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就像淌过心灵的河流,在时间的长河里悠然流动,与心灵世界的情感共鸣,构成了动人的交响。她所呈现的风景取决于艺术本身,也取决于听觉的灵敏度,更源于内心情感体验的活跃程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首位目标。(《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第一位的。)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音乐课程标准》还指出: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应成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

过程。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音乐情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面临的课题。以下就是本人对此一些肤浅的认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总结了一些使高中阶段学生在音

乐欣赏课上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

第一: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浅入深的心理反应过程进行。在运用反复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时,每播放一遍,都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升华与净化。

第二:音乐的四大要素为时值、音高、强度、音色。其中节奏时值的变化最能调动情绪的变化。节奏缓慢时,能使欣赏者的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时,则使欣赏者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节奏慢,则心平气和,稳重、沉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作一些节奏练习,体验不同情感的变化是必要的。

第三: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心理发展走向独立,他们开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感丰富,对生活充满活力与热情,无论是对人还是事物都重感情。针对这些特点,音乐欣赏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情感体验是高中生们欣赏音乐的真情流露,是他们欣赏音乐的权利。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

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欣赏者是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音乐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交应。音乐的愉悦性是多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停留在满足纯生理的听觉感官的快感上,而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悦耳”升华到“悦意”、“悦意”、“悦神”的更高层次。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类丰富情感的再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唱会一首歌或学会唱歌的技巧,而应该是在

学习的途径中,接受情感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和音乐审美素质。情感的体验是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既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又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教师要牢牢把握音乐曲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使得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作为音乐教师,我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动学生。我坚信自己会义不容辞地在音乐教育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