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2、法国学派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11、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12、题材
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13、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14、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

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种多学科与语言学结合的学术领域,旨在探索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形式及其语义的共性及异性。

比较文学让人们有机会发现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学方式以及文学成就,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提升大家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视野。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可以从语言学、文化及文学学习等角度分析,从而帮助学者们深入剖析2个文化之间的文化结构异同及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有关名词进行具体的解释,如:一、文学流派(Literary Genres):文学流派是指具有一定的类型和特定形式的文学创作。

文学流派可以分为文言文、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儒家思想文学、现代文学、现代小说文学等。

二、文学研究(Literary Criticism):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分析及评价;其目的是了解作品的内涵,揭示文学形式与其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识别作者的文学意图。

三、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文学理论是指从文学作品中总结出的一系列文学范式与解读方法,它包括了文学本质、文学标准、文学分析方法等内容,实质上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探究文学作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

四、文学比较(Comparative Literature):文学比较是指以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形式及其语义的共性及异性,以求得更多的文学分析和文化理解。

它还可以研究文学作品背景、主题、文学形式等的异同,以及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学思潮的比较,从而发现文学与文化通用规律及不同性。

以上就是关于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比较文学不仅涵盖了语言学、文学学科,还有文化学习,更开拓了看待文学的新视角,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平、文化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比较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入剖析不同文化结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从而给文学的发展和谐的增加了有力的支持。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绪论常见问题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一,基础知识选择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各种关系的学科。

3、研究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多方性、动态性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形象之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歌德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美国学者孟而康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文化转型时期,它以横向开拓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现象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沟通。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明惠上人,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李商隐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彭斯。

15、注重从他动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互动认知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间相互联系与比较的学科。

它探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的发展和交流,以及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1. 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欧洲的学者开始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

比较文学学者们开始涉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与西方经典作品进行对比。

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呈现出全球性的视角,也关注着作品之间的普遍共性和独特性。

2.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研究者可以揭示出相同文化背景或历史时期的作品间的相互影响。

而并列法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同时研究几个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在不同文化或时期的发展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3. 比较文学的意义和目的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跨越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其次,比较文学还可以揭示作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通过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普世主题和人类共通的情感。

最后,比较文学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使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

4. 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

全球文学研究关注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相互影响与交流。

比较文学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全球文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共通性,探索全球文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比较文学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新兴学科。

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它是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相互渗透、影响的史实的研究类型,以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研究即对创作的理解论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影响的具体内容、影响的方式和影响的过程等。

其价值在于发掘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史实,还文学发展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文学现象,但受制于“事实联系”,研究对象有限;考据费时费力且其成果没有理论价值、普遍意义。

3、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者一国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这种研究范围广泛,但是研究的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4、渊源学: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从影响接受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及艺术技巧等。

5、媒介学: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包括个人媒介、团体媒介、环境媒介、文字媒介、现代传媒五个方面的内容。

6、译介学:译介学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学翻译,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

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造成的原文信息的失落、增加、变形现象、翻译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两个方面,指将外国文学译介到本国译本及评介文字。

在比较文学中是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影响研究: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影响研究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那些被接受的“异域”文学的影响,即侧重在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实联系的梳理,研究视点集中在作品上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此期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

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

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该书出色地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建构了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不失为一部重要的比较文学著作。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来研究,注重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学派以其丰硕的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从而也确立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

平行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

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它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它是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美国学者强调的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而法国学者强调的是依靠事实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并且将文学批评排除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第二点更是法国学者所激烈反对的,雷马克认为应该将文学同人类的知识、人类的其他活动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还十分强调综合研究。

美国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学科联系,注重作品的美学比较,理论基础是新批评等。

平行研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的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并使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此期是以美国学者重视平等研究建设为中心的阶段。

阐发研究:阐发研究作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之外的第三种比较研究的类型,是有台湾学者首先提出的,所谓阐发研究就是指综合运用西方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它旨在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以发现其存在的共同点和分歧点。

在这种方法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社会、历史、经济和政治背景等,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本文尝试着比较文学中常见的词语,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中包含的含义。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手法,它利用暗喻、符号、形象来表现出某种象征意义。

象征主义的用意是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深刻地理解其所描述的内容。

一则特别重要的象征是“死亡”,它可以被用来凝聚里面的意义,比如可以暗示作品中某种特定的恐惧、哀伤或者对自由的渴望。

对比:对比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指的是把不同文学作品或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关键元素进行比较来发现其共同点和矛盾点。

它有助于我们把不同的文学作品的特色放到同一范围,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探究作品背后的信息。

对比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其中所表达的真谛。

叙事:叙事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叙述,它是一种宣扬观点或者思想的方式。

在叙述中,作者会使用抽象和隐喻来表达他们的想法,让读者能够把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内容更加尽可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叙述也可以用来提高读者的情感体验,因为它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感受。

