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采用了多种手法,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是化腐朽为神奇。
拙政园原是一块几乎废弃的湖泊和农田,有很多房屋和建筑物。
但在设计园林时,设计师采取了巧妙的手法,通过合理布局和景观塑造,将原本平淡无奇的自然环境转化为一片精致而优雅的园林。
设计师在园中设置了许多小桥流水、假山、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通过精心的安排和布局,使原本平凡的自然环境变得神奇而美丽。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是求异求新。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不断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新思路,通过引入新颖的景观元素和建筑形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灵感。
在园中设立了蝶舞亭、萸花堂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既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还包括借景和隐逸。
设计师通过创造性地利用自然环境和周边的景观资源,将园林景观与外部环境相融合,形成一种开放而宽广的视野。
设计师还巧妙地设计了很多隐逸的景观,为游客提供了非常好的观赏体验。
在园林中设置了“蓬莱仙岛”、“槐花洲”等景点,这些景点既能与外部环境相呼应,又能给游客以一种跳出尘世的感觉。
还有一个重要的意境构成手法是以类聚类。
在拙政园中,设计师巧妙地将不同的建筑、景观和景点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风格,但又相互呼应和衔接,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完美的意境。
在园中设置了“翦翠轩”、“有岸堂”、“绿杨馆”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建筑形式、景观元素和园林风格,但又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园林的整体意境。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主要包括化腐朽为神奇、求异求新、借景和隐逸、以类聚类等。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的意境既充满了变化和惊喜,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拙政园能够成为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被称为“江南园林之冠”的原因。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其意境的构成采用了多种手法,可以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构造以及意境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拙政园的空间布局展现了圆形居中、四周方正的特点。
整个园林面积约为1.33公顷,被水池一分为二,园中心围绕着一个池塘,使整个园林呈现出环绕水的布局。
园内采用了对称布局,叠山分岳、螺旋廊榭等元素都体现了对称性的设计手法,使整个空间显得和谐、有序。
拙政园的建筑设计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风格特点。
园内建筑群以亭、廊、井、楼为基本形式,且大量运用了园林建筑中的“虚实相生”原则,即利用虚实的对比,营造虚空幽远的意境。
建筑物之间通过曲径通幽的景观连接起来,让游客在园内穿梭时不断感受到不同的景观韵味,增强了游园的趣味性。
拙政园的景观构造采用了水、山、草木等自然元素的配置。
园中有一池深深,水面辽阔。
水在园内的景观构建中起到了连接不同景点的作用,与各种建筑、草木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除了水景,园内还有植被葱茏的山石、花木繁茂的花坛,让人置身于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
拙政园的意境体验主要体现在游客在园内的参观过程中。
整个园林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可以体验到宽阔与狭窄、颠簸与平稳的变化,创造出游人在园中游走的快乐感。
在园内可以欣赏到精致的园林艺术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让人们沉浸享受着园林所带来的艺术和审美的愉悦。
拙政园通过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构造以及意境体验等多种手法构成了其独特的意境。
整个园林在细致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下,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又体现了人文的内涵,使人们在这个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闻名,下面我将对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景观布局的合理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是主体花园,北部是次要花园。
主体花园采用了"人、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其中人是指建筑物、人工岛、廊下等,山是指人工山,水是指人工湖。
这种布局将人建造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其次,拙政园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
拙政园采用了错落布局的花坛、石塔、石桥等元素,通过透视手法营造了景深感。
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石塔和石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使得整个园林展示出层次感和景深感,给人以远近有序的视觉效果。
再次,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对称和平衡。
拙政园的建筑、花坛、峭岸等景观元素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
例如,园林的主体建筑苕溪渔舟和石舫建筑对称,花坛、石桥的布局也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理念。
最后,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拙政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月色等。
这些景观元素形式多样,布局巧妙。
园林中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不同景观元素的变化和组合,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变化多样,使人在游览中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惊喜感。
综上所述,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布局合理,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注重景观的对称与平衡以及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与赞赏。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采用的构景手法有:亭台楼阁轩榭、以水构景、花木配置、假山池沼。
1、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
2、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
3、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
4、法在借景:城市园林要素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办法就在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寻觅借景。
5、奇在隔景:园林要借景,也要隔景。
特别是市园。
经常出现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造景手法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拙政园造景手法的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自然景观的还原。
