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屠隆交谊考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与屠隆交谊考
赵治中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汤显祖与屠隆,从“神交”到同僚,再到生活中的挚友、文学创作上的知音,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探讨他们之间友谊的发展过程,对于认识汤显祖和屠隆都是颇有意义的。
关键词:汤显祖屠隆挚友知音
Thought on Friendship between The King of Tangxian and Tulong
Zhao Zhizho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Lishui College, Lishui323000, Zhejiang)
Abstract:It’s a long time for the king of Tangxian and Tulong from colleagues to intimates. It’s significant for knowing them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their friendship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king of Tangxian; Tulong; friend; intimate
汤显祖(1050-1616)是豫章临川人。
屠隆(1541-1605)是鄞县监桥人。
两人隔省相距千余里;年龄相差九岁,辈行有别;入仕有先后,相差六年,看似无缘相会。
但相近的禀性、相似的经历、接近的思想、相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不仅相互结识,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挚友、文学创作上的知音。
1 于迁礼部主事之前
汤显祖与屠隆在迁礼部主事前的情况,《明史》本传中有载: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
少善属文,有时名。
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
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
显祖谢弗往。
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
显祖至万历十一年(1583)始成进士。
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明史》卷二百三十)
屠隆者,字长卿,明臣同邑人。
生有异才,尝学诗于明臣,落笔数千言立就。
……举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繁青浦。
时招名士饮酒赋诗,游九峰、三泖,以仙令自许,然于吏事不废,士民皆爱戴之。
迁礼部主事。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屠隆迁礼部仪制司主事,在万历十年(1582)。
次年,汤显祖亦观政于北京礼部。
原先,两位“才子”只是互相倾慕,仅为“神交”而已。
至此,终于能朝夕相处,共同研习切磋。
屠隆有感:“长安人事,如置弈然,风云变幻,自起自灭,是非人我山高矣。
”[1]汤显祖亦云:“观政长安,见时俗所号贤人长者,其屈伸进退,大略可知。
而嘿数以前交游,俊趣之士,亦复游衍判涣,无有根底。
”[1]“传来玉价连城起,只愁兰叶当门委。
山川白云徒间之,日月河清会有几。
