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教学查房
缺铁性贫血
判断铁剂疗效: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上升。4~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1周左右达高峰;治疗l周左右,血红蛋白开始上升,8-10周可达正常。在此期间,观察病人症状有无改善,监测血象、血清铁等,以判断药物的疗效。
观察口服铁剂的反应: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铁与肠道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
判断铁剂疗效: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上升。4~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1周左右达高峰;治疗l周左右,血红蛋白开始上升,8-10周可达正常。在此期间,观察病人症状有无改善,监测血象、血清铁等,以判断药物的疗效。
查房内容
1.查房目的及注意事项
查房目的:
1.了解贫血、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掌握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病因、诊断要点,治疗要点,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并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注意事项:
1.注意查房秩序,态度严谨,不能在病房窃窃私语,议论病人的病情。
既往史:既往体弱,曾患有支气管炎。无过敏史,无家族史。
喂养史:母乳喂养,1岁3月停母乳,4月添加辅食,未添加强化铁米粉、配方奶。现以调制乳为主食每天约350ml,进食少。
风险评估:跌倒,非计划性拔管。
入院查体:
T:36.4 R:30 HR:131 体重:10kg 头围:46cm
胸围:46cm 腹围:47cm 身长:80cm
③输注红细胞悬液
④补充铁剂
病情变化:患儿住院期间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强,活动量增多,面色口唇颜色渐红润,12月1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上升至92g/L。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文本资料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一、概念:IDA是由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
在发展中国家约2/3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缺铁贫血。
1、来源:每日造红细胞需铁约20-25mg。
内源: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占大部分。
外源:每天从食物吸收1-1.5mg,如海带、木耳、香菇、肝脏、蛋类、瘦肉。
2、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VC及稀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可促进铁的吸收,体内储存铁减少时,吸收增多,植物中的酸类减少吸收,药物如镁制剂、抗酸药、H2 受体拮抗剂抑制铁吸收.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
痔出血,月经过多等。
2.铁需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3.铁的吸收不良:胃、十二指肠切除术,萎缩性胃炎。
(1)铁在体内存在形式:组织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酶的形式存在。
贮存铁主要是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肠黏膜中(2)铁的来源:生理情况: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肝、肉、血、豆类等。
脂肪、乳类、谷物含铁较低。
非生理情况:铁可来源于药物和输血。
(3)铁的吸收: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部吸收。
胃酸、VitC促进铁吸收。
茶(含鞣酸)、奶(含磷)、咖啡影响铁的吸收。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
铁主要是随肠粘膜细胞、皮肤细胞、尿道细胞脱落而丢失。
妇女还通过月经、妊娠和哺乳而丧失铁。
(5)铁的转运:血清铁将铁输送至各组织。
三、病例介绍郝春梅,女,42岁。
2015年10月21日以贫血门诊就诊。
HGB低,WBC及PLT 均正常,铁蛋白低,EPO高,诊断为IDA。
医生开复方硫美亚铁叶美片口服(泌特)。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
2、胃肠道外给铁: ❖ 仅适合不能口服者。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或 山梨醇铁肌注 ❖ 蔗糖铁静脉应用
.
(一)病因治疗 ❖ 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良饮食
习惯、消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疗、痔疮治疗等。
.
(二)补充铁剂
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 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
.
病例导入
▪ 郝春梅,女,42岁。2015年10月21日以贫血门 诊就诊。HGB(血红蛋白)低,WBC(白细胞) 及PLT(血小板)均正常,铁蛋白低,EPO(促红 细胞生长素)高,诊断为IDA。医生开复方硫美 亚铁叶美片口服(泌特)。10月27日复诊,HGB 78g/L。口服铁剂不耐受,医生开NS250ML蔗糖 铁100mg静脉滴注。11月3日再次复查,HGB 99g/L,RBC(红细胞)4.46×1012/L,HCT (红细胞压积)33%,WBC 4×109/L,PLT 231×109/L,继续NS250ML蔗糖铁100mg静 脉滴注。
❖ 2.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片中可 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不低 且常增高。
❖ 3.慢性病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和骨髓铁增多。血清铁、 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 4.转铁蛋白缺乏症 :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或严重 肝病、肿瘤继发。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 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
.
.
.
.
.
.
.
临床表现
.
