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结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学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结果进行分析。
二、活动背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时间为两周,共组织了100名学生参加。
三、活动内容1. 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学生们通过走访社区,了解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居民生活状况等,为后续服务社区做好准备。
2.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学生们根据社区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打扫卫生、关爱留守儿童、陪伴空巢老人、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
3. 举办社区文化节。
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包括舞蹈、歌曲、小品、相声等节目。
4. 组织社区亲子活动。
学生们邀请社区居民参与亲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四、活动成果1. 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2. 社区居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许多居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活力和正能量,为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3. 活动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这次活动,学校向社会展示了学生的风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4. 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基础。
五、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活动内容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活动效果。
2. 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环节存在不足。
如:活动策划不够周密,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活动效果受到影响。
3. 活动经费不足。
虽然学校给予了部分经费支持,但仍然无法满足活动需求,影响了活动的开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册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册案例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册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一:学生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册中,一年级的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博物馆。
这次实践活动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参观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千年古董、传世珍品,并听取专业讲解员的解说。
回到学校后,学生们还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将参观的收获进行了表达和展示。
这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亲身接触文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深入。
同时,通过参观博物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他们学会了观察、思考、提问,培养了解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案例二:学生科学实验——植物生长观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册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植物生长观察的科学实验活动。
学生们在班级里分组种植了不同的植物种子,并观察了它们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植物的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学生们对植物生长的原理和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学到了种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这次科学实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促进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通过亲自实践种植并观察植物的过程,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种植的基本原理,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案例三:学生艺术实践——音乐剧表演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册中,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音乐剧表演的艺术实践活动。
学生们分组自选音乐剧剧本,并进行排练和表演。
通过学习音乐剧,学生们锻炼了表演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他们学会了角色扮演、唱歌、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并通过实际演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艺。
这次艺术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共同参与音乐剧表演,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戏剧艺术的魅力,增强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
综合实践的教学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告将针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1. 课程设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活动:如机器人制作、编程、电子制作等。
- 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历史文化考察等。
- 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 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武术、游泳等。
2. 实施情况(1)课程安排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每周安排1课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
(2)师资队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各学科教师兼职担任,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教学资源学校投入一定资金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器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参与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参与度较高。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 能力提升(1)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2)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3)社会责任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关爱他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 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经验。
(2)课程资源不足:部分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器材,学校资源有限。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主要依靠教师评价,缺乏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2. 改进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社区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善,某市某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合当地环保组织,开展了一次社区环保志愿者行动。
本次行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居民的环保习惯,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活动策划与实施1. 活动策划活动策划阶段,社区环保志愿者团队进行了以下工作:(1)确定活动主题:以“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美好环境”为主题,旨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环境改善。
(2)确定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居民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居民环保习惯,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3)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流程、宣传方式等。
(4)物资准备:包括宣传材料、环保工具、奖品等。
2. 活动实施活动实施阶段,志愿者团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宣传发动: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广泛宣传环保志愿者行动,吸引居民参与。
(2)分组行动:将参与者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环保工作。
(3)开展活动: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清洁、噪音治理等环保活动。
(4)总结分享: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享活动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三、活动效果与评价1. 活动效果(1)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活动,居民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2)培养了居民的环保习惯:活动期间,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习惯。
