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热因热用
前一个热,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后一个热,指病证出现的的假热征象。
热因热用,是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 有假热征象的寒盛病证,即以热治热。适 用于真寒假热证。
如:患者四肢厥冷、下利稀薄、小便清长、 精神萎靡、舌淡苔白;同时见身热、口渴、 面赤、脉大。
宜用温热的方药。
寒因寒用
前一个寒,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魏文王问扁鹊》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 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 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 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 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
闻於诸侯。」
--《汉书·艺文志》《鹖冠子》--世贤第十六
扶正祛邪治则的应用
病机
证候
治法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正气虚衰,邪气已退
邪气久留,损伤正气 正气虚衰,邪气留着
实证 虚证
实中夹虚证 虚中夹实证
祛邪:实则泻之 扶正:虚则补之
祛邪兼扶正 扶正兼祛邪
先祛邪后扶正 先扶正后祛邪
(三) 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
• 1.损其有余
• 2.补其不足
①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不能制阴,
(七)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因时制宜、因地 制宜、因人制宜的统称,指治疗疾
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 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宜的 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间节律变化和
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应用: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子午流注针法。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地
调津液
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证 祛除痰饮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湿证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精选课件
20
(二)防止病邪侵害
1. 避其邪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 药物预防
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非典”时期:清瘟败毒散等清热解毒方 剂
夏日可口服藿香正气水防中暑
精选课件
21
春天—避风;夏天—避暑;秋天—防 燥;冬天—防寒。
精选课件
22
药物预防
精选课件
23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 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5
精选课件
6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
养生,古称“摄生”,即调摄保养自身 生命的意思。
精选课件
7
养生的意义:一、预防疾病:
春季预防呼吸道感染:
运动与饮食的关系:
精选课件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延缓衰老:
美容觉、煲汤、艾灸、按摩:
精选课件
9
预防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 方面。
一、未病先防
精选课件
11
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精选课件
1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 阳热之气来温养;阴精不足,可利用秋冬收 藏之气以涵养。阳虚者,可于春夏季节,借 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 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春夏养阳 即所谓“冬病夏治”。同理,秋冬养阴,亦 是此理,即所谓“夏病冬治”。
精选课件
29
指导思想 治则 治法
治病 求本
正治 治标 扶正 调整 三因 反治 治本 祛邪 阴阳 制宜
治疗 八法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八单元防治原则预防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其措施主要有:①顺应自然,②养性调神,③护肾保精,④形体锻炼,⑤调理饮食,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辨析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属于基本治则,从属于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与证的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其中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而确立的,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法等八法,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
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针对某一具体的证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镇肝息风、健脾利湿等,它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方式与途径,包括药治、针灸、按摩、导引、熏洗等,是治法中的较低层次。
2.正治与反治(1)正治含义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
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中医基础理论 第九章 防治原则
常用治法:
寒——证候属性 ※ 寒者热之
热——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表寒证——辛温解表 具体运用 里寒证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热——证侯属性 ※ 热者寒之 寒——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表热证——辛凉解表
具体运用 清气分热 里热证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虚—— 证候属性 ※ 虚则补之
补——治疗原则(方药的功用)
标本同治 应用原则:针对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 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标本兼顾同治。 注:此时,疾病程度上不允许单独治标 或单独治本。 例: 气虚外感——益气解表 阳虚水肿——温阳利水 注:标本同治并非治标与治本绝对平均 对待,或标多本少、或本多标少,有所侧 重。
总结: 治标与治本
本重于标,必须治本 标急于本,暂时治标 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方法: 针对虚证而设。 虚证:气、血、阴、阳虚及脏腑的各种虚证。 气虚——益气(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类) 血虚——养血(当归、白芍、阿胶类) 阴虚——滋阴(生地、熟地类) 阳虚——温阳(附子、肉桂类) 结合脏腑 补益气血——重在? 补益阴阳——重在? 脏腑虚损——调理脏腑
祛邪 运用攻伐的方药(或采用其他方法),以祛 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从而使正气恢复,疾 病痊愈。 《内经》 “实则泻之” 适应:邪气盛,正气亦未伤之病证。 方法: 针对实证而设。 要考虑使邪有出路、因势利导、就近逐邪。
(二)既病防变 含义: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 展和变化。
方法
早期诊断——见微知著(邪浅病轻或病 初,病人自觉症不明显;虽病重, 但症 状 隐匿,无明显感觉(潜病期) 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传 变,有效治疗,截断其传变途径(初期、 萌芽阶段)
第二节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15防治原则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增强正气防治病邪侵害早起诊治,防止传变—咀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病求本
辨析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来治疗治
则治病的基本原则,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三因制宜治法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措施,如八法
正治(逆治)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治疗原则,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从治)热因热用
以热治热,用热药治假热的病证。
