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行为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行为特征儿童心理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领域,它涉及到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行为特征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行为特征,并分别从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进行阐述。
婴儿期是指出生后的头两年,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
婴儿在这个阶段经历着从无知无能到有知有能的转变。
婴儿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婴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会通过触摸、尝试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环境。
其次,婴儿的情感高度依赖于他人,需要得到安全感与关爱。
再次,婴儿的语言能力尚不完善,主要通过哭声、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此外,婴儿在此期间还经历了认知能力的逐渐增强,开始形成对物体的基本认知和记忆。
进入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
幼儿期大致指的是儿童3至6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逐渐成熟,能够注意到并记住重要的信息,同时开始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其次,幼儿期是儿童社交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与同龄伙伴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懂得分享和合作。
再次,幼儿的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开始能够用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并逐渐掌握语法规则。
此外,幼儿期的儿童还存在自我中心思维的倾向,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了学龄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龄期一般指6至12岁的儿童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龄期的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并逐渐强调个人的独立性。
其次,他们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再次,学龄期的儿童一方面需要保持对亲近人的依赖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开始与同伴建立紧密的友谊关系。
此外,学龄期的儿童对于权威和规则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强,会开始接受和遵守社会的规范。
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1、小学一年级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2、小学二年级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3、小学三年级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4、小学四年级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5、小学五年级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
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
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
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6、小学六年级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
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厌烦。
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其生理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心理
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幼童期(0-2岁):此时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为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渐渐成形,可以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
他们开始
理解自己的身体,能够控制肌肉运动,逐渐学会走路等基本动作。
2. 学龄前期(3-6岁):此时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提高,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
开始学
习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和交流等。
3. 学龄期(7-12岁):此时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为认知功能的
发展和进一步提高,如注意力、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情感
的引导和形成也开始成为关键,他们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4. 青春期(13-19岁):此时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为身体和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开始经历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他们更加关注自
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尝试探索自我和社会的角色。
以上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阶段,但每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
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各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
各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各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一、幼儿园1、小班动作协调性: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1) 社会性交往:从自我为中心慢慢地开始逐渐转变。
2) 助人:出现助人行为的萌发,但是往往不考虑自己助人出现的后果,常常是好心办坏事。
3) 分享: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
4)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经常出现,但是时间较短,相互协调性发展的较好,但有时在合作行为中合作行为中发生冲突,说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5) 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多为工具性攻击,起因大多数是为了玩具等分配。
此外,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学习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
2、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
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6-12岁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
6-12岁儿童的身体及心理性格特点一、6-12岁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6-12岁儿童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
男孩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2岁,年增长为6.6厘米。
女孩子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长为5.9厘米。
男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3岁,年增重为5.5千克。
女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重为4.4千克。
从发育时间看,女生不仅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而且身高生长高峰期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也比男生提早1~2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期出现提前的趋势。
6-12岁儿童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
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
6-12岁儿童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
因此,6-12岁儿童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如跑、跳、投、掷等活动,而对他们小肌肉运动精确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则很难做好,也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手部活动,由于6-12岁儿童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
