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热电偶动圈温度仪表的调修

合集下载

温度仪表检修规程

温度仪表检修规程

第二节温度仪表1 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1 主题内容本节规程规定了常用测温元件与测温仪表的技术标准、检查校验、使用维护以及检修的内容和方法。

1.1.2 适用范围本节规程适用于普通热电偶、耐磨热电偶、热电阻、压力式温度计、温度开关、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架装智能温度变送器和红外线温度仪的维护与检修。

1.2 编写及修订依据编写及修订参考了上述仪表的有关资料、说明书2 普通热电偶2. 1 概述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温元件,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宽、便于远距离传送和集中检测等优点。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相接触而产生的热电势随温差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按国家规定,自1988年起各类型热电偶温度计按IEC国际标准使用。

2.2 技术标准2.2.1 测温范围及精度见表2—2—1所示。

2.2.2 热电偶时间常数根据热惰性级别的不同,分为90~180s、30~90s、10~30s和<10s等几种。

表2—2—1 热电偶的测温范围及精度注:表中t为被测温度的绝对值(℃);测温范围是指热偶丝,不包括保护套管。

2.2.3 绝缘电阻:在空气温度为15~35℃和相对湿度< 80%的情况下,热电偶与其保护套管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100V)(接地型除外)。

2.3 检查校验2.3.1 检查2.3.1.1 外观检查: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无明显的缺损及裂纹,焊接的形状应符合图2—2—1A、B、C的要求,焊点直径不超过热电偶丝直径的两倍,热电偶的瓷管、绝缘层、保护套管、接线座、垫片及头盖应完好无缺。

图2-2-1 热电偶接点形式2.3.1.2 对于使用中的热电偶应定期检查其热电特性,检定周期一般为3~5年。

重要的及特殊使用的场合,按实际需要定期检查。

2.3.1.3 保护套管一般4~5年检查一次,对于安装在腐蚀及磨损严重部位的保护套管,停工检修期间均应检查。

配热电偶用动圈式温度显示仪的校验规程

配热电偶用动圈式温度显示仪的校验规程

配热电偶用动圈式温度显示仪的校验规程1、 范围:本校验规程规定了分公司的配热电偶用动圈式温度显示仪的校验要求和控制指标,以此保证其正常校验。

本规程适用于分公司内部执行。

2、 引用文件:产品说明书三、校验规程:1、校验项目和技术要求(1).外观检查:a.仪表不应有测量错误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

b.调零器应能使指针自始点分度线向左偏移不小于标尺全长的2%,向右偏移不小于50℃分度线。

(2).基本误差:仪表基本误差以毫伏表示,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基本误差。

δΔE允=±K(E终-E始)%式中:ΔE允—允许基本误差mV;E终—标尺终点分度线上示值相应的电压值mV。

E始—标尺始点分度线上示值相应的电压值mV。

K—仪表的精度等级。

(3).来回变差:仪表的来回变差不应超过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的一半。

(4).指针不回机械零位的误差:以弧长表示不应超过标尺弧长的0.3%2、校验设备(1).0.05级低级电位差计(2).信号发生器能连续平稳地输出0—75mV的直流电压。

(3).直流电阻箱:相当于仪表外接电阻公称值的阻值误差小于±0.1~23、校验方法(1).校验应在仪表标尺的主分度线上进行,一般不少于五个分度线,多处接电阻的仪表在规定处接电阻值下校验。

(2).校验接线图:(3).接通信号发生器电源前,先调好指针机械零位,为消除变差可轻敲表壳。

(4).接通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电压输出旋钮,使仪表指针缓慢上升至终点分度线后,再缓慢返回至起始分度线附近,切断信号发生器电源,在10秒钟内读取指针不回机械零位的数值。

指针在移动中应平稳、无卡针、摇晃、迟滞等现象。

(5).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使指针平稳上升,并对准仪表第一个被检分度线中心,用电位差计测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毫伏值,即为该分度线的正向读数E正,按此方法自下而上依次校验其它被校分度线读取各正向读数。

(6).在终点分度线读取正向读数后,继续增加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使指针越过分度线约2—3mm,然后减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使指针平稳地返回该分度线中心,用电位差计测得的电压值即为该分度线的反向读数。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摘要:热电偶结构很简单,测量的精度很高而且测量时根本不需要外加电源就可以完成温度的测量任务,因此在工业生产中热电偶的应用非常普遍。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要求非常高的控制要素,如果温度出现误差,就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按照操作规范使用热电偶,提高热电偶的精度,尽可能的减少误差对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文简要概述热电偶温度计量的工作原理,分析温度误差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热电偶温度误差的修正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热电偶;计量误差;形成原因;修正方法1 热电偶测温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结构组成很简单,主要由热电极、接线装置和绝缘保护管等组成。

通过将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焊接到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因此不同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的气密度不一样,因此在温度作用下两种不同的金属的焊接处会出现具有差异的自由电子扩散,导致闭合回路内形成电势差,从而出现电流。

当两接头处温度相同,两端的电势值相同,方向相反,电势差为零,闭合回路中就不会出现电流。

两接头处的温度不同,两端的电势值也会不同,就会形成电势差,闭合回路中出现电流。

如果一端的温度已知,通过测量出闭合回路中的电流大小,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一接头的温度大小。

