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

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燕妮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的地形地势》精品课件

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的地形地势》精品课件

4000
5000
3000
请你认 真观察 图中等 高线分 布有何 规律?
归纳:边缘等高线_密__集__,中间等高线 _稀__疏___,高度大于_5_0_0_米。称为高原。
500 1000
请你认真观察图中等高线分布有何规律? 归纳:等高线_四__周__高, _中__间__低称为盆地。
地形类型一共_5__种?分别是_平__原_、 _丘__陵_、 山__地__、 高__原__、 _盆__地_。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地形和地势
微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适用对象:初二学生
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
知识点: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概括我国 地形主要特征
能力点:比较、分析、归纳等地理逻 辑思维
200
归纳:
等高线
_稀__疏_,
苏州
,高度
小于
_2_0_0_米
。称为Biblioteka 平原。请你认真观察图中等高线分布有何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和影响难点: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课型与方法课堂讲授、读图画图、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四、电教手段电脑课件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活动1:阅读“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活动3:展示图A和图B,两图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学生:很快正确选择了答案,并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动画来验证大家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

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活动5:小组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对气候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10)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1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1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正确选择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3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 ,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 ?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授新课:读图:读图C或下列图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 ,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 ,两者约占60% ,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 ,把山地、丘陵连同比拟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阔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 ,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地形类型百分比/%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小结:由此可见 ,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 ,居各地形类型之首| ,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 ,位居第二 ,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 ,位居第三 ,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位居第四 ,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 ,位居第五 .2.在我国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 ,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开展与可持续开展 ,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 ,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 ,即开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 ,群策群力 ,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开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 ,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A、B 两组讨论后 ,全班发言 ,相互补充 ,展开争论 ,在此根底上 ,补充小结如下:我国山区有利条件(优势)不利条件(劣势)地形复杂多样 ,便于开展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区急流可以发电地面崎岖 ,交通不便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植被受到破坏后 ,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 ,不宜耕种农作物地面崎岖 ,根底设施建设难度大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 学生讨论后 ,小结: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 ,交通不便 ,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 ,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要预防和防止自然灾难发生③水土流失严重 ,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阔 .懂得了山区在开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 ,局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 ,可以开展种植业 .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根底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开展 .开发利用山区时 ,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预防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做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开展与可持续开展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地理中国地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理中国地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理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地理特征和地形要素;2.掌握中国的山脉、河流、丘陵和平原等地理地貌;3.熟悉中国的地形对气候、生态和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地理概述(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中国地形要素的分布2.中国的山脉(1)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2)山脉对河流、气候和地貌的影响3.中国的河流(1)主要河流的名称、流域和长度(2)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性4.中国的丘陵和平原(1)丘陵的地理特点和分布(2)平原的地理特点和分布5.中国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不同地形区域的气候特点6.中国地形与生态(1)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不同地形区域的生态系统特点7.中国地形与经济(1)地形对农业、工业和交通的影响(2)不同地形区域的经济特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2.图示法: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分布;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增加对地理地貌的直观认识;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

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理地图,引发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知识讲授:(1)介绍中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和边界;(2)讲解中国地形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3.深入学习:(1)依次介绍中国的主要山脉,并说明其对河流、气候和地貌的影响;(2)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和黄河,讲解其地理特点和重要性;(3)介绍中国的丘陵和平原,讲解其地理特点和分布。

4.讨论与实践:(1)引导学生讨论地形对气候、生态和经济的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区域的自然特点。

5.总结与评价:(1)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重要性;(2)评价学生对地理地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利用小组讨论和问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估;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中国地形图,并标注出主要山脉、河流、丘陵和平原;3.考察学生对地形与气候、生态、经济关系的分析能力。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市淇县实验学校文玲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容是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我将从说课标,析教材;析学情,设方法;讲流程,展板书三方面来说课。

一、说课标,析教材1、课标要求:本节课的课标要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本节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以及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在课标要求中很重要,所以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析学情,设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特质和学校条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积分法”两种教法和“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列表比较法”三种学法。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中国地势与地形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中国地势与地形

实用文档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燕妮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 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 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地形地势特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形地势特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形地势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内容。

3.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点:1.地形地势的概念和定义。

2.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解释不同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五、教学过程:Step 1: 概念介绍(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地貌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的概念和定义。

Step 2: 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内容(15分钟)教师讲解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内容,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河谷等。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介绍不同地形地势特征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Step 3: 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板块构造运动、风化作用、水力作用等地质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

Step 4: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内容和形成原因,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实例,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描述该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解释不同地形地势特征的形成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的环节,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地势与地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势与地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势与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势与地形的概念和区别;2. 掌握地势与地形的分类方法和特点;3.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地势与地形;4. 培养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地势与地形的概念和区别;2. 地势与地形的分类方法;3. 地势与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2. 教学材料:地势与地形的图片、实地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同时与学生讨论地势与地形的关系,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地势与地形的概念和区别(10分钟)详细讲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地势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情况,而地形则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

强调地势是地形的基础,并且地势直接影响地形的形成和特点。

3. 分类地势与地形(15分钟)介绍地势与地形的分类方法,并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和讲解。

