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版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概括性特征
(七)25—36个月龄观察特征
开始发展时间概念,如今天、明天和昨天 开始发展相对的概念,如大和小、高和矮、里和外 通过数数和标识一堆物品来感知数 和其他孩子玩假扮游戏 自发地指认物品 较长时间专注于自主活动 从一个维度给物品分类 做事情时自言自语 有目的地使用物品
第一节 认知概述
人类记忆的模型
第一节 认知概述
(三) 思维
1. 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 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
2. 思维的特点 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概括性。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 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二是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 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第一节 认知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 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例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等都需要创造 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 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也是直 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既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第三节 影响认知发展 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
二、成熟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展 的影响
四、教育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 响
五、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 相互作用,影响婴幼儿的认知发 展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的关系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的意义
1、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 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基础心理学知识(二)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求社会需要(产生的角度)
社会需要又称获得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对象 )
比如婚姻、消费观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1、分缺失性需要和生长性需要 实现 2、从低到高,低级需要满足后 新需要成主导需要 3、个体发展中,低级需出现在前... 4、越低需要更有力量 尊重 5、少数人追求自我实现
学习B材料 回忆B材料
控制组 休 息
学习B材料 回忆B材料
倒摄抑制
实验组 学习A材料 学习B材料 控制组 学习A材料 休 息
回忆A材料
回忆A材料
第五节 思维 言语 想像
思维的定义与操作过程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 两大特性:概括性 间接性 • 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各类主要感觉分析
知觉
一、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知觉种类
知 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 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 释。
知觉的基本特征
• • • •
力(认真听讲)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意
志努力(骑车)
• 注意的特征 • 1.注意的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 2.注意的稳定性 但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 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或叫注意的动摇。 • 3.注意的转移 :与注意分散不同 • 4.注意的分配 :边听边记,自弹自唱
基础心理学(PDF)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生理心理学 代表人物:塞里、沃尔夫等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 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 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职业性耳聋 (二)听觉器官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 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
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 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 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 公式表达即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 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 的关系。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感觉分类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 和机体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 觉能力叫感受性。
• 感觉阈限的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叫感觉阈限。
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
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 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 器活动和过程。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和言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能力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下面将对这些关系进行详细探讨。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注意1. 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认知来解决问题。
2. 注意是认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个体在感知、思考和行动过程中选择性地集中精力于某一特定对象或任务上。
学前儿童往往具有较短的注意持续时间和较低的抑制干扰能力,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二、学前儿童的记忆与想象1. 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或学习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再现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较弱,他们常常会忘记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经历过的事情。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巩固来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2. 想象是指个体在脑海中形成和再现客观事物或场景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正在发展中,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构建新的概念和解决问题。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创造性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感知觉1. 思维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推理的过程。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推理。
通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2. 感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学前儿童对于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和理解。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体验对于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非常重要。
四、学前儿童的言语与认知1. 言语是个体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言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答案:A;D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真题:人的心理是()(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答案:AB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真题:一般认为,华生是( )心理学家。
(A)行为主义(B)机能主义(C)认知主义(D)人本主义◎真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W·詹姆斯B.H·艾宾浩斯C.W·冯特D.S·弗洛伊德◎真题:()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A)构造心理学(B)行为主义(C)机能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答案:A;C;C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方法P9-P11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P12-P17◎真题:神经元是由( )组成的(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真题:下丘脑是( )(A) 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B)皮层下调节呼吸与心跳的中枢(C)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D)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答案:A;C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P17-P18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P18-P22◎真题:动力定型是指()。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内容变得简要,细节减少,有的相 似内容混淆;
加入以往的经验使内容更翔实;
根据想象进行夸大。
(三)再现: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记 忆好坏是通过再现来体现的。包括再认和 回忆。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 能认识。
回忆: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 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努力的注意。
(三) 有意后注意:这是在有意注意
之后出现的一种注意。
• 三 注意的基本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指一个人在
单位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
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
