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 (2)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3.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文言文语法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已是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捐杂税,人民民不聊生。
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扰民的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肃清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是它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转》。
二、知人论世(一)了解作者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位领袖人物。
他提出“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论文:《封建论》《夭对》文学性传记散文:《捕蛇者说》《童区寄传》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三戒》著有《柳河东集》。
(二)创作背景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本文就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针砭时弊)。
(三)文体“传"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 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郭Hale Waihona Puke 方法橐 本舒、培平 驼 土故、筑密
态度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故不我若也
他 根拳、土易 旦视暮抚 植 过焉、不及 已去复顾 者
结果 天性得
天性失
研读课文第四段
思考: “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 处?
养树
养人
种树
喻
根拳而土易
旦视而暮抚 勤 已去而复顾 虑
害 爪其肤以验 树
摇其本以观
治民
促尔耕
勖尔植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 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 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
萦萦窗下兰, 密密堂前柳。
——陶渊明
奉气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溪。
——杜 甫
柳州柳刺史, 种树柳江边。
学习目标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 现象,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对比映衬的写法及委婉含蓄的讽喻 特点。
3.懂得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 让其自由发展的道理。
词类活用
名我故当
名,命名.本为名词名字,作动词.
驼业种树
业,名词职业,用作动词,意动,以……为职业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手、指甲的统称,用作动词, 用指甲抓
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名词官长,用作动词,治理
而卒以祸 其筑欲密 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试为他写一 简短的宣传 广告。
为郭橐驼广告宣传
丰乐乡,郭橐驼, 虽病偻,人豁达, 种树强,人争抢!
凡长安富人为观游及 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所种树, 或移徙, 无不活。
且硕茂, 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
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教案一等奖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教案一等奖1、《种树郭橐驼传》优质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导入新课】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
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
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
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
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新授课阶段一、简介柳宗元,字_______(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________。
唐代文学家,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二、体裁与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民不聊生。
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出示投影:橐驼偻孳莳勖缫飧饔3、实词检查(名)我固当:驼(业)种树:早(实)以蕃:其(莳)也若子:移之官(理):见(长)人者:故(病)且怠:4、选择文句中虚词的正确用法(1).虽(A连词,虽然;B连词,即使。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②虽鸡狗不得宁焉()(2)因(A连词,表示承接;B连词,表示结果;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趁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
树
郭
橐
柳 宗
驼
元传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 式等文言知识。
2、结合鉴赏示例,探究寓言类散 文的写作思路及鉴赏方法。
第一部分: 依托学情, 读准课文, 疏通文意。
课前预习学案
步骤一,结合注释①及以补充内容了解作者 及本课相关背景。 步骤二,通读全文,读准字音。 步骤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释疑二——字词 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动) 长人者好烦其令。 (使动) 则与吾业其亦有类乎? (表推测,大概)
释疑三——句式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定语后置) 吾又何能为哉? (宾语前置)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 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 谓橐驼云。
包袱,坦然面对生活,凭他的绝技,种出硕茂的
果木,令人“窥伺效慕”,正是体言现外了之一理种“顺
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赏析写作思路:
抓文本形象——找特征(普遍性)——为人之理
赏析要点
(品味语言,参透言语之外的含义)
3、自主探究: 分析赏析示例,概括二、三部分如何
实现说理的目的?赏析要点是什么?
