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酱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58435c6edb6f1aff001fbd.png)
复合调味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调味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酿造酱油(大于30%)为原料,辅以植物香辛料、酵母抽提物、白砂糖、食用盐、味精、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苯甲酸钠、红曲红、焦糖色(普通法)]经原料处理、煮沸抽取、调配、过滤、杀菌、灌装而制成的复合调味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886.1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186 酿造酱油GB/T 23530 酵母抽提物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 原料3.1.1.1酿造酱油:应符合GB/T 18186的规定。
香辛料复合调味汁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香辛料复合调味汁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3e1f1371fe910ef12df8ed.png)
香辛料复合调味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香辛料调味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香辛料为原料,辅以食用盐、味精、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焦糖色、黄原胶、日落黄、红曲米、苯甲酸钠)经加水煮沸、过滤、灭菌工序制成的烹调用香辛料复合调味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米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1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SB/T 10338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 原料3.1.1.1 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
牛羊肉酱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牛羊肉酱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9e65de0dd3383c4bb4cd2d6.png)
牛羊肉酱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羊肉酱调味料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菜籽油、干辣椒、豆豉、鸡油为主要原料,辅以熟牦牛肉粒或熟藏羊肉粒、食用盐、白砂糖、味精、酿造酱油、香辛料(花椒、八角、桂皮、孜然、草果、小茴香、砂仁、山奈、豆蔻)香菇、生姜、蒜、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山梨酸钾)食用香精等,经预处理、配料、炒制、冷却、包装等工序制成的牛羊肉酱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36 菜籽油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GB 27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熟肉制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T 7652 八角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01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标准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18186 酿造酱油GB/T 22267 整孜然GB/T 30381 桂皮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GB/T 30383 生姜GB/T 30391 花椒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H/T 1013 香菇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NY/T 744 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按照添加的熟牦牛牛肉粒或熟藏羊肉粒不同,分为牦牛肉酱调味料或藏羊肉酱调味料4 技术要求4.1 原料和辅料要求4.1.1 原料:4.1.1.1 豆豉:应符合GB 2712 的规定。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aeeda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b.png)
4、食品添加剂:按GB2760的规定执行。
二、检验方法
1、感官要求:通过目测、鼻嗅、口尝等方法进行检验。
2、理化指标:水分按GB5009.3规定执行;食盐按GB5009.44规定执行;酸价按GB5009.229规定执行;谷氨酸钠按SB/T10371-2003中5.2.1规定执行;过氧化值按GB5009.227规定执行;铅按GB5009.12规定执行;镉按GB5009.15规定执行;总神、无机神按GB5009.11规定执行;亚硝酸盐按GB5009.33规定执行;其他污染物按GB2762规定执行;沙门氏菌按GB4789.4规定执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4789.10规定执行;副溶血性弧菌按GB4789.7规定执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按GB4789.30规定执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按GB4789.6规定执行;采样和检验后样品处理按GB4789.1执行。
3、食பைடு நூலகம்添加剂: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企业标准的制定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企业标准中所引用的标准现行有效,其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强制性标准无抵触。
铅指标W0∙8mg∕kg,严于GB2762的20%,其他参数等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本标准低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原因: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统计数据):一■、产品指标:
1、感官要求:按产品实际情况确定了复合调味酱的感官指标,对其色泽、组织形态、气味与滋味、杂质做了规定。
2、理化指标:
2.1水分、食盐、酸价及谷氨酸钠按照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及检验试验的结果而制定。
生产酱类的执行标准及配料
![生产酱类的执行标准及配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407d59336c1eb91a375d4b.png)
生产的食品品种说明1、大豆酱说明:配料:黄豆、面、盐。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符合GB2760标准标准GB 271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2、佐餐酱说明:配料:大豆酱、麦芽糖、植物油、谷氨酸钠、葱、姜、大料、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肉味香精。
符合GB2760标准标准SB/T10612---2011《黄豆复合调味酱》3、香菇拌面酱说明:配料:大豆酱、香菇、植物油、谷氨酸钠、葱、姜、大料、花椒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肉味香精,符合GB2760标准标准:SB/T10612---2011《黄豆复合调味酱》4、豆瓣辣酱说明:配料:大豆酱、干辣椒、大蒜、谷氨酸钠、柠檬酸、姜、大料、花椒、白砂糖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符合GB2760标准标准:SB/T10612---2011《黄豆复合调味酱》5、火锅蘸酱料说明:配料:大豆酱、大蒜、谷氨酸钠、、姜、大料、花椒、麦芽糖、干辣椒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柠檬酸1.0g/kg、黄原胶5g/kg。
符合GB2760标准标准:SB/T10612---2011《黄豆复合调味酱》6、花生酱说明:配料:花生、盐、麦芽糖、单甘脂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单甘脂0.6g/kg。
符合GB2760标准标准:QB/T1733.4-2015《花生酱》;7、糖醋蒜说明:配料:蒜瓣、醋、酱油、水、姜、糖;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符合GB2760标准标准:SB/T 10439-2007《酱腌菜》8、腊八蒜说明:配料:蒜瓣、醋、酱油、水、姜、糖;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符合GB2760标准标准:SB/T 10439-2007《酱腌菜》9、醋泡黄豆说明:配料:黄豆、醋、水、蒜、姜、香辛料、糖、味精;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0.5g/kg、山梨酸钾0.5g/kg。
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c06472b27d3240c8447efc7.png)