反讽:反讽是一种利用反语来表达对某事的反对态度的手法。

它可以使文学作品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愤怒和批评。

反讽可以帮助读者更能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维和情绪,从而提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结论比较文学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

本文试图比较比较文学中常见的词语,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包含的内涵。

这些词语分别是:象征主义、对比、叙述和反讽。

象征主义借助暗喻、符号、形象来表达其象征意义,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把不同文学作品的特色放到同一范围,叙事可以提高读者的情感体验,而反讽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维和情绪。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门新学科。

它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为特性,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指的是人类文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

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

总体文学:原意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类学的总称。

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比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凡是超出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题,即属于总体文学。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以其丰硕在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等。

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强调依靠事实根据解决问题,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他们提倡“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但对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理论阐发也不够周密、不够完善。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台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历史类型学研究: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生成的类似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来揭示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一致性,揭示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对理论的阐发,甚至是其它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1 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

2 国别文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

3 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课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时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并随着在空间上的伸展和理论上的扩张。

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

4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比较视野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的汇通。

5 比较视野: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沟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6 汉学:(狭义):是国外关于汉语文献以及相关文物遗存,文化活动的研究。

(广义):是国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献典型,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的研究。

7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8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9 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本,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者影响,进行研究。

10 渊博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

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11媒介学:是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借用: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中的类似现象,有的因为它们出于同一渊源,由于情节流传而被另一民族采用。

如:《伊利亚特》与芬兰民族诗史《卡勒瓦拉》很相似。

2、影响: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起源上的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相类似的文学发展过程。

如:封建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英雄史诗。

封建主义鼎盛时期——骑士抒情诗各民族文化间虽有阶段性的相似,但因地理位置、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文化间也必然存在差异。

二、简答:1、法国文学理论主张与局限主张:认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应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往往用实际材料证明不同文学间的联系。

意义:治学严谨,靠材料说明,不生拉硬扯,不主观妄断。

局限:坚持“欧洲中心论”,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常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强调事实联系,但材料的获得并不容易,因此常常限于烦琐的考证2、中国学派的特征:A、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一方面承认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优长,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尽量避免两派的偏颇,体现了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B、淡化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学派差异,使之更具包容性,认为各种方法和学派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现实中,中国学者广泛使用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等注重方法。

影响研究下:冯雪峰《鲁迅和俄罗斯文学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平行研究下:朱光潜《中西诗人在情趣上的比较》跨学科研究下:宗自华《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三、分析:课堂上讲过的几部唯美主义小说,叙述它留给你的印象(人物、情节、风格手法)给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作品。

故事情节:年轻貌美的道林格雷在看到画家霍尔华德为他所画的画像后发现自己惊人的美,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阐发研究
阐发研究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阐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解释),也可以是理论间的阐发(比较诗学),甚至是其他学科和文学间的相互阐发(跨学科研究)。
接受研究
是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读者层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接受屏幕
每一个读者都是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所构成的生标志中,正是这一生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趣味及个人经历所构成的“接受屏幕”。
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专门研究许多国家中共同发展的问题,如综合研究在查理生和卢梭的影响之下的欧洲感伤小说的发展问题就属于总体文学
变异研究
变异: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变异研究就是从接受学视角对于这种因变化而产生差异性的现象进行研究。
文类学
文类(genre),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即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缺类研究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此国有,彼国无,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相差甚远的现象。
期待视野
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阅读)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文本)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及意蕴期待。
隐含读者
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它存在于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凭借经验或者爱好,进行构想和预先设定的某种品格。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的学科。

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寻找共性与差异,并探讨这
些共性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在比较文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比较:比较是比较文学的核心方法。

它指的是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来发现和分析它们之
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比较可以是跨文化、跨作品、跨时期的,也可
以是相同作品或作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对比分析。

2. 文学: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思想、感情和想象的文化创作形式。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和流派。

3.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创作者通过语言、叙事、形式和结构等手
段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作品。

它可以是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篇
散文、一出戏剧等。

4. 文化:文化是特定社会或群体的共享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思想和知识等的综合体。

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文学作
品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背景设置等方面。

5. 共性和差异:比较文学关注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指
的是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是主题、风格、叙事结构等
方面的相似性。

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文化特色上
的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扩展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发现文学作品的共性和时代特点,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和对不同文学风格、主题、形式和语言的比较。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不同文学传统的联系和变化。

在比较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比较文学研究者经常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对于古代希腊的悲剧和现代美国的戏剧,虽然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但它们都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术语是"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包括作品的语言、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作家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例如,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美,而中国的古典诗歌则注重意境和哲思。

比较文学通过对这些不同的风格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也研究了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指的是文学作品创作时所处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环境。

