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西安高三模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安高三模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安高三模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骛B. 蹉跎岁月C. 一愁莫展D. 恣意妄为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C. 他虽然年纪大,但是精神矍铄。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4. 下列古文中,属于议论文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醉翁亭记》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篇。

答案:述而3.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三个部分的名称,其中“__________”指的是宫廷音乐。

答案:雅4.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5.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阅读理解(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

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颜具艺术想象的意味。

高中语文模拟考核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考核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考核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踌躇(chóu chú)B. 岛屿(dǎo yǔ)C. 创伤(chuāng shāng)D. 积淀(jī diàn)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兢兢业业B. 倾盆大雨C. 粉身碎骨D. 欣喜若狂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一句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 关于《红楼梦》的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为贾母之孙,王熙凤之侄B. 林黛玉进荣府前,曾与贾宝玉见过面C. 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梦游太虚幻境D. 王熙凤管家时,因不善理财导致家道中落5. 下列文学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篇是:A. 鲁迅《呐喊》B. 茅盾《子夜》C. 巴金《家》D. 曹禺《雷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诗经》中的《国风》共有____篇,其中《周南》有____篇,《召南》有____篇。

7.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上一句是____。

8. 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下一句是____。

9. 清·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号是____,他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得的通灵宝玉上镌刻的八字是____。

10. 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____这一艺术典型,表现了国民的劣根性。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昔者庐江县自修岳阳楼,兹楼惟新作,独怆然而涕下者数行耳。

越八年,歙县修文德殿,乃金陵逸民、图书不观,趋三山归老,于是乃刻石为记。

其辞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自然召唤我以美,我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

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我在邻居家的后院里,驻足欣赏一朵向日葵。

和雏菊、蒲公英一样,向日葵实际上是一个花序,是由一群小花交织所组成的群落。

在向日葵花朵的中心,每朵纤细的筒状花都有能够产生花粉的合生花药、能够迎接花粉的雌蕊柱头,以及内含胚珠的子房,而胚珠日后将发育成种子。

另一方面,沿着花中心的边缘,舌状花一瓣一瓣地连成一圈。

这对蜜蜂而言就像是一圈环状指示灯。

环保人士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写道:“对美的物理研究好像仍停留在黑暗时代。

科学家推演着弯曲时空的数学公式,却不曾试着解答美的方程式。

”谁都知道北方树林在秋天的景象:大地,红枫,加上披肩松鸡。

用传统物理学的方式来看,在每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只松鸡只能代表千分之四左右的质量或能量;然而少了松鸡,大地一片死寂。

没有花,世界对人类来说也是死寂的。

所有的植物,几乎都要靠花来繁殖。

现在我们要开始探讨美的物理属性了。

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携手合作,整理出了宇宙的一些规律:宇宙有趋于复杂的倾向;宇宙是个紧密连结的网络;宇宙以达到对称为目的;宇宙有自己的节奏;宇宙倾向于自成一体的组织系统;宇宙依靠反馈和回应维持;宇宙是善变而不羁的……这些宇宙间的规律可能就是构成美的元素。

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正是花的元素。

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

向日葵的种子数量呈螺旋状递增,有二十一、三十四、五十五、八十九粒的不同类型。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恣意(zì)拮据(jū)桎梏(gù)B. 蹊跷(qī)踌躇(chóu)箴言(zhēn)C. 踽踽独行(jǔ)锲而不舍(qiè)徇私舞弊(xùn)D. 恣意妄为(zì)拮据(jū)桎梏(g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B.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C.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飞快地跑向了终点。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C. 他像一只猫一样,悄悄地靠近了目标。

D. 他像一个战士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难道我们不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吗?D. 他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B. 他勤奋好学,他诚实守信,他乐于助人。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好,还乐于助人。

D. 他学习好,体育好,乐于助人。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的。

6. 作者在文中描绘的荷塘月色,其特点是什么?7.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观感是什么?8. 文中“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三、作文(5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伟大的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走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

但也应看到,决胜全面小康重任在肩,打赢三大攻坚战_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亟待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正因不进则退,更应非进不可——当此之时,惟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_________,苦干实干,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我们手中的这一棒。