(3)改善了社区环境:通过各小组的共同努力,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垃圾分类、噪音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2. 活动评价(1)居民评价:大部分居民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有助于提高环保意识,改善社区环境。
(2)社区评价:社区居委会对活动表示肯定,认为活动有效促进了社区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件分析
一、背景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一些典型案例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将以某市一所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案件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件概述某市一所中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发生了一起学生集体逃课事件。
该事件涉及多个班级,共计20余名学生。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满,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脱节。
以下是该案件的具体情况:1. 事件发生时间:2019年11月2. 事件发生地点:某市一所中学3. 事件涉及班级:多个班级4. 事件涉及学生:20余名5. 事件原因: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满三、案件分析(一)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1. 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2. 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评价结果产生质疑。
3.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逃课现象频发。
(二)案件启示1. 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用性。
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驾驭能力。
4.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活动目标:通过该活动,学生能够巩固所学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活动内容:活动主题为“讲故事”,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3.活动过程:(1)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故事或童话作为创作素材。
(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收集与选择故事,并进行简单分工。
(3)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行编写台词和剧本。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词汇和句型的指导。
(4)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台词的排练和表演。
(5)小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可以进行反复排练,提高表演效果。
(6)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全班同学进行观看和评价。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的指标。
4.活动评价:(1)学生的角色表演能力:评价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符合角色情境。
(2)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小组内学生的合作程度,是否互相尊重、帮助和配合。
(3)学生的台词编写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故事情节、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
(4)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故事的编写和表演。
5.活动效果:(1)学生通过该活动能够巩固所学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学生在自主创作中培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5)学生通过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通过以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将英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学中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既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六册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六册案例分析案例一:"环保小卫士"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六册中,介绍了一项名为"环保小卫士"的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下面对该活动进行案例分析。
活动背景:"环保小卫士"活动在某小学五年级开展,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该校希望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激发他们有责任感的行动。
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环保专家给学生作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讲座,介绍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
2. 视频展播:播放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纪录片或者短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环保知识竞赛:组织环保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来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制作手工艺品:利用废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培养他们对废物的再利用意识。
5.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次校园或社区的环保实践活动,例如清理垃圾、种植绿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实践。
6. 环保宣传海报设计:邀请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海报,展示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态度。
活动效果:该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讲座、视频展播等活动,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环保知识竞赛和手工艺制作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环保行动,深刻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而海报设计活动则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结论:"环保小卫士"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六册中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环保知识得到了巩固,环境保护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该活动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以推动更多的环保实践活动开展,为未来的环保事业培养更多的小卫士。
小学综合实践案例分析 精选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案例分析精选10篇1.学生主导的班级活动案例分析本案例主要分析了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主导的班级活动。
学生们通过自主组织和策划活动,增强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这个案例也展示了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提升。
2.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位小学教师尝试使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引入游戏化教学和多媒体资源,教师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3.班级管理的成功实践案例分析本案例重点讨论了一位小学班主任采取的有效班级管理策略。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班主任成功地创建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研究环境。
4.融合式教育的实施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描述了一所小学实施融合式教育的经验。
通过将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小学成功地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与友爱,提高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包容性。
5.学校家庭合作的有效模式案例分析本案例详细介绍了一所小学通过有效的学校家庭合作模式取得的积极成果。
通过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访等方式,学校成功地促进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
6.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涉及一位小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升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知识。
7.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实施案例分析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施模式。
通过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教师成功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动机。
