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3.5 平板印刷机气动式给纸机纸张的分离、递送系统一.设计题目平板印刷机中的给纸机的任务是:自动、准确、平稳地将纸张从纸堆上逐张分离,并将它们送到定位装置进行定位,继而输入印刷装置进行印刷。

目前,高速平版印刷机上都采用气动式给纸机,其主要组成是:传动系统、纸张分离机构、纸张输送机构、纸堆台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气动系统等。

给纸机整机外形给纸机的输纸过程(1) 松纸吹嘴吹松纸堆上部10余张纸,分纸吸嘴下落准备吸纸,同时,压脚开始抬升离让,递纸吸嘴向前移动递送上一张纸。

(2) 松纸吹嘴停止吹风,分纸吸嘴吸住纸张并迅速抬升,压脚下摆准备压住纸堆,递纸吸嘴将纸张递交接纸辊并开始后移。

(3) 分纸吸嘴抬升到最高处,压脚吹嘴压住被分离纸张下面的纸堆并开始吹风,递纸吸嘴继续后移。

(4) 分纸吸嘴吸住纸张并降至略低于递纸吸嘴的交接纸张高度,压脚吹嘴继续吹风,递纸吸嘴继续后移并准备接纸。

(5) 递纸吸嘴吸住纸张,分纸吸嘴开始放纸,压脚吹嘴继续吹风。

(6) 递纸吸嘴向前递纸,前挡纸块后摆让纸,摆动压纸滚轮抬起,压脚吹嘴停止吹风。

(7) 递纸吸嘴将纸张前边缘递送过接纸辊一定距离,压纸滚轮下落压住纸张,压脚吹嘴停止吹风,前挡纸块复位齐纸,递纸吸嘴放纸。

(8) 纸张靠压纸滚轮与接纸辊的摩擦力,在接纸辊的驱动下输送到输纸台板并送到定位装置前规矩处定位。

二.个人题目:压脚的设计任务:压住纸堆,以防第二张纸被第一张纸带走;进行吹风,使第一张纸与纸堆之间形成一气垫;探测纸堆面高度,发出信号,使纸堆台自动上升。

工艺动作:按照一定的运动轨迹做往复运动,并吹风。

压脚的运动轨迹1.设计思路先看三机构运动循环图先分析压脚的运动规律,应该运用我们所学过的凸轮这种机构。

我们应该运用凸轮和连杆的结合来是先压脚预定的运动轨迹。

所以这个设计任务就变成了凸轮的设计和连杆的设计,以及这两种构件的结合使用。

方案一:首先运用凸轮和连杆结合设计该机构。

此机构的原动件数是一不等于自由度数。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绪论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学:①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②机构的组成原理;1、机构的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①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②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③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就在下面哦,各位,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大家一起阅读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1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

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

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牛头刨床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牛头刨床说明书

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2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4二、设计说明书5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52.对位置4点进展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63.对位置9点进展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9速度分析图:104.对位置9点进展动态静力分析12心得体会16谢辞17参考文献18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

刨床工作时,如图(1-1〕所示,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展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那么没有切削阻力。

切削阻力如图(b〕所示。

Y图〔1-1〕(b)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

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

二、设计说明书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1、以O4为原点定出坐标系,根据尺寸分别定出O2点,B点,C点。

确定机构运动时的左右极限位置。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ω2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分的位置〔如下列图〕。