拙政园以自然为基调,力求还原大自然的景致。
园林中的建筑、人工湖、花木草坪以及石桥等景观元素都是基于自然景观的模仿或再创造。
例如,西山为基,借石小造,大量利用山体和河流来塑造景观,使之更加具有自然美感。
其次,拙政园注重对称与对比的运用。
苏州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中,对称、对比等手法被广泛使用。
拙政园中的各个景点之间都采用了对称布局,左右呼应,使整个园林显得和谐而有序。
例如,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物-宜芸窗和邻厅之间就是严格的对称布局,体现了极致的规整美。
再次,拙政园重视水的运用。
在园林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拙政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构建了人工湖、小池塘和迂回曲折的水道等。
水面不仅反射建筑景观,增添美感,同时也是让游人心旷神怡的重要元素。
例如,在园林的最高点有一个大石窟,将水引入其中,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水景,给人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
此外,拙政园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
拙政园的建筑以苏式建筑为主,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
建筑和园林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例如,园内的主要建筑物-宜芸窗、邻厅、各个亭台楼阁都选址得当,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最后,拙政园注重细节处理。
在拙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精细的细节处理。
例如,拙政园中的石桥、墙壁、门窗等都有精雕细琢的装饰,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精致。
同时,在园内的植物布置和景点设置上也注重细节,将园林打造得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还原自然、重视水的运用、注重对称与对比、建筑与园林的融合以及注重细节处理等手法都表现出了拙政园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拙政园的造景手法对后来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拙政园造景手法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拙政园造景手法赏析
拙政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是一处古典园林景观,早在宋代就有留下痕迹,至18 和19 世纪,则由当时的国务卿黄宗羲及其儿子黄澍定型。
拙政园以古式礼仪
制度为规划核心,定位与重阳宫类似,形成以大观台、迎客亭、唐园、凉亭、景道以及连
接西湖的湖景长廊为主的中央苑的景观布局,并以“怀柔、婉秋、凝荆、雅思”为灵感而
形成柔性礼仪,为来宾定义准绳。
拙政园勾勒出古典分类园林的典范,不仅在景观上表现出古典园林格局,而且旨在通
过整个园林空间表现宗族士族礼仪制度,其礼仪融合宋、明、清三代古代园林和中国传统
习俗,形成一种独特的柔性礼仪格局,表现出中式园林宏大面积的雅气韵味,被称为“中
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
拙政园不仅把植物的配置视为园林的重要一环,而且重视景色、灯影、水景织锦的造
景手法,突出了园林的整体风貌。
拙政园重新使用了当时礼仪制度下的“景观连接字”,以创作出一系列视觉景观串联,在不同景观之间创造出一条条景观路线,让使用者在体验路线的过程中,走访到一系列景点,以此展示出拙政园古典园林风貌的完整性。
此外,拙政园还利用传统的园林工艺手法,调和出神称的空间,融入了拱街、荷台、
斗拱、拱井等格局,让游玩者在散步中,体会到一系列空间拥抱,加上古朴中和之美,营
造出顺畅舒适的庭院空间,表现出中国园林建筑尤其是水乡风貌的精神象征。
总之,拙政园以古典园林景观手法,循礼仪制度,融植物、灯影、水景、建筑,一气
呵成,在灵动中流露出静谧空灵的非凡魅力。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第二,景观元素的运用。
苏州拙政园以其丰富的景观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
在建筑方面,园内有小桥流水、廊榭亭台、假山水池、石栏花台、亭阁楼榭等,这些建筑元素以其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增强了园内的意境。
同时,园内还种植了大量的名花名木,如世界上最大的荷花“双柳盆景”,古树名木“白莲洲的红杉”,这些花木不仅丰富了景观元素,也为游客提供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第三,意境的表达。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就是以意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进行意境的表达。
园内的建筑、景观、石刻等艺术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精神层面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砚台山,它的名字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莫学诗文作砚台”的警世诗,表达了儿女情长、家国情怀等人生哲学。
第四,情感的引导。
苏州拙政园通过构成手法巧妙地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在园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园内的小径石凳、曲池、隐窗等元素既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具有自然、朴实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回忆,引发内心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引导,使游客能够在园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满足。
综上所述,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景观元素运用、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欣赏体验,同时也能够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苏州拙政园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上,有以下几种手法可以进行分析和解读。
苏州拙政园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手法。
整个园林被细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景观和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
这样的布局使游客在游览中逐渐发现不同景观之间的关联,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苏州拙政园通过水景的运用来构成意境。
园林中有多个水池和小湖,水面呈现出静谧的状态。
这些水景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还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水还可以与建筑、花草植物等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画面,使人产生出遐想和幻想的感觉。
苏州拙政园在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注重了对称和对比的手法。
整个园林的布局对称美观,左右对称的建筑和景观相互呼应,形成平衡和谐的效果。
东园中有个“九曲”亭,而在西园也能看到“九曲”亭的存在。
这种对称和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美感,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苏州拙政园还运用了丰富的花草植物来构成意境。
