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全册 附答案 共81页)

合集下载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三单元 第16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三单元  第16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错选的原因在于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质认识不清,误认为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已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正确的理解应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依然会存在。

答案:B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如图所反映的趋势你认为应该是()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国有化趋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D.出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趋势,产生“新中间阶层”解析: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呈现出股票分散化,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答案:C3.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哪些变化()①经营者革命②人民资本主义③福利制度的建立④实现企业国有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解析:惠普公司不是单个家族所拥有,是资本社会化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公司不是由惠普家族经营,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是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即“经营者革命”。

由此可见,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国有化”问题,③④不正确。

答案:C4.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 上述成语侧重的是土地及其布局,井田制是土地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吻合,所以选A项。

[答案] A2.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相地而衰征”[解析]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B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答案] B3.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 “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其重要影响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故A项正确;“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针对井田荒芜,私有土地大量出现而制定的政策,故C项错误;按亩纳税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 项错误。

[答案] A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

[答案] A5.《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井田制瓦解 B.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C.分封制破坏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 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0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0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这种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解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涌入,逐渐取代土布。

这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表明自然经济瓦解的直接证据。

C中文字表明顺德因为外资入侵,洋布取代土布完全占领了该地市场,手工业大量破产,正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直接证据。

答案:C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丰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最终完全抵御了外来经济的侵略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解析:题目涉及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仅学科技,不学制度,导致失败。

答案:D4.右图所示为“平远号”铁甲舰,由福州船政局独立制造,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震惊敌军。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洋务运动()A.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B.使中国成为海军强国C.有力地维护了清朝的统治D.使中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文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宁阳四中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必修二模块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至 8 页。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1 至4 页,第Ⅱ卷 5第Ⅰ卷(选择题,共45 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够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

每题 1.5 分,共计 4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1.祈盼“五谷丰产”、“六畜兴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美梦想,这反响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牲口养殖的传统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满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D.以种植业为主,牲口饲养业为辅2.史册记录:“水激轮转,众筒兜水,序次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以下生产工具中,吻合史册记录的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3.为了的确减少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远实行的农业税。

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D.隋唐时期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川风光友善交融的千古奇景, 2000 多年来素来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B.白渠C.大运河D.赵州桥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良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6.《东京梦华录》中记录“街市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精晓不断”,从中得出的信息最的确的是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察C.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一致规准时间限制D.江南经济的繁荣7.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B.唐朝C.宋朝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D.清朝8.以下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稀罕而稍微B.发展特别缓慢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高中历史 综合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综合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必修2综合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

这反映出清朝( B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传承。

“天子亲耕”不只是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而是体现出整体的沿袭,排除A;各代皇帝都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传承,B正确;C、D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

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某某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C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

3.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X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D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含解析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中山装、旗袍B.面包房、咖啡屋C.西式别墅D.火车、汽车[解析]中山装、旗袍都是将西方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面包房、咖啡屋都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故B 项错误;西式别墅也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故C项错误;火车、汽车也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故D项错误。

[答案] A2.“番菜挣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和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B.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解析]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和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并非完全的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国饮食出现中西合璧特征,故D 项错误。

[答案] C3.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西方文明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解析]根据材料中是1912年的剪发、禁止缠足等,说明我国辛亥革命时期注重对社会习俗的变革,故选A。

[答案] A4.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无法反映日常服饰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婚姻礼俗的变迁,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表述以点代面,同时B项“已取代”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项正确;图片不能反映婚姻自主的观念,甲图与乙图也无法反映“流行”的“普遍”程度,故D项错误。

名师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2 含解析

名师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2 含解析

阶段性测试题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 A 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解析:根据题目的“《新发现》(NOV A 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南、北美洲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2.(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解析:由材料“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而这一时期推翻了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发展停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西班牙、葡萄牙移植了它们的生产方式,故选D项;A、C两项属于殖民者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统治的共同点,不能揭示出拉丁美洲落后的原因,故排除;材料所述史实跟建立殖民统治的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答案:D3.(2018·天津卷)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解析: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科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对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D项正确;1830年的英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要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业余科研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不能表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C项错误。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一单元 第2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一单元  第2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解析: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

答案:A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解析:公田的产品全部属于奴隶主,而并非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答案:B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断变化,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公有制B.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C.战国的商鞅变法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形式,自唐代开始实行解析:井田制的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属周王所有,故A项错误;宋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的能力。

材料强调“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为国守财”,一旦有“盗贼窃发,边境扰动”,那些“兼并之财……皆我之物”。

可见国家不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

答案:C5.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选D。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六)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①玉米②番薯③水稻④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明清时期,我国从美洲等地引进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而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局面,所以原产地是中国的是水稻和粟,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古代中国缺少白银,明朝以前基本都用铜钱。

