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合集下载

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

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

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情绪与大脑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在大脑神经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

1. 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大脑神经发育的基础。

研究发现,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神经可塑性的过程。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改善大脑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

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大脑神经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分泌量和分布方式发生变化。

例如,愉快的情绪能够增加多巴胺的释放,而焦虑或抑郁的情绪会降低血清素的水平。

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和连接,进而影响大脑的发育过程。

3. 基因表达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还涉及到基因表达的调控。

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与神经发育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例如,悲伤的情绪能够导致某些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影响大脑的发育进程。

这一发现提示了情绪对大脑发育的调控机制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涉及到神经递质的变化,还涉及到基因的表达调控。

4. 长期效应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还具有长期效应。

研究发现,早期经历的负面情绪会对大脑神经发育产生长期影响。

这些长期影响可能表现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情绪调节能力的减弱等。

因此,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健康对于促进其大脑神经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情绪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调控神经可塑性、神经递质的变化、基因表达以及长期效应等方式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情绪健康,促进大脑神经发育的良好进程。

大脑杏仁核情绪反应的关键节点

大脑杏仁核情绪反应的关键节点

大脑杏仁核情绪反应的关键节点人类情绪的起伏与表达一直是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而大脑杏仁核作为情绪反应的关键节点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大脑杏仁核的功能和其在情绪反应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其他脑区的关系。

一、大脑杏仁核的功能大脑杏仁核位于大脑边缘系统中,是脑内一对杏仁核结构的总称,包括中央核和壳核。

研究表明,大脑杏仁核在情绪的感知、加工和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

1. 情绪感知大脑杏仁核接收来自感官的信息并进行初步的情绪加工,特别是对威胁性刺激的快速识别。

当我们面对威胁性的刺激时,大脑杏仁核能够立即发出警示信号,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

2. 情绪加工大脑杏仁核在感知到刺激后,会与其他脑区进行连接,参与情绪记忆的形成和储存。

它与海马体的联系使得情绪事件得以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回放。

这种记忆的形成和储存机制,为情绪的长期调节和回忆提供了基础。

3. 情绪表达大脑杏仁核通过与情绪表达相关的脑区连接,调控情绪的表达和体验。

研究发现,大脑杏仁核与额叶皮层和运动系统密切相连,这使得情绪在行为和面部表情上有着直接的体现。

二、大脑杏仁核与其他脑区的关系大脑杏仁核作为情绪反应的关键节点,与多个脑区相互连接并进行协调工作。

以下是几个与大脑杏仁核密切相关的脑区。

1. 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是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与大脑杏仁核相互连接,共同参与情绪的调节和表达过程。

前额叶皮质能够对大脑杏仁核的活动进行调节,对情绪进行调控和抑制。

2. 中扣带皮质中扣带皮质是情绪和认知控制的重要区域,它与大脑杏仁核之间形成了互补的功能网络。

杏仁核与中扣带皮质之间的连接,使情绪和认知能够相互影响,在情绪反应和认知加工中发挥着协同作用。

3. 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是情绪调节的重要中枢,与大脑杏仁核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丘脑能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大脑杏仁核的活动,从而调节情绪的生成和表达。

同时,大脑杏仁核也通过连结到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率、呼吸等生理反应。

生物学与心理健康大脑与情绪调控的研究进展

生物学与心理健康大脑与情绪调控的研究进展

生物学与心理健康大脑与情绪调控的研究进展生物学与心理健康:大脑与情绪调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生物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大脑对情绪的调控机制。

这些研究进展揭示了人类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新领域,为心理学和医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1. 情绪及其调控的神经基础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发现,大脑的情绪调控与多个神经结构和神经途径密切相关。

其中,边缘系统是情绪调控的核心区域之一,包括杏仁核、前扣带回、海马体等结构。

2. 应激与情绪调控的关联应激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它对个体的情绪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应激可以引发大脑中的边缘系统活动,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控。

例如,长期应激导致边缘系统的功能紊乱,使个体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

3. 抑郁症与大脑结构的关系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存在明显的改变。

例如,海马体的体积减小和前扣带回的功能异常与抑郁症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

这些发现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4. 心理健康干预与大脑可塑性心理健康干预是促进情绪调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来促进情绪调控的改善。

例如,心理训练技术,如冥想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增加杏仁核和前扣带回的体积,并改善其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为心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5. 整合生物学与心理健康研究的挑战与前景虽然生物学与心理健康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类情绪和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研究如何整合这些因素仍然是一个难题。

其次,生物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需要探索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可以预见生物学与心理健康研究将取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进展,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大脑回路与情绪障碍情绪疾病的神经机制

大脑回路与情绪障碍情绪疾病的神经机制

大脑回路与情绪障碍情绪疾病的神经机制大脑回路与情绪障碍:情绪疾病的神经机制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人们对情绪障碍及其神经机制的理解有了显著的进展。

情绪障碍是指那些持续或反复出现情绪症状,导致日常功能受损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大脑回路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大脑回路与情绪障碍的关系以及情绪疾病的神经机制。

大脑回路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系统,它负责传递、整合和处理信息,从而调节和控制各种行为和心理功能。

