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网课程设计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力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力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掌握电力规划的宏观要求和基本原则。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需求预测、电源规划、电网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力规划的相关计算和方案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电力规划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模拟和优化的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电力事业的情感,树立为电力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力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电力规划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电力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规划概述:包括电力规划的内涵、任务、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力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规划概述2.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基本原理和设备,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3. 电力需求预测:介绍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模型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需求预测4. 电源规划:讲解电源规划的原则、方法及各类电源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电源规划的基本技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源规划5. 电网规划:阐述电网规划的要求、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电网规划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网规划6. 电力规划软件应用:介绍电力规划软件的功能、操作及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网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理解电网规划中的关键技术,如负荷预测、线路优化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网规划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电网规划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电网规划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我国电网规划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概述- 电网规划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电网规划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2. 电网规划基础知识- 电网结构及主要设备- 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及预测方法- 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3. 电网规划方法与流程- 确定规划目标与约束条件- 电网规划数学模型- 线路优化方法及算法- 电网规划的评估与优化4. 电网规划实践- 电网规划软件介绍与操作-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学生团队项目实践5. 电网规划专题- 智能电网与电网规划- 分布式发电与电网规划- 节能与环保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网规划概述第二周:电网规划基础知识第三周:电网规划方法与流程第四周:电网规划实践(上)第五周:电网规划实践(下)第六周:电网规划专题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网规划概述(1.1-1.3节)第二章:电网规划基础知识(2.1-2.3节)第三章:电网规划方法与流程(3.1-3.4节)第四章:电网规划实践(4.1-4.3节)第五章:电网规划专题(5.1-5.3节)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电网规划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大学电网课程设计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大学电网课程设计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4)第二章电网接线初步方案设计 (7)第一节: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选择与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7)第二节: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第三节:输电线型号的选择 (22)第四节: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1)第三章调压计算 (38)课程设计总结 (45)前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无形的二次能源,发电、变电、输送、分配和消费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必须保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保证生产生活的稳定,所发电能要满足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等要求。

经验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联合电力系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高质量的最好的办法,而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联络线路将几个地方电力系统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电力系统称为联合电力系统。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系统备用容量、装设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系统间相互支援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系统容量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可以减小系统受到干扰(负荷变化)时的频率波动和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

要建好大规模的安全可靠的联合电力系统,必须做好规划,加强电力规划和电网建设。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定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

电力规划的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

该课程设计要求按照给定的数据,依照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输电、分配和消费的电力系统。

该电力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三个变电所、若干输电线路,同时考虑该系统为联合电力系统的一子系统,其联络线可视为无穷大系统。

设计的要求是该电力系统应满足一定的供电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电能质量高,同时运行方式灵活,适应多种负荷变化情况。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电网结构、负荷预测、线路敷设等相关知识;3. 了解我国电网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设计和分析;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概述:介绍电网规划的定义、目的、意义,以及电网规划的层次和流程;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网规划概述内容:电网规划基本概念、规划目的与意义、规划层次与流程。

2. 电网结构及其优化:讲解电网结构的基本类型,探讨电网优化的方法与策略;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网结构及其优化内容:电网结构类型、优化方法与策略。

3. 负荷预测与电力需求分析:介绍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分析电力需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材章节: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需求分析内容:负荷预测方法、电力需求特点与影响因素。

4. 线路敷设与设备选型:阐述线路敷设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介绍常用设备及其选型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 线路敷设与设备选型内容:线路敷设原则、设备选型方法。

5.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网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内容:典型电网规划案例、经验教训。

6. 电网规划软件应用:介绍电网规划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材章节:第六章 电网规划软件应用内容:软件功能、操作方法、实践操作。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5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5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5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工作。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电网规划的流程和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网规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让学生了解电网规划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电网规划的流程、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电网规划概述2.第二章:电网规划的流程3.第三章:电网规划的方法4.第四章: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网规划的流程和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适当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网规划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网规划基础》2.参考书:相关的电网规划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相关的电网规划视频和动画4.实验设备:电网规划模拟软件和实验器材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通过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电网规划案例的分析报告,通过报告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网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电网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掌握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指标。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并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电网规划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电网模拟和计算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电网规划设计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树立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和创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电网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课程旨在通过电网规划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电网规划设计的定义、任务和目标,以及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一章内容安排:2课时2. 电网结构及其功能:讲解电网的基本结构、电压等级和主要设备,分析电网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二章内容安排:3课时3. 我国电网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电网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三章内容安排:2课时4. 电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介绍电网规划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优化算法、可靠性评估、经济性分析等。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四章内容安排:4课时5. 电网规划设计主要指标:讲解电网规划设计中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电网损耗等。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五章内容安排:3课时6.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电网模拟、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方电网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电网结构、规划原则及主要技术指标。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地方电网规划的政策、法规。

