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案8篇
海燕教案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2.培养朗诵潜力。
3.认识海燕的象征好处。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设计思路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
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必须的理解了。
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潜力和形象思维潜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也是审美教育。
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到达教学目的。
课文资料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好处的理解。
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必须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
2.介绍背景知识。
3.初步理解海燕的象征好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这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
作者高尔基。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是《海燕之歌》。
深刻反映了。
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
《海燕》发表后立即成为进行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
列宁十分喜欢这首诗,并曾在文章中引用过。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高尔基(1868�D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lO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带给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理解高尔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2.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海燕》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习高尔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隐喻。
2. 理解作者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和批判现实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以及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评论。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海燕》的背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作者高尔基的了解,引导学生讨论高尔基的作品特点和影响。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课文《海燕》并让学生阅读,然后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隐喻,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文章分析(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高尔基的代表作和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对高尔基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高尔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例如夸张和对比,让学生解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四步:讨论和思考(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作者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以及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第五步:写作练习(20分钟)1. 要求学生按照高尔基的写作风格和思路,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社会不公的看法和对改变的信心。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且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来加强自己的观点。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2.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认识,在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高尔基的思想和价值观。
教学扩展活动:1. 带领学生阅读其他高尔基的作品,进行文学欣赏。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演讲形式,展开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苏教版高尔基《海燕》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10篇
高尔基《海燕》简析与授课方案作者: 加入日期:09-08-21攸县菜花坪镇中学陈雄英本文的特点如下:一、结构清晰。
全文分三部分。
1至6段为第一部分,7至11段为第二部分,12至16段为第三部分。
二、对比明显。
文中有两种敌对势力,一种是以狂风、乌云、响雷为代表的邪恶势力,一种是以海燕、波浪、大海为代表的正义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在斗争的第一阶段,“狂风卷集着乌云”,风“狂”云“乌”,开篇即造成一种紧张局势。
而海燕无所畏惧,“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他要用叫喊表达“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在斗争的第二阶段,“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震怒”,“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一个“直压”,一个“恶狠狠地”“甩”,一个“轰鸣”,狼狈为奸,声色俱厉。
然海燕仍在飞翔,“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在笑乌云的虚张声势,笑乌云的色厉内荏,因为“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波浪则用飞沫“跟狂风争鸣”,表达自己的愤怒。
在斗争的第三阶段,“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闪电也来助纣为虐。
但是苍茫的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海燕——这个胜利的预言家,仍在高傲的飞翔,它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三、象征寓意。
文中的海燕,凭借弱小的身子,面对狂风、乌云、响雷、闪电的恐吓、威胁,一直高傲的飞翔、抗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俨然是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的斗士的化身。
大海无声,却毫不犹豫地将闪电的剑光熄灭,波浪无语,却愤怒地和狂风争鸣。
它们是海燕的生活背景,也是海燕的战斗背景。
它们就像广大的人民群众,默默无声然而积极的参与到斗争中来,给了海燕这个斗士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海燕》,使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海燕》的阅读与理解。
2. 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介绍。
3.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在《海燕》中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海燕》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 分析高尔基通过《海燕》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现实主义文学。
2.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海燕》,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3. 第三课时:分析课文,讨论《海燕》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海燕》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课后作文或读后感,评估学生对《海燕》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知,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童年》、《在人间》等,对比《海燕》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 写一篇关于《海燕》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对作品的欣赏、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感悟。
八、教学资源1. 高尔基的生平介绍资料。
2. 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理论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4. 课文《海燕》的文本。
是高尔基《海燕》一文优质教案(精选
是高尔基《海燕》一文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尔基的名篇《海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对《海燕》这篇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文学特点、主题思想以及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海燕》的文学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和理想的热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海燕》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的挖掘。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勇敢、坚强的鸟类,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解读: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词、短语。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拟人等。
c.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海燕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3. 例题讲解:a.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海燕象征什么?b. 课文中作者对海燕的赞美表达了哪些思想?4. 随堂练习:a. 请学生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b.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海燕的插图。
5. 讨论与交流: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
b.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海燕》课文结构图。
