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一、路线设计:1.路线选择:应考虑到工矿企业内部的道路网、建筑物、设备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能够连接各重要点位、最少穿越重要产区和生态保护区的最佳路线。
2.路线布局:应合理布局线路的高低架、立交和隧道等结构,防止与其他交通线路冲突,确保区域内交通系统的协调性。
3.纵断面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貌和运输需求确定路基高度和路堑填方的规模,保证列车平稳行驶和排水良好。
4.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列车类型和运输量确定正线、站线和辅助线的宽度、弯道半径和超高限界,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和通畅性。
二、轨道设计:1.轨距和轨型选择:应根据列车的速度和轴重,选择适当的轨距,并按国家标准规定选用相应的轨型。
2.道床设计:应确保道床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采用适当的材料、结构和坡度,防止发生泥石流、塌方和沉降等安全事故。
3.轨道几何设计:应根据列车的运营速度,确定轨道的超高限界、设备边界和锁闭轨的布置,保证列车行驶的稳定和安全。
4.道岔和道岔区设计:应根据站线的长度和列车的运行速度,确定道岔的数量和布置,并设计合理的道岔区,确保列车的换线和调车操作顺利进行。
三、设施设计:1.驻车线和站线设计:应根据列车的长度和停车需求,设计合理的驻车线和站线,确保列车的停车、起步和换线安全。
2.信号系统设计:应根据列车的运营速度和运行密度,设计适当的信号系统,以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和正常。
3.供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列车的牵引需求和线路长度,设计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4.通信系统设计:应设计适当的通信系统,以实现各站点之间和列车与管理中心之间的正常通信,确保铁路运输管理的准确和高效。
综上所述,工企铁路设计规范在路线设计、轨道设计和设施设计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只有合理设计和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与高效运行。
铁路设计规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信系统设计:包括通信设备布局、 通信线路设计、通信协议等方面的 设计规范
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包括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防护 措施
电气化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排 除
电气化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 护
电气化设备的运行监控和安 全防护
电气化设备的应急处理和预 案制定
列车速度控制: 根据线路条件和 列车类型,制定 合理的最高速度 限制,确保列车 在任何情况下都 不会超过限速。
坡度定义:坡度是指线路纵断面上任意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
坡度分类:根据线路性质、运营要求和工程经济等因素,分为一般坡度和限制坡度
坡段长度:坡段长度是指相邻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之间的水平距离
坡段长度要求:根据线路性质、运营要求和工程经济等因素,坡段长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列车安全、平 稳地运行
节约土地资源:优化线路设计 和布局,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 用
促进可持续发展:遵循可持续 发展原则,考虑未来发展需求
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和投资 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考虑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确保铁路运营的可持续性 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设计合规性
线路走向:根据地形、 地质、气象等条件进行 选择,确保线路安全、 经济、合理
事故。
应急预案:制定完 善的应急预案,包 括列车故障、自然 灾害等突发情况的 应对措施,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够迅 速、有效地处理问 题,保障列车的安
全运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旅客列车安全保障措施: 包括列车设备、设施的安 全检查和维护,以及列车 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 施。
GBJ12-198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年月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号年至由铁现批准修订后为国家标准自年月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三勘测国家计划委员会年月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修订说明号在规范修订过程中对其中一些重大问最后修订后的规范共分章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不具体在实行过程中铁道部年月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线路第一节区间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第二节纵断面第三节第四节车站分布第五节铁路与道路的交叉第三章路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路基面与基床第三节路堤第四节路堑第五节路基排水第六节特殊条件下的路基第七节路基防护及加固第八节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路基第四章轨道第一节轨道类型第二节钢轨及配性第三节轨枕及扣件第四节道床第五节道岔第六节轨道附属设备第五章桥梁和涵洞第一节一般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二节第三节结构第四节导流建筑物及防护工程第五节养护及安全设施第六章隧道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洞门和衬砌第三节第四节防水和排水第七章站场及客货运设备第一节一般规第二节客运设备第三节货运设备第八章通信设备和信号设备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通信设备第三节信号设备第九章机务设备和车辆设备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机务设备第三节车辆设备第十章给水排水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给水第三节排水第十一章电力供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第三节架空线路第四节第十二章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供电计算第三节牵引变电所第四节牵引网第十三章铁路行政区划分和房屋建筑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生产房屋第三节生活房屋第十四章铁路用地附录一铁路路基土石填料分类表附录二附录三旧轨总磨耗或侧面磨耗限度附录四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表附录五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主要符号线路路基挡土墙基底宽度轨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桥梁和涵洞墩台顶帽处的弹性水平位移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章总则第条以下简称第条对工业企业在运营中经常移动的半固定的殊要求的以及自行运营的专设铁路均可按各部制订的专业规范经有关部设计工业企业铁路时三废排放以及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条与工业企城乡建设农田水利协调第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铁路设备配置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建设工业企业铁路必须