”[2]“端簪触拳勇,驰繍恋闶闱。
斗水有清浊,盈庭无是非。
”[3]基于对明末腐败朝政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王术”思想的反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的民主倾向,政治立场上少壮派跟元老派的对抗等,使他们终成同僚中的相知。
万历十二年(1584),汤显祖不受辅臣申时行的招致,秋天自己主动请求出为南京太常寺博士。
留都南京的官署,本是个安置闲散或受朝廷打击排挤官员的地方。
而太常寺,属礼部掌管礼乐祭祀的一个
闲散机构。
汤显祖离开忙地做闲人,想借此避离朝廷人事纷争的政治旋涡。
屠隆留在北京,本欲以“清狂”来回避政坛风云变幻。
但他们都未能逃脱厄运:
西宁候宋世恩兄事隆,宴游甚欢。
刑部主事俞显卿……讦(攻击)隆与世恩淫纵……隆等上疏自理,并列显卿挟仇诬陷状。
所司乃两黜之……隆归道青浦,父老为敛田千顷,请徙居。
隆不许,欢饮三日谢去。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屠隆被控以“淫纵”之罪,显系俞显卿挟私诬陷。
显卿向来为人刻薄,受过屠隆批评后,一直怀恨在心,伺机“讦隆”。
屠隆与宋世恩等虽“上疏自理”,向朝廷作辩白。
朝廷也派员调查处理,但承办官员为避免引起激烈的党争,表明自己的貌似“公正”,各打五十大板——建议将屠与俞都削籍罢官,而处宋世恩停俸半年。
皇帝又糊涂地恩准,却将治绩卓著的屠隆的仕途彻底葬送。
当时,朝中人多有争相趋炎附势,而汤显祖则愤愤不平,耿耿于怀,写信痛斥奸佞小人俞显卿:
读足下手笔,所未能忘怀,是山人口语一事(控以“淫纵”)。
天下固有此人,初莫胗(唇疮)其鸱也,取之雏毻之中,生其羽毛,立其魂魄,乍能飞跳,便作愁胡(侧目凝神之猢狲),但我辈终当追醉以桑葚,噤其饥啸耳。
(《答屠纬真》)
又寄诗安慰屠隆,并赞赏其坦荡洒脱的襟怀:
赤水之珠屠长卿,风波宕跌还乡里。
……此君沦放益翩翩,好共登山临水边。
眼见贵人多卧阁,看师游宴即神仙。
(《怀戴四明先生并问屠长卿》)
诗作于万历十二年(1584)十一二月间,即屠隆削籍罢官后不久。
前半,怀念辞职回奉化的老师戴洵。
后半,才问询知交屠隆的,并寄以深切的同情。
屠隆读后十分感激,更加坦然地面对罢官:
归益情诗酒,好宾客,卖文为活。
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
……又与人对弈,口诵诗文,命人书之,书不逮诵也。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屠隆返归乡里后,靠卖文为生。
他纵情诗酒,好会宾客;填词作曲,精于音律,才情横溢,一挥成篇;掺鼓《渔阳》,海潮澎湃;自掐檀痕,教唱小伶。
正如诗人李玮《过屠园》所咏:“生存金屋事繁华,抱老勾栏映玉花。
自押梨园新曲谱,教成歌曲落谁家?”他还经常遨游山水,曾南游福建,登武夷山,游览八闽胜景,生活过得颇为自在萧洒。
次年三月,汤显祖又写有《送臧晋叔谪归……并寄屠长卿江外》诗:
君门如水亦如市,直为风烟能满纸。
长卿曾误宋东邻,晋叔讵怜周小史。
自古飞簪说俊游,一官难道减风流。
于风云变幻、风烟满纸的同时,他仍为屠隆被“挟仇诬谄”而愤愤不平。
诏下围桑与度田,五茸飞舄去翩翩。
时同汉殿迎宣札,自爱梅花索往篇。
关月晓舒连骑出,海云春重一帆悬。
江东吏迹能招隐,有客鲈鱼旧钓船。
(《寄罗青浦有怀旧令长卿》)
诗作原是寄给青浦新任罗县令的,汤显祖自然会“有怀”前任县令屠隆。
诗人赞赏屠隆罢官归乡,可以学张翰忘怀时事,隐栖钓船,品尝鲈鱼、莼羹、菰菜的美味,享受适志的人生。
屠隆在被人攻讦而罢官之后,也曾写一封长信向汤显祖申诉。
后来,汤显祖曾忆及此事:
屠长卿曾以数千言投弟,弟以八行报之,渠颇为怪。
(《与刘君东》)
就此,汤显祖作为屠隆的相知,态度却冷淡得使人不解。
问题不在两人之间缺少情谊,而是文艺思想上有严重的分歧。
屠隆虽在信中破格提举汤显祖,将他与王世贞并列,并规劝显祖:“两贤同栖,正不妨朝夕把臂”。
