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cd7c6dbeefdc8d377ee32e5.png)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摘要: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很大的价值。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性、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的简单整理和论述,尝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局部:一是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二是词类活用概说;三是词的兼类概说;四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的多功能性的关系。
关键词: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类的多功能性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汉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类具有多功能性,词类与句子成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在对一个词的類别判定时,往往需要依据该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正如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所提出的:“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另外,高名凯先生提出“汉语的实词不能再行分类〞,原因是汉语的实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词类功能〞。
实词的多功能性也是现代汉语缺少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词汇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而不用改变形态,这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表意能力和意合性。
实际上,这一特点与汉民族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重视人内心的认知能力。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中提到汉语在表示动作与事物的关系时,更依靠“意会〞,而不是依靠语言。
二、词类活用概说陈承泽先生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之后,学术界关于词类活用的定义有了统一的认识,即指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不仅在现代汉语中有重要的语法、语义的作用,同时,汉语也是一脉相承的,在古代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常见的几类词活用进行举例说明。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老:小孩儿拿大铜子儿打老。
〔2〕小:这小子是个恶霸,非要娶那个姑娘作小。
在这里,〔1〕句中“老〞由形容词“年迈的、年长的、陈旧的〞活用为名词表示“父母〞或“长辈〞。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ff38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0.png)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兼类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既能充当一种词性,又能充当另一种词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阐述现代汉语兼类词,指的是在句子中既能作为一种词性,又能作为另一种词性的词语。
这类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两种或多种词性的功能。
2.特点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灵活性: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可以根据语境自由转换,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2)一词多义: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增加了汉语的表达力。
(3)语境依赖:兼类词的使用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兼类词的分类及举例1.名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看书:在这里,“书”是名词,表示阅读的物体;“看”是动词,表示阅读的动作。
- 敲门:在这里,“门”是名词,表示敲击的物体;“敲”是动词,表示敲击的动作。
- 打电话:在这里,“电话”是名词,表示通讯工具;“打”是动词,表示拨打电话的动作。
2.动词兼名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又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
举例:- 篮球:在这里,“打篮球”中的“篮球”是名词,表示一种运动项目;“篮球”也可以表示实际的篮球运动场地。
- 游泳:在这里,“游泳”是动词,表示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也可以表示游泳这项运动。
- 钢琴:在这里,“弹钢琴”中的“钢琴”是名词,表示一种乐器;“钢琴”也可以表示实际的钢琴演奏。
3.形容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某种特征,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美丽:在这里,“美丽”是形容词,表示外貌好看;“美丽”也可以表示打扮得漂亮。
- 干净:在这里,“干净”是形容词,表示物品整洁;“干净”也可以表示打扫卫生。
试论词的兼类现象
![试论词的兼类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9745116fc4ffe473368ab2c.png)
No 112 09 . .0 Vo.4 12
Ge ea o 2 2 n rl . 2 N
试 论 词 的兼 类现 象
程 树 铭 , 杨 莹
10 8 ) 00 3
主要类型有: 实词与实词的兼类 , 虚词与虚词 的兼类 , 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 象产生的原 因主要 有: 词义派
生 , 类 活 用 , 仿 欧 化语 法 。 收 方 言 用 法 。 词 模 吸
关 键 词 :词 ;兼 类 ; 音 ; 义 ; 法功 能 语 词 语 中图分 类 号 : 0 2 H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7 4 (0 9 1— 11 0 17 — 77 20 )1 00 ~ 4