进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第条工业企业与全国铁路网工业企业铁路等级表划定铁路等级时运营期限不满十年的工业企业铁路不分等级按本规范有关工业企业铁路各段所通过的货运量不同时可考虑按各该段货运量相应的等级铁路标准设计但应满足根据运输组织所确定其长度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以上者第条各级铁路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不得大于下列数值级铁路级铁路级铁路第条对既有建筑物和设备满足运营第条在个别情况下如工业企业内使用特殊种类机车车辆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时第条议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二章线路第一节区间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面第条设计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小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一般宜采用和整倍数的曲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铁路等级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等条件表注限期使用的铁路规定的级铁路不得小于级铁路不得小于专为工业企业内部运输的铁路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不得小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于只使用小型机车车辆其固定轴距等于或小于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个别小曲线半径条限期使用的铁路个别曲线可第条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结合该地段的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按表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离时级铁路应大于级铁路应大于行车速度小于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小于轨超高不足保留既有复曲线时如两个圆曲线的曲率差在级铁路大于级铁路大于在特别困难时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不得小于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长度可减至第条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的最小长度应根据铁路等级及地形条件按表表注级铁路亦可缩短至第条时车站两端和桥隧地段线路的线间距变更条件不具备时增建第二线时区间直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不得小于的规定设高柱信号机不应小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纵断面第条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铁路等级地形条件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考虑与邻接铁路牵引定数相协调的最大坡度可用到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轻重车方向货流显著不平衡预计将来也不致发生巨大变化车计算速度通过的坡度第条其减缓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当曲线长度大于或等于货物列车长度时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当曲线长度小于货物列车长度时式中其坡度减缓值可按表和表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位于货物列车运行速度接近或等于计算速度的坡道上长于坡度乘以表表各种牵引种类的隧道内线路最大坡度系数表注最大坡度系数不分单双机牵引也不分单双线不分单均采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注时应作为一个隧道长度选取通过速度时可按本规范第第条纵断面坡段的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而形成的坡段端货物列车以接近计算速度运行的凸形纵断面的分坡平段和路堑级铁路可缩小至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可缩小至坡度长度表远期到发线有效长不足时坡段长度不应小于有效长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一般情况下困难条件下注型交流电力机车时应选用不大于上表中括号内的数值级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大于竖曲线半径在级铁路应为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应为其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可保留原第条除地形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在共同路基上线间距不大于在困的轨面高程差但在易受雪埋的个别地段轨面高程差不应大于于改建既有线纵断面利用道碴起道时起道高度不宜超过减薄得小于降低轨面高程不宜采用挖切路基的措施第二节其他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第条其曲线半径级铁路不得小于级铁路不得小于级铁路不得小于级铁路不得小于补机摘挂的至的曲线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改建站场时仅在特别困难条件下能够符合安全运输的需要线上但其曲线半径级铁路不得小于级铁路不得小于到发线按纵列式布置的车站如设在反向曲线上时每一运行第条第条办理编解作业的调车牵的曲线上特别困仅供列车转线及取送作为工业企业内部运输设置的站场的牵出线布置在半径不小于的曲线上仅供列车转线及取送作业的况条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调车运行的联络线其平面可采用不低于级得小于仅行驶固定轴距小于的机车时可采用不小于在连接线和其他线上仅行驶固定轴距小于第条企业内部运输的这类线路可保留复第条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其半径不应小于相邻道岔在调车运行的联络线插入直线段不应小于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率为时上述直线段可采用时可不插入道岔与其相邻的缓和曲线间第条转车盘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进库最长车辆的长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纵断面第条车站的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的车站布置形式第条车站坡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特作业的中间站可设在不大于改建无调车作业的车站可设在不大于站在困难条件下可将道岔咽喉区设在限制坡度减但不得大于不得大于有充分依据时车站道岔咽喉区外正线上的个别道岔和渡线可设在不大于第条驼峰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坡度不应大于车场道岔区以外的牵出线应设在面向调车线不大于牵出线可渗在面向调车线的上第条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范围内的线第条可设计为不大于应大于为工业企业内部三角线的尽头线应设在平道或面向车挡不大于第条运输组织但不大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间平道长度可减为第条纵断面坡段的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调车运行的联络线和改建既有车站可保留纵断面车站到发线在级铁路上大于时应以半径为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上大于应以半径为级铁路上可采用在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上可采用调车运行的联络线和应采用不小于半径的竖曲线连接可采用不小于第条在困难条件下道岔可设在半径不小于当竖曲线半径小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三节桥和隧道范围内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平面第条特大桥和大桥宜设在直线上跨度大于或桥长大于半径对级铁路不应小于对第条须设在曲线上时断面第条明桥面跨度大于或桥长大于的明桥面和无碴桥面桥