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学会自律
督促孩子自律的7句话简短
![督促孩子自律的7句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31fd28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督促孩子自律的7句话简短培养孩子自律,真的是个大工程。
不过,咱们可以用一些简单又有效的话来引导他们。
以下这七句话,既不复杂,又能在日常生活中随口就来,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律的习惯。
1. “做事要讲究计划,不要临时抱佛脚。
”1.1 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没规划好而临时抓紧时间做事。
比如临近考试才开始复习,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这时候,咱们可以告诉他们,“做事要讲究计划,不要临时抱佛脚”,这样能让他们明白提早安排的重要性。
1.2 计划好每一步,不光能让事情做得更顺利,还能减少压力。
让孩子习惯每天定一个小目标,慢慢积累,绝对比一口气做完要靠谱得多。
2. “眼前的诱惑,咱得学会忍一忍。
”2.1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在眼前晃。
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真的很重要。
比如,面对一堆玩具或者游戏,跟他们说:“眼前的诱惑,咱得学会忍一忍。
” 这样能提醒他们,集中精力才是关键。
2.2 控制自己并不是不让他们享受生活,而是要学会在该做的事情面前忍耐,学会取舍。
你知道的,成大事者都得有点耐性。
3. “困难面前别退缩,要学会迎难而上。
”3.1 孩子们遇到难题时,有时会觉得很沮丧,甚至想要放弃。
这个时候,咱们可以鼓励他们:“困难面前别退缩,要学会迎难而上。
” 这句话能激励他们面对挑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觉得天塌了。
3.2 迎难而上,不只是应付困难,更是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
让他们知道,面对困难并不丢人,关键是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克服。
4. “每天都要坚持一点点,才能看到进步。
”4.1 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坚持。
跟孩子说:“每天都要坚持一点点,才能看到进步。
” 这样能帮助他们明白,进步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任务。
4.2 设立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读书半小时,慢慢地,孩子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渐渐形成习惯,也能更好地面对更大的挑战。
5. “完成任务后再享受奖励。
”5.1 有时候,孩子们容易分心,想着先玩再做作业。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自律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b5aa6a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e.png)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自律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自律
自律是一个人心灵成熟、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而家长是孩子最
重要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自律也就是孩子的自律。
对于孩子而言,自
律是需要家长悉心培养的。
以下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自律的步骤:第一步:树立自律意识
孩子的自律意识是从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折射出来的。
家长需要有
意识地着重强调和倡导孩子自律的重要性,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律的
好处,明白自己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第二步:培养自律行为
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比如,
培养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鼓励孩子自主完成作业,自己探究知识;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如在吃饭、睡觉、玩耍等时候,自动克制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第三步:引导自律心态
家长的引导对于孩子的自律心态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
引导孩子养成自信的心态,让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让孩子养成自律的
心态,学会自我激励,让自己的心情保持阳光积极。
第四步:提高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长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和实现方式。
家长要
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自律计划,明确目标、掌握方法,落实到具体行
动中,全面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总之,自律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必备素质,家长的重要作用在于引
导孩子培养自律意识、自律行为、自律心态,同时提高孩子自律能力。
家长的引导不仅仅是言传身教,更是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耐心指导和引导。
当然,家长自己的自律能力也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子女
的启示作用也会更加突出和重要。
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培养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a0290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a.png)
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培养自律能力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培养自律能力方面,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律是孩子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它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培养方法等方面来谈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基础。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有序、宽松但又不失纪律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培养良好的家风家教。
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律成为孩子的模范。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一些规则和要求,如定时完成作业、按时睡觉等,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规范培养,建立严明的纪律和规则。
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如思想品德课、礼仪课等,通过这些课程教育学生要有自律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实践活动、团队合作等,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除此之外,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目标,如每天固定阅读时间、按时完成作业等,让孩子知道自律的重要性。
其次,要给孩子适度的奖励和鼓励。
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达到既定目标时,可以适当奖励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同时,要向孩子传达成功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自律的重要性。
最后,要建立适当的学习和生活规律。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给孩子合理的学习和生活安排,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培养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适当的规则、目标的设立、适度的奖励和规律的学习生活方式,孩子的自律能力将得到提升,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制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制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058d3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d.png)
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制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制力是每个家庭所关注的重点。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载体,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一些培养孩子自律与自制力的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
自律与自制力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品质。
缺乏自律与自制力的孩子,容易陷入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难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态度。