整个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不同季节里,园林的花草植物也在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这些花草植物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和气味等方面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的美好。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主要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水景的运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以及丰富的花草植物来打造。
这些手法相互结合,使园林成为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空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
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
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
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
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致的意境而闻名。
它以其精巧的构造和意境的丰富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来解读其深远的艺术内涵。
拙政园以其“奇巧、精细、精巧、华丽”(董其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艺而著名。
在意境构成方面,拙政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一、意境整体性的规划:拙政园整体呈现出了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意境,将各个景点、建筑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在拙政园的入口处,就设置了朱雀桥,桥上有石狮、石球装饰,给人一种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的感觉。
尽管拙政园的面积很小,但通过规划和设计,将其裁剪成为一个富有情致的园林空间。
二、水景的运用:水景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山水的原理进行布局,将自然的山水意境引入园林之中。
园林中的一片池塘,就像一面明镜,折射出周围的景色,达到了山水的合一之境。
水面的倒影也给园林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增强了意境的深度和层次感。
三、假山的构造:园林中的假山被广泛应用于意境的表达中。
拙政园的假山通过自然山石的疏密、高低、曲折等形态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
假山的表面还采用了种种奇特的石纹,增强了意境的神秘感和夸张感。
假山不仅在形态上丰富了园林的意境,还在意义上寄托了主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四、园林建筑的布局: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也是其意境构成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中的建筑被布置在山水之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系。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的“全园有井天井有月”,就是建筑和天空、山水之间的一种连接。
这种布局不仅创造了一种自然、恬静的意境,还强调了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观念的延伸,更是一种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它通过园林景观的布局和建筑环境的营造,创造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的艺术境界。
它告诉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融入自然,如何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拙政园通过整体规划、水景运用、假山构造和建筑布局等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意境的艺术空间。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构成手法而著名。
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意境构成手法的角度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其独特之处。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在布局上突出了“小”的特点。
整个园林面积不大,但却十分精致。
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师通过错落有致的几何结构和精心布置的景观元素,打破了空间的局促感,使游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景致的变化和流动。
这种小而精的布局方式,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人文意境的追求。
苏州拙政园在植物的运用上也别具匠心。
园内树木参天,苍翠如翠屏,古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这些树木不仅起到了遮阳、隔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园林中扮演了装点景致、烘托氛围的角色。
在苏州拙政园中,植物不仅仅是景观的组成元素,更是一种精神抚慰的源泉,其浓绿的叶片和枝干的纹理都能够让人产生与自然亲近的感觉。
除了植物之外,苏州拙政园对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巧妙的。
园内的水池、小溪和湖泊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林中,形成了一种水乡的景致。
水清澈见底,倒影映照,使得园内的景致更加迷人。
水的流动不仅为园林增加了生机和活力,更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在视觉上更加通透、开阔。
有人说,水是园林的灵魂,苏州拙政园的设计无疑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苏州拙政园中的建筑也是其意境构成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的亭台楼阁、长廊曲径构成了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它们不仅是景观的点缀,更是整个园林的灵魂所在。
最为著名的是“藏书楼”,其建筑精美,内部装饰精致,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极致风范。
它不仅是存放书籍的场所,更是一处可以让人们沉思、思索的地方,给人以静怡之感。
在苏州拙政园中,建筑不是单纯的为了实用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与园林景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意境。
苏州拙政园还通过石头的运用来构建意境。
园内的石头分布得井然有序,有的犹如奇峰怪石,有的则好似山水画中的山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拙政园的造园手法
拙政园的造园手法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苏州市,是一座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拙政园采用了独特的造园手法,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画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下面将以四个方面来描述拙政园的造园手法。
首先,拙政园的造园手法独特地运用了水景。
拙政园占地面积较小,但其水面面积却占到了整个园林面积的1/3以上。
水景在拙政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人工开凿的小溪、塘泽、池水等,营造出了一片宛如绘画般的水墨世界。
水景以清泉晶莹、湖泊广袤、石壁嶙峋等形式展现,流动的水涓涓绵延,形成了拙政园独特的景观特色。
其次,拙政园的造园手法巧妙地利用了地势。
拙政园地势起伏不平,园内有小山、小岛等地形,巧妙地将景色分隔开来,形成了独立的景观区。
