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共15页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产生于中国历史进入了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多样性的涌现,都对诗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文化日益繁荣,文人雅士群起而写诗。

他们以文人的聪明才智和锐敏思维,在诗歌中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焦虑和忧患意识。

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文人们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寄托情感、自抒己见。

他们善于观察自然,善于从自然中寻找与自己内心情感相通的东西。

这一时期的诗歌题材及表现手法多样,既有山水田园的描绘,也有抒写个人情感和政治时局的作品。

其中,以陶渊明的诗歌最为著名,他在平定了旷野之地后,以自然景物和宁静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不满和对理想家园的向往。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作品,表达出了他追求田园生活、避世安居的情感。

除了陶渊明,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文人诗人,如曹操、曹植、陶潜等人也在这一时期活跃并留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

他们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政治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篇幅较短,意境独特。

他们的作品是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的一种宣泄和寄托,也是他们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所以在形式上更自由灵活。

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陈述,展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人个体情感和社会时局相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体现了文人在当时动荡背景下的情感诉求,而且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体裁多样,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们丰富多样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四六法海》说: “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 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 是骈体文之渐也”。

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 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倾向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

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

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俪化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一、骈俪化的初始阶段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

所以当古代诗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

骈俪化是汉语中的天然的一种特点,因此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

从代表作家看,主要是曹植和陆机。

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 78篇之多,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再例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赋序在内共 178 句,其中的对句就有27联,54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 51句, 对句 11联, 22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

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

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中的规律。

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

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

《魏晋南北朝诗歌》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诗歌》PPT课件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附: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 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竟陵八友”等。
• 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 学风格的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 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 史。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 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 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 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 交织成这 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 风格。
《名都篇》
• 名都多妖女,洛阳出少年。宝剑值千金, 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 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 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 众工归我妍。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 千......”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 鱼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 前室、后室3部分。
• 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 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 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 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正始文学质。

”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璃《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

"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作品集"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

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阮籍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嵇康作品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灿、陈琳、徐干、阮璃、应場,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积极努力创作。

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方,不仅岀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岀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嘿,你知道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
好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一旦打开,就会让你惊叹不已!
先秦时期的诗歌,那是古老而神秘的。

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里面有爱情的甜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不就是咱生活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嘛!还有劳动的欢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多生动啊!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努力工作时的充实感。

到了两汉,乐府诗来了!那气势,那情感,真的太震撼啦!“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的勇敢和坚毅,难道不像是我们生活中那
些勇往直前的人吗?她替父从军,多了不起啊!
再看看魏晋南北朝,那更是诗歌的一个高峰期啊!陶渊明的田园诗,那简直就是在描绘一个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哇,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呀,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渴望逃离喧嚣,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样吗?
曹植的诗呢,充满了才情和壮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
是多么豪迈的情怀啊!就好像我们为了梦想而拼搏时的那种坚定。