( ). 1a 作风端正 ( 端正 : 正直 、 派 ) 正
名词 , 词义是“ 通知有关事项的文件或 口信” )
有 些词 类 不 同 的词 , 书写 形 式 上相 同① 同时 (
h . 端正作风( 端正 : 使端正 )
如果不同场合中的几个词在词义上没有任何 词义上可能也有某些关联 ) ,但语音形式不 同, 不 关联 , 么它们只能算是同音词, 那 而不能看成兼类
展开探讨 。
一
( ). 把 这篇 文 章 的大 意概 括 一 下 。( 2a 请 大意
h 太 大意 了 。 ( . 他 大意 da i形 容词 , 义是 , y 词 这就 不属 于词 的兼 类情 况 ,因 为这 两个 词首 有这 样一 种情 况 , 得注 意 : 值 有些 非单 音节 词
( . 技 术 师范 学 院 高教 研 究 室 , 苏 常州 2 30 ; . 京 语 言大 学 对 外 汉语 研 究 中心 , 1江苏 江 10 1 2北 北京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https://img.taocdn.com/s3/m/7aab3166dd36a32d73758159.png)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作者:史海峰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8期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
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
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
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
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
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
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https://img.taocdn.com/s3/m/ce7bfb202cc58bd63186bdfd.png)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作者:卫翔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5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卫翔摘要: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明确界定了兼类词,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兼类词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兼类词的正确判定方法,提出注意兼类词造成的病句或歧义,因此,为避免病句和歧义须考虑语境再来组织句子。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词类我们在遣词用句中会发现汉语中一个词会兼具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
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概括其类型、特点,无论对汉语本体研究抑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传统,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那么兼类词是什么类别,它是不是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呢?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什么样的词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了解兼类词过程中要知道的。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是指在一定的词类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上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语言学家们在建立其词类体系时,主观上都期望划归同一类的词的语法功能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不同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然而建立了A 类词与B 类词的鉴别准则之后,便从词的全集中划分出集合A 与集合B,很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词既符合A 类又符合B 类,这部分词构成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C。
集合AC,集合BC 仍然各是A 类词,B 类词。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词类体系中也承认这种现象。
例图1-1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交集C 的归属,就需要重新调整词类体系了。
那我们假设新的词类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1) a=AC, b=BC, c=C(2) a=A, b=B(3) a=A, b=BC 或 a=AC,b=B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交集C 就要另立一类,也要另取一个名字,但现在词类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了,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可取。
对汉语词兼类现象再认识
![对汉语词兼类现象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79c0e6998fcc22bcd10d62.png)
对汉语词兼类现象的再认识摘要:词的兼类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议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此多有讨论。
通过对汉语词构造特点、汉语词表意特点等问题的探讨分析,认为所谓的兼类词实质就是分属于几个不同类别当中的同形词,不是同一个词具备了几类词的语法功能,兼属了不同词类。
关键词:词类;同形词;语法功能;兼类现象一、词的兼类现象及其特征汉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即在甲场合里有甲类词的功能,在乙场合里有乙类词的功能。
比如:1.①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这种工作方法不科学。
2.③中国的物产很丰富。
④我们要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
3.⑤他是我们的领导。
⑥共产党领导我们闹革命。
