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B.11C.7或11D.7或10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 的度数是()A.15°B.30°C.50°D.65°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D.30°15°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及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A.6B.9C.12D.15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A.10°B.15°C.20°D.30°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0对B.1对C.2对D.3对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 于E.若∠AFD=158°,则∠EDF的度数为()A.90°B.80°C.68°D.60°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A.110°B.140°C.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A.40°B.30°C.20°D.10°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A.4B.5C.6D.7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B.24C.12D.614.在△ABC中,AB=AC,∠BAC=80°,P在△ABC中,∠PBC=10°,∠PCB=20°,则∠PAB的度数为()A.50°B.60°C.70°D.65°15.如图,点D是线段AB及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40°,则∠ADC 等于()A.50°B.60°C.70°D.80°16.如图,AD=BC=BA,那么∠1及∠2之间的关系是()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17.有下列命题说法:①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角的和大于90°;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是40°,那么它的底角是70°;⑤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18.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A的取值范围是()A.0°≤∠A≤1 80°B.0°<∠A<180°C.0°≤∠A≤90°D.0°<∠A<90°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垂足为E,若AB=5cm,△BCD的周长为8cm,那么BC的长是()cm.A.3B.4C.5D.220.已知△ABC中,∠C=32°,∠A、∠B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的延长线于D、E两点,且AC=AD,则∠E=()A.10°B.16°C.20°D.24°21.如图,△ABC中,AB=BC=AD,D在BC的延长线上,则角α和β的关系是()A.α+β=180°B.3α+2β=180°C.3α+β=180°D.2β=α二.填空题(共5小题)22.(2011•沈河区一模)如图,在△ABC中,∠B=∠C,点D、E分别在BC、AC边上,∠CDE=15°,且∠AED=∠ADE,则∠BAD的度数为_________ .23.如图,已知:AB=AC=AD,∠BAC=50°,∠DAC=30°,则∠BDC=_________ .24.如图所示,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了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及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___ 根.25.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B_________ ∠1,∠C_________ ∠2;若∠BAC=126°,则∠EAG=_________ 度.26.如图,A、B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点C也是网格中的一个格点,连接AB、BC、AC,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格点C的不同位置有_________ 处,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之和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小题)27.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AB,CM⊥AD于M.请你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线段AB、AC之和及线段A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猜想:_________ .证明:28.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AE.(1)若∠BAC=90°,∠BAD=30°,求∠EDC的度数?(2)若∠BAC=a(a>30°),∠BAD=30°,求∠EDC的度数?(3)猜想∠EDC及∠BAD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2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24cm,且BC=10cm,求AB的长.30.如图,在等腰△ABC中,∠A=80°,∠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连接OA,求∠OAC的度数;(2)求:∠BOC.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B.11C.7或11D.7或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题中给出了周长关系,要求底边长,首先应先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然后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验证答案.解答:解: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腰长为y,则根据题意,得①或②解方程组①得:,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解方程组②得:,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1或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学生在解决本题时,有的同学会审题错误,以为15,12中包含着中线BD的长,从而无法解决问题,有的同学会忽略掉等腰三角形的分情况讨论而漏掉其中一种情况;注意:求出的结果要看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解决本题最好先画出图形再作答.2.(2006•仙桃)在△AB 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 的度数是()A.15°B.30°C.50°D.6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由AB=AC可得∠ABC=∠ACB,再由DE垂直平分AC可得DC=AD,推出∠DAC=∠DCA.易求∠DCB.解答:解:AB=AC,∠A=50°⇒∠ABC=∠ACB=65°.∵DE垂直平分AC,∴∠DAC=∠DCA.∴∠DCB=∠ACB﹣∠DCA=65°﹣5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考生主要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此题的条件,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边及角度,设出未知量,找出满足条件的方程.解答:解:∵AC=AE,BC=BD∴设∠AEC=∠ACE=x°,∠BDC=∠BCD=y°,∴∠A=180°﹣2x°,∠B=180°﹣2y°,∵∠ACB+∠A+∠B=180°,∴100+(180﹣2x)+(180﹣2y)=180,得x+y=140,∴∠DCE=180﹣(∠AEC+∠BDC)=180﹣(x+y)=40°.故选D.点评:根据题目中的等边关系,找出角的相等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定理,列出方程,解决此题.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立,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由已知可求得三角形的顶角为30°,则底角是75°;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30°,则底角是15°;所以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75°或15°,故选C.点评: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75°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化成锐角三角形.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及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作出图象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求解.解答:解:△ABC中,∵AB=AC,BD是高,∴∠ABC=∠C=在Rt△BDC中,∠CBD=90°﹣∠C=9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题目本身是规律性的结论,要注意总结掌握,在今后的分析问题时可直接应用.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A.6B.9C.12D.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证得AD=CD,即可得△BDC的周长是AB 及BC的和,又由AB=AC=9,BC=6,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BDC的周长是:BD+CD+BC=BD+AD+BC=AB+BC,∵AB=AC=9,BC=6,∴△BDC的周长是:AB+BC=9+6=1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及转化思想的应用.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A.10°B.15°C.20°D.3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求出∠A,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求出AD=BD,得到∠A=∠ABD,求出∠AB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AC=AB,∠C=70°,∴∠ABC=∠C=70°,∴∠A=180°﹣∠ABC﹣∠C=4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40°,∴∠DBC=∠ABC﹣∠ABD=70°﹣40°=3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BD和∠ABC的度数,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0对B.1对C.2对D.3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证得△ABE≌△ACD和△ABD≌△ACE.解答:解:∵AB=AC,∴∠B=∠C,∵AD=AE,∴∠ADE=∠AED,∴∠BAD=∠CAE,∴△ABD≌△ACE,∴BD=CE,∴BD+DE=CE+DE即:BE=CD,∴△ABE≌△ACD,∴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2对,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及,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 于E.若∠AFD=158°,则∠EDF的度数为()A.90°B.80°C.68°D.6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B=∠C,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和已知角可求出∠EDB的数,从而可求得∠EDF的度数.解答:解:∵AB=AC∴∠B=∠C∵FD⊥BC于D,DE⊥AB于E∴∠BED=∠FDC=90°∵∠AFD=158°∴∠EDB=∠CFD=180°﹣158°=22°∴∠EDF=90°﹣∠EDB=90°﹣22°=68°.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等知识.一般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有关角的度数,进而求出所求角的度数.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A.110°B.140°C.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底角相等,结合三角形内角及外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可直接得到结果.解答: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当顶角∠A=40°时,则∠C=∠B=(180﹣40)=70°,∴∠ACB的外角的度数是180﹣70=110°,∴当底角∠A=40°时,∠B=40°,则∠ACB的外角的度数为2∠A=2×40=80°,当底角∠A=40°时,∠ACB=40°,则∠ACB的外角的度数为180﹣40=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及外角的关系;此题要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本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A.40°B.30°C.20°D.1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C=4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BD=AD,AE=CE,推出∠B=∠BAD=40°,∠C=∠CAE=40°,即可求出∠DAE.解答:解:∵∠BAC=100°,AC=AB,∴∠B=∠C=(180°﹣∠BAC)=40°,∵D M、EN分别是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BD=AD,AE=CE,∴∠B=∠BAD=40°,∠C=∠CAE=40°,∴∠DAE=100°﹣40°﹣40°=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等知识点,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A.4B.5C.6D.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于焊上的钢条长度相等,并且A P1=P1P2,所以∠A=∠P1P2A,则可算出∠P2P1P3的度数,并且和∠P1P3P2度数相等,根据平角的度数为180度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结合等腰三角形底角度数小于90度即可求出最多能焊上的钢条数.解答:解:∵∠A=∠P1P2A=16°∴∠P2P1P3=32°,∠P1P3P2=32°∴∠P1P2P3=116°∴∠P3P2P4=48°∴∠P3P2P4=48°∴∠P2P3P4=96°∴∠P4P3P5=52°∴∠P3P5P4=52°∴∠P3P4P5=52°∴∠P5P4P6=76°∴∠P4P6P5=76°∴∠P4P5P6=28°∴∠P6P5P7=86°,此时就不能在往上焊接了,综上所述总共可焊上5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点: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平角度数为180度等.结合图形依次算出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角小于90度判断何时不能在焊接上.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B.24C.12D.6考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D=DC,AD⊥BC,推出△CEF和△BEF关于直线AD对称,得出S△BEF=S△CEF ,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ABC求出即可.解答:解:∵AB=AC,AD是∠BAC的平分线,∴BD=DC=8,AD⊥BC,∴△ABC关于直线AD对称,∴B、C关于直线AD对称,∴△CEF和△BEF关于直线AD对称,∴S△BEF=S△CEF,∵△AB C 的面积是×BC×AD=×8×6=2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ABC=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轴对称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ABC是解此题的关键.14.在△ABC中,AB=AC,∠BAC=80°,P在△ABC中,∠PBC=10°,∠PCB=20°,则∠PAB的度数为()A.50°B.60°C.70°D.6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要求∠PAB,题中已知没有能直接求出的条件,故可作P关于AC的对称点P′,连接AP′、P'C、PP',得出A、B、C、P'四点共圆,从而求得∠PAB的度数.解答:解:如图,作P关于AC的对称点P′,连接AP′、P′C、PP′,则P′C=PC,ACP′=∠ACP.