2 热电偶温度误差的形成原因2.1 热电偶电极材料不均匀如果热电偶两端的电极材料不均匀,那么在温度测量时影响闭合回路中的电流大小的因素就不单单只是温度的大小了,还有材料不均匀形成的附加电势,这样测量出来的温度就会失真。

因此在选择电极材料时要做好材料的成分和杂质的分析,对于金属表面已经出现被氧化等现象的材料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者放弃选用。

2.2 测温点的选择和插入深度温度测量点的选择是影响测量温度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像人在测量体温的时候会选择口腔,腋下一样,选择的测量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果测量点没有代表性,那么测出来的结果也会没有意义,更不能指导生产。

另外一方面是热电偶测量时插入的深度,其实插入的深度选择也是测量点的选择的一项形式。

热电偶冷端温度校正方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校正方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校正方法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热电偶冷端温度校正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热电偶就像个小机灵鬼,它能帮咱测量温度呢。

可这冷
端温度要是不准确,那可就麻烦啦!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方向偏
了一点点,那最后可能就差之千里喽。

那怎么校正这冷端温度呢?首先啊,可以用补偿导线法。

这就好比
给热电偶找了个好伙伴,能把冷端的温度影响给弥补一下。

这补偿导
线就像是个小魔法师,能让热电偶的测量更准确呢。

还有冰浴法,你可以想象一下,把热电偶的冷端放在冰水里,就像
给它洗了个清凉的澡,让它冷静冷静,这样温度就能校正得比较准啦。

另外呢,还有计算修正法。

这可就有点像做数学题啦,通过一些计
算来调整冷端温度带来的误差。

就好像你算错了一道题,然后发现错
误赶紧改正过来。

恒温箱法也不错呀,把冷端放在恒温箱里,就像给它找了个安稳的家,温度稳定了,校正起来也容易多啦。

哎呀,这些方法可都很重要呢!要是不校正冷端温度,那得出的结
果不就不靠谱啦?那咱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嘛!所以啊,咱可得重
视起来。

你说,这热电偶要是没了这些校正方法,那得多不靠谱呀!就像一
个人走路没了方向感,那还不得晕头转向呀。

咱可不能让它晕头转向,得让它好好发挥作用,给咱准确地测量温度。

总之呢,这些热电偶冷端温度校正方法就像是给热电偶保驾护航的
小卫士,有了它们,热电偶才能更好地工作呀!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些
方法,让它们为咱服务,让咱的测量工作更加准确可靠!你说是不是
这个理儿呀?。

一种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

一种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

一种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热电偶测量仪表是一种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通过利用两个不同金属的连接处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变化。

为了保证测量准确性,需要对热电偶测量仪表进行校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所使用的校准试验装置,一般为电源和温度控制器。

其次,在进行校准前需要将热电偶测量仪表预热至室温,并检查热电偶的线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电缆损坏等情况。

第二步是调整校准系统。

通过对电源的调节,使得系统输出的电压符合事先设置的标准值,同时通过调节温度控制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此时需要注意控制器的设置范围,以免超出热电偶温度范围或超过校准系统的温度范围。

第三步是进行校准。

首先将热电偶置于校准系统内,然后通过比较热电偶的实际输出电压和标准值的差异来进行校准。

校准时需要反复测量,以获得可靠的平均值。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在校准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例如关闭其他设备的电源和电脑等。

第四步是记录校准结果。

在进行校准时,需要记录下每次测量的数值,并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等数据。

校准完成后应该做好记录和保存工作,方便日后的比对和查验。

第五步是判断校准结果。

在进行校准之后,需要对测量仪器的误差大小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当误差小于规定的范围时,即可认为校准有效,否则需要进行调整和重复校准。

总之,在进行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准备工作、调整校准系统、进行校准、记录校准结果和判断校准结果。

通过正确的校准方法,可以保证热电偶测量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作和实验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

数据分析是数据挖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组织、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中,一般会列出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下面是一个例子,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是一家电商企业,最近进行了一次促销活动,以下是促销活动的相关数据:1. 订单总额:100,000元2. 参与促销活动的用户数:2,000人3. 促销活动持续时间:3天4. 平均订单金额:50元5. 最大订单金额:500元6. 最小订单金额:10元7. 参与促销活动的用户中,男性比例:60%8. 参与促销活动的用户中,女性比例:40%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订单总额的角度来看,这次促销活动的效果不错,订单总额达到了100,000元。

