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糖代谢2
2016浙大远程病理生理学在线作业问题详解
![2016浙大远程病理生理学在线作业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28eb2d10a6f524ccbf85fd.png)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7分单选题1.【第02章】不会引起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是()∙ A 长期使用高效利尿剂∙ B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C 呕吐∙ D ADH分泌异常综合征∙ E 腹泻正确答案:D∙单选题2.【第02章】最易引起口渴、少尿的是()∙ A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D 水肿∙ E 等渗性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正确答案:B∙单选题3.【第02章】昏迷病人易发生()∙ A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 等渗性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 低钠血症正确答案:B∙单选题4.【第02章】某食道癌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问此患者最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 低血钠∙ B 低血钙∙ C 低血镁∙ D 低血磷∙ E 低血钾正确答案:E∙判断题5.【第02章】低钾血症心电图特征是T波低平和U波明显。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6.【第02章】急性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时全身水肿很明显。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7.【第02章】大量低渗液的丢失,可引起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8.【第02章】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主要脱水部位是细胞内液。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单选题9.【第03章】某慢性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而入院,血气检查结果:PH 7.33、HCO-336mmol/L、 PaCO270 mmHg (9.3kPa),AG10mmol/L,其酸碱失衡的类型为()∙ 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正确答案:B∙单选题10.【第03章】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A 严重肠瘘∙ B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C 肾小管性酸中毒∙ D 糖尿病∙ E 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正确答案:D∙单选题11.【第03章】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检查结果:pH 7.3、HCO-3 18mmol/L、PaCO2 30mmHg(4.0kPa), 试分析该患者酸碱失衡应诊断为()∙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碱中毒正确答案:C∙单选题12.【第03章】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A 缺氧∙ B 飢饿∙ C 酮血症∙ D 严重肾功能衰竭∙ E 严重腹泻正确答案:E∙单选题13.【第03章】某溺水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检查结果:PH 7.20、HCO-327mmol/L、PaCO2 80mmHg (10.7kPa),试分析其酸碱失衡的类型为()∙ 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正确答案:A∙单选题14.【第03章】血气检查结果SB正常,AB>SB,提示患者最有可能是()∙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正确答案:A∙单选题15.【第03章】严重呼吸性酸中毒下列哪一系统的功能受影响最明显()∙ A 心血管系统∙ B 消化系统∙ C 泌尿系统∙ D 运动系统∙ E 中枢神经系统正确答案:E∙判断题16.【第03章】重症糖尿病患者可发生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 试题库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 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92febb4fd0a79563c1e72fe.png)
第一章绪论一、A 型题1.临床生物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它是化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它又被称为A.化学B.生物化学C.临床化学D.临床医学E.化学病理学2.临床生物化学为下列医疗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除了A.疾病诊断B.病情监测C.疗效评估D.预后判断E.细胞形态学观察3.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阐述疾病的生化基础B.阐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化变化C.结合临床病例的研究D.开发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技术E.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4.首次正式提出该学科的名称和研究领域的专著是A.Lichtuitz 出版的《临床化学》B.Van Slyke 出版的《临床化学》C.吴宪1919年发表的博士论文D.刘士豪出版的《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E.以上皆不是5.首次较系统地建立了血液中葡萄糖等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的是A.Lichtuitz 出版的《临床化学》B.Van Slyke 出版的《临床化学》C.吴宪1919年发表的博士论文D.刘士豪出版的《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E.以上皆不是6.国内第一步临床生物化学专著是A.Lichtuitz 出版的《临床化学》B.Van Slyke 出版的《临床化学》C.吴宪1919年发表的博士论文D.刘士豪出版的《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E.以上皆不是7.为我国培养了国内第一批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工作者的著名教授是A.