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1-2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 7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4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位置与方向的确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位置的相对性和空间运动等内容,包括4个例题,即,例1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是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是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是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掌握的八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此内容的,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案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能够听懂、朗读、理解教材中的短文和句子,并复述故事情节。
3.在日常生活中,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课程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启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课讲解1.呈现教材中的生词及一些重点词汇,并让学生跟读、理解其含义。
2.听篇章讲解,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故事的情节、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朗读文章,并领悟文中表述的情感和感受。
4.放映相关视频,在视觉感受中加深理解。
三、课堂活动1.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形象,让学生找出人物的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关特征。
2.分组进行演讲比赛,由学生扮演所学文章中的角色,表达人物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设计相关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朗读所学文章和单词,重点记忆重点词汇。
2.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
第二单元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四季及气象学知识。
2.能够正确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如气温、天气、出行、穿着等。
3.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课程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气象有关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索气象科普知识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呈现教材中与气象有关的生词,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
2.分析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的丰富多样性。
3.学习如何预防与应对气候变化,策划适合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
三、课堂活动1.分组制作关于四季气象的科普海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交流切磋讨论。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形,并由学生展示适合不同天气的穿着搭配。
3.设计相关的气象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课后作业1.绘制有关四季气象变化的简笔画。
2.做一份与减碳有关的小计划,加强对保护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认识。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地朗读、书写。
–能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抓住主题,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生字词,并将其融入到表达中。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帮助学生在阅读、书写过程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和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课前复习。
2. 导入•让学生展示他们认为表达主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 学习•通过课文播放和朗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熟悉生字的拼写和读音。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想法。
4. 巩固•练习书写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
•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精彩之处。
5.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关于主题的知识和资料。
•老师展示相关的音频、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容。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朗读课文,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电子备课)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教案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用加法:3+3+3+3=12用乘法:3×4=12。
反馈、投影校对(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①用连加形式写;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B.简便在哪里?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 ×4 =12因数因数积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新课讲授】师: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30人,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4 人,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坐4 人的船每条租价20元,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5元。
师: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生: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术加减法的初步应用。
2.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不同单位的数量比较。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道具:数学教具、实物例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PPT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1. 温故知新•复习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通过实例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二单元1. 数据的理解•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馈1.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2.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学习中越走越远,开启数学奇妙的世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到三单元教案
通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上课教案(教学设计)
Unit 1 My school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是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单元话题是“My school.”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校舍;场馆的名称及相应的位置。
共三个版块:A 部分,B部分和C 部分。
A、B部分呈现新知识点,C部分是以讲故事形式巩固或延展知识面。
共分六课时来学习。
本单元A,B部分的Let’s learn 主要学习学校功能教室的名称。
Let’s talk. 以对话的方式引出重点句型。
read and write 部分呈现了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及句型,从中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格式。
Let’s spell 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听音、跟读,理解字母组合“er”的正确发音。
此外Look,ask and answer,Let’s do,Let’s play,Let’s sing,Let’s check和C部分的story time 则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与School 串联起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了解学生学情。
然后围绕本单元主题“My school”展开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相关,在组织语言教学时要注意设计生活化,充分利用教材已经设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和任务型学习中正确表达所学句型。
鼓励学生自编歌谣巩固所学知识。
本单元所需要掌握的询问功能室的位置的句型“Where’s the …? It’s on the ….”在前面的教材中没有集中涉及,但是对于疑问代词“Where”同学们并不陌生。
询问某人来自哪里的句型“Where are you from?”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过。
这个句型的表达对本单元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听、说、读三会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playground;computer room;art room;music room ;first floor;second floor。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篇文章:《小英雄雨来》和《我们家的男子汉》。
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家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责任感。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家庭生活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责任感。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作业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责任感。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操练(10分钟)针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案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 课时1、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案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案目标】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 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 课时【教案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 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 1. 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 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 m 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新人教版四下一二单元教案