3. 引导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供电范围划分及电网设备选型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方电网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小型电网规划项目。

2. 提高学生分析电力系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电网规划知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组织协调能力,能在电网规划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刻苦、追求卓越的品质。

3. 增进学生对我国电力行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投身电力行业的热情。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地方电网规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今后从事电力行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基础知识:包括电网结构、规划原则、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在地方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第二章 电网规划基础。

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介绍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原理及其在地方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供电范围划分。

3. 供电范围划分及电网设备选型:讲解供电范围划分的原则、方法,以及电网设备选型的依据和步骤。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供电范围划分,第四章 电网设备选型。

4. 地方电网规划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电网规划方案设计,包括负荷预测、供电范围划分、设备选型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方电网规划实践。

5.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方电网规划案例,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实际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电网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掌握电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具备解决电网规划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相关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软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网规划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本质和目的。

2.电网规划基本流程和技术:讲解电网规划的流程、关键技术和方法,如负荷预测、网络拓扑、设备选型、短路电流分析等。

3.电网设计基本方法:阐述电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电气设备的选择、线路参数的计算、保护配置等。

4.电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网规划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5.相关软件应用:介绍电网规划和设计中常用的软件工具,如PowerWorld、PSS/E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网规划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电网规划和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组合-图1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组合-图1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电气姓名高压输电网络设计一、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1、熟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导则等,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经济的观点;2、掌握电力网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3、掌握电力网的基本计算;4、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二、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技术资料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图(每格为10 km ,代表发电厂,代表变电所):发电厂和变电所数据见附录。

三、设计内容及说明1、原始资料分析及电力系统功率平衡。

根据给定的负荷资料,计算系统发电负荷,确定有功备用容量及装机容量。

2、电力网接线方案设计(1)根据各发电厂、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及负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拟出各种可能的电网结构方案,确定电压等级,按均一网计算潮流,选择联络线的导线截面及型号,进行方案的初步选择,淘汰显然不合理的方案,一般保留2~3个初选方案(初步比较项目包括:路径长度、导线长度、高压断路器数目(不包括变电所中、低压侧的开关)、有色金属消耗量);(2)确定各变电所及电厂的主接线形式,选择各变电所及各电厂的主变压器,注意各厂站的高压母线应与主网的连接形式相一致。

(3)针对各初选方案计算最大方式下潮流,校验所选联络线的导线截面,并进行修正。

3、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确定最终电力网接线方案详细比较项目包括:电压损耗、一次投资、年运行费用、电能损耗4、对最优方案进行潮流计算(1)正常运行最大负荷运行方式(2)正常运行最小负荷运行方式(3)故障情况最大负荷运行方式5、调压方式的确定及调压设备选择进行系统无功平衡,如果系统无功不足,则首先考虑在各变电站装设无功补偿装置,若无功电源充足,则要根据各厂、站低压侧的调压要求及潮流计算结果确定各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并进行校验。

注意,一般先选用无激磁调压变压器,不满足要求时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或进行无功补偿。

T1。

电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孙春顺大纲审核人:课程编号: 0808200105环节类别:课程设计英文名称:Power Grid Course Design学分:2总周数:2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一、目的《电力网规划设计》是在学完《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后进行的综合性大型训练,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电力系统规划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必要的工程概念,培养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树立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观点。

二、基本要求首先理解任务书所规定的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求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应有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应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

所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应满足:分析正确、方案合理、内容详实、格式标准。

三、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表1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四、实践条件与地点建议1. 实践基本条件要求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集中辅导和课程设计的场地,种类齐全、数量足够的参考资料。

2. 实践地点建议校内、集中五、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1. 能力培养培养收集和整理资料、提出电网接线方案、潮流计算等能力,及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述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素质提升树立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扩建的方便性和运行的灵活性等工程意识,提高求精务实、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五级制。

成绩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成绩评定以课程设计成果及答辩成绩为主,并参考课程设计中的表现综合评定。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 最终版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 最终版

