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山东调查报告-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研
潍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总结

潍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总结
潍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潍坊市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潍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潍坊市加强了非遗名录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通过对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建立了一份详实的非遗名录,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等多个方面的非遗项目。
这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也为后续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潍坊市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
针对各个非遗项目,潍坊市
积极组织培训班和传承人选拔,培养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才,并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资助和扶持,让他们能够在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潍坊市还重视非遗项目的传统传播和宣传工作。
通过举办各种非遗文化节、展览和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来。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和学习非遗项目。
总的来说,潍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潍坊市将继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关于“关注文化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潍坊杨家埠村木版年画”的调查报告

关于“关注文化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潍坊杨家埠村木版年画”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
本文旨在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二、调查时间2013年1月21日——2013年1月25日三、调查对象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摘要:潍坊市的杨家埠村是风筝的故乡,也是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杨家埠木版年画,则是驰名中外,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列齐名,被称为中国的三大年画产地。
这里还分布明清时期典型的民间建筑四合院。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陈列展出,题材广泛,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发利用正文:杨家埠不仅是鸢都著名风景区,也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盛产地之一,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潍坊杨家埠人,对杨家埠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对杨家埠的社会民俗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但先前也准备了详细的材料,作为一个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者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说起山东潍坊市,我想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潍坊的风筝特别漂亮,潍坊的木板年画色彩鲜艳,风格纯朴。
潍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总结

潍坊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总结
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民间舞蹈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潍坊市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首先,潍坊市加强了非遗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通过对各地非遗项目的深入调研,建立了详实的档案资料,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潍坊市还加大了对非遗传承人的挖掘和培训力度,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潍坊市注重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
针对不同的非遗项目,潍坊市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举办非遗项目的展示活动、传统技艺的培训班等形式,潍坊市不断激发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潍坊市还加强了非遗项目的传统文化传播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潍坊市将非遗文化带到了更多的人们面前,增强了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潍坊市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潍坊市的非遗文化将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潍坊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潍坊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推动潍坊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包括潍坊风筝、潍坊剪纸、潍坊泥塑等。
潍坊风筝是潍坊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潍坊风筝以其丰富的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潍坊风筝在造型上多采用鸟、鱼、虫等动物形象,这些形象既艺术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剪纸、贴画、绘画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体现了潍坊传统工艺的精髓。
潍坊风筝的独特风格和卓越技艺,使其成为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潍坊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
潍坊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点,建立了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科学分类和整理,为保护传承提供了便利条件。
潍坊还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通过传统工艺的师傅制度、传统文化精品保护人培养计划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潍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旅游业的结合,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潍坊风筝展览、潍坊剪纸展演等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潍坊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潍坊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潍坊还建设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向公众展示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需要手工制作和口传心授,传承人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和认同度下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受到一定的冷落。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它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非物质创造活动的产物,是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群体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对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格外重视。
本文将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展开探讨。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山东省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民俗、传统节庆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方面,山东潍坊的潍剧、济宁的说唱等都是具有独特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舞蹈方面,济南的大马灯、烟台的关山舞、临沂的皮影舞等都是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曲方面,山东潍坊的潍剧、东营的梆子戏等都是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方面,莱芜的龙泉窑、济宁的佛画等都是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方面,泰安的泰山石雕、枣庄的红木雕刻等都是工艺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民俗方面,滨州的孙吴算码、滕州的倒豆、莱芜的千合饭等都是独具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节庆方面,青州的关帝诞、济南的过火节、淄博的温汤节等都是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省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认真传承,使之发扬光大。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护工作异常繁重。
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山东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山东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山东省通过设立专门资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修复、保护和推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山东省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逐步形成一批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是我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俗文化、民间宗教、民间医药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潍坊的文化底蕴,还为潍坊的经济和旅游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潍坊民间艺术形式有小品、评书、相声、手影戏、川剧等;民间音乐有地方戏曲、民歌、话剧、小提琴艺术等;民俗文化有年节、祭祀活动、民间婚礼、丧葬仪式等;民间宗教有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民间医药有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手工艺有剪纸、绣花、陶瓷、木雕等。