巩固检测、拓展训练卡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第一课时一、巩固检测: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填写算式:237+184=421 700-582=118523-492=31 45+177=222归纳: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减法是法的逆运算;二、拓展创新:利用加减法关系求□中的数,写出计算过程(等号要对齐)332+□=411 □-458=258516-□=84 □+779=1000星级评价:☆☆☆☆☆这节课我得了颗数的运算,叫做除法.(2)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提炼要点合作探究】(1)启发同学想: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学生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2)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3)教学乘法验算教师出示:32×27=864,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验算:或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教师总结:过去我们验算乘法时,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们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用算出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4)教学除法验算教师出示:2871÷33=87,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教师总结:应用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验算除法.以前学过个人批注:个人批注:巩固检测、拓展训练卡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第二课时一、巩固检测:1、根据36×14=504,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表格教案
知识与技能: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过程与方法: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且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
单元解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
学习方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说明
一、复习导入(5分钟左右)
2、《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1、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5分钟左右)
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出示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读题,看注释,
结合自我理解,
介绍背景。
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5分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篇,主要选取了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优秀文章,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古诗文,还有描写自然景物的美文。
这些文章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此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仍需培养,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个别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文本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文章的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实践与应用: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6.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解诗题,知作者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 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教学随笔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 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1.多次阅读理解课文。 2.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 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 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 即景抒情。 七、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凉爽 幽静 绚烂 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六)作业
教学随笔 七、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 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 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八、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 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 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 欣赏体会。 )
九.作业 1.反复阅读理解课文 2.掌握生字词 十、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教 后 记
课 时 计 划
课题 教学 目标
3 记金华双龙洞
第 2 课时
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语文1.1 《小燕子》【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课文题目。
2.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辅导生字词。
3. 老师讲解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2 《荷花》【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课文题目。
2.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辅导生字词。
3. 老师讲解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章:数学2.1 《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辅导。
3. 老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学生理解。
4. 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老师指导。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2 《认识数字4、5、6》【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4、5、6。
2. 能够进行数字4、5、6的书写。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4、5、6的书写。
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书写数字4、5、6。
2. 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单元教学内容四则运算P2——P12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四则运算……………………………………………………6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学习目标
- 了解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 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阅读和习作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篇章阅读与写作
1. 了解篇章的结构和特点
2. 学习通过阅读理解篇章的意思和信息
3. 进行篇章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与创作
1.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2. 掌握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
3. 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安排
第一单元学习安排
1. 阅读篇章:《小蓝、小黄和小红》
- 理解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 思考篇章中的主题和意义
2. 理解篇章:《小蓝、小黄和小红》
- 分析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 思考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3. 篇章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 选择一个有趣的事件或经历
- 运用所学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写出自己的小故事
第二单元学习安排
1. 欣赏诗歌:《游园不值》
- 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形象描绘
2. 欣赏诗歌:《荷塘月色》
- 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美丽描写和情感表达
-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
3. 诗歌创作实践:写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
-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
- 运用所学的诗歌写作技巧,创作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
学习评价与反思
- 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 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对于学习的反思和改进意见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 相关辅助学习资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至2单元
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
五 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觉相同吗?(先感叹赞颂,再具体描述来介绍。)
2.小结。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走进了仙境。
3.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对比写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维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
(2)字形:澜,最后一笔是“点”。
(3)攀,可这样记:一只大手,抓住树林中的枝枝杈杈。
2.词语。
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险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断。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2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第4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引出课文题目: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作者是怎样用笔给我们描绘出来的呢?(板书课文题目:桂林山水)
2.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记记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看看每段都写了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
三汇报交流
1.生字。
(1)字音:峦读luán不读lá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814+1142=1956
4.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5.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6.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7.学生列式计算。
(1)1956-814=1142(2)1956-1142=814
8.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9.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0.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1.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生1:3+3+3+3=12生2:3×4=12
4.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1)12÷3=4(2)12÷4=3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10.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11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
(板书:除法定义)
14.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6.整理总结: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