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除皮肤黏膜苍白 外,还有毛发干燥,指甲扁平, 无光泽,易碎,部分患者呈勺状 (反甲)。可有脾脏轻度肿大。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一、概念:IDA是由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
在发展中国家约2/3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缺铁贫血。
1、来源:每日造红细胞需铁约20-25mg。
内源: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占大部分。
外源:每天从食物吸收1-1.5mg,如海带、木耳、香菇、肝脏、蛋类、瘦肉。
2、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VC及稀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可促进铁的吸收,体内储存铁减少时,吸收增多,植物中的酸类减少吸收,药物如镁制剂、抗酸药、H2 受体拮抗剂抑制铁吸收.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
痔出血,月经过多等。
2.铁需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3.铁的吸收不良:胃、十二指肠切除术,萎缩性胃炎。
(1)铁在体内存在形式:组织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酶的形式存在。
贮存铁主要是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肠黏膜中(2)铁的来源:生理情况: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肝、肉、血、豆类等。
脂肪、乳类、谷物含铁较低。
非生理情况:铁可来源于药物和输血。
(3)铁的吸收: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部吸收。
胃酸、VitC促进铁吸收。
茶(含鞣酸)、奶(含磷)、咖啡影响铁的吸收。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
铁主要是随肠粘膜细胞、皮肤细胞、尿道细胞脱落而丢失。
妇女还通过月经、妊娠和哺乳而丧失铁。
(5)铁的转运:血清铁将铁输送至各组织。
三、病例介绍郝春梅,女,42岁。
2015年10月21日以贫血门诊就诊。
HGB低,WBC及PLT 均正常,铁蛋白低,EPO高,诊断为IDA。
医生开复方硫美亚铁叶美片口服(泌特)。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PPT
极重度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0g/L,出现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 如休克、昏迷等。
护理诊断:确定患者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和症状 护理目标: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效果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及属对护理人员的评价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护理问题的反馈:收集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建议:根据反馈意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跟踪评估:对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改进效果得到落实。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促进铁的吸收
饮食禁忌: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合理搭配 食物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铁剂、静脉注射铁剂等 药物治疗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方式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避免与茶、咖啡等同时服用,注意用药安全 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疲乏、无力、头 晕、心悸、皮肤黏膜苍白等
诊断标准:血清铁含量降低, 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 饱和度降低,红细胞形态改 变等
危害:影响生长发育、 降低免疫力、影响智力 发育
并发症:感染、心力衰 竭、心律失常、缺氧、 休克
缺铁性贫血-教学查房
报告医生。
药物治疗
协助医生完成药物治疗,确保 按时按量给药,观察不良反应
。
康复指导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缺铁 性贫血的病因、治疗和
预防知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
运动锻炼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指 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详细描述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学习压力大,饮食不均衡,容易造成铁摄入不足 ,引发缺铁性贫血。
病例二:孕妇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生理需求量大、妊娠反应影响
详细描述
孕妇对铁的需求量较大,部分孕妇因妊娠反应导致食欲不振,影响铁的摄入,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病例三: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吸收障碍、慢性疾病影响
增加铁的摄入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 肉、蛋黄、菠菜等。
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如茶、咖啡等含鞣酸的食物,以及高 磷、高钙的食物。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或出现缺氧 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输血 治疗。
手术治疗
某些慢性失血性疾病如痔 疮、消化性溃疡等引起的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手术 治疗。
其他疗法
如中医中药治疗、针灸等, 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03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CHAPTER
增加铁摄入
铁剂补充
对于铁缺乏的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以满足 身体对铁的需求。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等,以增加铁 的摄入量。
补充维生素C
护理教学查房(贫血)
查体:
体温 ℃
脉搏
呼吸
次/分
次/ 分
血压
mmHg
贫血的概念
在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
军低于正常标准者称贫血。血红蛋
白最为常用和可靠。
贫血的分类
1缺铁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贫血(造血所需 的物质缺乏或失利用) 2·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所需物质确实) 3·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贫血)
效果评价
1.饮食结构 改善; 2.贫血症状 得到缓解
五、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1.血红蛋 白量降 低; 2.由于贫 血机体 组织缺 氧。 1.患者血 红蛋白量 升高,2. 嘱患者卧 床休息, 避免患者 出现心慌、 气闷。
1.患者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对严重贫血的患者,应根据 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指定休 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 持续时间; 2.合理饮食搭配:饮食要注意 荤素搭配。
观察要点
· ⒈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准确记 录出入量。 · ⒉建立静脉通路,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正确执行医嘱,。观察不良反应。
· ⒊定时检测患者的血象,限制陪人,务人员进出须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
预防感染。 · ⒋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牙龈有无渗血等,即时告知医护人员。
护理问题及措施
⒈有出血的危险 ⒉有感染的危险 ⒊气体交换受损 ⒋营养失调 ⒌活动无耐力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7.知识的缺乏 标题 8.焦虑 9.潜在并发症 缺乏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认识 与疾病发展有关 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与血红蛋白低有关 与白细胞减少有关 与血容量不足有关
效果评价