这些诗歌,不只是文字,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它们能让我们感受到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共鸣。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领略一番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就是
这样独特而迷人,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珍惜!
我的观点就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去欣赏和研究它们,从这些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五言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跃〞的大发展时期;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交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他们继承了建安时期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大放光芒.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以下文段即是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脉络的简要介绍.正文:按照一般的习惯,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限为东汉的建安,下限为隋朝的统一.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然后北方历经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朝,南方从偏安的东晋到宋、齐、梁、陈相继,最后南北归于隋朝的统一,历时近四百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和南北两个地区.其中,建安时期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建安时期的文人打破了两汉以来四百多年辞赋独盛的一统局面,第一次兴起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建安时期文人毕集,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五言诗的形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被普遍采用,"居文词之要〞,成为这一时期文人诗歌的主导形式.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诗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X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除此而外,女诗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长一百零八句,五百四十字,是一首长篇的叙事诗歌.诗人以纪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多种手法,记述自己被掳入胡的痛苦经历,犹如血泪染成的历史画卷,读来催人泪下.它是建安诗坛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与《孔雀东南飞》一起,历来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双璧.建安之后,以曹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为起点,至西晋立国为止,文学史上称为正始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集团是"正始名士〞和"竹林七贤〞,前者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则是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X伶、阮咸七人.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陶渊明,李白.从西晋统一中国北方到它灭亡的五十年间,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远远超过了前代.诗人除了早期的傅玄、X华而外,还有三X〔X载、X协、X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以与后期的X琨和郭璞.其中潘岳、陆机的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在当时并称"潘陆〞.西晋灭亡,东晋在建康建立国都.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他没有忘怀世事.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X裕取代东晋,建立宋朝,历史上称为X宋.X宋的诗人,代表人物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他们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东晋时期由于玄言诗的笼罩而出现的倒退现象,在他们的手下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兴起了山水诗的新潮,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重要转变,意义非同寻常.这一时期的谢灵运吟成了如《登池上楼》、《游南亭》、《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七里濑》、《登江中孤屿》、《登上戌石鼓山》这样的名篇,写出了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石浅水潺氵爰,日落山照耀〞这样的名句.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摩真山真水,给人于身临其境的感觉.他的山水诗,对唐代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影响,应该说超过了陶渊明.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代堂上歌行》、《代结客少年场行》、《代放歌行》、《代贫贱苦愁行》、《代东武吟》、《代出自蓟北门行》、《代苦热行》、《拟古诗》等.他的乐府诗,把汉魏乐府的质朴刚健与南方民歌的艳丽浅近结合起来,并以强烈的激情、优美的文采灌注其中,使乐府诗获得了新的生命新的发展.X宋之后的齐朝,立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但因为永明新体诗的出现和艳体诗的露头,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阶段.所谓"永明体〞诗歌,概括起来说,就是对诗歌提出的关于声律方面的要求:以平、上、去、入为四声,平声为平,其余为仄.在五言诗的两句中,一句之内,平仄交错;两句之间,平仄相对.除此而外,又规定必须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韵上的毛病.一般以十句为一首,除首尾四句外,中间的六句必须两两对仗.而所谓"艳体诗〞,就是以华美的词语描写女性之美男女之爱的诗歌.它是上承汉代女性美之赋,近学南朝民歌的结果,下启后代宫体诗的先声.X宋时期的代表诗人是谢脁,他与他的同族前辈谢灵运都擅长山水诗的写作,后人称他们为"大小谢〞.他的诗歌以写景见长,如《入朝曲》、《玉阶怨》以与含有"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之句的《游东田》和含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句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都是传诵千古的名诗.梁代立国时间较长,而以梁武帝为首的社会上层又对文学的特别爱好与重视,加上X勰、钟嵘等文学批评家的出现,在文学上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在诗歌方面,宫体诗、边塞诗的兴起,七言诗的发展,对后代影响都很大.陈代诗歌,基本上是沿着梁代诗歌的道路继续向前发展.尤其是诗歌的形式方面,五言诗更加格律化,对仗和声律的运用更加严格也更加熟练;七言诗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兴旺的势头.在陈后主为首的宫廷文学集团中,宫体诗仍然十分盛行,但它的许多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陈代最著名的诗人,是与庾信并称徐庾的徐陵.当时所谓的"徐庾体〞,就是"宫体诗〞的另一种叫法.徐陵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四十首.除了宫体诗之外,一些乐府题材的边塞诗,如《陇头水》、《关山月》、《出自蓟北门行》.另外江总的诗歌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他是陈代善于七言歌行的第一人,如《闺怨篇》即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首.他的另一首《宛转歌》长达三十八句,是陈代也是南朝最长的七言歌行.在东晋与宋、齐、梁、陈相继更迭的时候,北方的诗坛相对来说显得沉寂一些.而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庾信、王褒却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庾信奉梁代君主之命在出使西魏期间,梁朝被西魏所灭,他被迫留在西魏.并且受到器重,身居显贵,还被尊为文坛宗师,受到皇帝的礼遇.这种特殊的景况使他既有羞愧之感,又有故国之思,他后期的许多诗歌一变年轻时轻艳流荡的诗风,成为苍劲悲谅的作品.如《拟咏怀二十七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山斋》等,尤其是《题画屏风》二十五首,开了后代题画诗的先河.王褒的经历与庾信相类,也是梁国大臣被迫羁留西魏、北周,成为那里的文坛宗师.他的诗歌主要有:《燕歌行》、《关山月》、《渡##》等.在文人诗歌不断发展的同时,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也有了可喜的收获.南朝民歌分为"吴声〞与"西曲〞两个大类,其中吴声三百四十多首,西曲大约一百三十多首,总数大约在五百首上下.前者产生于六朝古都建业〔即今##〕地区,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它们一起编入"清商曲辞〞类中.吴声的主要曲调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独曲歌》等,西曲的曲调主要是舞曲,如《石城乐》、《乌夜啼》、《襄阳乐》、《三洲歌》等.汉乐府民歌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南朝民歌的内容则以男女爱情为主,很少涉与其他内容.而且,由于地域、经济、思想观念、统治阶级的喜好等方面的原因,这些爱情诗篇的内容以偷情私合为多.语言则明朗而巧妙,大量应用双关隐语.诗歌的形式主要是五言四句,对以后的五言绝句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在风格方面,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完全不同,后者温柔缠绵、婉曲华丽,而前者豪迈雄壮、质朴粗犷.北朝民歌现存六十多首,以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歌谣为主.诗歌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北地风光和他们的游牧生活、军事生涯以与他们的爱情与婚姻故事,有《企喻歌》、《陇头歌》、《折杨柳枝歌》、《慕容垂歌》、《陇上歌》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木兰诗》和《敕勒歌》.《木兰诗》歌颂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北方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它与《孔雀东南飞》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诗歌一、三曹与建安诗歌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诗歌风格,也称为“建安风骨”,“建安风力”(一)曹操曹操——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三国志》裴松之注说他“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才干,在艰苦创业的戎马生涯之余从事文学创作的。

