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岩石圈与地表形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球的圈层有哪些部分构成?
气 大
生 物




壳 幔


地核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地球圈层结构
地壳 内部圈层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由哪 四大圈层组成的?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 石 圈 的 物 质 循 环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1、地球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C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D )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3、岩浆岩到沉积岩未经过变化的过程是(D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变质
课 堂 达 标 练 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各类建 材已进入普通家庭的装潢回答4-5题
4、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岩属于( D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岩 D 变质岩
5、大理石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 B ) A大理石价格昂贵,用其装潢显示富有
课 堂 达 标 练 习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科学家经过各种方法推断出地 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但是地 球上可以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却只 有2亿年!这是为什么?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风化、侵蚀 沉积岩 搬运、沉积 变质作用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岩浆岩
岩 浆
冷却、凝固

云南省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云南省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2.运用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问题2: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问题3:说出岩石圈的范围?例题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问题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有何差异?例题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问题5: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问题6: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问题7: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问题8: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怎样相互转化的?例题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大理岩、板岩D、砂岩、花岗岩问题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有什么意义?三、课内目标限时检测题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

()A.地壳与地幔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C.生物圈、岩石圈D.水圈与大气圈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 都可以3.古登堡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4、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沉积岩5、读下列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岩石和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7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7张PPT)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再 生
重熔再生
上升冷却凝固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
表现: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侵蚀 作 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冲击平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内容: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 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 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板块出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 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于地壳运动比较活 跃,多火山、地震分布(如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

高中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第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中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第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道 淤积、洪涝灾害等问题。
治理策略包括: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 梯田、挡土墙等,减少水土流失;推 广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 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探讨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浪费、不合理等问题,导致 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
探讨方向包括: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减少城市对环境的压力。
相互作用关系探讨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探讨该 地区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相互
作用关系。
04
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与地表形态变化
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
由火山碎屑和熔岩堆积而成,形状多为圆锥形。
火山口和破火山口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破火山口比火山口更大更 深。
熔岩流和熔岩台地
熔岩从火山口流出,在地表形成熔岩流,多个熔岩流可构成熔岩台 地。
平原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略有起 伏,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等。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内部平坦或略 有起伏,包括四川盆地、塔里 木盆地等。
地表形态对气候影响
对气温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导致气温差异。
对降水影响
地形地貌通过影响气流运 动和水汽输送,进而影响 降水分布和强度。
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1 2
地震断裂和地裂缝
地震时岩石破裂,地表出现断裂和裂缝。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可改变局部地形 。
3
地震塌陷和沙土液化
地震导致地下空洞塌陷,或使沙土失去承载力而 液化。
其他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方式

高中地理_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许步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许步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完成三大类岩石标本的收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收集。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思维导图第一步【情景导入】展示乡土岩石景观图片,激发探秘岩石圈的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预习交流】“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

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同桌互查学案完成情况.2、读一读,背一背,巩固预习成果。

3、找出困惑。

学问始于问题,养成多思考、多发现问题的习惯。

第三步【提出目标】(1)利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结构及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2)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

(3)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第四步【互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观看微课、视频等激发探究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

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知识。

【探秘第一站】岩石圈的位置★合作探究11、大屏幕展示鸡蛋和地球内部结构图,如何进行类比分析?【知识链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纵波、横波纵波:前进速度快,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

横波:前进速度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递,无法穿过液态外地核。

莫霍面,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急剧地改变,,为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

古登堡面,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

2、出示岩石圈结构图,指出岩石圈位置。

【探秘第二站】岩石圈组成★合作探究21、展示岩浆岩形成示意图,观察玄武岩、花岗岩的区别,并说明原因。

2、观看沉积岩形成视频、展示沉积岩图片,分析沉积岩特征,并尝试按年龄给岩层排序。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
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
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 教材分析
互转化,这是本节重点;最后,从“过程”来看,需要
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
成“循环”的认识。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
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
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
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作用 片理构造
综合上述内容,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并找学
生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课例研究综
本节知识多用图表表示,正好借此机会让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多观察分析、多参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师的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同事注重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情感态度
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
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 学生学习能
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 力分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32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32张PPT)

12、 越 是 无 能 的人 ,越喜 欢挑剔 别人的 错儿。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3、 知 人 者 智 ,自 知者明 。胜人 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17、 一 个 人 即 使已 登上顶 峰,也 仍要自 强不息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Page 33
9、 有 时 候 读 书是一 种巧妙 地避开 思考的 方法。 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0、 阅 读 一 切 好书 如同和 过去最 杰出的 人谈话 。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6:01:31 AM
11、 越 是 没 有 本领 的就越 加自命 不凡。 2021/8/82021/8/82021/8/8Aug-218-Aug-21
岩浆
高压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Page 15
堆积 沉积岩

力 侵蚀
沉 搬运

积用
岩下

成 岩浆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Page 16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沉积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1)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过程、条件)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典型案例法:选取一些典型地貌的案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 大裂谷、崇明岛等,渗透“变化”和“综合” 的观点,推测地质历史时 期的地质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趋势,形成动态思维,关注地理过程分 析。
(3)概念学习法:本章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如地质构造、构造地 貌、褶皱、断层、冲积扇等,要抓住这些地理概念与其他地理概念的本 质属性上的区别。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技法概览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学习思路
(1)两个观点:一是变化的观点,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 变化之中;二是综合的观点,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 表形态骨架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相互关系: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侧重相互“关系”,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聚落分布等人类活动,人类在活动中也对地表形态 产生深刻的影响。
2.学习技法 (1)直观式学习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野外实地考察(研学活动) 及实验模拟演示内力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的形成,通过动 态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同时培养地理实践力。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章概要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貌