写作思路与赏析要点
通过郭橐驼的事例,规讽为政不可本扰课民道,理
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具休体养写生法息。从文体
和写法上而非
说教。
写作效果
整体赏析 借人说理
重第点一句部赏分析,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概技括能内。容看 似漫不经意写起,身如份特同征闲笔,却为文章增色。人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 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 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 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 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 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二《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二《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翻译理解,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义项。
2.提要钩玄,概述文意,整体把握由养树转向养人的行文思路。
3.品味探究,领会顺天致性、休养生息的治民之理。
教学重难点领悟借种树事例以托讽谏的灵活章法,感受饶有趣味的任务语言和生活场景。
体味借寓言说理的写作艺术和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郭橐驼:种树为业,文章核心人物。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三、检查诵读,读准并识记字音橐(tuó)驼病偻(lǚ) 孳(zī) 莳(shì) 勖(xù) 缫(sāo) 飧(sūn) 饔(yōng)实词检查,掌握用法(名)我固当:驼(业)种树:早(实)以蕃:其(莳)也若子:移之官(理):(爪)其肤而验其生枯:抑耗(其实):故(病)且怠:(字)而幼孩:特殊的活用: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文言句式: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四、对比整合·思路与写法1.提炼全文四个关键词▲郭橐驼——他植者▲养树术——养人术2.筛选信息,同样是一个行当,郭橐驼和他植者的遭遇不尽相同。
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概括为哪几条?请用文中词句回答。
【明确】(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比较信息:其他种植者和郭橐驼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方法)“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及"(态度)“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3.作家认为正确的养人术是什么?【明确】蕃吾生而安吾性▲诵读第二~四段,养树之道和治民之理该是什么关系?一前一后,一表一里,一出发点一落脚点,互相映衬,合二为一。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种树郭橐驼传》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和作者背景;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导读;2.故事情节讲解;4.学习生字生词;5.讨论与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故事情节;2.学习生字生词;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种树郭橐驼传》;2.多媒体设备;3.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准备(10分钟)1.通过问答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你们知道《种树郭橐驼传》这个故事吗?你们听说过作者海青吗?”2.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种树郭橐驼传》的封面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Step 2 课文导读(15分钟)1.提问:“我们大家都知道树木是自然界的绿色守护者,那你们了解什么是绿化吗?”2.教师简要介绍绿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呈现图片示例。
3.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4.教师展示课文的第一段文字,带领学生逐句理解并回答问题。
Step 3 故事情节讲解(25分钟)1.教师介绍主要人物,郭橐驼,并呈现相关图片。
2.教师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故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讨论,提问学生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点。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海青的背景,包括生平事迹和其他作品。
2.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海青的印象和作品的感受。
Step 5 学习生字生词(15分钟)1.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带领学生读音、解释和用法。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替换。
Step 6 讨论与思考(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郭橐驼要种那么多树?”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类似郭橐驼这样的人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教案(通用6篇)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教案(通用6篇)《种树郭橐驼传》优质教案篇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导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阅读初体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想一想,自己从课文中能学到什么?用红笔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知识链接知人论世】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黔之驴》)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
他寓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课《种树郭橐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2023-2024年基础模块上册)
2课《种树郭橐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2023-2024年基础模块上册)课题:种树郭橐驼【教学目标】1、掌握实虚词类、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文言基础知识;2、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映衬和类比手法;3、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映衬和类比的表现手法;2、体会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开春两件事:种树和读书。
“种树,舒展筋骨,愉悦身心;读书,俯仰天地,涵养性情。
种树,是为了绿化大好山河,沐浴花香;读书,是为了培育精神绿洲,浸润书香。
"二、新课讲授1、知人论世(1)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后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散文与韩愈齐名,著有《柳河东集》。