吴宪B.刘士豪C.Van SlykeD.LichtuitzE.以上皆不是8.分光光度技术发展于 A.16世纪中期 B.17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D.20世纪中期 E.以上皆不是9.免疫学定量技术发展于A.16世纪中期B.17世纪中期C.20世纪后期D.20世纪中期E.以上皆不是10.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于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E.以上皆不是11.开创了分子诊断学先河的科学家是A.吴宪B.刘士豪C.Van SlykeD.LichtuitzE.Yuan Wai Kan12.PCR 等多种基因分析技术建立于A.16世纪中期B.17世纪中期C.20世纪末期D.20世纪中期E.以上皆不是二、X 型题13.临床生物化学为哪些医疗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A.疾病诊断B.病情监测C.药物疗效D.预后判断E.疾病预防14.临床化学检验技术着重研究以下内容A.实验方法B.应用化学C.生物化学的理论D.实验操作技术E、疾病发生机理15.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诊断酶学B.体内物质代谢与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C.主要器官系统的生物化学检验D.特殊生理现象-妊娠的生物化学检验E.治疗药物浓度监测16.国际临床化学学会是A.对人体健康时化学状态的研究B.对人体疾患时化学状态的研究C.供诊断的化学实验方法的应用D.供疗效评估和预防的化学实验方法的应用E.以上皆不是17.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B.阐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化机制C.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D.为疾病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E.为疾病预诊断提供理论基础18.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包括A.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B.建立有效地检测方法C.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D.将检测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的评价信息E、提供反映相应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19.分子诊断学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是由于一下哪些技术的建立和成熟A.PCR 技术B.实时定量PCR 技术C.二维电泳D.质谱E.分光光度法20.当前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发展集中在A.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B.寻找高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生物化学标志C.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D.全程质量管理E.以循证医学科学评价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三、名词解释21.循证检验医学22.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一、判断题1.在临床自动化分析仪上最常用测定ALT 的方法是赖氏法。
肝脏是怎样进行糖代谢的
![肝脏是怎样进行糖代谢的](https://img.taocdn.com/s3/m/2d892b2d7375a417866f8fc5.png)
医学生
肝脏是怎样进行糖代谢的?
文字表述: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
食物中的糖类转变成葡萄糖后,部分在肝内转变成糖原。
葡萄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
一般成人肝内约含100克肝糖原,当身体需要时,肝糖原又可分解为葡萄糖而释放入血,其分解与合成保持平衡。
但这100克肝糖原仅够禁食24小时之用。
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肝脏能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并储存于肝脏内,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维持人体的体温,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需要。
肝功能受损时,肝脏调节血糖的作用受到影响,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肝脏并不会把代谢物质全部放到血液中,而是把合成为糖原的葡萄糖、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加以储藏。
由于肝脏具有依需要量才放出血液中的代谢功能,就算是陷入饥饿状态,也不会耗进糖原,但是摄取过量的营养,可能会引起脂肪肝。
作者:北京佑安医院 金瑞 教授
《健康网肝病专家诊台》
[1]
##如需查看完整(带图片的资料请登陆医学生家园站点)
肝脏是怎样进行糖代谢的?
吸毒易患艾滋病
避孕套真的能挡住艾滋病吗?
艾滋病病毒是如何致病的?
艾滋病有那些临床表现?
女性、青少年与艾滋病
艾滋病与性病的关系
流动人口与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艾滋病的危害
健康网。
临沂大学教务处
![临沂大学教务处](https://img.taocdn.com/s3/m/18e909990c22590103029d41.png)
临沂大学教务处临大教字〔2017〕8号关于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暨青年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各学院、分校: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临沂大学关于教学项目奖励与资助办法》(临大校发[2014]11号),经研究,拟启动2017年课堂教学竞赛暨青年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内容课堂教学竞赛暨青年教学能手评选。
二、活动原则(一)学院主体以学院为主体。
学院负责组织本单位课堂教学竞赛和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校级青年教学能手评选。
(二)典型示范凡近两年承担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本科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师能手获得者进行典型示范。