一、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2)二、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3)1、初步接线方案的拟定依据 (3)2、计划拟定的方案 (3)3、初步潮流计算 (5)4、方案经济性初步比较 (8)三、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与经济技术比较 (9)1、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方式的选择 (9)2、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11)3、电压等级的确定 (13)4、方案三的导线截面积选择 (14)5、方案四的导线截面积选择 (16)6、方案三与方案四的经济性比较 (16)四、调压计算 (18)1、最大负荷情况下的潮流和压降计算 (19)2、最小负荷情况下的潮潮流和压降计算 (19)3、变压器的分接头选择 (20)五、参考文献 (22)六、电网课程设计心得 (23)一、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1.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如图1所示(距离单位为kM)。

图1 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2.发电厂技术参数3.负荷数据及有关要求二、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1、初步接线方案的拟定依据本次课程设计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根据任务书上的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相对地理位置,作出大致的8-9个供电可靠性比较合理,线长较省的地理接线图方案,然后假设全网的输电线路都是一个型号的电力线路,将整个电网均一化,利用均一网的潮流分布计算公式,确定整个线路上的初步潮流分布。

通过负荷矩(即输电线路的电能指标)和线长(即输电线路的一次投资量指标)进行筛选,选出两个备选方案进行精确潮流计算。

在电力系统中,对于Ⅰ类负荷要求任何情况下不能断电,Ⅱ类负荷要求尽可能保证供电,必要时可以断电。

1.1.2.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发电厂:MW P A 300754=⨯= MVA S A 375= 负荷:○1发电厂:MW P AL 25max = MW P AL 15min =○2变电所:MW P L 210706080max 123=++= MW P L 105353040min 123=++=2、计划拟定的方案根据上述原则可列出可能的各种电网接线初步方案如图(可能还有其他方案)3、初步潮流计算初步方案并未确定导线截面积,因此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

电网课程设计道客巴巴

电网课程设计道客巴巴

电网课程设计道客巴巴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网的基础知识,包括电网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电网的安全运行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

3. 掌握电网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网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电网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技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网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3. 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责任感,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关注电网安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网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动手实践,但需加强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网基础知识:包括电网的构成、分类及其工作原理,重点讲解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网概述2. 电网安全运行:介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讲解电网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强调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网安全3. 电网基本参数:讲解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网基本参数4. 电网设备及其操作:介绍常见电网设备的功能、结构及操作方法,如变压器、开关、保护装置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网设备5. 电网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网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网实践操作6. 电网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网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网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

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有功功率和无功率的平衡。

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合理,经济效益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俞强,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然而联合电网也是由地方电力网相互联接而成的。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的建设十分重要。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

确立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电力规划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今后的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地区力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比较调压计算分接头引言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连续性,瞬时性,重要性的特点,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必须保证对第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第二类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除此之外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保证系统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方案达到最合理化。

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运行的经济性也极为重要。

于是在规划电力网时应该根据各个负荷点对电能要求的不同和保证运行的灵活和操作时的安全来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和合理的电压等级。

在选择电网设计方案时,首先考虑系统对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供电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进行设计和规划。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对有一类负荷的负荷点采用双回或环网供电。

对于灵活性,系统主要通过变电所的接线来实现。

在本电网设计中,电压中枢点是变电所,故通过调节变电所的电压来实现电压调整。

总之: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合理选泽方案,综合考虑。

目录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 (1)1.1 设计任务 (1)1.2 原始资料 (1)2. 电网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2)2.1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2)2.2. 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3)2.3. 初步接线方案及其拟定依据 (4)2.3.1.方案初选: (5)2.3.2.备选方案参数一览表: (5)2.4. 初步潮流计算结果 (7)2.5. 优选方案经济比较 (9)2.6. 二导线截面积的校验 (14)2.7. 较优方案一,二的经济比较 (14)3. 变压器的选取及电网的接线图 (16)3.1. 变压器的选取和校验 (16)3.1.1.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6)3.1.2.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16)3.2. 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18)3.3. 发电厂接线 (22)4. 电压调整与精确潮流计算 (22)4.1. 精确潮流计算 (22)4.1.1.精确潮流计算 (22)4.1.2.潮流分布计算结果 (25)4.2. 电压调整计算 (26)4.2.1.计算各线段的电压降落 (26)4.3. 变压器变比接头选择及校验 (27)附录一 (31)附录二 (31)致谢 (35)参考文献 (35)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1.1 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 计:1.1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1.2 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1.3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6 调压计算。