而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制力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为孩子设立明确的规则与目标家庭中的规则对孩子的自律能力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明确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生活习惯、学习计划等规则,明确告知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
同时,为孩子设立适应年龄阶段的小目标,帮助他们逐渐培养起自律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独立性责任感是自律与自制力的内在动力之一。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务分担、照顾宠物等方面入手,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和他人的责任。
此外,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独立的机会,如让他们自己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升自制力。
三、良好的身教与榜样作用家长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自律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不仅在言传身教上要要求自律,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例如,家长可以制定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让孩子看到自己也在认真学习,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以此激发孩子自觉追求自律与自制力的欲望。
四、给予适度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有机会主动做出决策、承担后果。
家长可以适当放手,给予孩子一些选择权,例如让他们自主决定自习的时间与方式,或者是让他们选择一项兴趣爱好进行深造。
适度的自由空间既能够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五、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律与自制力不仅仅是对行为的控制,还涉及到对内心的管理。
孩子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失去自制力。
培养孩子自律的七个有效方法
![培养孩子自律的七个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4190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0.png)
培养孩子自律的七个有效方法自律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成功。
然而,许多父母都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本文将介绍七个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个人成长。
方法一:树立目标和计划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
给孩子提供指导,让他们明白目标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动力。
帮助孩子将长远的目标分解成小步骤,设定短期目标和每日任务,鼓励他们按计划执行,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方法二: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自律的基础在于良好的日常习惯。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并确保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另外,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娱乐时间,让孩子养成自觉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方法三: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是培养孩子自律的有效方法。
在孩子取得进步或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
可以设立一个奖励系统,设定具体的奖励标准,如小礼物、外出活动等,这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方法四:引导孩子制定时间管理计划时间管理对培养孩子自律非常关键。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提醒孩子如何分配时间,学会设定优先级和集中注意力,帮助孩子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方法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律的核心。
父母可以通过分担家务、义务活动或小组任务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和履行责任的乐趣。
鼓励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逐渐树立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方法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为孩子提供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确保有足够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减少外界干扰,保持学习环境的安静和整洁。
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学习,增强自律能力。
父母怎样教孩子自律
![父母怎样教孩子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b0f1687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5.png)
父母怎样教孩子自律?1、以身作则,先成为自律的父母。
俗话说:“有自律的父母,就有自律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自律,一回家就是电视、电脑、手机,你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律呢?如果父母看到零食就吃,怎么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呢?所以,先成为自律的父母吧,然后再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2、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并督促孩子按照计划逐步完成。
从小帮助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一步一步陪伴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并最终达成目标。
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
3、让孩子“延迟享受”。
从小让孩子懂得“延迟享受”,这个主要是教给孩子,所有的欲望并不是都可以马上实现和满足的。
这样,孩子就慢慢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时间观念的缺失必将后患无穷。
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理解时间,让孩子明白需要珍惜时间。
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时间管理类的绘本,带孩子读一读,这样一来,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有了时间观念,岂不是一举两得。
比如,父母可以用钟表为孩子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式,发散式地询问孩子。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父母给幼小的孩子制订一些实用性规则,比起长篇大论讲道理要好得多。
孩子的天性不愿接受规则的束缚,为了充分尊重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自己说了算,建议让孩子参与进规则的制订,以此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6、鼓励和惩罚并存。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必须要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鼓励与惩罚并存,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当孩子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时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当然惩罚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写在计划里。
家长的适当鼓励和惩罚,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辨别是非,还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成长为一个有原则的人。
7、父母适当地放手,放下纠结的心,可能是培养“孩子自律”的最好途径。
比如给孩子说“不”的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已的想法。
让孩子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洗澡等独立能力。
8、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3a030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8.png)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自律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它是塑造孩子良好品格和实现目标的关键。
然而,很多孩子在面对困难或诱惑时缺乏自律能力。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呢?1. 亲身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必须展示出自己的自律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家务和工作,坚持锻炼身体。