(三)体现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和重要阵地,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创业理念,并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中,要突出体现课内课外,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四)公开、公正、公平在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确保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三、推荐额度与条件每个单位推荐1名青年教师参加校级青年教学能手竞赛;基本条件按照《临沂大学关于教学项目奖励与资助办法》(临大校发[2014]11号)执行。
已获校级讲课一等奖或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不再重复推荐。
四、日程安排(一)第一阶段:学院课堂教学竞赛阶段(3月24日—4月20日)学院成立课堂教学竞赛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展示及推荐活动,形成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根据竞赛结果,确定推荐人选,在学院公示无异议后报教务处。
(二)第二阶段:青年教学能手评选复赛阶段(4月20日-4月30日)各学院推荐参加初赛的选手提报1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案例见附件2,主要包括主题名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评价、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等)和一节课堂教学实录(20分钟),由学校组织专家通过评审课堂实录的方式确定进入决赛名单。
(三)第三阶段:青年教学能手评选决赛阶段(5月10日-5月20日)决赛由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两部分组成。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decd80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d.png)
糖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糖代谢紊乱可能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
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
尿糖阳性: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03
生物化学检验在糖代谢紊乱诊断中的应用
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糖代谢紊乱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糖代谢紊乱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代谢紊乱患者的预后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规律和特点
挖掘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胰岛素和C肽检测
胰岛素和C肽是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情况
C肽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等影响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f626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f.png)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配套建设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数字课程 。
教材特色
1、教材传承原版教材简明和重点突出的特色,保持教材的基本框架不变。 2、该教材注重反映学科进展,引进生物化学的新概念和新知识。增加一些新内容。 3、为给反映该学科的进展留出空间,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适当整合。 4、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增了绪论、本章小结、中英文索引、文献导读。 5、书后配学习卡 。
2012年11月21日,该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
2013年5月17日,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分为16个章节,主要包括绪论、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和生物膜、酶、 维生素和辅酶、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DNA 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等内容 。
作者简介
张丽萍:女,东北师范大学学校教学督学组副组长 。
杨建雄:男,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功能评价等应用生物化学方 面的研究工作 。论、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和生物膜、酶、维生素和辅酶、新陈代谢 总论与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DNA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等内容 。
生物化学第2篇 第04章 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2篇 第04章 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e0403616650e52ea5518980c.png)
食物糖: 淀粉.糖元.双糖.纤维素
(+)
消化.吸收
单糖
(代谢)
第一节
糖的生理功能
供能 供碳原 转化成肌体成分 转化成生物活性物质
概述
糖的消化.吸收
消化:口腔开始.小肠为主.酶促反应 吸收:依赖载体.耗能的主动吸收(主)依赖载体.不耗能的促进吸 收
糖代谢概况
酵解从Gn开始:
Gn
1-P-G
6-P-G
其他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
无氧酵解总结
在胞液中进行 原料:G或者Gn. 产物:乳酸. 不可逆.催化不可逆反应的三个酶即为限速酶 (整个途径中速度最慢的酶). 两步耗能反应,两步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代谢
过程中,由于脱H或者脱水,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一个高能磷酸 键,此磷酸基可直接转给ADP生成ATP).尽生成ATP
不耗能.
肝、肌Gn分解的不同在于6-P-G的去路不 同.此导致Gn合成、分解的功能不同.
三. Gn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肝Gn合成与分解通过调节以保证血[G]的恒 定. 肌Gn合成与分解通过调节以保证肌肉组织 对能量的需求. 所以,调节的条件和因素也不同 Gn合成与分解是由两套酶催化的不同途径, 但受相同体系的调节. Gn合成酶、 Gn磷酸化酶均受共价修饰、 变构的双重调节.