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对级铁路不宜大于其他线路不宜大于并确第条隧道内的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隧道坡度不宜小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四节车站分布第条新建铁路车站应按下列要求分布与铁路网考虑地形第条第条可增设第五节铁路与道路的交叉第条铁路与道路交叉叉但对于初期运量不大不影响行车安全时第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下列要求在距道口外不小于范围内机动车辆司机可看到道口两侧火铁路与道路平交道口视距表厂区内其他线路上道口的视距可根据列车或调车运行速度结合具体情况计算确定当道口不符合上述要求或交通量较大时小于厂区内线路如受地形限制表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注在特殊困难条件下辆的不应小于道口铺砌应因地制宜并满足下列要求看守的道口应设置道口看守房和带有信号的栏木者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三章路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下列情况的路基及其附属工程应考虑作个别设计工程地质三节表和第四节表规定的路基等于或大于第条加至少设计洪水频率在重车方向年货运量为及以上的级铁路和工业企业生产不允许中断行车的铁路应为重车方向年货运量为以下的级铁路和级铁路应为重车年货运量为及以上的级铁路和工业企业生产不允许中断行车的铁路小于以下的级铁路和级铁路小于和进行设计高度后至少级铁路应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限期使用的铁路应采用第条路肩高程应高出最高地下水位或最高地面积水高出的数值应视土的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和临界冻结深度来断层等措第条改建既有线与增建第二线铁路的路肩高程应符合本章第条和第当改建既有线的设计水位高于既有线路肩高程第条厂矿作业区内线路的路肩高程应结合具体情第条在易于积雪的地区新建正线及站场的站坪宜年的每年最大积雪厚度的平均值第条路基及挡土墙作力学稳定性与强度检算时列中路基边坡的稳定系数不应小于可减小到第二节路基面与基床基面第条区间路基面宽度级铁路的路堤采用路堑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级铁路均采用表注级铁路重车方向年货运量大于或等于时采用小于时采用值一边不应小于等干地区的易风化泥质岩石应按非渗水土考虑可根据采用的轨道类型而定并应保持其路肩宽度不小于第条区间单线曲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应在曲线外侧按表的规定加宽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注限期使用铁路曲线路基的外侧加宽第条从站场外侧的线路中心线至路基面边缘的宽度不应小于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基面宽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由线路中心线至道床顶面上离均不得小于第条成上宽高单线或双线的路基为岩渗水土平均降水量大于渗水土路基的路肩施工高程向渗水土路基的路肩施工高程用渗水第条站场路基面应设有倾向纵向排水设备的横向坡度站场路基横向坡度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续表同一坡面上的线路数量按表第条或两侧每隔平台尺寸应床第条路肩施工高程以下以上部分为路基基基床分表层及底层两部分重车方向年货运量为及以上的级铁路由路肩施工高程以下下以下的级铁路和级铁路由路肩施工高程以下下基床土的压实应达到表基床土的压实标准表注在年平均降水量低于值可按表列系数减小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路堤基床为渗水土而其下部填料为非渗水土时非渗水土顶面应做成路堤基床表层的填料应按下列原则选用其次为当选用组填料的砂粘土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碎石土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应大于用路堤高度低于的低路堤自路肩施工高程下范围应符合第路堑基床表层如换填渗水土降水量大于为每侧第三节路堤第条浸水部分宜选用渗水土作填料第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如路堤基底情况良好路堤边坡最大高度及其坡度可按表路堤边坡坡度表注如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边坡采用干砌者其边坡坡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条路堤各部位均应分层铺填相对密度表注桥梁缺口指桥台背后上方长度不小于桥台高度加的范围涵管缺口指涵管两侧每边不小于涵管孔径两倍的长度范围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规定的相对密度第条规定的压实系数含水量压实系数表注值按表列数值减小第条如将渗水土填在非如非渗粒大小悬殊时当分层填筑困难时侧各不小于第条当路堤边坡高度超过表可按公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式中第条路堤坡脚外应设置不小于宽的天然护道第条但在路堤高度低于其他情况的路堤基底应按下列要求处理度不应小于对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覆盖层较厚或基底有松软地层时应检算基底如松土厚度不大于并分层情况挖除淤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四节路堑第条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不超过路堑边坡坡度表注当边坡垂直高度大于可采用阶梯式中部设平台可不受本表的限制第条和其他不良土质路堑中带截水沟或挡水墙的平台其宽度不宜小于在年平均降水量低于平台宽度可不小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质条件和边坡高度而定宜为第五节路基排水第条考虑桥涵镇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相配合使经路合理并保证足够的排水能第条当地面横坡明显路堤的排水沟或路堑的天沟横坡不明显路堑边地平台可根据需要设置第条无弃土堆时天沟边缘至堑顶距离不宜小于当土质良好第条坦地段或反坡排水地段有困难时可减至修建反向侧沟将增大土石方和圬工工程的困难条件下第条一般可采用底部宽度为其深度在级铁路上为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雨地区和岩石路堑侧沟的深度可减为反坡排水地段或坡度小于深度可减为可采用底宽同可为应视土质及边坡高度而定粘性土可为第条应高出上述流量水位备需引向路堑侧沟排流量大时在出口处宜设有消能第条刷或渗漏的加固措施湿陷性黄土路堑的侧沟有集中水流进入天沟第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车场内横向排水设备之间的攫离在满足排出纵向汇水流量的条件下穿越线路的横向排水建筑物的坡度不应小于特别困难时不宜超过及管道的管径和横向坡度等确定一般可跨越宜大于第条在困难条件下可减为暗沟边墙和隧洞衬渗水暗沟的排水孔应置于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起其基底应埋入隔水层内不小于边宜设置在含水层下的较坚实的土层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渗水暗沟渗水隧洞的检查井应设在平面转折和纵坡由陡变施工和维修的要求兼起渗水作用的检查井的井壁第六节特殊条件下的路基第条施在滑坡的适当部位设置抗滑桩上部减重第条崩塌地段路基第条并应根据岩堆发展阶段物质成份稳定程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当采用细砂浸水部分的边坡坡度一般情况可按不浸水时的边坡放缓一应经稳定防护工程及其导流建筑物的顶面路堤两侧有水头差时物第条如有困难应经稳定检算确定水下边坡坡顶面高程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倍低水位时第条施挤密砂桩宜为路堤高度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在泥沼地区修筑路堤路堤预计沉陷到泥沼中的部分面第条在裂土地段建筑的路基边坡性质有的裂土路基稳定边坡坡度等确定可参照表裂土路基边坡坡度及平台表第条路应达到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盐渍土路基容许含盐量表注氯盐渍土的容许含盐量在干燥度大于小于设置毛细水隔断层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防止路堤出现冻害和填土再盐渍应采取加固措施或适当加宽路基第条第条必第条路堤基底为富。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铁路线路的轨道设计
轨道结构类型选择
钢轨类型选择:根据线路等级、运输需求和车辆类型选择合适的钢轨类型, 如重轨、轻轨等。
轨枕类型选择:根据线路荷重、轨道结构和运营条件选择合适的轨枕类型, 如木枕、混凝土枕等。