在梦想的指引下随风奔跑,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抵达更高的精神境界。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有少数人,在“个人跑”中跑得还算优秀,但到了“接力跑”中,并没有认清自己在“接力跑”中的角色定位,或是庸懒散拖、消极怠工,跑得“掉了棒”;或是今天上山、明天下河,跑得“脱了轨”。

这些都是不为未来筹谋、只为眼前考虑的短视行为。

一切伟大梦想的实现,()。

这种结合启示我们:切勿丢掉团队精神。

丢掉团队精神、失去奋进动力,踟蹰不前、得过且过、_________,只会贻误发展机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共同怀抱的伟大梦想,要靠我们来实现。

时代期待着我们,抓稳历史的接力棒,翻越一道道雄关,续写更多的传奇。

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眼前之利,多些家国情怀,多些责任担当,才能跑好自己这一棒,以行动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回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走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

B.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驶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

毕业班语文摸底考试题及答案

毕业班语文摸底考试题及答案

毕业班语文摸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骛B. 峥嵘岁月C. 穿流不息D. 恣意妄为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庄子》C. 《左传》D. 《岳阳楼记》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B.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答案:D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思是:A. 苗条B. 贤淑C. 聪明D. 漂亮答案:B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C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B.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C.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D. 所有的选项都是。

答案:D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人们会自然地在它们下面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结果,但人们会自然地在它们下面形成小路。

C. 桃树和李树不结果,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很美好。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很美好。

答案:A8.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绿水青山B. 风和日丽C. 一箭双雕D. 春暖花开答案:C9. “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词D. 曲答案:C1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12. “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我劝天公重抖擞13. “________”,对海而唱。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拈花惹草(niān huā rě c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推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阴沉。

C. 那座山巍峨屹立在远方。

D.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C.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她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

C. 他的智慧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

D. 他的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D.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B.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C.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D.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

普通高中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普通高中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普通高中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办大学,应该取什么途径?抗战胜利以后;百废待举,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员。

工业落后,要建立轻重工业,尤非大量工程人员不可。

在此时,我们大学似乎应该注重技术教育,可是问题不是这样简单。

从前清曾国藩提倡兴建实业,设立上海制造局,派留学生学习制大炮轮船以来,到抗战前夕已七八十年,我国科学仍然不兴,实业仍然不振。

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加考虑。

一般人以为近代文明即物质文明乃西洋功利主义的产品,这是错误的。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道即真理,从希腊提磨克列忒司(德谟克利特),到近今荷兰的阜尔司鲍,英国的汤姆生,他们研究原子,决非因为有什么用处才去研究,而是要晓得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原委。

科学上将来的发明在哪个方向,既不能预料于事先,我们就单从功利主义着想,也得各项科目统加以研究,不能偏废。

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

我国自战国以来,即有功利主义的哲学。

墨子以能用不能用为善的标准。

《兼爱篇》云:“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目今我国社会,仍然充满了这种功利主义。

大学里边的课程,支离破碎,只求传教零星有用的知识,而不注重理智的培养。

大学生认定院系,不问其性情之是否适合,而只问毕业后出路之好坏,待遇之厚薄。

选择科目,不问其训练之价值如何,而专问其是否可应用到所选定之职业。

在现行教育制度之下,大学课程实有重新厘订之必要。

基本科目必须增加,庶几能达到培养理智之目的。

至于训练大量之技术员或工程人员以应目前之需要,则可由高等工业、高等农业等学校或大学内另设专修班为之,不必因噎而废食。

(摘编自竺可桢《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1945年)材料二: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理论课,也就是物理、化学和数学,在教学计划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高中语文模拟考试题目和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考试题目和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考试题目和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踌躇(chóu chú) 说服(shuō fú) 悲切(bēi qiē) 遏制(è zhì)B.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g biāo) 循序渐进(xún xù jìn jiàn) 没落(mò luò)C. 恬静(tián jìng) 珠圆玉润(zhū yuán yù rùn) 刚毅(gāng yì)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D. 的头(dī de) 浑身解数(hún shēn xiè shù) 的一声(dì yī shēng) 大快朵颐(dà kuài duǒ yí)答案:C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赴汤蹈火胸无城府举案齐眉奋发有为B. 指鹿为马明察秋毫倾筐倒庋满载而归C. 出生入死南辕北辙东施效颦锦上添花D. 倾国倾城狗尾续貂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于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B. 老师详细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使我们豁然开朗。