∵AB=AC,∠BAC=80°,∴∠ABC=∠ACB=50°,又∵∠PBC=10°,∠PCB=20°,∴∠BPC=150°,∠ACP=30°,∠ACP′=30°,∴∠PCP′=60°,∴△PCP′是等边三角形,∴PP′=PC,∠P′AC=∠PAC,∠P′PC=60°,∴∠BPP′=360°﹣150°﹣60°=150°,∴∠BPP′=∠BPC,∴△PBP′≌△PBC,∴∠PBP′=∠PBC=10°,∴∠P′BC=20°,∠ABP′=30° 又∠ACP′=30°,∴∠ABP′=∠ACP′,∴A、B、C、P′四点共圆,∴∠PAC=∠P′AC=∠P′BC=20°,∴∠PAB=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较大.辅助线的作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点D是线段AB及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40°,则∠ADC 等于()A.50°B.60°C.70°D.8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连接BD、AC.设∠1=x.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D=BD,BD=CD.根据等边对等角,得∠1=∠2=x,∠4=∠ABD=40°+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DB=180°﹣2∠4=100°﹣2x,∠BDC=180°﹣2x,进而求得∠ADC.解答:解:连接BD,AC.设∠1=x,∵点D是线段AB及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D=BD,BD=CD,∴∠1=∠2=x,∠4=∠ABD=40°+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DB=180°﹣2∠4=100°﹣2x,∠BDC=180°﹣2x,∴∠ADC=∠BDC﹣∠ADB=80°.故选D.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作出辅助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AD=BC=BA,那么∠1及∠2之间的关系是()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到∠2=∠B,∠1=∠BCA,在△ABC中,由∠1+∠ACB+∠B=180°,可推出结论.解答:解:∵AB=BC,∴∠1=∠BCA,∵AB=AD,∴∠B=∠2,∵∠1+∠B+∠ACB=180°,∴2∠1+∠2=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7.有下列命题说法:①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角的和大于90°;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是40°,那么它的底角是70°;⑤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认真阅读各小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中,必定正确.如果两个角的和不大于90°,则第三个内角将大于或等于90°,该三角形将不是锐角三角形;②中,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错误;③中,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则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等于6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④中,此题应分为两种情况,底角可以是40°或70°,故错误;⑤中,显然正确,如果都小于60°,则该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⑤三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理解各个概念,同时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A的取值范围是()A.0°≤∠A ≤180°B.0°<∠A<180°C.0°≤∠A≤90°D.0°<∠A<9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出顶角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但顶角可以是钝角或锐角,所以0°<∠A<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结论.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垂足为E,若AB=5cm,△BCD的周长为8cm,那么BC的长是()cm.A.3B.4C.5D.2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得出AD=BD,根据BC+CD+BD=8cm求出AC+BC=8cm,把AC的长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D在AB垂直平分线上,∴AD=BD,∵△BCD的周长为8cm,∴BC+CD+BD=8cm,∴AD+DC+BC=8cm,∴AC+BC=8cm,∵AB=AC=5cm,∴BC=8cm﹣5cm=3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关键是求出AC+BC的值,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0.已知△ABC中,∠C=32°,∠A、∠B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的延长线于D、E两点,且AC=AD,则∠E=()A.10°B.16°C.20°D.2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计算题.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C=∠D=32°,有外角平分线的性质知∠EAD=∠DAB=64°;然后在△ABD中求得∠ABD=86°,从而根据外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E=42°;最后在△ABE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E的度数.解答:解:∵AC=AD,∴∠C=∠D;又∵∠EAD=∠C+∠D,∠C=32°,∠EAD=∠DAB,∠EAD=∠DAB=64°,∴∠EAB=128°;在△ABD中,∠DAB=64°,∠D=32°,∴∠ABD=180°﹣∠D AB﹣∠D=84°;又有∠EBA=∠EBD,∴∠EBA=42°;∴在△ABE中,∠E=180°﹣∠EBA﹣∠EAB=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及内角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1.如图,△ABC中,AB=BC=AD,D在BC的延长线上,则角α和β的关系是()A.α+β=180°B.3α+2β=180°C.3α+β=180°D.2β=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α和∠BAC=∠BCA,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解.解答:解:∵AB=AD,∴∠B=∠D=α,∵AB=BC∴∠BAC=∠BCA,∵∠ACB=α+β∴在等腰三角形ABC中,2(α+β)+α=180°∴3α+2β=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共5小题)22.(2011•沈河区一模)如图,在△ABC中,∠B=∠C,点D、E分别在BC、AC边上,∠CDE=15°,且∠AED=∠ADE,则∠BAD的度数为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解.解答:解;∵在△ABD中,∠BAD=180°﹣∠B﹣∠ADB,∠ADB=180°﹣∠ADC,∴∠BAD=∠ADC﹣∠B,∵∠B=∠C,∠CDE=15°,且∠AED=∠ADE,∴∠BAD=∠ADE+15°﹣∠B=∠B+15°+15°﹣∠B=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训练,是一道典型的题目.23.如图,已知:AB=AC=AD,∠BAC=50°,∠DAC=30°,则∠BDC=2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结合题意,可分析得出点B、C、D在以点A位圆心,以AB长为半径的圆周上,即可得出∠BDC和∠CAB分别为圆周角和圆心角,且两角对应的弧相等,即可得出∠BAC=2∠BDC=50°,即可得出∠BDC=25°.解答:解:根据题意,可以以点A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圆,即可得出点B、C、D均在圆周上,故有∠BAC=2∠BDC=50°,即∠BDC=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属于常规性试题,是学生练习的很好的题材.24.如图所示,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了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及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8 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根据规律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不难求解.解答:解:∵添加的钢管长度都及OE相等,∠AOB=10°,∴∠GEF=∠FG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0°,第二个是20°,第三个是30°,四个是40°,五个是50°,六个是60°,七个是70°,八个是80°,九个是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8个.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发现并利用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B= ∠1,∠C= ∠2;若∠BAC=126°,则∠EAG=72 度.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BE,AG=CG,故∠1=∠B,∠2=∠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B+∠C+∠BAC=∠B+∠C+126°=180°,故∠B+∠C=54°,由于∠1+∠2+∠B+∠C+∠EAG=180°,即2(∠B+∠C)+∠EAG=180°,再把∠B+∠C=54°代入即可求解.解答:解:∵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AE=BE,AG=CG,∴∠1=∠B,∠2=∠C,∵∠B+∠C+∠BAC=∠B+∠C+126°=180°,∴∠B+∠C=54°,∵∠1+∠2+∠B+∠C+∠EAG=180°,即2(∠B+∠C)+∠EAG=180°,故∠EAG=180°﹣2×54°=72°.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6.如图,A、B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点C也是网格中的一个格点,连接AB、BC、AC,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格点C的不同位置有 3 处,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之和等于1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AB的长度确定C点的不同位置,由已知条件,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B=,然后即可确定C点的位置;计算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时,△ABC的面积直接用×4×3得出,其它两个三角形面积可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例如三角形ABC′的面积用正方形面积20减去2个相等的三角形面积,再减去梯形的面积即可.解解:格点C的不同位置分别是:C、C′、C″,答:∵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S△ABC =×4×3=6,S△ABC′=20﹣2×3﹣=6.5,S△ABC″=2.5,∴S△ABC+S△ABC′+S△ABC″=6+6.5+2.5=15.故答案分别为:3;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根据AB 的长度确定C点的不同位置,然后再计算3个三角形面积即可.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三.解答题(共4小题)27.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AB,CM⊥AD于M.请你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线段AB、AC之和及线段A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猜想:AB+AC=2AM .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图形中线段的关系,做出猜想AB+AC=2AM,过点C 作CE∥AB,CE及AM的延长线交于点E,进一步证明AB+AC=AB+CE=AD+ED=AE,从而得到AB+AC=2AM.解答:猜想:AB+AC=2AM.(1分)证明:过点C作CE∥AB,CE及AM的延长线交于点E.(2分)则∠ECD=∠B,∠E=∠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分)∵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定义)∴∠E=∠CAD.(等量代换)∴AC=EC.(等角对等边)(4分)又CM⊥AD于M,∴AM=ME,即AE=2AM.(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及底边上的中线重合)(5分)∵AD=AB,∴∠B=∠ADB.(等边对等角)又∠EDC=∠ADB,(对顶角相等)∴∠ECD=∠EDC.(等量代换)∴ED=EC.(等角对等边)(6分)∴AB+AC=AB+CE=AD+ED=AE.(等量代换)∴AB+AC=2AM.(7分)点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做出猜想,然后向着评:这个目标努力即可.28.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AE.(1)若∠BAC=90°,∠BAD=30°,求∠EDC的度数?(2)若∠BAC=a(a>30°),∠BAD=30°,求∠EDC的度数?(3)猜想∠EDC及∠BAD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DC,求出∠DA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DE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DC,求出∠DA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DE即可;(3)根据(1)(2)的结论猜出即可.解答:(1)解:∵∠BAC=90°,AB=AC,∴∠B=∠C=(180°﹣∠BAC)=45°,∴∠ADC=∠B+∠BAD=45°+30°=75°,∵∠DAC=∠BAC﹣∠BAD=90°﹣30°=60°,∵AD=AE,∴∠ADE=∠AED=(180°﹣∠DAC)=60°,∴∠EDC=∠ADC﹣∠ADE=75°﹣60°=15°,答:∠EDC的度数是15°.(2)解:及(1)类似:∠B=∠C=(180°﹣∠BAC)=90°﹣α,∴∠ADC=∠B+∠BAD=90°﹣α+30°=120°﹣α,∵∠DAC=∠BAC﹣∠BAD=α﹣30°,∴∠ADE=∠AED=(180°﹣∠DAC)=105°﹣α,∴∠EDC=∠ADC﹣∠ADE=(120°﹣α)﹣(105°﹣α)=15°,答:∠EDC的度数是15°.(3)∠EDC及∠BAD 的数量关系是∠EDC=∠B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关键是进行推理和总结规律.2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24cm,且BC=10cm,求AB的长.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关键已知能求出BE+CE的值,关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E=BE,求出AC即可.解答:解:由已知得,BC+BE+CE=24,∵BC=10,∴BE+CE=14,∵DE垂直平分AB,∴AE=BE,∴AE+CE=14,即AC=14,∵AB=AC,∴AB=14.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BE=AE 和求出AC 的长,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较好,难度适中.30.如图,在等腰△ABC 中,∠A=80°,∠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连接OA ,求∠OAC 的度数;(2)求:∠BO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1)连接AO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即可求得∠OAC 的度数; (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BOC 及∠A 的关系,再把∠A 代入即可求∠BOC 的度数.解答: 解:(1)连接AO ,∵在等腰△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等腰△ABC 关于线段AO 所在的直线对称,∵∠A=80°,∴∠OAC=40°(2)∵BO、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BC=∠ABC,∠OCB=∠ACB,∴∠BOC=180°﹣(∠OBC+∠OCB)=180°﹣( ∠ABC+∠ACB) =180°﹣(∠ABC+∠ACB) =180°﹣(180°﹣∠A) =90°+∠A.。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80°。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3cm。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45°。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为100°。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证明: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5cm。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BD=D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2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XXX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证明: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证明:△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a∥b,等边△ABC的顶点B,C在直线b上,则∠1的度数为60°。