(2)文学成就: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寓言故事《黔之驴》散文《捕蛇者说》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3)“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2、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介绍郭橐驼命名的由来和以种树为职业第二部分(3):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第二部分(4-5):话题从种树转移到政事上三、赏析内容1、第一段(1)译文(2)重点字词:橐(tuó)驼:骆驼,指驼背类:像故:所以号之:给他起外号___名:名词作动词,称呼固:本来因:于是,副词舍:舍弃谓:称为2、第二段(1)译文(2)重点字词:业:名词意动,以……为职业为:从事,经营观游:观赏游览取养:雇用视:观察或:有的是移徙:移植蕃:多实:名作动,结果实莫:没有谁如:比得上(3)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是一个擅长种树且技艺高超,乐观、豁达、自信的人。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创新教案_4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创新教案种树郭橐驼传【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重点掌握“业、如、性、理、尔、病”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寓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寓言故事(短小、浅显易懂),学生回答故事寓意,然后教师总结体悟寓意的方法:人(物)理——事理——情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朝大作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体人物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板书课题)所传人物是一个种树的驼背,大家从这个人物的故事中能领悟到什么样的事理和情理?二、解题:教师:一般的人物传记题目往往是《XXX传记》或《XXX传》,比如《史记》里面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这篇人物传记人物前面为什么要加上“种树”两字?学生:因为他是种树的/因为他树种得好教师:大家种过树吗?种树的成果如何?学生回答不一教师:在南方因土壤、气候等条件种树相对容易些,而在北方气候比较干燥、雨水不足,要把树种好、种活就比较困难了。
而本文中的郭橐驼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学生:是北方人,因为他的家乡在长安。
教师:在北方(没有天时、地理的优势)能把树种得很好,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技术和本事了,而且能种出水平、能种出名气,也可以说得上是种树方面的技术拔尖人才了,所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种树两字,是对他的肯定和评价。
三、研读文本:(一)研读课文第三段教师:郭橐驼树种得好,他有什么经验?他是怎么种树的?(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翻译)教师:他是怎样顺应树木的天性的?具体的方法是怎样的?(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植)2.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护养)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翻译) 教师:其他种树的人有没有想学习他的经验的?学生:有,“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教师:其他种植者为什么不能种好树?其他种树的人种树存在哪些问题(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1.根拳而土易,过或不及/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教师进一步提问:结果如何?(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木之性日以离矣。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 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教材】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种树郭橐驼传》。
1.文言字词释疑2.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3. “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对比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
四、为官戒——探养民之术1.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类比3. 作者得出的“养人术”是什么?明确:顺民之性以养民。
要了解百姓,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做好官府该做的事,不要朝令夕改,繁政扰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4. 从一个生活中的人和事,作者提炼出了“养人术”。
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是“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
11《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1《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柳宗元的简介和文章的写作大背景。
2.熟悉“优、业、蕃、舒、顾"等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3.默写文中的文言虚词并运用好。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2.能熟练运用对比和映衬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透作者是如何将种树之理上升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自学,择机点拨一二。
【教具准备】多媒体、相关视频拓展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自古有种树的传统,直至今日,我们每年都有植树活动,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小学生,皆要种树。
唐朝青州刺史李伟在上任第一天就专门在书房前种了一颗松树,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松树一样高洁。
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比喻意义。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世称“柳河东”。
他21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26岁第博学鸿词科。
元和十年(815),被召入京,他满心以为可一展才志,不料又远放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于任所,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朴素的唯物思想,反对天命论。
他和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应辅物及时,其文学主张与韩愈大同小异。
他的散文创作立意新颖,章法严谨,以杂文、寓言、山水游记等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行世。
三、写作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目标:鉴赏文章理趣,探究新颖活泼富有创意的写法;教学设计:一、理解、鉴赏:1、文章最后一段写“吾问养树,得养人术”,阅读梳理全文,理解养树和养人之道是什么?是如何由养树之道推出养人之道的?(1)、第三段借郭橐驼之口,从种树态度和种树方法两方面,详细总结了他技艺高超的原因。