还要他尊重独主文坛的宿将王世贞:
若元美者,词林宿将,皮骨即差老弱,犹堪开五石弓,先登陷阵。
愿足下无易廉将军。
(屠隆《与汤义仍奉常》)
当时,王世贞是拟古主义“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
而汤显祖则是公安派的先驱,反对崇古摹拟,主张努力创新,强调诗歌要有趣味和性灵,并有意抬高宋代诗文以抗衡古老的西汉文和盛唐诗。
文艺思想上的大相径庭,水火不容,使汤显祖对屠隆的劝说仅“以八行报之”,即避而不作正面的回答。
此事亦表明汤显祖无意在仕途上奔走趋竞,竟与并官南京的王世贞不相往还。
屠隆被王世贞列为末五子之一,在文艺思想上与汤显祖有着明显差异,甚至截然不同的取向。
万历十六年(1588),汤显祖改官詹事府主事。
十七年,迁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十九年(1591),他上《论辅臣科臣疏》,坦陈时弊,直斥辅臣蒙骗皇帝,潜移国柄,征贿肥私,还大胆清算神宗即位的朝政:
前十年,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申)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明史》卷二百三十)
结果使皇帝恼羞成怒,汤显祖被降职远谪徐闻,成编外的典史,亦在宦海中经历了一场惊涛骇浪。
2 在徐闻的两年间
在徐闻的两年,汤显祖“间关炎徼,涉瘴江,触蛮雾,洒焉自适,忘其谪居”[4],并积极创办贵生书院,讲学论道,移风易俗。
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汤显祖“量移”遂昌任知县。
在任上,他兴办教育,劝农力耕,抑制豪强,施行仁政,把遂昌治理为“赋成而讼稀”[5]的“仙县”,县令也被人誉为“仙令”。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秋两季,已成为戏曲大家和著名诗人的屠隆两次来遂昌,专访知县汤显祖,过了一段“夜月歌携酒”、“携手日同行”的生活。
春天,屠隆因汤显祖“弟洗竹林寺(似为报愿寺)以待足下,竟成子虚。
羊沟蚹谷,何得游赤水(屠隆之号)之珠”[6]的再次殷切邀请,由鄞县南下经天台、历雁荡、渡瓯江、过丽水,直抵遂昌,专程来看望汤显祖。
由于别后多年未遇,汤公对于屠隆的到来,真是欣喜若狂:
空谷逢人亦快哉,平昌一榻自仙才。
即看山色排云起,似听泉声喜客来。
折简到时朝骑发,倾筐迎处夜筵开。
长卿大有闻琴兴,许傍琴堂更筑台。
(《松阳周明府乍闻平昌得真纬子……》)汤显祖和松阳知县周宗邠“形神飞动”,“喜客来”而“朝骑发”、“夜筵开”、“更筑台”。
屠隆在遂昌期间,汤显祖陪他“莞尔弦歌游县庭”,携手同行游县城:
平昌山城俗朴茂,百事向来从简陋。
……汤君分符宰此城,平昌更漏始分明。
(《启明楼》)
屠隆的诗作,盛赞汤显祖在城东报愿寺前重建了钟楼,并更名为启明楼。
启明楼按时扣击巨钟,以促士民耕读,改变部分士民懒散的陋习。
良宰先教化,讲道明五常。
尊经此名阁,东壁辉文章。
(《春日登尊经阁》)
诗作极赞汤显祖重建尊经阁,以备藏经典,便于士子借读,“条畅六经懿旨”[7]的重视教化之举。
在屠隆来遂昌期间,汤显祖正在再次修改《紫钗记》和批订《董西厢》。
屠隆的到来,给汤显祖提供一次虚心请教和共同研讨的好机会:
适屠长卿访余署中,遂出相质。
长卿曰:记崔张者凡五人:北则人知有王、关,而不知有董;南则人知有李,而不知有陆。
为子玄称冤。
并以娑罗园题评见示。
且欲易余董本。
余戏谓长卿……以今日请娑罗归屠,玉茗归汤。
乙未上巳日清远道人纂。
(《玉茗堂批订董西厢叙》)
屠隆在官署中的传经送宝和释疑析义,促进了汤显祖创作思想和戏曲技艺的飞跃,也激发了屠隆再次创作传奇的欲望,其间两人也成为至交。
这是屠隆和汤显祖在遂昌初次相会的最大收获。
屠隆此次来遂昌,本还想和汤显祖畅游浙东胜处——丽水、青田、缙云、天台等地名胜古迹。
忽然惦念家中九十高龄老母的饮食起居,屠隆顾不得汤显祖的再三挽留,匆促辞别而回乡侍亲。