①中的“科学”表示事物;②中的“科学”表示性质状态,“科学”分别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③中的“丰富”表示性质状态;④中的“丰富”表示行为变化,“丰富”分别具有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点;⑤中的“领导”表示事物;⑥中的“领导”表示动作行为。
“领导”分别具有名词和动词的语法特点。
这类词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词形相同。
在外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看不出丝毫的差异。
2.意义相关。
所表达的几项具体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某种义项的引申。
3.读音相同。
包括声、韵、调。
正是因为同形、同音、意义相关这些显著特征,人们常常把这些“形似”的词看成了同一个词,把这种兼有不止一类词的语法功能的词叫做兼类词。
事实上,这些词根本不是一个词,而是分属于不同词类当中的几个同形词。
二、对汉语词兼类现象的基本认识在汉语中,所谓的兼类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一词多类,不是一个词兼属几个词类,而是分属于几个词类当中的同形词。
比如:在现代汉语词汇当中,名词“领导”是一个词,动词“领导”是另外一个词,它们是词形完全相同的两个词,分属在现代汉语的两个词类当中。
只是因为形体、读音相同,意义相关而将其混为一体。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从构词特点来看,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很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误解。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https://img.taocdn.com/s3/m/cdc866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3.png)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是指一个词能够兼具多种词性和承担多
种语法功能的特点。
在汉语中,许多词汇具有灵活多变的词性和用法,这
是由于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可以兼具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
例如,“夜色”一词既可以用作名词表示夜晚的颜色,也可以用作形容词
表示夜晚的颜色深或昏暗,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颜色变暗。
类似的例子还有:“长”、“暖”、“浅”等。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可以同时具备多种语法功能,可以在句子
中担任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多种角色。
例如,“心情”一词可以作
为主语,“她的心情很好。
”也可以作为宾语,“我关心你的心情。
”还
可以作为定语,“我很喜欢这种心情。
”还可以作为状语,“他笑得心情
愉快”。
这种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使得现代汉语的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它可以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确,并丰富了表达的内涵。
同时,这也为语言学习者
提出了挑战,因为词义转化和多功能性的存在,词语的用法相对灵活,需
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因此,掌握兼类与多功能性的词汇使用,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https://img.taocdn.com/s3/m/6096e3c752d380eb63946dd7.png)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
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
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
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
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
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
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
然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某个词可能处在活用阶段、兼类阶段或者已经转向其他词类的阶段。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45f417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4.png)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即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跑(pǎo):作名词时指跑步的动作或方式,如比赛跑、晨跑;作动词时表示进行跑步的动作。
2. 学 (xué):作名词时指学习的过程或方式,如学习成绩、学
习方法;作动词时表示进行学习的动作。
3. 吃(chī):作名词时指进食的行为或方式,如吃饭、吃东西;作动词时表示进行进食的动作。
4. 唱(chàng):作名词时指演唱的行为或方式,如唱歌、合唱;作动词时表示进行演唱的动作。
5. 坐 (zuò):作名词时指坐的姿势或方式,如坐姿、坐位;作
动词时表示进行坐的动作。
6. 泳(yǒng):作名词时指游泳的行为或方式,如游泳、比赛泳;作动词时表示进行游泳的动作。
7. 起(qǐ):作名词时指起床的行为或时间,如早起、晚起;作
动词时表示进行起床的动作。
这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境来确定其具体含义和词性。
试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试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f7e6d326fff705cc170ad2.png)
Ma .0 2 r2 0
【 现代汉语研究】
试 论 汉 语 词 的 兼 类 问 题
周 源
( 丽江地委党校 ,云南 丽讧 640 ) 7 10
摘
要:本文对汉语 词的兼类及其状况作 分类剖析 , 为虚词为有限兼类 ,实词则有无 限可能 。 认
关t词 :汉语 ;词语 ;兼类
【 中圈分类号】H0. 1 4 9
式就兼几类 词 。
一
可 以和物量词组合 ; 不可用副词修饰 i 不能重迭, 等 等. 这些都属广义的形态。最后 , 还必须明白什么算 是词类语法特征的“ 经常” 表现或“ 临时” 表现 , 我认 为词类语法特征的“ 经常” 表现或 “ 临时” 表现 . 该 应 看那个词是否在句中和旬外都表现出某类词的语法 特征。如果在句 中和句外都表现出某类词 的语法特