在情绪调控中,多个大脑区域通过不同的回路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其中,情绪调节的核心结构包括杏仁核、海马体和前额叶等。

首先,杏仁核是情绪反应的主要调节中心之一。

它接收和处理来自外界和内部环境的情绪信息,并在情绪反应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杏仁核通过与海马体、前额叶和下丘脑等部分形成回路,调节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海马体作为记忆与认知的中心,在情绪调节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海马体与杏仁核的相互连接形成了情绪记忆的回路,它参与情绪记忆的形成、召回和情绪体验的表达。

海马体的功能异常常常与情绪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前额叶是情绪调节中的关键结构之一。

它包括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和顶叶等部分。

前额叶通过与杏仁核和下丘脑等结构连接,调节和抑制情绪反应的产生。

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区域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对情绪的认知和调节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以上关键结构外,大脑回路中还涉及到下丘脑、扣带回、额叶回等部分。

这些结构通过复杂的递质系统、神经元放电和突触传递等方式相互沟通和调节,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网络系统。

当这些回路发生功能紊乱或损伤时,就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出现。

众多研究显示,情绪障碍与大脑回路的异常功能紧密相关。

例如,抑郁症患者在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等结构中存在代谢和功能改变;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海马回路和杏仁核-前额叶回路激活异常;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前额叶和扣带回等结构存在结构与功能异常。

大脑的情绪调控应对压力的神经机制

大脑的情绪调控应对压力的神经机制

大脑的情绪调控应对压力的神经机制大脑是人类情绪调控和应对压力的中枢,它通过神经机制调节我们的情绪状态,并使我们能够应对各种外界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与情绪调控和应对压力相关的神经机制。

一、杏仁核的情绪调控作用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情绪调控的重要核心结构之一。

杏仁核在面临压力时会被激活,并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研究发现,当我们感受到威胁或压力时,杏仁核会被刺激,引发情绪反应,如恐惧或焦虑。

同时,杏仁核也与其他脑区相互连接,形成情绪调控的网络,以便更加有效地应对压力。

二、前额叶皮质的情绪调节功能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中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区域之一。

前额叶皮质在应对压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绪的调节和压力的评估过程。

它能够对杏仁核等其他情绪相关脑区发出抑制信号,减轻情绪反应的强度,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压力应对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是大脑应对压力的主要机制之一。

在面临压力时,下丘脑会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使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最终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应激激素皮质醇。

皮质醇的释放可以抑制杏仁核的活动,减轻情绪反应的强度,从而帮助我们适应压力。

四、海马体的记忆和应激反馈海马体是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重要结构之一。

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海马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应激性刺激会影响海马体的功能,并导致记忆障碍。

然而,适度的应激刺激可以增强海马体的功能,促进学习和适应。

海马体通过参与记忆的形成和储存,为我们提供过往类似压力的经验反馈,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压力。

总结:大脑的情绪调控是应对压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研究了解大脑中与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相关的神经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对压力的反应,进一步研究情绪相关的疾病,如焦虑障碍和抑郁症,并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人类大脑中与情绪调控和压力应对相关的神经机制,以期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有所贡献。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探索大脑中的情绪中枢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探索大脑中的情绪中枢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探索大脑中的情绪中枢情绪是人类和动物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交交往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领域。

科学家们对于情绪中枢在大脑中的具体位置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全面理解情绪形成的过程。

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主要结构是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杏仁核是情绪处理的早期中枢,对于情绪的产生和识别起着关键作用。

当我们面对潜在的危险或威胁时,杏仁核会迅速反应,使我们感到害怕或紧张。

杏仁核与大脑中其他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了情绪相关的神经回路。

与杏仁核相连的结构包括前额叶皮层,它位于大脑的前部,是我们理性思维和情绪控制的关键区域。

前额叶皮层具有抑制杏仁核活动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情绪激发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然而,当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时,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和情绪障碍的发生。

此外,大脑中其他区域也与情绪密切相关。

例如,海马体在情绪记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马体与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这个回路在记忆和情绪之间建立了联系。

当我们经历一种情绪激发的事件时,海马体会帮助我们将这个事件记忆下来,并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除了这些结构,神经递质也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递质是大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调节着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例如,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和血清素被认为与愉快的情绪(如快乐和满足)有关,而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等神经递质则与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和抑郁)相关。

总结起来,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涉及多个大脑区域和神经递质的复杂互动。

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的关键结构,海马体在情绪记忆中发挥作用,而神经递质调节着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然而,这只是我们对大脑情绪中枢的初步理解,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情绪的生物学机制,为情绪障碍的治疗和情绪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法。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调节网络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调节网络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调节网络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对各种情感的认知、表达和调控。

当我们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有相应的反应。

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大脑中涉及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和调节网络。

一、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在人类大脑中,情绪调节主要受到两个区域的控制: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杏仁核是大脑中情绪加工的核心区域,它与情绪的形成、表达和感知密切相关。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的高级认知区域,它对情绪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杏仁核的功能杏仁核分为中央核和壳核两部分。

中央核负责检测和处理情绪相关的信息,如面部表情和声音等,它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壳核。