同时,拙政园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势,让整个园林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在拙政园的设计中,山、水、林、亭、廊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画卷。
再次,拙政园的造园手法讲究了空间布局。
拙政园按照"远离喧嚣,静谧宜人"的设计理念,将整个园区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园有亭台楼阁以及种满各种花草树木的庭院,营造出一种宜人闲适的氛围。
后园则更具隐私性,有亭台、假山、水榭等建筑景观,让人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通过这种前后区分的空间布局,拙政园创造了一个有序而丰富的园林空间。
最后,拙政园的造园手法注重了细节的处理。
拙政园以小巧精致的建筑、精细的装饰和精心挑选的材料,呈现出极高的审美水准。
园内的假山、石桥、廊亭等都非常精致,且形态多样,使人耳目一新。
同时,园内的花木栽种、花径铺设、摆设、花器以及石刻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精致与美感。
细腻的手工艺术与园林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拙政园成为一座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
总之,拙政园的造园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巧妙地运用水景、地势、空间布局和细节处理等手法,拙政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环境,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到魅力。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览。
在此,我们将针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首先,苏州拙政园以“胜景远瞩,胜境近玩”为设计理念,旨在让游客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享受尽可能多的景致。
这一理念在其构造和布局中得以体现,园内各处景点严谨有序地夹杂着树林、湖水和山石等元素,整个园林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以池塘和假山为主,后部则以植物和园路为主,巧妙地将园林空间利用到最大程度。
其次,苏州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意境构成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内的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如花轩、亭台、廊庑、长廊等特点突出,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和随风摇曳的檐角,使整体建筑充满了江南园林的诗意和雅致,让游客沉浸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愉悦。
此外,苏州拙政园中的山水元素也是意境构成的重要手法。
园内假山、湖泊、水流、桥梁等诸多景点,使整个园林构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精湛绝伦的布景功夫,以及奇峰异石状、山泉瀑布、石径幽径等手法,使游客仿佛置身于江南秀丽的自然景观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最后,苏州拙政园的文化内涵也是其意境构成的关键手法之一。
园内多处遗存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题戏乐、书画纪念等文化遗产,使园林的意境更为深邃和丰富。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和江南文化的底蕴,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综上所述,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的园林,其意境构成的关键手法是多方位的,既包括构造布局、建筑风格,又包括山水景观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更能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意境构成手法独特,充满了深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其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拙政园以山水为背景,运用岳阳楼式的造园手法。
整个园林以水为中心,构建出山明水秀、水秀山明的景观。
在园内布局了数个湖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北湖,它呈现出广阔的湖面、曲折的河道以及悠闲的船只,使人仿佛置身于湖泊之中。
园内还有多座小山,使整个园区更显得层次分明,增加了山水的韵味。
通过山水交融的手法,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意境。
拙政园以人文主义情怀为主题,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表达了园主的文人气质。
园中有许多诗意悠远的命名,如"李叔同堂"、"采菱船"等,这些命名既展现了园林主人的雅趣,又为整个园区增添了文学气息。
园内的石刻、古画等亦体现了文人艺术的精神内涵,给人以文化的启迪与情感的共鸣。
拙政园在布局上具有非常高的平衡感。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而有序,根据风水学的原理设计,力求实现阴阳调和。
园内的湖泊和山坡相互对应,既保持了景观上的平衡,又形成了一种对称美。
园内的建筑物也按照相应的规律布局,如主建筑物"听雨轩"与"感潮楼"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的景观画面。
整个园林呈现出既整齐有序,又自然舒适的布局。
拙政园通过适当的景物组合和造型手法,塑造了一种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以假山、廊榭、花木为代表的园林建筑是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此外还有假山、水池、亭台、走廊等景物,在拙政园中都有所体现。
这些景物的配置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苏州拙政园通过运用山水背景、人文主义情怀、平衡布局以及经典的江南园林元素,构建了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风格,又展现了园主的文人气质。
无论在景观还是在文化内涵上,拙政园都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优雅的中式园林意境。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杰作。
其意境构成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建筑布局、景观设置、植物选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的一些分析解读。
在建筑布局方面,苏州拙政园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手法。
整个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每部分都有独立的建筑群,但又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错落有致的布局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探索的乐趣。
在景观设置方面,苏州拙政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园中有多个水池和假山,环绕着池塘和植被,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
水池的设置可以借用自然水源,形成了自然的水景,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而假山则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形成的景观,其石山奇峰,布局合理,与水池和植被相得益彰,增加了园林的景色变化。
在植物选配方面,苏州拙政园选择了多种多样的植物来点缀园林景观。