为了发展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广大文化爱好者进行了大力的努力。
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策划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活动、编辑和出版相关的图书和音像产品等。
此外,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也积极承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任务。
在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传统文化爱好者、民间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创作和传播精品作品、组织和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在社区和学校推广传统文化等方式,为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潍坊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每年春节期间,潍坊市人民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春联、年画、祭祀等,这些活动成为潍坊各个社区的重要文化节日。
此外,潍坊市的商业和旅游业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地的旅游景点不仅有历史的遗迹和传统的文化建筑,还有许多美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表演,这些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潍坊旅游和观光。
总之,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得到了当地政府、文化机构、文化爱好者、民间艺术家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关注。
这种趋势不仅丰富了潍坊的文化底蕴,还为潍坊的经济和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立档保护来有效地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简要介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包括其种类、特点以及当前的保护状况。
山东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体现了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重点探讨立档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立档保护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的方法,它是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以长期保存和传承的关键手段。
文章将分析目前山东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存在的挑战和不足。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加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立档保护工作。
这些建议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料数字化保存等,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立档保护研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介绍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特点,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等。
历史与文化背景:探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如何反映山东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和地方特色。
代表性项目:列举一些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潍坊风筝、胶东大鼓、山东快书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传承和保护状况,包括面临的挑战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调研山东调查报告-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研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研山东调查报告调研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地方性、群众性特点,是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环境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威胁,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了解了山东省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感受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同时也由衷感到,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本报告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是此次调研和调研组成员以其它多种形式调研的综合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嵌银工艺胶东半岛【正文】1、调研背景潍坊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很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生存、传承、发展、变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民间艺术源于民间,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品植根民间,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发展,它们无不与潍坊地区人民的风土民情、劳动生产有关。
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及其艺术品,萌芽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又经劳动人民传承、丰富、发展并逐渐创新,逐步形成了潍坊民间艺术的独具的风范。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如果不立即加以抢救和保护,就会有消亡的危险。
从整体上看,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存在认识、专业、资金投入、传承等关键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是中国古代冶铁文明和青铜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潍坊市以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潍坊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非常丰富,包括了民俗文化、手工艺品、表演艺术、音乐和文学等多种形式。
其中,民俗文化是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有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民间娱乐“打神鞭”、端午躲债、中秋祭月等等,这些民俗活动代表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传统文化。
同时,潍坊还有许多非常有名的手工艺品,如木雕、剪纸、泥塑、红绸绣等等,这些手工艺品为潍坊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涉及到多种表演艺术,如春秋大典、魏临大鼓等等,这些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在节日、婚礼、葬礼等场合演出,是当地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潍坊还拥有丰富的音乐和文学资源,如胡琴、唢呐、地方戏曲等等,这些表现形式传递了当地人民的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近年来,潍坊市政府已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该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便更好地保护、弘扬和推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还支持特别的文化活动、展览和研究,以激发民众对于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该地方政府支持各种手工艺品和表演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以便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产品和展示方式,更好地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总而言之,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不仅代表了该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政府通过保护、弘扬和创新,将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之在新时代中更好地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活动、表演等形式传承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遗产承载着潍坊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潍坊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山东省三大古都之一,潍坊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
潍坊传统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潍剧、潍坊坠子、青州梆子等,这些戏曲形式承载着潍坊人民的情感和精神,是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十分丰富,如风筝制作、泥塑艺术、刺绣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在潍坊市民心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尽管潍坊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潍坊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面临困难,年轻人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传统文化形式的吸引力减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流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传承人老年化严重,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不高,导致传承人的流失。
