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024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024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资源•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目录•评价方式与标准•课后作业与辅导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不同形式的信息。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如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办公软件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资源教材分析与选择教材内容教材版本分析教材内容,明确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为教学设计提供基础。

教材特点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教学软件030201辅助教学资源推荐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示例日常生活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学习领域展示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等,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工作领域介绍信息技术在工作领域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远程协作等,拓展学生的职业视野。

跨学科知识融合点在信息技术中应用数学概念和算法,如数据加密、图像处理等。

理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的关系,如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网络通信的物理层等。

探索信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化学信息学等。

了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如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等。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学生起点能力评估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01分析学生技能水平02识别学生学习需求031 2 3针对不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关注特殊需求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学习风格及需求差异考虑采用分类指导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问题,采用个别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等不同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修改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

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②、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教学难点:①、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1)、教师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①、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通常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思。

);(信息的普遍性,传递性,可加工性,可存储性,价值性,可共享性,时效性)②、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或者步骤?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存储、分析、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其主要支柱是通读(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

③、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简单了解)*学生自学书本2至9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信息(C )A.一张光盘B.电视C.报纸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D.报纸2、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是(D )。

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B.不要把U 盘和有病毒的U 盘放在一起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D.给计算机安装上防病毒的软件7、小明很喜欢下棋。

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就结束了。

要是能早些看到这消息,那该多好呵!这里主要反映的信息特征是:(C)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增值性8、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

这都说明信息具有(C )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信息技术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信息技术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第一课,是始学教育。

因为自己是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以致于前两次七年级新生的第一节课没把握好,导致个别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

所以七年级的第一堂课,我深有体会,如果第一节课没把学生“震”住,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困难重重。

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讲明,课堂和生活中老师和学生关系的不同,重点强调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然后让学生自述并大声朗读网络教室注意事项,让这些禁条牢记在学生脑海里。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以学生自学课文的形式、学生回答提问的形式为主,不乏单调。

在学生进行桌面背景操作的时候,有发现个别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图片是,虽然能够更换背景,但是却很模糊。

这一点,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所以只好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个别给予解决和帮助。

其实我现在觉得,还是在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广播教学,呈现学生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

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知道问题所在,也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有个学生利用桌面主题软件,更改和设置了桌面背景,当时他呈现给我看的时候,我还蛮惊喜的,但是我的惊喜却忘了给学生鼓励,我只是随口跟这个学生说了一句“很好”。

其实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把他的作业在班级里展现,并给予表扬,然后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桌面背景图片可以上百度搜索,其实整个桌面主题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更改。

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计算机软件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计算机软件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3.能够简述 出利用计算 机程序解决 问题的一般 过程。
4.练习任

13小组合作,学 习并总结范例中 程序处理实际问 题的过程。
14选择一个练习 主题,按照范例 完成练习任务。
15.进行组间交
12.给出明确的练习 任务与范例展示评 价标准。
13.组织小组进行汇 报,交流。
14.引导学生能够 利用程序的思维解 决学习生活中的实
17学会用程序的 概念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15引导学生主动对 本节课的内容进行 回顾、总结。
16强调计算机程序 可以用来解决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利用 技术为生活服务的 意识。
引导学生主 动回顾、总 结本节知识 内容,培养 学生的计算 思维。
课后反思
4.提供明确的探究 任务一的要求与素 材。
5.提供任务二中竞 赛评分器的小程序。
6.强调探究任务的 内容及时间。
7引导学生自主分 析问题,从解决问题 中归纳总结出探究 任务的结论。
8.巡视,答疑,辅导。
明晰任务内 容、作为启 发式探究任 务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 思考程序的 相关知识。
8.结合体验过程, 自主探究程序、 数据、软件间的 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程序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软件的关系。(重点)
2.通过探究任务,分析、归纳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会运用程 序设计的步骤去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3.结合具体实例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通过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 问题的过程,培养利用技术为生活学习服务的意识。(难点)
评价任务
结合本节课的练习任务,从任务成果、小组氛围两个维度进行 小组的教师评价及互评。
11.以竞赛评分器为 例,引导学生逐步归 纳演绎出计算机程 序解决问题的一般 过程。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单元探寻互联网新世界第1课互联网发展靠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单元探寻互联网新世界第1课互联网发展靠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单元探寻互联网新世界第1课互联网发展靠创新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接触和使用互联网,但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创新驱动因素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和理解复杂的科技发展现象方面还需要引导。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和创新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互联网创新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创新对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影响,提高对信息价值的敏感度。

2.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互联网发展中的创新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4.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合法使用互联网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创新成果。

•认识创新在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分析互联网创新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互联网发展案例资料、课堂活动道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收集自己熟悉的互联网创新案例。

六、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互联网发展的视频短片,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认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的重要性。

2. 新课讲授(20 分钟)。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BR>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BR>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BR>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BR>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BR>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BR>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R>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BR>重点:信息的特征;<BR>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BR>二、说目标:<BR>1、一个指导思想:<BR>“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初中信息技术_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Excel中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需求正确和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会对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情感与价值观:亲身体验到用Excel函数功能解决问题的优势,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认识到自己身边空气质量的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作用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引出课题观看视频,引出课题:环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如健康、出行,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去年我们因为雾霾两次停课。

现在我们通过函数处理数据来直观的了解一下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情况。

板书(用函数处理数据)什么是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是EXCEL内部已经定义的公式,对指定的单元格区域进行计算。