道床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维护要求选择合适的道床类型, 如碎石道床、沥青道床等。
设计原则:纵断面线形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的原则,尽量减少工程 量,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注意事项:在纵断面线形设计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坡度过陡或坡长过长,以减少工程风险和运营维 护成本。同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对线路的影响,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YOUR LOGO
铁路线路设计规 范
韵,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韵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铁路线路的轨道 设计
铁路线路设计的 基本原则
铁路线路的桥涵 设计
铁路线路的线形 设计
铁路线路的隧道 设计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于大型桥涵,应优先采用预制 桥梁段的拼装施工方法,以提高 施工效率。
在特殊情况下,如地质条件复杂、 工期紧迫等,可采用特殊施工方 法,如喷射混凝土、预制桥梁段 顶推等。
铁路线路的隧道设计
隧道分类及适用条件
隧道分类:根据隧道长度、埋深、施工方法等不同,隧道可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和特长隧道
适用条件:不同长度的隧道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短隧道适用于地形简单、埋深较浅的地区;中 隧道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埋深适中的地区;长隧道和特长隧道适用于地形复杂、埋深较大的地区
铁路设计规范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2009-10-10 08:42:44)转载标签:分类:工作学习铁路路基规范学习站场总结今天,没有太多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便拿出了一整天的时间来研读《路基规范》,考虑以后工作的需要,总结如下:1、在单线铁路中,硬质岩石路堑及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路基,其路肩高程应高于土质路堤的路肩高程;在双线铁路中,并行不等高或局部单线地段的路肩高程应高于双线铁路并行等高地段土质路堤的路肩高程。
对新建铁路,全线的线路纵断面均按土质路堤标准进行设计,线路纵断面上的高程为路肩设计高程。
然而,绝大多数铁路中不仅有土质路堤(路肩宽度为0.8m),而且有路堑(路肩宽度为0.6m)、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路基,曲线地段还要对曲线外侧进行加宽,软土路堤和高路堤还要对路基面两侧进行加宽;双线铁路中还有局部单线路基。
为使不同类型路基地段的轨面高程保持一致,并保证道碴厚度和路肩宽度满足要求,路基设计时须对线路纵断面的路肩设计高程进行抬高或降低(曲线加宽地段的曲线外侧、路基面两侧需加宽的软土路堤和高路堤)。
对上面提到的路肩抬高尺寸按《路基规范》p8的公式进行计算,曲线地段路基加宽按p11的公式进行计算,高路堤地段路基面加宽按p26的公式进行计算。
不同填料的基床表层衔接时,应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在双线铁路中并行等高段与局部单线地段连接时,应在局部单线地段逐渐顺坡至并行等高地段,其顺坡长度不应小于10m。
2、路基基床应分为表层及底层,表层厚度为0.6m。
底层厚度为1.9m,总厚度为2.5m,表层需采用渗水性较强的填料,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应设4%的人宇排水坡。
路堤基床表层填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Ⅰ级铁路应选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当缺乏A组填料时,经经济比选后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Ⅱ级铁路应优先选用A组填料,其次为B组填料。
对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及轨道布置原则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及轨道布置原则铁路工程的设计规范要求及轨道布置原则是确保铁路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铁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以及轨道布置的原则。
一、设计规范要求1. 安全性要求:铁路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设计的安全性。
包括工程强度、防洪、防火、防震等方面的要求,以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运输。
2. 效益性要求:铁路工程设计要考虑运营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确保投资回报。
包括线路的高速化、运行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和竞争力。
3. 环境友好性要求:铁路工程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包括噪音、振动控制、排污措施等方面的要求,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基础设施要求:铁路工程设计要符合基础设施要求,确保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包括土壤工程、桥梁隧道、道岔及信号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行。
二、轨道布置原则1. 轨道线型原则:轨道线型应尽量遵循直线和缓曲线的原则,减少曲线半径和坡度的变化。
直线和缓曲线的铺设有利于列车的稳定运行,减少能耗,提高行车速度。
2. 轨道坡度原则:轨道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确保列车在上坡和下坡时的行车安全和运行效果。
坡度过大会增加列车的能耗和制动能力,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3. 轨道曲线原则:轨道曲线的半径应根据列车设计速度和运行要求进行选取。
过小的曲线半径会引起列车的侧向加速度增大,增加行车风险,降低运行速度。
4. 轨道标准原则:轨道的标准要根据设计速度和运营要求确定,并符合国家标准规范。
轨道的标准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安全性和行车效果,必须合理选择和使用。
5. 轨道交叉原则:轨道的交叉应采用合适的方式,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行。
交叉的设置要遵循信号控制原则,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和顺畅。
总结:铁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及轨道布置原则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设计规范要求包括安全性、效益性和环境友好性要求,而轨道布置原则涉及线型、坡度、曲线、标准和交叉等方面。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件。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铁路工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铁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内容和要点。
一、设计原则在进行铁路工程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首先,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其次,要根据客观条件合理布局线路和站点。
此外,设计还需综合考虑地质、气候、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二、线路设计铁路线路设计是铁路工程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主要包括线路纵、横断面设计、平面布置设计和弯道设计等。
在线路设计中需考虑交通量、线路等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合理确定铁路线路的位置和技术参数,以满足运输需求和运行要求。