由于传统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在市场经济下难以维持传承,这也给遗产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政府引导、传承人培养、市场化经营等方面入手,保护和弘扬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潍坊地区为例

农村·农业·农民2020.5B 郭西燕摘要: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刻不容缓,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传承;保护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农耕文化的进化历程中,华夏56个民族共同造就了五彩缤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脉络,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美妙动听的民俗音乐、丰富多彩的民间技艺、动人曲折的神奇故事,形成了一个地区的独特印记。
而潍坊这座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潍坊的风筝到诸城派古琴,从高密的扑灰年画到高密的剪纸,从昌邑的小章竹马到青州的花键再到高密的秧歌,从柳毅传说到秃尾巴老李传说再到公冶长传说,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璀璨的传统,更给我们带来了厚重文化底蕴的震撼。
一、潍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潍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体现民间传统技艺和民间美术的有:始于2000多年前,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形象生动、扎糊精巧的美术与工艺完美结合的潍坊风筝;始于清末,以桃核为材料,利用其自然麻纹巧妙地雕刻出各种生动景物的核雕;始于清代中叶,结合镶嵌、雕刻、绘画与铸造技法,复制仿造作为基本操作的贡献。
在过去10年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旨在改善狭窄夹持的采煤机的工作机体,揭示螺钉的负载能力与其构造参数和运行状态参数之间的定性和定量依赖性。
基于这些,我们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
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合理选择切割方案和切割器位置的研究:获得优质的煤成分和最少的粉尘排放;有效地处理含岩层和夹杂物的煤层;降低动态载荷在驱动器上。
选择合理的切割方案和将切割器放置在螺杆上的方法,包括用一台仪器进行煤切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主要结论是,随着平均切削深度值和切屑横截面的增加,煤的能耗和分解煤的产量均出现双曲线下降。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1. 引言1.1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习俗、传统节日等多种形式,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展现了山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和弘扬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传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山东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继续为山东省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习俗等,凝结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对人类文明和多样性的维护,也是传承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达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传统手工技艺和知识与实践。
口头传统和表达形式包括语言、谚语、传说、歌谣等,表演艺术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社会实践包括节日庆典、食俗等,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编织、雕刻、陶艺等。
这些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传统文化,如泰山歌舞、孔子庙会、剪纸技艺等,这些遗产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1.3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是我们作为后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一、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
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计划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和原则,对保护工作的任务、目标、要求和措施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05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同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机制。
国家设立了由文化部牵头、九个部委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文化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各省区市及所属的地市县也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和领导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因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个
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民俗文化、手工艺和传统文艺等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潍坊市
所处的地理区域、历史沿革、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为
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其中,潍坊市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潍
坊市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负责着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此外,政
府还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私营和非营利文化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以增强对潍坊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然而,要实现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还需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的
内涵和价值,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
同时,要加强国内和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将民间文化遗产休闲旅
游的概念引入潍坊市,不断增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潍坊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府和社
会应该共同努力,以切实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从而增强潍坊市的文化
魅力,推动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1. 引言1.1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潍坊地区世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表演、传统习俗、传统美食等,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潍坊人民的历史记忆、文化情感和生活智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
通过保护和传承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家园。
它蕴含着文化的底蕴和智慧,是潍坊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根基。
只有深刻理解和尊重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字数:205】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和探讨该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促进传承和发展。
研究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潍坊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加深对潍坊地区文化传统的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自豪感。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壮大,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推动潍坊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深入研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正文2.1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的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加以规范和保护。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潍坊文化调研报告

潍坊文化调研报告潍坊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潍坊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不仅体现在潍坊市的建筑景观上,还表现在潍坊市的传统艺术、民俗风情以及饮食文化上。
首先,潍坊的建筑景观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潍坊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文庙、潍坊古城墙等。
文庙是潍坊市的地标之一,建于明代,是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潍坊古城墙是中国现存保存完整的明代石城城墙,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宏伟的建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历史建筑的存在,为潍坊的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见证和载体。
其次,潍坊的传统艺术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而闻名,如潍坊剪纸、潍剧、潍坊福山木版年画等。
潍坊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通过剪纸艺术的独特手法和创意,形成了独特的潍坊剪纸风格。