函数组成:函数名(函数参数)函数名指出要完成的运算,参数是传递函数使用的数值和单元格或区域地址。

二、自主学习,学以致用(一)观看学习视频,掌握学习方法,完成任务一:请打开本题工作目录中的Excel文件“气温与环境.xls”,完成下列操作。

1、在“天气变化”工作表中,在E10单元格内用Min( )函数计算“空气湿度”的最小值。

2、在“天气变化”工作表中,在B10单元格内用MAX( )函数计算“最高温度”的最大值。

3、在“城市排名”工作表中,在E15单元格内用SUM( )函数计算出所有城市的“达标区县”的总个数。

4、在“城市排名”工作表中,在B15单元格内用AVERAGE( )函数计算各城市“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要求:各小组根据学案与学习视频,学会使用MIN、MAX、SUM、AVERAGE四个常用函数。

学生演示做法。

任务二:观看学习视频,掌握学习方法,在“气温与环境.xls”工作表中,完成下列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_走进信息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走进信息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走进信息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能说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③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④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看视频,体验未来信息高速发展后的美好生活。

②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的含义,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③通过游戏,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④通过微视频,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⑤通过实时问答、互动反馈、任务反馈等反馈练习,突破难点、巩固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②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化,学会辩证地看待这些变化。

③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这几个过程;2.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实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安排:一、未来精彩生活畅想二、多彩信息知识探究三、信息特征互动体验四、数字信息应用前沿[设计意图:了解今天课程活动的安排,讲点注意要点,并学会《信息的学习反馈》的使用。

创设一节快乐学习的理论课,让所有的知识点串在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未来精彩生活体验观看短片《未来精彩生活》,提问与回答互动,导出信息的概念[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曾幻想过这样的生活。

而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将会成为现实。

请问刚观看《未来精彩生活》是__。

2024年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2024年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教案: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电脑。

2.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给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如互联网、方式、电脑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五、信息处理方法(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信息和信息技术。

2.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信息处理方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

2.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1)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3.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确定依据:根据初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4.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

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
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
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
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 学生学习能
己的见解。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个体对新环 力分析
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
(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
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 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 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 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 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 提,强调一下) 网络及多媒体化: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网络 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 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 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 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 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 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
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
始试图摆脱父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择与设计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 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 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 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 《信息技术》这门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 2. 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难点: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教学思路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获取方式、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直观导入观看图片,对其进行描述,说一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学生:(举例)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那同学们举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你们眼中什么才是信息呢?学生:……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指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而文字、图像、声音、数字、影像等表现形式则称为信息的载体。

同学们之前说了很多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但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他科学家的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看一下。

其实信息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语言(广播),文字(报纸)、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信息。

二、互动体验,学习新知知道了信息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之后,我们来通过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那同学们是怎样来把这三种液体分辨出来的呢?学生:(闻,看,尝)老师:同学们通过这三种方式很快就可以将这三种不同的液体分辨出来了,可见,不同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老师:那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再比如我们平时用的摄像机、照相机,它延伸的我们的视觉;看的电影、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听觉……;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老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老师:那我们就不用再去拿个温度计测了那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又该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学生:(天气预报。

)老师:对,那直接去室外感受还有用吗?所以呢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老师:从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的演变,也出现了相应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其主要支柱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即“3C”技术。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技术已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行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老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我来给大家稍微补充一下。

还有军事应用、科学计算、金融业、交通管理、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教学管理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但是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犯罪、网络误用等。

总之,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防微杜渐,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在座的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行为的培养和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的培养。

三、课堂总结,反思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做一个小测试(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C)A.电视中显示的图像B.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C.广播中播报的明天天气情况D.最新一期《读者参考》杂志•(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编制并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犯罪行为• B、在虚拟社区发表文章没有任何限制的•C、在自编的商业软件中加入防盗版病毒是国家允许的•D、利用黑客软件对民间网站进行攻击是犯法的学生总结这节课所收获的操作知识。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内容,点评学生表现。

作业布置: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网络语言悄然兴起,并不断变化,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同学们课后都去讨论下,我们下节课进行讨论。

这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初中信息技术第1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及一定的操作基础。

(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等有了初步了解,只是未能形成系统的概念和更深地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前提。

(二)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过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接受困难,因此需要采用较为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效果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部分,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习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多,过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接受有点困难且枯燥。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和对学生特点的分析,必须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浅入深,从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信心。

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必须以学为基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氛围富有生机与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参与。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展示一些酷炫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初中信息技术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等有总体了解,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养成合法使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本单元内容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有所介绍,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初中阶段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有进一步的更深理解,能够合理使用计算机,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因此,教学的重点可以立足于对旧有知识的突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应用能力,也可穿插介绍一些操作技巧,使学生在原有技能上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涉及初中信息技术第1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有所介绍,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初中阶段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有进一步的更深理解,能够合理使用计算机,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适当的时机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不经意的谈话与引导中得出问题的答案。

根据学习到的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扩散,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立足于对旧有知识的突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应用能力,也穿插介绍一些操作技巧,使学生在原有技能上有所提高,力争在学期的新开始就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重难点都掌握得比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形式还是不够丰富,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有点分散。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反思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有进一步地更深理解,能够合理使用计算机,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材中理论部分,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体会信息技术对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