2.在△ABC中,∠A=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①AB=AC;②∠B=∠C;③∠A=∠B。
能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条件①、②、③。
3.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2.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连接AD交BC于点E,求∠BAD的度数为7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选择题: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是()A。
底角大于相邻外角 B。
底角小于相邻外角C。
底角大于或等于相邻外角 D。
底角小于或等于相邻外角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
40°,40° B。
100°,20°C。
50°,50° D。
40°,40°或100°,20°3) 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
50°,50°,80° B。
80°,80°,20°C。
100°,100°,20° D。
50°,50°,80°或80°,80°,20°4)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A。
45° B。
40° C。
55° D。
50°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
顶角 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 D。
底角的一半6) 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
30° B。
45° C。
36° D。
72°2.填空题:1) 如图2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A=∠C;②因为AB=AC,∠1=∠2,所以BD=BC,BD⊥AC.2)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70°.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20°.4)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则△ABC的面积为1/2 cm².5) 如图3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30°.3.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求其各个角的度数.设两个内角的度数为4x和x,则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80°-5x.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4x+4x+180°-5x=180°,解得x=36°,因此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44°和36°,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00°.4.如图,已知线段a和c,用圆规和直尺作等腰三角形ABC,使等腰三角形△ABC以a和c为两边,这样的三角形能作无数个.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AD=BD,AB=AC=CD,求∠BAC的度数.连接AD和AC,因为AD=BD,AB=AC,所以△ABD≌△ACD,故∠ABD=∠ACD.又因为AB=CD,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AC=180°-∠ABC=180°-2∠ABD=80°.6.如图所示,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 AF与CD不垂直.因为∠ABC=∠AED,所以△ABC≌△AED,故AB=AE,又因为BC=ED,所以AC=AD,所以AF垂直于BC的中点,而CD的中点是F,所以AF与CD不垂直.二、拓展延伸训练右下图是人字型层架的设计图,由AB、AC、BC、AD四根钢条焊接而成,其中A、B、C、D均为焊接点,且AB=AC,D为BC的中点,现在焊接所需的四根钢条已截好,且已标出BC的中点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及答案
13.3.1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A. 3.5 B. 4.2 C. 5.8 D.7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A.10 B.8 C. 5 D. 2.53.如图,Rt△ABC中,∠C=90°,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与∠ABC的两边相交于点E,F,分别以点E和点F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作射线BM,交AC于点D.若△BDC的面积为10,∠ABC=2∠A,则△ABC的面积为()A.25 B.30 C.35 D.404.在Rt△ABC中,∠C=90°,∠B=30°,斜边AB的长为2cm,则AC长为()A.4cm B.2cm C.1cm D.m5.如图,△ABC中,∠ACB=90°,CD是高,∠A=30°,则BD与AB的关系是()A.BD=AB B.BD=AB C.BD=AB D.BD=AB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6.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立柱BC垂直于横梁AC,AB=10m,∠A=30°,则立柱BC的长度是()A.5m B.8m C.10m D.20m7.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6米 B.9米C.12米 D.15米8.如图,已知∠ABC=60°,DA是BC的垂直平分线,BE平分∠ABD交AD于点E,连接CE.则下列结论:①BE=AE;②BD=AE;③AE=2DE;④S△ABE=S△CB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填空题(共10小题)9.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_________.10.如图,∠AO E=∠BOE=15°,EF∥OB,EC⊥OB,若EC=1,则EF=_________.11.如图,在△ABC中,∠C=90°,∠B=60°,AB=10,则BC的长为_________.12.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12cm,∠ABC=30°,底边上的高AD=_______cm.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3.如图,在△ABC中,AB=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若AC=6cm,则AD=_________cm.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6题14.如图,在△ABC中.∠B=90°,∠BAC=30°.AB=9cm,D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AC=DC.则AD=_________cm.15.如图是某超市一层到二层滚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超市一层、二层滚梯口处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的长约为12米,则乘滚梯从点B到点C上升的高度h约为_________米.16.在△ABC中,已知A B=4,BC=10,∠B=30°,那么S△ABC=_________.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C,若AB=12cm,则CE=______cm.18.有一轮船由东向西航行,在A处测得西偏北15°有一灯塔P.继续航行20海里后到B 处,又测得灯塔P在西偏北30°.如果轮船航向不变,则灯塔与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_________海里.三.解答题(共5小题)19.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E.(1)求证:△ACD≌△AED;(2)若∠B=30°,CD=1,求BD的长.20.如图,在△ABC中,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求证:AD=DC.21.如图,△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求AC的长.22.如图,△ABC中,∠ACB=90°,CD是△ABC的高,∠A=30°,AB=4,求BD长.23.如图,已知∠MAN=120°,AC平分∠MAN.B、D分别在射线AN、AM上.(1)在图(1)中,当∠ABC=∠ADC=90°时,求证:AD+AB=AC.(2)若把(1)中的条件“∠ABC=∠ADC=90°”改为∠ABC+∠ADC=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一、DABCCABC二、9、2;10、2;11、5;12、6;13、2;14、18;15、6;16、10;17、3;18、10三、19、(1)证明:∵AD平分∠CAB,DE⊥AB,∠C=90°,∴CD=ED,∠DEA=∠C=90°,∵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 ED(HL);(2)解:∵DC=DE=1,DE⊥AB,∴∠DEB=90°,∵∠B=30°,∴BD=2DE=2.20、解:如图,连接DB.∵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DB,∴∠A=∠ABD,∵BA=BC,∠B=120°,∴∠A=∠C=(180°﹣120°)=30°,∴∠ABD=30°,又∵∠ABC=120°,∴∠DBC=120°﹣30°=90°,∴BD=DC,∴AD=DC.21、解:∵△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2=∠3=30°;在Rt△BCD中,CD= BD,∠4=90°﹣30°=6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2=60°(外角定理),∴∠1=∠2=30°,∴AD=BD(等角对等边);∴AC=AD+CD=AD;又∵AD=6,∴AC=9.22、解:∵△ABC中,∠ACB=90°,∠A=30°,AB=4,∴BC=AB=×4=2,∵CD是△A BC的高,∴∠CDA=∠ACB=90°,∠B=∠B,故∠BCD=∠A=30°,∴在Rt△BCD中,BD=BC=×2=1,∴BD=1.23、(1)证明:∵∠MAN=120°,AC平分∠MAN,∴∠DAC=∠BAC=60°∵∠ABC=∠ADC=90°,∴∠DCA=∠BCA=30°,在Rt△ACD中,∠DCA=30°,Rt△ACB中,∠BCA=30°∴AC=2AD,AC=2AB,∴AD+AB=AC;(2)解:结论AD+AB=AC成立.理由如下:在AN上截取AE=AC,连接CE,∵∠BAC=60°,∴△CAE为等边三角形,∴AC=CE,∠AEC=60°,∵∠DAC=60°,∴∠DAC=∠AEC,∵∠ABC+∠ADC=180°,∠ABC+∠EBC=180°,∴∠ADC=∠EBC,∴△ADC≌△EBC,∴DC=BC,DA=BE,∴AD+AB=AB+BE=AE,∴AD+AB=AC.13.3.1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填空题1.如图(1),△ABC 中,AB=AC ,DE 是AB 的中垂线,△BCE 的周长为14,BC=6,则AB 的长为 。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A.9B.8C.7D.6【答案】A【解析】根据△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可得∠DBF=∠FBC,∠ECF=∠FC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FB=∠FBC,∠EFC=∠FCB,则有∠DBF=∠DFB,∠EFC=∠ECF,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FD,EC=EF,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线段DE的长.∵BF为∠ABC的平分线,CF为∠ACB的平分线,∴∠DBF=∠FBC,∠ECF=∠FCB,∵DE∥BC,∴∠DFB=∠FBC,∠EFC=∠FCB,∴∠DBF=∠DFB,∠EFC=∠ECF,∴BD=FD,EC=EF,则DE=DF+FE=BD+CE=9,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在复杂图形之中辨认出应用性质的基本图形,从而利用性质和已知条件计算.2.△ABC中,AB=AC,∠A=∠C,则∠B=_______.【答案】60°【解析】由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即可得到∠A=∠B=∠C,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即可求得结果。
∵AB=AC,∴∠B=∠C,∵∠A=∠C,∴∠A=∠B=∠C,∵∠A+∠B+∠C=180°,∴∠A=∠B=∠C=60°,故答案为60°.【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A=∠B=∠C.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答案】120°【解析】设底角是x°,则顶角是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列出方程,解出即可。
八年级上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其顶角的度数为()A.20° B.30° C.80° D.120°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40°,则顶角的度数为()A.40° B.40°或70° C.70° D.40°或100°3.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A. 9B. 8C. 7D. 6(第3题)(第4题)4.如图,△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A.100° B.80° C.70° D.50°5.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指的是()A.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B.腰上的中线、腰上的高线、底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C.顶角的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D.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第6题)6.如图是人字形屋架的设计图,由AB,AC,BC,AD四根钢条焊接而成,其中A,B,C,D均为焊接点,且AB=AC,D为BC的中点.现在焊接所需的四根钢条已截好,且已标出BC的中点D.如果焊接工身边只有可检验直角的角尺,那么为了准确快速地焊接,他首先应取的两根钢条及焊接的点是()A.AC和BC,焊接点C B.AB和AC,焊接点AC.AD和BC,焊接点D D.AB和AD,焊接点A二、填空题7.(1)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BAC=80°,则∠DAC=40°;若BC=6 cm,则CD=____cm;(2)在△ABC中,AB=AC,AD平分∠BAC,若BD=2.5 cm,则BC=5c m,∠ADB=;(3)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BAD=50°,则∠BAC=__,∠ADC=____.8. 如图,在△ABC中,AB=AC,BC=6,AD⊥BC于点D,则BD=____.9.如图,在△ABC中,AB=AC,E为BC的中点,延长BA至点D.若∠CAE=36°,则∠B=_-_,∠CAD=______.10. 在等腰三角形A 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有下列结论:①AD⊥BC,②BD=DC,③∠B=∠C,④∠BA D=∠CAD.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三、解答题11.如图,在△ABC中,AB=AC,直线AE交BC于点D,O是AE上一动点(不与A重合),且OB=OC,试猜想AE与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2.如图,在△ABC中,PM,QN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BAC=110°,求∠P AQ的度数.(第13题)13.如图,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16 cm,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B∶AD=5∶4,且△ABD的周长为12 cm.求△ABC各边的长.(第14题)14.如图,已知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一点,它到两腰AB,AC的距离分别为DE,DF,请指出当D在什么位置时,DE=DF,并加以证明.