园中有古树参天,也有垂柳拂水。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绿意,还为园林增添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植物的选择和搭配考虑到了四季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苏州拙政园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角度的选择。
在园林中,可以看到很多雕刻精美的花瓶、廊亭等装饰物,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园林主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苏州拙政园的设计还注重角度的选择,使游客在欣赏园林时能够换个角度欣赏,增加了欣赏的视觉效果。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多样,包括建筑布局、景观设置、植物选配等多个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园林在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苏州拙政园也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安排,使园林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让游客能够在园林中体验到自然的美妙。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一座名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布局和合理的比例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意境。
整个园林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水面较大的区域,西部是主要的建筑群和植物区域。
两个部分之间通过廊桥相连,形成了一个自然流畅的动线。
园林的整体布局呈现出开放、通透的特点,富有流动感,使人感到舒适和宽敞。
拙政园在植物的选择与布置上取得了灵动而和谐的效果。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园林中也有一些植物点缀例如假山、花草等。
植物的选择不仅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还注重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合理的搭配,植物与水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宜人的画卷。
拙政园在建筑的设计和布置上表现出了古典园林的特色。
园内有多个精美的建筑,例如岳亭、雅橹、邃阁等。
这些建筑都坐落在适当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通过走廊,可以欣赏到园林中的景色。
这些建筑的互相串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
拙政园在水景的设计上具有独特的手法。
水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拙政园中的水景设计十分精妙。
整个园林中有多条小溪和池塘,其中有的呈现出弯曲的形状,有的呈现出直线状,有的是开放的,有的是封闭的。
水景中有多个小桥,桥的形式也各异,有的是曲桥,有的是直桥。
水流从不同的方向流入,形成了流动的景象。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布局、合理的比例和灵动的植物布置营造出了一种宜人的意境。
通过合理的意境构成手法,使得园林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宜人的画卷。
拙政园在建筑和水景的设计上也表现出了古典园林的特色。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为我们欣赏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一部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所建造的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东园和西园两部分。
其建筑、园林、艺术等方面都融合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本文将从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一、以水为主要的意象拙政园以水为主要的意象,园中布局的池塘、小桥、流水、湖泊等都给人带来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让人沉醉其中。
同时,水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流动、自由和生命的力量。
这种以水为主要的意境构成手法,使苏州拙政园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苏州拙政园的景观设计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形成一种意境美感。
在园中,建筑物、树木、花卉等都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而多种景观也彼此交错、疏密有致,营造出一种“虚”的感觉。
在这种“虚”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出奇制胜的轻松愉悦的感觉,特别是在如玉带水、亭台楼阁之间,也是草木葱笼、不同的桥梁穿过和盘曲的荷塘间的情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对比,所以这种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使得苏州拙政园成为具有高度美感价值的园林艺术之一。
三、借景手法的应用在苏州拙政园里,借景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
通过布局合适的园林构造,把背后山水的美景与园林景观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境界更高、意象更深刻的景观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在拙政园中,无论是东园还是西园,都采用了这种借景手法,例如厅堂里的屏风,画壁上的山水,园林中的高低起伏等,都展现了园林人的策略和精神内涵,使整个园林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富于人情味和品位。
总之,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是以水为主要意象,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和借景手法的应用三种。
这三种手法,都非常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元素,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精华”。
其建筑和景观精致细腻,以曲径通幽、假山迭石、水池倒影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仙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曲径通幽的造景手法在苏州拙政园中,曲径通幽是一种常见的造景手法。
曲径通幽即是指在园林中设置曲折蜿蜒的小径,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到“通幽”、“深远”,产生一种“山水邈然”的感觉。
这种手法利用曲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变化无穷的景致,让人在游园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拙政园的西北部分,有一处名为“都市泉“的景点。
在这里,曲径蜿蜒,环境清幽,小径两侧绿树成荫,时而遮挡住阳光,时而让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游人在其中行走,仿佛是一场穿越山水画卷的体验,让人心旷神怡。
二、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苏州拙政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
假山在园林中既是一种园林景观,又是一种艺术造景。
在苏州拙政园中,假山迭石的设置非常巧妙,利用山石的形态、纹理和色彩来营造出山水风景的意境。
在拙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假山景观是“知足轩”前的假山。
这座假山取材自太湖的天然山石,经过精心加工,形成了独特的山形。
山体多孔、凹凸不平,透出一种苍劲有力的山水意境。
在假山的设计中,还设置了一些窗、洞、台阁等建筑,与假山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山寺幽静”的景致。