图1-2取第I 方案的第4位置和第9位置〔如下列图1-3〕。

图 1-32. 对位置4点进展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a 〕 速度分析 取速度比例尺l μ=mm s m001.0对A 点:4A V = 3A V + 34A A V方向:4BO ⊥A O 2⊥ //B O 4大小: ? √ ?4A V =l μ⨯4pa =sm mm mmsm673239.0239.673001.0=⨯ 4ω=AO A l V 44=sr mmsm38431.1486334.0673239.0= 34A A V =l μ43a a l =sm mm mmsm156326.0326.156001.0=⨯ V 5B = V 4B =4ω⨯B O l 4=s m 747530.0对于C 点:C V = B V + CB V 方向: //'XX B O 4⊥BC ⊥大小: ? √ ?C V =l μ⨯pc l =mm sm001.0sm mm 749708.0708.749=⨯ CB V =l μ⨯bc l =mmsm001.0sm mm 0490895.00895.49=⨯ 5ω=bcl CBl u V =s r 363626.0 速度分析图:图 1-4(b)加速度分析 选取加速度比例尺为a μ=mm s m2001.0对于A 点:4A a = n A a 4 + t A a 4 = 3A a + k A A a 34 + 34rA A a 方向:A →4OB O 4⊥ A →2O B O 4⊥//B O 4 大小: √ ? √√ ? 由于3A a =22ωA O l 2=234263.4smKA A a 34=24ω34A A V =2432808.0s mnA a 4=24ωA O l 4=2931975.0s m ,根据加速度图1-5可得:t A a 4=a μ''a n l =2549416.0sm, r A A a 34=a μ''a k l =2298112.3sm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2)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四冲程内燃机设计【目录】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 (1)二、绘制内燃机运动简图(A4) (6)三、绘制连杆机构位置图(A2) (6)四、连杆机构15个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及曲线绘制(A2) (7)i.绘制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及加速度多边形 (7)ii.绘制滑块B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及加速度曲线 (10)五、动态静力分析(A1) (11)六、计算飞轮转动惯量(不计构件质量)(A4) (14)七、计算发动机功率 (18)八、对曲柄滑块进行机构部分平衡 (18)九、凸轮的轮廓设计(A4) (19)十、绘制内燃机工作循环图(A4) (24)十一、心得体会 (25)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根据设计任务书,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凸轮的参数是多少?如何能让机构正常循环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整个机构从运动及力学的角度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通过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的。

如果在四个冲程里完成吸气、压缩、做功(燃烧、膨胀)、排气的循环动作,就叫做四冲程。

相应的内燃机叫四冲程内燃机。

第一冲程,即吸气冲程。

这时曲轴向下转动,带动活塞向下,同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向下旋转,是凸轮的突起部分顶开进气阀门,雾状汽油和空气混合的燃料被吸入气缸。

第二冲程,即压缩冲程。

曲轴带动活塞向上,凸轮的突起部分已经转两个过去,进气阀门被关闭,由于凸轮只转了14周,所以排气阀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活塞向上运动时,将第一冲程吸入的可燃气体压缩,被压缩的气体的压强达到0.6~1.5兆帕,温度升高到300摄氏度左右。

第三冲程是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混合燃料迅速燃烧,温度骤然升高到2000摄氏度左右,压强达到3~5兆帕。

高温高压烟气急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此时曲柄转动半周而凸轮转过14周,两个气阀仍然紧闭。

第四冲程是排气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牛头刨床传动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二)目录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2)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二、设计题目 (4)三、机构运动简图及原始数据和要求 (4)四、设计过程 (6)1.齿轮机构传动设计2.连杆机构传动设计和运动分析五、计算源程序的主要符号、变量名及其他方面的说明 (15)六、电算的源程序和结果 (16)七、图解法验证··········································八、设计结果的分析讨论 (22)九、主要的参考资料 (23)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机械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3)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制图,技术资料的使用,电算程序的编制及计算机使用等各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1 按照机械的几何,运动等性能要求,进行低副机构的尺度综合和高副机构的轮廓线设计;2 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要求用解析法分析机构整个工作循环的过程,并同时用图解法分析机构某几个瞬时位置的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压床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压床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压床机构的设计一、设计背景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为压床机构的设计,该机构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压力:最大压力需达到1000N;2. 工作行程:最大行程为50mm;3. 稳定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不产生振动和噪音;4. 精度:需要满足高精度加工要求,能够完成微小零件的加工。

二、设计思路及流程1. 设计思路压床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将材料压缩成所需形状,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压力的机构。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零件之间的匹配度、传动方式、材料选用及特殊要求等因素。

2. 设计流程(1)确定压盘大小及厚度,预估所需压力;(2)确定压平衡机构类型,选取传动方式;(3)设计压平衡机构参数;(4)设计压床结构参数;(5)制图、计算及优化。

三、设计方案1. 压盘设计根据制品的需求确定压盘大小及厚度,经计算得出所需压力为1000N。

压盘通过凸轮机构实现上下运动,为了保证稳定性和精度,选择加厚压盘边缘并采用凸轮导向方式。

2. 压平衡机构设计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压平衡机构,并选择连杆传动方式。

设压平衡机构长度为100mm,曲柄长度为50mm,摇杆长度为50mm,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如下:(1)曲柄长度:50mm;(2)摇杆长度:50mm;(3)连杆长度:100mm;(4)曲柄与摇杆中心之间夹角:120°;(5)摇杆与连杆垂直。