(第15题)15.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AB=AC,AD=AE且∠DAB=∠EAC,则DE∥BC吗?为什么?(第16题)16.如图,在△ABC 中,∠BCA =90°,∠BAC =30°,分别以AB ,AC 为边做等边△ABE 和△ACD ,连结ED 交AB 于点F .求证:(1)BC =12AB ; (2)EF =FD .参考答案:1.D2.D3.A4.A5.D6.C7.3; 90°;100°, 90° 8. 39. ∠B =54°,∠CAD =108°.10. ①②③④11.【解】 猜想:AE 垂直平分BC ,即AE ⊥BC ,BD =CD.理由如下:∵AB =AC ,OB =OC ,AO =AO ,∴△ABO ≌△ACO(SSS),∴∠BAO =∠CAO.∴AE⊥BC,BD=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12.【解】∵PM垂直平分AB,∴P A=PB,∴∠P AB=∠B.同理,∠QAC=∠C.∵∠B+∠C+∠BAC=180°,∴∠B+∠C=180°-110°=70°,∴∠P AB+∠QAC=70°.∵∠P AQ=110°-(∠P AB+∠QAC),∴∠P AQ=110°-70°=40°.13.【解】设AB=5x,则AD=4x,AC=5x,BC=16-10x.∵AB=AC,AD平分∠BAC,∴BD=DC=12BC=8-5x,∴5x+4x+(8-5x)=12,解得x=1.∴AB=5x=5,AC=5x=5,BC=16-10x=6.14.【解】当D在BC的中点时,DE=DF.证明:当BD=CD时,∵∠B=∠C,∠DEB=∠DFC=90°,∴△DBE≌△DCF(AAS),∴DE=DF.15.【解】DE∥BC.理由如下:∵AB=AC,AD=AE,∴∠B =∠C ,∠D =∠E.∵∠DAB =∠EAC ,∴∠B +∠DAB =∠C +∠EAC , ∴∠AFG =∠AGF ,∴∠AFG =12(180°-∠EAD ). 又∵∠D =12(180°-∠EAD ), ∴∠AFG =∠D ,16.【解】 (1)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 ∵△ABE 为等边三角形,∴BG =12AB ,∠BEG =12∠AEB =30°,BA =BE . ∵∠BCA =90°,∠BAC =30°,∴∠BGE =∠BCA =90°,∠BAC =∠BEG . 在△ACB 和△EGB 中,∵⎩⎪⎨⎪⎧∠BGE =∠BCA ,∠BEG =∠BAC ,BE =BA ,∴△ACB ≌△EGB (AAS ),∴BC =BG .∴BC =12AB . (2)∵△ACB ≌△EGB ,∴AC =EG .∵△ACD 为等边三角形,∴∠CAD =60°,AC =AD ,∴EG =DA .∵∠BAC =30°,∴∠DAF =∠CAD +∠BAC =90°. ∴∠EGF =∠DAF .在△EGF 和△DAF 中, ∵⎩⎪⎨⎪⎧∠EFG =∠DF A ,∠EGF =∠DAF ,EG =DA ,∴△EGF ≌△DAF (AAS ), ∴EF =FD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D,连接AC,AD,BC,BD,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平分∠CAD B.CD平分∠ACB C.AB⊥CD D.AB=CD2.如图,在△ABC中,AB=AC,∠A=40°,CD∥AB,则∠BCD=()A.40°B.50°C.60°D.70°3.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的度数是()A.50°B.40°C.30°D.20°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BD=BE,∠A=100°,则∠DEC=()A.90°B.100°C.105°D.110°6.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A.10B.5C.4D.3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按图中虚线AD对折,再沿直线l剪开,再把它展开后得到△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BC B.BD=CD C.∠B=∠C D.AB=CB8.如图,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C=65°,则∠DBC的度数是()A.25°B.20°C.30°D.15°9.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CA的延长线上,DE⊥BC于点E,∠BAC=100°,则∠D=()A.40°B.50°C.60°D.80°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它的顶角为()A.30°B.60°C.120°D.60°或120°二、非选择题11.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度.1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交AC 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1)若∠C=36°,求∠BAD的度数;(2)求证:FB=FE.13.问题:如图,在△ABD中,BA=BD.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C,作△AEC,使EA =EC.若∠BAE=90°,∠B=45°,求∠DAC的度数.答案:∠DAC=45°.思考:(1)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C的度数会改变吗?说明理由.(2)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再将“∠BAE=90°”改为“∠BAE=n°”,其余条件不变,求∠DAC的度数.1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请加以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加以证明.(3)若点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15.如图,∠ACB=90°,D、E在AB上,AD=AC,BE=BC,求∠DCE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D,连接AC,AD,BC,BD,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平分∠CAD B.CD平分∠ACB C.AB⊥CD D.AB=CD【分析】根据作图判断出四边形ACBD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作图知AC=AD=BC=BD,∴四边形ACBD是菱形,∴AB平分∠CAD、CD平分∠ACB、AB⊥CD,不能判断AB=CD,故选:D.2.如图,在△ABC中,AB=AC,∠A=40°,CD∥AB,则∠BCD=()A.40°B.50°C.60°D.7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C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BCD.【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CB=70°,∵CD∥AB,∴∠ACD=180°﹣∠A=140°,∴∠BCD=∠ACD﹣∠ACB=70°.故选:D.3.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的度数是()A.50°B.40°C.30°D.2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A=50°,∴∠B=40°,∵BC=BD,∴∠BCD=∠BDC=(180°﹣40°)=70°,∴∠ACD=90°﹣70°=20°,故选:D.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分析】分80°角是顶角与底角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①80°角是顶角时,三角形的顶角为80°,②80°角是底角时,顶角为180°﹣80°×2=20°,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80°或20°.故选:B.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BD=BE,∠A=100°,则∠DEC=()A.90°B.100°C.105°D.110°【分析】由在△ABC中,AB=AC,∠A=100°,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求得∠ABC 的度数,又由BD平分∠ABC,即可求得∠DBE的度数,又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求得∠BED的度数,根据平角的定义就可求出∠DE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100°,∴∠ABC=∠C=40°,∵BD平分∠ABC,∴∠DBE=∠ABC=20°,∴∠BDE=∠BED=80°,∴∠DEC=100°.故选:B.6.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A.10B.5C.4D.3【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CD=5.故选:B.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按图中虚线AD对折,再沿直线l剪开,再把它展开后得到△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BC B.BD=CD C.∠B=∠C D.AB=CB【分析】由图中操作可知: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图中操作可知: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AD⊥BC,BD=CD,∠B=∠C,AB=AC,∴A,B,C正确,D错误,故选:D.8.如图,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C=65°,则∠DBC的度数是()A.25°B.20°C.30°D.15°【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从而可得结果.【解答】解:∵AB=AC,∠C=∠ABC=65°,∴∠A=180°﹣65°×2=50°,∵MN垂直平分AB,∴AD=BD,∴∠A=∠ABD=50°,∴∠DBC=∠ABC﹣∠ABD=15°,故选:D.9.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CA的延长线上,DE⊥BC于点E,∠BAC=100°,则∠D=()A.40°B.50°C.60°D.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C=4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D=50°.【解答】解:∵AB=AC,∠BAC=100°,∴∠C=∠B=40°,∵DE⊥BC于点E,∴∠D=90°﹣∠C=50°,故选:B.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它的顶角为()A.30°B.60°C.120°D.60°或120°【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立,因而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1),∵∠ABD=30°,∴顶角∠A=90°﹣30°=60°;②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2),∵∠ABD=30°,∴顶角∠CAB=90°+30°=120°.故选:D.二、非选择题11.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40度.【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D=DC,∴∠DAC=∠C=35°,∴∠ADB=∠DAC+∠C=70°.∵AB=AD,∴∠B=∠ADB=70°,∴∠BAD=180°﹣∠B﹣∠ADB=180°﹣70°﹣70°=40°.故答案为:40.1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交AC 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1)若∠C=36°,求∠BAD的度数;(2)求证:FB=FE.【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ADB=90°,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即可解决问题.(2)只要证明∠FBE=∠FE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解:∵AB=AC,∴∠C=∠ABC,∵∠C=36°,∴∠ABC=36°,∵BD=CD,AB=AC,∴AD⊥BC,∴∠ADB=90°,∴∠BAD=90°﹣36°=54°.(2)证明:∵BE平分∠ABC,∴∠ABE=∠CBE=∠ABC,∵EF∥BC,∴∠FEB=∠CBE,∴∠FBE=∠FEB,∴FB=FE.13.问题:如图,在△ABD中,BA=BD.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C,作△AEC,使EA =EC.若∠BAE=90°,∠B=45°,求∠DAC的度数.答案:∠DAC=45°.思考:(1)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C的度数会改变吗?说明理由.(2)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再将“∠BAE=90°”改为“∠BAE=n°”,其余条件不变,求∠DAC的度数.【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AED=2∠C,①求得∠DAE=90°﹣∠BAD =90°﹣(45°+∠C)=45°﹣∠C,②由①,②即可得到结论;(2)设∠ABC=m°,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DAC的度数不会改变;∵EA=EC,∴∠EAC=∠C,①,∵BA=BD,∴∠BAD=∠BDA,∵∠BAE=90°,∴∠B=90°﹣∠AED=90°﹣2∠C,∴∠BAD=(180°﹣∠B)=[180°﹣(90°﹣2∠C)]=45°+∠C,∴∠DAE=90°﹣∠BAD=90°﹣(45°+∠C)=45°﹣∠C,②由①,②得,∠DAC=∠DAE+∠CAE=45°﹣∠C+∠C=45°;(2)设∠ABC=m°,则∠BAD=(180°﹣m°)=90°﹣m°,∠AEB=180°﹣n°﹣m°,∴∠DAE=n°﹣∠BAD=n°﹣90°+m°,∵EA=EC,∴∠CAE=AEB=90°﹣n°﹣m°,∴∠DAC=∠DAE+∠CAE=n°﹣90°+m°+90°﹣n°﹣m°=n°.1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请加以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加以证明.(3)若点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分析】(1)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根据AAS证△B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2)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3)类似(2)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 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解答】(1)解: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理由:如图1中,连接AD.∵D为BC的中点,∴BD=CD.∵AB=AC,∴∠B=∠ACB,∵DE⊥AB,DF⊥AC,∴∠DEB=∠DFC=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解:DE+DF=CG.证明如下:如图2,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DE+DF=CG.(3)解: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如下:如图3,延长BC至点D,连接AD,过点D作DF⊥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F,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15.如图,∠ACB=90°,D、E在AB上,AD=AC,BE=BC,求∠DCE的度数.【分析】由AD=AC,BC=BE,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CD=∠ADC,∠BEC=∠EC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180°﹣2∠ADC,∠B=180°﹣2∠DEC,而∠A+∠B=90°,那么求出∠ADC+∠DEC=135°,则∠DCE=180°﹣(∠ADC+∠DEC)=180°﹣135°=45°.【解答】解:∵AD=AC,∴∠ADC=∠ACD.∵BE=BC,∴∠BEC=∠ECB.∵∠ACB=90°,∴∠A+∠B=90°.在△ACD中,∠A=180°﹣2∠ADC,在△BCE中,∠B=180°﹣2∠DEC,∴∠A+∠B=180°﹣2∠ADC+180°﹣2∠DEC=90°.∴360°﹣2(∠ADC+∠DEC)=90°.∴∠ADC+∠DEC=135°.∴∠DCE=180°﹣(∠ADC+∠DEC)=180°﹣135°=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 a. (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于F, 则AD =AF.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 )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29. 已知△ABC 中, AB =AC, D 在AB 上且∠DCB =∠A, 则 CD ⊥AB ( )3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1. 已知△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 ∠DCB =∠A( )32. 