分解:无氧酵解.有氧氧化.戊糖旁路.糖醛酸途径等 糖元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无氧酵解
定义: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 包括: G
酵解途径
丙酮酸
LDH
乳酸
细胞定位: 胞液
过程
04呼吸作用-4
![04呼吸作用-4](https://img.taocdn.com/s3/m/d9fc797ecfc789eb162dc854.png)
(4)糖酵解有三个不可逆反应,但其它反应均 是可逆的,它为糖异生作用提供基本途径。
EMP调控-不可逆反应及控速酶
磷酸果糖激酶(PFK):ADP和AMP为它的别构激活 剂,ATP为抑制剂。当ATP浓度高时,与别构中心结 合引起构象变化而抑制酶的活性。
淀粉
己糖磷酸 PPP 戊糖磷酸
EMP 丙糖磷酸
丙酮酸 乙醇 酒精发酵 脂肪
乳酸 乳酸发酵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OAA 柠檬酸 乙酸 OAA 柠檬酸
TCAC
乙醇酸
GAC
琥珀酸
草酸 乙醛酸 异柠檬酸
甲酸GAOP
1、EMP途径的总反应式: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到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 途径的分解,变成2分子的丙酮酸,其过 程有两次脱氢,形成2分子的NADH,产 生了两分子的ATP,总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PPP在G降解中所占的比例与生理过程 有关:
(1)感病、受旱、受伤的组织中, PPP加强
(2)植物组织衰老时,PPP所占比例 上升
(3)水稻、油菜等种子形成过程中, PPP所占比例上升
PPP生理意义
(1)为葡萄糖进行直接氧化的途径,生成的 NADPH 也可能进入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 生成ATP。
2、无氧呼吸-缺陷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大部分能 量仍保存在丙酮酸、乳酸或乙醇分子中。
能量利用效率是很低的,有机物质耗损大
发酵产物酒精和乳酸的累积,对细胞原生质 有毒害作用。因此,长期进行无氧呼吸的植 物会受到伤害,甚至会死亡。
参与发酵作用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中,所 以发酵作用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C6H12O6+2NAD++2ADP+2Pi→2C3H4O3+ 2NADH+2H++2ATP+2H2O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试题-04章 糖代谢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试题-04章 糖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527c343e360cba1aa811dafc.png)
第4章糖代谢1.思考题1.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2.比较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酵解的特点。
3.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2.名词解释1.糖酵解2.糖异生3.三羧酸循环4.乳酸循环3.英汉互译1.糖酵解2.糖异生3.磷酸戊糖途径4.血糖5.糖原磷酸化酶6.糖原合酶7.三羧酸循环8.底物水平磷酸化9.胰岛素10.胰高血糖素11.pyra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12.substrate cycle13.Glucose-6-phosphate14.citrate synthase15.branching enzyme4.选择题1.哺乳动物肝中,2分子乳酸转变成葡萄糖需要多少分子ATP? A.2B.3C.4D.5E.62.目前一般认为哪种酶是三羧酸循环速度的主要调节点? A.柠檬酸合酶B.顺乌头酸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E.琥珀酸脱氢酶3.丙酮酸氧化分解时,净生成ATP分子数是:A.12ATPB.15ATPC.18ATPD.21ATPE.24ATP4.下述哪个产能过程不在线粒体?A.三羧酸循环B.脂肪酸β-氧化C.电子传递D.糖酵解E.氧化磷酸化5.下述有关糖原代谢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cAMP激活的蛋白激酶促进糖原合成B.磷酸化酶激酶由磷酸化作用被活化C.磷酸化酶b由磷酸化作用被活化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活化腺苷环化酶从而使cAMP水平升高E.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的活性受蛋白激酶A调控6.下述哪步反应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一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α-酮戊二酸→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反应中,NTP代表: 7.在草酰乙酸+NTP→ND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2A.ATPB.CTPC.GTPD.TTPE.UTP8.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A.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B.内酯酶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己糖激酶E.转酮醇酶9.糖原的1个葡萄糖基经糖酵解可生成几个ATP? A.1B.2C.3D.4E.510.6-磷酸果糖激酶-1的最强变构激活剂是A.AMPB.ADPC.2,6-双磷酸果糖D.ATPE.1,6-双磷酸果糖。
04糖代谢
![04糖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95c6ae0403d8ce2f00662350.png)
底物 底物
2NAD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 * 2.5
2×丙酮酸 → 2×乙酰CoA 5
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 2 * 10
2×异柠檬酸 → 2×α-酮戊二酸 2×α-酮戊二酸 → 2×琥珀酰CoA 2×琥珀酰CoA → 2×琥珀酸 2×琥珀酸 → 2×延胡索酸 2×苹果酸 → 2×草酰乙酸 由一个葡糖糖总共获得 2NADH 2NADH 5 5 2 3 5 30或32
6-磷酸果糖激酶-I 终产物:乳酸
净得能:2ATP
糖原:净得能?