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胡椒粉、鸡精、鲜味宝为原料,经混合、分装等工序制成的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7900 白胡椒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SB/T 10371 鸡精调味料Q/NBAK001S 鲜味宝调味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3.1.1 胡椒粉:应符合GB/T 7900的规定。
3.1.2 鸡精:应符合SB/T 10371的规定。
3.1.3 鲜味宝:应符合Q/NBAK001S的规定。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有害物质限量指标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5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规定。
6 检验规则6.1 组批以同一品种的原料、同一次投料、同一工艺所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
液体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液体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8e48d633687e21ae45a956.png)
液体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体调味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活饮用水为主要原料,辅以食用植物香辛料、食用盐、味精,添加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焦糖色(普通法)、红曲红、黄原胶],经调配、混合、过滤、灭菌、分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1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1原料要求3.1.2原料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辣椒酱(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辣椒酱(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70afa15ef7ba0d4b733b34.png)
辣椒酱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辣椒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菜籽油、干辣椒为原料,辅以豆瓣酱、芝麻、食用盐、味精、香辛料、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山梨酸钾),经混合炒制、灌装、杀菌等工序制成的辣椒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536菜籽油GB188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1886.1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2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5461食用盐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967谷氨酸钠(味精)GB/T11761芝麻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T30382辣椒(整的或粉状)12GB 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菜籽油:应符合GB/T 1536的规定。
白醋调味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白醋调味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1b7d6a770bf78a652954d5.png)
白醋调味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醋调味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酿造食醋(添加量为不少于10%)为原料,辅以食用盐、白砂糖、食品添加剂(冰醋酸、苯甲酸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谷氨酸钠,经加水煮沸、过滤、灭菌等工序制成的凉拌白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1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8187 酿造食醋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SB/T 10338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3.1.1 原料3.1.1.1 酿造食醋:应符合GB 18187 的规定。
调味酱(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酱(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0311bdb6bec0975f465e2c7.png)
调味酱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和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芝麻、花生仁、葵花籽仁为原料,经清理、漂洗、炒籽、冷却、磨酱、分油后,再经调配混合、熟化或不熟化、均质、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调和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532 花生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1761 芝麻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93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LS/T 3220 芝麻酱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按产品配方不同分为芝麻调味酱、复合芝麻酱和花生调味酱。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7f575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c.png)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
前言
调味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料,如何保证调味酱的生产质量及成分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以便消费者能更加理性地选择调味酱。
生产标准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生产厂家应该具有合法的生产资质,且生产设施应符合食品生产的卫生标准。
2. 生产车间应严格遵循生产工艺流程,确保原材料的完全卫生安全。
3. 生产车间应该严格控制生产环境,操作工人应该具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4. 生产前应检测所有原材料,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5. 生产车间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系统,确保所有调味酱的质量和安全性。
成分要求
为了保证调味酱的安全和品质,以下是调味酱成分的要求:
1. 主要成分应该是食品安全的材料。
2. 成分比例应该合理,不应添加过量的色素、香精等非食品原料。
3. 调味酱应当标注成分表,表格中应包含所有成分和比例。
结语
通过了解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和科学地选择产品。
同时,我们也应该支持法律部门对于食品工业的监管,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品卫生和品质。
【专业文档类】食品公司企业标准调味酱
![【专业文档类】食品公司企业标准调味酱](https://img.taocdn.com/s3/m/b9f4fb63aa00b52acfc7cae5.png)
食品公司企业标准调味酱Q/JL景联食品(深圳)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10—2006调味酱2006-10-28发布2006-10-28实施景联食品(深圳)有限公司发布Q/JL10—2006前言调味酱是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经酿造加工配制而成。
调味酸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一种人民生活必需品。
为了保证甜酱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技术内容按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本标准由景联食品(深圳)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陈华锐。
本标准首次布日期:2004年9月。
Q/JL10—2006调味酱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甜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曲,添加食盐进行发酵晒制的豆酱。