3. 压床结构设计压床机构的压盘、压平衡机构等组成。

为了满足工作要求,选用平台支撑并固定凸轮、压盘、压平衡机构等零件。

同时,为了保证机构的稳定性,选用低噪音滚轮传动。

四、设计结果经过计算得出,设计的压床机构满足所需的工作要求,能够提供最大压力为1000N,最大行程为50mm,并能保证微小零件的高精度加工。

在机构选用、传动方式、材料、结构参数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设计。

五、总结通过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掌握了设计压床机构的方法及流程,并对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滚轮传动、零件匹配度等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机械原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该装置实现特定的功能。

2. 设计要求,装置的设计要求符合机械原理相关知识,能够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零部件选型、装配调试等具体步骤。

4. 设计报告,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关键技术参数、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设计对象的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3. 零部件选型,根据所选方案,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材料,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装配调试,按照设计要求,将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5. 设计报告,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的装置功能明确,能够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2. 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3. 设计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4. 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造成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五、设计评分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占20%。

2. 设计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占30%。

3.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占30%。

4. 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占20%。

六、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原理相关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题名称:自动剪切机的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 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学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2013.05.09至2013.05.24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传统剪切机原理(图) (3)§1-2钢材剪切过程及方式 (3)§1-3钢材剪切配送现状发展调研 (4)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筛选 (6)§ 2-1 杠杆机构 (6)§ 2-2平面连杆机构 (8)§ 2-3 凸轮机构 (9)§ 2-4 齿轮机构及齿轮系结构 (10)第三章机构运动简图 (11)§ 3-1 曲柄摇杆机构 (11)§ 3-2 机构模型的截图 (12)§ 3-3 CAD简图 (15)第四章机构运动计算 (19)第五章设计小结 (20)参考文献 (21)第一章绪论§ 1-1传统剪切机的原理(图)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剪切钢板的剪机,它靠圆弧形上剪刃在平直的下剪刃上滚动来完成剪切。

由于上剪刃相对钢板切面的滑动量小,上下剪刃重叠量在全剪刃长度上相同,因此钢板切口断面光滑、平直。

圆弧滚切式剪切机与斜刃剪相比,有设备重量轻、剪切频率高、操作事故少的优点。

§ 1-2 钢材剪切过程及方式按照被剪金属的温度剪切分为热剪和冷剪(见切断)。

根据被剪金属的切断方向分为横剪和纵剪。

横剪是为了切去轧件头尾和把轧件切成要求的长度。

纵剪用在钢板生产时切去轧件的不规则侧边,或将宽带卷(或宽板)切成若干个窄带卷(或窄板)。

剪切用的剪切机按刀片的形状和配置以及轧件情况可分为平行刀片剪切机、斜刀片剪切机、圆盘式剪切机、飞剪机和滚切式剪切机。

平行刀片剪切机这种剪切机的两片剪刃平行。

剪切时可以是下刃固定,剪切动作由上刃完成(上切式剪切机),也可以是上刃压住轧件,剪切动作由下刃完成(下切式剪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常见机械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用途,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图示表达、数据处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简单机械系统、计算力的作用效果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图表等方式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其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机械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本概念:力、运动、能量、功、功率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相关公式和单位的运用。

2.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螺旋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计算。

3. 机械系统:齿轮、齿轮组、凸轮、联轴器等机械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用途。

4. 图示表达:机械图、装配图、零件图等图示表达方法的学习。

5.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方法。

6. 实践操作:机械原理实验,如测定力的作用效果、测量物体的运动等。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基本概念的学习,包括力、运动、能量等,及相关公式的运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的仓促,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之处。再加上课程设计选在临近期末考试期间进行,就更显得不是很人性话了。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看来我是无法忘记的了。
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争论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各章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具备计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过程、主要收获、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建议)
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再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总结应用,还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9级机自六班设计者:振强 8孟凡超 7江龙 9指导教师:宜亚丽2011年7月7日1.原始数据工作要求为每分钟80粒,且圆盘上均匀分布8个凹槽,所以圆盘的转速确定为每分钟10转。