适用千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寒因察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以寒治察,用寒药治假寒的病证。
适用千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以补开塞,适用千“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经闭、气虚便秘、脾气虚腹胀以通治通,适用千“大实有嬴状"的真实假虚,如淤血崩漏、热结旁流、食积腹泻
急则治标霆二如大出血、喘证、二便不通的急证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阴阳并补
对疾病本质的治疗;直接治疗疾病的原发病、宿病
如增水行舟、益气解表
泻其阳盛;损其阴盛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阴阳两虚的清况_调理气与血的关系、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调理气与精关系、调理稍血津液的关系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根据年龄、体质等情况制定的治疗原则
扶正
祛邪适用千虚性病变或真虚假实适用千实性病变或真实假虚
扶正与祛邪同时,即攻补兼施,适用千虚实夹杂的病变
:} 桉主次有抚正兼祛邪和祛邪兼正的不同、即先攻后补。
适用千邪盛为主,但正气尚能耐受攻伐者〉即先补后攻。
适应千正虚为主,机体正气不能耐受攻伐者适厉于虚实夹杂病变(谁较晚显先治疗谁)先扶正后祛邪
先祛邪后扶正。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一、A11、正治指的是( )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扶助正气E.祛除邪气2、先安未受邪气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时制宜3、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4、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C.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 )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以上均非6、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7、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邪气盛,正气末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C.邪气盛,正气也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8、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0、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1、以下哪项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12、瘀血引起崩漏,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补气摄血D.清热凉血E.热者寒之1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14、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15、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热假寒证D.寒热错杂证E.表寒里热证16、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E.以通治通17、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B.反治法C.治标法D.从治法E.治本法18、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19、属于反治的是(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20、反治法指的是( )A.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B.逆着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的现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E.反常的治疗方法21、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B.热因热用C.用寒远寒D.以补开塞E.以寒治热二、B1、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扶正法则适用于( )A.C.D.E.<2>、祛邪法则适用于( )A.B.C.D.E.2、A.正治B.从治C.标本兼治D.反治E.治标<1>、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2>、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B.C.D.E.<2>、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4、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1>、调摄精神属于( )A.B.C.D.E.<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
中医基础理论(8.4)--防治原则
第八章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称( )A.反治B.从治C.正治D.治标E.反佐2、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属于( )A.寒因寒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3、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属于( )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4、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称( )A.反佐B.逆治C.治标D.正治E.反治5、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症状属于( )A.实者泻之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6、当病情缓和,或病势迁延而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7、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扶正C.祛邪D.治病求本E.因人治宜8、祛除邪气,排除病邪侵袭或消减病邪损害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祛邪D.扶正E.因人治宜9、下列属于扶正的方法是( )A.滋阴B.清热C.发汗D.泻下E.消导10、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是( )A.发汗B.清热C.祛痰D.健脾E.活血化瘀11、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之称( )A.扶正祛邪B.治病求本C.补其不足D.寒者热之E.损其有余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气虚证13、用滋阴剂治疗阴虚证,适当佐以补阳药的方法称( )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治病求本14、“用热远热”的治法属于(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E.因时治宜15、临床见大出血症状,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16、祛邪治则适用于( )A.实证B.热证C.虚实夹杂证D.虚证E.寒证17、补虚之法属于( )A.调整阴阳B.急则治标C.扶正D.祛邪E.缓则治本18、用补气法治疗多汗、漏汗,其机理是( )A.气能行津 B.气能摄津 C.津能载气 D.津能生气 E.气能生津19、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治则称(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时制宜D.治病求本E.因人治宜20、下列症状不适用于“急则治标”的是:A.发热 B.大出血 C.二便不通 D.暴泻 E.剧痛21、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的病证是:A.正虚为主 B.邪盛为主 C.正虚不盛,邪势方长D.虚实错杂 E.以上都不是22、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属于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23、“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适用于A.邪盛正衰证B.真实假虚证C.里实表虚证D.真虚假实证E.表虚里实证24、寒冬季节,当慎用寒凉之品,属于A.热因热用B.用热远热C.寒因寒用D.用寒远寒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反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相同 本质
寒
相反
现象 真象
寒象
逆治,逆其现象
逆其本质
温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假热
假象 现象
从治,顺从假象
反治法有四种,分别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 塞用和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 概念:以热治热,是指用温热方法治疗具有假热现
象的疾病。(顺从假热而用温热) 适应证:真寒假热证,阴盛格阳。 例如:格阳证。
(2)寒因寒用 概念:以寒治寒,是指用寒凉方法治疗具有假寒现