通过亲身示范,孩子会从我们身上学到自律的重要性,并受到启发。
2. 设定明确的目标与规则为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去追求。
目标可以是小事情,比如每晚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也可以是大目标,比如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通过规则和目标的设定,孩子会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3.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自律的基础,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远离拖延症。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日程表,帮助他们规划每天的活动。
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分清主次,学会有计划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4. 建立坚实的习惯习惯是自律的基石,通过帮助孩子建立一些良好的习惯,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
比如,每天固定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定时完成家务和学习任务。
这些习惯的坚持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5. 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让孩子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也是培养自律能力的一种方式。
当孩子面临挑战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支持和信任,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6.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他们的自律潜力。
当孩子对某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自愿地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探索习惯。
7.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在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是必要的。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完成某个目标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赞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律行为的积极反馈。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d067b8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7.png)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幼儿园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指导者和引路者,更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他们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一系列适合孩子的活动,还能够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那么,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一、制定规则和纪律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第一站,老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与纪律,切实维护好这些规则与纪律。
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更能够让孩子们有意识地遵守规则与准则,进而提高自律的能力。
当然,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有一些差别化的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规则和纪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规则和纪律的作用。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值日制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们轮流负责每天在教室内保持整洁,排队、扫地、擦黑板等事项。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责任感,还能够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孩子们一些团队项目,比如拼图、搭积木等等,让孩子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责任与合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注重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儿阶段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比如老师们可以要求孩子们自己收拾书包、摆放桌椅等日常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学会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老师们还可以选用一些适合幼儿的图画书籍或故事书籍,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自制力和勇气。
四、强化家长与老师的合作孩子们的自律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
老师们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老师们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们完成作业,纠正孩子们的错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可以让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活动中适当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掌握自我管理和自我策划的技巧。
五、鼓励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幼儿时期,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往往和他们的修养和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6a1ea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9.png)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自律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自律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品质,它们不仅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自律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责任感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负责的态度和意识,它能够使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责任感的方法和建议1. 给予孩子适当的任务和责任给孩子适当的任务和责任是培养责任感的关键。
父母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予他们家务、学习或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责任。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可以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责任感。
2.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责任体现,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可以帮助他们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小组合作项目等,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会互相依赖、协作和分享,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对于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责任感非常重要。
父母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班规或学校规定,并明确告知他们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善于表扬和奖励孩子遵守规则和履行责任的行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性自律是指个体能够自觉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并以此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自律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培养自律能力的方法和建议1.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培养自律能力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任务安排,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培养小孩自律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小孩自律学习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1c52f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9.png)