壳核对情绪信息进行整合和评估,并将其转发到不同的大脑区域,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三、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的高级控制中心,它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脑岛、前扣带皮层等区域。

这些区域对情绪的认知、评价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情绪的抑制和调节密切相关,它能够对情绪进行调控,并产生抑制性的反应。

四、情绪调节的神经网络除了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之外,大脑中还存在着其他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和连接。

这些区域包括顶叶皮层、扣带回、背外侧额上回、背内侧后扣带回等。

它们与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之间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

五、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包括两个主要的调节过程:顶下和底上调节。

顶下调节是指由前额叶皮层向下调控杏仁核的活动,通过抑制或增强杏仁核的激活来调节情绪反应。

底上调节是指由杏仁核向上调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通过传递情绪信息和激发前额叶皮层的相应反应来调节情绪。

六、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的异常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情绪调节困难或情绪障碍的出现。

例如,前额叶皮层功能的受损可能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杏仁核的异常激活则可能导致情绪过度激动和焦虑等问题。

国外儿童情绪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国外儿童情绪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国外儿童情绪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一、概述国外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相互影响的、人际交往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领域。

儿童情绪发展不仅是个体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

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儿童情绪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早期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到后期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儿童情绪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丰富的变化和挑战。

与此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等社会因素也对儿童情绪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国外研究者开始关注消极情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消极情绪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潜在威胁,也为我们提供了干预和治疗的新思路。

一些研究发现,父母在亲子交往中的消极情绪表达方式会对儿童的情绪应对策略产生负面影响,而积极的情绪表达和应对策略则有助于儿童更好地应对消极情绪。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国外儿童情绪发展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

利用神经影像学技术来探讨儿童情绪发展的神经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童情绪进行精准评估和预测等。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儿童情绪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国外儿童情绪发展研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们有望更加全面地揭示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1. 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性儿童情绪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以及认知能力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情绪作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主观体验与反应,不仅影响着儿童的日常生活质量,更是其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所在。

儿童情绪发展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

情绪状态良好的儿童往往更加自信、乐观,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情绪心理学研究进展

情绪心理学研究进展

情绪心理学研究进展情绪,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相伴的心理现象,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研究在情绪心理学的研究中,对情绪产生的神经机制的探索是一个关键的方向。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多个区域都参与了情绪的加工和调节。

例如,杏仁核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人们面临威胁性的刺激时,杏仁核会迅速被激活,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而前额叶皮质则负责对情绪进行调控和抑制,帮助我们在适当的情境中控制情绪的表达。

此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为研究情绪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能够实时观察大脑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活动模式,进一步揭示情绪产生和调节的神经基础。

二、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关系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认知是独立于情绪的,但现在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对认知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例如,积极的情绪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思维狭窄,影响决策的质量。

反过来,认知也会对情绪产生调节作用。

我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决定我们所产生的情绪。

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可能会引发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三、情绪调节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因此,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认知重评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即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认知评价来改变情绪反应。

例如,当面临挫折时,将其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失败,从而减轻负面情绪。

另外,表达抑制也是一种策略,即抑制情绪的外在表达。

然而,长期过度使用这种策略可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情绪的社会文化因素情绪不仅仅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现象,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人类情绪与大脑电波的关系研究

人类情绪与大脑电波的关系研究

人类情绪与大脑电波的关系研究人类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高兴、难过、愤怒还是焦虑,情绪都会对我们的行为和健康产生影响。

而大脑则是情绪生成和控制的主要器官,因此研究人类情绪与大脑电波的关系就成为了当前脑科学界的热点之一。

一、情绪的定义与分类情绪指的是人类在特定心理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与情感、心情等相关。

情绪可以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类,例如喜悦、兴奋、爱情等属于正面情绪;而愤怒、伤心、害怕等则属于负面情绪。

情绪还可以因为多种因素而形成,例如荷尔蒙水平、生物钟、嗅觉、视觉和听觉等等。

二、大脑电波的分类大脑电波是指由大脑皮层产生的电流,可以反映大脑皮层的激活状态。

这些电波可以用电极通过头皮测量并记录在电脑上。

根据频率分布,大脑电波被分为以下五种:1.δ波:频率在0.5-4赫兹,出现在深度睡眠和昏迷状态下。

2.θ波:频率在4-8赫兹,出现在轻度睡眠和松弛状态下。

3.α波:频率在8-13赫兹,出现在闭眼松弛状态下。

4.β波:频率在13-30赫兹,出现在大脑活跃状态下。

5.γ波:频率在30赫兹以上,出现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流状态下。

三、情绪与大脑电波的关系根据多项研究,不同情绪状态下大脑电波的频率和幅度都有不同的变化。

1.愉悦情绪:愉悦情绪会导致大脑α波的增加,表明大脑皮层正在放松状态下;同时还会导致已知的与正向情绪相关的神经化学变化,例如去甲肾上腺素的降低。

2.恐惧情绪:恐惧情绪会导致大脑γ波的增加,表明大脑正在集中注意力。

3.愤怒情绪:愤怒情绪会导致大脑β波的增加,表明大脑充满了能量,准备采取行动。

除此之外,一些已知的神经生化机制也反映出了情绪和大脑电波的关系。

例如,神经递质多巴胺可以调节情绪,并在相应的情绪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大脑电活动模式,这也支持了情绪和大脑电波之间的关联。

