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与降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大气运动状况分析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审题专练】
1.获取材料信息
①从题干信息和示意图中获取该地位置、地形、时间(8时)三个信息。
②由“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可知移动方向和速度。
2.设问信息
正午前后即12时前后,与材料中提到8时差4个小时。
3.图像信息
解析第(1)题,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高空2 500 m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等温线比较平直且分布均匀,故丙地大气最稳定,选D。第(2)题,正午前后,气流向东移动了约80 km,此时,甲、乙两地之间垂直温差最大,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故选B;图中甲地受冷空气东移影响气温应下降,故A错;正午前后甲、乙之间气流上升,受此影响,丙地可能刮东南风,甲地可能是西北风,故C、D错误。
答案(1)D(2)B
命题角度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2013·课标Ⅱ,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解析第(1)题,风力大有利于雾的消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第(2)题,S市(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1)C(2)D
[命题探源]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三个关键点
【易错警示】
(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基于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符合上面的规律,但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面规律,如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以区域图或环流模式图、气候类型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3.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2)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3)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技巧点拨】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少雨
①气流上升气流下沉
②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③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
④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
⑤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
⑥迎岸风离岸风
⑦暖流沿岸寒流沿岸
⑧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
(2)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分析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以气候资料图表、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对点演练]
题组二城市热岛效应
2.(2015·四川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因此排除A、B、C选项。故选D。第(2)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A。
答案(1)D(2)A
题组三降水形成原因分析
(2015·安徽文综,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