也适合于以豆酱为基础原料,添加其它辅料而制成的其它酱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 4789.20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令43号码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3. 技术要求3.1 感观指标见表1表1Q/JL10—2006 3.2理化指标见表2表2注:表2中豆酱包括古劳豆豉、古劳磨豉(酱),海鲜酱包括…….3.3微生物指标见表3表34. 试验方法4.1 感观指标检验凭感观鉴别4.2 理化指标检验4.2.1 总酸、氨基酸态氮、食盐、还原糖、总糖、总固形、砷、铅、黄曲霉毒素B1、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按GB/T5009中有关规定进行。
复合调味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d96c47cc1755270722086d.png)
复合调味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调味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酿造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用盐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粉(豆蔻、白胡椒、黑胡椒、白芷、陈皮、八角、小茴香、丁香、甘草、花椒、肉豆蔻、姜黄、姜、蒜、洋葱、山奈、辣椒、孜然、肉桂)、牛油、鸡油,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脂肪酸酯、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经调配、过筛、均质、灌装等主要工艺制成的复合调味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886.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1886.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40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009.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含量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GB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T5461食用盐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0146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18186酿造酱油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SB10338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3分类产品按配料不同分为:肉味(猪、牛、鸡、羊)、骨汤风味、海鲜风味、复合香辛风味、蔬菜风味五类产品。
麻辣调味酱(即食)(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麻辣调味酱(即食)(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98e026783e0912a2162af6.png)
麻辣调味酱(即食)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干、豆瓣酱为原料,以菜籽油(或大豆油)、牛油、猪油、花椒、十三香、鸡精、味精为辅料,添加食品添加剂。
原辅料经炒制、熬煮、冷却、灌装、封口、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麻辣调味酱(即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 原料辣椒干应符合GB/T 30382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豆瓣酱应符合GB 2718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3.1.2 辅料菜籽油应符合GB/T 1536的要求。
大豆油应符合GB/T 1535的要求。
牛油、猪油应符合GB 10146的要求。
花椒应符合GB/T 30391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十三香应符合GB/T 15691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鸡精应符合SB/T 10371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味精应符合GB/T 8967和GB 2720的要求。
3.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3.3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4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滋味、气味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气味,无异味,无异嗅状态半固态状取适量试样于白色洁净的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品其滋味。
表2 理化指标3.5 污染物限量3.6 真菌毒素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3.7 微生物限量3.7.1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
3.7.2 微生物限量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3.8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项 目指标检验方法酸价(以脂肪计)(KOH )/(mg/g) ≤ 3GB 5009.229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 0.25GB 5009.227项 目指标检验方法总砷(以As 计)/(mg/kg) ≤ 0.5GB 5009.11铅(以Pb 计)/(mg/kg) ≤ 0.8GB 5009.12采样方案 a 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为CFU/g 或者CFU/mL 表示)项 目n c m M检验方法菌落总数 /(CFU/g )52104105GB 4789.2大肠菌群/(CFU /g ) 5210102GB 4789.3a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 4789.1和GB/T 4789.22执行。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e58ff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a.png)
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本文档旨在确定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和成分要求。
调味酱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用于增添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为了确保调味酱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我们的生产标准和成分要求:1. 原材料选择- 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并经过检验合格。
- 应优先选择天然和无污染的原材料,避免使用人工添加剂和有害物质。
2. 成分要求- 调味酱的成分应明确标注在产品包装上,包括每种原材料的含量比例。
- 调味酱的成分应包括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和调味料。
- 主要原料应占比较高,并含有足够的营养价值。
- 辅助原料应在必要时使用,但不得超过推荐比例,以保持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 调味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任何违禁添加剂或有害物质。
3. 生产过程要求- 生产调味酱的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并按照良好的制造规范操作。
- 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确保成分的充分混合和均匀分布。
-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
4. 质量控制- 每批生产的调味酱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原材料检验和成品检验。
- 检测项目应包括原材料的安全性、成分的准确性和产品的质量指标。
- 所有检测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便追溯和监管。
5. 标签要求- 调味酱的产品标签上应清晰标注产品的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 标签上的信息应准确无误,并符合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6. 包装要求- 调味酱的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任何污染。
- 包装应牢固,防止产品泄漏或受到外界污染。
- 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商信息和产品标准号码等重要信息。
以上是调味酱的生产标准和成分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要求确保调味酱的品质和安全性。
生产商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并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满意度。
Q_QDSY0003S-2024海鲜调味酱企业标准