(三)注意的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
活动的特性。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 标的方向不同分:
可以划分为求同思 维和求异思维,也称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求同思维(聚合思维)
——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合聚思维
指把问题能提供的多种信息聚合起 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 案。
2.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辐射思维
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 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 (一)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不同: 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也称操作 思维、实践思维,指 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 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 动作中思考。
• 成人有时也要运用表象(即人 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 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这 种动作思维要比幼儿的动作思 维水平高。
有意想象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 可分为:
从认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
从认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
从认知、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来看,这些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
感知觉是我们通过五官和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注意是在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一部分,并对其进行处理。
记忆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回忆。
想象是我们在脑海中创造新的图像和情境。
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推理,以便理解和解决问题。
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种类的情绪。
情感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和情感体验来体现。
个性是指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性质和特点。
个性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它包括人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
总的来说,认知、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相互交织影响,共同塑造了人的心理特征。
它们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判断、决策、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三级理论 重点解读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与动机(个性)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的心理的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
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学派:1、构造心理学—德--冯特、铁钦纳------分析元素,探讨联结规律=意识是什么?2、机能主义---美---杜威、詹姆士-----连续整体,强调适应=意识的作用是什么?3、行为主义----美--华生------------研究行为,反对意识、性格;刺激与反应S-R;环境决定论4、格式塔-----德---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整体5、精神分析----德---费洛伊德-----意识结构:潜意识(影响最大)、潜意识、意识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当代研究取向:1、人本主义(第三思潮或第三势力)---罗杰斯和马斯洛--存在主义,人的尊严,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3、生理心理学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2、辩证3、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周围/外周神经系统作用:整合接收传递(突触);神经元分类:感觉、运动、中间神经元外周神经系统分: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和自主(植物)神经(支配内脏)植物神经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有关,不受大脑和意识支配脑分:脑干(最古老部位,生命中枢)、间脑、小脑(身体平衡,随意动作)、端脑脑干分: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间脑分:丘脑(感觉中枢)、上丘脑(嗅觉和激素)、下丘脑(内脏)、底丘脑(肌张力)大脑的结构:胼胝体(割裂脑);大脑灰质=大脑皮层;左半球(理性)和右半球(感性)------------延脑锥体交叉,导致对侧传导。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熟知小学儿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小学儿童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学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基础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日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关注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今后教育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现象,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并会结合实际科学解释和应用心理学中的主要术语、概念、观点和基本原理,又能在学习中通过谈话、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科学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了解并解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儿童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小学儿童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目标,学生学习从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索和学习心理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普通心理学第1篇 绪论
四次课程安排:
一、绪论、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二、感知觉、意识和注意 三、记忆、思维和语言 四、个体心理特征(动力、能力、人格)
课程学习目标:
一、走进心理学的美妙世界 理解心理学 Nhomakorabea基本概念与理论
二、打下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掌握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学会科学心理学的思维方式
三、成为自己心理的主人和人际交往的高手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并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无意识现象 觉察不到、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 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心理学的目标及领域
一、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一、描述行为: •二、解释行为: •三、预测行为: •四、控制行为:
具体应用: 遇困境,旁观者多时得到的帮助多还是少?
一、描述行为:人多时得到帮助反而少 二、解释行为:责任扩散 三、预测行为:自己是否能得到帮助 四、控制行为:改变现状,将责任指向个体。
二、相关研究
• 定义: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 实验性研究方法
• 一般步骤:测量两变量→用统计方法检验这两 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 程度
• 两变量相关方向种类:正相关、负相关、无相 关
• 相关关系不代表因果关系
三、实验研究
• 定义: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控制或创造条件以引起或改 变被试心理活动,进而对其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的方 法
四、运用心理学提高工作效率 对社会发挥积极、正向影响力。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 -Dennis Coon
参考书目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个体心理的基本结构 2、如何理解人的心理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Psychanalysis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考核目标:—了解发展的系列概念,了解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解儿童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准,理解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概述1.(名词解释)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体现为分阶段)的变化。
P3页2.(选择、判断)分化:主要指动作(如:婴儿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渐分化为肢体可以独立动作)、情绪(如:婴儿只会哭这一种表达方式,随着年纪增长,分化出喜怒哀乐的情绪)等方面。
3.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
P4页4.(填空、选择)儿童发展的特点:基础性(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递进性(循序渐进)、易感性(受环境影响)P4页5.(填空)儿童发展领域:生理、认知、个性与社会性、文化性(重要!)P5页6.以心理特质的变化依据来分:P9页皮亚杰提出:a.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1。
5、2岁);b。
前运算智慧阶段(1.5、2-6、7岁);c。
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7-11、12岁);d。
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2—14、15岁)。
7.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名词解释、填空)a。
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若出简答题:除上述1点外还要加答:b。
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特征普遍稳定,长期观察可变(如身高特征,某一年龄段的普遍身高基本相同,但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
c。
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存在不平衡性(如姚明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高)。
P11页8.婴儿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