热电偶检修步骤

热电偶检修步骤

热电偶检修步骤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热电偶的检修步骤哈。

热电偶,这玩意儿就像是设备的“体温计”,时刻监测着温度呢!那要是它出了毛病,可就麻烦啦。

先来说说怎么检查吧!就好比你身体不舒服了,得先看看哪儿不对劲呀。

咱得瞅瞅热电偶的外观,看看有没有破损、断线啥的。

你想啊,要是线都断了,那还怎么工作呀,这不就跟人腿断了走不了路一个道理嘛。

然后呢,要测试一下它的性能。

这就像是给它来个小考试,看看它还灵不灵。

可以把它放在已知温度的环境中,看看测出来的准不准。

要是偏差太大,那肯定不行呀,就跟你考试考个大鸭蛋一样让人着急。

要是发现有问题,那咱就得动手修啦!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似的。

如果是接线松了,那就紧紧呗,这多简单。

要是探头坏了,那可能就得换个新的啦,总不能让它带病工作呀。

还有哦,在检修的时候可得小心点。

别毛手毛脚的,把其他零件也给碰坏了。

这就像你在家里打扫卫生,别把花瓶啥的给不小心打碎了。

咱再说说清洁这事儿。

热电偶用久了,上面可能会有灰尘、油污啥的,这会影响它的测量精度呢。

就跟你眼镜脏了看东西不清楚一样。

所以得给它擦擦干净,让它清清爽爽的工作。

检修完了也别大意,还得再测试测试,确保它真的没问题了。

这就像病好了也得复查一下,免得又出啥幺蛾子。

总之呢,热电偶的检修可不能马虎。

这就跟照顾孩子似的,得细心、耐心。

要是不认真对待,它闹起脾气来,那可就麻烦大啦!咱可得把它照顾好,让它好好为咱服务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正确调试方法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正确调试方法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正确调试方法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利用热电效应来实现温度测量。

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研究、以及温度监测等领域。

正确调试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非常重要,可以确保传感器正常工作,提供准确可信的温度测量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正确调试方法。

调试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热电偶材料、连接线,连接传感器到测量仪表,进行零点校准和放大器增益调节等。

以下是具体的调试步骤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热电偶材料:热电偶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测量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热电偶材料有K型、J型、T型等,每种材料都有其适用的温度范围和特性。

在选择时要考虑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抗腐蚀性能等。

2. 连接线的选择和连接: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线是将传感器连接到测量仪表的关键部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连接线。

连接线应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绝缘性能以及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连接线有铜、镍钎焊线等。

连接线需要可靠地连接到热电偶的接头上,一般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3. 将传感器接入测量仪表:将热电偶传感器的连接线接入到测量仪表上相应的接口中。

确保接口的连接正确,引线没有接错。

在接线之前,可以先检查一下仪表的设置是否正确,如测量范围、单位、指示方式等。

4. 进行零点校准:零点校准是为了消除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在零点位置的误差,使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值更加准确。

零点校准可以通过测量环境中的零点温度,然后调整仪表的零点位置来实现。

在进行零点校准前,需要保证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是稳定的,并且与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相吻合。

5. 进行放大器增益调节:放大器增益调节是为了保证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较好的测量精度。

放大器增益需要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调节,使得输出信号与实际温度值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放大器增益调节一般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电阻或者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来实现。

温度仪表调校步骤【详解】

温度仪表调校步骤【详解】

仪表安装前的要进行校验,即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那么,温度仪表的检验与校准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相关知识!1.双金属温度计与压力式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与压力式温度计应进行示值校准,一般校验点不少于两点。

如被校仪表已指示环境温度,可将环境温度当作一个校准点,另取一个点即可。

在二个校准点中,若有一点不合格,则应判被校表不合格。

该试验的操作要点是将温包或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与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感温液置于同一环境温度中,注意控制被测介质温度的变化缓慢而均匀。

如多支双金属温度计或压力式温度计同时校准,应按正、反顺序检测两次,取其平均值。

2.热电偶与热电阻热电偶与热电阻应作导通和绝缘检查,并应进行常温下mV、电阻测试,一般不再进行热电性能试验。

如坚持对装置中主要检测点和有特殊要求的检测点的热电偶、热电阻进行热电性能试验,原则上不超过总量的10%。

热电偶、热电阻热电特性的允许误差分别见表1、表2。

常用热电偶允许误差表(表1)注:①t为被测温度;②允许偏差以℃或实际温度的百分数表示,应采用其中计算数值较大的值(分度号为S的热电偶除外)。

常用热电阻允许误差值(表2)注:①R0为0℃时的标准电阻;②t为被测温度。

3.动圈仪表校验的规定a.仪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示值基本误差、回差、倾斜误差、设定点偏差。

配热电偶的动圈仪表还应进行“断偶保护”试验。

b.配热电偶的动圈校验时,在测量回路中应加仪表规定外阻±0.1Ω的外接电阻,配热电阻的动圈仪表应做三个外接电阻同增同减的示值误差试验。

如附加误差很小,经业主同意可取消外接电阻,但校准时从标准电阻箱到仪表的连接应选用同截面、同长度的多股铜芯塑料线。

c.倾斜误差试验在上限值、下限值两个刻度线上进行,但对有前置放大器的仪表,可在量程的10%、90%两点附近进行。

温度仪表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

温度仪表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

温度仪表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温度仪表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观察仪表的接线情况,如发现接线不规范,例如无线鼻子铜线未全部压入螺丝下面,线路虚接导致温度异常波动,那么故障原因可能是安装不规范。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重新拧紧接线端子。