比较文学通过比较这些文化背景,揭示了文学作品与其所在时代和地域的联系。

例如,对比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和日本江户时期的歌舞伎剧,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和塑造,从而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比较文学也涉及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比较。

形式包括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文本排版等方面。

通过比较作品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上的独特方式。

比如,在比较诗歌和戏剧时,我们可以看到诗歌更注重抒发个人感受,而戏剧则更注重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故事和人物。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文化背景和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种更全面和深入的文学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常见问题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

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

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

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

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第一章影响研究第一节流传学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

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他说“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是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

”美国学者也认同这一点,韦勒克就认为:“‘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含义限定于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之研究。

”流传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沿着从“放送者”、“传递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着重研究作家、作品(包括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流传和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放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学关系”。

这就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多元文学关系特性(同时也奠定了其跨越性,即跨文明和跨国界性之基础)。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这是与它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离的。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所以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审慎细密的考证,是流传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这就形成了流传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实证性。

再者,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流传学的特征也同时决定了它的研究范围。

那就是在考察构成影响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其范围大致可以把它归纳为: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接受者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受到何种影响,及影响的内容和过程,等等。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

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到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就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

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

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改编剧本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

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法国的《中国孤儿》和中国的《赵氏孤儿》的影响,形成了它与法国、中国戏剧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种交叉影响和互动关系。

二是双向互动的循环交流。

从中国的《赵氏孤儿》到伏尔泰的《中国孤儿》,直至再返回中国,这既是一种循环互动,也有交叉影响。

如果说,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请中国人”给“法国人上道德课”,那么20世纪末《中国孤儿》回到“娘家”,就是“请法国人给中国人上艺术课”,-—《中国孤儿》不仅以全新的面貌再现舞台,而且“反转来影响着我国艺术家的戏剧意识和戏剧思维,即作为放送者的中国又变成了接收者。

第二章变异研究第一节文学变异与文化过滤1.文化过滤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

这一认识论上的转变是与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生态联系在一起的。

如接受美学的兴起,确立读者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又如,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哲学解释学”,主张“在理解中所发生的过去只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调解和转化,它们都超越了认识者的有意识控制。

”这些理论不仅给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也刷新了传统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更为文化过滤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根基。

2.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文化过滤之间的关系如何?文学变异性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之中,其主要内容有:(1)语言层面变异学,即文学文本在语言的迻译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以及彼此赋予对方以“新质”。

(2)是民族国家形象的文学变异研究。

任何一种形象,都是个人或集体通过话语或书面的途径而被制作的,有时通过口头传说,有时通过新闻媒体,有时通过文学作品。

它所展现出的异国空间,有可能是理想化的,展现的是一个乌托邦;也可能是“妖魔化”的,描绘的是一个活地狱。

实际这是形象制作者自身的种种社会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范式。

(3)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重视可比性结构的整体和综合研究,源于比较文学对接受概念新的理解。

如果过去的影响研究只研究A如何影响B,很少研究B对于A如何接受,那么文学变异学下的接受研究则更重视对接受的历史语境、现实语境、文化语境的研究。

这样一来,文学就和社会连在一起,文学就与社会心理、民族审美特质和文学性连在了一起,从而使接受研究走出传统的二元结构研究的窠臼,使文学研究在跨文明的语境下真正实现其具体性、变异性和为我性。

(4)文化变异学研究。

在跨异质文明的语境下来探讨文学关系,其研究的视点不仅仅体现于跨越语言界限的变异上,“人们所看到的外国”人、物、印象及整体文化在“制作者”作品中的形象,以及接受者视野介入后对被接受对象的调适、修正乃至变异,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变异底里的深层原因和促使发生变异的内在规律。

那么,文学变异学研究与文化过滤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文化“模子”的不同造成接受屏幕的限隔,透过屏幕的接受必然是一种文化过滤,而过滤就意味着接受的过程必然要留下什么或扬弃什么,它既不是简单的原文学文本主体的被动接受,也不是本我文化主体的简单归化接受。

总之,文化过滤是跨文明语境下贯穿于文学交流和对话过程中的制约机制,也是决定对话和交流之结果和表现的前提条件,而变异性则是文化过滤的显性表现和具体体现。

第二节译介学1.为什么说译介学属于文学变异性研究?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深受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欧洲理论影响的译介学却并不试图通过探幽发微或缜密考证来指出误译对目标文化的影响。

影响研究的理论前提之一是将源文化视作主体,目标文化视作客体,以原文为中心,而仅把翻译作为工具;而译介学却恰恰相反,它的前提是误读和误译,因此翻译必然产生变异,值得深究的是这些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文化语境。

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也就不应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

因此,继续突破影响研究的范式,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不仅会促进译介学的发展,同时也对更新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故本教材不仅将译介学纳入文学变异性研究的框架之内,而且从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重新界定译介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