四、情绪与神经网络的关系神经网络是指一组神经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其中包括连接强度和传递速度。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综述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综述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和神经科学的深入发展,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交叉学科领域。

情绪,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决策、社交互动,还与心理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准确识别和理解个体的情绪状态,对于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度、改善心理健康治疗以及推动情感计算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脑电信号,作为大脑活动的直接反映,蕴含着丰富的情绪信息。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脑电信号中蕴含的情绪特征,实现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准确分类和识别。

本文旨在综述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方法、技术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支撑,推动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脑电信号与情绪的关系脑电信号,作为大脑活动的直接反映,与情绪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情绪的产生和变化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还会在大脑的电生理活动中留下明显的痕迹。

通过脑电信号的分析,可以揭示情绪产生的神经机制,以及情绪在不同脑区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情绪识别的研究中,脑电信号的分析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脑电信号的频率特性,二是脑电信号的空间分布。

脑电信号的频率特性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当人们处于愉悦或兴奋的情绪状态时,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如β波)往往会增加;而当人们处于悲伤或恐惧的情绪状态时,低频成分(如α波和θ波)则可能会增加。

这种频率特性的变化,可以为情绪识别提供重要的线索。

脑电信号的空间分布也是情绪识别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不同情绪状态下,大脑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会有所不同。

例如,当人们感到愉悦时,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区域的活动可能会增强;而当人们感到悲伤时,大脑的顶叶和枕叶区域的活动可能会增加。

这种空间分布模式的变化,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情绪状态的更多信息。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大脑中复杂的神经机制。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机制,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一、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1.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与情绪处理密切相关的结构之一。

它被认为是情绪加工的关键区域,参与了情绪调节的过程。

研究发现,杏仁核对于负面情绪的识别和加工具有重要作用。

2.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皮层的一部分,被视为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

前额叶皮层对于情绪的监视、评估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层的前额顶叶皮质和前额内侧皮质在情绪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

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大脑中负责应激反应的重要神经通路。

当人体面临压力和负面情绪时,下丘脑会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信号,进而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这一反应会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帮助人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

二、情绪调节策略1. 认知重评:认知重评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它通过重新解释和评估情境中的事物,改变个体对于情境的认知。

例如,当面对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件时,通过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将其转变为积极的一面,从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2. 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身体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它可以起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作用。

人们可以选择与亲友倾诉、写日记或进行身体运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情绪的调节和释放。

3. 运动和身体活动:运动和身体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海马素的释放,从而改善情绪。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4.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训练等方式来干预和调节情绪。

心理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个体的情绪问题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策略和技巧,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下面重点介绍人类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中枢回路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中枢回路的可塑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1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情绪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ames。

他(1890)[2]提出“事件发生时的知觉导致身体变化,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他的情绪理论可检验两个重要的成分。

第一,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是情绪体验的前提。

这一观点改变了20世纪情绪研究的进程,导致对不同情绪自主状态的研究。

第二,在情绪体验中卷入的是感觉和运动皮层区域,没有大脑中枢。

Cannon(1927,1929)[2]对James的观点提出质疑,怀疑情绪没有大脑中枢这一观点。

他提出,内脏器官对不同种类刺激的反应是不明确的,不能解释情绪体验中的快速变化。

Cannon的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内脏并不一定引起情绪状态质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分离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行为没有改变。

Cannon的观点激起研究者对情绪神经回路的研究。

Papez(1937)[2]提出情绪回路包括下丘脑、前部丘脑核、海马和扣带回皮层。

MacLean(1949,1952,1993) [2]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认为海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Papez和MacLean的理论激励研究者寻找情绪的具体而复杂的神经回路。

同时,James的观点引起许多研究者试图揭示不同情绪状态的自主特殊性。

特别是对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和愤怒的研究,一些证据支持这样的特殊性观点。

然而,Schacter 等人(1962) [2]的一个实验表明唤起和认知结合起来是形成特定情绪的两个必要成分。

Levenson(1992) [2]综述了几个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差异主要针对消极情绪。

在悲哀、愤怒和恐惧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加速,厌恶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减速。

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外周自主变化太粗糙,不能决定情绪体验。

Lang(1995)[2]的研究表明图片诱发的积极和消极感情之间有自主神经系统差异。

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紧密联系

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紧密联系

情绪与记忆大脑中的紧密联系在人类大脑中,情绪和记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情绪可以对我们的记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记忆也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体验。

本文将探讨情绪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发现。

一、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增强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当我们经历积极的情绪时,比如快乐、兴奋或满意,我们更容易记住与这些情绪相关的经历和事件。

相反,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愤怒或恐惧,也可以增强相关记忆的保持和回忆。

这种情绪对记忆的增强效应被称为"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研究者们发现,情绪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相关结构和神经递质来影响记忆。

例如,杏仁核是情绪加工的主要区域之一,它与海马等记忆相关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情绪的加工可以增强大脑中相关结构的活动,从而增强与这些结构相关的记忆编码和检索过程。

