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清明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聆听李玉刚演唱的《清明上河图》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课题
2、简介清明,引入农谚。
二、了解清明的来历
1、介绍清明节的来源
2、介绍寒食节与介子推
三、赏析杜牧的《清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四、清明的习俗
1、了解活动习俗:清明扫墓、放风筝、踏青、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适时引入资料。
清明扫墓:“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就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插柳:妇女和小孩们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穡” 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认为清明是鬼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必须插柳戴柳。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2)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
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宋词张先的《木兰花》,了解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
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2、了解饮食习俗
(1)吃青团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2)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3)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最为丰满、
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4)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3、小结: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这个节
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
非常特别的节日。
五、总结:
在我们终成土灰的时候,我们的后辈会以何种方式来纪念我们。说到底,无论是传统祭祀还是网络祭祀,都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一种追念,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要忘记传统文化,为先人也是为我们自己
六、体验清明节,抒写清明节
作文指导:做清明果
重点写清楚制作过程,穿插相关习俗资料。
一、简单写家乡清明节的习俗
二、重点写做清明果的过程炒粉:火候,水分,翻炒技巧动作揉粉:力
度、难度、程度
包馅:材料及制作方法,口味,包馅要领
打果:模具图案意义(可引用资料),打果要领,感受蒸煮:火候,时间,成色
品尝:闻香、观色、品味,心情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食节,旧俗要禁火三天, 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
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
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按风俗,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传蜡烛:寒食禁火,但权贵王侯可得到皇帝特赐的蜡烛。于是,傍晚时分,皇宫中传出御赐的蜡烛,一缕缕轻烟飘散到贵族家中。
【寒食夜】韩偓恻恻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这首诗写寒食夜庭院的景色:春风吹拂,天气微寒,杏花已谢,桃花盛开。夜深时节,庭院无人,秋千架的绳索斜挂,蒙蒙细雨中,楼阁隐约可见。
【清明】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上河图介绍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 厘米,长528.7 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 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南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对于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华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 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落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