汤显祖为此写有《长卿初拟恣游浙东胜处,忽念太夫人返棹,帐然有作》诗以记其事,抒发别离时他怅然若失的感慨:
长卿凌云飘不飞,空谷跫然能至止。
入门心知客不恶,满堂目成予有美。
莞尔弦歌游县庭,居然水竹如萧寺。
开灯仿佛眼中人,罢酒徘徊心上事。
……天台莓梁亦咫尺,丽阳片叶莲花里。
缙云丹丘停凤笙,青田白鹤衔花蕊。
与君发兴期淹留,尽与山经出灵诡。
何得采芝未盈把,便向高堂成燕喜。
屠隆第二次来遂昌,是在当年的秋天。
还在八月间,屠隆曾去苏州,与吴县县令袁宏道、长洲县令江盈科在阖阊城下泛舟。
忽闻前浙江海道副使丁此吕被诬于七月在南昌逮捕,屠隆随即溯钱塘江、富春江而上,想直奔江西与丁此吕泣别。
到了兰溪,从县令赵符卿处得知丁已被押解北上。
在“恸哭歧路,踟蹰何之”的情况下,屠隆转道遂昌再访汤显祖。
当从屠隆处得知丁此吕被押解北上的消息,汤显祖随即派人到南昌探听虚实,又陪屠隆畅游了妙高山、飞鹤山、三台寺、白马山、青城山等名胜古迹。
屠隆每游赏一地,都为遂昌留有诗作,清光绪版《遂昌县志》就收有七律六首。
兹节录于下:
散步溪桥看野鸥,一樽落日上眠牛。
长鑱烟外山光暮,短笛风中草色秋。
(《瑞山(眠牛山)》)妙高峰顶绝人群,策足岧峣蹬路分。
万树秋林风落果,一溪滩礁水舂云。
(《妙高山》)
谽谺咫尺开双洞,虚敞何年凿五丁。
闻有羽人修玉液,久无云屋贮仙经。
松间神雾寒长住,石上灵泉泻不停。
天气欲沉秋飒飒,疏星斜迸断崖音。
(《灵泉洞》)
青冥万丈接丹梯,山气高寒鸟不啼。
隐隐空中落钟磐,茫茫霞外拥昭提。
上方只讶星河近,下岭才知雷电低。
太白胡僧长耳相,好于此处结龛栖。
(《登白马山》)
向平此日快游踪,千里名山一瘦筇。
天削孤崖撑白日,雨飘寒瀑溅青松。
风云长护神灵窟,环佩疑归玉女峰。
(《青城山》)
这些山水诗,描写了山光雾色、水态崖姿、鸥鸟星云,展现出遂昌名山奇美、风光喜人的风貌,流露屠隆喜好自然、热爱山水的情怀。
它们也为遂昌山水增光添彩,丰富了历史文化的遗存。
在遂昌期间,屠隆有较充裕的时间重读汤显祖的诗文。
北京别后十多年,再见其诗作与文章,竟使他肃然起敬,心折口服。
他发现汤显祖“令德日新,而诗道亦且日进”。
就诗文而言,不仅已“独步方今,且将陵轹往古”[8]。
十多天后,去豫章探听情况的人带回丁此吕被捕时手书的绝决词,汤显祖将它出示给屠隆。
两人“各泣不能读,起罢去”。
汤显祖还就此“感怀成韵”,并寄丁此吕同乡、礼部尚书张位:
贝锦动迎中使语,衣冠谁送御囚行。
长平坂狱冲星起,可是张华气不平。
汤显祖用诗向老师表达他与屠隆对丁此吕悲惨厄运的深切同情和满腔的愤慨。
杯残忽不欢,空堂灯影寒。
十年一笑长安邸,嵚岖历落称才子。
……扁舟蹭蹬江湖轻,飒来婉娈莲花城。
直为弦歌似青浦,那得琴人逗长卿?(《留屠隆长卿不得》)
挚友被诬而遭逮的阴影老是拂拭不去,汤显祖与屠隆宴中生悲,觉堂空灯寒。
想起屠隆“蹭蹬”江湖的经历与当今“婉娈”莲城的行程,汤显祖觉得无法为他解闷开怀,要挽留也留他不住。
出门侵云岭,岭根罢还顾。
争呼野渡急,印床人吏护。
……落日九华馆,前临七津渡。
堂北翠当牖,云霏内源树。
四塞山浮近,一夜雨奔赴。
……相对如标枝,暂此息文簿。
得从东海生,历落省游趣。
(《秋雨九华馆送屠长卿……》)
临别时,汤显祖在北界九华馆为屠隆饯别,并冒雨送过七津渡,直至城北三十里的侵云岭,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结束了这段美好而不寻常的交往。
两人的交游虽结束,但情谊却大大加深了,并深深地印入他们心里,成为日后生活中的甜美回忆。
3 晚年家居的二十年
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十七日,汤显祖挂印离任,告别了遂昌而返回临川,开始了家居的生活。
晚年,汤显祖遭受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长子在南京病死,最崇敬的老前辈李贽在狱中被迫自杀,终生挚友达观又死于狱中,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家中失火烧毁了书画……使他更绝意仕途,谢绝了友人的一次次荐举。