2. 如果发现端子氧化变黑,接线端子氧化线路虚接导致的温度指示偏高,故障原因可能是现场环境腐蚀。

这时,需要重新拨线压接对接线端子进行更换,同时对接线盒进行密封处理。

3. 如果发现温度计震动大接线端松动导致温度时好时坏,故障原因可能是现场震动过大。

此时,需要安装弹簧垫片压紧接线,必要时消除现场震动。

4. 当温度突然增大时,可能是热电阻(热电偶)断路、接线端子松动、(补偿)导线断、温度失灵等原因引起。

这时需要了解该温度所处的位置及接线布局,用万用表的电阻(毫伏)档在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几组数据就能很快找出原因。

5. 当温度突然减小,可能是热电偶或热电阻短路、导线短路及温度失灵引起。

要从接线口、导线拐弯处等容易出故障的薄弱点入手,一一排查。

6. 当温度出现大幅度波动或快速震荡时,应主要检查工艺操作情况(参与调节的检查调节系统)。

7. 当压力突然变小、变大或指示曲线无变化时,应检查变送器引压系统,检查根部阀是否堵塞、引压管是否畅通、引压管内部是否有异常介质、排污丝堵及排污阀是否泄漏等。

8. 当流量指示值最小时,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检测元件损坏(零点太低);显示有问题;线路短路或断路;正压室堵或漏;系统压力低;参与调节的参数还要检查调节器、调节阀及电磁阀。

9. 当流量指示值最大时,主要原因是负压室引压系统堵或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对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与修正的分析

对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与修正的分析

对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与修正的分析摘要:热电偶是现代常用温度测量装置,具有测量范围广、测量精准度高以及响应速度快等方面的优势,在温度计量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基于此,本文将对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与修正进行分析。

关键词:热电偶温度计量;误差;修正1 热电偶测温工作原理在具体运用热电偶展开温度测量过程中,会借助塞贝克效应,将热导体间温度差转化为电信号,并会在仪表的辅助下,将信号直接转变为我们可以看到的温度数值。

在温度差出现上升状况时,导体间电流也会随之上升,电信号强度会随之加大。

热电偶测量结果精准度较高,整体检测较为灵敏,所需测量时间并不长,具有可和测量物质大面积接触的特点。

人员可在远距离对热点信号展开操控,能够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模式落实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热电偶在应用时,也存在着测量精准度会随使用次数增加而出现下降趋势的问题。

为保证测量质量,需要做好测量误差分析与管控,以求为相关生产活动开展提供精准温度参数支持。

2 影响热电偶测温的因素2.1 热电偶本身产生的误差某厂回火炉温度检测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测得的温度显示值总是滞后于炉内温度变化。

经检查,是热电偶保护管结垢所致。

分析:接触式热电偶测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持与被测对象的温度平衡。

回火时间的长短,与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

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和测量条件。

由于热电偶长期在恶劣的高温环境中工作,沉积在保护管表面的灰尘和熔渣在保护管表面燃烧熔化,导致保护套管结垢,热阻抗增大,由于热电偶的热容量和时间常数增加,热电偶的响应时间延长,使得热端的温度变化总是滞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导致热响应误差。

它不仅使指示温度高,而且造成测量滞后。

2.2 热电偶不同结构的动态响应根据结构的不同,热电偶有两种基本形式:铠装型和组装型。

铠装型由于其快速的热响应时间,用于温度变化迅速的场合。

此外,热电偶丝的厚度和保护管的直径与热电偶的动态响应时间有关。

选择更细的热电偶丝和更小的保护管可以减小热响应误差。

热电偶、热电阻及温度变送器的维修和维护

热电偶、热电阻及温度变送器的维修和维护
b. 工作票确认,该设备或该设备所属系统已办理 工作票 。
c. 必要时搭好脚手架,检修人员要做好防高空坠 落措施。
d. 检查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压偏、扭斜、裂纹、 沙眼、磨损和显著腐蚀等缺陷,套管上的固定 螺丝应光洁完整,无滑牙或卷牙现象。
e. 保护套管内不应有杂质,元件应能顺利地从中 取出和插入;接线盒、螺丝、盖子等应完整, 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f. 将相应的热电阻拆下,线做好记号包好,热电 阻做好记号 。
g. 测温元件的绝缘和焊接点的检查 。
h. 元件、就地端子箱清洗校验
i. 元件经标准检定室校验合格后装复,元件安装 时要插入根部,铠装热电阻安装时需拧紧卡套 螺帽,在所有热电阻的接线盒处应正确挂上相 应热电阻测点名称。
j. 工完料尽场地清,工作票终结确认。该设备或 该设备所属系统已终结工作票 。
热电偶、热电阻及温度变送器 的维修和维护
(三门核电仪控培训教材)
前言
简述了热电偶、热电阻及温度变送器的维修过 程中的系统性要求,目的为维修设备的同时 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实 践经验需不断丰富,故本标准肯定存在错误 和不足之处,望大家及时批评指正。
介绍内容主要涉热电偶、热电阻及温度 变送器的原理及其类型;日常检修的项目及 相关工器具准备;设备出现的常见故障及处 理方法。
b. 工作票确认,该设备或该设备所属系统已办理工 作票 。
c. 必要时搭好脚手架,检修人员要做好防高空坠落 措施。
d. 检查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压偏、扭斜、裂纹、 沙眼、磨损和显著腐蚀等缺陷,套管上的固定螺 丝应光洁完整,无滑牙或卷牙现象。
e. 保护套管内不应有杂质,元件应能顺利地从中取 出和插入;接线盒、螺丝、盖子等应完整,铭牌 标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