1.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指根据铁路线路的地形起伏,确定不同区段的高度、倾斜度和高差等参数的过程。
设计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和交通要求,合理选择切土、填土、隧道、桥梁等工程形式,以保证线路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指铁路线路的截面形状和尺寸设计。
设计时需考虑到列车的通过空间、供排水、岩土开挖与支护等因素,确保铁路线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平面布置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是指铁路线路在宽度和位置上的布置。
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交通流量、乘客需求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线路的位置和布局,以确保铁路的运输效益和安全性。
4. 弯道设计弯道设计是指铁路线路中的曲线部分设计。
在弯道设计中,需考虑列车速度、弯道半径和曲线过渡等因素,以保证列车在曲线上的稳定行驶和乘客的舒适感受。
三、桥梁设计桥梁是铁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铁路工程的安全和运行效果。
桥梁设计应根据地质、水文、交通量和线路等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和设计参数,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和安全可靠。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415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1982年至1985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已修订完毕,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21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我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会同冶金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机械部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化工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设计院,共同对《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总结了原规范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对其中一些重大问题作了专题讨论。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14章和5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章节,充实内容,扩大适用范围,修改划分铁路等级的规定,取消厂外线和厂内线分类,修改不恰当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删去非本规范范围和过繁、不具体、缺乏实用意义以及技术陈旧的条文,补充缺漏和不完善的条文,增加新技术成果等。
在实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415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1982年至1985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已修订完毕,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21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我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会同冶金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机械部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化工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设计院,共同对《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总结了原规范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对其中一些重大问题作了专题讨论。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14章和5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章节,充实内容,扩大适用范围,修改划分铁路等级的规定,取消厂外线和厂内线分类,修改不恰当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删去非本规范范围和过繁、不具体、缺乏实用意义以及技术陈旧的条文,补充缺漏和不完善的条文,增加新技术成果等。
GB50090-99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及铁道部要求,在国家计划委员会1985年发布的《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J90—85的基础上,对其部分内容补充、修订而成。
本规范主要包括总则、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车站分布、铁路与道路交叉和正线轨道等技术内容。
本规范根据我国铁路的技术发展方向,本着逐步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体现铁路科技进步和注重投入产出的原则,吸取了原规范执行以来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成功经验和大量的专题科研成果,引入了不同线路采用并合理匹配不同层次的技术标准和装备的设计思想,突出了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合理配套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协调设计的系统观念,力求避免设计标准的“大而全”、“小而全”,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后,增订和修订了如下主要内容:1.本规范所适用的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由120km/h提高到140km/h。
2.删除了与蒸汽机车牵引有关的技术内容和不属于本规范制订的内容。
3.新增了分路段选择设计行车速度及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新增了部分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定原则。
5.修订了新建铁路设计年度的划分。
6.修订了划分铁路等级的临界运量标准。
7.修订了各级铁路最小圆曲线半径标准。
8.修订了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和夹直线最小长度等平面设计标准。
9.修订了各级铁路限制坡度标准。
10.修订了线路纵断面连接标准和车站站坪最大坡度标准。
11.新增了双线铁路车站分布标准。
12.新增了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的设备维修“天窗”标准。
13.修订了中间站和会让站的分布原则。
14.修订了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15.新增了有人看守道口的交通量标准和安全防护设备配置要求。
16.新增和修订了部分道口平纵断面设计标准。
17.修订了正线轨道类型划分标准,新增了Ⅲ型混凝土枕的铺设标准。
18.新增了跨区间无缝线路的一般规定。
19.修订了无缝线路道床顶面宽度标准。