此外,情绪还可以通过改变个体对记忆事件的注意力和意义赋予来影响记忆。

当我们经历强烈的情绪时,我们会更加关注和加深对相关事件的注意力,同时为它们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意义。

这种注意力和情感上的增强可以提高相关记忆的编码和保持效果。

尽管情绪可以增强记忆,但情绪记忆增强效应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积极的。

一些研究表明,情绪也可能导致记忆的偏差和变形。

负面情绪尤其容易导致记忆的失真,使个体更容易回忆与其负面情绪相关的信息,而忽略或遗忘其他无关信息。

这种记忆失真可能会对个体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二、记忆对情绪的调节除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外,记忆本身也可以调节和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

过去的经历和记忆对我们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情绪刺激的反应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发现,过去的记忆可以通过与当前情绪的交互作用来调节我们的情绪体验。

当我们在经历积极情绪时,我们更容易回忆起与这种情绪相关的记忆,并且这些记忆经验可以进一步增强当前的积极情绪。

相反,当我们陷入消极情绪时,我们更倾向于回忆与负面情绪相关的记忆,从而进一步加重消极情绪的体验。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下面重点介‎绍人类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中枢回‎路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中‎枢回路的可‎塑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1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情绪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a‎m es。

他(1890)[2]提出“事件发生时‎的知觉导致‎身体变化,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他的情绪理‎论可检验两‎个重要的成‎分。

第一,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是情‎绪体验的前‎提。

这一观点改‎变了20世‎纪情绪研究‎的进程,导致对不同‎情绪自主状‎态的研究。

第二,在情绪体验‎中卷入的是‎感觉和运动‎皮层区域,没有大脑中‎枢。

Canno‎n(1927,1929)[2]对Jame‎s的观点提‎出质疑,怀疑情绪没‎有大脑中枢‎这一观点。

他提出,内脏器官对‎不同种类刺‎激的反应是‎不明确的,不能解释情‎绪体验中的‎快速变化。

Canno‎n的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内脏并‎不一定引起‎情绪状态质‎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分离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行为没‎有改变。

Canno‎n的观点激‎起研究者对‎情绪神经回‎路的研究。

Papez‎(1937)[2]提出情绪回‎路包括下丘‎脑、前部丘脑核‎、海马和扣带‎回皮层。

MacLe‎a n(1949,1952,1993) [2]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认为海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Papez‎和MacL‎e an的理‎论激励研究‎者寻找情绪‎的具体而复‎杂的神经回‎路。

同时,James‎的观点引起‎许多研究者‎试图揭示不‎同情绪状态‎的自主特殊‎性。

特别是对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和愤‎怒的研究,一些证据支‎持这样的特‎殊性观点。

然而,Schac‎t er 等人(1962) [2]的一个实验‎表明唤起和‎认知结合起‎来是形成特‎定情绪的两‎个必要成分‎。

Leven‎s on(1992) [2]综述了几个‎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差异‎主要针对消‎极情绪。

人类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人类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人类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人类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近年来,人类心理学在理论、实验和应用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类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情感和情绪情感和情绪是人类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最新的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的形成和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文化和个体经验等。

其中,情绪的生物学基础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杏仁体和前额叶皮质是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情绪的产生和调节都与这些区域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新的发现还显示,情绪调节和临床干预有可能减轻焦虑、抑郁和PTSD 等心理障碍。

二、注意力和记忆注意力和记忆是人类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研究发现,注意力和记忆都受到认知控制的影响。

认知控制是指个体的抑制能力和灵活性,即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适应当前的目标和环境。

研究表明,认知控制与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等区域密切相关。

此外,新的神经影像技术也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研究人类大脑的注意力和记忆机制,例如,脑磁图和脑电图技术在研究大脑信息处理速度和记忆负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社会认知、交际技能、群体动态和合作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持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包括人际情境理解、情感识别和角色推断等。

研究表明,社会认知与颞叶和扣带区等大脑区域密切相关。

此外,新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人际交往现象,例如,社交媒体上的虚拟关系和网络社交的心理机制等。

四、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某些心理现象上表现出的差异,例如,智力、性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最新的研究表明,个体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学习和经验等。

其中,遗传因素在智力和性格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

研究表明,智力和性格都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大约75%以上的差异可以归因于遗传。

大脑中的愉悦揭示愉悦情绪对大脑的积极影响

大脑中的愉悦揭示愉悦情绪对大脑的积极影响

大脑中的愉悦揭示愉悦情绪对大脑的积极影响愉悦情绪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它能够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不仅改善个人的心理状态,还对大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大脑中愉悦情绪的研究,揭示了愉悦情绪对大脑的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大脑中愉悦的产生机制以及愉悦对大脑的积极影响。

一、大脑中的愉悦情绪产生机制1. 神经递质的作用愉悦情绪的产生与多种神经递质的作用密切相关。

例如,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可以调节情绪,提高个体对愉悦刺激的感知和回应。

当个体经历愉悦的事情时,多巴胺的释放量会增加,从而产生愉悦情绪。

2. 网络的活化大脑中的愉悦情绪往往与某些特定脑区的活化有关。

例如,杏仁核是大脑中情感加工的关键区域之一,当个体经历愉悦情绪时,杏仁核的活化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愉悦情绪的产生和体验。

