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28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22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22](https://img.taocdn.com/s3/m/b017c5679b89680202d8250b.png)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2.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3.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4.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2、导入本课: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此转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探究一经济大危机多媒体出示美国20世纪经济繁荣的图片,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图2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材料二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
(1)两则材料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引发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析,这次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3)面对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材料二中的资本家为什么还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灾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大量工人失业,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讥寒交迫,流离失所。
(3)差断资本家要维持商品的价格,保证利润。
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2、探究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和作用阅读材料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2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2](https://img.taocdn.com/s3/m/0a04189433d4b14e852468d6.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和影响。
归纳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探究“新政”特点和影响、充分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当年历史形势的判断,结合当年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辩证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难点】新政的评价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屏幕上显示自己做的一首诗,激起学生兴趣,随着诗的朗诵,简单分析出现的“关键词”,引出伟大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美国风云总统罗斯福的传奇世界。
(二)讲授新课:提到美国,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唯一一个超级大国,那美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提问学生知道美国的历史,回答两次工业革命时间。
从而引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片繁荣。
用一首小诗简单概括美国当时的“繁荣”。
但是,这个世界上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引出美国当时的经济上的表现,提出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在市场资源配置上的不平衡,随后用两幅草图简单讲述当时社会存在的两种模式,提升难点。
学生知道了矛盾的根源,从而教师进一步讲述危机的爆发——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讲述股票狂跌导致资本主义市场几乎崩溃,让学生识记经济危机表现,教师总结特点——时间长,跨度广,影响深。
屏幕上显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照片。
并且讲述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的缺点,引起深思。
既然胡佛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给美国人民带来了负担,因此人民极希望一个救世主拯救他们,于是,在1933年,这位伟大的救世主终于登场,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4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4](https://img.taocdn.com/s3/m/e40f4a90a2161479171128b6.png)
视频再现美国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情况,感知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
过渡“生病”了找医生,那么谁才是美国这一时期的“良医”?
PPT出示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图。
提问:这次大选最终会选择谁呢?
PPT出示5则史料
PPT出示“经济危机发生‘原理示意图’”
预测结果
分析胡佛落选的原因
2.由学生配平天平推移找到治理方法。
知道“罗斯福新政”从病因出发
明白罗斯福的票数超过胡佛的原因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人民的选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对症下药(板书)
根据教材P61页,找出罗斯福新政根据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都开出了哪些“药”。
1.把学生分组的结果通过希沃助手上传到屏幕上,给予点评。
2.使用希沃的“课堂活动”对内容进行巩固
学生猜测----热门话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古今结合,体现学习历史的作用。
讲授新课
课学总结
播放美国经济大危机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总结这一时期美国的面临怎样的危险境地?
1、病入膏肓(板书)
利用希沃版中板,写出学生归纳的“美国面临的问题”
1.观看视频
2.根据视频总结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和社会遇到哪些严重的后果。
引导学生根据“罗斯福新政”内容分析特点、作用、本质。
分组将罗斯福新政措施对应到“病理”中。
学生自主发言
明确罗斯福新政怎样做到“对症下药”
培养通过想象看本质的能力
1、课堂小练
用PPT的“转盘”请学生来解题
学生随机抽取并完成习题
检测新课掌握的程度
2、推荐阅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拉什莫尔山----总统山结束本节课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0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0](https://img.taocdn.com/s3/m/a078603c168884868762d6a2.png)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2019中考考点)1.让学生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8年3考)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8年2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难点: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归纳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与一段对话导入。
(二)明确中考考点及考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三)诀窍一:聚焦主干知识(历史人物、事件、线索),把握复习方向。
诀窍二:构建“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立体知识网络。
诀窍三:建立多个历史事实、概念间的关系,再现历史事物全貌,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
(四)知识梳理:1.经济大危机(1929-1933):爆发原因、概况、表现、特点、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逐步扩大—规模最大—转折点—第二战场—结束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表格5.《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6.雅尔塔会议(五)小结(六)链接中考1.引导学生完成课件中的选择题。
2.材料题答题指南:①明确答案来源(依据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②明确设问(问了什么,问了几个问题,问什么答什么)③结合问题所给分值,按点作答。
④规范答题(“答”字,序号,提示语)3.引导完成导学案中的材料题。
五、板书设计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经济大危机2.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和指导3.第二次世界大战4.《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六、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作业布置环节。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a254adaa83d049649b665871.png)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1.从繁荣到危机(1)背景: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 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4)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人物: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5)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6)评价: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其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程标准】了解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及扩张、德国法西斯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知识。
明确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政权的危害。
1.意大利(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 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侵略:1936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2)希特勒上台: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反动统治: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了一切工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迫害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迫流亡美国;扩军备战。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日本法西斯势力兴起。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8aacf58e9951e79a892779.png)
图一 1929年10月29日人群 聚集在纽约华尔街
图三 大萧条期间美国失 业率飙升
图二 等待救济的人民(罗斯福纪念馆,华盛顿)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典礼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 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 形势。
阅读教材第61页的内容,了解罗斯福 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是什么。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 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 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 生了深远影响。
新政有哪些局限性?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 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小结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这是 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 危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 固与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 强,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为后 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这成为对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制度的重大改良。但他没有触动资本 主义制度,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 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 (改革)。教材介绍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三方面 的内容?