浅谈热电偶温度误差与修正方法摘要: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工业设备的生产应用中,通常是借助热电偶技术来进行温度探测,因为热电偶操作便捷同时性能可靠,所以一直都是温度检测方面的重要元件,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

而对电厂控制过程来说,温度测定环节至关重要,因为装设部署和运行时常常会受到外部干扰,对热电偶测温的精确性造成一定偏差,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温度检测结果。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同时探究在实际测温时热电偶检测偏差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提高使用热电偶测温的精确度。

关键词:热电偶;测量误差;参考端温度;安装热电偶主要功能是把温度参数转变成热电势的温度传感模块,搭配二次测量设备能够根据热电势数值来确定出具体的温度指标。

因为热电偶运行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测量准确度良好、可测范围广,目前已经大量应用在电厂设备启、停控制、温度报警、机加等现场中,能够有效测定并调控温度指标。

热电偶基本原理:通过两种不同导体构建起闭合回路,如果两端位置出现温度差后,所形成的回路中就会出现电流,进而在端部位置形成热电势。

热电偶的基本材料可以采用满足条件的两类导体,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热电偶。

同被测目标交互的焊接端即为热端,也就是工作端,另外一侧焊接端为冷端。

具体参数同热电偶的基本材料、两端温度差值有着密切关系,不受长度、直径的影响。

因为热电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期望采集到精确的测量数据,就需要深入分析热电偶性能和具体的操作方式。

1热电偶温度计量的误差分析1.1装配误差首先来说,测温点的确定。

热电偶的部署区域,也就是测温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测温点应当有代表性,能够有效表征该点或该区域的温度,否则就无法起到预期的温度测量效果且难以进行调控,诸如在测定管道中介质温度的过程中,热电偶的工作端需要放置于管道流速处于峰值的区域。

通常来说,外部保护管套的末端需要超过中心线位置。

其次来说,要控制好深度。

当热电偶处在被测区域时,会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流。

动圈式温度指示仪表检定规程

动圈式温度指示仪表检定规程

动圈式温度指示仪表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与热电偶、热电阻配合使用的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磁电系动圈式温度指示、指示位式调节仪表(以下简称仪表)的检定,也适用于其它物理参数转换成电压(毫伏)或电阻量等电信号的动圈式仪表的检定。

其中包括直接作用和带前置放大器的动圈式指示调节仪表。

一概述该仪表是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模拟式简易仪表,它可以用来测量和控制温度、压力等物理参数。

指示调节型仪表一般由动圈测量机构、测量电路和电子调节电路所组成。

当检出元件、传感器将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测量电路转换成通过动圈的电流,由于动圈用张丝(或游丝)支承在磁场中,通过电流的动圈就在磁场中偏转。

当力矩平衡时,固定在动圈上的测量指针就在刻度板上指示出被测参数的数值。

二技术要求1 外观1.1 仪表标尺上应注明型号规格、上限电量值、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生产日期和准确度等级,还应注明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1.2 仪表不应有引起测量粗大误差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

1.3 经改制、更换标尺的仪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4 调零器应能使指针自始点刻度线移动距离不小于标尺弧长的2%(向左),10%(向右)。

带前置放大器的仪表为标尺弧长的1%。

1.5 指针在移动中应平稳,无卡针、摇晃、迟滞等现象。

1.6 设定指针(或设定值)1.6.1 具有二位位式作用的仪表,设定指针(或设定值)应能设定在标尺的任意刻度线上。

1.6.2 具有三位(窄中间带)位式作用的仪表,上限设定指针(或上限设定值)应能设定在标尺(10~100)%的任意刻度线上;下限设定指针(或下限设定值)应能设定在标尺(0~90)%的任意刻度线上。

中间带最小应能调至标尺弧长的2%以内[在标尺(10~90)%范围内];最大应大于标尺弧长的10%。

中间带指上、下限两设定指针位置(或上、下限两设定值)之间的距离。

1.6.3 具有三位(宽中间带)位式作用的仪表,上限设定指针(或上限设定值)应能设定在标尺(10~100)%的任意刻度线上;下限设定指针(或下限设定值)应能设定在标尺(0~90)%的任意刻度线上。

热电偶最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热电偶最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热电偶最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热电偶是工业现场最常见温度传感器,电工学习网我总结了热电偶无热电势、热电势变化和仪表显示不稳这三种最常见故障现象的处理方法与大家共享。

热电偶无热电势热电偶无热电势通俗的讲就是热电偶断线,主要表现为仪表显示最大值或保留在原地不动,此时应检查热电偶内部偶丝是否短路。

热电偶偶丝断路可能是由于电极受到机械碰伤或热电偶长期在高温下变质所致。

处理方法:1、假如热电偶丝损失或断裂,可减去焊点重新进行焊接,经检定合格后安装使用(重新焊接制作的热电偶长度会变短,留意插入长度变化!)。

2、假如碰伤严峻或偶丝变质,应准时更换新热电偶使用,原热电偶报废处理。

热电偶热电势变化热电偶热电势变化主要表现在热电偶输出信号与实际值不符。

此时应检查热电偶插入长度是否满意现场测温要求(过长或过短);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是否妥当;热电偶爱护管表面是否积垢;热电偶内部是否潮湿漏电;热电偶电极是否有缩径现象;热电偶测量端焊点是否呈球状、表面是否光滑、有无气泡气孔或夹渣;热电偶偶丝是否变色变质。