潍剧则是潍坊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潍坊福山木版年画是潍坊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色彩鲜艳、画面精美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潍坊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潍坊的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潍坊龙山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
这些民俗活动通过展示传统的潍坊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了潍坊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潍坊的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样,以其特色小吃如潍坊扒鸡、潍坊糖画等而闻名。
潍坊扒鸡是潍坊的一道特色名吃,以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潍坊糖画则是潍坊特色的一种传统糖果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
综上所述,潍坊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文庙、潍坊古城墙等,这些建筑景观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潍坊的传统艺术、民俗风情以及饮食文化也是潍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潍坊文化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潍坊的历史、艺术和风俗习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潍坊的文化传统。
生活无处不非遗——山东非遗调研记

文化C ulture生活无处不非遗——山东非遗调研记文、图/本刊记者 李 晗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四个传承平台——非遗传习平台、文化传播平台、学术研究平台、市场推广平台;实施四项保护工程——资源抢救工程、技艺培训工程、设施建设工程、非遗衍发工程。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保护区定期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传统舞蹈、戏剧、曲艺、音乐表演送到民众身边,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当地政府还常年组织各类传统技艺的免费培训,为民众提供学习技艺、自主创业的机会,并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展示潍水文化,提供非遗通俗读物,将非遗保护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非遗真正能为民所用,全民共享,满足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每周再忙也会抽空参加。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
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由庆向《经济》记者表示,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是立足于对非遗保护原则的理解,注重对文化传承规律的尊重,强化对本地文化特色的发挥,整体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场景”。
他介绍说,潍坊全市已投资建成潍坊风筝博物馆、青州市非遗博物馆、潍坊红木嵌银博物馆等30余个非遗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展示厅,保护区设立以来已建成285个规范化非遗项目传习所,14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8个校园传承教育基地,30处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非遗综合性传习中心,并建成了一批村级非遗展示室。
在投资渠道上,由庆表示,采取多元互补的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保护区用于整体性保护事项的资金投入达200多亿元。
这些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自筹和个人投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保护区并不是把原有的建筑拆掉重建,而是根据原有的建筑生态来最大限度匹配进非遗项目。
其主要是为非遗传承人提供非遗综合传习的场所,形成政府主导、项目保护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的具有多元互补功能的非遗保护机制。
打组合拳:配套研培计划和社区活动仅有“场景”还不够,与之配套的还有对传承人加大补助、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深入到市级的研培学校等。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承载着潍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底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本文将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
一、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传承现状在传统技艺方面,潍坊地区也拥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如潍坊年画、潍坊木雕、潍坊陶瓷等,这些传统技艺在当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进程,这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很多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这对于潍坊的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保护力度不够,传承方式单一,存在诸多问题。
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一些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和推广,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强,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境。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一些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逐渐式微,传承人口日渐减少,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戏曲剧种可能因为没有出路而渐渐失传。
缺乏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和平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难以实现持续性和规模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应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方式,注重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加强对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教育,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和平台,建立一批专门从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研究机构和基地,为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传承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本文将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世代相传的剪纸、皮影、民间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潍坊人民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潍坊的历史和文化,也培养了市民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潍坊政府也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设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潍坊的剪纸、皮影、民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潍坊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潍坊市政府也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组织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和展览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点。
许多手工艺品制作、文化艺术表演等相关产业也随之兴起,带动了就业增加和经济收入的增长。
潍坊市政府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鼓励相关产业的创新创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对于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潍坊的独特记忆和文化符号,通过传承和发展,可以让潍坊的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并为潍坊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推广力度,以保护和发展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研山东调查报告调研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地方性、群众性特点,是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环境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威胁,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了解了山东省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感受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同时也由衷感到,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本报告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是此次调研和调研组成员以其它多种形式调研的综合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嵌银工艺胶东半岛【正文】1、调研背景潍坊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很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生存、传承、发展、变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民间艺术源于民间,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品植根民间,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发展,它们无不与潍坊地区人民的风土民情、劳动生产有关。
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及其艺术品,萌芽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又经劳动人民传承、丰富、发展并逐渐创新,逐步形成了潍坊民间艺术的独具的风范。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如果不立即加以抢救和保护,就会有消亡的危险。