8.游戏化研究的应用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位小学教师使用游戏化研究方法的经验。
通过将研究内容与游戏元素相结合,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能力。
9.多元评价的实施案例分析本案例介绍了一所小学实施多元评价的经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案例分析随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推广与发展,第七册也逐渐成为了小学生儿童们的必修课程。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拓展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1. 案例一:环保公益实践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提供了多样化的环保公益实践活动,如参观垃圾分类中心、采集废旧物品进行回收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环保实践,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从小树立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 案例二:科技创新实验活动第七册还设计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实验活动,如创客实践、科技制作等。
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自主探索科学原理和技术制作方法。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三: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服务中心、参观博物馆等。
这些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与社会接触的平台,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综合来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环保公益实践、科技创新实验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册的案例分析表明,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实践活动的优势,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和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全面性,尤其是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分析其实施案例,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背景二、案例实施1.调查了解阶段在调查了解阶段,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校园环保现状、校园历史文化、科技创新成果和团队合作情况等。
学生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实践体验阶段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们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针对环保现状,学生们开展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活动;针对历史文化,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针对科技创新,学生们参加了科技创新比赛,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针对团队合作,学生们分组进行了团队建设活动。
三、案例分析1.活动目标的实现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环保、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活动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2.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实地调查,又有实践活动;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展示;既有团队合作,又有个人能力的发挥。
这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自我,锻炼了能力。
3.活动组织的有序有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有序,分工明确。
各部门和教师协同合作,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活动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建议与展望1.建议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建议丰富活动形式,引入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富有成效的教育举措。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有序有效的组织,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范文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第1篇:主题:饮食与健康实施学校:吉林省吉林市实验区龙潭双语实验小学学生年级:四年级指导教师:季星一、活动主题的提出儿童的饮食问题一向是所有家长倍受困扰和关注的问题。
有的儿童偏食、厌食、身体瘦弱;有的儿童暴饮暴食、挑食、身体过胖些都引起家长们的忧虑。
于是家长用各种手段去控制儿童饮食, 却从不曾想怎样才能引起儿童从对自身的关注, 帮忙他们构成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 饮食又是儿童每一天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料, 离他们自身很近, 但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就说明了在我国, 饮食保健的意识还很淡漠。
综上所述, 我想, 如果引导学生自我去调查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 不仅仅能够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 同时又能让学生带动家长, 构成饮食保健的初步理念, 使活动课程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
所以, 我在初步设计了本课的活动体系后, 又找来一些学生商谈, 以征求他们的意见, 学生对此兴致很浓。
于是, 师生共同确定了饮食与健康的主题研究活动。
二、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一)学生经过调研活动,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的营养结构, 明白膳食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构成初步的保健意识, 养成均衡而又科学的进食习惯。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收集、处理信息的本事, 同时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本事, 并以资料为依据构成具有初步理论价值的小论文。
(三)学习配置一些合理有营养的食谱, 并能依据食谱制作美味的菜肴, 培养劳动技能技巧。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一)启发引导、提出主题以某天的课程作为与学生攀谈的开始:教师发现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越来越胖, 还有一部分同学越来越瘦, 想过其中的原因吗?(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我的见解:董佳楠:有的同学总是喜欢吃小食品、吃零食, 对身体有害。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本文将以“环保创新实践”为例,分析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
二、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环保知识,掌握基本的环保技能。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教学内容- 环保基础知识:介绍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法规、环保技术等。
- 创新实践项目:设计环保创意作品,如垃圾分类回收装置、节能环保产品设计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讨论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准备阶段:分组讨论,确定环保创新实践项目,制定详细计划。
(3)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总结阶段:展示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实施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背景和特长,有利于团队合作和知识互补。
2. 项目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包括技术支持、资源协调等,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结果评价关注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效果等。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满意度、收获和改进建议。
2. 项目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邀请家长、教师和专家进行评价,评估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环保实践效果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的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评估环保意识的变化。
五、案例分析总结“环保创新实践”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册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册案例分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册中,我们将一起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来展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在本文中,将介绍三个案例,分别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一:社区服务】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社区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跟社区居民互动,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去年,某小学开展了一项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参与了社区清扫活动。
他们主动组织起志愿者队伍,持扫把和垃圾袋,清理社区内的垃圾和杂物。