处理方法:1、取出热电偶偶丝,讲爱护管和偶丝分别烘干(切勿用火烤)。

2、用游标卡尺检查热电偶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赐予更换。

3、热电偶焊点不是球状、表面凹凸不平、有无气泡气孔或夹渣的,剪去焊点重新焊接,经检定合格后使用。

4、热电偶变质变色,则更换新热电偶使用。

5、转变热电偶插入长度或安装位置至最佳测量要求,坚固安装。

热电偶输入仪表显示值不稳定在显示仪表经检验无故障状况下,仪表显示值漂移不定,此时应检查热电偶接线柱与热电偶丝是否良好接触;热电偶是否安装坚固;热电偶有无摇摆现象;热电偶接头处是否有导电液体、潮湿粉尘及金属杂质;电极是否接地、短路或断路;与仪表连接是否坚固;热电偶偶丝是否似断非断、焊接不良。

1、清理热电偶接线盒,烘干后坚固安装。

2、重新焊接热电偶,检定合格后使用.3、用万用表测量热电偶偶丝电阻值,不合格重新更换。

4、找出热电偶补偿导线接地、短路、断路处,加以修理或更换新补偿导线。

实验四动圈式显示仪表的检定

实验四动圈式显示仪表的检定

实验四、动圈式显示仪表的检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XC-101内部结构、原理及使用。

2、掌握配接热电偶动圈式显示仪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3、观察R 外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二、仪器设备1、XCT-101一台2、电阻箱一只(模拟外线路电阻)。

3、手动电位差计UJ33D-1一台(模拟热电偶,给动圈表提供热电势)。

4、稳压电源一台(给手动电位差计UJ33D-1提供电源)。

三、实验原理配接热电偶的动圈表,以冷端温度为零度而刻度的。

E(t 上限,0)I 满=-------------------------,已知:R D +R B ∥R T =90.00Ω,R 外=15Ω R 外+R 串+R D +R B ∥R T在量程上限、热电偶分度号确定之后,量程电阻R 串随之确定。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动圈表初检。

①接线。

②在输入0mV 时,应指示0℃附近而不超差。

否则调机械零点,让示值在误差范围以内(已调好,不要调)。

③在量程范围内,用手动电位差计UJ33D-1输出模拟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给动圈表,观察有无卡针现象。

(R 外=15Ω)。

2、测量动圈表的内阻(数据记录见表一)。

用手动电位差计UJ33D-1输出模拟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使指针指示在动圈表标尺弧长的三分之二到满刻度范围内,任选一点,用手动电位差计UJ33D-1测量三组U 标、U 动,建议R 标取值为动圈表外壳上所标的数值。

I=U 标/R 标=U 内/R 标;R 内=R 标·U 内/U 标。

3、检查动圈表的基本误差、回差、示值重复性是否合格(数据记录表见表二)。

①选择五个检定点(取主刻度线),上、下行程重复三个循环采集数据。

②用手动电位差计UJ33D-1输出模拟热电势,给动圈表。

R 外=15Ω。

③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

4、改变外引线电阻R 外阻值,观察外引线电阻R 外阻值变化对动圈表的显示温度有什么影响?在2/3量程附近选一个点输入固定的mV 值(建议选2/3量程附近的某一主刻度线),改变R 外观察温度显示值变化,记录数据。

用热电偶配接动圈仪表测量温度的电...

用热电偶配接动圈仪表测量温度的电...

热工过程自动化的主要内容1、热工参数自动检测利用各种监测系统及仪表对表征热工过程状况的各种参数进行连续的检测和显示。

主要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夜位等。

2、热工自动调节系统当某一参数在外界干扰的影响下,偏离正常工艺条件时,借助自动调节装置自动使参数回到规定的数值范围内。

如:汽包水位自动调节系统。

图DHW调节器显示仪表H0a主汽压力变化调节给煤量(练习)b炉膛负压调节引风量c燃烧调节送风量d过热气温调喷水量3、自动信号联锁保护及程序控制当热工参数超出允许的变化范围时,保护系统自动发出声光信号或联锁系统采取紧急措施打开或切断某些通路。

如锅炉水为保护,当水位高或低于极限值时,保护系统动作停止锅炉运行。

程序控制是按某一程序或时间对系统进行有序操作。

如锅炉定期吹灰、排污、辅机起停等。

第一章 测量概述Measure Introduction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技术是研究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一门学科。

通过测量可以了解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工艺规程规定,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安全指标、经济指标,以便根据测量结果,通过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予以正确的调整。

