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 副本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69b4b0f4ee06eff9aff80730.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利用公式F浮=G排=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三、教学策略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传统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通常是在引入问题之后,直接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缺乏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的环节,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感到很突然。
这样急于追求知识学习的做法很难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因此,此次授课,采用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实验步骤,设计实验,应用实验器材,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每组1只、小物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烧杯每组1套、水、盐水。
五、教学过程(二)浮力的大小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需要解决的两方面的问题: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
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盛有液体的烧杯,溢水杯,空小桶等。
指导学生按步骤实验:1、测得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2、测得空桶在空气中的重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23、将物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3,算的浮力(F1-F3)4、测得装有溢出水的小桶的重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4,算的排出水的重力(F4-F2)5、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把上面的数据填入到下面的表格中,师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c1937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c.png)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自主发现阿基米德原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物理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3)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计算浮力等。
(4)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学生对浮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尚不完全清楚,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关系,这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公式奠定了基础。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还需加强在科学探究中的分工合作与协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a2bd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d.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阿基米德原理》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四、阿基米德原理(二)新课教学(1)板书:1.认识浮力,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注:在这里,第2问的提出一是增加学生对第1问的思考深度,二是为后面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做好铺垫;对学生举出的不恰当的例子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注: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认识到用弹簧测力计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有独到的好处)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注: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
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
](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引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2.探究浮力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92ab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5.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并可利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现象。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3d16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8.png)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探讨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金属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设计一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与延伸:1. 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学生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学生互相评价,促进课堂氛围的提高。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97fe83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7.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
3.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实验验证。
3. 实验演示: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定义:表达式:实验验证:应用实例: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应用练习:检查学生是否能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应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设施,直观感受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3. 开展课后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818d0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8.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会求浮力的大小。
2、尝试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浮力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的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四、学习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浮力?方向怎样?2、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阿基米德的灵感1、创设情景:用手把空易拉罐瓶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
问题:(1)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易拉罐瓶受到的重力变化了吗?受到的浮力变化了吗?(3)水面高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2、讨论:(1)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是和排开液体的质量有一定的联系吗?(2)排开液体的质量是不是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一定的联系吗?(三)、浮力的大小1、猜想与假设:【教师点拨学生猜想】由前面实验我们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是有关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阅读实验报告册38页“设计实验”内容,经过讨论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3、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如何测出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呢?a.溢水杯中的水应为多少?b.先测空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呢?(3)进行实验:参考实验报告册38页“探究步骤”进行.(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理量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N小桶所受G桶/N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拉/N浮力F浮/N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桶+排水/N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N数据(5)分析与论证: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F浮和G排得出结论。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516a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2.png)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4.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内容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槽等。
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提问: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分析案例中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课后作业1. 请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2. 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结合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学拓展1.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历程2. 阿基米德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贡献3. 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七、课堂练习1.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246a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7.png)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操作与理解;2. 浮力大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产生兴趣。
2. 探究浮力的大小: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实验现象,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4. 应用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浮力大小。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讲解法: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充分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练习法: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铁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及实验现象;3. 教学课件: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等;4.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3b91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3.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篇一训练主题: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一课时【预习案】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探究案】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检测案】一读拼音,写词语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二选词填空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1、我们应当()地对待别人的批评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11c9b7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者和时代背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思考。
提问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疑问。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原理讲解2.1 教学目标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
通过示例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使用图示和实物演示阿基米德原理。
分组讨论示例,让学生尝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观察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阿基米德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结果。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
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能力。
5.1 教学目标回顾和巩固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概念和公式。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过程。
5.3 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53fe4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0.png)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9ec3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3.png)
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实验现象。
2. 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准备:易拉罐、水桶、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大烧杯、小烧杯、溢水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 播放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是用纯金制成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2. 教师提问:通过故事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 学生回答: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我们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取代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来陈述这个结论,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2. 教师引导:那么浮力和排开的液体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入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阿基米德原理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五、应用阿基米德原理1. 学生进行有关计算,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2. 学生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课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环节,学生通过计算应用,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液体溢出造成不便。
初中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初中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cb3b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7.png)
初中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
3. 浮力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1. 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第一章: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1.1 浮力的定义1.2 浮力的计算公式1.3 浮力的单位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2.1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2.2 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述2.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浮力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1 浮力实验的原理3.2 浮力实验的操作步骤3.3 浮力实验的注意事项第四章: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4.1 浮力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浮力计算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4.3 浮力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第五章: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5.2 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应用5.3 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六、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6.1 物体密度的定义6.2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公式6.3 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七、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浮沉条件7.1 物体浮沉条件的定义7.2 阿基米德原理在物体浮沉条件中的应用7.3 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及原因八、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1 浮力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8.2 浮力在救生器材设计中的应用8.3 浮力在其他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应用九、阿基米德原理的拓展研究9.1 阿基米德原理在自然界中的体现9.2 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3 阿基米德原理的进一步研究及发展趋势10.2 学生对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10.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浮力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浮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悉公式的运用。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5a4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d.pn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2、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让学生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情景观察体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科学猜想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意识
2、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力、运动和力及什么是浮力之后再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感性认识,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称重法求浮力,知道了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又是以探究为基础,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重法:F 浮=G-F 拉
4.产生浮力原因:F 浮=F 向上-F 向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5.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
浮力越大。
二、新课导入
决定浮力大小因素:液体密度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由于ρ⨯=v m 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如果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液体
的密度越大,溢出在盘中的液体质量越大。
由此推想,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
质量有密切关系,而且,G=m x g 液体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故,
进一步推想,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也密切相关。
三、新课讲解
(一)、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及需要哪些器材,并自己设计实验
方案及实验表格。
设计实验方案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量计测
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两者之差
就是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
物体浸在液体中,让溢出的液体流入一个小桶中,桶中的液体就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2、用弹簧测力计再测出空杯子重力G杯。
3、把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里,用空杯承接从溢水杯里被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杯子的总重 G杯+水。
5、数据测完后前后桌讨论将前后桌数据也填入表中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F 浮和G排,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推导浮力公式
F浮= G排= m排g= ρ液 gV排
通过公式推导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只与ρ液、V排有关(即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不一定等于V物,只有在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
(三)、练习:
1、例题:有一个重7N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10N/kg 引导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公式计算,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教师点评纠错
解:由G=mg 得 m铁=G铁/g=7N/10N/Kg=0.7Kg
V铁=m铁/ρ铁=0.7kg/7.9×103kg/m3=8.9×10-5 m3
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
V排= V铁 =8.9×10-5 m3
铁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G排=m水g=ρ水gV排=1.0×103kg/m3×8.9×10-5 m3×10N/Kg
=0.89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铁球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相等即F浮= G排=0.89N
2、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安培
C.阿基米德
D.焦耳
3、将质量为0.5 kg 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清水的溢水杯中,溢出0.2 kg的水,则此物体受到的浮力是(g取10 N/kg)()
A.5 N
B.2 N
C. 0.5 N
D.0.2 N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板书设计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作业
1、一个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为620 m3,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设地面附近的气温是00C,气压是105帕斯卡,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2、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测力计示数为7.5N,当把物体浸没在密度为0.8×103 kg/m3 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6N,那么物体的体积有多大?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