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伴随着心脏、肺、呼吸肌、胸廓形态发展的同时,6-12岁儿童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但6-12岁儿童的心脏容积小于成人,脉搏频率远超过成年人,且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约每分钟80~90次,因次要注意不让孩子开展过分剧烈的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防损害心脏。
7-14岁儿童发展情况
4、对于规则、逻辑、怎样
把事物放在一起、事物是
怎么运行工作的以及自然
世界和分类学展现出极大
的兴趣。
5、可以处理复杂的任务
但是容易疲惫,可能会放
弃但又很快想再试一次。
6、认知水平已达到具体
行动的水平,开始理解事
物的起因及其影响。
9-10岁
1、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
2、可能会用手捻头发,咬指甲,或通过撅嘴来缓
4、对历史,时事,政治,社会公正,和环
境问题感兴趣。同时也对流行文化,时
装和手表感兴趣。
5、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和工作。
13-14岁
1、体能良好。
2、通常会出现皮肤问题,卫生显得更加
重要。
3、大多女孩有正常的月经,基本发育成
熟。
4、.大多男孩开始表现出青春期特征(他
们一般到14、15岁才发育成熟),身体
(2)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概念
或与儿童经验联系很少的概念。(3)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
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4)不善
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让在
指定的格子中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教
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
4、刻苦,求知欲强,但是没有7-8岁时的想象力
丰富。
5、开始能够一次处理一个以上的概念,例如“很
久以前和在很远的地方”
6、理解抽象事物依然有困难,例如:很大的数字、
长的时间段,或广阔的空间。
7、很努力地寻找现实存在事物的合理解释。例
如:各种场合每样事物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当
12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2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自我意识:12岁的孩子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独立性。
2. 社交关系:孩子开始更加关注朋友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在社交中探索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3. 独立性:孩子开始渴望独立,并试图探索自己的独立性。
他们可能会尝试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例如决定自己的服装或决定自己的活动。
4. 情感稳定性:情感稳定性在这个年龄段经常波动。
孩子可能会经历一些情感上的挫折,但这种不稳定性通常是正常的。
5. 对未来的焦虑:12岁的孩子开始关注未来,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未来或目标。
这种焦虑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的担忧超过了他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则需要寻求帮助。
6. 对权威的怀疑:孩子开始更加质疑权威,并开始自己思考问题。
他们可能会开始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规则提出质疑。
7. 对性的好奇:孩子开始对性产生好奇,可能会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身份和性别表达。
8. 认同感:孩子开始更加关注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并试图在这些群体中建立认同感。
- 1 -。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
(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6-12岁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
6-12岁儿童的身体及心理性格特点一、6-12岁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6-12岁儿童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
男孩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2岁,年增长为6.6厘米。
女孩子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长为5.9厘米。
男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3岁,年增重为5.5千克。
女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重为4.4千克。
从发育时间看,女生不仅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而且身高生长高峰期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也比男生提早1~2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期出现提前的趋势。
6-12岁儿童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
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
6-12岁儿童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
因此,6-12岁儿童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如跑、跳、投、掷等活动,而对他们小肌肉运动精确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则很难做好,也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手部活动,由于6-12岁儿童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
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伴随着心脏、肺、呼吸肌、胸廓形态发展的同时,6-12岁儿童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但6-12岁儿童的心脏容积小于成人,脉搏频率远超过成年人,且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约每分钟80~90次,因次要注意不让孩子开展过分剧烈的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防损害心脏。
童年期心理发展
6、7岁~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有:1)逐渐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一过渡性导致了整个童年期呈现出过渡的特点2)有意识的从事集体活动3)学习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活动4)逐渐掌握书面言语一、童年期儿童的学习(1)学习的作用1、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使儿童产生了责任感与义务感,同时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2、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明显的发展起来,并且思维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3、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了社会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互助,合作的集体的精神,并且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学习动机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更多地与兴趣相联系;常见的学习动机:1.为奖励,为不服输;2.为集体争光;3.为升学。