3. 内源性兴奋剂的释放大脑中存在一些内源性兴奋剂,例如内啡肽和脑内啡肽,它们可以调节大脑中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当个体经历愉悦情绪时,内源性兴奋剂的释放量会增加,从而增强愉悦的感受。

二、愉悦情绪对大脑的积极影响1. 促进学习和记忆愉悦情绪对大脑中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愉悦情绪能够提高大脑中海马体的活性,进而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形成。

这是因为愉悦情绪能够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提高个体对学习刺激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从而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2. 抵抗压力和焦虑愉悦情绪对大脑中的压力和焦虑反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愉悦情绪能够减轻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从而降低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敏感性,缓解压力和焦虑的症状。

此外,愉悦情绪还能够增加内啡肽等内源性兴奋剂的释放,进一步减轻焦虑和压力。

3. 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愉悦情绪对大脑中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愉悦情绪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提高个体在创造和创新方面的表现。

这是因为愉悦情绪能够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提升大脑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大脑杏仁核与情绪调节障碍的研究进展

大脑杏仁核与情绪调节障碍的研究进展

大脑杏仁核与情绪调节障碍的研究进展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绪调节障碍则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情绪调节的研究,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深入探索其神经基础,其中大脑杏仁核作为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在大脑杏仁核与情绪调节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增进对情绪调节障碍的理解和治疗。

一、大脑杏仁核的功能和结构大脑杏仁核是人脑中情绪调节的重要结构之一,位于颞叶内侧,由淡红色的杏仁核核团组成。

它与其他脑区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其中包括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和脑干等。

在情绪调节中,大脑杏仁核扮演着感官信息的筛选、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等重要角色。

二、大脑杏仁核与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情绪调节障碍,病理特征为持久、过度和不合理的焦虑情绪。

研究表明,大脑杏仁核在焦虑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们发现焦虑障碍患者在面对恐惧刺激物时,大脑杏仁核活动异常增强,并与前额叶皮质功能紊乱相关。

此外,杏仁核中的神经纤维连接也与焦虑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三、大脑杏仁核与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另一类常见的情绪调节障碍,主要症状为持续的低落、消极情绪和对平日活动的兴趣丧失。

研究显示,大脑杏仁核在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揭示了抑郁障碍患者在情绪加工中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

具体来说,抑郁障碍患者的大脑杏仁核体积减小,并且在情绪刺激下的反应性降低。

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大脑杏仁核与抑郁障碍的密切关联。

四、大脑杏仁核与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情绪调节障碍,患者会出现交替出现的抑郁和极度亢奋的情绪。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杏仁核在双相障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技术的研究表明,双相障碍患者在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方面存在神经生物学上的异常。

大脑杏仁核的神经活动和连接与双相障碍的发作和缓解密切相关,揭示了大脑杏仁核在双相障碍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性。

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情绪调节的关联研究

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情绪调节的关联研究

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情绪调节的关联研究情绪调节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情绪调节之间的关联,并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机制。

一、大脑神经元活跃度的测量研究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常常借助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fMRI可以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从而间接反映出神经元活跃度的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将被试者暴露在不同的情绪刺激下,使用fMRI技术记录大脑神经元的活跃度,进而研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二、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负性情绪调节的关系过去的研究表明,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等区域在负性情绪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区域的神经元活跃度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存在显著的变化。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在面对负性刺激时,大脑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活动增加,而海马体的神经元活动减少。

这表明,负性情绪调节涉及到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情绪记忆和情绪评估有关。

此外,其他脑区的神经元活跃度也与负性情绪调节相关。

例如,杏仁核和扣带回等区域在负性情绪的加工和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这些区域的神经元活跃度变化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三、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正性情绪调节的关系与负性情绪调节相比,对正性情绪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大脑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活跃度与正性情绪调节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在体验积极情绪时,大脑额叶皮质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增加。

这与情绪调节中积极思维和情感的加工相关。

此外,大脑杏仁核和纹状体等区域在正性情绪调节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这些脑区的神经元活跃度变化与正性情绪的加工和调节有关。

四、大脑神经元活跃度与情绪调节障碍的关系情绪调节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

许多研究发现,与正常群体相比,情绪调节障碍患者的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损害与情绪失调的脑网络机制研究进展完整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损害与情绪失调的脑网络机制研究进展完整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损害与情绪失调的脑网络机制研究进展完整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中较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与发育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多、冲动和控制力差,并且常伴随学习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焦虑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对患儿学业、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1 ]。

全球儿童患病率高达7.2% [2 , 3 ],而我国儿童青少年最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6.4%[4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从脑网络机制方面综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损害及情绪失调,并提出未来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可能的研究方向。

1 脑发育延迟和神经网络发育异常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重要的发病机制脑发育延迟和神经网络发育异常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重要因素。

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皮层成熟延迟涉及多个区域和皮层维度。

有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前额叶及额叶-纹状体回路发育落后于正常发育儿童。

同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大脑皮质的总表面积、皮层厚度、大脑皮质下区域和颅内体积均小于健康儿童[5 ]。