推杆的周期应与工作周期一致,每分钟80转,这可以确保每次有且只有一粒蚕豆被推到切口处。

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直接与马达的输入齿轮相联。

由此,马达的输入转速为每分钟80转。

落料机构中,大圆盘的转动由齿轮变速后得到。

另外大圆盘上每两槽位的间隙选为每粒蚕豆宽的3~4倍。

故定其直径为160mm。

而推杆距大圆盘圆心的距离定为100mm,各齿轮的尺寸由此决定,如表1-1:表1-1 齿轮尺寸2.设计要求此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创造性、工艺性、经济性。

剥豆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压紧力可调,工作可靠,外形美观。

构思出3种运动方案,并在说明书中画出运动方案草图,经对所有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其中比较好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最后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3.小组成员及分工江龙:绘制简图及计算数据孟凡超:提供设计方案及处理数据振强:方案评定及绘制草图。

其他工作由全组成员共同完成。

目录1 工作原理 (1)2 运动循环图 (2)3各部分传动机构选型 (3)(1)进料机构 (3)(2)送料机构 (3)(3)切皮机构 (4)(4)脱皮机构 (4)(5)清扫机构 (5)4提出多种传动方案并进行评定取舍 (6)(1)切皮机构第一方案 (6)(2)切皮机构第二方案 (7)5动力学分析 (9)6参考文献 (11)7心得体会 (12)1.工作原理本机器主要分为四个机构,分别为进料机构、送料机构、切皮机构和脱皮机构。

送料:将干蚕豆浸胖后放在料斗,通过进料机构使蚕豆成竖直排列,并且能够实现间隙供给。

切皮:通过切皮机构切开蚕豆的侧面或头部的皮。

挤压脱皮:将切好皮的蚕豆,送到脱皮机构,利用轧辊挤压的方法将豆挤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题目 (1)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1)1.3机构简介 (4)1.4参考数据 (5)1.5设计要求 (5)二.设计方案比较 (6)2.1设计方案一 (6)2.2设计方案二 (7)2.3设计方案三 (8)2.4最终设计方案 (9)三.速度,加速度多边形计算与分析 (10)3.1速度、加速度多边形计算与分析 (10)四.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13)4.1ADAMS的样机建模 (13)五.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4)5.1滑块水平位移仿真曲线 (14)5.2滑块水平运动速度仿真曲线 (14)5.3滑块水平运动加速度仿真曲线 (15)5.4带刮片摆杆角速度仿真曲线(一) (15)5.5带刮片摆杆角速度仿真曲线(二) (15)六.课程设计总结 (16)6.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6)6.2设计过程 (17)6.3设计展望 (17)6.4参考文献 (18)6.5心得体会....................................................... (18)一.题目:汽车风窗刮水器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下雨的时候,大车小车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就会齐齐动作,两只雨刮片以固定的转轴柱为中心作摆动,将前档风玻璃的雨水刮去,还司机一个有效的视野。

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

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

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摆臂,摆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生活中我们发现,雨下得很大时使用雨刷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雨刷时,就会发现雨刷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还有,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

这种情况表明雨刷已硬化。

若排除此故障,应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机械原理是工程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种机械装置的运动原理和结构设计,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关于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旨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计背景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需要设计各种连杆机构来实现特定的运动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设计一个用于打孔的机械装置,要求能够在工件上按照预定的均匀间距打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研究和设计连杆机构,并确定各个连杆的尺寸和运动规律。

三、设计过程1. 确定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即实现工件上的均匀打孔。

2. 选择合适的机构:根据需求,我们选择了曲柄滑块机构作为打孔装置的基本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由曲柄连杆和滑块组成,通过曲柄的旋转将往复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3. 初步设计:根据机构的基本原理,我们进行初步设计,确定曲柄的长度和滑块的行程,以及工件上打孔的间距。

4. 确定连杆尺寸:根据机械原理中的运动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滑块的运动规律计算得到连杆的尺寸,包括连杆长度和连杆角度。

5. 优化设计:通过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对设计进行优化,使得打孔装置的运动更加平稳和高效。

6. 制作和测试:在完成设计后,我们可以进行制作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设计结果经过设计和测试,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一个能够按照预定间距打孔的机械装置。

该装置采用曲柄滑块机构,通过曲柄的旋转将滑块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工件上的均匀打孔。