从整体上看,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存在认识、专业、资金投入、传承等关键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此,我们调研小组通过暑期的调研活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提供给政府部门,来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调研概况此次实地调研活动为期七天,调研团队由文学院团委老师和中文类专业本科生组成,自2013年7月23日起至2013年7月30日以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为出发点,对潍坊地区的文化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该活动既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我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又帮助同学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且为潍坊地区相对闭塞的文化艺术氛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得到了考察地多个县、镇的热烈欢迎及肯定。
此次调研活动以深入考察山东潍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年画、嵌银工艺为中心,同时也对当地著名的泥塑、民间绘画、历史文化古迹及民间传说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
调研全部行程的具体时间安排如下:2013年6月23日:确定团队成员,设定课题方向,明确队员分工。
2013年6月24日:确定实践地点,具体到市、区、村。
2013年6月25日-6月30日:团队成员搜集整理调研课题的相关资料以及调研地点的近几年来的改建历程和未来的规划资料,了解调研主题。
制定《团队实践手册》,确定实践明细。
完成申请报告的书写。
2013年7月13日到18日:制作调研问卷、条幅、旗帜以及工作证,订购团队文化衫,印制《团队活动日志》。
2013年7月19日到20日:联系实践地级市的相关政府单位和机构。
2013年7月21日到23日:前期实地考察,各队员分别前往实践地了解当地交通、食宿、消费等状况,与当地接收单位做好沟通。
队员准备生活用品、药品等。
2013年7月23日-2013年7月30日: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路线:潍坊杨家埠→潍坊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嵌银厂2013年7月31日-2013年8月8日:根据收回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制作出相关调查统计表,整合整理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视频、录音、证明、访谈成果、宣传单、日志材料和图片等材料,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调研报告初稿,并进行初期的修改完善,做好团队总结及个人小结,将调研报告交由指导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结合指导老师的见解意见最终完善调研报告。
2013年8月9日-2013年8月18日:每个非物质文化调研结束后,整合团队实践调研成果在社区、村庄进行后期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宣传;整合提炼成果,向潍坊市政府相关单位进言献策;并将报告发表到有关杂志、网络站点。
在归校后利用实践调研资料在学校校园内通过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对调查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
此次对山东潍坊的实地调研活动虽已圆满结束,但是研究仍在进行当中。
同学们将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潍坊地区的文化经济寻找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并在社会实践的中实现自我锻炼、自我丰富、自我完善。
3、调研主题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4、调研时间2013年6月23日-2013年8月18日5、调研地点潍坊杨家埠、潍坊高密(扑灰年画厂、剪纸厂、泥塑厂)、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嵌银厂6、调研的具体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我们通过相关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了有关于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传资料,对于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得我们有重点、有层次的进行实地研究。
2、实地调查法:通过走访调研地所在政府、企业高层以及员工等相关人员,和深度访谈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国家政策以及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对其进行理解或解释性说明。
3、网上问卷调查法:潍坊市非物质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民俗文化。
我们制作了一份详实的问卷,内容涉及对潍坊非物质文化的认识程度、保护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式等,通过网络平台获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4、现实问卷调查法:调研团队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在调研地随机分发具有针对性的问卷,真实直观的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当地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对其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5、定量分析法:通过我们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了目前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以及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6、定性分析法:调研团队结合所搜集到的相关材料,以及对调研地的实地考察,听取相关专业人员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达成了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的基本共识,并针对其出现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合理性意见与建议。
7、跨学科研究法:通过研究所得并结合调研地经济发展现状、政治、地理环境、历史等情况,综合的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对我们探究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对我们提出合理性建议有一定帮助。
7、调查结果分析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语境经历着从乡土中国的日常生活到现代多元的文化市场的剧变。
此次调查重点就是观察在语境变迁下,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自身新位置的努力,以及不可避免的新的生态问题。
此次调查选题经历了从关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现状到聚焦潍坊市的地域个案,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浏览到侧重于其的产业经营。
调查方法采取了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结合的手段,通过调查问卷观察普通民众对鲁锦等民间艺术的认知情况,获得一个相对广阔的整体印象。
而对民俗事象的传承人和经营者进行深度访谈,进行知识解读和运营机制的深层个案理解。
这样既不会流于空泛,又能避免角度的狭窄。
团队努力的进入现场,走进民间艺术生产、销售、设计、传承的第一线,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主,获取了最鲜活的现场生态。
一、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一是内容丰富,分布广泛。
据调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主要分为: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
作为全国三大画市之一的潍县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高密的朴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彩塑,堪称民间艺术中的“三绝”;潍坊风筝扎糊、绘画、放俱佳,经过七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潍坊风筝飞出了国界,以友谊的使者走向世界,它的腾飞带动了潍坊经济的飞跃和发展。
精湛的潍坊嵌银漆器、仿制青铜器工艺,更是匠心独运、领标艺林;传统的潍绣、印花布、草编、绒绣、核雕、面膜,装裱、传拓、灯彩、制砚、陶艺、盆景、花边等民间手工艺品更是各具特色。
二是喜闻乐见,群众喜爱。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乡土气息浓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如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构图匀称、饱满,线条简练、刚劲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人物造型富于夸张。
它的主要工艺是手工刻版、手工印刷。
由于它植根农村,按照农民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风俗信仰而传承发展,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为装饰、美化人们的环境,丰富人民的生活起了极大的作用;它以浓郁淳厚的乡土气息和纯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显明。
如潍坊仿铜器始于清朝中期,是著名金石家陈介祺帮助艺人胥伦所创造,其铸造艺术声动,当时的皇宫和王公大卿曾为慈禧太后铸过印。
仿古铜器主要是仿制青铜器中的各种爵、鼎、卣、盘、炉、佛像,以及禽兽和历史名人,制品精制古朴典雅、形象逼真,所嵌花鸟、鱼虫、人物、仕女,姿态万千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发人思古通史。
潍坊仿古铜器经过几代能工巧匠的制作发展,能用精密铸造和失腊法铸造,已形成独特的工艺,其主要目的是为满足人民对青铜文物的珍爱、收藏和欣赏,因之应运而产生了潍坊仿古铜生产工艺。
四是技艺精湛,知名度高。
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形成了一批在区内外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品牌项目。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潍坊是中国风筝的主要产地之一。
潍坊风筝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就已进入兴盛时期。
潍邑,每逢古历的正月开始至清明后,家家户户竞放风筝,千只风筝飞舞,晴空摇景摆动。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曾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竞放风筝的“纸花如雪满天飞”的情景。
潍坊风筝是工艺与美术的巧妙结合,色彩艳丽、年画味浓,它把精巧的竹篾扎制艺术同中国传统的工笔、写意画技熔于一炉,使风筝不仅成为人民春日踏青活动的玩物;而且成为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品。
1983年以来,潍坊召开了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但带动了潍坊经济的腾飞,而且促进了潍坊的对外开放。
由此,潍坊市成为世界风筝之都,更加促进了潍坊风筝的发展,使这一民间艺术品以精巧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更加名闻遐迩。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