以简 单地 归结为两 条 : 1必须是 同一个 词具有 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 同词 、 类 的语法 特征 。 2 一个 词所表示 出来 的两种或 两种 以上不 同 同
词类的语法特征必须是经常的, 而不是临时的。 为了清楚 起 见 , 我们 有必 要对 这 两条 标 准作 一 些 补充说 明 : 首先 必 须 明 白所 谓“ 同一 个词 ” 。我 觉 得“ 同一个词” 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 , 即同形、 同 音、 同义或近义 ( 相关 ) 。所谓 同形 . 就是 分属两种 或 两种 以上不 同词 类 的 几个 词必 须 具 有 同样 的 词 形 ( 特指 书写符 号)所 谓 同音 , ; 就是分属两 种或两 种 以
维普资讯
2O 年 3 02 月
云南民族 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nlo  ̄ a f ̄u r Ue ms 0 h ainlis n ̄ d fte N t a t v o ie
汉语兼类词浅析
![汉语兼类词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1952ab284ac850ad0242ed.png)
【参考文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一、关于兼类词的界定与判断关于兼类词内涵的界定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邵敬敏认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和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幅’胡裕树概括为。从归类的角度说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竹副博采各家之观点。我认为。汉语词的兼类标准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四条必须是同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同一个词所表示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必须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其基本意义之间要有某种联系。保证二者为同一个词是兼类词成立的前提条件因为若是二者本来就不是一个词也就谈不上一个词兼属几类的问题了。词具有语音形式、书写符号和意义三个要素因此这三点也是判定几个词是否为同一个词的标准即同形、同音、同义或近义相关。特别是最后一点对于判断是否为同一个词至关重要。例如。管”中空的圆柱体一。管”管理一。管”介词把以上是不仅音相同甚至字也相同但表达的意义却完全不同既为同音同形词而不是同一个词。尽管它归属于三个词类因为表示的不是一个词也就不能说是一词兼三类了。在这个前提下兼类词还必须要保证经常的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法特征而偶尔的、临时的具有多种词类的语法特征则不为兼类。例如。这人长得真李逵”。这里的“李逵”本来是一个表示人名的专有名词在这里确具有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是经常的而只是临时的、偶尔的因此我们也不能说它为兼类词。二、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别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即某一词既用作此类词又用作彼类词因此很容易让人混淆以至于产生判断上的错误。要对它们进行区别当然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对于兼类的内涵上文已作叙述而什么是活用呢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的语法属性去用词叫本用反之就叫活用。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来一用。叭邵敬敏认为。某个词属于类。只是由于表达上的需要偶尔被用作类词这属于临时性的‘话用’。”胡裕树认为。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
现代汉语词类辨析
![现代汉语词类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8833d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2.png)
第三节词类的辨析首先区分清楚“词类“和“词性”两个术语。
我们已经知道“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那末,词性的确切含义是指什么?词性,指词的语法性质。
例如,“书”、“人”语法上归为名词,名词就是它们词性;再如,“走”“喝”在语法上是动词,动词就是它们词性。
一、词的跨类现象1、词的兼类事物是复杂的,语言中的词成千上万,各自的语法性质错综复杂,不能期望按某些标准可以把词分得清清楚楚。
事实告诉我们,语言里存在着词的兼类现象。
兼类词:指同字形、同音且意义上有极为密切关系而词性不同的词。
1例1、拿把锁.1把门锁.2上。
这里有两个“锁”,前面的“锁1”可以有“一把锁”“两把锁”的格式,后面的“锁2”可以有“锁门、锁了、锁起来”的格式。
所以,“锁1”是名词,“锁2”则是动词,两个“锁”的词义上有密切关系而词性不同,“锁”就是兼类词。
例2、意外:意外1的收获/免得发生意外2(意外1区别词;意外2名词)例3、共同:共同1的目标/共同2协商(共同1,区别词;共同2,副词)2、同形同音词指写法一样语音形式相同,但语义毫无联系语法功能也不相同的词。
例4、会.1唱歌。
(会:助动词)/开个会.2。
(会:名词)例5、白.1头发。
(白:形容词)/白.2跑了一趟(白:副词)例6、花.1了一大笔钱(花:动词)/一朵花.2(花:名词)这些词在意义上毫无关联,不是同一个词,它们只是同音词而不是兼类词。
3、词的活用指一个甲类词临时当乙类词用一下。
即只偶而一用并无经常化。
例7、我是喝黄酒的,可如果你一定要喝白干,我也可以白干..一下。
“白干”是临时借用为动词(前面有“可以”,后面有“一下”)例8、“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例9、“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几辈子。
”(梁斌《红旗谱》)上两例的“运气”和“志气”是名词临时借用为动词,因为它带宾语“你”“几.辈子”,后1关于词的兼类,语法学界有争议。
例如:关于“锁”(名词),“锁2”(动词)有的学者认为不是兼类,1而是两个不同的词,只是同音、同形而已。
古汉语中词的兼类与活用的联系和区别
![古汉语中词的兼类与活用的联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94dbaf1f18583d04864595f.png)
古汉语中词的兼类与活用的联系和区别" 内容提要: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复杂,目前基本上大都看作“活用”。
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兼类”和“活用”并存,既有必要,又有可能。
关键词:古代汉语词类转换兼类活用并存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复杂,而现在语法界对词的转换的处理方法不统一。