但是到了18世纪以后,西南少数族群女性服饰和首饰大量使用白银,成为一种风俗,苗族女儿出嫁时所戴白银动辄几十斤。

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是因为()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西南地区得到重点开发C.清朝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解析]清朝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西方从美洲获得的白银转而大量流入中国,才出现白银大量使用的现象,故A项正确;西南地区的开发不能解决“古代中国缺少白银”的现状,故B项错误;清朝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解决“古代中国缺少白银”的现状,故C项错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只是条件之一,关键是白银的大量流入,故D项错误。

[答案] A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有()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②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学生易漏选④,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标志是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

[答案] A4.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④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材料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属自然经济,占24%和36%,依旧占主导地位,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工场主占30%,属明代私营手工业,存在雇佣关系,故②正确;根据材料佃农占36%,比重最大,可知土地兼并严重,故③正确;根据材料工场主占30%,结合所学,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在很多领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卷(25份)岳麓版18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卷(25份)岳麓版18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1912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解析:选B从“1912〞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在服饰上的反映,故B项正确。

2.近代中国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趋势。

以下列图中不能表达这一趋势的是()解析:选B此题属于否认式选择题,考查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A 项是中西合璧的产物;C项反映的是报刊业的兴起;D项反映的是电影的开展。

B项是清朝传统官服,不能表达“西风东渐〞的趋势。

3.“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肮脏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公布剪辫易服法令B.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D.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解析:选C“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说明风俗的变革具有政治色彩,故C项正确。

4.1919末?大公报?报道了一那么故事:李欣淑幼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对抗出走,到北京工。

她:“我于今决尊重我个人的人格,极的和境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

〞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道主的是()A.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B.青生思想前开放C.社会步促女性解放D.婚姻自主成社会尚解20世析:C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包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是初中国女性解放的影。

与当社会反制制,追求民主、自由和步的代主相关,也女性解放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故C正确。

5.?上海竹枝?有的法:“界开通到女流,金眼自由,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最可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时跟踪训练(十三)一、选择题1.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 A.火车B.电车C.电报D.[解析]重“万钧”,但“动如绕指柔”的应是火车。

[答案] A2.下图是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顽固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出现图中所示骡马拖载车辆的运煤情景,变成了“马车铁道”,这条铁路应该是()A.吴淞铁路B.京张铁路C.唐胥铁路D.粤汉铁路[解析]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与“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不符,故A项错误;京张铁路是1905年詹天佑主持的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唐胥铁路是当时开平煤矿为煤运而修建的,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故C项正确;粤汉铁路是1900年动工的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的铁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3.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A.黄包车B.自行车C.汽车D.电车[解析]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A项错误;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B项正确;汽车是四个轮子,故C项错误;电车靠的是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 项错误。

[答案] B4.1879年盛宣怀指出: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

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 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解析]根据题目中“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盛宣怀兴办电报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故B、C、D项错误。

[答案] A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C.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解析]仅从交通工具不能说明城市的繁荣,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混杂不等于交通秩序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上海马路上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10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10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十)一、选择题1.“近日洋布火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生,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棉纺织技术的下降 B.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C.洋货的涌入 D.人民生活的贫困化[解析] 近代棉纺织技术并没有下降,故A项错误;洋布仍然盛行说明并非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因其经过工业革命,所以物美价廉,对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构成冲击,故C项正确;人民生活的贫困化虽然会造成土布市场锐减,但是也会造成洋布市场锐减,然而材料并没有显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2.1840年,长江三角洲的村镇中有诗云:蚕事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某某)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材料反映了(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中心地位[解析] 根据题目中“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可以得知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近代工业的产生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非完全解体,故C项错误;中国被迫开放,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处于工业化阶段的英国处于中心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3.有材料这样记载近代中国的某某:开埠后的近代某某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

从材料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①某某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②某某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③有人称开埠后的某某为“十里洋场”④近代某某是远东的重要港口、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金融中心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 材料未提及某某何时开放,故①错误;根据材料“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故②正确;根据材料“被称为‘十里洋场’”,故③正确;材料未提及近代某某是远东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卷(25份)岳麓版15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卷(25份)岳麓版15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苏联的经济改革一、32分)选择题(每题4分,共1.1952~1964,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倍。

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解析:选A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

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根底上进行农业改革。

以下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开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选C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开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开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项错误,符合题意。

3.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认,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开展解析:选B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高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只是在原有体制根底上的局部改革,故C项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1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1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