![Q_QDSY0003S-2024海鲜调味酱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568a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c.png)
Q_QDSY0003S-2024海鲜调味酱企业标准海鲜调味酱企业标准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规范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销售海鲜调味酱的企业,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一、产品规格和原料要求1.海鲜调味酱的产品规格应包括外观、色泽、味道、口感等指标,且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要求1.生产车间应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
2.生产工艺应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并且应有良好的生产记录和检测记录。
生产过程中应遵守卫生操作规范,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3.原料的处理、加工、调配和包装过程中,应遵循良好的卫生操作规范,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4.生产设备和容器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质量控制和检测要求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货物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2.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测,包括外观、色泽、味道、口感、营养成分等指标,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企业自定的技术要求。
3.对产品进行样品留样并建立样品库,以备需要时进行再检测和追溯。
四、包装和储存要求1.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且能有效保护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污染和变质。
2.包装过程中应遵循卫生操作规范,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3.成品应储存于规范的库房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
五、质量追溯和召回体系2.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应及时启动召回程序,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召回和处理。
六、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1.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的合法合规。
2.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认识和责任意识。
3.企业应主动配合政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及时整改和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
通过制定和遵守上述标准,企业能够规范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调味酱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酱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e6d8a20975f46527d3e1c7.png)
调味酱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酱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酿造酱油(大于50%)为原料,辅以植物香辛料(白胡椒、辣椒、八角、花椒、姜)、食用盐、味精、食品添加剂(柠檬黄、苯甲酸钠、红曲红、焦糖色)而制成烹饪用的调味酱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17 酱油卫生标准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T 5009.39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T 7652 八角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7900 白胡椒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 GB/T 30383 生姜 GB/T 30391 花椒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 原料3.1.1.1酱油:应符合GB 2717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酱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味酱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酿造酱油(大于50%)为原料,辅以植物香辛料(白胡椒、辣椒、八角、花椒、姜)、食用盐、味精、食品添加剂(柠檬黄、苯甲酸钠、红曲红、焦糖色)而制成烹饪用的调味酱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8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
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 2717 酱油卫生标准
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
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糖精钠的测定
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T 5009.39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 GB/T 30383 生姜 GB/T 30391 花椒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3.1.1 原料
3.1.1.1酱油:应符合GB 2717的规定。
3.1.2 辅料
3.1.2.1花椒:应符合GB/T 30391的规定。
3.1.2.2姜:应符合GB/T 30383的规定。
3.1.2.3辣椒:应符合GB/T 30382的规定。
3.1.2.4八角:应符合GB/T 7652的规定。
3.1.2.5白胡椒:应符合GB/T 7900的规定。
3.1.2.6味精:应符合GB 2720的规定。
3.1.2.7食用盐:应符合GB 2721的规定。
3.1.2.8柠檬黄:应符合GB 4881.1的规定。
3.1.2.9苯甲酸钠:应符合GB 1886.184的规定。
3.1.2.10红曲红:应符合GB 1886.1的规定。
3.1.2.11焦糖色:应符合GB 1886.64的规定。
3.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棕红色或棕褐色
将样品倒在洁净的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和杂质、嗅其气味,并品尝滋味。
滋味和气味 具有醇正的鲜香味,略带甘甜和麻辣味,无不良气味
组织形态 呈澄清半透明液态 杂质
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
3.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氨基酸态氮,g/L ≥ 0.1 GB 5009.235 总酸(以乳酸计),g/L ≤ 1.0 GB/T 12456 食盐(以NaCl 计),g/100mL ≤ 12 GB 5009.44 苯甲酸钠(以苯甲酸计),g/kg ≤
1.0
GB 5009.28
3.4 有害物质限量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总砷(以As计),mg/L ≤0.3 GB 5009.11
铅(以Pb计),mg/L ≤0.5 GB 5009.12
黄曲霉毒素B1,μg/L ≤ 5 GB 5009.22 3.5 微生物限量
应符合表4、表5的规定。
表4 微生物限量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mL ≤1000 GB 4789.2
大肠菌群,CFU/mL ≤10 GB 4789.3第二法
表5 致病菌限量指标
项目采样方案a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mL表示)
检验方法n c m M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2 100 CFU/mL 1000 CFU/mL GB 4789.10第二法a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GB 4789.1执行。
3.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
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柠檬黄、红曲红、焦糖色按生产需要添加。
5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同一班次、同一条生产线、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生产的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批。
6.2 抽样
从同一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用样品和备用样品,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的产品,抽样数量为10瓶,5瓶用于检验,5瓶留样。
6.3 出厂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