2. 黑板右侧:课文主题思想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课文中海燕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说明其象征意义。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练习。
2. 答案:a. 海燕象征勇敢、坚强的斗士,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b. 仿写段落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2. 拓展延伸:a. 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勤劳的帮大家分享的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海燕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过程: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二、背景介绍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
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
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
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
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 示威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掌握《海燕》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海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海燕》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高尔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
分析高尔基的创作动机和文学成就。
2.2 高尔基的其他作品介绍高尔基的其他重要作品,如《母亲》、《海市蜃楼》等。
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海燕》的故事情节概述概括《海燕》的主要情节和事件。
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人公海燕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海燕》的主题思想概述探讨《海燕》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分析作品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批判和反思。
4.2 作品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探讨《海燕》与现代社会的相关性和启示。
分析作品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文学鉴赏与批评5.1 文学鉴赏方法介绍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欣赏《海燕》。
5.2 文学批评与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对《海燕》的个人看法和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文学批评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海燕》原文,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
6.2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问题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海燕》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不分昼夜”、“疲倦”、“崇敬”、“沉重”等词意。
②住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③句式:初步掌握三句话合成一句话练习。
④能正确找出一句话中的三对反义词。
⑤知道文中第三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及说话、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章、说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准确用词,说话得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小燕子等幼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小黑板、录像机、彩电四、教学过程:(一)谈话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过海》,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看海。
(录像,感受大海)2.引读: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通过录像感受)过渡设疑:同学们,我们来试相一下,燕子要过这茫茫大海会遇到什么困难?……导:可见燕子过海十分不容易,所以作者在最后说——(二)教学第四节1.齐读2.(小黑板出示)本段,标点教学3.“目的地”指哪里?句式:“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别伤害它们?(自由说→抽说→同桌互说)4.有感情地读文过渡:文中哪几节具体写出了小燕子的辛苦和艰难呢?(三)教学二、三自然段指句读2—3节。
A.第二节1.燕子过海,“海”指哪里?从哪一节知道的?2.小组读第2节,用“”划出燕子过海的句子。
3.投影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①从哪些词中看出过海非常辛苦、艰难?(南方→北方不分昼夜)α.查字典“昼”理解“不分昼夜”ь.为什么要不分昼夜飞?(体会过海艰辛)②找出句中3对反义词(完成作业)()——()()——()()——()③对比读,体会该句应读慢还是快。
过渡:燕子没日没夜地飞呀飞,这群勇士最后怎样了呢?B.第三节1.默读第三节思考:①标出文中有几句话,每句分别写了什么?②这节按什么顺序写的?(找标记)2.回答上述思考题3.选词填空(投影出示)①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__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
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1、教师启发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
(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高尔基《海燕》的教案
高尔基《海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的相关背景知识。
2. 通过分析《海燕》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讨论和写作,激发学生对生活、理想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高尔基生平及其创作《海燕》的背景。
2. 作品梗概: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艺术特色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海燕》中的体现。
4. 人物形象解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海燕、母亲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5. 主题探讨:作品对生活、理想的反映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的相关背景知识;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难点:现实主义文学的手法在《海燕》中的具体体现;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尔基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作品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阅读作品梗概。
2.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解读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高尔基《海燕》原文。
2. 高尔基生平介绍资料。
3. 现实主义文学相关理论资料。
4. 参考读物:其他高尔基作品或其他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注意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情感。
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思考作品中的生活哲理。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海燕》是俄国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一篇散文诗,发表于1901年。
作品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只勇敢、智慧、坚定的海燕,它勇敢地挑战暴风雨,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分析海燕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海燕勇敢、智慧、坚定的精神品质;(2)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二章:作者及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1936),俄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戏剧家、诗人。
生于贫苦家庭,幼年丧父,被迫独自谋生。
后来加入革命运动,投身文学创作,成为俄国文学的重要代表。
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贫苦人民的关爱,也有对上层社会的批判。
2.2 创作背景《海燕》创作于1901年,正值俄国革命前夕。
作品通过对海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期望和信念。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产阶级斗争日益激烈,海燕的形象成为革命者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的象征。
第三章:课文朗读与解析3.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海燕的形象和作品的语言魅力。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变化。
3.2 课文解析3.2.1 海燕的形象分析(1)外形特点:课文描绘了海燕的外形特征,如“黑色的羽毛”、“透明的翅膀”等,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海燕的形象。
(2)精神品质:海燕勇敢、智慧、坚定,面对暴风雨毫不畏惧,引导学生分析海燕的精神品质,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榜样。
是高尔基《海燕》一文教案(精选
是高尔基《海燕》一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尔基的散文《海燕》。