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一般贫血表现 面色苍白。 乏力。 易疲倦。 头晕、头痛、眼花。 心悸、气短、心率增快。 食欲减退。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缺铁性贫血特殊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 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 • 毛发:干枯易脱落。 • 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匙状甲。 • 黏膜损害: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精神、神经系统异常: • 过度兴奋、易激惹、异食癖。 •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4.0×1012/L
0.37
<100g/L
<3.5×1012/L
0.30
一、概述
贫血各分类标 准
二、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苍白 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常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2.骨骼肌肉系统 疲乏、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3.神经系统 常出现困倦、头晕、头痛、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 5.呼吸系统 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及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缺铁性贫血
作者: 单位:
导入案例
患者,女性,32岁,职员。因“头晕乏力3个月余,加重2周”入院。身体评估:体温36.7℃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4/71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眼睑及面色 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 音。实验室检查: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计数3.02×1012/L,血红蛋白59g/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16.20pg,平均红细胞比容63.20fl,白细胞计数3.87×109/L。 请思考: 1.判断该患者的贫血程度。 2.该患者最可能患有哪种贫血? 3.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
缺铁性贫血 谭云鹏
• ⑴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异食癖(嗜食泥土、墙皮、煤渣); 呕吐、腹泻、舌炎、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萎缩性胃炎、吸收不良综合征。
• ⑵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多动、记忆力减退 、易激惹、智力发育迟滞、感觉异常。
• ⑶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贫血→HR↑、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 ⑵储存: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
• 机体需铁时,还原酶作用下铁蛋白中的Fe2+释放→氧化酶氧化成Fe3+→与转 铁蛋白结合转运到需铁组织。
• 达到骨髓造血组织时,在幼红细胞内的线粒体中,铁+原卟啉结合→血红素; +珠蛋白→血红蛋白。
一、铁代谢
• 5、铁的排泄
• 正常情况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
Fe2+→肠黏膜细胞→Fe3+→一部分与细胞内去铁蛋白(apoferritin)结合形 成铁蛋白(ferrin)保存于肠黏膜细胞;另一部分与血浆中转铁蛋白( transferrin,Tf)结合,随血液循环将铁运送到需铁和贮铁 组织,供给机体利用
一、铁代谢
⑵调控:肠黏膜细胞调节铁吸收,该调节受贮存铁和转铁蛋 白受体(TfR)调控。
• Hb30~60 g/L者输浓缩红细胞4~6ml/kg.次; • Hb>60g/L无需输血。
5、辅助治疗
• 低压痒、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维生素。
八、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高);
2、做好喂养指导,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辅食, 膳食合理搭配,婴幼儿以鲜牛奶喂养时必须加热处理减少 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出血;
缺铁性贫血
五、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体积均较小,胞浆少,边缘不规则,染色偏蓝 ,显示胞浆成熟度落后于胞核; 粒系和巨核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药护理
• 1)常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避免 空腹服用,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少不良反应。 • (2)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谷类、牛奶、茶、咖 啡、抗酸药等影响铁的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 (3)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 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用温开水漱口。 • (4)口服铁剂期间,告知患者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 因铁剂与肠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以免引 起患者紧张。 • (5)铁剂治疗一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可作为治疗 有效的指标;血红蛋白约治疗俩周左右开始升高,8—10 周恢复,此时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足体贮存 铁。
健康教育
• 在易患人群中开展防治缺铁贫血的卫生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说明治疗本病的重 要意义,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护理措施
• 一般护理
• 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纠正偏食),进食含 铁丰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是预 防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如摄取肉类、豆类、 蛋类、海带、海蜇、紫菜、黑木耳、银耳等含铁 量较多的食物,适当搭配富含维生素C蔬菜和水 果,有助于增加铁的吸收。口腔炎或舌炎影响食欲 者,应避免进食过热或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治疗要点
• 1.病因治疗:病因确诊后积极治疗是纠正贫血预 防复发的关键。 • 2.补铁的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常用琥珀酸亚铁 0.1g、每日3 次。其他可选用硫酸亚铁、葡聚糖 铁等。若口服不能耐受或吸收障碍可用铁剂肌内 注射。蔗糖铁静脉点滴等。
护理诊断及问题
• 1.活动无耐力 缺铁性贫血
引起的全身组织缺血、缺 氧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量。铁的摄入不足、吸收 不良等有关. • 3.潜在并发症 铁剂治疗的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一般护理 • 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 纠正偏食),进食含铁丰富、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的食物是预防和辅助治疗的 重要措施,如摄取肉类、豆 类、蛋类、海带、海蜇、紫 菜、黑木耳、银耳等含铁量 较多的食物,适当搭配富含 维生素C蔬菜和水果,有助于 增加铁的吸收。口腔炎或舌 炎影响食欲者,应避免进食 过热或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缺铁性贫血教学查房的流程
• • • • •
1.病史汇报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3.怎样诊断 4.治疗(互动) 5.对患者提出现存的护理问题 (提问) • 6.对现存护理问题给予的护理 措施 • 7.健康指导(主要为饮食指导)
病因
• 1.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需铁量大),青少 年(偏食、易缺铁),实物中缺铁等。 • 2.吸收障碍:萎缩性胃炎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胃酸分泌物不足、慢性肠炎等都可影响铁的吸收。 • 3.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常见的 原因,尤其以消化道慢性失血和女性月经过多更 为多见。见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肺结核咯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