如图, AB =AE, ∠B =∠E, CB =ED. F 是CD 的中点, 则AF ⊥CD. ()3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到两腰中线的距离相等. ( ) 34. 已知: 如图在△ABC 中, AB =AC,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E 是AB 上一点, DE 交AC 于点F , 则 AE <AF ( )35. 在△ABC 中, AB ≤AC, 延长CB 到D, 使BD =BA, 连结AD, 则 AD <AC.36. 已知: 如图, D 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CD =CE, BE 延BF ⊥AD37. 在△ABC 中, ∠A =2∠B, 则BC <2AC.38.已知, 如图AD=DC, DE平分∠ADB, F是AC中点, 则DE⊥DF. () 39.已知如图: △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DAE, 则BD=CE ()40.如图, 已知: △ABC中, ∠ABC=2∠C, AH⊥BC, 垂足为H延长AB至D, 使BD=BH,DH的延长线交AC于点M, 则MA=MC()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60 分)1.在△ABC中, AB=AC, ∠A=40°, 点O在三角形内且∠OBC=∠OCA, 则∠BOC的度数是[ ]A.110°B.35°C.140°D.55°2.如图在△ABC中, AB=AC, ∠A=40°, P为△ABC内的一点, 且∠PBC=∠PCA, 则∠BPC的度数是A.115°B.110°C.120°D.130°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是3cm, 它的周长是 [ ]A.11cmB.13cmC.11cm或13cmD.以上都不对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A.20°、140°B.20°、140°或80°、80°C.80°、80°D.20°、80°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 ]A.17B.17或22C.22D.13 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 A.55° B.55°或70° C.20° D.20°或35°7.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4倍, 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 ]A.120°B.30°C.60°D.90° 8. 有一个角是5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度数为 [ ] A.80° B.50° C.80°或50° D.65.5°9. 等腰三角形周长12厘M ,其中一边长2厘M ,其他两边分别长 [ ] A .2厘M ,8厘M B .5厘M ,5厘M C .5厘M ,5厘M 或2厘M ,8厘M D .无法确定10. 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M 和22厘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C.35cm 或22cmD.15cm 1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2, 则顶角的度数是 [ ]A.90°B.36°C.36°或90°D.120° 12.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13. 等边三角形ABC 中, CD 是∠ACB 的平分线, 过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E, 若△ABC 的边长 是a, 则△ADE 的周长是 [ ]A.2aB. aC. aD. a14.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其中一边长为5,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 A.11 B.5 C.5或11 D.815. 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夹角的度数为 [A.25°B.40°C.25°或40°D.以上答案都不对16. 在等腰△ABC 中, AB 的长是AC 的二倍, 三角形的周长是40, 则AB 的长等于. [A.20B.16C.20或16D.1017.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 则腰上的高为 [ ]A.aB.C. aD.2a 1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另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 [ ] A.16 B.16或17 C.17 D.1119.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M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其周长之差为3厘它的腰长为 A .8厘M B .5厘MC .2厘M 或8厘MD .2厘M20.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唯一确定21. 如图△ABC 中, AB =AC, 且EB =BD =DC =CF, ∠A =40°, 则∠EDF 的度数为[ ]A.70°B.110°C.55°D.60°2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A.20°,140°B.80°,80°C.20°,140°或80°,80°D.20°,80° 2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是顶角平分线的2倍, 那么这个三角形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A.45°B.60°C.90°D.120°24. 如图, 在Rt △ABC 中, ∠C=90°, ∠DBC=26°,且AD=DB,则∠A=[ ]A.26°B.32 °C.64°D.52°2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总数最多有A .3条B .5条C .7条D .9条26.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 2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20B.16C.20或16D.无28. 如图, AB =AC, FD ⊥BC 于D, DE ⊥AB 于E, 若∠AFD =155°, 那么∠EDF 的度数A.45°B.55°C.65°D.75°29. 一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0°30.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________条.[ ]A.9B.7C.6D.33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则它顶角的大小为 [ ] A . B .C .D .3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为[ ] A.25cm B.12cm C.25cm 或12cm D.37cm 33. 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并交AC 于D .如果∠CDB =,那么∠A 等于 [ ] A . B . C .D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15cmB.12cmC.12cm 或15cmD.18cm3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此三角形 [ ] A .是锐角三角形B .是钝角三角形C .是直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36. 等腰三角形两边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 A.24cm B.33cm C.39cm D.33cm 或39cm 37. 等腰Rt △ABC 中, ∠C =90° D 是BC 上一点, 且AD =2CD 则 ∠ADB 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50°3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20B.16C.20或16D.无法确定 39. 已知:如图,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那么△ADC ≌△AEB 的根据是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 40.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41. 在△ABC 中, AB =AC, ∠A+ ∠B =130°, 则∠A 、∠B 、∠C 的度数是A.∠A =50°、∠B =80°、∠C =80°B.∠A =50°、∠B =80°、∠C =50°C.∠A =50°、∠B =50°、∠C =80°D.∠A =80°、∠B =50°、∠C =50°4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的度数是 [ ] A.42° B.6° C.36° D.46°43. 如图: AB =AC, ∠BAD =30°AD ⊥BC 且AD =AE, 则∠EDC =[ ]A.10°B.12.5°C.15°D.20°4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 A.顶角 B.顶角的 C.顶角的2倍 D.底角的45.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B .12C .15D .12或1546. 用一条长为12cm 的铁丝做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的长必须是正整数, 若底的长为xcm, 则腰的长y 可为 [ ]A.5cmB.5cm 或4cmC.4cmD.-5cm47.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cm, 从底边上一个端点引腰的中线, 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 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 则腰长为 [ ]A.6cmB.10cmC.6cm 或10cmD.以上都不对48. 一个等腰但非等边三角形, 它的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的条数共为 [ ]A.6B.7C.8D.949.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CD 为∠ACB 平分线,DE ∥BC,∠A=40°, 则∠EDC 的度数是A.30°B.36°C.35°50. 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4∶1, 则顶角为 [ ]A.120°B.20°C.120°或20°D.51. 如图已知: AB =AC =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5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 、b 满足,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7B .5C .8D .7或553.等腰△ABC 中,两腰上的中线BE 、CD 交于O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ADC ≌△AEB B .△DBC ≌△ECBC .△ABE ≌△BCDD . △BOD ≌△COE54.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此等腰三角形的[ ]A .周长B .周长一半C .一腰长D .两腰长的和5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 .顶角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D .底角的一半56.如下图,△ABC 中,AB=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上,且DE=BE ,DF=DC ,若∠A=,则∠EDF=A .B .C .D .57.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M,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其周长之差为3厘它的腰长为 [ ]A.2厘MB.8厘MC.2厘M 或8厘MD.9厘M58. 如图△ABC 中, AB =AC, ∠A =50°, P 是△ABC 内的一点, 且∠PBC =∠PCA, 则的度数为A.115°B.100°C.130°59. 如图, △ABC 中, AB =AC, CD ⊥AB, 则关于∠A 正确的等式是[ ]A.∠A =∠BB.∠A =∠ACBC.∠A =2∠ACBD.∠A =2∠DCB60. 如图在△ABC 中, AB =AC, BC =BD, AD =DE =EB, 则∠A 的度数是[ ]A.30°B.36°C.45°D.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0 分)1. 周长为20cm 的等腰三角形中, 底边长为acm, 则一腰长为________cm .2. 如图△ABC 中, AB =AC, ∠A =40°, ∠AED =∠F, 则∠F =___________度.3. 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 和7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4. 已知如图, 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 ∠C =40°, 则∠ABD =______度.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 腰比底长3,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 底边长为___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2cm,且腰是底的,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顶角的4倍,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度8.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与________和________重合.9. 已知:如图: △ABC 中, AB =BC, ∠B =90°, AD ∥BC, ∠D =70°, 则∠EFA =1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 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1.△ABC 中,如果AB=AC ,点M 是BC 边中点,那么M 到______两边的距离相等,A _两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训练1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训练1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阅读与思考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具有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在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除了要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方法外,又不能囿于全等三角形,应善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应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⑴ 图1中,01802A B ∠=-∠,01802AB C -==∠∠∠,22DAC B C ==∠∠∠.⑵ 图2中,只要下述四个条件:①AB AC =;②12=∠∠;③CD DB =;④AD BC ⊥中任意两个成立,就可以推出其余两个成立.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 上,且AB =AC ,BC =BD ,AD =DE =BE , 则∠A =___________.(五城市联赛试题)解题思路: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A 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A 的等式.【例2】如图,在△ABC 中,已知∠BAC =900,AB =AC ,D 为AC 中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求证:∠ADB =∠CDF .(安徽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ADB 与∠CDF 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因此,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BC AD 图1A BC1 2图2A BCD E A BCD EF【例3】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0,D 是AC 上一点,且AE 垂直BD 的延长线于E ,又AE =12BD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ABC 的角平分线与AE 边上的高重合,故应作辅助线补全图形,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在△ABC 中,∠BAC =∠BCA =440,M 为△ABC 内一点,使∠MCA =300,∠MAC =160,求∠BMC 度数.