丙酮酸激酶
ADP ATP
E1
Glu
ATP
G-6-P
ADP
F-6-P
ATP
E2
F-1, 6-2P 3-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Pi
ADP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糖 酵 解 的 代 谢 途 径
应高原缺氧环境
海拔 5000米
某些组织细胞与糖酵解供能:
成熟红细胞:
无线粒体,无法通过氧化磷 酸化获得能量,只能通过糖酵 解获得能量
视网膜、白细胞、骨 髓、肿瘤细胞等: 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 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 量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 概念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
NADH+H+ FADH2
[O]
[O]
H2O、2.5ATP H2O、1.5ATP
反 第一阶段(胞浆)5 / 7 葡糖糖 → 6-磷酸葡糖糖
应
辅 酶
最终获得ATP
生物化学(第4版)(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生物化学(第4版)(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https://img.taocdn.com/s3/m/117a59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6.png)
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课程资源
《生物化学(第4版)》是由杨志敏、张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2年8月19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 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该书可作为高等农林、师范及综合性院校生 物类、动物生产类、植物生产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课程资源
《生物化学(第4版)》配有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的数字课程,内容包括各章的教学课件、重难点讲解、拓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环境胁迫反应、生理功能及分子机理的研 究,主要方向为非编码RNA和表观遗传修饰调节环境非生物及重金属胁迫响应基因表达及其与作物抗性之间的关 系。
2022年8月19日,《生物化学(第4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书共15章,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生物化学基本内容,生物化学发展史及其应用和发展前 景;第二部分介绍生物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其及结构与功能;第三部分介绍酶的基 本特性以及各种酶的作用特点等;第四部分介绍生物分子代谢,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 核酸代谢等;第五部分介绍代谢调节和模式。该书每章章前列有本章关键词,章后附有小结、复习思考题。部分 章节配有知识窗。
该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大分子复合物、酶、生物氧化、糖类的分解 代谢、糖类的合成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与降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降解、 物质代谢的联系及其调控等。
生物化学(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生物化学(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https://img.taocdn.com/s3/m/2536c38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2.png)
内容简介
《生物化学》共分六篇,合计二十四章,分别是:绪论;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机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域 功能,核酸的结构域功能,酶);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脂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核苷酸 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调控);第四篇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PCR及DNA检测技术,基因工程);第五篇 专题篇(细胞信号转导,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血液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维生素)。针对生物信 息学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字课程中补充拓展“第六篇生物信息学”,概要介绍了生物分子数据库、 序列分析与比较。
教材特色
《生物化学》内容言简意赅,准确地阐述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最新的进展;该书特点体现在每章内容 整体编排上有了重大改革,增加了思维导图、导语、网络链接内容等版块;思维导图提供一个全章节明确的框架, 导语也多以讲故事、提问题的形式。
作者简介
解军,男,生于1968年生,教授、博士,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医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微生物学会干扰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 山西省委员、农工山西医科大学副主委,山西省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五四青年奖 章获得者、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第五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第四章 糖代谢
![第四章 糖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a6e5fe7c31b765ce050814fc.png)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医综合试题库 > 正文
第四章 糖代谢
C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脱支酶
D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
E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
20关于乳酸循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是由于肝和肌肉中酶分布所致
E形成分支点的反应由α1,6→α1,4-葡聚糖转移酶催化
16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不同的是
A通过UDPG途径合成
B以吸收的葡萄糖合成糖原
C磷酸化酶促进糖原分解
AGTP
BATP
C二者都需要
D二者都不需要
26糖原合成时需要的是
27糖原分解时
A进入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
D分解时可直接补充血糖
E合成糖原消耗能量
17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BNAD+
CFAD
D硫辛酸
E辅酶A
B型题
A磷酸甘油酸激酶
B烯醇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E丙酮酸羧化酶
22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是
23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A12mol ATP