川大课程设计电网规划

川大课程设计电网规划

川大课程设计电网规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网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流程、原则及主要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电网结构及其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电网规划中涉及的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网规划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电网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电网规划和优化的技能,如使用电网规划软件进行模拟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投身电力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电网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基本概念:介绍电网规划的定义、目的、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电网规划原则与流程:讲解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流程和关键环节,如需求预测、电网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等。

3. 电网规划方法与技术:分析电网规划中的常用方法(如优化算法、模拟法等)与技术手段(如电网规划软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电网结构及设备选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电网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分析各类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技术要求。

5. 电网规划中的技术、经济、环境因素:探讨影响电网规划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与优化:分析典型电网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电网规划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优化。

电网计划课程设计

电网计划课程设计

电网计划课程设计计划说明书前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工程设计,巩固和加深对课程所学内容即理论知识的明白得,专门是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所学知识的明白得等等。

因此,它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电网计划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训练,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1、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成立必要的工程概念。

3、培育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树立从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观点,初步学习工程经济的计算方式。

要做好课程设计,第一明白得任务书所规定的设计任务,设计进程中要去独立试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关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应有深切的技术经济分析,应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观点。

所提出的课程设计功效应知足:分析正确、方案合理、内容详实,格式标准。

电力系统计划色剂的大体任务应包括:确信计划范围及计划期限、负荷预测、电力电量平稳、变电容量估量、变电站布点及电网计划。

依照课程设计的学习安排及课程设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上述电力系统计划设计的大体任务来看,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计划范围及计划期限已经确信,负荷预测,电力电量平稳、变电容量估量、变电站布点已完成的前提下,依照附录所给出的资料,对符合计划的电网进行计划设计。

要求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选择出最优方案,并对所选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计算(如潮流计算,调压计算等),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是电网计划设计的简化。

1 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计划设计是依照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确信供电电压品级;初步拟定假设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调压计算。

2 原始资料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发电厂技术参数装机台数、容量:4×75(MW)额定电压(kV):ϕ额定功率因数8.0cos=e压品级。

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了解电力网的组成及运行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电力网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及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网初步规划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小型电力网的规划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电力网模拟分析的能力,能对电力网进行简单的优化调整。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分析解决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从事电力行业的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关注能源、环保等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系统相关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是一个参考示例: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网的分类及其运行原理,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力网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2. 电力网规划设计原则:讲解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原则,并分析其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安全性:介绍电力网的电气安全、系统稳定等要求。

- 可靠性:讲解电力网的可靠性指标,如供电可靠率、停电持续时间等。

- 经济性:探讨降低电力网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方法。

3. 电力网规划设计流程:详细阐述从负荷预测、电网规划到设备选型的整个规划设计流程。

- 负荷预测:教授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 电网规划:介绍电网结构设计、线路和变压器选型等关键步骤。

长沙理工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规划要求。

2. 使学生了解长沙地区电网的现有布局,掌握电网规划的相关技术指标和数据。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解决电网规划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网规划软件进行电网模拟和优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电网规划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电网规划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树立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长沙地区电网实际,培养学生的电网规划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基本原理:包括电网规划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和方法,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对电网规划有全面的认识。

2. 长沙地区电网现状分析:分析长沙地区电网的结构、运行特性和发展需求,对应教材第二章,了解实际电网情况。

3. 电网规划技术指标与数据处理:讲解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如电压水平、线损率、供电可靠性等,学习教材第三章内容,掌握数据处理方法。

4. 电网规划软件应用:学习使用电网规划软件进行电网模拟、优化和分析,结合教材第四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与评价:分析典型电网规划案例,学习评价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探讨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环保要求,参考教材第六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八)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八)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八)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电网规划的方法和流程,以及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包括电网结构的优化、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网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力系统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电网规划的方法和流程、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具体包括:1.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电网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等。

2.电网规划的方法和流程:包括电网规划的步骤、电网规划的输入输出等。

3.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和设备:包括电网的结构、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实践过程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电网规划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4)第二章电网接线初步方案设计 (7)第一节: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选择与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7)第二节: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第三节:输电线型号的选择 (22)第四节: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1)第三章调压计算 (38)课程设计总结 (45)前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无形的二次能源,发电、变电、输送、分配和消费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必须保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保证生产生活的稳定,所发电能要满足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等要求。