培养小孩自律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备自律学习的能力。
自律学习是指孩子能够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且按照计划刻苦学习的能力。
在当今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自律学习能力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培养小孩自律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自律学习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
自律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更注重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这种主动性和责任感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克服困难,主动寻求帮助,并且提高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自律学习能够使孩子在学习上具备更好的时间管理技能和计划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自律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坚韧毅力和自信心。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个过程中的挫折与成长。
培养孩子自律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和挫折,而这正是锻炼孩子坚韧毅力的机会。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解决问题、找寻答案,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信心和自信心。
此外,自律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和责任感。
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自律学习,孩子不仅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培养他们守时的习惯。
他们会有意识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这种责任感也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自律学习能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仅是独立完成任务,更是在不断地思考、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会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此外,自律学习还能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他们会愿意和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培养小孩自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律学习能够提升孩子的学术成就,培养坚韧毅力和自信心,培养时间管理和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怎样培养自觉和自律的孩子
![怎样培养自觉和自律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106e7d5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7.png)
怎样培养自觉和自律的孩子?1、鼓励孩子对日常生活事务进行规划。
既然父母的大包大揽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那么,当孩子有机会为自己的事进行规划时,父母就应该趁热打铁,好好教教他,他们会学习遵守原则,同时想办法达到这些目标,从中学习到自律并获得成就感。
2、孩子学会共情与换位思考。
要让孩子真正形成自己认可的克制习惯,就少不了共情能力与换位思考的能力。
情商高的孩子,就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从而得到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3、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如果家长都给予满足的话,很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无法自控,因此,想要孩子自律,家长就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但是家长要明白,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要避免单向硬性的规定,而是要与孩子双向互动,共同制定规则对孩子形成自律意识才会更有效果。
4、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
规则和任性、毫无约束的放纵自己是相对立的,遵守规则就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欲望,自然会产生不开心的情绪。
因此,教孩子自我控制,必须上好“面对情绪”这节课。
5、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父母的大包大揽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
犯了错却不用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就会让孩子在做事情时丧失分寸感。
对于孩子而言,自控力的养成还需要通过强化来进行巩固,正面强化与负面强化都很重要。
在孩子犯错后,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措施,让他们明白做事不可以随心所欲。
6、父母需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力。
因此,父母想要教会孩子自律,自己首先就要学会自律。
比如早上不睡懒觉,出去跑步,锻炼身体;空余时间也不浪费,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能力。
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和熏陶,自律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7、孩子的自觉,离不开好的家庭环境。
自觉性的建立是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身处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就像一只窘迫的鲇鱼,想主动都脱不开身。
那些我们不想让孩子染上的恶习,比如沉迷手机、沉迷游戏、沉迷电视、熬夜等这些坏习惯,你不希望孩子去做,那么自己也应该主动规避。
如何教育孩子自律的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自律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fad5d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1.png)
如何教育孩子自律的方法教育孩子自律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生活中能够自律地处理各种情况。
以下是教育孩子自律的一些方法:1.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要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需要展示自律的行为,例如准时完成任务、保持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我们的行为来学习。
2.创设适当的目标:帮助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并协助他们规划达成目标的步骤和时间表。
适当的目标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动力。
3.建立规则和约定: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约定,以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期望。
这些规则和约定可以是家庭规则、学习计划或者学习习惯等等。
4.奖励和赞赏:给孩子设定奖励和赞赏机制,当他们完成自律的行为时给与肯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自律行为的积极性和动力。
5.分解任务:对于一些较长或复杂的任务,可以帮助孩子将其分解为小目标,并按照一定的计划逐步完成。
每次完成小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让孩子有成就感。
6.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育孩子合理规划时间,让他们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各种活动和任务。
可以使用日历或者计划表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时间管理的习惯。
7.培养自制力:教育孩子学会抑制冲动和延迟满足感。
通过引导孩子在面对冲突和困难时冷静思考和控制情绪,学会有意识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8.鼓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通过询问问题、引导思考和提供指导,帮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9.增强孩子的动机: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意愿,鼓励他们追求感兴趣的活动和领域。
当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到兴奋和有动力时,他们会更容易保持自律。
10.提供支持和鼓励:及时给予孩子所需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和困难。
以积极的心态和态度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关爱。
教育孩子自律需要耐心和恒心,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建立自律的过程。
孩子如何做到自律小窍门
![孩子如何做到自律小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18e242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7.png)
