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时,时常。

习,复习。

[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说】“悦”的古字,愉快。

[亦]也。

【不亦……乎?】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知](不)了解。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愠(y ùn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 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w èi )]替。

[谋]谋划,办事。

[忠]尽心竭力。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结交,往来。

[信]真诚,诚实。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传不习乎?”(《学而》)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故]指旧的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矣】语气助词,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罔(w ǎng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则】那么,就。

[殆(d ài )]有害。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诲(hu ì)]教诲,教导。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论语》十则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需要深刻记忆与了解,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度过这个难题,今儿本栏目本店铺就为考生整理出了论语十则知识点以及论语十则常见试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论语十则知识点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解: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论语十则》复习笔记

《论语十则》复习笔记

第一则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二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

”第五则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第六则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以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第九则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是知也自省不可以不弘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4.《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5.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

6.解释加横线的词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乎弘毅死而后已其恕乎答案:每天多次反省诚实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停止7.翻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七年级第二单元(二)第10课《论语》十则一、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朋友自:从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实,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诲汝..知之乎诲:教导女:同“汝”,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是是知..也是:这知:同“智”,智慧,聪明见贤思齐..焉思:想,想要齐: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仁以为...己任仁:实现仁以:把为:作为死而后已.已:停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凋:凋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能够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的勿:不要施:施加二、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但是,却③任重而.道远表并列: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2、焉:①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3、其:①其.恕乎大概,也许表猜测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代词,他们的、其中的、自己的4、之:①知之为知之.代词: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它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的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做,当③仁以为.己任当作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十则》复习指导.doc

《论语十则》复习指导.doc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吋习]时常地复习。

吋,吋常(又:按一定吋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iin)]主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hig)]多次进行白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e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咬]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感。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価)]有害。

[诲(hui)]教,教导。

[知(Z)]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上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o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屮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M)]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d)]指倫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右)]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伤[(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啲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來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耍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屮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二.词语解释1、时习:经常地复习。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殆:有害。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的知识。

1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4、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

15、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齐:相同16、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1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去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知识,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5.文章中心概括
所选十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第 1、2、3、4、5 则;
(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第 1、2、5、6、7、8、9、10 则;(3)关于孔子 8、10 则。
孔子主张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按ESC退出
3.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内容把握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修身方法和处世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按ESC退出
5.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2)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6.特殊句式 (1)是知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仁以为己任 倒装句,即“以仁为己任”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即“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 改之” (4)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
2.《论语》十则
按ESC退出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1.重点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 时常 (2)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4)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6)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谢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乎()..之()⑯不亦君子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则必考知识点及常见试题⼀则:⼦⽈:“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注解:孔⼦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很⾼兴吗?别⼈不了解我但我不⽣⽓,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重点字词解释:(1)⼦:先⽣,指孔⼦。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

(2)学:孔⼦在这⾥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作副词,意为“在⼀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乐则见于外。

(7)⼈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般⽽⾔,知,是了解的意思。

⼈不知,是说别⼈不了解⾃⼰。

(8)愠:拼⾳:yùn,⽣⽓,发怒。

(9)君⼦:道德上有修养的⼈。

补充词解释:⽽: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不知⽽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助词,表疑问语⽓,可译“吗”。

⾃: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个认识过程,“习”是⼀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

第3句话讲的是为⼈态度。

“⼈不知”,后⾯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

⼆则: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解:曾⼦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尽⼒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曾⼦姓曾名参(shēn)字⼦舆,⽣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东费县⼈),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中考语文《论语十则》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论语十则》专题复习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 严正警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是每天三省: 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北京的朋 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 义? 孔子借“岁寒”比喻险恶的社会环境,以
“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恶劣艰难环境下, 才能显示出坚贞不屈的人格。
能力拓展
4、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 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 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 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 成伤害。
复习课
复习目标:
• 1.准确、熟练的背诵课文。 • 2.掌握重点注释,积累文言词语。 • 3.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句子翻译。
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 )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 著作之一。 20 儒 2.孔子,名 字 。 时期
丘 国人。 鲁 我国古代伟基础练习
5、写出选文中的成语(要求三
个以上)。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能力拓展
1、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2、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 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能力拓展

论语十则总复习

论语十则总复习

《论语》总复习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宋代的朱熹将《论语》和《孟子》、《中庸》、《大学》合为“四书”。

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中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四.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恕:)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习:说:)⑻吾日三省吾身(日:三省:)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⑽诲女知之乎!(女:)⑾是知也。

(知:)⑿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五.语句翻译: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⑼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七.“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八.语境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 (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3、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 表判断
练习 :
默写填空
• 1、《<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 吾身”内容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4、《<论语>十则》中,含有实事求是精神 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含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要写完 整) • 5、《<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 和环境的考验。) 1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申成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 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1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7、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论语>十则》中,表达只要虚心求教,到处。 8、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因为题目里面已经有了聪明人,所以这里要省掉 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论语》十则复习(5页)

《论语》十则复习(5页)