种树的总原则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方法:“舒”、“平”、“故”、“密”,培育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并拿他植者和郭橐驼进行对比,突出正确的养树之道,也为后文引出养人之道作铺垫:郭橐驼——————(对比)——————“他植者”总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离”种植方法:“舒”、“平”、“故”、“密”“拳”、“易”、“过”、“不及”培育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殷,忧之太勤”(2)、第四段还是借郭橐驼之口,把为官者“好烦其令”,巧妙和“他植者”构成类比对应:他植者——————(类比)——————为官者态度: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情感:“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具体做法:“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3)、至此,文章主体内在思想逻辑已不言而明:养树术——————(类比)——————养人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2、最后一段点明本文写作目的是什么?阅读赏析,联系当时背景,思考本文用意。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唐代安史之乱后,官府扰民现象严重,百姓疲惫不堪,作为一名正直的知识分子,早年在长安任职的柳宗元,很希望上层统治者能了解社会现状,加以改进。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姓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一、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官僚扰民的社会现象,启发上层统治者清理官僚,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护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笔记,自行疏通课文,特别注意一些文言文现象,可以采用讨论的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课后根据问题阅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在文章中运用对比和对比。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设计1、教师补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问题。
和同学讨论研究,做好提问。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同“素质教育目标”)(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
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二《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1
二《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学生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标题的辩证分析及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与平常传记的不同之处。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段落,引导学生思考“顺木之天”与“植木之性"的关系(郭橐驼与“他植者的不同”),并进而对应理解“养人之术"。
3、群文比较阅读,探究柳宗元所塑造的小人物群像(可留作作业)。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标题的辩证分析及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与平常传记的不同之处。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段落,引导学生思考“顺木之天"与“植木之性”的关系(郭橐驼与“他植者的不同"),并进而对应理解“养人之术”。
3、群文比较阅读,探究柳宗元所塑造的小人物群像(可留作作业)。
教学方法:分组阅读、问答、群文比较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时2分钟左右,由于对五中学生并不熟悉,只为激趣)板书:郭橐驼种树传引导学生对比:1、传的内容:记录传主基本信息及生平大事(如姓名、生卒、字号、籍贯、科第、仕履、谥号与著述、品格等)2、古代职业称呼:“职业+名"课堂补充以学过的为主,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可能由于阅读面不广,对昨天我预设点出的内容有点不懂,比如“优孟”(春秋时期人物),因此,决定从学生学过的课文入手,随机点两个:庖丁(《庖丁解牛》)、师襄(《师说》)作为地位卑微的人,他们没有姓也没有氏。
(姓氏别族群、贵贱)二、课文研读1:郭橐驼的种树之道1、思考: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与其他人的有何不同?(在原文中勾画、批注)小结:相同的情感和欲望:把树种好郭橐驼的种树方法不是什么很大的妙招。
最大的妙招就是让其顺应天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也就是树根得到舒展(“其本欲舒”),培土均匀(“其培欲平"),保持原土(“其土欲故”),捣土结实(“其筑欲密"),种下了就不要管它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高中语文 选修下册文言文第三单元11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下册文言文第三单元11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修下册文言文《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2.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感受融叙事说理的特点3.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借传记说理的方式,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深刻的道理,赏鉴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教学过程一、通假字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同“尔",你们的)二、古今异义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所以;乡里今义:家乡2.去不复顾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古义:其实,那实际上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地位低下的人,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病瘘,隆然伏行(病,患……病)②名我固当(名,称呼)③早实以蕃(实,结果实)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用指甲划破)⑤移之官理可乎/ 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⑥见长人者(名词作动词,治理)⑦而卒以祸(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⑧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⑨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2.形容词作动词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形作动,活得长久)③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作动,保全)3.名词作状语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互文,从早到晚)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4.意动用法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5.使动用法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四、句式(一)判断句1.官理,非吾业也。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种树郭橐驼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 了解寓言体传记的文体特征。
3. 掌握“设事明理"的写法,挖掘文本深处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1. “设事明理”手法的掌握。
2. 文中深刻的政治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大道至简,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就像烹煮小鱼,生活即如此,小事遇大道。
岁月千年,真理永恒,智慧之光,烛照古今,种树老农的一番话,又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治国大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种树郭橐驼传》。
二、预习检测:1. 读准字音:病偻[lǚ] 、莳(种植、移植)、飧[sūn](晚饭)、饔[yōng](早饭)2. 解释词语:抓其夫(用指甲划破树皮)、不我若也(倒装句)。
三、整体感知:提问:1.题目是文眼所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哪个字标示文体?2.我们学过《张衡传》《苏武传》,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记录人物生平事迹)3.本为何人立传文中哪些段落写了郭橐驼?(第1、2段)4.传他何事?(种树)5.文中哪些段落写种树?第4、5段写了什么?(第3段写种树)(第4、5段写了官理)。