孩子如何做到自律小窍门
孩子养成自律习惯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以下是一些小窍门:
1. 制定计划: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包括每天、每周、每月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这有助于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更好地管理时间。
2. 分解任务: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逐步完成。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控任务,增加自信心,同时也能更好地管理时间。
3. 建立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自律的基础。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如按时起床、整理房间、做作业等。
4. 监督和鼓励:家长需要监督孩子的行为,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5.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6. 榜样作用: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自律的行为和态度。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从而养成自律的习惯。
7.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加自律,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总之,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逐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1。
家长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家长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a07bd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b.png)
家长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一、尊重孩子,给予自由选择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
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比如,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不要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而是要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
当孩子做出选择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决策的喜悦。
案例:小明的妈妈发现他对画画特别感兴趣,于是鼓励他参加绘画班。
小明在绘画班中学到了很多技巧,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妈妈尊重小明的选择,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承担独立自主的孩子往往具备较强的责任感。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承担。
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一定的责任,让他们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案例:小红的妈妈让她负责家里的宠物狗。
小红每天按时喂食、遛狗,还学会了如何照顾生病的狗狗。
在这个过程中,小红逐渐养成了责任感,也学会了关爱他人。
三、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忙,而是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小华在学校的数学比赛中遇到了困难,他觉得自己题目。
妈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鼓励他再试试,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经过一番努力,小华终于独立完成了题目,赢得了比赛。
四、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自律自律是独立自主的重要表现。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律。
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案例:小王的妈妈要求他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桌。
刚开始,小王不太习惯,但在妈妈的引导下,他逐渐学会了自律。
现在,小王已经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保持书桌整洁。
五、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关爱与支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关爱至关重要。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关爱与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家长会发言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长会发言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973095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a.png)
家长会发言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拥有自律能力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首先,我们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习。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自律,比如总是熬夜、沉迷手机、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等,又怎么能期望孩子学会自律呢?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自律习惯,比如按时作息、坚持运动、阅读学习等。
当孩子看到我们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他们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培养起自律的意识。
其次,要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孩子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及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规则应该是清晰、明确、合理的,并且要一贯执行。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看一定时间的电视或玩一定时间的游戏,超过时间就要停止。
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再者,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当孩子感到自己能够自主决定一些事情时,他们会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自我约束。
比如,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和顺序,只要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不管,我们要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让他们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比如,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复习功课、完成作业、阅读书籍、进行体育锻炼等。
同时,要帮助孩子学会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
鼓励和赞美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孩子表现出自律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生活教学教案修养篇引导孩子学会自律
![幼儿园大班生活教学教案修养篇引导孩子学会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146fd5e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3.png)
幼儿园大班生活教学教案:《(修养篇)引导孩子学会自律》一、教学价值幼儿园大班生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习如何独立、自理、自律等生活技能。
本教案的教学价值在于,帮助幼儿学会自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会自我管理,如整理自己的物品、遵守规则等3.学会自律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计划、培养自制力等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其对自己的认知和信任感。
三、教学区域本节课将在教室内进行教学,可以利用教室各个角落、教具等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准备教具:自律海报、自制力小卡片、自制力贴画等2.准备教材:《自律是好习惯》等适合幼儿的读物3.准备教师指导手册:详细列出教学计划、流程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介绍通过引导孩子学会自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自尊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将通过教具、读物、游戏等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律。