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 如水流 ,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 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 。”)
(三)具体应用(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1、扶正
含义:单用扶正。虚则补之,益气,养血,滋阴,助 阳。
适用证:虚证(正气不足,邪气已尽)。 2、祛邪
含义:单用祛邪。实则泻之,发汗,催吐,泻下。 适用证:实证(邪气亢盛,正气不衰)。 3、扶正祛邪兼用 含义:扶正和祛邪同时应用。 适用证:虚实夹(错)杂证。
治标治本应分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兼治 三个方面。 1、急则治其标
急则治其标是指标病甚急,影响及生命或影响及本病 的治疗时,要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权宜之计)
例如,大出血患者,出血为标(现象),而引起出血 的原因为本(本质),由于大出血危及生命,所以无论出 血的原因是什么,均应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待 血止以后,再治其本。
(一)治标治本 治病必当求本,而不应治标。《内经》作者根据标本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轻重缓急的变化,提出了治标与治本的 原则。
标本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多种含义,在医学中用以 说明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概念: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治则。
采 用的方药 性 质与病 症 中假 象 的 性 质 相同 , 故又称 为“从治”。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适用范围: 疾病的 征象 与 其 本质不 完全相 符 的病证。 如热证见 寒象 、 寒 证见热 象等 。 这类情况 较少
(2) 反 治 的应用
( 2 )血病治则
治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 宜补肝不宜伐 肝。 宜降气不宜降火。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吐血》:“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 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 食,病日痼矣。 宜补肝不宜伐 肝。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 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 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 矣。 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火降 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虞矣。降火必 用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不能统血,血愈 不能归经矣。”
光” 扶阳以制阴
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 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
( 2 )补其不足 (偏虚)
阴阳并补 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 主次来治疗。
回阳救 阴
亡阳——益 气 回阳固 脱 亡阴——益 气
都是一身之 气的突然大 量脱失,故 治脱均要兼 峻剂补气如 人参
调整阴阳的分析与总结
1 、损其有余 适用于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实热:清热 - 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实寒:祛寒 - 寒者热之。 2 、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补阴(以抑阳):阳病治阴。 “ 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 阳虚则寒—补阳(以抑阴):阴病治阳。 “ 益火之源,以消阴 翳。” 阴中求阳:适用于阳虚。补阳为主,兼以补阴。 阳中求阴:适用于阴虚。补阴为主,兼以补阳。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PPT文档41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 防治原则
第八章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E、生活环境不同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祛邪兼用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E、先安未受邪之地6、“通因通用”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E、瘀血引起的出血7、“塞因塞用”适用于:()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8、属扶正的方法有:()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三、填空题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第一节预防预防,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主要是在未病时采用自身预防保健措施,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2.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既病防变属于A.治病求本B.治未病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地制宜『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防,即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第二节治则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
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一致的病证。
具体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从治)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方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指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脘腹胀满、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E、生活环境不同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祛邪兼用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E、先安未受邪之地6、“通因通用”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E、瘀血引起的出血7、“塞因塞用”适用于:()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8、属扶正的方法有:()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三、填空题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 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制定 治疗用药的原则.(四季慎用药, .(四季慎用药 治疗用药的原则.(四季慎用药, 四季宜用药) 用寒远寒, 四季宜用药)"用寒远寒,用凉远 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 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地区,外 感风寒者,可用辛温解表重剂; 感风寒者,可用辛温解表重剂;东 南地区,外感风寒者,宜用辛温解 南地区,外感风寒者, 表轻剂.) 表轻剂.) 老年——多虚证或虚中夹实,宜补慎泻 老年 多虚证或虚中夹实, 多虚证或虚中夹实 年龄 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慎补忌攻 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小儿 易寒易热 妇女: 妇女:经带胎产 寒热 体质 强弱 性别
反治
含义: 含义:采用与病证表现的假象性质相一致的方药而治的一种 治疗原则,又称"从治" 治疗原则,又称"从治". 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一致的病证. 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一致的病证.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热因热用—— 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证. 热因热用—— 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证. 真寒假热证) ( 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 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 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 寒因寒用 真热假寒证) (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塞因塞用 真虚假实证) (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通因通用 真实假虚证) (真实假虚证)
二,治标与治本