复兴──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 经济恢复运转。 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改革──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5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5](https://img.taocdn.com/s3/m/d688e0e5f524ccbff12184d1.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模式】自主研学—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美国上世纪二十年代繁荣背后的危机》。
师:面对徘徊在深渊边缘的经济,美国政府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
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共同认定。
自主研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58-61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分配:教材阅读:4分钟,小组合作:4分钟。
1.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的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什么局面?具体表现是什么?2.经济大危机的时间,开始国家,特点及影响?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影响?展示交流:一、从繁荣到危机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提问: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呈现出什么样的局面呢?具体表现是什么?小组汇报:繁荣。
具体表现: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0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0](https://img.taocdn.com/s3/m/7f1b984103d8ce2f006623d3.png)
13《罗斯福新政》教案核心素养:1.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结合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目标⒈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⒉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⒊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二.【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一)新政背景史料研读1:材料1: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
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大国崛起·美国》材料2: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胡佛1.根据材料1、2回答:1928年,胡佛为什么能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史料研读2:2.两则材料各说明什么问题?材料3: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材料4:1929年的美国,大约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机都收用分期贷款购买的。
90%的股票是投机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贷款。
3.根据教材内容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标志。
史料研读3:4.根据材料5,概括经济危机的特点。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 40.6% 28.4% 16.5% 8.4% 40%外贸缩减70% 69.1% 50% 48% 50% 66%失业人数1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000万5. 根据图片对比回答(多媒体展示):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二)罗斯福新政史料研读4:材料6: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0ce9fdd5bbfd0a7856730d.png)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7
谢谢欣赏!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8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3.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 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2)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能 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6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6](https://img.taocdn.com/s3/m/2b845d71eefdc8d376ee32e0.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开篇介绍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导入新课。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
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还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而这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要求:历史课程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理论依据: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按照发展核心素养的这一基本观念来说,其实就是要聚焦在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这就是要培养具有高水平核心素养的人才。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是部编版世界历史9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单元内容分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德、意、日等国却力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即本单元的线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结果。
从本课内容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两个子目交代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固有矛盾,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的结果。
经济危机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帮助美国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美国国家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本课课题确定为“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以人物罗斯福为线索解决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情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美国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少,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否 学科 历史学段: 初中年级九年级相关 领域 美国史 经济史教材 书名:义务教科书 世界历史 9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不理解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他们初步具备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史料探究活动。
他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图示、图片和文字史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危机的特点,认识美国走向新政的背景;能够在历史情境中概括出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探究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创新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罗斯福任纽约州州长、竞选总统、实行新政的经历,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情境想象;能够根据图示、数据、图片、文字等资料,明确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认识美国走向新政的历史背景,加强时空观念;能够在“新政三大方案”、“罗斯福的述职报告”、“公共工程的验收报告”等历史情境下,通过史料研习神入历史,能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意识;知道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能够通过问题探究,认识内部机制和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能够通过罗斯福的事迹,感受他的执政智慧、为国担当的勇气与创新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干预国家经济的措施。