六、教学重点1.了解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会自我管理,如整理自己的物品、遵守规则等3.学会自律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计划、培养自制力等七、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互动游戏等,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教学过程1. 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自律海报和读物向幼儿介绍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帮助幼儿理解自律的意义。
2. 学会自我管理(2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如整理自己的物品、遵守规则等。
3. 学会自律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自制力小卡片和自制力贴画等教具,向孩子介绍学会自律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计划、培养自制力等。
4.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向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自律能力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b26c7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b.png)
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方面,家庭与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律能力。
1. 为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一步。
与孩子一起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成就和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业上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保持整洁的房间等。
通过明确的目标,孩子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努力的重要性。
2.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对于培养孩子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做早操、按时吃饭和睡觉的习惯。
这些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律和自控的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3. 鼓励孩子制定日程安排和时间管理帮助孩子制定日程安排,教导他们如何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务上。
同时,对于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律性。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庭和学校事务,并给予一定的责任。
例如,让孩子帮助打理家务或者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学会了承担责任和遵守规则,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奖励和表扬及时给予孩子奖励和表扬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孩子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或达到既定目标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这样的正向激励能够让孩子更加珍视和努力地去维持良好的自律习惯。
6. 榜样的力量家长和教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家长和教师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身为榜样的人,要展现积极的自律能力,以此激励孩子去模仿和学习。
7. 维持积极的沟通保持与孩子的积极沟通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幼儿园养成好习惯教案系列之自律
![幼儿园养成好习惯教案系列之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3e9648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3.png)
幼儿园养成好习惯教案系列之自律自律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情感和欲望。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一、明确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律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
通过培养孩子按时吃饭、整理书包、做小家务等好习惯,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家长和老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
二、榜样示范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天性善良,他们往往会模仿身边的大人。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做好自身的示范工作。
只有自己能够做到自律,才能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己的自律表现。
三、合理激励在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中,合理的激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自己的玩具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激励不一定要是物质上的,一些肯定的话语、鼓励的眼神也能够激励孩子的自律学习。
四、耐心引导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甚至会有一些抵触情绪。
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耐心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不要用严厉的语言和惩罚的方式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五、多方合作在幼儿园阶段,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是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力量。
家长、老师和社会要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自律教育提供支持。
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自律情况,并与老师共同制定培养孩子自律的计划。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的重要阶段。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共同努力,以明确的目标、榜样的示范、合理的激励、耐心的引导和多方的合作,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只有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的支持下,孩子的自律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教育孩子自律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方法,给孩子留出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孩子学会自律【引言】朋友儿子20岁,从小听话乖巧,成绩优秀,以600多的高分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
儿子上大学后,朋友松了口气,重担终于放下来。
大学上了一年,儿子由于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课,多门成绩挂科,导致退学。
朋友说这个打击对她太大了,一夜间老了10岁,一度焦虑得睡不着觉。
她百思不得其解,一向听话的儿子为何上了大学后便性情大变,不爱学习、不能自制了呢?【理论视窗】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即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
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的。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
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狐狸法则:成年后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这也是自然法则。
如果你不懂得生存,你就会被淘汰。
一个孩子在长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选择、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方法指导】如何对孩子进行自律教育?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自律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灌输“规则”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灌输各种规则,比如说,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买东西要排队,出门到外面玩要跟大人打招呼,说错话、做错事要礼貌道歉,不闯红灯等等。
给他讲一些违反规则会造成的后果,比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有生命危险,不遵守时间,外出时就会赶不上飞机、火车,玩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以后小朋友就不愿意跟你玩……讲得多了,他就会慢慢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有了规则意识,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各种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