《论语》十则复习[一] (15分)《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⑨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内容主张第①则择师之道第②则交益友,拒损友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答: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基础知识1、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2、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4、重点词语⑴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 ) 4人不知而不愠( )5不亦君子乎( ) 6吾日三省吾身( )(7为人谋而不忠乎( )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传不习乎( ) 10温故而知新( )11可以为师矣(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诲女知之乎( )( ) 15是知也( ) 16见贤思齐焉( )( ) 17士不可以不弘毅( ) 18死而后已( )19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1其恕乎( )( ) 22己所不欲( )23勿施于人( )( )5、“而”的用法“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三、课文理解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班级:姓名:,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㈠、子曰:“学而时.(时常地)习.(温习,复习)之,不亦说.(通“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乎?”(《学而》)㈡、曾子曰:“吾日..(多次反省)吾身:为人谋(谋划)而不忠(尽心尽力)乎?与朋.(每天)三省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㈢、子曰:“温故..(可以凭借)为师矣。

”(《为政》) .(旧的知识)而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为政》),聪明),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这)知.(通“智”㈤、子曰:“由,诲女.(通“汝”也。

”(《为政》)㈥、子曰:“见贤.(贤能的人)思齐.(相同,一样)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在这中间)。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把……当作)己任,不亦重.(重大)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罕》)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也许)恕乎!己所不欲.(想要),勿施.(施加)于人。

”(《卫灵公》)一、文言知识总结及理解性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一、理解默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独立思考重要性两句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⑦曾子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做人修身的:人不知而不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⑩.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论语十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使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你共同切磋探讨,取长补短,可以增长友谊,共同进步,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与见识,比一个人学习要好.
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和失误的地方,要想避免,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
⒊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温故与知新是互相补充的两方面,新旧知识只有联系起来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全面掌握.学习,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习与思考二者不可偏废,学习要与思考连接起来,因为”学”是接纳知识的过程,”思”是学的深化,只有”学”并”思”,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有所得,二者是辨证关系.
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任何时候包括学习都要讲究实事求是,都不能不懂装懂,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认真改正,努力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个拥有聪明智慧的人,如果不懂装懂,人就永远不能进步
⒍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向他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的过失缺点中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少犯或不犯错误.借鉴别人的短处,也会使自己少走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⒏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⒐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借松柏比喻人,要有能经得住考验的品格和意志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交待了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事原则,对待人对待物就是”恕”,君王对待民众就是仁.
学习方法现代汉语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学习要时常复习
②传不习乎————————————学习要时常复习
③有朋自远方来——————————学习要与他人互相切磋探讨、合作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与思考联系起来
⑤温故而之新———————————新旧知识要联系起来
学习态度现代汉语翻译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爱好喜欢学习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爱好喜欢学习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要讲究实事求是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要谦虚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要谦虚
思想品德、修养现代汉语解释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容为怀,多理解与体谅他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为怀,多理解与体谅他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⑴人要有反省精神⑵谦虚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⑴人要有反省精神⑵谦虚
⑤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对朋友要忠诚,做事要诚信
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要有自制力
⑦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⒈《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⑴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⑵做人要有修养,品德要高尚
⒉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说明了什么?
强调《论语》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尤其是在治国和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在孔子看来有共同切磋,取长补短,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人至远方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更有利于完善并实现自己”仁”的学说,更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表现了他虚心好学的思想.
⒋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的人可称君子?
⑴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⑵有知识,有涵养,有爱心,讲文明,博学多才,乐于助人,洁身自好,胸襟豁达的人.
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
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的人.
⒍第一则表面上看是讲人生”三乐”,实际上却是讲人生”三烦”,即”学而时习”的劳烦,”有朋自远方来”的准备之烦,”人不知”的不被理解之烦.你从这则看出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⑴对待为人处事的态度上:能理解和体谅他人,胸怀宽广,谦虚
⑵对待生活的态度上:积极乐观
⑶求学上:实事求是,勤奋好学
⒎”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
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和失误的地方,要想避免,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本”指”忠”,”信”.
⒏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中可见孔子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为师之道:讲究从旧知识,探新知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给别人.
从师之道:讲究从善如流,不耻下问,谦虚.
⒐用简明的语句说说”见贤思齐”章和”则善而从”章的大意,并总结这两章反映出孔子怎样的学习态度?
向有学识品行高的人看齐,学习他们的长处,表现孔子积极求学,而又明辨优劣的态度.
⒑曾子认为要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应具备哪些品质?
胸怀宽广,这样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定,这样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⒒”死而后已”同孟子说的”含生取义””杀身成仁”均表现了什么精神?请你举出几个有这样气节的历史人物?
⑴为国家献身的精神⑵邓世昌,谭嗣同,文天祥
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理解.
这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儒家提倡的观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做
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凡事要更多为他人着想,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互相理解和体谅,不要有自私自利之心,这一点在实际生活中是难做到,但要努力追求这种境界.
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在今天看来是否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

不虚伪。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就告诉我们要从别人的过失缺点中对照检查自己,从而避免少犯或不犯错误,学习上如果能借鉴别人的短处,也会使自己少走弯路,从而事半功倍。

14.《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所辑录的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含义隽永,极富哲理。

15.语录体的突出特点是(对)的特点?
这种形式使文章显得平易,更能体现孔子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16.孔子认为怎样才能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7.孔子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孔子是怎样的人?
(1)谦虚好学,勤奋
(2)对待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3)能理解与体谅别人
(4)教育弟子能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19.下列词句所代表的孔子的言论。

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烈火炼真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学高为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引(德高为范)]
独学无友,孤陋难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洁身自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惜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20.《论语》十则:归纳本文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的反省自己
任重道远:责任很沉重,路途很遥远。

比喻责任很沉重,必须长期坚持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