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重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案例二:环境保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生们的参与和实际行动,他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今年的活动中,某小学组织了一次“绿色环保行动”。
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垃圾处理中心,了解了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过程。
之后,他们在学校内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亲自动手操作。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方法,还了解了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案例三:文化传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增加对国家传统和文化的认知,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感。
在一所小学中,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亲自动手制作了各种传统食品和手工艺品。
他们还邀请了老年人来学校,与他们一起庆祝传统节日。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行动和亲身体验,学生们不仅能够增加知识,还能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并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其中,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15篇)案例1:《校园绿化行动》案例名称:校园绿化行动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自愿参与校园绿化行动,种植花草树木,维护校园环境。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实践成果: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
案例2:《亲子阅读活动》案例名称:亲子阅读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校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实践目的:促进家庭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惯。
实践成果:学生阅读兴趣增加,与家人的亲子关系得到加强。
案例3:《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案例名称: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废物回收与分类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和废物处理知识。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废物。
实践成果: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废物回收与分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案例4:《社区志愿者服务》案例名称:社区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描述:学生组织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提供各种帮助,如清洁服务、陪伴老人等。
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实践成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区居民对学生的认同度提高。
案例5:《健康饮食教育活动》案例名称: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描述:学校组织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惯。
实践目的: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观念,预防肥胖和营养不良。
实践成果: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提高,学校食堂的菜品选择更加合理和健康。
案例6:《实地考察农田》案例名称:实地考察农田实践活动描述: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并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
实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农田的生产过程,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成果:学生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物的珍惜程度提高。
案例7:《科学实验探究》案例名称:科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描述:开展各类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实践目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课题报告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语文教师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李老师开展了一项以“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三、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分析(1)学生阅读理解现状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②阅读过程中缺乏目的性,不能抓住文章主旨;③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深;④阅读习惯不好,不善于做笔记、总结。
(2)教学现状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②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③评价方式单一,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案例实施过程(1)改进教学方法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等;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③开展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等,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2)改进评价方式①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阅读习惯等;②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③建立阅读档案,记录学生阅读情况,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3. 案例效果分析(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通过实施课题研究,学生在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2)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学校阅读氛围浓厚学校通过举办阅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了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论本案例通过分析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案例实践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案例实践分析报告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以一堂小学语文课为例,对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分析,旨在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背景本次教学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
授课教师为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学内容为《小蝌蚪找妈妈》。
该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学会阅读课文,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图片展示:展示小蝌蚪的成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如何关爱大自然。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兴趣。
(2)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并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小蝌蚪的成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并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如何关爱大自然。
四、问题与对策1. 问题(1)部分学生阅读效果不佳,对课文内容理解不透彻。
(2)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氛围不活跃。
(3)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关爱大自然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2. 对策(1)针对阅读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③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提高阅读兴趣。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观察(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观察和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案例实施过程1. 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课程内容: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包括剪纸、泥塑、书法、国画等。
(3)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实现学科交叉。
(3)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剪纸、泥塑、书法、国画等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作品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5)评价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三、案例观察与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观察,发现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作品。