(3)学习兴趣的发展1.从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到对学习内容以及需要独立思考完成的作业感兴趣;2.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出现分化(小学三年级)3.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中的作用逐渐降低;4.从对关于具体事实经验的知识感兴趣,到对关于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发展;5.阅读兴趣从对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对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读物和;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4)对学习的态度1.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老师具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但到了中年级后,对老师产生怀疑和选择,只有那些好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2.学龄初的儿童并未形成集体观念,但从中年级开始,集体观念开始形成;3.学龄初的儿童还不知道作业的意义,还未把作业当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形成对作业自觉负责的态度;4.学龄初期儿童逐渐了解了分数的客观意义,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把获得一个优良的分数,作为高质量的完成学习这一社会任务的客观表现;(5)学习障碍(2~3年级为发病高峰年龄)特征:①差异性:儿童实际行为与所期望行为之间有显著差异②缺陷性:学习障碍的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③集中性: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语言和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④排除性:障碍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心理发育迟缓以及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种类:语言障碍、阅读—书写障碍、算术障碍症状:感知—思维方面、行为—情绪或社会性方面、自卑引起的品行问题等原因:幼年轻度脑损伤、遗传、婴儿期缺乏刺激等二、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顺序:识字——阅读——写作;其中写作发展分为: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二、三年级时书面语言逐渐赶上口头言语,四年级时开始表现出优势2.内部言语的发展(1)内部言语的发展是在口头言语即出声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内部言语的发展与书面言语的发展密切联系,书面言语的发展促进内部言语更快的发展,另外内部语言的发展使书面言语的发展更为完善;(3)内部言语的发展与智力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发展水平相联系,内部言语的发展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智力活动的发展也促进内部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展阶段: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无声思维阶段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但仍具有具体形象性;(2)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关键年龄,小学四年级(10—11岁);条件好的话可能提前到三年级。
童年期心理特点
四、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 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第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10岁左右。
第三,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到小学高年级, 儿童不仅已能进行具体形象思维,还能进行抽象逻辑 思维,而且表现出了辩证思维的萌芽。
高强的父母每晚安排他做作业达三个小时之久。往往一 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 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 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三小时还 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 快做慢都要10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高强要马 拉松似地做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 力的最长时间仅25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不可 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高强的父母了解了这个特 点后,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做 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做作业的时间 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李玲才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每
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父母 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 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 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 李玲的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 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对客人作简单的对话。 其实小学生的记忆是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向 词的抽象记忆发展。
具备等级分类能力
能够顺利通过皮亚杰的类包含问题(例如,黄 花5朵,红花7朵,黄花多还是花多?)这表明, 他们对类别的层次性或等级性有了更强的意识, 同时也注意到一般的和具体的类别。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随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生长,儿童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逐步趋向平衡,觉醒时间长,睡眠时间缩短。
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短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使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外界刺激,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一、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
主题: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8.9-1980.9.16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自己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备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完备。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 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婴儿的行为完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少数几个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 ),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习惯动作时期(1~4.5 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适应性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里,皮亚杰还提出了“ 循环反应”的概念。
循环反应意指婴儿发现一个偶然的反应是有趣的,于是就重复这个反应,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
0-14岁的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了解这段生命历程,既回顾了自己的过往人生,也将照亮孩子的未来旅程!,虎妈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可循,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如果家长能把握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养育重点,孩子便能脱颖而出,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1岁: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年我们总说:孩子3岁以前是很重要的。
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很少会记得3岁以内的事。
但是事实表明,3岁以前的经历,即使孩子不记得,也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
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面对这个时候的孩子,父母应多给予陪伴与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得到满足,便能为未来的性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说:“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在穷极一生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价值感。
”因此,如果孩子幼时,尤其是1岁左右,能在家人的陪伴和呵护下成长,孩子便会形成极具安全感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过分敏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更加自信。
此外,他也提到,如果孩子哭闹,一定要多抱抱孩子,不要不理不睬。
换句话说,拥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举动”。
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长要多陪孩子,无论是陪孩子玩,还是在安抚孩子的时候,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些“回应”,帮孩子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这样孩子才会感知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不会处处表现得很惊慌。
