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清时期的比较著名商帮:山西商人(即山右商)、洞 庭商人、徽州商人、廣東商人、福建商人、寧紹商人、 江西商人(即江右商)等等。
• 会馆与公所:就是他们与家乡以及同行间进行联系的纽 带,是他们在异乡可以倚靠的组织。商人们也有自己的 行业神崇拜,不同的商业行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祇是不同 的。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乔氏 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 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 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 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 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 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为中心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衣料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及经营特点
发展演变历程
经营特点(优、劣)
官营 手工业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 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 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 世代为官府劳作;资金雄 厚、规模大,分工细,质 量优;但不入市场,超经
三、明清时期的商业
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发展表现) 1、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白银)占据主导; 3、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4、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地域分工趋 势显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国内市场扩大 5、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帮形成; 6、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 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市镇发展: 江南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商业区域专业化分工 国内商品贸易发达 商业组织形式: 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
耕地面积、经人济口总迅速量增处加于、世国界内生前产列总值居世界首位
总特征
封 建 经 济 发 至 巅 峰
一、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局: 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
2、政策: 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调 整了赋税制度。(根本)
明朝北部军事地带(九边)各项费用支出额 每年即需350-450万两;
皇室消费及各项赏赐岁费也不下220-250 万两。
雍正时,支出兵饷一项,1700余万两, 文武百官俸禄(加养廉银)总计451万两。
一看明清经济
问题4:大量民间资本的去向呢?
山 西 省 灵 石 王 家 大 院
(乾隆年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 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耕地面积:明初为8.5亿亩;清朝10亿亩左右。 人口数量:明初为6600余万;1840年为4.1亿。
1377-1812年增长倍数
6 5.04
4
2 0 人口
1.18
耕地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 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 力殆尽”的政策。
“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 有充裕的劳力,……技术发展 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 力的手段。” 《中国的现代化》美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市民阶层进一步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婚 姻观念、道德观念、经商观念等)逐渐发生变化 ;冲 击着封建统治
经济: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 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 观念的挑战。 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 大
思想: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
历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发展 情 况
原始社 会末期
以物易物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
战国
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隋唐
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
宋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元
wk.baidu.com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明清
呈现新特点 (思考)
济强制,效率低,工匠反
抗···
民营 手工业
春秋战国兴起;唐宋 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 以后显著发展;明代 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中叶后,超过官营手 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商品化程度大大加
深;明中后期,雇佣劳
动出现,孕育出了资萌
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出现的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3.特征
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无人身依附,是
一种纯经济关系。
4.评价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
产关系,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传统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衰
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19世纪初,50万人口的城市: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广州、 伦敦、巴黎、江户、伊斯坦布尔
透过城市看明清经济
清代,中国1400个3000人以上的城市80 %是县衙的所在地,人数超过 1万的城市大 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
《中国的现代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
到明清时期,城镇人口还占不到(人口总 数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最多也不过十分 之一而己。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行业 概况 :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农业 手工
业
商业
综合 国力
农耕技术改进: 风力水车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私 典营 型手生工产业部:门:手私工营制手瓷业工业资发、业本纺展取织代主超业官义过营萌前手工芽代业水主导平地,位 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商品资经本主济义空萌前芽产活生跃
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世界比重(%) 人口总量
1700年 1820年 年增长率 19世纪中
中国 23.1 32.4 欧洲 23.3 26.6
0.85 4.1亿 0.21 2.67亿
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不仅在绝 对规模上,而且在增长幅度上,都雄居 世界各大经济地区之首。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见教材70页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2、冶铁:流行焦炭冶铁 3、制瓷: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 又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4、纺织: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5.缓慢发展的原因
根原—封建制度;具原—资金不足、市场狭小(国际、国内)、劳动力不足 (小农经济)、政策不利、科技落后。
1、原因: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②统治者自以为天朝上国无需与外国交流 ③防范外夷侵犯 ④遏制东南沿海反清斗争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3、影响
(1)政治:使封建统治更加腐朽
(2)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外交: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文化:妨碍中国吸收西方先进
科技文化 (5)总体: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文学:反封建的文学兴起(经楼梦、儒林外史 等)
艺术:反映市民阶层的艺术发展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较早,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 4.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5.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
经济: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但仍占绝对优势);
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
文化:反封建文学出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 原因
明清时期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表现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纺织业等私营手工业中出现
《三农与市场》江太新著
一看明清经济
从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的130年间, 从南洋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加上中日贸 易而运入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的规模。
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单位:万两)
150
100
50
0 1570—1580年 1600—1609年 1630—1640年
透过货币看明清经济
问题3:巨额白银运入中国后,是否进行了 资本的积累?