告诉规则的同时一定要说出令他信服的理由,譬如“不攀花折枝”,孩子伸手去摘花,妈妈告诉他,别摘花,警察叔叔会抓你。
这是吓唬,孩子感到害怕,而且当他摘花后没看到警察叔叔来抓,他会觉得妈妈是骗人的。
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咱们不能摘花,花儿摘掉了,我们的环境便不漂亮了。
还可通过评价他人的行为来强化“规则”。
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在看到他人行为的时候,父母可在孩子面前作出客观的评价(但不要将自己对他人的好恶强加进来)。
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内心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2.强化训练在规则并得到孩子的认可接受以后,最好直接抓紧时间把这些规则上升为习惯,约束孩子的行为。
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
起初可能对孩子来说有些困难,父母要勤于督促他们,让他们把控制自我养成习惯。
在孩子做完一件事,可以及时对他的优点加以表扬,以后他就会再接再厉了。
也可以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不要用严厉批评的语气,这样他就有切身感受了。
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
对于孩子来说,有的时候父母光是嘴巴上说教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必须采取“行动”。
他要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马上奖励他,要是硬要依着自己的性子,就要惩罚他,绝不手软。
3.提高技能家长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也知道要遵守规矩,可有时还是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产生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缺少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
比如,孩子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易冲动。
你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试着在这时做深呼吸或默默数数,也可以把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告诉爸妈或老师,心里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慢慢地,孩子就会克制自己的冲动。
家长要注意观察,看孩子到底是哪方面的能力欠缺才影响到他的自律,从而有的放矢地对他进行技能训练。
比如,我接触到一位家长,她就观察到她儿子在做手工时不专注,东西摆放杂乱,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或东张西望,或不由自主地随意乱走。
这位妈妈就跟老师沟通,觉得孩子不像故意捣乱,可能是因为缺乏协调动作的能力。
于是,她和老师积极配合,平时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孩子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利用体育活动、感觉统合训练发展他的大肌肉动作,设计新颖的手工劳动吸引他主动参与,锻炼动手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个孩子的动作协调性有了很大提高,做手工时就专注多了。
还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要多花点时间,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孩子自律的技能很有帮助。
比如,你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课时,有同学招惹你,但老师以为是你在捣乱,批评了你,你该怎么办?”有的孩子可能会说举手报告老师,你可以告诉他这也可以,但在上课时,这样做会影响上课。
然后你提出解决的方案供孩子选择,比如下课后找老师说明情况,或者告诉爸爸妈妈,请爸爸妈妈向老师说明。
当然,你还可以告诉孩子更淡然的处理方式,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事情过去了就算了,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一些委屈,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不必把这些看得很重。
这样的训练多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强了,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总之,很多能力都是在体验中获得、在实践中锻炼的,家长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务,不要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这是培养孩子自律精神和自律能力的重要途径。
4.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开始的榜样,所以父母自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可以和孩子来个约定,如孩子做到了某一方面的自律,父母也同时坚持做某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进步。
【故事讲述】孟母断织教子孟母三迁的故事千古以来一直为人所传诵。
在培养孩子自律这一点上孟母也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一天孟子放学回家,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
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孟母接着讲了一番道理,大意是:你荒废了学业,就跟我割断这布一样,织了布又加以废弃,怎能没有衣食之忧?学业荒废了,便不免一事无成,而且难以远离祸患。
其中说得最重也是让孟轲害怕的话是:“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男人若是荒废学业、放弃修德,其结果不是去做盗贼,便是干下贱的劳役。
孟母这一番断织训诫,犹如当头棒喝,使孟子幡然而悟,从此早晚勤学不息。
孟母是一位重视子女教育的伟大的母亲。
孩子小时候都有爱玩的天性,调皮捣蛋也是常情。
但是,不能让孩子一直这样,要教会孩子自律。
胡适“三省吾身”有一天早上,窗外刮着呼呼的大风,院子里和路上可以说是滴水成冻,7点半已过,小胡适还躲在被窝里,整个脑袋像一只小乌龟样缩在被子里。
母亲在外屋做好了早饭,就喊:“适儿,该起床了,吃早饭了,吃完了上学去?”母亲喊了半天,见胡适没反应,就进屋掀开胡适的被子,对他说:“儿子,该起来了,再不起来,上学就来不及了。
”被子被母亲一掀开,胡适立即感到有一股冷意,不高兴地说:“娘,没听到外面这么大的风吗?我不去了,太冷了。
”“乖啊,怎么能不去呢?不去可就落下了,和其他同学不同步了。
”但是,母亲的话小胡适一点也听不进,对母亲的坚持也表示不理解,丢下一句“不去就不去”,干脆就把整个脑袋都缩进被窝里了。
母亲这下也很来气了,不过她还是压住了心头的火气,尽量温和地对孩子说:“你父亲在世时,就经常说过,一个人如果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不能对自己有点自我约束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现在就因为刮一点点风就不想去上学了,你还对得起你父亲吗?”在被窝里,胡适听到母亲提及父亲,顿时知道自己的行为让母亲伤心了,也想起了父亲平时对自己的严厉的教导。
于是,一骨碌翻身起床,说:“娘,你别伤心,我去我去。
”每天临睡前,胡母就坐在床沿上,叫儿子站在窗前搁脚板上“省吾身”:今日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该背的书是否背熟,该写的贴是否写完。
胡母在督促儿子自省之后,又对儿子讲他父亲生前的种种好处,是如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说:“我一生只晓得你父亲是一个完全的好人,对自己非常的严格要求,每天都会静思反省。
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经过母亲这样的谆谆教导后,当又一个寒冷的早晨来临时,小胡适也想再多睡会,但他就用母亲的话来提醒自己,以父亲为榜样,立刻就起床了。
所以后来,每日晨光微露时,胡母叫一下儿子,胡适就很快起床了,因为学塾的钥匙放在老师家里,所以胡适总是天蒙蒙亮时就得赶到老师家门口。
听到敲门声,里面就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
胡适接到钥匙后,就立即赶往学塾把门打开,一人静坐读书,等待老师和同学到来,天天如此。
母亲给予胡适的爱让胡适终身感念,特别是母亲让胡适学会了约束自己更是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乃至治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日文班里的老太太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
开始大家并没感到奇怪。
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
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
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
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脑袋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
不久年轻人们就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
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认真紧张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孩子的糖果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做过一个经典实验“成长跟踪实验”。
他在一个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并给每人一粒糖,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就只能吃到一粒,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两粒。
有些儿童急不可耐地就吃了,有些孩子通过各种方法,如唱歌,说话,甚至睡觉的方式,熬过了对于他们而言漫长的20分钟。
经多年跟踪,他们发现,能等到20分钟的孩子,在青少年时,他们仍能够等待,在各方面综合素质明显强于等不及的孩子,并在以后也更容易的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