主要分类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地势特点,理解不同类型地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4. 地势与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15分钟)讲解不同地势与地形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势与地形的数据,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势与地形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关系。

5. 实地观察(20分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记录不同地势与地形的特点。

学生可使用实地观察记录表,记录所观察地区的地势特点、地形类型以及可能的形成原因。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进行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学生可以用PPT或黑板上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观察记录表,撰写观察报告,并对所观察地势与地形进行简单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地势与地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地形和地势一等奖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一等奖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一等奖说课稿《地形和地势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地形和地势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所经历现象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相接。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燕妮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 地势特征2 地形特征的影响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板书中国轮廓图七、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前板书课题)师;一千两百多年以前,著名诗人李白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将进酒》,其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文艺控们纷纷表示此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乃我大中华文艺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而我们地理控们认为这正是一首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诗篇,那我国地势到底是怎样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母亲河来于天上,归于大海呢?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同学们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二、基础铺垫师:在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特点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下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以及地形地势的判断依据。

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那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呢?展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的地势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

①河流流向②等高线③聚落的分布用上述判断依据,判断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我们熟知的青藏高原,这里也是长江黄河和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以高原盆地为主,例如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所以,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所以这个“世界屋脊”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去的。

第二级阶梯:在第一级阶梯往东和往北,海拔会如阶梯一样,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这里便是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大家在中国山脉图中找出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它的地形主要是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请同学们找出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

第三级阶梯:从第二级阶梯继续往东走,还把很快下降到500米左右,我们也进入了我国的第三级阶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一些南北走向的山脉构成,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在第三级阶梯中,众多东流入海的河流将携带的泥沙沉沉积下来,形成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从北到南依次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平原之间还散布着一些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小结:至此中国的地势就非常清楚了,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两条界线。

那这样的一个地势特点会对我国的气候、交通、水能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呢?小组讨论:共分为“气候”、“交通”、“水能资源”三个小组,结合所学和学案上提供的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交通:使许多大江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东部交通发达,西部交通落后。

水能资源: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

所以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水汽输送、水运沟通、水能丰富”的优越性,“三水”三、归纳整理(一)复习地势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势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

研讨问题:(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亲手绘制简图加深对地势特征的认识,这种形式能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趣味性(2)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把地势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3)在学案图中绘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相应位置标明山脉名称(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明确阶梯界限及阶梯交界处的山脉的位置,加深了印象。

(4)列表复习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综合分析比较中掌握知识点。

(5)对我国的地势作出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势作出评价,必须要综合考虑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交通往来及阶梯交界处的利用价值等方面,就能实现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的系统梳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点拨指导第(1)题强调图示要反映地势的两部分特点,而不能仅仅是西高东低。

出示:第(2)题涉及到的图主要是22页图2.1和图2.2,强调图2.1出示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涉及到的地形区,并试着在黑板图上画一条线进行地形剖面,并简要说明。

第(3)、(4)题出示正确的图表加以对照有利方面:从气候、河流流向、阶梯交界处的水能利用价值、交通往来等方面来评价;不利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师顺势提出: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我们又将如何来评价呢?(二)复习地形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形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

研讨问题:(1)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把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并在学案中板书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主要地形区设计意图:明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与位置(3)在学案图中写出山脉名称并用符号标明走向(用标注东西走向;用标注南北走向;用标注东北-西南走向;用标注西北-东南走向;用标注弧形走向)设计意图——明确山脉的走向与位置。

(4)对我国地形特点做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形作出评价,必须要整体分析我国地形的优劣,在思考中整合一些知识点。

2、点拨指导第(1)题涉及到的图是24页的图2.4和28页图2.8,师强调山区的概念。

第(2)题全班交流,如:青藏高原-高、内蒙古高原-平、黄土高原-碎、云贵高原-崎;塔里木盆地-大、柴达木盆地-高、准噶尔盆地-北、四川盆地-湿;东北平原-大、华北平原-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狭长。

第(3)题强调山脉的走向即山脉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①出示:警示:山地≠山区,山地占1\3,山区占2\3。

②补充:山脉是自然地理界限,如秦岭,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限,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

第(4)题评价我国的地形,引导思路为: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面积广大,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而且山区地面起伏大,交通不便,制约山区的的经济发展。

四、典例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3.在图2.1-8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4.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A.吉林B.云南C.内蒙古D.山西5.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A.高山、高原、盆地B.丘陵、高原、平原C.平原、丘陵、盆地D.盆地、高原。

平原6.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1/10左右B.1/20左右C.1/5左右D.1/3左右7.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9.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山脉是()A.阴山B.大兴安岭C.长白山D.祁连山10.下列省级行政单位属于秦岭分布的是()(二)连线题1.将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连线:A.山区多,平原少①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B.地形多种多样②耕地资源不足C.地势西高东低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D.阶梯状分布④蕴藏着巨大的水能2.将盆地与其相对应的特征和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用直线连接起来:A.塔里木盆地①纬度最高 a.新疆北部B.准噶尔盆地②海拔最高 b.新疆南部C.柴达木盆地③面积最大 c.青海北部D.四川盆地④人口最多 d.四川东部和中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一定得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