B15mol ATP
B糖原磷酸化酶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30磷酸化时活性升高
31磷酸化时活性降低
X型题
32细胞内ATP/AMP比值增加可以抑制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080514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7.png)
生物化学习题集第01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5.模体6.结构域7.分子伴侣8.协同效应9.蛋白质变性二、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项是编码氨基酸?()A.胱氨酸B.酪氨酸C.鸟氨酸D.瓜氨酸2.含有羟基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B.苯丙氨酸C.色氨酸D.酪氨酸3.含有巯基的氨基酸是()。
A. SerB. CysC. HisD. MetE. Thr4.含咪唑基团的氨基酸是()。
A. TrpB.TyrC. HisD. PheE. Arg5.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B.瓜氨酸C.蛋氨酸D.甘氨酸E.赖氨酸6.在多肽链的β-转角中发现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B.半胱氨酸C.谷氨酸D.蛋氨酸E.丙氨酸7.功能性蛋白至少具有几级结构?()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8.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
A.肽键B.氢键C.疏水键D.盐键9.一分子血红蛋白可以转运多少分子氧?()A.1B.2C.3D.4E.510.以下哪项属于寡聚蛋白?()A.胰岛素B.乳酸脱氢酶C.肌红蛋白D.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11.以下哪项不是结合蛋白?()A.白蛋白B.核蛋白C.血红蛋白D.脂蛋白12.在以下哪种pH溶液中,血清白蛋白(pI = 4.7)带正电?()A. pH4.0B. pH5.0C. pH6.0D. pH7.0E. pH8.013.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
A.肽键断裂B.氢键断裂C.次级键的断裂D.二硫键的断裂三、填空题1.已知血清样品中的氮含量为10g / L,蛋白质浓度为g / L。
2.当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为70 g / L时,氮含量为g / L。
3.除了和外,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均为L-α-氨基酸。
4.维持亲水性蛋白质胶体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和。
5.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中迁移能力的分离技术。
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_OK
![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_OK](https://img.taocdn.com/s3/m/6b31fbabf7ec4afe05a1dfd8.png)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和丙酮酸 ★
意义:以上10步是糖代谢的共同途径
第四阶段:乳酸生成★ 至此,每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
39
(二)糖酵解中ATP的生成
1.ATP生成方式 糖酵解反应中,形成了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1,3一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TP则由上述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通过底物磷酸化方式生成。
26
第三节 运动时的无氧代谢供能
大强度剧烈运动时,骨骼 肌可利用磷酸肌酸、糖酵解释放 能量合成ATP,并分别构成磷酸原 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由于 以上两种代谢过程都不利用氧, 因此统称为无氧代谢。
27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
ATP、CP分子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 供能代谢中,均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过 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分解反应 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作磷酸原供能系统。
O=C O P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 酶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 酸
23
(二)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特定的共 轭氧化-还原对组成的递氢、递电子 体系传递,逐级氧化最后与氧结合 生成水,因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伴 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
2、 G-6-P异构化,生成6-磷酸果糖(F-6-P) ★
3、 F-6-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F-1、6-2P)
该步反应再消耗一分子ATP
★
37
第二阶段:磷酸丙糖生成
4、 F-1、6-2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5、 磷酸三碳糖的异构化★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398a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e.png)
第五章维生素与无机盐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质代谢
第八章生物氧化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 质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 的整合与调节
第六章糖代谢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脂质代谢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生物氧化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详解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四章 DNA的生 物合成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
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知识
技术
分子生物 学
精华
分子
复习
代谢
笔记
真题
教材 复习
生物
第版
笔记
结构
真题
功能
基因
物质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第十三章真核基因 与基因组
第十五章 DNA损伤 与修复
第十六章 RNA的生 物合成
第十七章蛋白质的生 物合成
第十八章基因表达调 控
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 导的分子机制
第十三章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治疗作用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治疗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a320cf5fbfc77da269b153.png)
[ ] 咏莉 , 山东 , 燕 , . 同 血 糖 水 平 人 群 胰 岛 p细 3赵 叶 陈 等 不
胞 功 能 的 变化 . I 荟 萃 ,0 4 1 ( )3 0 临床 2 0 ,9 7 :8 .