标本的相对性 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正气为本, 病因为本, 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先病为本, 原发病为本, 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脏腑病为本, 具体运用 A. 急则治其标 B. 缓则治其本 C. 标本兼顾
三,扶正祛邪
第九章 防治原则
关键性问题
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 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以及正 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 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第一节预防
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包括未病先防与有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
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寒者热之 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 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用寒凉的方药治疗. 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用寒凉的方药治疗. 热者寒之 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 虚则补之——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用补益的方药治疗. 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 虚则补之 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 实则泻之——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用祛邪的方药治疗. 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用祛邪的方药治疗. 实则泻之 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
二.治标与治本 治标与治本 三.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 四.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调理精气血津液 六. 三因治宜
一,正治与反治
正治
含义: 含义: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 原则,又称"逆治" 原则,又称"逆治". 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因人制宜
�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一)调精:填精,固精,疏利精气 一 调精 填精,固精, 调精: (二)调气:补气,调理气机 调气: 二 调气 补气, (三)调血:补血,调理血运 调血: 三 调血 补血, (四)调津液: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 调津液: 四 调津液 滋养津液,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三因制宜
单独扶正——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 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 单独扶正 单独使用 单独祛邪——适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 适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 单独祛邪 扶正兼祛邪——适用于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适用于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扶正兼祛邪 合并使用 祛邪兼扶正——适用于邪盛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祛邪兼扶正——适用于邪盛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的虚实夹杂证 适用于邪盛正虚的虚实夹杂证 先祛邪后扶正 正虚不甚,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 (正虚不甚,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 先后使用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的虚实夹杂证 适用于正虚邪盛的虚实夹杂证 先扶正后祛邪 正虚较甚,不耐攻伐,若兼顾攻邪更伤正气) (正虚较甚,不耐攻伐,若兼顾攻邪更伤正气)
第二节
治 则
治则——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 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 治则 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 治法——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疾病与证候的 治法 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疾病与证候的 具体治疗大法与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大法与治疗方法.
一.正治反治 正治反治
治则
(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 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
四季 精神 饮食 起居 四季 精神 饮食 起居 春 春 畅快 辛甘微温 晚睡早起 畅快 辛甘微温 晚睡早起 夏 晚睡早起 夏 清和 清和 清淡 清淡 晚睡早起 秋 安宁敛神 防燥护阴 早睡早起 秋 安宁敛神 防燥护阴 早睡早起 冬 温热(热食 热食) 冬 敛神 温热 热食 早睡晚起 敛神 温热(热食 早睡晚起 温热 热食) 热食
运动 运动 轻柔舒缓 轻柔舒缓 适度 适度 静养为主 静养为主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08-1-7
1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一 早期诊治 (二)防止传变 二 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2.先安未受邪之地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一 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应自然( 1.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养性调神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顺; 养性调神( 2.养性调神(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顺;增强心理调摄 能力) 能力) 3.护肾保精 泄藏互用,适度) 护肾保精( 3.护肾保精(泄藏互用,适度) 4.体魄锻炼 形神合一,形动神静) 体魄锻炼( 4.体魄锻炼(形神合一,形动神静) 5.调摄饮食 宜忌,药膳) 调摄饮食( 5.调摄饮食(宜忌,药膳) 6.针灸 推拿, 针灸,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四,调整阴阳
损其有余:是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损其有余:是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阴阳偏盛 治疗原则 1,泻其阳盛:热者寒之 ,泻其阳盛: 2,损其阴盛:寒者热之 ,损其阴盛: 补其不足:是针对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补其不足:是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治疗原则 1,阴阳互制调补:滋阴以抑阳 扶阳以抑阴 ,阴阳互制调补:滋阴以抑阳/扶阳以抑阴 2,阴阳互济调补: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阴阳互济调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3,阴阳并补:适于阴阳两虚 ,阴阳并补: 4,回阳救阴:适于阴阳亡失者 ,回阳救阴:
含义 扶正——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 扶助机体的正气, 扶正 扶助机体的正气 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 的一种治疗原则---适于虚证 适于虚证. 的一种治疗原则 适于虚证.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祛除邪气, 祛邪 祛除邪气 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适于实证. 适于实证. 适于实证 常用方法 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 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 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导,祛痰,活血化瘀等. 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导,祛痰,活血化瘀等. 运用原则 1. 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2. 掌握主次 3. 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