C. 他的写作水平很高,每篇文章都见解独到,而且语言精彩。

D.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然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答案:B4.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A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又名《石头记》,是一部神魔小说。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D. 这本书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的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地生活。

B.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实现梦想。

C.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为了提高自己。

D.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为了丰富人生。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答案:1. A 2. A 3. B 4. A 5. 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所作,被誉为“骈文之冠”。

7.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佩戴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四字。

8. 《诗经》中的“国风”共有______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9.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被称为“智多星”的是______。

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______》。

答案:6. 王勃 7. 莫失莫忘 8. 十五 9. 吴用 10.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答: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内心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高中语文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模拟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了。

C.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文,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B. 子之于子,何如?C. 彼之于子,何如?D. 子之于吾,何如?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不择手段,真是不择手段。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C. 他总是一意孤行,真是一意孤行。

D.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真是一丝不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秋天的枫叶像火一样红。

B.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C. 她的眼泪像珍珠一样滚落。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生活。

B.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C. 他工作勤奋,生活积极,学习努力。

D.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6. 下列古文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牛。

C. 他的腿长得像竹竿。

D. 他的心细得像针尖。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快乐?因为他有一颗乐观的心。

C. 为什么他总是这么努力?因为他有远大的梦想。

广西南宁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西南宁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2024年9月18日(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

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

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摘编自《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光明日报》,2024年5月4日03版)材料二:近几年来,各国的探月任务都把月背当成了主要目标。

而我们的嫦娥六号任务则更是迈了一个大步,直接去月背采样并返回。

凭什么嫦娥六号可以去月背挖土?它会怎么挖土?它又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认识呢?下面咱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B. 锲而不舍(qiè)舐犊情深(shì)C. 踌躇满志(chóu chú)铿锵有力(kēng qiāng)D. 踽踽独行(jǔ)咄咄逼人(duō)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不假思索,不计后果。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为人处世却很谦逊,从不妄自菲薄。

C.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是出类拔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B. 他说:“我明天去北京,你呢?”C. “你明天去北京吗?”他问。

D. “你明天去北京,”他问,“你呢?”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C. 他的步伐像风一样轻盈。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6.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努力了,但是没有成功。

B. 他虽然努力了,但是失败了。

C. 他虽然努力了,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D. 他虽然努力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7. 下列句子中,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学习好。

C.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不但品德高尚,而且学习好。

8.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他今天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知免夫:免,指免除罪责。

B. 吾尝终日而思矣:终日,指整天。

C.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指忍心。

D. 彼其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患,指疾病。

答案:D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年过七旬,但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君子不器。

B. 学而不思则罔。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属于抒情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范仲淹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4.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的一首__________。

答案:散曲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____》。

答案:使至塞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

答案:《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发生在大观园中,林黛玉因感伤自己身世凄凉,又见园中花落,心生悲凉,于是在园中葬花,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怅然若失涣然冰释B. 铿锵有力功亏一篑C. 明察秋毫明辩是非D. 心旷神怡心悦诚服2. 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______。

”A. 坚持不懈B. 一蹴而就C. 一劳永逸D. 一成不变3.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明显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

C. 我们应该避免不犯错误。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B.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C.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编。

D.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7.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巴金的《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B.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C.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讽刺小说。

D. 茅盾的《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8.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请分析下列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写作1. 记叙文题目:一件难忘的事2. 议论文题目: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3. 说明文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四、综合运用1. 诗歌鉴赏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题目:《登鹳雀楼》2. 名著导读题目:《红楼梦》3. 口语交际情景:你和同学在讨论一部电影。

4. 综合性学习主题:环保五、附加题1. 请简述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特点。

2. 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看法。

六、课外拓展1. 请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2. 请分享一次你参加过的课外活动,并谈谈你的收获。