文章通过描绘海燕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革命和无产阶级事业的热爱。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分析文章的章节结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海燕》一文;2. 能够分析文章的章节结构和修辞手法;3. 能够领悟作者通过海燕形象表达的革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章节结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海燕形象表达的革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海燕》原文;3. 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海燕的视频,让学生对海燕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海燕》一文,理解文章的大意,体会作者对海燕的描绘;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章节结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海燕的形象;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有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并与《海燕》进行对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海燕》一、章节结构1. 引子:描述海燕的生活环境2. 主体:描绘海燕的形象3. 结尾:表达作者的革命情怀二、修辞手法1. 拟人2. 比喻3. 排比三、人物形象1. 海燕:勇敢、坚定、无私2. 作者:热爱自由、向往革命、支持无产阶级事业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海燕》一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2. 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作者通过海燕形象表达的革命情怀;3. 请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动物形象,并与《海燕》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分析《海燕》一文的章节结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海燕》全文;(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 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的解释;3. 创作实践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 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海燕》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5. 创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想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
2.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课前自主预习:1.搜索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2.读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下要求大家搜索了关于高尔基的一些资料,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诗《海燕》。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生交流材料后,师归结(投影)。
1.介绍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柯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个伟大代表。
二十世纪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
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以《海燕》(1901)迎接了二十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这首革命颂歌是他参加彼得堡示l威游.行后写成的。
他用象征和寓意的艺术手法,热情歌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
海风呼啸,阴云笼罩,波涛迎着轰鸣的雷声向上冲击。
2.写作背景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三、感情朗读,初步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生听读。
2.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生朗读,生生评价,师适时指导。
4.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四、自读分析,感受形象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五、本课小结,课下思考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海燕》教案(精选10篇)
《海燕》教案 (精选 10 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 10 篇《《海燕》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我给您的好友哦。
1、知识与能力:了解海燕的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朗读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 ,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目标理解并掌握高尔基的《海燕》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
分析《海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海燕》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高尔基简介介绍高尔基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强调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海燕》作品背景分析《海燕》创作的背景和历史语境。
探讨高尔基创作《海燕》的动机和目的。
第三章:故事情节概括3.1 故事梗概简述《海燕》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
强调故事的起承转合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3.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探讨《海燕》中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4.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
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价值观。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堂讨论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2 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某个问题或主题。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综合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描述与叙述分析《海燕》中的描述和叙述手法。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述和叙述来表现人物和场景。
6.2 对话与内心独白分析《海燕》中的对话和内心独白。
探讨对话和内心独白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第七章:作品中的象征意义7.1 象征手法的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海燕》中的象征手法。
海燕优质教案(5篇(1)
海燕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语文》教材第九单元“海滨之歌”中的《海燕》一文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词汇解析、句子结构分析、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提炼以及修辞手法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新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划分文章的段落,概括各段大意,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分析并欣赏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词汇的积累、句子和段落的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燕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课文分析:b. 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 重点词汇:振翅、翱翔、盘旋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各段大意:描述海燕的外貌、生活习性、勇敢顽强等特点。
b. 修辞手法分析:如第一段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中穿梭”,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海燕的速度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海燕的作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b. 组织一次关于海燕的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词汇积累和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分析,尤其是修辞手法的深入探讨。
八年级语文高尔基《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高尔基《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海燕》的文学常识,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手法,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3.学习并运用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象征意义,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并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学习过的有关散文的知识,为学习《海燕》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如勇敢、拼搏、自由等。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抒情等。
4.研讨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海燕象征意义的理解。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
5.写作训练(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海燕”的作文。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构思、布局、谋篇。
(3)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教师解答疑问,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1.巩固练习:分析《海燕》中的其他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2.拓展阅读: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3.写作实践:以“海燕”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五、教学反思1.在分析课文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在写作训练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更加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资源1.《海燕》课文2.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3.相关散文作品4.写作指导资料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来自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海燕》。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屏显)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掠起(1üè)困乏(fá)蜿蜒(wān yán)二、我与文本交流1、师范读课文《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2、感受形象,体味情感(1)这是一只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2)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海燕各有怎样的表现?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海燕,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形象。