例如:在“(诸葛)亮身率军攻祁山”句中,“军”充当宾语,是“军队”的意思,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属名词类;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句中,“军”带补语“细柳”,是“驻扎”的意思,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又属动词类,对此有人认为“‘军’兼属名词、动词两类”,应把它作“兼类”讲,不应作“活用词”讲;有人认为“‘军细柳’的‘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
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兼类”和“活用”两个概念的理解。
前者认为一个词只要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就属“兼类”,不要有“活用”的说法;后者认为一个词只要改变了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起别类词的作用,就是“活用”,不需要有“兼类”的说法。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比较片面,都没有对“兼类”和“活用”作出科学的解释。
我主张古汉语中词的“兼类”和“活用”应二者兼而有之。
为什么要“兼类”和“活用”二者兼而有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的问题。
什么样是词的活用呢?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
按本类的语法属性去用词叫本用,反之,叫活用。
张世禄教授给“活用”这样定义:“有些词往往在实际的语法结构中临时充当别的成分,和它们经常的用法不合的,这叫‘词的活用’。
”(《古代汉语》)廖序东教授给“活用”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词偶尔改变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起别类词所起的作用,这就叫词的活用。
”(《文言语法分析》)这两位教授对词的活用下的定义都强调“临时”或“偶尔”。
这就说明词类的活用实际是词在语法结构中的临时运用,一离开结构,那种用法就不存在。
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和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c1a47869eae009591bec08.png)
⑵这件事很麻烦(形),不想麻烦(动) 你了,因为怕给你带来许多麻烦(名)。
不能说在同一场合里有甲乙两类词的功能。
• 2、注意: ⑴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
意义无关或失去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 是同音词。例如:
打:A.打门(动) B.打今天起(介) 别:A.把发票别起来(动)B.别去(副) 净:A.一盆净水(形)B.地上净是水(副)
锈:A.铁锈(名)B.锈住了(动) 建议:A.他采纳了这个建议。(名)B.我建议你 别去。(动)
⑵兼名、形的:科学、标准、经济、道德、困难、 理想等。例如:
科学:A.我们要相信科学。(名)B.这是一本科 学杂志。(形)
标准:A.我们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名)B.这是 标准间。(形)
经济:A.促进经济发展(名)B.这家餐馆很经济。 (形)
困难:A.克服困难(名)B.困难时刻(形)
⑶兼形、动的:破、忙、热闹、丰富、明确、 端正、明白、努力等。例如:
破:A.这破衣服。(形)B.这衣服破了。 (动)
忙:A.我很忙(形)B.忙工作(动)
热闹:A.这里真热闹(形)B.到了节日 大家热闹热闹吧(动)
⑷兼形、副的:共同、自动、定期等。例如: 共同:A.共同目标(形)B.共同努力(副) 自动:A.自动铅笔(形)B.自动放弃(副) 定期:A.定期刊物(形)B.定期检查(副)
⑵意义相关而音不同只是字形相同的词, 也不是兼类词:
凉:A.水凉了(阳平,形)B.凉了一杯 水(去声,动)
膏:A.春雨如膏(阴平,名)B.在轴上 膏了儿油(去声,动)
• 3、分类 ⑴兼动、名的:病、锈、建议、决定、领导、工作、 代表等。例如: 病:A.这种病不好治。(名)B.他今天没来上班, 因为他病了。(动)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b1fb760066f5335a8121c7.png)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作者:马琦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1期摘要:本文试就汉语词类划分中的词的“兼类问题”进行探讨,追溯汉语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并对汉语兼类词辨析中存在的争议提出异议。
关键词:汉语词兼类活用派生西化与西方形态特征丰富的语言不同,现代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划分汉语词类主要根据词的句法功能。
但汉语的句法功能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得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复杂,因此汉语词的兼类问题也就成了众多研究者公认的老大难问题。
所谓兼类,是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分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如“代表”一词,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是名词,在“我代表她感谢你。
”中是动词。
它在不同语境中的词类性质不同,因此可被看作一个兼类词。
要确定一个词的词性,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正如黎锦熙先生所说:“凡词,依句辩品,离句无品”。
“国语的词类在词的本身无从分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一个词属于何种词类。
”[1]兼类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位置、职务也有所不同,但意义上必须相近。
王力先生认为兼类词必须是意义相差很远的异词同形词,而不是意义相近的同形词。
他说过:“一个词可以归入两个以上的词,譬如说‘我写信’的‘信’是名词,‘我不信’的‘信’却是动词。
但必须是意义相差很远,才可以认为词类不同;如果像‘我在家’的‘在’字和‘我在家读书’的‘在’,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就不该分属两类。
”[2]对词的兼类问题,吕叔湘先生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说:“一个词能不能属于两个类? 当然能。
假若咱们为甲、乙两类词分别找出一些语法上的特点,发现一个词在一种场合有甲类词的特点,在另一种场合有乙类词的特点,那它自然属于甲类,也属于乙类。
举个实例,‘拿把锁把门锁上’。
假如咱们采取这两套格式作为区别名词和动词的标准,那么前一个‘锁’字就是名词,后一个‘锁’字就是动词。