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解析:清政府早在1912年就被推翻了。

1916年,统治中国的应该是北洋军阀政府。

答案:A2.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初志”应是()A.推翻满清政府B.支持革命事业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D.实业救国解析: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负载了太多的历史责任,面对内忧外患,民族资本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把创办实业和救国救民联系在一起,可惜生不逢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们徒有鸿志,却总是壮志难酬。

答案:D3.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D.外资企业资本雄厚解析:通过表格中商办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可以看出,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外资企业资本雄厚;比较商办企业发展的两个时期可以看出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而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

答案:C4.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不强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一单元 第3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一单元  第3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呈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向北向南延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其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答案:B2.据记载: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大米,但近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获取利润。

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宋代D.明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南方普遍种小麦,并出现吃面食的现象,说明此时已有大量北民南迁,而北民南迁出现过三次高潮,各选项中最早的是唐朝。

答案:B3.阅读下列有关汉朝时期人口分布表格,从表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B.唐朝时,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C.西汉和唐朝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一直最多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从图表中可以获取A、B、C三项信息。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中期以后,故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答案:D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解析:中唐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出现了扬州等繁华的大都市。

答案:C5.《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第1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第1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yù,卖)"意思是土地不能买卖,这是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之前的情况,而土地私有制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

故选A项。

答案:A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材料表明商鞅变法破除了井田的“阡陌封疆”,允许土地的私有和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故选A项。

答案:A3.(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材料中“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说明当时小农经济破产现象严重,表明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B项正确;西汉文景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粮价低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C项错误;富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并不能操纵税收,D项错误。

答案:B4.(2019·安徽屯溪一中高一期中)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B.小农经济开始衰败瓦解C.政府实际控制土地能力削弱D.农村土地租佃关系盛行解析:“听卖永业田”“收百顷”“广占土地"“吞并”说明当时土地买卖现象较为常见,说明政府对于土地控制能力弱,C正确;材料只有一处涉及法律保护,A错误;B是鸦片战争之后;租佃关系盛行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名师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1 含解析

名师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1 含解析

阶段性测试题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俞森的《荒政从书》卷五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中国古代()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C.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从材料中的“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可知,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少量投入市场,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答案:B2.(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解析:三则材料反映的都是南方的粮食要运到北方都城,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导致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央集权的信息,只是反映南粮北运,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之际,B项错误;隋唐时期政治中心还在北方,D项错误。

答案:C3.(2018·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模)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从事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和小雇佣劳动,这些可以相互补充,增强小农经济的韧性,故B项正确;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小农经济不会对地主所有制构成冲击,故A项错误;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会使小农经济更加稳定,使农民离不开土地,故C项错误;农民兼做小商业和雇佣劳动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9·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全册)课时跟踪检测(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解析:选B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B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属于灌溉工具;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

2.右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

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解析:选D材料信息表现的全是与牛有关的表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3.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ɡū)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该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选B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

5.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郑国主持开凿B.主要起军事作用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修建该渠的主持者是“(秦国)蜀守(李)冰”,“可行舟”“溉浸”反映了它的功能主要是交通和灌溉,由此推知该工程是修建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促进了周边平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其成为“天府之国”作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

6.《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解析:选A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使人免受饥寒,说明了其重要性,故选A项。

7.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解析:选B A项旨在说明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项说明苗出得好、长势好是丰收的前提;D项强调了种植时间的重要性。

B项中“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特点,故答案为B项。

8.《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析:选D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

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

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

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6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6分)(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6分)解析:第(1)问,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进步中总结,影响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方面来回答。

第(2)问,据材料中省略号分层,依时间发展顺序概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范围的变化,进而总结其特点。

第(3)问,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农业特点上去分析原因。

答案:(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3)原因: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且可以买卖,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项。

2.据史料记载,魏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

这最有可能是由于()A.实行初税亩B.颁行了均田令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D.政府允许农民购买份地解析:选B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B“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反映了袁采的土地私有观念,从本质上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B项。

4.(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

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入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解析:选D由材料中“开垦荒闲土地”“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以看出荒地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解析:选A“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 项正确。

6.《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土地买卖成为合法现象,地主阶级利用政治和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充当佃户或雇工,故C项正确。

7.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解析:选C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8.1786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

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

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

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

”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买卖频繁B.租佃关系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D.庄园经济盛行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能否达到其目的。

(6分)解析:第(1)问,从图中“公田”“私田”等信息可进行判断。

第(2)问,注意图片左上角的文字信息“废井田,开阡陌”,体现了井田制的废除,其影响应主要强调生产关系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同时也造成土地兼并问题。

第(3)问,从材料中“受田”等信息再加上材料出处可判断其土地制度;是否能达到目的还要从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上寻找。

答案:(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

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时期继续实行。

均田制是为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