他“家居二十年,杜门清啸,日以文墨自娱”[9]。
在审定了《牡丹亭》之后,他又精心写作《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剧本,还悠游在伶党之中排练和演出。
他以退为进,用诗文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行与官场的黑暗腐败,寄托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还以戏曲去唤醒人民。
晚年他很少外出,只去南昌、九江看过老师和好友。
他再没有出过省,与屠隆自然没有机会相聚同游、吟诗论文。
但是他俩的心,仍是互相牵挂着的。
屠隆在遂昌返回鄞县监桥家里后,一直关注汤显祖的诗文创作。
在《玉茗堂文集》结集正式刊出(万历三十四年)之前,屠隆曾对汤显祖的诗文创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读,作了切中肯綮的评论:
豪宕激人,或骤惊四筵,无当独赏;幽洽自喜,或止宜野唱,不勰雅音。
夫诗乌有兼长哉!……庶其兼之,今天壤之间,乃有义仍。
……乃近者仍《玉茗堂集》出,余一见心折。
义仍才高学博,气猛思沉。
材无所不蒐(搜),法无所不比。
远播于寥廓,精入于毫芒。
极才情之滔荡,而禀于鸿裁,收古今之精英,而熔以独至。
其格有似凡而实奇,调有甚新而不诡。
语有老苍而不乏于姿,态有纤秾而不伤其骨。
……余诗才气骨力,远不逮义仍。
对于汤显祖的气节品性,屠隆也不乏由衷的赞美:
义仍气节孤峻,由祠部郎抗疏谪南海尉。
……洒焉自适,忘其谪居。
久之转平昌令……君乐而安之。
为治简易,大得民和。
惟日进邑中青衿孝秀,程艺谭道,下上千古,假以练养神明,湛寂灵府。
……令德日新,而诗道亦且日进。
登峰诣极,是天之所以陶冶义仍斯完矣。
对于两人的关系,相互信任的程度,以及屠隆对汤显祖的仰慕情况,序文亦有论述:
义仍不可一世,而胸中犹似着幺么屠生。
每谓诸生言,吾此编非长卿莫可序我。
嗟夫,岂谓长卿真足序义仍哉。
世无大如来……何能觑如来一毛孔!(《玉茗堂文集·序》)
汤显祖家居临川,虽与屠隆远隔千里,但也一直关心着屠隆的命运。
当得到屠隆感染恶疾消息,随即写下《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毁坏,号疼不可忍。
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诗:
老大无因此病深,到头难遇了人心。
亲知得授医王诀,解唱迦云观世音。
金骨如丝付粉霜,残年空服禹余粮。
惟除念彼观音力,销尽烟花入禁方。
由于政治环境的黑暗,家中不幸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汤显祖也滋长一些信佛的念头。
当挚友“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时,他鞭长莫及,爱莫能助,无法协同缓解,只得企盼佛祖,“教令阖家念观世音”。
寄诗授法虽与事无补,但从中可见汤显祖对屠隆的关切与痛惜,两人情谊的深厚。
望若朝云见若神,一时含笑一时嗔。
不应至死缘消渴,放诞风流是可人。
(《为屠长卿有赠》)
前两句描写屠隆的形貌与情态,后两句同情其病痛,劝说屠隆该放任洒脱。
汤显祖与屠隆的友谊延续了二十多年,从最初的“神交”到一般交往、至交,最后成为生活中的挚友、文学上的知音。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写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
[1]-[9]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欢迎阅读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