其作品境界阔大,思想深邃,处处充满了英雄的豪气,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诗风。

现存诗20首——乐府诗。

一类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

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多为传诵名篇。

《短歌行》《短歌行》是曹操抒写个人思想感情和政治报负的著名诗作之一。

《短》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抒写了时光易逝。

功业未就的苦闷心情,以及迫切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

全诗每四句为一章,共八章。

第一章开头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叹年岁已暮,功业未成。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比喻手法,感叹人生短促。

第二章“慨当以慷”四句,主要写政治报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致极而又无法排解,想借酒浇愁。

实际上是继第一章因“对酒当歌”而引起的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心情,在此章里又进一步发出感叹。

“慨当以慷”一句,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形容情绪高昂激愤。

第三章也是四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成句。

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原诗写一个女子思慕意中的男子。

这里借用来抒写对贤才的思念。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由于求贤不得,以致忧思难忘,沉吟不断。

第四章“呦呦鹿鸣”四句,也是《诗经》的成句,原是宴会宾客时歌唱的诗,此处借用来抒发诗人愿意热忱接待贤才,要笙簧洒醴地欢迎佳宾。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姓名:学校:专业:学号: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是先秦时期的乡野民歌,隶属于通俗文学。

孔子择其删减成文,乃有《诗经》。

先秦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中国传统诗歌也由此迈入雅文学的行列。

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汉魏乐府”,都将这一个雅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及至后来的唐诗更是将中国传统诗歌推向雅文学的顶峰。

我们不妨以此为线索,以雅俗为视角从社会文化史发展中撷取若干片断,来回顾一下中国传统诗歌发展的兴衰及其内在的缘由。

先秦诗歌除了代表现实主义的《畅禒扳溉殖防帮狮爆饯诗经》之外,尚有另一代表浪漫主义的骚赋之体。

屈原、宋玉是其代表作家,而《离骚》更是其中佳作。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乐府诗的代表作>,>在诗歌历史上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汉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汉(末)魏六朝在政治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和黑暗时期,但在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却非常重要,其影响之深远,直达现今。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说起汉魏诗学,我们不得不提起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是三曹父子兄弟以及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暘等。

这些人被称为“建安七子”。

后人称这一时期是“结束汉响,振发魏音”,它标志着汉代文学风格样式的结束,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唐代李白有诗赞扬“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国自孔子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文学崇尚理性,以说理,叙事为主,所以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说法,成为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

一、先秦时期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音乐曲调之意,又称15国风。

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所辖各地域的民间歌谣,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共160篇,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风和屈原《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即“正”,又与“夏”通。

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属正统音乐。

“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

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楚辞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因为屈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也包括后期的宋玉等人都有所贡献,但是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方言写的诗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二、两汉时期两汉乐府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这些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贫苦生活、爱恨离别、渴望长生等。

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包括:生活镜头的选取、故事情节曲折完整、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寓言创造等。

名篇有《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

高中语文魏晋南北朝诗歌 课件(24张)

高中语文魏晋南北朝诗歌 课件(24张)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江淹
效古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汉代诗歌成就最高的是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汉代时,文人五言诗逐渐成熟
《古诗十九首》
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
间的“赋”
《刺世嫉邪赋》
魏 晋 南北朝诗歌概述
魏的建立
诗歌 发展
“三曹” “建安七子” 蔡琰 “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孔融 、王粲 、陈琳 、阮瑀 、 徐干 、刘桢 、应瑒
七哀诗
赠秀才从军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仰慕同趣,其馨若兰。 佳人不在,能不永叹?
西晋的建立
左 思
咏史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