P12页9.了解儿童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p12—13页10.影响儿童发展因素: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先天的遗传决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决定了儿童发展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旅游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引导案例解析】从案例可以看出,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有“吃得可口,住得舒适,玩得开心,旅途安全,购物实惠,被尊重”等等心理需要。
作为旅行社,应正确理解并认真对待旅客正常的心理需求,在旅游产品设计、旅行接待服务等方面做出妥善的安排和调整,尽可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
一、思考题1.简述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旅游活动的特征。
【答题要点】原因: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发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旅游需要和动机、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年龄大小、社会地位所属群体等都对游客决策外出旅游产生影响。
特征: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具有旅行与逗留、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非就业性等特征。
2.什么是旅游产品?其主要特征有哪些?【答题要点】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和设备向游客提供满足其特定的需要的服务项目。
作为旅游商品的服务具有生产、销售和消费三位一体的特性。
作为旅游产品的服务同时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不可储存性、互补性和缺乏所有权性等6种基本特征。
3.什么是心理学?其实质是什么?【答题要点】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
心理并不是人所独有的,动物亦有心理。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通过对动物心理的研究以及共性的量化分析,将规律性的研究结果放回到人类社会做检验。
而那些经过检验的理论就形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具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哪些?【答题要点】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三个方面:游客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旅游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研究基础的,因此,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主要借鉴心理学特别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些方法。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实验法;评价法。
5.结合实际谈谈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答题要点】研究旅游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完善旅游学研究体系,更好地分析旅游活动和解释旅游行为;旅游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心理学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和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企业员工队伍。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前教育学: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问题;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生理解剖特征的科学;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研究怎样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较复杂、抽象、和成体系发展;
2.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等诸因素的影响;
3.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矛盾问题;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衰老死亡整个人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时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语言、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儿童出生以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所以,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1、普通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都是学好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学习儿童心理学这一课程的同时,要关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比如,普通心理学中讲过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的有关基本概念、心理发生的机制,在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不放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需要同学们自己根据情况来学习;再比如,讲到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都与生理特点有一定联系,同学们可以根据学过的生理学和卫生学的知识理解相应的心理现象和特点,为儿童表现出的特点找到生理和心理学的依据。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2018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及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2、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①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②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活动)③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典型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气质与性格统称为人格5、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6、冯特于1879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7、心理学的主要流派①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依德②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③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④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第三大势力)8、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达到的“可能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域”。
9、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10、教育、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③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区别: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有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侧重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11、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①指导学生高效学习②优化教师教学行为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12、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三个水平:①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三、【图表】感觉、知觉认识过程记忆、想象(伴随注意)思维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个性心理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四、【复习题】(一)填空: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__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冯特__。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 _和_______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_______有关,颞叶与_______有关,顶叶与_______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和_______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_______、英国的_______、中国的_______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二)选择:1.皮层由150亿_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
A.150亿B.15亿C. 22亿D.170亿.2.神经信息的传播速度是_360_公里每小时。
A.36B.3600C. 360D.36000.3.“谈虎色变”属于_B___。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 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2.学校的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交往活动。
()3.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
()4.贯彻“死记硬背”的原则,是学好《心理学》的关键。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
• 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 Psychology psyche 心灵、灵魂
(古希腊文字)
对心灵或 灵魂的解说
logos 讲述、解说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的科学。
一、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 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关系: • 心理和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 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在行动中得到表现。 •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返回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 其次,心理过程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 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 对稳定状态。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 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 心理特征影响心理状态的性质。
• • • • •
1、绪论 2、认知心理 3、人格心理 4、学习心理 5、心理健康
绪
论
什么是心理学?