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山水景观。
三、水池倒影的意境营造水池是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在苏州拙政园中,水池倒影也被巧妙地运用来营造意境。
水池倒影是指将景观中的建筑、树木等映射在水面上,形成倒影。
这种倒影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可以营造一种虚幻的美感。
在拙政园中,最著名的水池倒影景观就是“照山堂”前的倒影。
在这里,一座小小的水池倒映出了“照山堂”和周围的假山、花木,形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目录
1 拙政园简述 (2)
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2)
2.1障景 (3)
2.2框景 (4)
2.3借景 (4)
2.4对景 (4)
2.5漏景 (5)
2.6点景 (6)
2.7添景 (6)
3 结论 (6)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而苏州的拙政园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所以苏州园林的的设计必定是具有典范方面的造园造景手法,而造园造景也是一座园林的特色之处。
本篇论文以造景手法为切入点分析各种造景手法在拙政园是如何的运用和体现,,从而给当然园林设计也有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1 拙政园简述
1509 年, 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后还乡, 倾历官所积资财, 构建此宅, 营造一片城市山林。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 “拙者之为政也”取名“拙政园”。
在拙政园历经沧桑变化的45 1 年中, 时为衙府、时为民居、时为会馆、时为学校, 园主更换达30 多姓。
2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
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
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
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
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
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
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2.1障景
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
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
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
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
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2框景
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比如这一幅漏窗。
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2.3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借景”——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
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赞这里为“极妙的借景”。
2.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四周均为落地玻璃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同的景色。
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
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
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余音绕梁”的效果。
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笠亭构成对景。
2.5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
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
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
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
厅堂。
秫者,稷、稻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
秫香之名,亦由此得。
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秫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憩的好去处。
听雨轩是拙政园园中园的一座三间屋子构成的建筑,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芭蕉,翠竹等植物。
人靠窗边,透过花窗,欣赏蕉叶之翠绿。
在下雨时节,取宋代杨万里“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配合声音的听觉效果。
2.6点景
点景是用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多指园林建筑的名称、悬挂的楹联、匾额等。
用来沟通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表达造园者的人生旨趣, 设计意图和艺术情感, 通过寄情于物, 创造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
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装饰等作用。
江南古典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寄托, 点景是其造园手法中应用最多, 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
香洲、芙蓉榭、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雪香云蔚亭借梅花的傲雪挺立等, 将植物拟人化, 暗示园主人的高贵品格。
放眼亭造就一处“临深使人志清, 登高使人意远”的境界。
批把园的“晚翠”建筑了园主人的精神家园, 四季常青和退隐之意。
“玉壶冰”借喻主人的高洁清廉。
绣绮亭的西柱上挂有处世联“生平直且勤, 处世和而厚”, 是园主人做人处世律己的处世哲学。
亭内咏景联为“露香红玉树, 风绽紫蟠桃”, 是园主人隐居山林的自然之趣。
“与谁同坐轩”的匾额抒发园主超脱世俗、清高孤傲的“风雅”性情。
2.7添景
添景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他中景、近景过渡时, 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 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 常做添景处理。
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树木花卉等, 丰富园林的空间构图效果。
3.结论
苏州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等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采的高翔, 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精心的布局、独特的造园手段, 是中国园林多样空间的体现。
游历拙政园, 是品诗读画的美学经历, 是审美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的典范, 多样的造景手法、无限的空间意识、园主人情怀的寄托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作为现代的景观设计, 虽不去刻意地矫揉造作, 但为在有限地场地创造无限的空间意境, 确实应该不断发扬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郭杨2012-10-22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