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运动规律和打孔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学习和应用了机械原理的知识,掌握了机械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技巧。

通过设计一个打孔装置,我们了解了曲柄滑块机构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运动规律、尺寸匹配、材料选择等,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6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合成、杠杆原理、简单机械的应用等,并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能运用公式计算并比较不同简单机械的效率。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齿轮、滑轮等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或实验设备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机械装置,提升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机械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机械应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机械现象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机械原理的魅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六章“简单机械及其应用”进行设计。

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原理、轮轴、滑轮、斜面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机械中的应用,以及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机械运动的影响。

3. 机械效率: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运用公式计算并比较不同简单机械的效率,探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齿轮与齿轮组:学习齿轮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传动特点,以及齿轮组在机械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杠杆、滑轮组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课设报告

机械原理课设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题:蛋糕切片机指导教师:丽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09级机自1班小组成员及学号:8晓冬9付勇0汪海龙日期:2011年07月07日目录一、设计任务说明 (3)二、设计要求 (3)三、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比较 (3)四、工作原理 (4)五、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5)六、参考文献 (7)七、设计心得体会 (8)一、设计任务说明设计一蛋糕切片机械,要求完成工艺动作:糕点的直线间歇移动和切刀的往复运动,通过两者的动作配合进行切片,可通过改变直线间歇移动速度或每次间隔的输送距离,以满足糕点的不同切片厚度的需要。

二、设计要求1、糕点厚度:10—20mm;2、糕点切片长度(亦即切片的高)围:5—80mm;3、切片工作节拍:40次/min;4、其它参数可自选,要求选用;5、电动机转数1200转/min。

三、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比较设计之初,本小组成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

以下是这三种不同设计方案的具体说明。

方案一:方案一由齿轮及传送带对发动机的高速转动进行减速;由软绳和弹簧以及一个滑动副使刀具完成往复运动;间歇运动由不完全齿轮带动的传送带实现。

方案一设计图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组成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在于软绳稳定性不佳,强度低,容易断裂和产生形变。

此外由弹簧和软绳组成的机构精度很低,而且易于损坏,不适用于实际生产。

方案二:方案二的灵感来源于缝纫机,主要由铰链四杆机构构成。

首先由齿轮和带轮组成的降速系统为为发动机的高速转动减速,然后带动曲柄转动。

本方案的创意集中在间歇传动机构。

本方案的间歇传动机构模仿缝纫机的送料系统,由具有锯齿的工作面和工作面上可动的滑块的往复运方案二设计图动,完成对放置在工作面上的蛋糕的间歇前进。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实际,创意比较新颖。

缺点在于第一处齿轮减速不适合于高速运转,而从动轮又过大。

由铰链四杆机构组成的整个系统并不适用于由电动机带动的高速运动,本设计更适合用人力作为直接动力。

方案三:如结构示意图所示,电动机通过齿轮和带轮系减速。

无碳小车实验报告之欧阳数创编

无碳小车实验报告之欧阳数创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题目: 竞赛题目无碳小车的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学习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宫文峰2015年 12月11日目录2第一章概述31.1课程设计任务与目的31.1.2 课程设计任务31.2 无碳小车设计的目的与任务4第二章选题介绍42.1选题背景、意义4第三章总体设计53.1方案设计53.1.3传动机构63.1.4转向机构63.1.5行走机构83.1.6微调机构8第四章运动分析104.1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综合与分析104.2齿轮参数的分析13第五章设计小结13参考文献:14第一章概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第一次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解决工程实际中机构分析和设计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能力综合训练竞赛“无碳小车”题目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对题目进行了从新分解,运用课程内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前人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选择,依据机械机构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个完全依靠重力势能提供动力,以平面转向机构实现周期性转向自动避让障碍物的轻质小车方案。

1.1 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1.1.1课程设计目的1)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深入和归纳;2)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综合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4)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搜集和整理资料能力;5)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基础。

1.1.2 课程设计任务结合一个简单或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系统,让学生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开拓思路,敢于创新,巧妙地构思其工作原理和选择工艺动作过程;由所选择的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过程综合应用所学过的各类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及应用场合等知识,进行机构的选型、创新与组合,构思出各种可能的运动方案,并通过方案评价、优化筛选,选择最佳方案;就所选择的最佳运动方案,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方法(也可以使用图解法)进行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由运动方案和尺度综合结果绘制机构系统运动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压印刷机机构学院工学院专业年级机制122宋宏泽同组王琳王旭侯善蕾指导教师海蓉(2014 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2014 学年夏季学期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压印刷机机构设计完成期限:自2014 年6 月30 日至2014 年7 月9 日共1.5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容(可另加附页):一、设计参数由于是自拟题目,故设计参数需要根据背景调查,结合设计考虑,进行自行拟定。