•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 科研究物性。
理解误区:把科学心理 等同于算命、看相、占星、解梦等民俗心理。 科学心理学: ①学科继承性 ; ②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主张; ③科学的研究方法 。
•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兼有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 •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 心理学
• 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
–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
•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 •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 △心理学界三大争议: ①研究对象:心理/行为 ②研究方法:实验/非实验 ③决定心理发展:遗传/环境
二、心理过程、心理特征 和心理状态
•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看,心理现象可 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 心理过程:是动态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 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 心理特征:是稳态的,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 出来的稳定特点。 • 心理状态:指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 持续状态。
(二)意识的状态:
•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 3、白日梦状态
• 4、睡眠状态
(三)生物节律
• • • • • • 节律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 1.年节律 2.月节律 3.日节律 4. 90分钟节律
生物节律的实际应用
• 时差问题 • 工业心理学上倒班制度
定向反应 唾液分泌
★ 条件作用之后
铃声
(2)操作性 条件反射:
〖原创研究〗 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1948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主观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 —脑的反映形式
反映形式的演化:
(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最简单心理现象 ——感觉。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等。 刻板的本能行为。 (2)知觉阶段:低级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 鸟类)出现脊椎和脑,有了高一级的反映形 式——知觉。 利用个体经验打破本能的刻板定型的行为。 (3) 具体思维阶段:哺乳动物有了思维的萌 芽,能将现有事物与将来情境联系起来。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 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3岁—12岁) 心理自我(12、13岁—青年)
反叛是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一个 方面,但不是全部。
• ‚很大了,我还相信父母所说的一切。后来,我 看到了很多新观点,我说‘好了,我再也不信你 们说的那一套了。’我拒绝一切并对自己说: ‘我要走与父母无关的全新的路。’我开始接受 的思想都是与父母的想法格格不入的。但是慢慢 地,我发现我的许多做法都是父母亲告诉我的, 我正在接受他们,并感到自己与父母更加接近。‛
格式塔心理学
• 人物:韦特海默;柯勒 •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 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
• 人物:弗洛伊德 •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 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 现的需要。
心理学的分支
• (一)基础心理领域:
•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 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 (二)应用心理领域:
• 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 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无条件反射:遗传的、生来就有 的 ,保证机体适应固定的 环境。
反射
条件反射: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 基础上,通过无关刺激与无条件 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产生的。
(1)经典性条件反射:
★ 条件作用之前 铃声 食物 ★ 条件作用期间 铃声(无关刺激) 食物(无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
认识过程: 心理 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 倾向性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言语
个性心理
世界观 信念 兴趣 动机 需要
心理 状态: 注意、激情、灵感等
个性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下一页
•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为知、情、意。 • 知、情、意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 1、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的基础。 • 2、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识活动。 • 3、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注
意
——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
主要内容
• • • • 一、注意概述 二、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品质 四、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注意概述
• (一)注意的概念
• (二)注意的功能
•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 指向性:心理活动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2. 集中性:有两种情况 (1)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 于一定的刺激。 (2)同一种心理活动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 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一、注意概述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并不反映 事物及其属性。 1. 选择功能 2. 维持功能 3. 调节功能
一、注意概述
• 四、课外读物
• • • • • • • • • 1、《心理学改变生活》 2、《登天的感觉》 岳晓东的心理咨询手记 3、《心理学是什么》,崔丽娟等著,北大出版社 4、《心灵简史》 5、皮格马利翁的象牙塔 6、天平上的心灵 7、恋上布母猴 8、曾奇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 9、李子勋《心灵飞舞》
心理学五大模块:
(1)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我认识
自 我 意 识
自我体验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自我调节
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2)自我意识的内容:
• 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生理自我 • 如 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 • 对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和评价——社会自我 • 如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 • 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识和评价——心理自我 • 如 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
(四)睡眠和梦
• 人睡觉的时候,一夜之中有两种睡眠状态 交替出现,即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动眼睡眠 相互转换。 • 梦境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 梦有一定预见性是有原因的。
心理的实质
对心理实质的理解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 点: 唯心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心理观
一、唯心主义心理观
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物质 第二性。 古代人们认为精神活动是寄居在人体内 的一种类似空气的特殊物质——灵魂的作 用。
脑 中枢神经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神经 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脑功能开发
• ‚人有一个头,但有两个脑袋‛ • 左脑: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 世界 • 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象表达内 心世界 • 裂脑人 • 人脑四次革命 : • 1、‚左脑革命‛ :原始的石器时代 • 2、‚计算机(电脑)革命‛:20世纪50年代 • 3、 ‚右脑革命‛:20世纪80、90年代 • 4、 ‚全脑革命‛ :近些年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 案例:狼孩
• 狼孩的案例说明: • 脑的发展遵循‚用进废退‛,需要社会 性刺激,生命的早期尤为重要。 •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印刻现象) • 人的心理对社会环境具有依存性。
下一页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主观性。受自 身习惯、过去经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 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有能动性。
二、唯物主义心理观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 精神第二性。
机械唯物主义: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心脏,是 血管的作用。 辨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 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 果(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及构造
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 和中枢神经系统。
(3)自我意识的观念存在方式: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 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目前 的实际状况的认识。 • 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中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又称镜像自我。 • 理想自我也称为‚理想我‛,即个体想要的完 善的形象。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 • • • • • • 一、理论意义 (一)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二)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 (二)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 (三)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 因材施教 • (四)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 (五)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方法、策略 • (六)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