(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作等腰△ABC 的对称轴(如图1),通过计算,证明全等三角形,又440+160=600;可以AB 为一边,向点C 所在的一侧作等边△ABN ,连结CN ,MN (如图2);或以AC 为一边,向点B 所在的一侧作等边△ACN ,连结BN (如图3).BCMAA EBCDB C M A 图 1 DO BC M A 图 2NBC MA 图 3 N【例5】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 =120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于M ,交AC 于N ,连结MN ,形成一个三角形.求证:△AMN 的周长等于2.(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欲证△AMN 的周长等于2,只需证明MN =BM +CN ,考虑用补短法证明.【例6】如图,△ABC 中,∠ABC =460,D 是BC 边上一点,DC =AB ,∠DAB =210,试确定∠CAD 的度数.(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解本题的关键是利用DC =AB 这一条件.能力训练A 级1.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另一腰的夹角为45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A =150,AB =BC =CD =DE =EF ,则∠FEM =_____________.3.如图,在等边△ABC 的AC ,BC 边上各取一点P 、Q ,使AP =CQ ,AQ ,BP 相交于点O ,则 ∠BOQ =___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BCA =900,∠BAC =600,BC =4,在CA 的延长线取点D ,使AD =AB ,则D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BD ABACDN M (第2题)ACEM NABC QPO(第3题)ABC D(第4题)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BF =CD ,CE =BD ,那么∠EDF 等于( ) A .900-12∠A B .900-∠AC .1800-∠AD .450-12∠A 6.如图,在△ABC 中,∠ACB =900,AC =AE ,BC =BF ,则∠ECF =()A .600B .450C .300D .不确定(安徽省竞赛试题)B第5题图 第6题图7.△ABC 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0,且∠A =∠B ,那么∠C 的外角的大小是( )A .1400B .800或1000C .1000或1400D .800或1400(“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8.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1111a b c a b c -+=-+,则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以a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C .以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北京市竞赛试题)9.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腰AB ,AC 延长线上的点,且BD =CE ,连结DE 交BC 于G ,求证:DG =EG .(湖北省竞赛试题)ABC D GE ABEF10.如图,在△ABC 中,∠BAC =900,AB =AC ,BE 平分∠ABC ,CE ⊥BE ,求证:CE =12BD . (江苏省竞赛试题)11.已知Rt △ABC 中,AC =BC ,∠C =900,D 为AB 边中点,∠EDF =900,将∠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B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于E 时(如图1),易证:S △DEF +S △CEF =12S △ABC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和AC 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S △DEF ,S △CEF ,S △ABC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牡丹江市中考试题)1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800,O 为△ABC 内一点,且∠OBC =100,∠OCA =200,求∠BAO 的度数.(天津市竞赛试题)BA B CAB CAB CE D FE DF DF图1图2图3A B C D EB 级1.如图,在△ABC 中,∠ABC =1000,AM =AN ,CN =CP ,则∠MNP =_________.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4个结论:①AE =C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 四边形AEPF =12S △ABC;④EF =AP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苏州市中考试题)3.如图,在△ABC 中,AB =BC ,M ,N 为BC 边上两点,并且∠BAM =∠CAN ,MN =AN ,则∠M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D ,∠ADC =1300,那么∠CAB 的大小是( )A .800B .500C .400D .2005.如图,在△ABC 中,∠BAC =1200,AD ⊥BC 于D ,且AB +BD =DC ,则∠C 的大小是( )A .200B .250C .300D .450 6.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0,AE 平分∠BAC 交BC 于E ,BD ⊥AE 于D ,DM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M ,连CD ,下列四个结论:①∠ADC =450;②BD =12AE ;③AC +CE =AB ;④AB -BC =2M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至D ,延长BA 至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求证:CE =DE .ABCNP (第1题)ABC PEF(第2题)AB CN M(第3题)A(第4题)BCD(第5题)ABCD ABD ECM(第6题)A BCDE8.如图,△ABC 中,已知∠C =600,AC >BC ,又△ABC ′、△A ′BC 、△AB ′C 都是△ABC 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 在AC 上,且BC =DC .⑴ 证明:△C ′BD ≌△B ′DC ; ⑵ 证明:△AC ′D ≌△DB ′A ;⑶ 对△ABC 、△ABC ′、△A ′BC 、△AB ′C ,从面积大小关系上,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江苏省竞赛试题)9.在△ABC 中,已知AB =AC ,且过△ABC 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江苏省扬州中学测试题)10.如图,在△ABC 中,∠C =900,∠CAD =300,AC =BC =AD ,求证:CD =BD .11.已知△ABC 中,∠B 为锐角,从顶点A 向边BC 或BC 的延长线引垂线交BC 于H 点,又从顶点C 向边AB 或AB 的延长线引垂线交AB 于K ,试问:当2BH BC ,2BKAB是整数时,△ABC 是怎样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智能杯”通讯赛试题)ABCDA ′B ′C ′AC D专题1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1 45°例2 提示:过点A作∠A的平分线BD交于G,先证明△ABG≌△ACF,再证明△AGD≌△CFFD例3 提示:延长BC,AE交于一点.、例4 提示:如图,作BD⊥AC于D,则∠OCD=∠OAD=30°,∴∠BA0=44°-30°=14°,∠MAO=∠OAC-∠MAC=14°,∴∠BAO=∠MAO,又∵∠AOD=∠COD=90°-30°=60°,∴∠AOB=∠AOM=120°,∴OB=OM.又∵AO=AO,∴△AOB≌△AOM又∵∠BOM=120°,∴∠OMB=30°,故∠BMC=180°-∠OMB=150°.例5 如图,在AC延长线上截取CM1=BM,由Rt△BDM≌Rt△CDM1,得MD=M1D,∠MDB= ∠M1DC.∴∠MDM1=120°-∠MDB+∠M1DC=120°,又∠MDN=60°,∴∠NDM1=60°,∵MD=MD1,∠MDN=∠NDM1=60°,DN=DN,∴△MDN≌△M1DN,得MN=NM1,故△AMN周长:AM+MN+AN=AM+AN+NM1=AM+AM1=AB+AC=2.例6 解法1 如图a,作△ABD关于AD的轴对称图形△ADC,则∠EAD=21°,AE=AB,∴DE=BD,又∠ADC=21°+46°=67°,故∠ADE=∠ADB=180°-67°=113°,∠CDE=113°-67°=56°,连CE,可证△CDE≌△ABD≌△AED,∠ODE=∠OED=46°,得OD=OE,又DC=AE,则AO=CO,∠OCA=∠OAC,∠COE=2∠ACO,∠COE=2×46°=92°=2∠ACO.从而∠ACO=46°=∠OAC,∴∠DAE+∠EAC=67°.解法2 如图b,过A点作AE∥BC.过D作DE∥AB,连接EC.∵∠EDC=∠ABC=46°,DE=AB=CD,∴∠DCE=∠CED=12×(180°-46°)=67° ∵∠ADC=∠ABC+∠BAD=46°+21°=67° ∴∠ADC=∠DCE ,,∴AD=EC. ∴梯形ADCE 为等腰梯形∴AC=DE (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AB=AC=CD ,∴∠DAC=∠ADC=67°.A 级1. 67.5°或22.5° 2.75°3.60°4.85.A6.B7.B8.D 提示:由已知得(b -c)(a -b)(a+c)=0,故b=c 或a=b.9. 提示:过D 作DF ∥AC 交BC 于F ,证明△DFG ≌△ECG .10. 提示:延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证明△BEC ≌△BEF ,再证明△AFC ≌△ADB. 11. 提示:图2成立,联系图1,可证明△ECD ≌△FBD ,12DEF CEF ECD CDF FBD CDF CDB ACB S S S S S S S S ∆∆∆∆∆∆∆∆+=+=+==图3不成立,此时12DEF CEF ABC S S S ∆∆∆-=12.作∠BAC 的角平分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D ,连BD ,则△ABD ≌△ACD ,则∠ABD=∠ACD=30°, ∠OBD=∠ABC -∠OBC -∠ABD=20°=∠ABD , ∠DOB=∠OBC+∠OCB=40°=∠DAB ,从而△ABD ≌△OBD ,AB=OB ,即△ABO 为等腰三角形,得∠BAO=12(180°-40°)=70° B 级1.40°2.①②③ 提示:连AP.3. 60°提示:设∠CAN =∠BAM =α,∠MAN =β,则∠C =∠BAC =2α+β,∠AMN =β4. D5.A6.D7. 提示:延长BD 到F ,使DF =BC ,则△BEF 为等边三角形,再证明△BCE ≌△FDE8.⑴证明略;⑵由①得C ´D =AC =AB ´,由②得DB ´=BA =C ´A ,又AD =AD ,∴△AC ´D ≌△DB ´A ;⑶S △AB ´C >S △ABC ´>S △ABC >S △A ´BC ,S △ABC + S △ABC ´= S △AC ´B + S △A ´BC 9.满足题意的图形有以下四种情形:10.提示:在△ACD 内以CD 为边作等边△ECD ,连AE ,则△ACE ≌△ADE .∴∠CAE =12∠CAD =15°,又∵∠DCB =90°-∠ACD =90°-75°=15°,∴∠CAE =∠BCD =∠ECA . 又∵AC =BC ,CE =CD ,∴△ACE ≌△BCD ,∴∠DBC =∠EAC =15°. ∴∠DCB =∠DBC ,∴DC =DB .ABE C图bABC F图c图dABC GABD C图a11.设2BHm BC =,2BK n AB =,因BH <BA ,BK <BC ,故mn <4,得11m n =⎧⎨=⎩;12m n =⎧⎨=⎩;13m n =⎧⎨=⎩;21m n =⎧⎨=⎩;31m n =⎧⎨=⎩ ①当m =n =1时,BH =12BC ,BK =12AB ,△ABC 是等边三角形.②当m =1,n =2时,BH =12BC ,BK =AB ,△ABC 是∠A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当m =1,n =3时,BH =12BC ,BK =32AB ,△ABC 是∠A 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④当m =2,n =1时,△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⑤当m =3,n =1时,△ABC 是以∠C 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 CB ED。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1.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点D为底边BC的中点,连接AD。
证明:△ABD≌△ACD。
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AB=AC。
其次,由于D为BC的中点,所以BD=DC。
再根据SSS(边边边)对应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BD≌△ACD。
也就是说,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从而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AB为底边,且与AC相交于点D的高为AH。
证明:∠HAB=∠HAC。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AB和AC相等,所以可以得出∠A=∠B=∠C。
又因为AD为高,所以∠HAD=90°,而角HAB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所以角HAB也等于∠C。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HAB=∠HAC。
3.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AB为底边,且与AC相交于点D的中线DE。
证明:DE=BC/2。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AB和AC相等,所以可以得出DE=BC/2。
这是因为DE是底边BC的中线,所以根据中线分割定理,DE等于底边BC的一半,即DE=BC/2。
4.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证明:△ADE≌△ABC。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说明如何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根据题意,我们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
旋转后,点A和点D重合,点B和点E重合,点C不动。
根据旋转的定义,可以得出△ADE≌△ABC。
5.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证明:BD=DC,BE=EC。
解析:如前一题所述,旋转后,点A和点D重合,点B和点E重合,点C不动。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知,BD=DC,BE=EC。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50°,则顶角的度数为()A、65B、70C、80D、4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180°-50°-50°=80°.故应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 5个B. 6个C.7个D.8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A=36°,求出∠ABC和∠AC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CBD、∠ACE、∠BCE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BOE、∠COD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如下图所示,∵AB=AC,∠A=36°,∴∠ABC=∠ACB=72°,∵BD平分∠ABC,CE平分∠ACB,∴∠ABD=∠C BD=∠ACE=∠BCE=∠A=36°,∴△ABD、△BCD、△ACE、△BCE、△OBC是等腰三角形;∴∠BEC=∠A+∠ACE=72°,∠BOE=∠BCE+∠CBD=72°,∴∠BEC=∠BOE,同理可得:∠CDO=∠COD,∴△BOE、△COD是等腰三角形;又△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D.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B.一条中线把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三角形C.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D.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三角形任何一条边上的中线都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选项、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也是45°,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C选项正确;D选项、如果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4、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30°,∠B=60°B.∠A=50°,∠B=80°C. 