这表明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2. 教学方法运用情况(1)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教学评价情况(1)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2)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某中学组织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分析其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案例实施过程1. 前期准备(1)确定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2)制定计划:学校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3)招募志愿者:通过校内海报、班级通知等方式,招募了一批有责任心、乐于奉献的志愿者。
(4)培训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包括活动流程、服务技巧、安全注意事项等。
2. 活动实施(1)走进社区: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走进不同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2)开展服务:志愿者们在社区内开展环境清洁、义务巡逻、亲情陪伴、文明宣传等服务。
(3)互动交流:志愿者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帮助。
3. 活动总结(1)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和教师共同总结活动经验,找出不足之处。
(2)成果展示:通过制作展板、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三、案例分析1. 活动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
(3)促进了社区和谐: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
2. 存在问题(1)组织不够严密:活动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对活动流程不够熟悉,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2)服务内容单一:部分服务活动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安全保障不足:活动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安全意识不强,存在安全隐患。
四、改进措施1. 加强组织管理(1)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人员安排等。
教学综合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某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分析其教学实施过程,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
二、案例实施过程1.课程设计该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分为四个模块:科技制作、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历史文化。
每个模块包含四个课时,共计十六个课时。
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2)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注重评价反馈,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教学实施(1)科技制作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电路板,学习电路基础知识。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电路设计项目,如简易门铃、电子钟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完成电路设计。
最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板。
(2)环境保护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流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最后,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案,并撰写调查报告。
(3)社区服务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洁街道、关爱老人等。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社区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计划。
最后,学生分组实施服务计划,并撰写服务心得。
(4)历史文化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历史文化主题,如古代建筑、传统节日等。
最后,学生分组制作宣传海报,展示历史文化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每年秋季,所有的三年级学生都会利用两星期时间参加一个与苹果有关的学习小组。
学生们组织并参加各种与这个主题有关的活动。
为了提高语言艺术修养,学生们阅读作品《可爱的苹果籽》,并观看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幻灯片。
他们每个人创造性地写出关于苹果的故事,并用蛋彩画(用蛋清代替油调和的鸡蛋水胶养料法)绘画出来。
在艺术方面,学生们从附近的酸苹果树上采摘树叶,并用它们在邻近三年级教室的走廊公告牌上拼贴出一幅巨大的树叶画。
音乐教师教学生们唱关于苹果的歌,在科学方面,他们运用感官仔细地感受并描述不同类型苹果的特征,在数学课上,教师演示如何调配足够的苹果酱以满足所有三年级学生的需要。
这个小组各种活动的高潮是去当地苹果园的实地考察,他们在那里观看苹果酒的酿制过程,并乘坐铺有干草的大车游览整个苹果园。
最后的活动是三年级的苹果节。
在节日的庆典上,家长志愿者们打扮得像苹果一样,孩子们围绕着他们,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如制作苹果酱、参与和苹果有关的“词汇”搜索竞赛、像钓鱼一样钓苹果、绘制数学图表,列举关于苹果的单词问题等等。
庆典活动还包括由选定的学生朗读他们所写的关于苹果的故事。
与此同时,全组成员还享用由自助餐厅制作的苹果点心。
关于苹果学习小组的活动展示了一个使人倍感熟悉的课程组织形式,即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
在这种课程运作中,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动手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单元组织往往充满了魅力。
正如本实例所显示的那样,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可能围绕一个主题,并将各个学科联系起来。
但是,它却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却没有澄清如下问题:这里的教学指向什么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什么重要的观念和技能?学生明白他们的学习目标吗?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树叶拼贴画、创造性的故事编写以及完成单词搜索)在什么程度上与有价值的课程内容相适应?什么样的理解能在这些活动中形成并持久保留下去?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长城文化一、活动背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在我们的语文、社会、历史、地理等各种学科课程中时常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孩子们又有多少会关注家乡的长城呢?离我们最近,然而却很陌生,其实当你真正走进家乡的长城的时候,你会惊诧,甚至你会羞愧……,作为每一个卢龙人,我们有责任来了解和关心家乡的长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我让鸡蛋撞地球》案例分析一、设计意图:《保护鸡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6课。
本课属于“材料”单元,是在前几课研究材料的特征、材料的选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节约使用材料的意识。
“材料”单元前面的内容学生即使没有学习,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都知道,拿鸡蛋去撞地球,无疑鸡蛋会粉身碎骨。
而且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
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
因此将本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课题设为富有挑战性的《鸡蛋撞地球》。
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体现在借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因此设计中增加了活动前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我还加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
把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为“提出问题----设想方案----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实验验证----全程反思”六个环节。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明白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途的基础上,能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能对材料进行加工,能把材料的应用与技术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
在各小组不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并能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将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调查了解(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1、假如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2、任务驱动: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要打破常规,让鸡蛋撞地球却不破碎,你有什么好方法?3、现场调查: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完成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成员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调查结果调查表:提出探究问题后,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再提示学生为了让我们的考虑更全面,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到网上查询或请教科学教师。