这是真正的一词多类,就是认为两个词也不过分。
”[3]吕叔湘先生认为,汉语词是有兼类的,我们只要总结建立一定的词类格式,再依据这些格式来区别词类,那符合几种词类的格式就兼几类词。
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https://img.taocdn.com/s3/m/c6fa0e4f312b3169a451a439.png)
• 定义: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 以上词类语法功能的词,就 是兼类词。
兼词类的条件是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 以上词类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 她已经向老师报告了 这件事 。(动词) • 他的态度很端正。 (形容词) • 她们的举止非常文明 。(形容词) • 她给老师写了一个报 告。(名词) • 要进一步端正他们的 态度。(动词) • 这是一种即将消失的 文明。(名词) • 其中“报告 端正 文 明” 都是兼类词。
词的兼类现象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兼类 居多。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 兼属名词动词的,如: 导演 建议 计划 翻译 武装 • 兼属形容词动词,如: 委屈 纯洁 • 兼属形容词名词,如: 艺术 理想 • 兼属动词介词的,如: 作为 经过 兼属名词介词的:如: 根据 依据 兼属介词连词的,如: 由于 为了 兼属动词副词的,如: 没有,在 兼属介词助词的,如: 被 给
下面两种情况不能看作兼词类
• (1)同音词不能看做兼词。如“打” “打球” (动词) 打明天起(介词) 两个“打”在意义上没有联系,属于同音词。 • 这个人看起来很怪 (形容词) • 不要怪我 (动词) • 做得对(形容词) • 一对双胞胎(量词)
• (2)词类活用不能看作兼词。甲类词在特定 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活用为乙 类词,临时具有乙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 现象叫词类活用。如:老王,就是运气了 你!你运气。。。。“运气”本是名词临时 活用为动词。如:你简直比土匪还土匪。 后一个‘土匪’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注意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仍然是动词形 容词,不是词的兼类也不是词的活用。如:
• 打是疼,骂是爱。 • 谦虚使人进步 • 跑步能扩大肺活量。 • 当前稳定是最重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https://img.taocdn.com/s3/m/2bf5ceadb0717fd5360cdc1d.png)
(三)普通话吸收词的方言用法导致词的兼类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语汇以北 方方言语汇为基础和主要来源,同时还从其他方 言里吸收所需要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从而使共 同语语汇和方言语汇在语义和用法上出现了相对 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是普通话从词形到词义、用 法整体吸收某些方言语汇。如单义词“光火”:< 方>发怒;恼怒”;多义词“搅合”:<方>①混 合;搀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一起)②扰 乱(事情让他搅和糟了)”。
从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到胡明扬再到 高玉,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西 方印欧语言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品中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欧化”的 “烙印”:
沉重的身影,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象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独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臧克家《难民》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
二、兼类词产生的原因
(一)词义派生导致一词多义从而产生兼类 问题
对现在汉语而言,词的多义现象或多义词正是 词的兼类或兼类词这种语法现象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个单义词,通过派生的方式(包括引申和比喻 等多种具体方式)扩张为多义词,是语言的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运用有限的词语表达 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的途径。
这里需 要重点强调的是“规范”由单类词演变 为兼类词,既是词义丰富(由单义词演变为多义 词)的结果,同时又是词类活用的结果。因为从 名词“规范”派生出形容词“规范”和动词“规 范”实质上分两步,第一步是是“名词活用为形 容词”,第二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两 种词类活用方式既是古代汉语常见的语法现象又 是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语用手段。
(2)困难 A.这道题真的很困难,我们花了一下午都没 搞定。 B.我们要努力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这里,A句中为形容词,B句中为名词。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用法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e9edcb33d4b14e8524687f.png)
词的兼类
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分别划入不同的类,但有少数词既具有这类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意义上有联系,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种现叫词的兼类现象。
例如: 代表(a) 我们选了三位代表. [名词]
(b) 他代表我们发言. [动
科学(a) 学习自然科学. [名词]
(b) 这个方法很科学. [形容词]
热(a) 今天很热. [形容词]
(b) 你热一下饭. [动词]
注意: “开会”的“会”(名词)和“会唱歌”的“会”(动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因为这两个“会”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
临时活用也不看作词的兼类,
例如:(1)那家伙比秦桧还秦桧。
(2)他这个人是很唐·吉诃德的。
(3)你也太近视眼了!