测量是监视生产过程的耳目,也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基础。

一、测量的定义measurement definitionx=aUxa,国际单位制 International Unit米(m ),千克(kg ), 秒(s), 开尔文 (k),摩尔 (mol),坎德拉, 安培(A)例如:1牛顿=1公斤×1米/秒平方b,等精度测量c,测量值和真值 约定真值nx x x X n +++=......21___ 相对真值--------用标准表指示值代替二、测量方法a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b 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c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过程检测仪表多数采用动态接触间接测量三、测量仪表或系统的组成1传感元件2 传输变送元件3 显示部件传感元件 传输变送元件 显示部件第二节 测量误差 Measurement error研究的目的 正确估计测量的可信程度,探讨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手段 a 分析误差来源b 减小其影响c 估计误差大小一、测量误差的定义Measurement error definition在测量中,始终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 使得测量结果与被侧量真值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别,即测量误差。

动圈仪表的改值方法

动圈仪表的改值方法
度线上 。
() 5
R3 = R4



d= ( 2一 ,) , 1 尺3
( ) 据 电 阻 箱上 示 值 用 锰 铜线 绕 制 , 老 化 4根 按
处 理 工 艺 进 行 老 化 后 , 入 测 量 线 路 板 , 次 检 焊 再 查 , 格 即 可 。 也 可 在 原 来 的 月 上 增 大 或 减 小 电 合
1 4 改值 方 法 .
图 1 配 热 电 偶 动 圈 仪 表 测 量 电路
() 上新分 度号面板 。 1换
( ) 照 所 计 算 出的 。 用 电 阻 箱 替 代 接 入 2按 值 1 2 参 数 计 算 .
由测 量 线 路 可知 , 过 动 圈 的 电流 : 通
收 稿 日期 :0 20 —9 20 —30
薛 福 连
( 阳 市 辽 中 县 化 工 总 厂 , 宁 辽 中 10 0 沈 辽 1 2 0) .
摘 要 - 通 过 对 配 热 电 偶 及 热 电 阻 动 圈 仪 表 测 量 电 路 阻 值 的 改 变 , 得 二 次 仪 表 在 温 度 测 量 中达 到 国 家 9 使 0
温标 。
式 中 :E E … — — 仪 表 的终 点 、 点 的 毫伏 值 。 始
() 得标度特 性毫米数 , : 2求 即
L = KAE AE 。 / ( 4)
式 中 : — — 仪 表 标 尺 弧 长 ( 1 m) 10 m ;AE — —
仪 表在 某 一 温 度 时相 应 的 毫 伏 电势 值 。
RT = 尺1 D+ ART ( 7)
配 接 热 电阻 的 测 量 电路 ( 图 2 是 一 个 不 平 见 ) 衡 电桥 , 电阻 尺 +r 由 T +尺 、 +r 尺 和 R 组 成 0 、3 4 桥 路 。仪 表 设 计 时 , 取 尺 = 尺, 3 4 尺2 : 尺 + 0

热电偶的校准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热电偶的校准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热电偶的校准和常见故障的处理发表时间:2019-07-19T14:18:24.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焦亚红[导读]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陕西 721013一、热电偶简介及校准方法用干体式温度校准仪对温度仪表校准时,将被校温度仪表的感温元件轻轻插入与其直径相一致的专用铝(铜)合金插管内,放入干体式温度校准仪的加热腔内加热,当校准仪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后,再将被校温度仪表稳定一段时间后,把其示值或折算值与干体式温度校准仪的显示值或标称值进行比对,确定被校温度仪表的准确性。

K型热电偶的允许误差见下表:廉金属热电偶校准温度点不少于3个点,热电偶可根据使用情况确定校准温度点。

校准顺序:由低温到高温方向逐点进行。

校准方法一:用数字万用表电压档测量出热电偶的热电动势E(T,Tn),用二等玻璃水银温度计测出参考端温度Tn,查被测热电偶分度表得参考端热电动势E(Tn,T0),则测量端实际热电动势E(T,T0)=E(T,Tn)+E(Tn,T0),把根据热电动势值E(T,T0)查被测热电偶分度表所得的温度值与校准仪的显示温度值(即标准温场值)进行比对,确定被校热电偶的准确性。

校准时连接线路图如下:图中:1——干体式温度校准仪2——34401A数字万用表3——被校准热电偶校准方法二:选用DBC150或DBC650型干体式温度校准仪进行校准时,可直接选用其相应的测量功能,直接显示被校热电偶温度值,与校准仪的显示温度值(即标准温场值)进行比对,确定被校热电偶的准确性。

二、热电偶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如果测温仪表显示最大化或保留在原地不动,此时应检查热电偶内部偶丝是否断路。

断路可能是由于电极受到机械碰伤或长期加热变质所致。

处理方法:如果只是电极算上断裂,可剪去电极端头重新焊接,经检定合格后安装使用。

如碰伤严重或偶丝变质,应予以更换。

在测温仪表经检定无故障的情况下,示值上下飘忽不定。

此时应检查热电偶接线柱和热电极是否接触良好,热电偶是否安装牢固,有无摆动现象,热电偶接头处是否有导电液体、潮湿灰尘碎末及金属丝等杂物,电极是否有接地、断路或短路现象,与仪表连接处是否牢固,热电极是否似断非断、焊接不良。