3. 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鸿篇巨制B. 栩栩如生C. 锱铢必较D. 一诺千斤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头头是道,令人信服。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 面对困难,他竟然不屈不挠,真是令人敬佩。

D.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总是孤芳自赏,不愿与人交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C. 那座山像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守望着村庄。

D.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 李白被称为“诗圣”,杜甫被称为“诗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名句。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8.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文体属于______。

9.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阅读理解(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1-15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高中模拟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高中模拟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áo xiáng)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B. 沉默(chén mò)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dòng)C. 碧落黄泉(bì luò huáng quán)瑶台金阙(yáo tái jīn què)恰如其分(qià rú qí fèn)D. 鸡毛蒜皮(jī máo suàn pí)碍手碍脚(ài shǒu ài jiǎo)鸦雀无声(yāquè wú shē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实践,使我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走向了世界。

C.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工作认真,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D.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满载而归B. 一丝不苟C. 画龙点睛D. 水滴石穿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人正直,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B.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的学习榜样。

D. 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答案:C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毕业班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个圈子是“街坊”。

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

“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

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

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五伦是天下之达道。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

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

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臂如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家庭与西洋家庭的结构不同在于中国家庭的人员界限不分明,可以伸缩。

B.中国家庭的亲属关系是通过生育和婚姻所发生的可包括无数人的社会关系。

C.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自我主义的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是否平等。

D.“伦”就是一个人和与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就是差序格局。

B.“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论证C.文中儒家经典《礼记》中所讲的“十伦”,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

D.文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差序格局体现为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各种网络的中心不同,且彼此独立。

B.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体现为依据中心势力所在地域不同,社会圈子的大小可以伸缩。

C.孔子谈“克己”,正因为他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自己这个中心。

D.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因而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才产生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自1901年首次提出“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需求即贫困”后,国际社会对减贫理论与减贫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

国外贫困的治理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个人努力进取”的脱贫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在市场中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计,并主要通过个人收入在市场机制中保障自身福利。

第二种贫困治理模式是北欧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高税收抑制收入差异,再通过收入分配形成相对公平的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机制。

美国的贫困治理虽然具有很强的个体效率激励效应,但由于其无法救助所有贫困者而备受诟病。

欧洲模式虽然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

新时期我国设定了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在扶贫政策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干部驻村等方式;在贫困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

全国832个贫困县有436个摘帽,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中国在对待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它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样的成绩不是开玩笑的。

(摘编自《精准扶贫:中国扶贫的新实践》材料二材料三在精准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因人因需,采用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了大量可借鉴的模式。

甘肃将电子商务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价值创造模式,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宁夏采取补偿金融扶贫运行风险,有效破解了市场机制下扶贫开发的融资难困境,实现了生产风险共担、生产收益共享;四川采取“五大行动”补齐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青海发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实现“扶贫”和“扶志”同步、文化与旅游发展同步;云南从多维目标出发综合施策,保证了贫困群众受教育机会,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率;贵州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编自《精准扶贫实践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缺乏技术、文化、资金是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发展教育、增加投资可降低贫困发生率。

B.关注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C.贫困户的数量与其年龄成正比,因此,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与其贫困程度成正比。

D.如何帮助平均年龄在50-80岁的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际社会对减贫的不懈探索和中国的扶贫实践,表明消除贫困仍然是当今全球性的挑战。

B.美国所代表的脱贫模式强调个人努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无法让所有贫困者摆脱贫困。

C.因为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北欧和西欧福利国家的贫困治理模式优于美国模式。

D.精准扶贫既要“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也要“扶智”,提供技术、文化支持。

6.我国的扶贫实践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绩?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龙须巷韦名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

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扑。

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

1960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

1960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

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一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

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

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

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

“大家听我的。

”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天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

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

后响午,挑担人来了。

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

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一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

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不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

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

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

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

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

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

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

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刻得心虚发毛。

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

一瞪吼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一拍。

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

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后一招——上手段。

龙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

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

“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档里。

“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

“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

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

“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整整交回派出所。

“还有这个。

”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连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齐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