20.修订了正线道岔号数选择的规定。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前)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通计标〔1987〕2415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1982年至1985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已修订完毕,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21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我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会同冶金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机械部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化工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设计院,共同对《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总结了原规范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对其中一些重大问题作了专题讨论。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14章和5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章节,充实内容,扩大适用范围,修改划分铁路等级的规定,取消厂外线和厂内线分类,修改不恰当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删去非本规范范围和过繁、不具体、缺乏实用意义以及技术陈旧的条文,补充缺漏和不完善的条文,增加新技术成果等。
在实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
[整理]GBJ12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7:32:59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415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1982年至1985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已修订完毕,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21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我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会同冶金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机械部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化工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设计院,共同对《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TJ12—74(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总结了原规范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对其中一些重大问题作了专题讨论。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14章和5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章节,充实内容,扩大适用范围,修改划分铁路等级的规定,取消厂外线和厂内线分类,修改不恰当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删去非本规范范围和过繁、不具体、缺乏实用意义以及技术陈旧的条文,补充缺漏和不完善的条文,增加新技术成果等。
在实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
工业企划铁路设计规范标准
工业企划铁路设计规范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工业企划铁路设计提供规范标准,确保工业企划铁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针对工业企划铁路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线路选择、线路设计、车站布局等,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和建议。
2. 线路选择2.1 国家政策和规划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要求,工业企划铁路的线路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与国家铁路网的衔接性良好;- 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需要;- 考虑环保因素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2.2 线路优化分析在线路选择过程中,应进行线路优化分析,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地形和地质条件;- 百货运输需求和流量预测;-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对于工业企划铁路的运行影响和成本。
3. 线路设计3.1 设计参数工业企划铁路的线路设计应满足以下设计参数要求:- 线路等级:根据货物运输需求和运行速度确定;- 最大坡度和曲线半径:考虑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线路宽度和轨距:根据列车类型和可行性研究确定。
3.2 设计标准工业企划铁路的线路设计应符合国家铁路行业标准,并满足以下要求:- 融入环境要求,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考虑工业企划铁路的未来扩建需求;- 安全可靠,确保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正常进行。
4. 车站布局4.1 车站类型和规模根据工业企划铁路的需求和运营模式,确定适当的车站类型和规模:- 基本站和中间站的设置;- 考虑货物装卸和列车运行的需要。
4.2 设计要求工业企划铁路车站的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 线路进出口的合理布置;- 车站设备和设施的配置;- 客运和货运区域的划分;- 人员和货物流动的便捷性。
5. 结论本文档中提出了工业企划铁路设计的规范标准,涵盖了线路选择、线路设计和车站布局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工业企划铁路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保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要求,同时满足工业企划铁路的需求。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概述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概述铁路工程的设计规范是确保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高效的重要指导文件。
本文将对铁路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概述,并以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介绍。
一、轨道设计规范要求1. 轨道几何要求:轨道几何的设计应满足列车运行、保障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的要求,包括曲线半径、坡度、水平和垂直曲线过渡长度等。
2. 轨道线路布置规范:要求合理布置站场、调车线、存车线等,确保车辆运行和停放的顺畅。
3. 高架线路设计:高架线路设计要考虑到承载能力、防护措施、抗风能力等,保证高架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4. 轨道电气化设计:轨道电气化设计要满足供电可靠性、电压稳定性、接触网强度等要求,确保电气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桥梁设计规范要求1. 桥梁类型选择及构造设计:根据不同的跨度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桥梁类型,进行承载、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
2. 抗震设计规范:考虑到地震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对铁路桥梁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
3. 通航桥梁设计规范:对于需要设置通航桥梁的地区,需要满足通航船舶的通过要求,保证航道的畅通。
4. 桥梁材料选择及防腐防蚀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采取措施防止桥梁受到腐蚀和损坏。
三、隧道设计规范要求1. 隧道线路布置设计规范:确保隧道线路的平直度、上下坡度的合理安排,以及与隧道口的过渡方式。
2. 进出口设计:考虑到列车的平稳进出和通风需求,进出口的设计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3. 隧道支护及排水措施:确保隧道的稳定性,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并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4. 隧道照明及通风设计:提供足够的照明和通风设施,确保隧道内的照明和通风条件符合要求。