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海燕:渴望、迎接、呼唤三、我与作者交流(一)学习对比及作用1、抽学生朗读46节,用文段中的词句概述这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种种丑态;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海鸟?——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2、作者对这些鸟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鄙视,摒弃(二)学习象征意义1、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屏显)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2、(屏显)象征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来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离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15作者:于欲加入日期:07-05-01一海燕课型:精读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时间:2007 年 2 月26 日教学目标:1、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3、能有感情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2、运用工具书,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呻吟(shēn yín)胆怯(qiè)翡翠(fěi)号叫(háo)蜿蜒(wān yán)3、自读课文,在文中勾划关键语句,说一说:海燕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海燕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合作探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堂探究(一)指导理清诗篇结构1、课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哪几个时刻海面景象的变化?2、学生概括每个时刻的海面景象和海燕的情况。
3、归纳明确: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1—6)节。
(2)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更加勇敢顽强(7—11)节。
(3)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热情欢呼(12—16)节。
(二)研读第一画面1、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
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讨论明确: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
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3、学生轻声朗读(1—3)节,体会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紧扣“高傲地飞翔”用“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来描写海燕飞翔时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在描写海燕“飞翔”的同时,又着力写了海燕的叫喊声,并通过乌云听出这叫喊声的含义,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信心。
而这一切,都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暗示暴风雨将必然来临。
4、指定学生朗读(4—6)节。
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
教师追问: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学生回答明确: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
为了揭示这个共性,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让“恐惧”、“吓坏”、“胆怯”三个意义相近的词反复出现,从而对他们害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
)5、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认清三种海鸟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丑态。
学生读完后,提问: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学生讨论明确: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
)6、朗读第一部分。
指定一女同学读1—3节,一男同学读4—6,全班同学从“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齐读。
要求爱憎分明、读出感情来。
三、布置作业熟读、背诵1—6节。
第二教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堂探究(一)研读第二画面1、指名学生读7—11节⑴、思考: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朗读后,讨论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
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⑵、教师追问: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明确: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
特别在第8节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紧”、“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
但是,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
这告诉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
)2、提问: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学生讨论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3、在险恶的环境里,海燕如此英勇,决不是偶然的,让学生齐读11节,思考:海燕,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学生读后回答。
明确:那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海燕在险恶环境中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观察斗争形势,已经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已经看出“乌云遮不住太阳”,也就是说,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二)研读第三画面。
1、教师读12—16节。
要求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
学生口述第三幅图画中乌云、雷电与大海搏斗的情景。
明确:这是一幅暴风雨就要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
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
2、学生齐读12—16节,思考: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样描写海燕?学生讨论明确: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
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
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3、指定一学生读12—13节,全班齐读14—16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巩固练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号:号码()号叫()卷:卷集()答卷()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咆哮()骄傲()胆小()震怒()3、在暴风雨将要来临的画面中,其他海鸟和海燕形成鲜明对比。
请发挥想像,深入体味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心“海燕的宣言”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展示海燕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
提示:海燕的心理活动应包括以下几点:(1)欢乐之情;(2)对暴风雨的热情和渴望;(3)无畏和战胜暴风雨的信心。
拓展延伸暴风雨①闷热的夜,令人□□,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甲,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乙。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采,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躯体。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
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丙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丁,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⑾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⑿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⒀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依次填入上文方框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疲惫惊恐窒息B.惊恐窒息疲惫C.窒息惊恐疲惫D.惊恐疲惫窒息2、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人文中甲、乙、丙、丁处。
(只写序号)A、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犹如姑娘送去的秋波C.犹如刚从睡梦中苏醒D.宛如天神听到信号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丁处应填3、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4、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雨后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有:;写嗅觉的句子有:。
5、本文和高尔基的《海燕》都写到“暴风雨”,将两者作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都有象征意义。
B.前者没有象征意义;后者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