经验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联合电力系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高质量的最好的办法,而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联络线路将几个地方电力系统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电力系统称为联合电力系统。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系统备用容量、装设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系统间相互支援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系统容量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可以减小系统受到干扰(负荷变化)时的频率波动和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

要建好大规模的安全可靠的联合电力系统,必须做好规划,加强电力规划和电网建设。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定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

电力规划的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

该课程设计要求按照给定的数据,依照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输电、分配和消费的电力系统。

该电力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三个变电所、若干输电线路,同时考虑该系统为联合电力系统的一子系统,其联络线可视为无穷大系统。

设计的要求是该电力系统应满足一定的供电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电能质量高,同时运行方式灵活,适应多种负荷变化情况。

投资费用亦应当设计至最小。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一、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站(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1.确定供电电压等级2.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3.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4.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5.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6.调压计算二、原始资料1.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2.发电厂技术参数装机台数、容量:2×50(MW)额定电压(KV):10.5KV额定功率因数:cosφ=0.83.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见下表1-1:表1-1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A / mm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3000以下3000~5000 5000以上铝 1.65 1.15 0.90铜 3.00 2.25 1.754. 负荷数据及有关要求如下表1-2:表1-2 发电厂及变电站负荷数据与有关要求5. 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对所拟定的初步接线方案按均一网计算其初步功率,确定各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再依据输送容量和输电距离以及电源的电压等级来选择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

各种电压等级适合的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如下表1-3:表1-3 各种电压等级适合的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6. 电能损失费计算方法(1)由潮流计算结果得出全网最大损耗功率max P ∆;(2)根据附录中给出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ax T 、负荷功率因数ϕcos ,根据下表查出年最大负荷损耗时间max τ;(3)计算整个电网全年电能损耗max max P W τ∆=∆(Kwh /年); (4)按电力系统综合成本电价(取0.35元/Kwh )计算电能损失费。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max τ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h T max 、功率因数ϕcos 之间的关系见下表1-4:第二章电网接线方案初步设计第一节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选择与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一、初步拟定接线方案的依据电网接线初步方案主要根据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拟定。

初步方案拟定时,在考虑对第一类负荷要求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断电,第二类负荷尽可能的保证供电,必要时可以停电,对于第三类负荷,可以停电的先提条件下列出所有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初步方案。

二、拟定的方案初步筛选:由于第七种到第二十种方案可靠性和经济性不高,故选用方案一到方案六进行初步潮流计算。

三、发电厂及负荷功率的初步计算初步比较即为线路的长度以及线路上的损耗的比较,计算公式为△PM=∑l mS2。

初步潮流计算按均一网计算,采用无功就地补偿,即初次计算不考虑无功的分布。

以第三种方案的计算过程为例:已知量为:发电厂装机容量:S=2×50(MW)=100MWN发电厂用电负荷(厂用电取8%为8MW):Pmax =30MW Pmin=15MW变电所①负荷:Pmax=60MW, Pmin=35MW变电所②负荷:Pmax=60MW , Pmin=40MW 变电所③负荷:Pmax=50MW , Pmin=30MW总负荷:P L max=8+15+60+60+50=193MW(发电厂用电负荷最大)P L min=8+30+35+40+30=143MW(发电厂用电负荷最小)因为负荷最大时为P L max=193MW 而发电厂出功率只有P G =100MW ,故电网还须从系统S 中吸收93MW 的功率。

第一步,环网的化简:把负荷3移植到S 和1中。

移植到S 中的负荷大小为:MW P l l l P S S 2350354035max 3331313=⨯+=+='→移植到1中的负荷大小为:MW P l l l P S S 2750354040max 3331313=⨯+=+='→负荷3移植后,S —1线路等效长度为(35+40)//(50)=30km第二步,潮流计算:方案三从A 站解开的功率分布图(13)86.67(304248)(84.67)90604835.3840304248A P MW →+⨯+++-⨯+⨯==+++'260(423040)(84.67)(3040)86.674026.6240304248A P MW →⨯+++-⨯++⨯==+++(3)(13)86.6735.3851.29S P MW +→+=-=(3)284.6751.2933.38S P MW +→=-=第三步,还原S —1线路上的负荷:3311(3)(13)3131403551.2930.77354050s S S s s l l P P MW l l l →+→+++=⨯=⨯=++++'13(3)(13)3313143.85s S S s s s l P P P MW l l l →+→+→=⨯+=++'113(3)(13)3131316.15s S s s l P P P MW l l l →+→+→=⨯-=++22222225222211113313132.5610m m S S A A A A S S S S P P l P l P l P l P l P l P l MW →→→→→→→→→→→→∆==+++++=⨯∑ 故,其功率分布如下图所示:方案三初步功率分布四、初步方案的比较选择六种方案初次潮流计算后的功率分布结果和比较如下表所示:表2-1 初步潮流计算后的功率分布结果和比较方案接线图及功率分布线总长(KM)损耗(MW)优缺点方案一205 3.49×105优点:线路很短,接线方式简单。