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

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庾信
重别周尚书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介绍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介绍PPT课件
骚体《悲愤诗》 五言体《悲愤诗》
.
10
六、“建安风骨”
• 何为“风骨”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 莫先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
• “建安风骨”的内涵
建功立业的抱负 人生苦短的哀叹 鲜明的个性色彩 浓郁的悲剧气息
.
11
正 始 诗 歌
.
《薤露行》 《白马篇》 • 后期:倾泻抑郁悲愤,深沉凄婉
《赠白马王彪》《七哀诗》 《野田黄雀行》《杂诗》 •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钟嵘《诗品》)
.
8
四、“建安七子”
•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陈琳、王粲、徐 干、 阮瑀、应玚、刘桢
• “七子之冠冕”:王粲,字仲宣,《七哀诗》
.
9
五、蔡琰
• 字文姬,蔡邕之女 • 颠沛流离的身世 • 《胡笳十八拍》
• 组诗的形式:《饮酒》20首、《杂诗》12首 • 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深沉感慨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
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
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 ——《饮酒》序
.
26
(四)陶渊明的诗风
• 平淡:“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
.
20
两 晋 诗 歌
.
21
一、玄言诗
• 玄学与东晋文人心态 • 代表诗人:孙绰、许询 •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登池上楼》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操持岂儿古,无闷徵在今。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王夫之《古诗评选》: “微雨从东来”二句, 不但兴会佳绝,安顿尤 好,若系之“吾亦爱吾 庐”之下,正作两分两 搭,局量狭小,虽佳亦 不足存。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田园诗与山水诗之 区别:
乐府诗集.北京:中 华书局,2003
▪ 二、吴歌代表作: 《子夜四时歌》 ▪ 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 ▪ 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春歌) ▪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夏歌) ▪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秋歌) ▪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冬歌)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梳理●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他的突出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混乱,民族矛盾尖锐。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学术上受玄学、佛经、道教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学理论繁荣和文学批评的兴起。

魏晋时期由于玄理的影响和政治的黑暗,在抒情中还不乏浓厚的理性色彩。

到了南北朝,作家抒写性灵明显加强,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在这个乱世中,文人一方面悲叹生命无常,一方面饮酒行乐,以期望享受人生,形成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从曹操的《短歌行》到南朝江淹的《恨赋》,无不体现这一点.本文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写作内容、艺术特色.●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代表人物;写作内容;艺术特点;●正文:(一)建安诗歌: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风"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指质朴刚健、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它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其内容有四: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色彩。

总体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清峻、通俗、骋词、华靡.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曹操-—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三:反映汉末的乱离现实和民生疾苦,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表现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理想,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对酒》;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

此外,曹操诗歌中也有一些以歌咏神仙为内容的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

其主体风格是: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其艺术特色是:乐府古题写时事,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视野宽广、风格悲凉慷慨;为四言诗注入新的生命;曹丕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二: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描写宴游、军旅生活;感事而发的作品。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一第五章南北朝诗歌学习方法朝代+作品+思想+审美章节脉络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童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章节脉络第一节元嘉诗坛第二节永明诗第三节梁陈诗歌的多元化发展第四节北朝诗歌及庾信第五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一节元嘉诗坛一、元嘉诗歌新变1.时间: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2 .内容: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山水题材进入诗歌创作。

哲理化变为抒情化,抒发个性化的人生感慨。

3 .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象,非常写实地模山范水,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

4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5 .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不但有各种体式的诗体创作,如:乐府、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而且注意对仗,出现大量对句甚至全诗皆对者。

6 .元嘉诗人主要有谢灵运、鲍照、颜延之、谢惠连、谢庄等,而以谢灵运,鲍履成就为最高。

魏晋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诗歌一7.元嘉三大家①谢灵运:追求清水芙蓉之美,山水诗成就最高。

②颜延之:追求典丽华赡之美。

③鲍照:追求热烈流畅的浓艳之美,乐府诗最为著名,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二、谢灵运与山水诗1.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

祖父是东晋名臣谢玄。

灵运出生于世家大族,有政治雄心,且博学多才。

2.优越的物质条件、高度的艺术素养和漫游山水的体验相辅相成,使谢灵运成为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3.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D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登游缘起或路线+具体描写局部景物+议论或感慨。

如: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惜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