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若∠A=30°,∠B=60°,则∠C=90°,不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B选项、若∠A=50°,∠B=80°,则∠C=50°,根据等角对等边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C选项、若AB=AC=2,BC=4,因为2+2=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若AB=3,BC=7,周长为13,则AC=3,因为3+3<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已知下列各组数据,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 1,2,1 B.2,2,1 C. 1,3,1 D.2,2,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判断.解:A选项、因为1+1=2,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B选项、因为2+1>2,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C选项、因为1+1<3,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因为2+2<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6、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4 B.3 C.2 D.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 解:∵∠B=∠E=60°,∴∠A=∠D=30°,∴△MAD是等腰三角形;∵∠EMG-∠A+∠D=60°,∴△EG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BHM是等腰三角形.∴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填空题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和4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10cm或11c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分情况进行计算.解: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3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3+4=10cm;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4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4+4=11cm.故答案是10cm或11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在方格纸上有一个△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证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定义9、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为80°,5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三角形的另一个内角,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第三个角=180°-50°-80°=50°.∴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0、用若干根火柴(不折断)紧接着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用了10根火柴,则至少还要用_________根火柴.【答案】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每个腰上至少用6根火柴棍,∴共需要12根火柴棍;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另一个腰上需要用10根火柴棍,底边至少用1根火柴,∴共需要11根火柴棍.∴至少还要用11根火柴.故答案是11.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三边关系11、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BM,CM分别平分∠ABC,∠ACB,DE 经过点M,且DE∥BC,则图中有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ADE=∠AE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M=∠MBC=∠DMB=∠EMC=∠ECM=∠BCM,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证明.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C=∠ACB,∵DE∥BC,∴∠ADE=∠AED,∴△ADE是等腰三角形;∵BM平分∠ABC,∴∠DBM=∠CBM,∵BC∥DE,∴∠DMB=∠CBM,∴∠DBM=∠DMB,∴△DB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得△EMC是等腰三角形;又∵∠ABC=∠ACB,∴∠MBC=∠MCB,∴△MBC是等腰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5.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解答题12、已知:如图,OA平分∠BAC,∠1=∠2.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OE=OF,根据HL可证Rt△OBE≌Rt△O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5=∠6,所以可证∠ABC=∠AC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如下图所示,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AO平分∠BAC,∴OE=O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2,∴OB=OC.∴Rt△OBE≌Rt△OCF(HL).∴∠5=∠6.∴∠1+∠5=∠2+∠6.即∠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3、如图,△ABC中,∠A=36°,AB=AC,CD平分∠ACB,试说明△BC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CB=7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出∠ACD=∠A=36°,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求出∠ADB=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A=36°,AB=AC,∴∠B=∠ACB=72°,∵CD平分∠ACB,∴∠ACD=∠A=36°,∴∠BDC=∠A+∠ACD,∴∠BDC=∠B=72°,∴△BC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0cm,且BC=12cm,求△ABC的周长【答案】32cm.【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F=∠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DFB=∠DBF,所以可证BD=DF,同理可证EC=EF,所以可证AD+AE+DF+EF=20cm,再根据BC的长度求出△ABC的周长.解:∵∠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DBF=∠FBC,又∵DE∥BC,∴∠DFB=∠FBC,∴∠DFB=∠DBF,∴BD=DF,同理EC=EF,∵△ADE的周长为20cm,∴AD+AE+DF+EF=20cm,∴AD+AE+BD+EC=AB+AC=20cm又∵BC=12cm,∴AB+AC+BC=32cm即△ABC的周长为32cm.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 B.65° C.70° D. 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1.B2.B3.C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5.50°6.36°或90°7.16或17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证明:∵AB=AD(已知)∴∠ABD=∠ADB(等边对等角)∵AD∥BC(已知)∴∠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CBD(等量代换)|∴BD平分∠ABC.(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2个 B.3个C.4个 D.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 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 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AQ CPB1.D 2.B二、填空题 3.2㎝ 4.120° 5.等边 6.6㎝ 三、解答题7.△ABC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60° ∵DE ∥AC ,∴∠BED =∠A=60°,∠BDE =∠C =60° ∴∠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 90°-∠A= 90°-30°=60°∵△ABC 中,∠ACB=90°,∠A=30°(已知) ∴BC=(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B.65°C.70°D.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1.B2.B3.C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5.50°6.36°或90°7.16或17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证明:∵AB=AD(已知)∴∠ABD=∠ADB(等边对等角)∵AD∥BC(已知)∴∠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CBD(等量代换)∴BD平分∠ABC.(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2个B.3个C.4个D.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3.2㎝4.120°5.等边6.6㎝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DE∥AC,∴∠BED=∠A=60°,∠BDE=∠C =60°AQ CPB∴∠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B= 90°-∠A= 90°-30°=60°∵△ABC 中,∠ACB=90°,∠A=30°(已知) ∴BC=BD AB =2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40 分)1. 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则这点和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及底边 中点在同一直线上. ( )2. 已知如图AB =AC, OB =OC, 则∠ABO =∠ACO()3.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ABC 的外角∠EAC, 则AD ∥BC. ()4.()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 )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m 、10cm 、1cm( )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 a. (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线交CA 的 延长线于F, 则AD =AF. ( )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ABC-∠C)(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29. 已知△ABC 中, AB =AC, D 在AB 上且∠DCB =∠A, 则 CD ⊥AB ( )3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1. 已知△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 ∠DCB =∠A( )32. 如图, AB =AE, ∠B =∠E, CB =ED. F 是CD 的中点, 则AF ⊥CD. ()3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到两腰中线的距离相等. ( )34. 已知: 如图在△ABC 中, AB =AC,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E 是AB 上一点, DE 交AC 于点F , 则 AE <AF ()35. 在△ABC 中, AB ≤AC, 延长CB 到D, 使BD =BA, 连结AD, 则 AD <AC.()36. 已知: 如图, D 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CD =CE, BE 延长线交AD 于F, 则BF ⊥AD()37. 在△ABC 中, ∠A =2∠B, 则BC <2AC. ()38. 已知, 如图 AD =DC, DE 平分∠ADB, F 是AC 中点, 则DE ⊥DF. ()39.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40. 如图, 已知: △ABC 中, ∠ABC =2∠C, AH ⊥BC, 垂足为H 延长AB 至D, 使 BD =BH,DH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M, 则MA =MC(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60 分)1. 在△ABC 中, AB=AC, ∠A=40°, 点O 在三角形内且∠OBC=∠OCA, 则 ∠BOC 的度数是 [ ]A.110°B.35°C.140°D.55°2. 如图在△ABC 中, AB =AC, ∠A =40°, P 为△ABC 内的一点, 且∠PBC =∠PCA,则∠BPC 的度数是[ ]A.115°B.110°C.120°D.130°3.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是3cm, 它的周长是 [ ] A.11cm B.13cm C.11cm 或13cm D.以上都不对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 A.20°、140° B.20°、140°或80°、80° C.80°、80° D.20°、80°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 ]A.17B.17或22C.22D.13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A.55°B.55°或70°C.20°D.20°或35°7.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4倍, 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A.120°B.30°C.60°D.90°8. 有一个角是5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度数为 [ ] A.80° B.50° C.80°或50° D.65.5°9. 等腰三角形周长12厘米,其中一边长2厘米,其他两边分别长 [ ] A .2厘米,8厘米 B .5厘米,5厘米 C .5厘米,5厘米或2厘米,8厘米 D .无法确定10. 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C.35cm 或22cmD.15cm 1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2, 则顶角的度数是 [ ]A.90°B.36°C.36°或90°D.120° 12.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13. 等边三角形ABC 中, CD 是∠ACB 的平分线, 过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E, 若△ABC 的边长 是a, 则△ADE 的周长是 [ ]A.2aB. aC. aD. a14.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其中一边长为5,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 ] A.11 B.5 C.5或11 D.815. 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夹角的度数为 [ ] A.25° B.40° C.25°或40° D.以上答案都不对16. 在等腰△ABC 中, AB 的长是AC 的二倍, 三角形的周长是40, 则AB 的长等于. [ ] A.20 B.16 C.20或16 D.1017.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 则腰上的高为 [ ] A.a B. C. a D.2a 1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另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 [ ]A.16B.16或17C.17D.1119.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则 它的腰长为[ ]A .8厘米B .5厘米C .2厘米或8厘米D .2厘米20.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唯一确定21. 