[ 章 编 号 ]0 1 84 2 1 )5 0 5 O 文 10- 1X(0 1 0 —O 5 — l
4结 论
卵巢 妊娠 是 异 位 妊 娠 中 一 种 少 见 的形 式 , 其 发病 原 因仍不 十分 清 楚 。卵 巢妊 娠 无 特 异性 的症 状 和体征 , 前诊 断较 为 困难 , 中也 有 一定 的误 术 术 诊率 , 与输 卵管 妊娠 相 比 , 有 如 腹 痛 常见 而 停 但 具 经及 阴道 出血 相对 少见 、 停经 时 间 短 、 腔 内 出血 腹 严重 等特 点 , 后 确 认 需 依 据 术 后 病 理 检 查 。卵 最 巢妊 娠发 病急 , 疗 以手 术 为 主 , 治 目前 腹 腔镜 下 卵 巢楔 切术 为最 为 提倡 的手术 方式 。
3 讨 论
・
者, 5 共 9例 , 3 男 3例 , 2 女 6例 , 龄 3 7 年 6~ 8岁 , 平 均 ( 8 3± . ) , 4 . 3 7 岁 糖尿 病 的诊 断 符 合美 国糖 尿病 协会 ( D 关 于糖 尿 病 的诊 断标 准 , 选 患 者 A A) 人 均 给药 磺 脲 类 、 胍 类 、 岛 素 等 药 物 治疗 ( 联 双 胰 或 合 用药 ) 血 糖 控制 满意 。 高脂 血症 在 2周 未 服 用 , 任 何调 脂药 物 , 符合 高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 D H L— C)< . 1 m lL一 项 , 列 各 项 指 标 ( ) 胆 固 0 9 m o/ 下 1总 醇( C T )>5 7 m lL ( 甘 油 三 酯 ( G)>1 . 2 mo ; 2) / T . 7 o/ ( )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 D mm lL;3 低 L L—C)> 3 6 mm lL部分 病例 合并 存在 。 .4 o /
糖代谢习地的题目及详解
![糖代谢习地的题目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4dcbad998fcc22bcd10db3.png)
第七章糖代谢一、选择题(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a 1摩尔;b 2摩尔;c 3摩尔;d 4摩尔;e 5摩尔。
(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d 磷酸化酶。
(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糖;e 乳酸。
(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e ATP和二价Mg离子。
(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是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 烯醇化酶。
( )7、糖酵解过程中NADH+ H+的去路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e 以上都对。
(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H+的去路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c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果糖;e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成1,6—二磷酸果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NADH 5
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 2×异柠檬酸→2×α-酮戊二酸 2×α-酮戊二酸→2×琥珀酰CoA 2×琥珀酰CoA→2×琥珀酸 2×琥珀酸→2×延胡索酸 2×苹果酸→2×草酰乙酸
由一个葡糖糖总共获得
2NADH 2NADH
2FADH2 2NADH
5(2×2.5) 5 (2×2.5) 2 (2×1) 3 (2×1.5) 5 (2×2.5)
CHO C H C OH OH
3-磷酸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CH2OPO3H2
CH2OPO 3H2
H H
5-磷酸木酮糖
ribulose 5-phosphate
C OH 3H2 CH2OPO CH2OPO3H2
4-磷酸赤藓糖
erythrose 4-phosphate
→ 2-磷酸甘油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5ATP
丙酮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10 ATP
柠檬酸 -酮戊二酸
1.5/2.5 + 1 +1 + 2.5 + 10 = 16/17
糖原
糖原合成
ATP
肝糖原分解 酵解途径
有氧
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 +
NADPH+H+
H2O及CO2 乳酸
葡萄糖
丙酮酸
无氧
消化与吸收
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
(pentose phosphate shunt)。
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
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最
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转酮酶与转醛酶
转酮酶(transketolase)就 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一个醇 基的2碳基团转移的酶。其接 受体是醛,辅酶是TPP。 转醛酶(transaldolase)是 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二个醇 基的3碳基团转移的酶。其接 受体亦是醛,但不需要TPP。
CO2
H H
C C C
O OH OH
H
O OH OH
H C H C
H C H C
OH
OH
CH2OPO 3H2
CH2OPO3H2
CH2OPO3H2
CH2OPO 3H2
5-磷酸核酮糖
ribulose 5-phosphate
6-磷酸葡萄糖酸
6-phosphogluconate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4)三种五碳糖的互换
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cytoplasm)中进行。关键
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第一阶段: 氧化反应 生成NADPH和CO2 第二阶段: 非氧化反应 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
(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
6-phosphoglucono--lactone
(2)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酸
C O H HO C C OH O H OH
H2O
O C H HO C C
OH
OH H OH OH
内酯酶
H C H C
H C H C
CH2OPO3H2
CH2OPO3H2
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
6-phosphoglucono-δ-lactone