于是,我让学生借助班级电脑,询问科学教师,查询资料等方式,获得了更为准确的了解,从而归纳出考虑的要点:和地球相撞的冲击力、着陆下落的速度和鸡蛋所表面所承受的力。
学生在现场通过查询、采访的方式不仅获得了准确的认识,也在实践中学会了搜集信息的方法与技巧,更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建立了接下来预设方案的前概念。
(二)继续提出探究问题1、知道了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可能不碎的因素,那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来解决“鸡蛋从高空掉下来不碎”的问题呢?2、学生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1)怎样降低鸡蛋着陆前的速度?(2)怎样延长鸡蛋和地球相互作用时间,减少冲击力?(3)怎样使作用力平均分布于鸡蛋表面?(4)如何选择适当的材料……(三)小组筛选研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去获取答案)(四)课下研究,完成研究报告单研究内容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研究员可能因素解决方法研究报告单:第二阶段:设计方案,初步构思(一)交流前期研究的结果(二)根据获得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前,教师提出了几条温馨提示:你们想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提示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根据前期获得的信息,梳理设计的核心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研究。
同时,课前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用到的材料并做了准备,根据学生的回答,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特意给学生提供了有结构的,也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纸盒、气球、泡沫、布块等,通过对即将使用的材料进行展示分析材料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挖掘材料的应用潜力,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价值,对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加工,进而有效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接下来,学生开始根据他们获得的信息,尝试有效地设计实验方案了,他们在组内讨论,有争议,也有笑声,提出各种合理建议,有的还拿出“场外救援团”——爸爸设计的图纸,举出理由说服同伴采纳自己的建议。
(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前期通过调查、访问,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知识与理念,作足了功课,所以学生设计的方案比较完善、严谨,且方式多样体现了创造性。
例如:方案一:气球类设计方案样式繁多,最佳方案为正三角形结构,它巧妙地利用双面胶与3个气球粘在一起,利用气球减缓下降的速度和缓冲弹力。
方案二:降落伞类的方案也十分丰富,材料的种类五花八门,利用降落伞、丝线、透明胶、鸡蛋、泡沫块为材料。
方案三:四面体结构,该方案充分利用木块和橡皮筋两种弹性材料,结合几何知识设计而成,结构精巧。
有的小组还融合了方案二和方案三。
设计后,要求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讲解,并要接受其他小组的问题挑战,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对每一种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组合后的结构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甚至对操作层面上的因素均要作出严密而深入的考虑。
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答辩中碰撞、交锋,将课堂引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辩论现场会。
(四)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在展示过程中,小组间进行了激烈的评论。
在这场辩论式的交流活动中,学生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框架,思维不断发散,求新求异,越来越活跃,设计思路越来越明了。
同时,也突出了各组的设计优点,暴露了不足,使各小组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改进自己的设计,为后面的制作、实验的成功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教师完全把课堂留给了学生,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创新精神得到张扬。
同时由于学生参与了组与组的互动、交流,一个疏漏就会接受来自其他组的质疑和提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吸收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在修改方案的时候,很多小组吸收了其他小组的优点进行改进,有的小组还在改进替代的材料,力图使鸡蛋保护器更加轻便。
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的设计方案更趋完善,思维更加严谨。
(五)课后收集所需实验材料第三阶段:动手尝试、实验验证(一)各组根据所制定的方案,动手制作“鸡蛋保护器”,将理论用于实践。
学生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了。
他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学生忙而不乱,虽然争议场面不断,由于默契的配合,化整为零的分工,制作的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的制作还挺有创意的,选用的材料也各有特色,有些还出乎意料。
有的用吸管垫底,有的用海绵、泡沫包着鸡蛋,有的用筷子搭成正方体的架子,夹在中间的是用海绵包着的鸡蛋。
有的更有趣,用透明胶、绳子把鸡蛋固定在一个空饮料罐中间。
总之,五花八门,创意无限。
有些动作快的小组开始了初步试验,并不断调整改进。
我这时也参与到各组的行动中,为能力强的小组帮帮忙,对能力弱的小组提提建议,做他们合作的伙伴。
(二)实验操作第四阶段:反思改进,延伸拓展(三)分享“成功的秘诀”,反思“失败的原因”当学生制作鸡蛋保护器并进行实验后,这是学生最激动的时刻,同时,教师也要使他们冷静下来,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探究要求。
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也鼓励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课下继续改进自己的保护器。
这样就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这是一个引发学生深入反思的活动环节。
总结成功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时,大家争着发言,成功感言节选:因为我们小组选择了正确的材料,你们看,纸盒底下吸管垫底,吸管又有弹性,又不硬,鸡蛋周围有海绵保护,盒子四周插上了木筷,掉到地上,有筷子撑着地面。
我们的成功,源于我们想得周到。
……失败反思节选:我认为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还是合理的,考虑到了降低鸡蛋着陆前的速度、延长鸡蛋和地球相互作用时间、使作用力平均分布于鸡蛋表面等因素,但在操作时材料的选择还不到位,所以导致失败,看来仅有设想还不行,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延伸阶段:1、收集设计方案:广泛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鸡蛋撞地球”游戏的设计方案;通过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设计。
2、继续挑战高度,让鸡蛋从更高的地方降落。
四、活动反思: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生成,但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
“预设”是“生成”的立足点,没有事先的“预设”,也就没有课堂中的“生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这一矛盾优势互补,有效整合,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灵动的魅力。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需求出发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石课堂教学中的“欲擒故纵”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材料呈现时,故意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使学生产生疑问,然后再由自己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培养能力。
“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其中“擒”是目的,“纵”是方法。
为了实现目的,方法可以多样,即预设的内容既可以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可以是学生关注的热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反面材料,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错误后,能自主、合作探究错误的原因,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然教师的预设能力至关重要。
“我让鸡蛋撞地球”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我遵循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切入点,从学生丰富的、富有个性的需求出发,突出思维活动,使思维与创新,能力与情感和谐发展。
(二)从学生兴趣入手的生成是预设的提升活动通过挑战性的问题:让鸡蛋撞地球不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学生在活动中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交流意见,分工合作,一切源于他们对本次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生展示制作作品时,我特意选择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保护器(四块泡沫的中间塞了几张面巾纸)。
学生观察了之后,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它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结构不牢固、外形不美观、质量太重等。
正是有了这个保护器的提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有了目标,有了参考,所以他们的作品是“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这个教师在课堂上特意选择评点的保护器就是一块粗糙的“砖”,在学生的改进下,衍生出了许多牢固而又精致的“玉”,这是预设中的生成,更是预设与生成的优势互补,全面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