山岭(新)

向上拱起 或谷地

向下弯曲
谷地(新)

或山岭
(2)断层
①概念 (flash)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就会 发生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 动、位移。
②形成的地貌 (图)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 地貌
块状山地 谷地
裂谷
或高地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具有气孔
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具有片理结构或 重结晶明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外 力 作
重 融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用

岩浆
重融再生
重融再生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组成
集合
元素
矿物
岩石
back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①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 东非大裂谷
(图)
大洋 大西洋 中脊
②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 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图)
内力作用的“足迹”
褶皱 断层
(1)褶皱(flash)(背斜、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back
back
back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向斜储水的自流盆地
back
(1)地球圈层
内部圈层 (由地心向地表)
地核 地幔 地壳
外部圈层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纲

软流层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成果展示 汇报交流
1、地球的内部圈层共有__3__层,由内向外依次 是__地__核__、_地__幔_和__地_壳___, 分界面分别是___古_登__堡_界__面_、__莫__霍_界__面_____。
2、图中所示地震波在经过两个界面时传播速度各 发生了什么变化
风化、侵蚀
沉积岩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石灰岩、 砂岩、页岩
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具有片理结构
小岩浆旅行记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它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 家。一天,它们得到批准,一起到地面旅行,它们飞快地 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 表会合,亮亮没有停步,与其它伙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 着山坡向低处流,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 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 不过你已经不再是岩浆了。”
分3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的结构: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 各类岩石的特点和成因
成 与
变质岩


物质循环过程
循 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意义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B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2、
软流层
古登堡界面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7、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高中地理_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展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3、说出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类型;4、列举常见的岩石和应用。

方法:利用所给文字、图片、示意图等材料,养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用可持续的理念善待自然。

【教学重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过程】2013年6月,我国“神十飞天、蛟龙入海”,上天入海,世界瞩目。

深处地下深处的岩浆也回想起自己几百万年前的一次“上天入海”的旅行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岩浆们的回忆《小岩浆旅行记》吧!资料分四个篇目,分别是《旅行准备》篇、《离家》篇、《旅途》篇、《回家》篇。

这四个篇目分别设计了对应的学生活动。

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时间约20分钟。

活动进行中,时刻关注学生情况,有问题随时作出解答。

每小组中心发言人呈现研讨结果。

根据学生的研讨结果,进行精讲点拨,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

〖活动研讨〗活动一:读《旅行准备》篇,完成“岩浆的家”部分。

1、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3、软流层的位置:地幔上部4、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活动二:读《离家》篇,完成“路上的风景”部分。

1、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代表岩石:玄武岩;特点:有气孔或流纹2、岩浆侵入地表形成侵入岩代表岩石:花岗岩;特点:质地紧实3、形成作用:冷却凝固4、应用:花岗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活动三:读《旅途》篇,完成“外部圈层之旅”部分。

1、沉积岩的形成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2、常见的沉积岩类型: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3、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岩层、具有化石4、应用:石灰岩为建筑材料、含有煤、石油、天然气活动四:读《回家》篇,完成“归家之路”部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反思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反思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反思通过研修活动,收获很大,我们初步形成了这样的认识:1、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本次研修课的成功点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本节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是高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如果讲深了,学生就学不明白。

所以,将教学内容做简单化处理。

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之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规律并验证,积极得出更完善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书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提问要把握有效的时机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

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

在教学中,如能让提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发认知冲突,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运用考古界的三个惊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在展示相关PPT后紧扣材料立即提问“为何会有这些现象呢?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在问题的冲击下,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自然就很想知道这些现象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地走进文本的学习中。

可见只要教师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课堂才会因此而格外鲜亮、活跃。

3、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难易适度、有针对性教师的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的重点之处。

如在讲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时可以这样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不是有七大洲四大洋吗,怎么只有六大板块?”,这样设问比起直接问“六大板块板块是哪六大?”,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激情和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探究,加深其对六大板块的印象。

教师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有科学的指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00 3400
3、岩石圈
陆地
地壳
海洋
软流圈以 上的地幔 部分与地 壳主要由 岩石组成, 构成了岩 石圈。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岩浆岩
------组成岩石圈的 岩石按成因划分为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喷出地表 侵入地壳上部
常见岩浆岩: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 川、海浪、生 物等作用 化学反应 砾石、沙 子、泥土 等碎屑
沉积岩 搬运、堆积、 固结
沉积岩
水中的化 学离子
沉淀物质 固结成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沉积岩特点:
1、划分依据:地震波 速度(千米/秒) 17 地壳 莫霍界面
2900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核
纵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2、地球内部圈层
P27 图2-1-3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核
厚度
(KM)


平均17
①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是由岩石 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地壳厚度不均,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 面之间,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分为外核和内核,温度、压 力和密度很大
①岩浆 ②地表
岩浆活动
沉积作用
岩浆岩
沉积岩
各类岩 石 ③已生 成各类 岩石 ④各类 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
在地下深 处重熔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 环。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外 部 圈 层
内部圈层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标要求: 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圈层的主要 特点
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4、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 循环过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三类岩石
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成因: 1.岩浆岩 举例: 花岗岩、玄武岩 成因: 沉积物固结成岩
2.沉积岩
举例: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成因: 变质作用而成
3.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 举例: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 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成为地壳的物质循环)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能 够很好的 反映地球 历史,岩 层和化石 则是记录 地球历史 的书页和 文字。
变质岩
变质岩的形成: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矿物成 分和结构的变化)
变质岩
举例: 石灰岩
大理岩
变 质 岩
原有岩石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变质后岩石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