接下来,让我们去认识郭橐其人。
四、品读鉴赏:(一)赏析其人:顺其行。
PPT展示:郭橐驼是怎样的人?请自由诵读1、2段,找出相关语句品读鉴赏。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相貌奇特。
提问:表现像驼特征的词语有哪些?隆然伏行(脊背高高隆起,弯着腰走路)、有类橐驼者(像骆驼)确实像骆驼,作者抓住典型特征,用“隆”“伏"交代形象,加以典型化描写,四个字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简洁形象,笔墨省劲。
2.“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可以表现其心胸豁达。
如若删掉“甚”“固"与原句比较品读,体会二者的差别。
甚:狠、固:本来,去掉,不能表现郭橐驼顺应自身本来形貌的豁达,面对别人的轻视嘲笑,骆驼不仅坦然处之,还顺己之行,坦然接受,自称橐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合作探究,精读文本,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的文言文学习,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疏通了文本文意,积累了文本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但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课外阅读有限,存在思考问题不够深入,表述时内容不够明确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点拨,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合作学习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合作探究,精读文本,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时重点: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时难点: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名篇佳作更是浩若烟海,浩若烟海的名篇佳作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欣赏这些名篇佳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庖丁解牛》,懂养生之道;品《阿房宫赋》,知存亡之由;赏《伶官传序》,晓盛衰之理;今天我们学习《种树郭橐驼传》,将收获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读课文。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学习、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郭橐驼是怎样一个人?(第1、2段)1.思考提示:名字、相貌、性格、职业、本领2.交流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合作探究,精读文本,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文言文学习,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疏通了文本文意,积累了文本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但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课外阅读有限,存在思考问题不够深入,表述时内容不够明确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点拨,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合作学习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合作探究,精读文本,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时重点:
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时难点:
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名篇佳作更是浩若烟海,浩若烟海的名篇佳作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欣赏这些名篇佳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庖丁解牛》,懂养生之道;
品《阿房宫赋》,知存亡之由;
赏《伶官传序》,晓盛衰之理;
今天我们学习《种树郭橐驼传》,将收获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读课文。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郭橐驼是怎样一个人?(第1、2段)
1.思考提示:
名字、相貌、性格、职业、本领
2.交流互动。
3.师生小结:地位低下、相貌丑陋、乐观豁达、技艺高超。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精读文本,感悟道理
1.郭橐驼种植法和他植法有何不同?(第3段)
2.本文把种树之道移之官理,研读文本理解“种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第4段)
3.理解“传其事以为官戒”的内涵。
(第5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重视文本,依据文本分析的习惯。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互相激发思维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成果。
师生小结:
1. 郭橐驼种植法和他植法不同之处
郭氏种植法他植者
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爪其肤验生枯, 摇其本观疏密
态度: 勿动勿虑旦视而暮抚
去不复顾已去而复顾
结果: 天者全而其性得木之性日以离
2. “种树”和“养人”的相通之处
种树养人“他植者”相通之处“长人者”
虽曰爱之促尔耕
旦视而暮抚其实害之勖尔植
已去而复顾虽曰忧之督尔获
爪其肤以验其实仇之早缫而绪
摇其本以观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繁政扰民
3.“传其事以为官戒”的内涵
写作目的:
借事说理
借“种树”之事说“养人”之理
通过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告诫为官者“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养民之理。
社会现实:“繁政扰民,民不聊生”。
活动4【讲授】【教师点拨】
四、教师点拨、知人论世、写作方法
通过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感悟并学习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点拨:
作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
本文借郭橐驼种树事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设事喻理,借传立说。
本文以寓言式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养民之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由此,足以所见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写作方法:寓言式讽谏(小寓言大道理、小人物大智慧)
政治见解:顺应自然、宽简为政以休养生息。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那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小结:(分条陈述法)
教师小结: 1. 凡事“顺天致性”
2..切忌“好心办坏事”
活动6【作业】【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作业
本文所阐述的“顺天致性”的哲理引人深思?请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写一段文章,字数不限。
举例:结合“顺天致性”的哲理谈谈儿童教育
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
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既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认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
教育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
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事理
种树养人
顺天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