2岁:“不”字当头,培养孩子幽默感的一年2岁开始,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
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
父母需要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身体发展中动静逐渐平衡。
耐力不稳固,有一定的同情心早期十分喜欢讨好老师,获得称许开始会隐瞒自己的情感早期喜欢合作的,后期喜欢竟争体力的持久力与难度提高后期的男孩比女孩高富有很强创作力及想象力有很好的记忆力,阅读力也较强开始学会推理容易交友与忠于朋友虽有时会吵架,人际关系依然很好(1)习惯成自然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童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
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
在餐桌上,多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不惯的事了。
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他,不如到他身边以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小声地告诉他该吃饭了,反而较有效果。
因为,通常他们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在吃饭时最好有快乐的气氛,也应尽量选择适合7岁儿聊天的话题。
清洁——7岁的孩子知道要怎么做才能维持整洁,但是有时候他却会偷懒。
当受到别人提醒时,他会找出借口说:"我本来想等一下才做的。
"这时候大人也不要生气,可以回答说:"你等一下一定要去做哦!" 梳洗时,7岁儿童有时会发挥他的想象力而耗时很久,尤其洗澡的时候,简直像在做游戏一般。
这时我们可以提醒他:"耳朵后面也要洗干净哦!"让他由游戏的世界中回到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来。
同时,我们也要检查他是否真地做到了,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他应该早已习惯的事却忽略掉了。
换衣服——7岁儿也很容易分心。
比如当他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你赶快穿好衣服来帮妈妈的忙。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了解这些心理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教育和关爱。
本文将从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幼儿期幼儿期是指2岁至6岁之间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情绪化、好奇心强、表达能力弱、想象力丰富。
自我中心是指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心理特征在幼儿期非常明显,表现为孩子常常强求自己的意愿,不愿意分享玩具,不愿意等待轮流玩。
这并不是孩子故意不尊重别人,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理解别人感受的能力。
情绪化是指孩子情绪反应比较明显,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幼儿期,孩子的情绪变化比较大,很容易因为小事情而生气、哭泣、发脾气。
这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
好奇心强是指孩子对新事物和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要探索和了解。
在幼儿期,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喜欢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的问题,想要了解周围的世界。
这种好奇心是孩子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探索和发现。
表达能力弱是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经常出现“说不清楚”、“说不出来”的情况。
这时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听孩子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想象力丰富是指孩子的想象能力比较强,能够想象出各种奇妙的事物和场景。
在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喜欢玩假扮游戏、创造各种奇妙的故事和情节。
这种想象力是孩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孩子的想象力,提供相应的玩具和材料。
儿童期儿童期是指7岁至12岁之间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好奇心逐渐减弱、同伴关系重要、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情感体验更加复杂。
7到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7到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七八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七八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有这些:
1、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父母再从各方面管束自己,用不
听话来抗议父母的管束。
七八岁的孩子感觉自己具备了很强的能力,觉得父母管自己很多余,当看到父母还把自己当两三岁的孩子那样来呵护管束,告诉自己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就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着干,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要这样。
2、不太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开始喜欢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与自
己对话,容易陷入情绪化中。
已经长大了的感觉一直控制着七八岁孩子的情绪,内心有一种傲视周围人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们会常常陷入一种情绪化的状态中。
3、开始追求完美,对一件事会反复琢磨,希望做到自己认为的
最好。
七八岁的孩子对完美有了自己的理解,无论是做作业还是玩游戏都想做到最好,对一个字如何写才写得漂亮会反复琢磨,父母如果能够抓住孩子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很容易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 )的大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学前儿童可以接受 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案例分析一
丫丫2岁上幼儿园托班时,奶奶告诉老 师丫丫已经会背10以内的加减法了。幼儿 园老师当着奶奶的面拿出3块积木让丫丫 数。丫丫一会儿说是4,一会儿说是5,总 也说不对。奶奶很着急。老师告诉奶奶, 丫丫以前是把计算口诀当儿歌背了,但并 不理解加减的真正意思。 此案例反映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0~2岁是亲子依恋关键期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 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关键期 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10岁以前是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期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新生儿心理发展
1.视觉发展:出生时婴儿能看到多远的东西? 刚出生婴儿能分辨颜色吗? 2.听觉发展:刚出生婴儿有听觉吗?技能如何? 3.味觉和嗅觉:刚出生婴儿最发达的是味觉,其 次是嗅觉。 4.触觉:非常敏感。通过触觉方式理解成人的脾 气。 5.动作发展:手眼协调逐渐发展 6.哭泣和第一次微笑: 7.最初的气质: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大致经历以下阶段:
1.动作混乱阶段 2.无意抚摸阶段 3.无意抓握阶段 4.手眼不协调的抓握 5.手眼协调的抓握
(四)开始认生
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 认生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 化: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情绪和 人际关系的发展。
4.心理的发生
7~12岁儿童发展与指南7-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7~12岁儿童发展与指南37-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动作能力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3.1、知觉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3.2、想象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着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3、思维的发展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
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
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3.4、注意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3.5、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
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