如图△ABC 中, AB =AC, 且EB =BD =DC =CF, ∠A =40°, 则∠EDF 的度数为 [ ]A.70°B.110°C.55°D.60°2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A.20°,140°B.80°,80°C.20°,140°或80°,80°D.20°,80°2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是顶角平分线的2倍, 那么这个三角形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A.45°B.60°C.90°D.120°24. 如图, 在Rt △ABC 中, ∠C=90°, ∠DBC=26°,且AD=DB,则∠A=[ ]A.26°B.32 °C.64°D.52° 2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总数最多有 [ ]A .3条B .5条C .7条D .9条26.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2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 28. 如图, AB =AC, FD ⊥BC 于D, DE ⊥AB 于E, 若∠AFD =155°, 那么∠EDF 的度数是[ ]A.45°B.55°C.65°D.75°29. 一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 A.小于60° B.等于60° C.等于90° D.大于90°30.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________条.[ ]A.9B.7C.6D.3 3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则它顶角的大小为 [ ] A . B .C .D .3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为[ ]A.25cmB.12cmC.25cm 或12cmD.37cm 33. 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并交AC 于D .如果∠CDB =,那么∠A 等于[ ]A .B .C .D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15cmB.12cmC.12cm 或15cmD.18cm3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此三角形 [ ] A .是锐角三角形 B .是钝角三角形 C .是直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36. 等腰三角形两边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37. 等腰Rt △ABC 中, ∠C =90° D 是BC 上一点, 且AD =2CD 则 ∠ADB 的度数为 [ ] A.30° B.60° C.120° D.150°3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39. 已知:如图,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那么△ADC ≌△AEB 的根据是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40.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0° 41. 在△ABC 中, AB =AC, ∠A+ ∠B =130°, 则∠A 、∠B 、∠C 的度数是 [ ]A.∠A =50°、∠B =80°、∠C =80°B.∠A =50°、∠B =80°、∠C =50°C.∠A =50°、∠B =50°、∠C =80°D.∠A =80°、∠B =50°、∠C =50°4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的度数是 [ ] A.42° B.6° C.36° D.46°43. 如图: AB =AC, ∠BAD =30°AD ⊥BC 且AD =AE, 则∠EDC =[ ]A.10°B.12.5°C.15°D.20° 4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 A.顶角 B.顶角的 C.顶角的2倍 D.底角的45.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9 B .12 C .15D .12或1546. 用一条长为12cm 的铁丝做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的长必须是正整数, 若底的长为xcm, 则腰的长y 可为 [ ]A.5cmB.5cm 或4cmC.4cmD.-5cm47.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cm, 从底边上一个端点引腰的中线, 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 分, 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 则腰长为 [ ]A.6cmB.10cmC.6cm 或10cmD.以上都不对48. 一个等腰但非等边三角形, 它的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的条数共为 [ ] A.6 B.7 C.8 D.949.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CD 为∠ACB 平分线,DE ∥BC,∠A=40°, 则∠EDC 的度数是[ ]A.30°B.36°C.35°D.54°50. 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4∶1, 则顶角为 [ ]A.120°B.20°C.120°或20°D.150°51. 如图已知: AB =AC =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5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 、b 满足,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7B .5C .8D .7或553. 等腰△ABC 中,两腰上的中线BE 、CD 交于O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ADC ≌△AEB B .△DBC ≌△ECB C .△ABE ≌△BCDD . △BOD ≌△COE54. 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此等腰三角形的[ ]A .周长B .周长一半C .一腰长D .两腰长的和 5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 .顶角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D .底角的一半56. 如下图,△ABC 中,AB=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上,且DE=BE ,DF=DC ,若∠A=,则∠EDF=[ ]A .B .C .D .57.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 则它的腰长为 [ ]A.2厘米B.8厘米C.2厘米或8厘米D.9厘米58.如图△ABC中, AB=AC, ∠A=50°, P是△ABC内的一点, 且∠PBC=∠PCA, 则∠BPC的度数为[ ] A.115° B.100° C.130° D.140°59.如图, △ABC中, AB=AC, CD⊥AB, 则关于∠A正确的等式是[ ] A.∠A=∠B B.∠A=∠ACB C.∠A=2∠ACB D.∠A=2∠DCB60.如图在△ABC中, AB=AC, BC=BD, AD=DE=EB, 则∠A的度数是[ ]A.30°B.36°C.45°D.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0 分)1.周长为20cm的等腰三角形中, 底边长为acm, 则一腰长为________cm.2.如图△ABC中, AB=AC, ∠A=40°, ∠AED=∠F, 则∠F=___________度.3.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和7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cm4.已知如图, A、D、C在一条直线上AB=BD=CD, ∠C=40°, 则∠ABD=______度.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 腰比底长3,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 底边长为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2cm,且腰是底的,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顶角的4倍,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度.8.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与________和________重合.9.已知: 如图: △ABC中, AB=BC, ∠B=90°, AD∥BC, ∠D=70°, 则∠EFA=____度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 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1.△ABC中,如果AB=AC,点M是BC边中点,那么M到______两边的距离相等,AM上的点到_____ _两点的距离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 ,BG =BH ,AK=KG ,则∠BAC 的度数为( )
A .30° D .32° C 36° D .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 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 的方程.
【例3】 如图,在△ABC 中,已知∠A=90°,AB=AC ,D 为AC 上一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问:当点D 满足什么条件时,∠ADB =∠CDF ,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 =∠CDF ,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 与∠CDF 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例4】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90°,D 是AC 上一点,A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且AE=
2
1BD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AE边上的高与∠ABC的平分线重合,联想到等腰三角形,通过作辅助线构
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注若巳知图形中不存在证题所需的全等三角形,我们需要添加辅助战,构造全等三角形,使欲证的线段或角转移位置,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结论探索型、条件探索型、存在性判断是探索型问题的基本形式,相应的解题策略是:
(1)通过对符合条件的特例或简单情形的分析、观察、猜想结果,再给出证明;
(2)假设结论成立,逆推追寻相应的条件;
(3)假设在题设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存在,进行推理,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的结论.
【例5】如图,在△ABC中,已知∠C=60°,AC>BC,又△ABC′、△BCA′、△CAB′都是△ABC 形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在AC上,且BC=DC
(1)证明:△C′BD≌△B′DC;
(2)证明:△AC′D≌△DB′A;
(3)对△ABC、△ABC′、△BCA′、△CAB′,从面积大小关系上,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江苏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1)是基础,(2)是(1)的自然推论,(3) 由角的不等,导出边的不等关系,
这是探索面积不等关系的关键.
学力训练
1.如图,△ABC中,已知AD=AC,要使AD=AE,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济南市中考题)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
3.△ABC中,AB=AC,∠A=40°,BP=CE,BD=CP,则∠DPF= 度.
4.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烟台市中考题)
5.△ABC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且∠A=∠B,那么∠C的外角的大小是( ) A.140°B.80°或100° C .100°或140°D.80°或140°
6.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 分别交AB、AC于点F、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S
AEPF
四边形=
2
1
S ABC
;④EF=AP.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苏州市中考题)
7.如图,在△ABC中,∠ACB=90°,AC=AE,BC=BF,则∠ECF=( ) A.60°B.45°C.30°D.不确定
8.如图,在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 A.45°D.55°C.60°D.75°
(菏泽市中考题)
9.在△ABC中,已知AB=AC,且过△ABC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厶ABC各内角的度数.
(广州市中考题)
10.如图,已知A、D两点分别是正三角形DEF、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结GH、AD,延长AD交BC于M,延长DA交EF于N,G是FD与AB的交点,H是ED与AC的交点.
(1)请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必须经过至少两步推理才能得到的正确结论(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2)问FE、GH、BC有何位置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江西省中考题)
11.如图,在Rt△ABC中,已知∠ACB=90°,AC=BC,D为DC的中点,CE⊥AD于E,BF∥AC交C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垂直平分DF.
(河南省中考题)
12.如图,O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BD=DA,BE=AB,∠DBE=∠DBC,则∠BED 的度数是.
(河南省竞赛题)
13.如图,AA′、BB′分别是∠EAO、∠DBC的平分线,若AA′=BB′=AB,则∠BAC的度数为.(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14.周长为100,边长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共有种.
( “华杯赛”试题)
1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b满足2)
-b
a
+
a=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
b
13
2(
3
+
5
3
2-
为 .
16.如图,在△ABC 中,∠BAC=120°,AD ⊥BC 于D ,且AB+BD =DC ,则∠C 的大小是( )
A .20°
B .25°
C .30°
D .45°
17.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D 为斜边上的高,以D 为端点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两腰相交于E 、F ,连结EF 与AD 相交于G ,则∠AED 与∠AGF 的关系为( )
A .∠AED>∠AGF
B .∠AED =∠AGF
C .∠AED<∠AGF
D .不能确定 (“学习报)公开赛试题)
18.如图,直线1l 、2l 、3l 表示三条相交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安徽省中考题)
19.△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满足2
5.1225.322
2b a c b a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河南省竞赛题)
20.如图,在△ABC 中,AB=AC ,P 底边BC 上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F .
(1)求证:PD+PE=CF ;
(2)若P 点在BC 的延长线上,那么PD 、PE 、CF 存在什么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21.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BAC=90°,AD=AE,AF⊥BE交BC于点F,过F作
CD交BE延长线FG⊥
于G,求证:BG=AF+FG.(重庆市竞赛题)
22.如图,在△ABC中,AB=AC,∠BAC=80°,O为△ABC内一点,且∠OBC=10°,∠OCA=20°,求∠BAO的度数.(天津市竞赛题)
23.如图,等边△ABC中,AB=2,点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点P可以与点A重合,但不与点B重合),过点P作PE⊥BC于E,过点E作EF⊥AC于F,过点F作FQ⊥AB于Q,设BP= x,AQ=y.
(1)用x的代数式表示y;
(2)当PB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与点Q重合?
(福州市中考题)
24.如图,△ABC是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连结MN,形成一个三角形,求证:△AMN的周长等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