配热电偶动圈指示调节仪表改值与调试

配热电偶动圈指示调节仪表改值与调试

配热电偶动圈指示调节仪表改值与调试
毛恩瀛;魏芳
【期刊名称】《江苏计量测试》
【年(卷),期】1990(006)001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毛恩瀛;魏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811
【相关文献】
1.配热电偶动圈温度仪表的调修 [J], 朱华增;杨辉
2.简易型数字显示调节仪表与动圈式指示调节仪表的异同 [J], 宋洪才
3.配热电偶用动圈式温度指示仪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J], 牟清凤
4.配热电偶用动圈式仪表的常见附加误差 [J], 谢卫民
5.热电偶配动圈式仪表指示精度诸问题探讨 [J], 冯金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热电偶动圈温度仪表,以其测量准确度高、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可做远距离测量、测温范围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仪表的损坏也是常见现象,因机械部分损坏较少,下面以测某炉温为例着重对电路部分的调修做一介绍:
一、测量部分故障调修
1.温度升高后指针在原位不动。

可能是量程电阻Rs(可参照电路图)断或动圈内部断路,区别二者的方法是:将热电偶接线拆下,打开后盖,用模拟万用表×10kΩ或×1kΩ档将黑表笔接热电偶的“+”接线端,红表笔触碰“Rs”的两个连接点,如果触其中一点,动圈指针摆动,触另一点,指针无反应,则为Rs烧断,更换相应阻值的Rs,一般用锰铜线绕制而成。

如果红表笔触Rs的两端,指针均无反应,则动圈断,更换或焊接好即可。

与第二种情况相同的也可能是温度补偿并联电阻R1、Rt1断路,这种情况发生极少,可同样用上述方法检查排除。

2.指示值偏大。

这种情况是因为Rs偏小或磁分路片位置变动。

调整的方法有两种,如果偏离标准值不大,可顺时针调整磁分路片;如果有十几度以上的误差或磁分路片已调到极限,必须调Rs,可将电阻箱串入Rs回路中,输入标准毫伏数使示值准确,再取用与电阻箱相同电阻值的锰铜线电阻(可自行绕制)串入Rs回路中。

3.指示值偏小。

这种情况是因为Rs偏大,磁分路片位置变动或永磁体退磁造成,可参照“2”方法但方向相反,如果必须调整Rs,可用电阻箱代替Rs,通过差值计算,使Rs 减少相应值。

二、控制部分故障的调修
1.加热不停。

这种情况会使炉温远远超过设定值而造成严重后果,如炉子烧坏、影响生产等。

可检查振荡管BG1(3AG1E)是否烧坏,因其短路后放大管BG2(3AX81)导通而使继电器吸合,无法断掉加热电源。

BG2的短路同样产生这种情况,可用9012代替。

代用管的放大倍数以使仪表在断偶后继电器动作为宜。

2.不加热。

这种情况原因较多,反应在仪表内部如BG1或BG2烧断、D2断路或损坏、R4开焊或阻值太大(一般大于2.5kΩ即不加热)、检测线圈断、继电器线圈断、D3、D4短路或断路等,均可造成此种现象。

在排除外部电路故障情况下,可在这些元件上逐一查找。

首先测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继电器是否断,再量D2和R4,最后查BG1、BG2,这样可较快查到问题。

三、断偶保护部分故障的调修
1.断偶后指针不能打至设定温度处。

这种情况下断偶保护电路不起作用,电炉会不停加热而引起严重后果。

如电源电压正常,一般为Rp过大使供给动圈的电流太小造成。

Rp 约20kΩ时断偶后指针只打一半量程,可将设定温度旋到满量程,调节Rp为(2~6.2)kΩ,使测量指针在断偶后打满量程有余即可。

Cp的变质使容量降低也能产生类似现象,可更换标称容量的电容。

2.断偶后指针不动。

在测量部分正常情况下,可测变压器输出端电压是否为正常值,没有电压则是变压器烧坏。

如电压正常,可逐一单独测量D3、D4是否损坏,Dp是否短路,Rp是否太大或断路,Cp是否开焊或已损坏。

以上是电路部分常见故障的调修方法。

因仪表在毫伏值与电流的转换过程中,可能引入一些误差,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动圈仪表、热电偶、补偿导线三者的分度号必须一致,连接的极性要正确,连接要可靠,参考端要放在温度稳定的环境中。

2.仪表的外线路电阻(包括热电偶、补偿导线、导线、外接电阻之和)与仪表规定的外线路电阻相等,如果需要可兼顾热电偶在特别高的温度下电阻增加的因素。

3.考虑参考端温度补偿问题,动圈仪表的机械零点调整方法如下:
(1)对采用补偿导线,参考端处在冰点槽中的,将机械零点调到零温度值上。

(2)对于参考端有恒温装置的,可将机械零点调到恒温温度值上。

(3)对采用补偿导线的,参考端所处室温较稳定,可将机械零点调到室温温度值处。

如室温不稳定,可同时采用补偿电桥对变动的温度部分加以补偿。

(4)对不采用补偿导线及参考端温度补偿器时,可将仪表的机械零点调到零位,但仪表所指温度应为被测温度与参考端温度之差。

4.选择动圈仪表量程时,尽量使炉温接近仪表的测量上限,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5.对于初次安装的仪表,可先将偶断开一极,看断偶保护电路是否正常,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