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
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
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
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
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
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身体发展中动静逐渐平衡。
耐力不稳固,有一定的同情心⏹早期十分喜欢讨好老师,获得称许开始会隐瞒自己的情感⏹早期喜欢合作的,后期喜欢竟争体力的持久力与难度提高⏹后期的男孩比女孩高富有很强创作力及想象力⏹有很好的记忆力,阅读力也较强开始学会推理⏹容易交友与忠于朋友⏹虽有时会吵架,人际关系依然很好(1)习惯成自然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童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
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
在餐桌上,多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不惯的事了。
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他,不如到他身边以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小声地告诉他该吃饭了,反而较有效果。
因为,通常他们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在吃饭时最好有快乐的气氛,也应尽量选择适合7岁儿聊天的话题。
清洁——7岁的孩子知道要怎么做才能维持整洁,但是有时候他却会偷懒。
当受到别人提醒时,他会找出借口说:"我本来想等一下才做的。
"这时候大人也不要生气,可以回答说:"你等一下一定要去做哦!" 梳洗时,7岁儿童有时会发挥他的想象力而耗时很久,尤其洗澡的时候,简直像在做游戏一般。
这时我们可以提醒他:"耳朵后面也要洗干净哦!"让他由游戏的世界中回到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来。
同时,我们也要检查他是否真地做到了,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他应该早已习惯的事却忽略掉了。
换衣服——7岁儿也很容易分心。
比如当他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你赶快穿好衣服来帮妈妈的忙。
"然后你会发现他很快就换好衣服来问:"妈妈,要我帮忙什么呢?"这个时候千万不可骂他,因为责骂会让他失去信心。
虽然换衣服能做得很顺利,但是当换过以后的整理工作,例如把衣服吊到衣架上,或是放到抽屉等等,若做不好,家长也可以帮着他一起做。
睡眠——不论是如何懂事的7岁儿,在上床之前,他会像婴儿一样地让大人帮他的忙。
所以在这个时候,大人也要有耐心的陪他,如果我们温柔地对待他,也许他会说出白天他做错了什么事。
无论如何,从上床到睡着的这段时间,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刻,而这也是床对他有吸引力的地方。
7岁儿通常能够熟睡10至11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通常不会再被恶梦吓醒。
7岁儿虽然能够做好自己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他。
相反地,如果我们过于照顾他,也会造成他的依赖性,永远长不大。
所以,注意时间和距离的配合很有必要。
同时,要常常称赞他以加强他的信心、提醒他的责任感。
培养他的信心和责任感,应该是最后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不要断然拒绝他想帮忙的乐趣。
(2)培养时间观念"妈妈,是不是该起床了?""我该去学校了!"在7岁儿口中,常听到他们急切害怕自己迟到的问话。
不论时间如何充分,他都会紧张地换上衣服,匆匆忙忙吃着早饭;甚至因为太紧张,跑到厕所以后,不论妈妈在外面叫多少次,他都不知道要出来。
甚至大人跟他讲:"没有关系,一定来得及。
"他仍无法舒解心中的不安。
其实这种儿童是很少迟到过的。
但是会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这名儿童曾经因热衷某件事却遭失败的经验所致。
7岁的儿童,对于事情容易集中精神,所以发生一、二次失败,实在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由于他们过于认真,对于自己的失败又会很在乎。
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是很了解时间的意义,所以常常会干着急。
所以,时间的问题对儿童而言是较为困难的,他们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会特别注意自己是不是迟到了。
在这时候,家里可以用比较清楚的时钟,让他们很容易看懂,或是我们可以更具体地告诉他,当时针、分针走到什么时候,就是代表要做什么事情了。
(3)7岁的儿童已经由动转为静对于周围的情感有了很灵敏的反应。
通常,大人对于6岁儿的评语多是“他愈来愈坏了!”而对到了7岁的儿童就会改变以前的看法,而成“他最近乖多了。
”7岁儿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
无论他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
从这现象看来似乎是一种道德观的成长,不过以一个7岁儿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目前还没有成形的道德观念。
这是因为他的感受性较强的关系。
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当然,其中也许会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另一方面,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此现象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
因此,7岁儿较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工作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以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
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大人或许认为不好,反而会说:“你又在做这个了!”此时,即使是很文静乖巧的7岁小孩,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反应。
他们将渐渐会有自己的主张。
反而,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压抑了他们的想法。
这时候,孩子的主张是不应该压抑的,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
比如,我们不要骂他:“你又在顶嘴了!”反而应该听听他们的观念与想法,如此更能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
7岁儿慢慢会有自己的个性,大人的指导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与应对。
6岁儿心理与行为特征6岁的孩子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
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小学生。
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
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
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
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
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
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⑴善变的天使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
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
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
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
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一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此外在幼儿园里待了3个年头的小孩子,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感已削减,很多孩子就开始觉得无聊而把上学当作是一项苦差事。
⑵相处有多么不易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
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
”这会儿不高兴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
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
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
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
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
由于常与母亲起冲突,因此6岁儿希望借着与父亲的相处以消除内心的悔意和寂寞。
有鉴于此,父亲最好不要让孩子造成这种心理。
不必嫉妒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但也不要和小孩太过疏远。
不论几岁的小孩,当母亲在为三餐忙碌时,父亲暂时替代母亲陪伴孩子是最好的相处机会。
平时对母亲也会撒娇的孩子,在父亲面前就表现得规规矩矩,好像外出作客一般地乖巧;6岁儿真正感受到和父亲在一起很幸福,主要是看到父亲什么事都会做。
他们以父亲有此能力为傲,同时也以此得到鼓舞。
就这样,父亲渐渐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指导与合作者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