缺点:损耗大,可靠性不高方案二260 2.99×105优点:可靠性高,线路较短缺点:接线有点复杂,损耗大方案三255 2.56×105优点:线路较短,损耗很小,可靠性高缺点:网络有点复杂方案四307 2.4×105优点:网络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损耗较小缺点:线路长,接线方式较简单,灵活性与联网性较低方案五260 2.11×105优点:线路不长,损耗非常小可靠性较好缺点:变电所3接线方式较单一,灵活性一般方案六266 4.4×105优点:损耗小,可靠性非常高缺点:线路太长,损耗较大方案小结:经过上表对几种接线方案的初步可靠性与比较,初步选定方案三和方案五,分别将其命名为方案I和方案II。

由于各方案的初步潮流计算功率分布值都在50MW左右,故电压等级选定为110KV。

第二节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由于方案一与方案二负荷及发电厂各项指标均相同,各线路电压等级均为110KW,故两种方案所选择变压器的原理方法相同,故一下接线方式及变压器的选择结果两最优方案共同适合。

一、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方式的选择1.发电厂A接线方式的选择从系统负荷情况看,细听中1,2变电所均包含一,二类负荷,3变电所包含50%的二类负荷,因此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是首要问题。

故发电厂主接线采用高压侧双母线,两台50MW发电机与两台变压器采用单元接线方式。

如下图所示:2.变电所接线方式的选择由于变电所1和2均包含30%一类负荷和30%二类负荷,电能质量要求高且要求保证供电不中断,故两变电所均白采用双电源供电,同时采用内桥式接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由于变电所3包含50%的二类负荷,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故两变电所均此采用双电源供电,同时采用内桥式接线方式。

二、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配置和型号的选定及其技术指标计算 1. 发电厂A 的主变的选定发电厂装机容量为2×50MW ,因此,初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S 的值为:mi n cos ()0.969.4234.72()GN N NP S S MW φ=-=÷=从符合情况看,系统中1,2变电所均包含一,二类负荷,3变电所包含50%的二列负荷,因此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是首要问题,故采用两台其型号为SFP7-63000/110的变压器。

发电厂主接线采用高压侧双母线,两台20MW 发电机与两台变压器采用单元接线方式。

变压器铭牌参数见下表:表2-2 发电厂主变压器铭牌参数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电阻:222226012110001000630.959Tk NNPU S R ⨯⨯Ω===△变压器最大功率损耗:()m a x22222601000100063220.191001582Z T k ANP S S P MW⨯⨯∆--=⨯=⨯=m a x22210.5%100631007.77100158222Z T N A Nk U S S S QMVA ⎛⎫ ⎪⎝⎭⨯⨯--∆=⨯=⨯=所以:△S ZT max =(0.3+j7.77)MW变压器最小功率损耗:m i n22221000260100063220.131003082Z T K A NP S S PMW ⎛⎫ ⎪⎝⎭⨯⨯∆--=⨯=⨯=()m i n222%10.5100100632 3.210030822Z T NA Nk U S S S QMVA ⨯⨯--∆=⨯=⨯=所以:△S ZT min =(0.12+j3.2)MW 计算变压器电压损耗:由于发电厂低压侧无功采取就地补偿原则,故无功QN ≈0 m a x max770.9591210.3051122NTNS RU U M W ⨯⨯⨯⨯∆===所以变压电压降:mi n min620.95911221210.25NTNU SRUMW ⨯⨯∆=⨯=⨯= 2. 变电所主变的选定变电所主变变压器容量按容载比等于1.6考虑,且考虑到变电所一台变压器故障的情况,所以变电所均采用两台变压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