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封建制度的阻碍
农民:穷,导致国内市场小;农民守地导致劳动力缺乏
地主商人:往往买田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资本)(以本守之
政府(上层建筑):两政策重农抑商与海禁、闭关锁国
观念:儒家思想重义轻利(视金钱如粪土;君主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影响:
政治:冲击着封建制度。(它的出现从经济基础上表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
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1.97亿 1.50亿 3.10亿 4.10亿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 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面积扩 展、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等
透过生产总值看明清经济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一看明清经济
(清代盐商)积资最高者达百万两, 其趋向仍为利用其资金捐官,令子弟读书 入仕,延揽学者,购置古玩书籍,其下者 恣意挥霍。亦即过大之资本,无商业之出 路。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 商帮形成的原因: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人 地位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等种 种因素,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 为中心的商帮
3、民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更有利于民族交流。
4、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5、文化:《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介绍
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6、前代的基础
7、人民的辛勤劳动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2、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 新品种,粮食总产量增加。
—可养活众多人口。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农业生产的发展
4、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推动农业的发展, 5、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使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 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 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6、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透过人、地看明清经济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 青花瓷的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紧密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清乾隆胭脂红珐琅 彩鼻烟壶
清代粉彩瓷
上古时期 西周以后 汉代 唐代 元代 明代
纺织业发展情况表
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丝织业发展,品种丰富,花色精美 丝绸远销欧洲,“丝国” 缂丝技艺
元代
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代
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遍销全世界
陶瓷发展简史
时期
特征
新石器时代 东汉
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陶器
青瓷
白瓷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
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斗彩和五彩瓷 粉彩和珐琅彩
重农抑商政策
原始社会末期到战国 重视和鼓励商业 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思想崛起(为什么?) 汉代: 全面控制工商业 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明清: 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手工业的经济政策。
原因:①经济(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
②政治(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 充足的货币条件;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赋役制度的改革的促进作用
地区与行业 江南地区,丝织业中,手工者的转化及商 及途径: 人打入生产领域两种途径
基本特征:
(1)稀疏,微弱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2)水平低发展慢; (3)多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4)受压制,始终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评价:
①封建社会初期, 有利社会秩序稳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 确的。
②明清时期,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5、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春秋时期
冶铁业发展情况表
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南北朝时期
发明灌钢法
汉代
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北宋
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
南宋
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代
流行用焦炭冶铁
制瓷业发展情况表
东汉晚期 南北朝时期
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成功烧制出白瓷
隋唐时期 宋代
白瓷成熟期,瓷器成为不可缺的生活用品 景德镇成为“瓷都”,地方特色瓷窑体系形成
• 会馆与公所:就是他们与家乡以及同行间进行联系的纽 带,是他们在异乡可以倚靠的组织。商人们也有自己的 行业神崇拜,不同的商业行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祇是不同 的。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乔氏 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 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 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 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 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 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为中心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衣料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及经营特点
发展演变历程
经营特点(优、劣)
官营 手工业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 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 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 世代为官府劳作;资金雄 厚、规模大,分工细,质 量优;但不入市场,超经
三、明清时期的商业
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发展表现) 1、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白银)占据主导; 3、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4、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地域分工趋 势显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国内市场扩大 5、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帮形成; 6、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 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市镇发展: 江南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商业区域专业化分工 国内商品贸易发达 商业组织形式: 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
耕地面积、经人济口总迅速量增处加于、世国界内生前产列总值居世界首位
总特征
封 建 经 济 发 至 巅 峰
一、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局: 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
2、政策: 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调 整了赋税制度。(根本)
明朝北部军事地带(九边)各项费用支出额 每年即需350-450万两;
皇室消费及各项赏赐岁费也不下220-250 万两。
雍正时,支出兵饷一项,1700余万两, 文武百官俸禄(加养廉银)总计451万两。
一看明清经济
问题4:大量民间资本的去向呢?