例(1)-(3)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
例(1)里的“秦桧”,例(2)里的“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视眼”都是名词,按说它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里分别受程度副词“还”、“很”、“太”的修饰,似乎变成形容词了,其实都只是临时活用为形容词,并不真成了形容词。
它们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语气词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d9218c14fad6195f312ba6e5.png)
语气词的作用
消减口气 。主要有: +)“罢了、而已、就是了”具有消减庄重口气的作用。 例如: (1) 她并非天才,只是比别人勤奋罢了。 (2) 这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3) 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就是了。 这几个语气词不用的话,口气显得认真、重视;用了 就显得随便多了。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 使动用法,给……吃。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属于词兼类。
二、语气词
齐沪扬先生在«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
育出版社)这样定义: 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中 命题的主观意识。从语义上看,语气是对句 中命题的再表述,表述的内容或是说话人表 达命题的目的,或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 评价等,或是与命题有关的情感。
语气词的作用
.句末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六个语气词都能位于句末。处于 句号前面的主要是“的”和“了”,处于问号和感叹号 前面的主要是“吗、吧、啊”,而“呢”则是游移于句号 与非句号之间,但主要是用在非陈述句形式的句子 中。 例如: (1) 天生应吃的苦也要吃的。 (2) 天气越来越热了。
汉语的叹词数目很多,写法也不固定。例 如:表示醒悟的,写作“哦、噢、喔”。语流 中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实际的语调也会不同。
谢谢观看!
贾娇燕士在«实用汉语语法»(安徽教育出 版社)这样定义:
语气词是放在句子里表示一定语气的虚词。常
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语气词的作用
表达语气口气
语气又不同于口气。语气只有陈述语气、疑问
语气、祁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种;口气则是指 句子中思想感情色彩的种种表达法,如肯定、 否定、强调、委婉、活泼、迟疑等。所以说,语 气词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帮助表达语气 的同时表达口气。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0cf4db8ba0d4a7302763a6a.png)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问:测试题目中有下面这样一道题:
发明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
这两项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题目的要求是:让学生说明这一组句子中的两个“发明”是否相同。
我认为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但是其他老师都认为意思相同。
请问:应当怎样分析?
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词兼类的现象,即:有一些词兼属两类以上的词类,这样的词叫做兼类词。
如:
兼属动词和名词:建议代表领导通知总结
兼属名词和形容词:精神困难道德麻烦科学
兼属动词和形容词:端正丰富深入明确讲究
问题中所说的“发明”是兼类词。
“发明”:兼属动词和名词。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动词“发明”能带宾语,可带“了”“过”等时态助词,如“发明了蒸气机”;名词“发明”可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如“这两项发明”。
这道测试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语词的兼类现象,要看到两个“发明”的不同点,它们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属于不同的词类。
说两组句子中的两个“发明”“意思不同”或“意思相同”,都有正确的一面,但都不全面。
兼类词属于两
类以上的词类,词类不同,造句功能不同,但不能说“意思不同”;兼类的词音同形同,词义也密切相关,但不能说“意思相同”。
正确的说法应当是:词类不同,词义上有密切的联系。
现有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对词的注释,都是只注词义,不注词性,新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开始注明词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导读:问:测试题目中有下面这样一道题:
发明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
这两项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题目的要求是:让学生说明这一组句子中的两个“发明”是否相同。
我认为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但是其他老师都认为意思相同。
请问:应当怎样分析?
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词兼类的现象,即:有一些词兼属两类以上的词类,这样的词叫做兼类词。
如:
兼属动词和名词:建议代表领导通知总结
兼属名词和形容词:精神困难道德麻烦科学
兼属动词和形容词:端正丰富深入明确讲究
问题中所说的“发明”是兼类词。
“发明”:兼属动词和名词。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动词“发明”能带宾语,可带“了”“过”等时态助词,如“发明了蒸气机”;名词“发明”可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如“这两项发明”。
这道测试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语词的兼类现象,要看到两个“发明”的不同点,它们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属于不同的词类。
说两组句子中的两个“发明”“意思不同”或“意思相同”,都有正确的一面,但都不全面。
兼类词属于两类以上的词类,词类不
同,造句功能不同,但不能说“意思不同”;兼类的词音同形同,词义也密切相关,但不能说“意思相同”。
正确的说法应当是:词类不同,词义上有密切的联系。
现有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对词的注释,都是只注词义,不注词性,新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开始注明词性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