教学难点:美国走向新政的原因,新政的影响。
教学流程示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导入新课【出示人物档案】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望族;1910年,涉足政界;1921年,患上脊髓灰质炎症;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2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
【教师提问】他是谁?罗斯福。
这位轮椅总统连任四届,在美国历史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足见他受美国民众欢迎程度。
他到底做了什么,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和支持?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述由人物档案引出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学生学习人物事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得到激发。
新授课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1.危机的酝酿【教师讲述】1929年元旦,46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入主纽约州州长官邸。
【出示材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教师提问】他眼中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讲述】正如这位纽约州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当时的美国,繁荣。
比如全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业。
【出示材料】1919-1929年汽车数量变化图1919年的67万辆发展为1929年的2300多万辆,占全世界产量的5/6。
又如电气用具制造业。
【出示图片】这个小孩在做什么?用收音机听广播。
除了收音机,电冰箱、电熨斗、洗衣机、吸尘器等家用电器逐渐走入人们的家庭。
【出示图片】美国街头宣传画:“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美国独一无二”【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在总统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讲中反思1929年的繁荣,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材料】“繁荣的迹象可能成为灾难的征兆!”——罗斯福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感受美国的繁荣。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第一,美国利用一战的“中立”地位大发横财;第二,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革新,促进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比如福特T型车采用流水线学生通过典型人物罗斯福任纽约州州长-竞选总统-实行新政的经历构建的历史情境,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想象,体验历史。
学生通过回顾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为理解危机酝酿的过程做铺垫;通过“重提”和“唤醒”既有知识,将它们作为新知识的抓手【过渡引导】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看两组数据:【出示材料】1929年前美国各阶层收入比例1920—1929年生产产品增长比例与工人工资增长比例【教师提问】通过这两组数据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购买力)之间的关系,怎么表述?【出示图示】奇怪的是,既然社会的消费能力远远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发展水平,为什么市场会呈现繁荣景象?人们购买产品的钱从哪里来?分期付款。
那时,农民贷款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市居民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
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这样,美国市场就一片繁荣。
资本家一看,产品卖得好啊,为了谋取更多利润,就会怎么做?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从哪儿来?一部分从银行贷款,一部分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出示材料】1929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观·J.拉斯科布:“假使一个人每周拿15美元用来购买优质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的投资收益来计算,20年后他将至少坐拥80000美元,这种收益会让他富起来。
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该富起来。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教师提问】民众们从银行借的钱总要还的,怎么还呢?当时人们的发财妙招是什么?【教师讲述】企业生产发展,企业股票值钱,买股票能挣钱,大家都去买股票。
商业银行为了赚钱,也纷纷投资股市。
大家都买股票,股票价格会有什么变化?显示股票价格的道琼斯指数一路飙升。
股价飙升,给企业提供了更多资金,会有什么结果?【出示图示】由此可见,为什么“繁荣的迹象可能成为灾难的征兆”?生产。
汽车工业也带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大;生产增长的速度大于消费。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理解信贷消费。
逻辑推理,回答问题:扩大生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炒股。
逻辑推理,回答问题:股价上涨。
盲目扩大生产。
观察图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分期付款刺激消费,但人们的实际和支撑。
在“繁荣”与“灾难”的矛盾中设疑,学生的探索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分析危机的酝酿和爆发,加强时空观念,理解美国为何走向新政。
学生通过设计的问题链,在层层引导下,理解经济危机的酝酿过程。
2.危机的爆发【教师讲述】危机首先从经济链条中最容易波动的环节开始,是哪一环节?金融领域中的股市。
1927年到1929年股市一路攀升,大家纷纷买入,当股价涨到严重背离实际价格的时候,就出现了下跌。
转折点就是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行情急转直下。
【出示材料】“我坚信基本的工业情况是良好的。
”——1929.10.24州长罗斯福接受记者采访然而,事实大出罗斯福所料,股价一路暴跌。
揭开了经济大危机的序幕。
股市崩溃会导致哪些连锁反应呢?我们通过示意图来了解一下:【出示图示】【问题引导】问题1.股市的崩盘对民众有什么影响?问题2.这对市场有什么影响?问题3.市场萧条对企业有什么影响?问题4.企业破产对民众有什么影响?问题5.企业破产、民众失业对银行有什么影响?问题6.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枢纽,银行倒闭会造成什么后果?问题7.企业破产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出示图片】沃尔特·桑顿出售他的新款敞篷跑车(拍摄于1929年10月)购买力并没有提高,这是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的“虚假繁荣”。
生产严重过剩,与消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观察示意图,逻辑推理,回答问题:1.民众财富缩水,消费能力进一步降低。
2.造成市场由原来的“繁荣”转而萧条。
3.企业利润降低,收不回成本,最终破产。
4.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5.他们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银行在股市投资又一败涂地,资金无法回笼,出现信贷危机,储户纷纷去银行挤兑现金,加速了银行倒闭。
6.整个经济链中断,企业破产和民众失业进一步加剧。
7.股票进一步贬值,加以直观的图示,配合逻辑推理,将经济理论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本课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理解美国为何走向新政。
经济危机系列图片【出示漫画】漫画“大萧条”【教师提问】漫画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情绪?【出示漫画】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出示材料】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出示材料】1929-1933年美德英日等国工业、外贸情况3.危机的特点【学生活动】填字游戏这次经济危机被称为“空前严重”,它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纽约工人大游行、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经济危机被称为“空前严重”不仅因为它造成了经济瘫痪,看这两幅图,危机带来什么?【出示材料】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