二、设计任务1、绘制整机工作的运动循环图2、设计减速系统3、设计执行机构三、要求1、设计报告正文中必须包含机构的尺寸设计和参数设计必要的图示说明、解析式推导过程编制程序的流程框图解析式与程序中的符号对照表源程序清单打印结果(含量纲的数表、图形)2、设计报告格式要求word文档打印设计报告(用语规,标点符号正确,无错别字)C语言程序(或其它)进行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excel(或其它)打印数表与曲线cad、flash/PPT(或其它)绘制机构运动简图Inventor(或其它)表现三维效果——选做3、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统一格式封皮统一格式任务书统一格式目录统一格式正文设计总结(心得体会、建议等——言简意赅)统一格式参考文献四、参考文献参阅《机械原理辅助教材》中所列参考文献五、设计进度建议第1周:周一:讲课,布置设计题目,课程设计实习周二:实验室看模型,查阅资料,绘制运动循环图,拟定运动方案,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周三~周四:方案设计草图机构设计和分析,推导解析式,编制程序周五:数学模型,编制程序,上机调试,设计报告定稿周六~周日:确定参数第2周:周一~周二:交设计报告,答辩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批准日期:年月日课程设计目录一、机器简介························································1-1 设计机器功能原理及运动分解1-2 设计参数1-3 设计任务二.机构工作运行示意图··············································三、机构运动循环图··················································绘制机器所有动作的运动循环图四、设计减速系统····················································4-1计算传动比4-2减速器选用4-3分配各级减速比4-4设计齿轮传动4-5减速系统与油盘机构主动齿轮的传动设计4-6减速系统与印头油辊机构的传动设计五、设计执行机构—··················································5-1 印头油辊机构5-2 油盘间歇转动机构5-3油盘参数设计六、设计总结························································七、参考文献························································八.附录····························································一、机器简介(一)、设计机器功能简介及运动分解平压印刷机是一种简易印刷机它的工作原理:将油墨刷在固定的平面铅字版上,然后将装了白纸的平面印头紧密接触而完成一次印刷。

其工作过程犹如盖图章,平压印刷机中的“图章”是不动的,纸贴近时完成印刷。

平压印刷机需要实现三个动作:(1)装有白纸的平面印头往复摆动(2)油辊在固定铅字版上上下滚动(3) 油盘转动使油辊上油墨均匀(二)、设计参数(1)实现印头、油辊、油盘运动的机构由一个电动机带动,通过传动系统使其具1600-1800次/h印刷能力。

(2)电动机功率N=0.75kW、转速n电=910r/min,电动机可放在机架的左侧或底部。

(3)印头摆角为700,印头返回行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之比K=1.118。

( 4)油辊摆动自垂直位置运动到铅字版下端的摆角为1100。

( 5)油盘直径为400mm,油辊起始位置就在油盘边缘。

( 6)要求机构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易于制造。

(三)、设计任务(1)确定总功能,并进行功能分解。

(2)根据工艺动作要求运动循环图。

(3)进行印头、油辊、油盘机构及其相互连接传动的选型。

(4)按照选定的电动机及执行机构运动参数拟定机构运动方案。

(5)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6)对执行机构进行尺寸综合。

(7)对往复摆动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8)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机构工作运行示意图三、机构运动循环图机器的各个工艺动作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各自实现自己的子功能。

但为了实现机器的总功能,这些各自独立的动作又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确保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

用来描述各个执行机构之间运动协调配合关系的图就是机械的运动循环图。

四.设计减速系统(一)计算传动比印头摆动速度为27-30次/min,故传动比为取带传动比i=3.03,则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为i=10,故可选用两级齿轮减速器。

(二)减速器选用带传动优点:可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两轴间的传动;有良好的挠性和弹性,能吸震和缓冲,传动平稳噪声小;有过载保护功能,当过载时轮圆打滑,防止其他零件损坏;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和维护均较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