四、车站设计规范要求1. 站台设计规范:站台的长度、宽度、高度等要满足列车停靠和乘客上下车的需求。
2. 站房设计规范:站房的布局、设施、出入口设置等需要满足乘客候车、购票、进出站等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3. 车站设备规范:包括自动售票机、安全检查设备、广播系统、紧急报警设备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国家有关铁路建设的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标准轨距(1435mm)铁路(以下简称“工业企业铁路”)工程及设备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企业铁路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运营中经常移动的、半固定的、生产过程有特殊要求的以及自行运营的专设铁路,均可按各部制订的专业规范或补充规定设计。
工业企业铁路,凡列为全国铁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经有关部门批准者,可按路网铁路的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如在近期内主要承担工业企业运输时,对轨道及其他易于改变的建筑物和设备仍按本规范有关条文设计。
设计工业企业铁路时,还必须执行国家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三废”排放以及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3条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与工业企业总布置、城乡建设、农田水利、铁路网以及其他交通运输系统相协调,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运输需要,便于相邻工业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沿线地方客货运输。
第1.0.4条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铁路设备配置,应结合各工业企业特点,符合生产流程,遵守路(铁道部所属的单位,下同)厂(工业企业,下同)统一技术作业规定,简化交接程序,提高运营效率。
并应力求紧凑合理,充分利用地区公用设施,尽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各种结构应广泛采用轻型和标准设计。
适应快速施工,合理节约材料,并尽量使用钢材、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等代替木材。
第1.0.5条建设工业企业铁路必须进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选,提出建设的依据。
第1.0.6条工业企业与全国铁路网、港口码头、其他企业、原料基地及厂矿生产单位间衔接的工业企业铁路,应按工业企业远期或最大设计能力所承担重车方向的货运量划分等级,采用表1.0.6的规定。
任务书中明确,或在初步设计中提出论据,经审批确定。
运营期限不满十年的工业企业铁路不分等级,按本规范有关限期使用铁路的规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国家有关铁路建设的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标准轨距(1435mm)铁路(以下简称“工业企业铁路”)工程及设备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企业铁路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运营中经常移动的、半固定的、生产过程有特殊要求的以及自行运营的专设铁路,均可按各部制订的专业规或补充规定设计。
工业企业铁路,凡列为全国铁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经有关部门批准者,可按路网铁路的有关设计规进行设计。
如在近期主要承担工业企业运输时,对轨道及其他易于改变的建筑物和设备仍按本规有关条文设计。
设计工业企业铁路时,还必须执行国家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三废”排放以及其他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1.0.3条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与工业企业总布置、城乡建设、农田水利、铁路网以及其他交通运输系统相协调,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运输需要,便于相邻工业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沿线地方客货运输。
第1.0.4条工业企业铁路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铁路设备配置,应结合各工业企业特点,符合生产流程,遵守路(铁道部所属的单位,下同)厂(工业企业,下同)统一技术作业规定,简化交接程序,提高运营效率。
并应力求紧凑合理,充分利用地区公用设施,尽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各种结构应广泛采用轻型和标准设计。
适应快速施工,合理节约材料,并尽量使用钢材、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等代替木材。
第1.0.5条建设工业企业铁路必须进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选,提出建设的依据。
第1.0.6条工业企业与全国铁路网、港口码头、其他企业、原料基地及厂矿生产单位间衔接的工业企业铁路,应按工业企业远期或最大设计能力所承担重车方向的货运量划分等级,采用表1.0.6的规定。
等级时,应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或在初步设计中提出论据,经审批确定。
运营期限不满十年的工业企业铁路不分等级,按本规有关限期使用铁路的规定设计。
工业企业铁路各段所通过的货运量不同时,可考虑按各该段货运量相应的等级铁路标准设计,但应满足根据运输组织所确定的牵引定数的需要。
以调车运行的工业企业铁路,可根据其作用或长度选定其技术标准:一、自接轨点通往企业站(车场)间和企业站(车场)相互间的联络线路;工业企业通行线路;以及自接轨点或分岔处引向作业场围外(不包括衔接的作业或停车线段)的衔接线路,其长度在2Km以上者,应按调车运行的联络线设计。
二、自接轨点或分岔处引向作业场围外(不包括衔接的作业或停车线段)的衔接线路,其长度在2km及以下者,以及其他连接线路,可按连接线设计。
第1.0.7条各级铁路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不得大于下列数值:Ⅰ级铁路 70km/hⅡ级铁路 55km/hⅢ级铁路 40km/h第1.0.8条工业企业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类型、能力及技术标准,应根据运输性质、设计运量(包括货运波动量)以及与路厂的发展互相配合确定。
一般对易于改变的应按近期设计运量(包括货运波动量)进行设计,并宜考虑将来发展扩建的可能,对不易改变的应根据工业企业远期或最大设计能力所承担的运量确定。
对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应考虑充分利用,不得轻易大拆大改;对过渡性或限期使用的建筑物和设备,应采用简易型式,满足运营期间需要。
第1.0.9条工业企业铁路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在个别情况下,如工业企业使用特殊种类机车车辆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时,各有关部门可制订特种建筑限界,但如需要路网机车(包括调车机车)车辆进入时,应商得铁道部所属有关铁路局同意。
第1.0.10条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接轨,在既有线上应与该管铁路局取得协议;在新线上应与该管铁路设计单位取得协议;在既有工业企业铁路上接轨,应与该管企业和铁路局取得协议。
第二章线路第一节区间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Ⅰ)平面第2.1.1条设计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
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一般宜采用4000、3000、2500、2000、1500、1200、1000、800、700、600、550、500、450、400、350、300、250和200m。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上列半径间1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铁路等级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等条件,比选确定,其数值不应小于表2.1.1规定。