Greven等[6 ]研究表明,与正常发育儿童及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同胞兄弟姊妹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表现出全脑容量小2.5%,总灰质体积小3%,而总白质体积没有改变。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发育延迟涉及其他脑区,包括枕叶、顶叶、额上回、基底节、额叶-纹状体回路和默认网络等,分别与注意力、冲动控制、决策能力、执行功能、动作控制、情绪调节和自我奖励处理相关。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损害认知是指获取、处理、储存和使用信息的心理过程。

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中,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个体其认知损害不尽相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损害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1 注意力缺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完成任务时难以集中并保持注意力,注意力缺陷会干扰需要保持持续注意力的认知过程,比如阅读、解决问题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28~333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马庆霞郭德俊(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100037)摘要文章综述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情绪的脑机制——大脑回路,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

前额皮层中的不对称性与趋近和退缩系统有关,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

杏仁核易被消极的感情刺激所激活,尤其是恐惧。

海马在情绪的背景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额皮层和杏仁核激活不对称性的个体差异是情绪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中枢回路有可塑性。

关键词情绪,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

分类号 B842.6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绪也是个体差异的来源,是许多个性特征和心理病理的关键成分。

近年来,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以电信号为基础的方法(EEG、ERP),以功能成像为基础的方法(PET、fMRI),允许更准确地测量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这些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当代情绪研究的前沿学科——感情神经科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

它是考察情绪和心境神经基础的生物行为科学的分支,与认知神经科学类似,但是集中在感情过程上[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是由大脑中的回路所控制的,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

下面重点介绍人类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中枢回路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中枢回路的可塑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1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情绪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ames。

他(1890)[2]提出“事件发生时的知觉导致身体变化,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他的情绪理论可检验两个重要的成分。

第一,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是情绪体验的前提。

这一观点改变了20世纪情绪研究的进程,导致对不同情绪自主状态的研究。

第二,在情绪体验中卷入的是感觉和运动皮层区域,没有大脑中枢。

Cannon(1927,1929)[2]对James的观点提出质疑,怀疑情绪没有大脑中枢这一观点。

他提出,内脏器官对不同种类刺激的反应是不明确的,不能解释情绪体验中的快速变化。

Cannon的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内脏并不一定引起情绪状态质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分离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行为没有改变。

Cannon的观点激起研究者对情绪神经回路的研究。

Papez(1937)[2]提出情绪回路包括下丘脑、前部丘脑核、海马和扣带回皮层。

MacLean(1949,1952,1993) [2]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认为海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Papez和MacLean的理论激励研究者寻找情绪的具体而复杂的神经回路。

同时,James的观点引起许多研究者试图揭示不同情绪状态的自主特殊性。

特别是对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和愤怒的研究,一些证据支持这样的特殊性观点。

然而,Schacter 等人(1962) [2]的一个实验表明唤起和认知结合起来是形成特定情绪的两个必要成分。

Levenson(1992) [2]综述了几个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差异主要针对消极情绪。

在悲哀、愤怒和恐惧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加速,厌恶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减速。

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外周自主变化太粗糙,不收稿日期:2002-09-02第11卷第3期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329-能决定情绪体验。

Lang(1995)[2]的研究表明图片诱发的积极和消极感情之间有自主神经系统差异。

许多研究者[2]报告,感情强度的自我报告和自主输出的量之间有关系,尤其是皮肤电指标表现明显。

从外周对情绪进行区分的研究从来没有获得真正的进展,这使人们注意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LeDoux(1994) [2]提出区别情绪的位置在大脑而不是外周。

2 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由大脑中的一个回路所控制,包括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杏仁核(amygdala)、海马(hippocampus)、前部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腹侧纹状体(ventromedial striatum)等。

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

近年来,许多文献表明,有两个基本的情绪和动机系统或者积极和消极感情形式,分别是趋近和退缩[2]。

Davidson等人(1999)[3]把趋近系统描述为促进欲求行为和产生特定的与趋近有关的积极感情类型,如愉快、兴趣等。

退缩系统有利于有机体从厌恶刺激源撤退或者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与撤退有关的消极情绪,如厌恶和恐惧等。

各种证据表明,趋近和退缩系统是由部分独立的回路执行的。

2.1 前额皮层动物和人类的大量资料显示PFC的各个部分与情绪有关。

灵长类动物的PFC可分为3个子分区:背侧PFC (DLPFC)、腹内侧PFC(vmPFC)、眶额皮层(OFC)。

而且,PFC的机能具有不对称性。

左PFC与积极感情有关,右PFC与消极感情有关。

有关研究来自于3个方面:(1)PFC损伤病人的研究。

比较左侧和右侧大脑损伤病人的心境,发现左侧损伤后出现抑郁症状[4]。

左侧PFC损伤后抑郁症状加重的原因是,这一大脑区域参与积极感情回路,损伤后导致体验积极感情的能力缺失,这是抑郁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Morris等人(1996) [5]的研究(N=193)表明,只在单侧皮层小范围损伤的病人中,左PFC损伤和抑郁症状之间有关系。