山 西 省 灵 石 王 家 大 院
(乾隆年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 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耕地面积:明初为8.5亿亩;清朝10亿亩左右。 人口数量:明初为6600余万;1840年为4.1亿。
1377-1812年增长倍数
6 5.04
4
2 0 人口
1.18
耕地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 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 力殆尽”的政策。
“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 有充裕的劳力,……技术发展 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 力的手段。” 《中国的现代化》美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市民阶层进一步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婚 姻观念、道德观念、经商观念等)逐渐发生变化 ;冲 击着封建统治
经济: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 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 观念的挑战。 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 大
思想: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
历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发展 情 况
原始社 会末期
以物易物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
战国
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隋唐
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
宋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元
wk.baidu.com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明清
呈现新特点 (思考)
济强制,效率低,工匠反
抗···
民营 手工业
春秋战国兴起;唐宋 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 以后显著发展;明代 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中叶后,超过官营手 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商品化程度大大加
深;明中后期,雇佣劳
动出现,孕育出了资萌
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出现的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3.特征
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无人身依附,是
一种纯经济关系。
4.评价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
产关系,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传统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衰
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19世纪初,50万人口的城市: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广州、 伦敦、巴黎、江户、伊斯坦布尔
透过城市看明清经济
清代,中国1400个3000人以上的城市80 %是县衙的所在地,人数超过 1万的城市大 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
《中国的现代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
到明清时期,城镇人口还占不到(人口总 数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最多也不过十分 之一而己。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行业 概况 :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农业 手工
业
商业
综合 国力
农耕技术改进: 风力水车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私 典营 型手生工产业部:门:手私工营制手瓷业工业资发、业本纺展取织代主超业官义过营萌前手工芽代业水主导平地,位 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商品资经本主济义空萌前芽产活生跃
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世界比重(%) 人口总量
1700年 1820年 年增长率 19世纪中
中国 23.1 32.4 欧洲 23.3 26.6
0.85 4.1亿 0.21 2.67亿
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不仅在绝 对规模上,而且在增长幅度上,都雄居 世界各大经济地区之首。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见教材70页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2、冶铁:流行焦炭冶铁 3、制瓷: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 又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4、纺织: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5.缓慢发展的原因
根原—封建制度;具原—资金不足、市场狭小(国际、国内)、劳动力不足 (小农经济)、政策不利、科技落后。
1、原因: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②统治者自以为天朝上国无需与外国交流 ③防范外夷侵犯 ④遏制东南沿海反清斗争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3、影响
(1)政治:使封建统治更加腐朽
(2)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外交: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文化:妨碍中国吸收西方先进
科技文化 (5)总体: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文学:反封建的文学兴起(经楼梦、儒林外史 等)
艺术:反映市民阶层的艺术发展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较早,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 4.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5.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
经济: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但仍占绝对优势);
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
文化:反封建文学出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 原因
明清时期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表现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纺织业等私营手工业中出现
《三农与市场》江太新著
一看明清经济
从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的130年间, 从南洋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加上中日贸 易而运入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的规模。
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单位:万两)
150
100
50
0 1570—1580年 1600—1609年 1630—1640年
透过货币看明清经济
问题3:巨额白银运入中国后,是否进行了 资本的积累?
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封建制度的阻碍
农民:穷,导致国内市场小;农民守地导致劳动力缺乏
地主商人:往往买田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资本)(以本守之
政府(上层建筑):两政策重农抑商与海禁、闭关锁国
观念:儒家思想重义轻利(视金钱如粪土;君主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影响:
政治:冲击着封建制度。(它的出现从经济基础上表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
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1.97亿 1.50亿 3.10亿 4.10亿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 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面积扩 展、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等
透过生产总值看明清经济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一看明清经济
(清代盐商)积资最高者达百万两, 其趋向仍为利用其资金捐官,令子弟读书 入仕,延揽学者,购置古玩书籍,其下者 恣意挥霍。亦即过大之资本,无商业之出 路。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 商帮形成的原因: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人 地位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等种 种因素,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 为中心的商帮
3、民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更有利于民族交流。
4、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5、文化:《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介绍
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6、前代的基础
7、人民的辛勤劳动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2、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 新品种,粮食总产量增加。
—可养活众多人口。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农业生产的发展
4、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推动农业的发展, 5、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使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 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 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6、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透过人、地看明清经济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 青花瓷的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紧密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清乾隆胭脂红珐琅 彩鼻烟壶
清代粉彩瓷
上古时期 西周以后 汉代 唐代 元代 明代
纺织业发展情况表
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丝织业发展,品种丰富,花色精美 丝绸远销欧洲,“丝国” 缂丝技艺
元代
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代
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遍销全世界
陶瓷发展简史
时期
特征
新石器时代 东汉
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陶器
青瓷
白瓷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
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斗彩和五彩瓷 粉彩和珐琅彩
重农抑商政策
原始社会末期到战国 重视和鼓励商业 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思想崛起(为什么?) 汉代: 全面控制工商业 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明清: 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手工业的经济政策。
原因:①经济(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
②政治(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 充足的货币条件;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赋役制度的改革的促进作用
地区与行业 江南地区,丝织业中,手工者的转化及商 及途径: 人打入生产领域两种途径
基本特征:
(1)稀疏,微弱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2)水平低发展慢; (3)多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4)受压制,始终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评价:
①封建社会初期, 有利社会秩序稳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 确的。
②明清时期,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5、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春秋时期
冶铁业发展情况表
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南北朝时期
发明灌钢法
汉代
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北宋
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
南宋
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代
流行用焦炭冶铁
制瓷业发展情况表
东汉晚期 南北朝时期
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成功烧制出白瓷
隋唐时期 宋代
白瓷成熟期,瓷器成为不可缺的生活用品 景德镇成为“瓷都”,地方特色瓷窑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