6-磷酸葡萄糖酸
6-phosphogluconate
(3) 6-磷酸葡萄糖酸 转变为5-磷酸核酮糖
O C H HO C C OH H OH OH
OH
O
NADP+ NADPH+H+
H HO
H H
OH C
CH2OH OH C C C C C
CH2OH
OH OH
CH2OH C HO H H C C C O H OH OH
H
CH2OPO3H2
4-磷酸赤藓糖
erythrose 4-phosphate
CHO C OH C OH
CH2OPO 3H2 H
7-磷酸景天庚酮糖 H
sedoheptulose 7-phosphate
CH C 2OPO OH3H2
CH2OPO3H2
30或32
P174
在细胞浆中产生的NADH+H+可经过 两个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 链、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1)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1.5个ATP (2)苹果酸穿梭系统: 2.5个ATP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
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 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 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 率也高。
反 第一阶段(胞浆) 葡糖糖→6-磷酸葡糖糖
应
辅
酶
最终获得ATP
-1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2×3-磷酸甘油醛→2×1,3-二磷酸甘油酸 2×1,3-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
-1
2NADH 3或5* 2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丙酮酸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2×乙酰CoA
5-磷酸木酮糖
H H H H
C 2OPO OH 3H2 CH C OH
CH2OPO 3H2
CH2OPO 3H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5-磷酸核糖
(6)七碳糖与三碳糖的基团转移反应
CH2OH C HO H H H C C C C O H OH OH OH
CHO H
CH2OH C HO H C O H
C C
第四章 糖 代 谢
Chapter 4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主讲人: 官秀梅
三、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方式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
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NADH+H+ FADH2 [O] [O] H2O、2.5ATP H2O、1.5ATP
G G-6-P F-6-P F-1,6-BP 3-磷酸甘油醛 NADPH 5-磷酸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
丙酮酸
乙酰CoA
TAC
CO2+H2O+
ATP
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谢产
物是3-磷酸甘油醛(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和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其重要 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磷酸核糖和NADPH。
5-磷酸核糖
ribose 5-phosphate
第一阶段: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
6-磷酸葡萄糖酸
5-磷酸核酮糖
总结 第一阶段: 脱氢,水解,脱氢脱羧(氧化脱羧),产生了 NADPH(2分子NADPH/1分子G-6-P)。
NADP+
NADPH+H+
NADP+ NADPH+H+
G-6-P CO2
糖异生途径
转变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脂肪、氨基酸等其他化合物
第四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Other Metabolism Pathways of Glucose
本节目的要求:
1、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2、熟悉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 3、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及调节。
一、磷酸戊糖途径
CH2OH C HO H C C O
CH2OH C O
CHO H C C C OH OH OH
差向酶
H OH H H C C OH OH
异构酶
H H
CH2OPO 3H2
CH2OPO 3H2
CH2OPO 3H2
5-磷酸木酮糖
xylulose 5-phosphate
5-磷酸核酮糖
ribulose 5-phosphate
CH2OPO3H2
6-磷酸果糖
Fructose 6-phosphate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木酮糖 C5 5-磷酸核糖 C5 7-磷酸景天糖 C7 5-磷酸木酮糖 C5 3-磷酸甘油醛 C3 6-磷酸果糖 C6
3-磷酸 甘油醛 C3
4-磷酸赤藓糖 C4 6-磷酸果糖 C6
磷 酸 戊 糖 途 径
糖的有氧氧化总结 1、糖的有氧氧化是在胞浆与线粒体中进行 2、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3、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1)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2)丙酮酸脱氢酶系 (3)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4、每进行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1mol乙酰基,产生CO2,H2O和10个ATP
(1)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H H
C OH C C C OH O H OH
NADP+
NADPH+H+
H HO
C O C C OH O H OH
HO 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H C
H C CH2OPO3H2
限速酶,
对NADP+磷酸葡萄糖
glucose 6-phosphate
CH2OH C O
CH2OH C HO C O H
(5)二分子五碳糖的基团转移反应
CH2OH C
HO C
CHO H C OH
CH2OH C C C C C O H OH OH OH
O
H
CH2OH C O
CH2OPO 3H2
H
C
OH
3-磷酸甘油醛 HO
H H H
CH2OPO 3H2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