(2)对正常人的研究。

对正常人的研究与损伤证据获得的结果一致。

Davidson及同事(1990)[6]报告,情绪电影诱发的厌恶和恐惧提高右侧前额和前部颞叶的激活,而诱发的积极感情引发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

其他人获得了类似的研究结果。

Sutton等人(1997)[7]用PET(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测量大脑的区域葡萄糖代谢,发现在消极感情产生期间,右侧的前眶额、下前、中、上前脑回中代谢率提高;积极感情的产生与前和后中央脑回中左侧代谢的提高有关。

Beauregard(2001) [8]的研究表明,对消极图片的反应中,右前颞叶激活。

(3)对精神病人的研究。

Davidson等人(2000) [9]在一个使用大脑电活动测量的研究中,发现当社交恐怖症者期待公开演说时,右侧前额激活显示出提高。

Rauch等人(1997) [10]考察了3个独立的焦虑障碍研究(服从-强迫障碍,单一恐怖症,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发现在实验诱发焦虑期间,右下PFC和右中央眶额PFC都被强烈地激活。

总之,上述研究表明左PFC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PFC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

Miller和Cohen(2001) [11]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前额机能理论,认为PFC维持对目标的表征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腹内侧PFC与对未来积极和消极感情后果的期待有关。

Bechara等人(1994) [12]报告腹内侧PFC两侧损伤的病人在期待未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中有困难。

这样的病人与控制组相比,在期待冒险选择中,表现出皮肤电活动水平的降低。

最近的神经成像和电生理研究表明,OFC和vmPFC对表征奖赏和惩罚尤其重要[13,14]。

OFC的左侧中央区对奖赏敏感,侧面右侧区对惩罚敏感[14]。

2.2 杏仁核研究表明,杏仁核对知觉、产生消极感情和联想厌恶学习很重要。

有关研究来自于3个方面:-3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1)对杏仁核损伤病人的研究。

许多研究报告,杏仁核损伤病人不能识别恐惧的面部表情,识别其他情绪的面部表情是完整的。

在一个从面部照片判断不熟悉人的信任和可接近性的研究[15]中,双侧杏仁核损伤病人与控制组相比,认为不熟悉的个体可接近和值得信任的程度更大。

双侧杏仁核损伤病人对恐惧和愤怒声音的识别有困难[16],表明这一缺陷并不限于面部表情。

其它研究者[17]已证明,杏仁核损伤病人对厌恶刺激无反应。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双侧杏仁核受破坏的病人加工消极情绪任务的能力被损害,表明杏仁核对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是重要的。

Angrilli及同事(1996) [18]报告,在控制组中,呈现厌恶刺激期间,可观察到著名的惊跳增强效应,而在右侧杏仁核损伤病人中,对厌恶刺激的反应中没有观察到惊跳增强。

Nitschke等人(2002) [19]的研究再次证明了正常人对厌恶刺激的惊跳增强效应,在期待厌恶图片时惊跳眨眼量比期待愉快图片时更大。

这些研究表明杏仁核对表达已习得的消极感情可能是必要的。

(2)对精神病人的研究。

研究报告 [20],给焦虑病人呈现特定的诱发焦虑刺激时,用PET或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觉察到杏仁核激活。

Ketter 等人(2001)[21]研究表明,抑郁病人中,杏仁核激活异常提高。

Drevets(2001)[22]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抑郁减轻后,杏仁核激活降低到正常值。

(3)对正常人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对恐惧面部表情的反应中杏仁核激活。

许多研究报告在厌恶条件作用的早期阶段杏仁核激活。

对几个诱发消极感情实验程序的反应中也可观察到杏仁核激活,包括厌恶嗅觉线索和厌恶味觉刺激等。

Schaefer等人(2000) [23]的研究表明,在对消极图片的反应中,杏仁核激活。

关于杏仁核是否有功能不对称性,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

在消极感情的实验唤起期间,一些研究者报告左侧杏仁核激活的变化,一些报告右侧杏仁核的变化,一些报告双侧变化。

Zalla等人(2000)[24]的fMRI研究发现,对赢钱和输钱左和右杏仁核有不同的激活,左侧杏仁核对赢更多的钱显示激活的提高,而右侧杏仁核对输钱显示激活的提高。

2.3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海马在情绪中的作用近年来才开始研究。

海马是大脑中有很高葡萄糖皮质激素类受体密度的部位,在情绪调节中很重要。

动物研究证明葡萄糖皮质激素类受体对海马神经元有巨大影响。

研究者报告,在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和抑郁病人中,海马体积显著减小。

很可能是过度高水平皮质醇引起海马细胞死亡,导致海马萎缩。

Rusch等人(2001) [25]的研究表明,在控制组和抑郁被试中,右和总(左加右)海马体积与特质焦虑正相关。

Davidson等人(2000)提出海马在情绪行为的背景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海马损害个体的正常背景-调节作用受到损害,因而在不适当的背景中表现出情绪行为。

神经成像方法的研究表明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激活。

对情绪单词的Stroop任务的反应中,观察到背侧前部扣带回激活。

在Brody(2001) [26]等人的PET研究中,发现焦虑症状的降低与腹侧ACC中降低的激活有关,心理症状的改进与背侧ACC中提高的激活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