在个别情况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可采用小于表2.1.1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但Ⅰ级铁路不得小于300m,Ⅱ级铁路不得小于250m。
专为工业企业部运输的铁路,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80m;厂矿区当场地狭窄,只使用小型机车车辆,其固定轴距等于或小于4600mm时,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5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曲线半径可采用非整米数,其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铁路标准比选确定。
在困难条件下,按上述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个别小曲线半径,可予保留。
第2.1.2条设计新线不应采用复曲线。
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
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
限期使用的铁路,在困难情况下,有充分依据时,个别曲线可采用复曲线。
增建第二线时,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平面曲线,宜设计为与既有线经过校正的同心圆曲线。
第2.1.3条直线与圆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结合该地段的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按表2.1.3数值选用。
有条件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
改建既有线,在线路条件和建筑物限制等困难条件下,可在同一曲线的两端采用不等长的缓和曲线。
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离时,如受最小圆曲线长度限制,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反向曲线的曲线半径:Ⅰ级铁路应大于2000m,Ⅱ、Ⅲ级铁路应大于1000m。
行车速度小于30Km/h的铁路,其曲线半径等于或大于700m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小于700m时,应设20m的缓和曲线,但外轨超高不足10mm者,亦可不设。
保留既有复曲线时,如两个圆曲线的曲率差在Ⅰ级铁路大于1/2000、Ⅱ级和Ⅲ级铁路大于1/1000时,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其长度根据计算确定。
在特别困难时,亦可保留复曲线原状。
第2.1.4条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在困难条件下,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可减至14m。
第2.1.5条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的最小长度,应根据铁路等级及地形条件按表2.1.5的数值选用。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如按上述夹直线标准将引起大量工程时,Ⅰ级铁路亦可缩短至20m。
第2.1.6条增建的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一侧,如需换侧时,宜在曲线上或车站附近进行。
车站两端和桥隧地段线路的线间距变更,宜在附近曲线完成。
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第二线用较大半径的反向曲线完成。
增建第二线时,区间直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不得小于4m;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曲线半径和超高条件按表2.1.6的规定加宽。
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并行时,直线地段线间距如两线间设高柱信号机,不应小于5.3m,如不设高柱信号机,可采用5m。
曲线地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加宽。
(Ⅱ)纵断面第2.1.7条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铁路等级、牵引种类、地形条件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考虑与邻接铁路牵引定数相协调,在采用限制坡度将引起巨大工程的地段,经过比选,可采用加力牵引坡度。
限制坡度和加力牵引坡度,一般不应超过表2.1.7所列数值。
限期使用的铁路可采用Ⅲ级铁路的规定。
个别情况下,如有充分依据。
限期使用的铁路,采用蒸汽牵引的最大坡度可用30‰。
加力牵引坡度的数值应根据限制坡度、采用的机车类型和加力牵引方式计算确定。
轻重车方向货流显著不平衡,预计将来也不致发生巨大变化,且轻、重车方向采用不同的限制坡度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时,经过检算和比选,在轻车方向可采用大于重车方向所采用的限制坡度,但不得超过该级铁路的最大坡度,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列车制动安全;二、在轻车方向列车运行速度不低于机车计算速度;三、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需要。
改建既有线时,对局部超过限制坡度的地段,如因降坡将引起大量工程,且运营实践和牵引计算证明可以利用动能以不低于机车计算速度通过的坡度,可予保留。
增建第二线时,对既有线超过限制坡度的地段,可作为行车方向的下坡线。
第2.1.8条最大坡度应包括下列坡度减缓(或折减)值:一、平面曲线(指未加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下同)围的曲线阻力所引起的坡度减缓。
其减缓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当曲线长度大于或等于货物列车长度时:Δir=700/R(2.1.8-1)当曲线长度小于货物列车长度时:Δir=12.2×Σα/l(2.1.8-2)式中Δir——曲线阻力所引起的坡度减缓值(‰)R——曲线半径(m)l——减缓坡段长度,当其大于近期货物列车长度时,则l采用近期重车货物列车长度(m)α——减缓坡段长度(或货物列车长度)平面曲线偏角(°)二、位于货物列车运行速度接近或等于计算速度的坡道上的小半径曲线围,应考虑机车粘着系数的降低所引起的坡度减缓。
其坡度减缓值可按表2.1.8-1和表2.1.8-2采用。
坡道上长于500m的隧道,其坡度不得大于最大坡度乘以表2.1.8-3系数所得的数值。
位于曲线地段的隧道,应先进行隧道折减,再进行曲线减缓。
燃、蒸汽牵引的铁路还应检算机车进入隧道的速度,如低于表2.1.8-4规定时,应在洞外设计加速缓坡。
②采用蒸汽牵引的双线隧道线路最大坡度系数,不分单、双机牵引,均采用表单机牵引数值。
四、改建既有线,如按上述规定减缓(或折减)将引起巨大工程时,可按本规第2.1.7条超限坡规定处理,或采取其他措施。
第2.1.9条纵断面坡段的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一般不宜小于表2.1.9-1规定的长度,但因坡度减缓(或折减)而形成的坡段、缓和坡段、两端货物列车以接近计算速度运行的凸形纵断面的分坡平段和路堑代替分坡平段的人字坡段以及枢纽线路疏解区,Ⅰ、Ⅱ级铁路可缩小至200m,Ⅲ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可缩小至100m。
10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00m的坡段长度。
最小坡段长度必须满足设置竖曲线的要求。
二、相邻坡段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最大不得超过表2.1.9-2的规定。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Ⅲ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大于5‰时,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竖曲线半径在Ⅰ、Ⅱ级铁路应为5000m,Ⅲ级及限期使用的铁路应为3000m。
改建既有线时,如有充分依据,其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可保留原数值。
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如既有坡段系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连接时,可保留不低于上列相应规定的既有线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