位
宏观综合
1.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 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 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 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 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 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洲影响巨大。
(4)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
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 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 科学精神的形成;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 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它所宣扬的等级制 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 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 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③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 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
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
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 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3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3 人教课标版
1 、世上诸般美好事物中,有两者最公平,那就是青春与梦想,它不分尊卑,人人都可享有。
2. 主张“为政以德” 。
3.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
儒家:孟子
1. 仁政学说(核心) 2. 民贵君轻 3. 人性本善说 4. “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被尊为“亚圣”
儒家:荀子
1.“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2.主张“性恶论”
3.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礼法并施
董仲舒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战国时期:孟、荀发展
成为正统
汉代:董仲舒
新的发展(理学) 宋明:程朱 陆王
批判发展
明清:李、顾、黄、王
知识梳理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时期 人物
主要思想
春秋 孔子
战国 孟荀
西汉 董仲舒
宋明 程朱 陆王
明清 李贽 之际 黄顾王
儒家创立者:孔子
1. 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
必修三复习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指什么?
儒家思想
总体认知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创立 形成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1.“大一统”思想,加强中央集 权 2.“天人感应”学说,
宣扬“君权神授”
3.提出“三纲五常” 的道德标 准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1.“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 颐
2. 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33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33 人教课标版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 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 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不耻下问、瘟故而知新的学习 方法;
不耻下问、瘟故而知新的学习 方法;

巩固练习:
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
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不耻下问、瘟故而知新的学习 方法;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复习检测
1.明朝末年-----李贽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儒 孟子 家 战国
荀子
道 家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齐物;逍遥;天人合一;出世; 法治;君主集权;变法革新;
“兼爱”(核心)、“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探究学习
百 家 争 鸣 的 历 史 意 义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不耻下问、瘟故而知新的学习
新发展
三人共 同主张
顾 炎 武
王 夫 之
材料阅读与思考
合作探究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 批判君主专制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美(共33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美(共33张)PPT课件

典例·展示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 如何遏制学生晚休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__画__文___ _字__”。象形字后来逐渐__符__号__化_,形成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甲__骨__文__、__大__篆__、__小__篆__、__隶__书__、__楷__书___的脉络演变 发展。 (4)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__繁__到__简___。
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起来”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 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 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
荀子思想的特点是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改 造了儒家思想。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1)、哲学思想: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
理想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课件

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
提供了舆论阵地。.
7
3、百家争鸣的意义: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 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 道家: 法家:
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④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
民间”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5
巩固练习:
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派 B.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毁对手 C.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D.各学派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
26
(四)、墨家学派: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 翟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
27
(五)、法 家 学派:
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
将法、术、势相结合,其中法律是处理 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 势力是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5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5 人教课标版
【解析】C 宋朝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将儒 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 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 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4
• 知识点四 • 1. • (1)否认儒家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破除对孔子的
• (2)揭露批判理学的三纲五常,提倡个性自由。 •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 (1)政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 君为客”。 • (2)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倡导“工 商皆本”。 • (3)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开启了一代朴实 学风的先河。
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一定的
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在物质条件和
2
07-10年海南高考试题分析
• • • • • • • • 07:1、宋代理学的形成 2、孟子与苏格拉底 08: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 09:1、荀子与法家思想的联系 2、董仲舒对《春秋》的新阐释 3、礼乐制度 10:1、墨家思想 2、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2010· 北京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 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 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D)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 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 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0
• (09海南)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 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B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0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0 人教课标版
①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②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 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 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 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 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4、影响
积极: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 利,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发展。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本 观 点
道德 观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也”。
认识 论
提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实 质
客观唯心主义
⑴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影 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响 ⑶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1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1 人教课标版

1)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道法墨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 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 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 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 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 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 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申不害(战国韩国人,主持韩国变法。)
法家:
治国思想:
以法治国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韩非子:战国 韩国人,法家 思想集大成者。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孔子
老子
韩非子
墨子
“百家争鸣”
指春秋(BC770—BC476)战国(BC475——BC221)时期 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 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趋向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趋于瓦解,各种力量争衡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时期融合儒佛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学景习。要求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 2、代儒表墨人道物法及四其家主的要主观要点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儒了家解孔孟孔荀子主、张孟、子法、家商荀鞅子变对法儒的家基思本史想实形)成。和发
非命、节葬、节用。
墨翟
①学术团体以纪律严明著称;
②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3、墨家风气:
③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④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考点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加试)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属于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的是:( )
A.超逸
B.冷峻
C.敦厚
D.谨严
2.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 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3.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 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 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道是世界的根本;
老子
春秋
2、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 的规律;

3、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

1、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
庄子 战国 2、齐物说——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3、崇尚自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①法、术、势三派 1、理论来源: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2、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韩非子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作 用: 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 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4、发展趋势: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 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1、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稳定,需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学的成功发挥,使其更适应统治者需要。
2、董仲舒的儒学体系:
(1)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评价:
积极方面: • 儒学地位上升,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
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 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 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 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 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 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 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是很好吗?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儒家学派的起伏涨落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形成并成为显学 秦 朝:焚书坑儒 西 汉: 东 汉: 隋 唐:
宋 明: 明末清初:
能不能给这几个时期起个荡气回肠的篇名?
专题概析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
西汉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东汉末期至魏晋时期儒学的困境。(加试) 唐代中后期 儒学复兴运动。(加试)
进步,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 •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
想的自由发展。
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
2)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展的重要贡献。 33、、认知识道百商家鞅争变鸣法局的面基形本成史的实重。要意义。 4、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 经济: 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 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
4、著书立说
反映了战国时
期社会生产力
1、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提出“仁政”; 3、主张“民贵君轻”—早期民本思想 4、人性本善
的进步,对自 然认识、利用 和改造能力的
增强。
荀子 战国
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人性本恶。
特别的礼贤下士。
• 思想: 私学兴起,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考点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子
老子
韩非子
墨翟
孔子

孟子

春秋 战国
1、政治:(1)核心思想“仁”和“礼”;
(2)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2、敬鬼神而远之;
3、开创私学,并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观点;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儒家:以德治国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以法治国 墨家:兼爱非攻
连连看 适用时期
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
动荡年代、军阀割据时期 动荡结束之初,恢复生产、 稳定民心、巩固统治 适宜于国家稳定,走 上正规时期
1.《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来
概括。下面四组词即是对当时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其中
B 他们的描述按甲、乙、丙、丁顺序所对应的思想是( )
A、儒、墨、法、道
B、道、儒、墨、法
C、儒、法、墨、道
D、道、墨、法、儒
汉代儒学的兴起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